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6371-1996 是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称为《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这项标准主要针对因工作环境中接触化学物质而导致的皮肤损伤情况,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诊断依据和处理指导,确保受伤员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关怀。下面是对该标准主要内容的概述:
诊断标准
-
定义与分类:标准首先明确了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的概念,即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皮肤直接接触到化学物质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四个级别。
-
诊断依据:
- 接触史:确认受害者在工作中确实有与有害化学物质接触的经历。
- 临床表现:观察皮肤受损区域的颜色、水泡、溃疡、坏死等具体症状。
- 实验室检查:必要时,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认致病化学物质及其对皮肤的影响。
-
诊断原则:结合接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处理原则
-
紧急处理:一旦发生化学性皮肤灼伤,立即采取措施冲洗受创部位,使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清洗,以减少化学物质的进一步损害。
-
局部处理:根据灼伤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局部处理,如抗感染、消炎、促进组织修复的药膏等。
-
全身治疗:对于重度和特重度灼伤,需考虑全身支持治疗,包括补液、营养支持、疼痛管理以及必要时的抗生素应用。
-
康复与追踪:灼伤愈合后,应关注功能恢复和心理疏导,定期复查,预防并发症,确保劳动者能够安全返回工作岗位。
-
预防措施:虽然不属于直接处理原则,但标准强调了工作场所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发生,如提供个人防护装备、改善作业环境、进行安全培训等。
该标准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对化学性皮肤灼伤的认识和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安全。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6-05-23 颁布
- 1996-12-01 实施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2025年英语四六级考试完形填空专项训练模拟试卷 下半2025年完形填空解题技巧
- 2025年肿瘤科化疗护理考核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感染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常见问题解答考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消化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疼痛科镇痛泵使用效果评估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全科护理患者评估与护理计划设计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眼底病科眼部病变诊疗技术应用综合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营养科婴幼儿营养膳食搭配专项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消化内镜操作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儿科常见疾病护理知识考查答案及解析
-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 学习《北方民族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修订)》课件
- 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word6)
- Matlab-Simulink模型检查验证与测试
- 单位减少存档人员表
- 潮流玩具行业研究报告
- 高一新生入学家长会课件(PPT 23页)
-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在吞咽障碍治疗中应用
- 四川省初中毕业生登记表
- (精心整理)学而思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介绍
- 人教初中全部英语单词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