剩余油研究1_第1页
剩余油研究1_第2页
剩余油研究1_第3页
剩余油研究1_第4页
剩余油研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确定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 前言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高含水期调整挖潜的重要手段,是老油田“精雕细刻、挖潜上产”的重要途径。以油藏工程为基础,目前高含水期的剩余油研究方法常用的有四种:水驱特征曲线法、物质平衡法、动态综合分析法、数值模拟法。前三种方法可综合应用,以动态综合分析法为主,可用物质平衡法、水驱特征曲线法加以印正。 剩余油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油田的开发动态分析中,水驱特征曲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剩余油研究中,仍然可以利用水驱特征曲线计算油田的平均剩余油饱和度。当水驱油田进入中含水期 ( 0%)后,其累积产油与累积产水在半对数坐标上,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即 a+b (1) (1)式经过数学处理,得: R= a (2) b N 目前的剩余油饱和度表达式为: (3) 式中: 104104t; R f; N 104t; f; 2 2、物质平衡法 (1)、油井见水前 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的基本原理是:计算地下岩石孔隙中油所占的体积,然后用地面重量单位或体积单位表示,基本公式为: N=100 A h O/ (1) 当油藏全面注水开发到某一时期后,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其剩余储量 表示为: (2) 而 :00 A h O/ (3) 将( 3)式代入( 2)式得: (00 ( 4) 这里 式中: A 含 油面积 ,h 油层有效厚度 ,m; 平均有效孔隙度 ,f; 原始含油饱和度 ,f; O 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 ,g/ 原始地层油体积系数 ; 目前地层油体积系数 ; ( 2)、油井见水后 该研究方法运用注水开发油田实际资料,根据断块基本规律对剩余油分布进行定量分析。 确定注入和采出之间关系,做无因次注入、采出曲线,做采出程度与注入倍数关系曲线,求得相应的直线斜率和截距。其相关公式: =(1) 3 =(2) =(3) 式中: 累计注入量 ,104 累计产水量 , 104 累计产油量 , 104t; R 采出程度 , %; 注入倍数。 划分基 本研究单元,以注水井为中心,以断层、油井为边界。计算基本单元储量、累计注入量,对于边、底水油藏,适用物质平衡原理计算累计侵入量,按油水界面截面积分配到对应的基本单元。 确定剩余可采储量,根据基本单元的地质储量和累计注入量,求得各单元的剩余可采程度和可采储量丰度,其公式: b3 i/ ( (4) G=c/S i(5) 式中: 剩余 可采程度, %; 基本单元储量, 104t; 基本单元累计注入量 ,104G 可采储量丰度, 104/ 基本单元面积, 公式( 1)、( 2)截距 ; 公式( 1)、( 2)、( 3)斜率。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和存水率基本定义,确定基本单元水淹半径,对于边、底水油藏应求得水淹突进长度,其公式: r= F (6) 4 L = F (7) E (式中 :r 水淹半径 ,m; F 累计存水率, %; h 油层厚度 ,m; 孔隙度 ,%; 目前含水饱和度 ,%; 束缚水饱和度 ,%; L 水淹突进半径, m; 单元累计侵入量 ,104E 油水界面截面积 ,3、动态综合分析法 针对开发中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以断块、井组为基本分析单元,以油藏动态分 析资料、新钻井解释成果及监测资料分析为依据,应用综合分析法 ,逐层 (系 )、逐井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 动态综合分析法是一种以油藏工程方法为基础,采用动、静结合、动态分析为主的方法。该方法在注入体积倍数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油水井各种监测资料、新钻井水淹层解释资料,试油、采油过程中所录取的各项资料,落实各井点单层的产油、含水情况,运用渗流力学原理,综合分析油层平面和纵向上的油水分布和运动规律,分析油藏水驱过程,修正注入体积倍数法的结果,了解油藏的水驱控制、动用情况,找出油水运动、分布规律,确定剩余油富集区,为油藏开 发调整提供挖潜方向。 资料的收集 ( 1)、所需资料的收集 高含水阶段的剩余油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合理搜集矿场资料,是至关重要的。需收集六个方面的资料。 5 、油井的生产测试资料。主要包括 C/O、 子寿命等剩余油测井、环空测试、组合仪分层产液测井等资料。 、油水井的产液和吸水剖面资料。这项资料不仅能反映平面和纵向的油层动用状况,而且能直观地判断出油井主要水淹层的来水方向。 、油水井生产历史和卡堵水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可以弄清 油层从开发到目前的动用状况,判断历史上的油层水淹规律,合理确定目前各层的水淹状况。 、调整井的电测解释和生产资料。近年投产调整井的电测解释和生产资料,是搞清当前剩余油分布的可靠资料之一。根据这项资料,分析判断目前油层动用状况,并对其它资料的分析进行必要的校正。 、油水井的注采对应关系资料。这项资料是在日常的油水井动态分析管理中得到的,可用来确定油井受注水井影响而造成油层水淹的边界和范围。 、小层的沉积相资料。结合油藏投产以来开采状况和地质特征,编制各小层的沉积相图,由此可 判断各层的水进方向,研究油水运动规律。 、油藏投产以来开展的研究成果(油藏精细描述、数值模拟成果) ( 2)资料的筛选和应用 对上述各项资料,要通过正确的分析筛选加以应用。