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6974.2-1986_第1页
GB6974.2-1986_第2页
GB6974.2-1986_第3页
GB6974.2-1986_第4页
GB6974.2-198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974.厂各种起重机械特有参数方面的名词术语见相应的标准。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306/1重机械词汇,一般术语中第二章的内容。起重机械主要参数方面的名词术语及其定义(或说明)如表所示。编号!名词术义(或说明)刁又意图1质,于幅度可变的起重机,根据幅度规定有效起重量二J 起重机允许吊起的重物或物料,连同可分吊具(或属具)质量的总和(对于流动式起重机,包括同定在起重机上的吊只)。对于幅度可变的起重机, 同可分吊具和长期括吊钩、滑轮组、起重钢丝绳,以及在臂架或起重小车以下的其他起吊物)的质量总和。说明)示意图可变的起重机,条件下,幅度1,起吊物品重力包括压重、平衡重、燃料、油液、不包括压重、平衡重、燃料、油液、润滑剂、水等的起重机质量。对于臂架型起重机为主臂架和平衡重组合的情况230说明)示意图下,不包括压重、燃料、油液润滑剂、一个车轮传递到轨道或地面上的最大垂直载荷(按1几况不同,分为工作轮压和非工作轮压)起重机置于水平场地时,空载吊具垂直中心线至回转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非回转浮式起重机为空载吊具垂直中心线至船躺护木的水平距离)尸一一尹一起重机工作时,臂架倾角最大或小车在臂架最内极限位置时的幅度说明)to 载吊具垂直线至倾覆线之间的水平距离23悬臂有效伸距1起重机轨道中心线和吊具垂直(与臂架相对的起重机另一侧回转部分的最大半径丫火口月口说明)对吊钩和货义算全它们的支承表面;对其他吊至它们的晨低点(闭合状态)。对桥式起重机,应是空载置于水干场地_方,对吊钩和货叉,从其支承面算起苏对其他吊具,从其最低点算起(闭合状态)。桥式起重机从地平面起算下降深度。应是空载置于水平场地上方,侧定其下降深度说明)吊具最高和最低工作位置之间的垂直距离(D=H+h) /( 起重臂根部销轴至顶端定滑轮轴线(小车变幅塔式起重机为至臂端形位线)在起升平面内,与起重机运行方向相垂直,并分别贴靠在整机前后最外端突出部位的两垂面之间的距离。分工作状态全长,与起重机运行方向相平行并分别贴靠在整机左右两侧固定突出部位的两垂面之间的距离。分工作状态全宽,自起重机停车面到与整机最高突出部位相贴靠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分工作状态全高,非工作状态全高和行驶状态全高说明)降)速度稳定运动状态下,起重机转动部分的回转角速度。规定为在水平场地上,重机幅度最大,车)运行速度稳定运动状态F,起重机运行的速度。规定为在水平路面(或水平轨面)上,离地速小于3m/车运行的速度。速小于3川/额定载荷的小车在水平轨道土运行的速度说明)稳定返动状态,额定载荷在变幅平面内水平位移的平均速度。规定为离地t0 速小重机在水平路面上,幅度从最大值至最小值的、t=幅度从最大值改变到最小值时所需的时间。规定为离地10速小于3川/重机在水平路面土,吊对应于最大幅度的起重量,路)行驶速度重机由自身动力驱动的最大运行速度案0 起重臂伸出(或缩回)时,空载状态卜,起重臂以最大伸缩速度由全缩(全伸)状态,运动到全伸(全缩)状态所用的时间说明)收)状态运动到全收(全伸)状态所用的时间4与起重机运行线路有关的参数起重机轨道标高H.支承起重机运行装置的基础或轨顶水平面。起重机轨道或路面在不同水平面时,最低的支承水平面为起重机的停车面们说明)对于除铁路起重机之外的臂架型起重机,为轨道中心线或起重机行走轮踏面(或履带)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对于铁路起重机为运行线路两钢轨头部顶面下内侧于起重小车,为小车轨道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起重机两侧为双轨线路时,轨距为双轨)说明)示意图基距(轴距)沿起重机(或小车)纵向运动方向的起重机(或小车)支承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外伸支腿纵向间距on 作机构从操作制动开始到机构停住,吊具(或大车、小车)所经过的距离, 1二作坡度,般以百分数表示。坡道上基距高差应在无载时测得口仁卜说明)无载起重机能以稳定行驶速度爬行的最大坡度,二会,起重机支承件(车轮、履带或外伸支腿)说明)起重机吊运重物时,包括装载、上作行程、卸载、空返回程及装卸辅助准备土作在内的一次装卸总一1:坏时间)起重机开始提升某一重物到开始提升下一个重物所需的时间)重机工作级别盆鑖二几_ 按起重机利用等级(整个设计寿命期内,总的工作循环次数)和载荷状态划分的起重机工_作特性t、机构工作级别构在使用期限内,处于运转状态的总小时数)和载荷状态划分的机构工作特性肠。4生产率(生产能力)1据起重量、机构作速度、_t/f211说明)起重量曲线角坐标系的横坐标为幅度,角坐标系的横在额定载荷F,梁或杆件向下产生的弹性变形量,通过吊钩滑轮组的挠性件分支数与引人卷筒(或链轮)的挠性件根数之比5目起动时间在工作载荷作用下,机构速度从零增至额定值时所需时间5二制动时间在工作载荷作用下,通过制动器使机构的速度从额定值降至零值时所需的时间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