这是因为矿场测试资料往往受人为和地下因素的影响,使资料出现误差。因此,吸水剖面要进行校正,并结合井温资料、测试资料、油井见效见水资料等进行综合的判断分析;产液剖面资料、剩余油资料要结合油水井连通情况、油井见效见水情况、近年投产新井的电测解释和生产资料及油层发育状况,地质条件、开发状况进行综合的判断分析。 3. 2、研究方法 : 具体做法如下: ( 1)建立经验公式:应用线性回归法建立起驱油效率和注入倍数、渗透率间的关系式: k)+(k)* 6 式中: 油效率, % 渗透率, 10i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 d*中: 油效率, % 出程度, % 及体积系数, % ( 2)、以注采井组为基本研究单元,分析小层注采状况:以注水井为中心,把油井累积产油、产水分配 到所对应井组的射开流动单元上。纵向上,油井按每个流动单元地层系数 结合产液剖面和对应水井吸水剖面、新井资料、剩余油测试资料分产,水井按吸水剖面和测试资料将各注水井的不同阶段注水量相应劈分到小层,最后计算出各注水井的分层累计注水量;油藏平面上,水井按注入水在平面上所受的流动阻力结合油井见效情况进行方向性分水,油井按其受效多少为准分产。最后计算出各流动单元的注入 采出总量和含水等指标。 ( 3)绘制水淹图,确定剩余油分布 上述七项资料在确定油藏剩余油分布时,是相辅相成的,各项资料要穿插运用,互相弥补。 通过上述资料的分析、处理、归纳,便可以着手编制剩余油分布图。 首先,按小层绘制油层的有效厚度等值图。 第二,综合各种资料半定量分析各小层水淹状况,应用新井的解释成果、监测资料、吸水状况、生产状况等资料,结合历次措施、井史来半定量判断生产井各小层的水淹程度,利用综合分析后的所取资料,在有效厚度等值图上,标出油水井的目前水淹状况,划分不同的级别然后按含水 80%(一级水淹级水淹)、60二级水淹)、 40三级水淹)、 40%(四级水淹),四个水淹级别绘制小层水淹分级图 第 三,利用小层沉积相,结合油井见水方向、注水井驱进方向,勾画各水淹级别的分界限。 7 第四,按不同颜色或线条,直观反映剩余油分布状况。 算水驱储量、剩余储量 在小层水淹分级图上,计算各网块的分级水淹体积,计算出损失储量和注水驱水淹分级储量,最后计算出油田、区块的水驱控制和水驱动用储量。根据各小层石油地质储量和采出的储量计算剩余储量、采出程度。 算目前水驱控制储量、水驱动用储量 水井按吸水剖面和测试资料将各注水井一年内注水量相应劈分到小层,最后计算出各注水井的分层注水量;油藏平面上,水井 按注入水在平面上所受的流动阻力和油井见效情况进行方向性分水,计算注水井水驱控制储量和吸水层水驱动用储量。 4、类储层综合评价及剩余油分布状况研究 重法) 储层综合评价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评价参数和评价方法。采用权重法对小层进行评价,是目前应用较普遍的一种半定量的评价方法。 ( 1)、评价参数的选择和确定权系数 全面评价储层,必须采用多项参数,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一般选取渗透率、孔隙度、石油地质储量、砂厚、粒度中值和泥质含量等六项特征参数。 、渗透率和孔隙度:是油层微观孔隙结 构的宏观反映,是储层物性最实质的体现,它影响着油、气、水的分布和运动规律。渗透率与油气产量和采收率直接相关,孔隙度是石油地质储量的因子之一,渗透率和孔隙度一般权系数为 、石油地质储量 它是有效厚度、含油面积、单储系数、有效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等多种参数的综合体现,是确定挖潜方向和合理布置井网的重要参数,一般将其权数定为仅次于渗透率的 、砂厚 是评价储层的重要参数之一,有了较好的孔渗结构,若没有足够大的砂厚匹 8 配,仍不能称为好的储层,一般将其权数定为 、泥质含量 在储层中 ,泥质以不同方式堵塞孔喉,其含量和类型不同,敏感性不同,对储层损害程度也不同,因此是重要的评价参数,一般将其权数定为 、料度中值 间接体现储层渗流条件的优劣,也是影响开采工艺决策的储层参数。在注水开发中后期和三次采油中,是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参数,( 2)、评价方法 、计算单项参数的评价分数 采用极大值标准化法,即以单项参数除以同类参数的极大值,使每项评价分数在 0间,分两种情况: a、对于其值越大,反映储层储集性能越好的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等,直 接除以本参数的最大值 ;b、对于其值越小,反映储层性能越好的参数,如泥质含量。用本参数的极大值减去单项参数之差再除以最大值,使其有可比性。 、确定各小层的评价分数 每个参数经最大值标准化后,得到单项评价分数,分别乘以本类权系数,求得单项权衡分数。将各小层单项权衡分数相加,即为各小层的综合权衡评价分数。 、根据各小层综合评价分数之间的差别情况确定分类标准。 、确定各小层分类结果 据各小层石油地质储量和采出的储量计算出的剩余储量、采出程度和各小层分类结果计算类储层剩余油指标,根据小层 水淹分级图确定类储层剩余油分布。 5、建议 ( 1)本文提出的剩余油分布确定方法,是基于油田实际动静态资料基础上的,因此,易于推广应用。 ( 2)水驱特征曲线法和物质平衡法计算的剩余油饱和度,是全油藏的平均 9 值,在油藏的不同区域,可能有显著的差异,这是由于储层的岩性变化,以及注水过程中的波及状况差异造成的,因此,在计算大油田的平均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时,应尽可能油田分成若干个小单元(断块),这样可以确定全油田不同地区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便于宏观了解油田挖潜方向。 ( 3)动态分析法是利用单井资料确定油田剩余油分布 的方法,在资料录取上,尽可能详细,注意各种资料的互相补充,以达到精确的目的。 ( 4)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是一项涉及范围广、要求精度高、适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