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经筋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_第1页
点穴经筋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_第2页
点穴经筋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_第3页
点穴经筋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_第4页
点穴经筋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点穴经筋疗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 果 摘要 目的 观察点穴经筋疗法 中点穴经筋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 果。 方法 选取 2013 年 7 月2016 年 9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推拿科收 治的 72 例颈性眩晕患者,并按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6 例。治疗组采用点穴经筋疗法中点穴经 筋手法;对照组采用普通推拿套路手法 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 1 次,共治疗 10 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颈性眩晕 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 结果 治疗 后,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05) ;治疗后两组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 前,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中国论文网 /6/view-12954680.htm 关键词 颈性眩晕;点穴经筋疗 法;手法;推拿 中图分类号 R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 12(a)-008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digital acupoint pressur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igo. Methods From July 2013 to September 2016, 72 cases of cervical vertigo were selected, which were treated in Massage Department,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igital acupoint pressure thera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eneral massage therapy,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once a day and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treated 10 times. The curative effects and the scores of cervical vertigo symptom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scal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 and the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 员会讨论,无医学伦理方面问题,患者 均知情同意。 1.2 诊断标准 按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眩晕 诊治专家共识诊断标准2:眩晕或者 头晕;伴有颈部疼痛不适;颈部活 动后症状加重或旋颈试验阳性;颈部 影像学检查提示颈椎退行性改变;排 除颅脑、心源性、耳源性、肿瘤等其他 原因引起的眩晕。 1.3 纳入标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年 龄在 1870q 患者; 能够耐受并同 意推拿手法治疗的患者;能够坚持配 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及辅助设备检查, 并配合完成随访的患者;构成枕下三 角的肌肉肌腱起止点有压痛;X 线颈 椎正侧位、开口位片有寰、枢椎的前后 滑动、或左右旋转、或侧向摆动、或仰 倾摆动相对位置的变化。 1.4 排除标准 在行立坐卧等运动或视物时, 间歇性地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各种感觉, 诊断为头晕的患者;持续性头脑昏沉或 模糊不清的感觉,诊断为头昏的患者; 耳源性、眼源性、脑血管源性及其他 原因引起眩晕的患者;合并有心、肝、 肾、造血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 患者,不能清醒自诉并完成问卷者; 合并有肿瘤、结核眩晕的患者;头颈 部外伤未排除头颈部骨折的眩晕患者; 年龄在 18 周岁以下或 70 岁以上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能配合检查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推拿套路手法治 疗,治疗组采用点穴经筋疗法中的点穴 经筋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 1 次,每次 25 min,共治疗 10 次。 1.5.1 对照组 (1)舒筋法: 采用抹、推、按、揉法等手法舒缓头面 部肌筋、解除痉挛。采用推、按、揉、 拿法等手法舒缓颈部肌筋、解除痉挛。 采用擦、推法等手法放松腰背部。 采用按、揉、擦、拿法等手法放松四肢 部。 (2)调经通络法:头面及颈部, 按揉睛明、攒竹、太阳、鱼腰、四白, 推印堂至发际,分推额部、眼眶部,抹 太阳至颊侧 58 遍;拿风池、风府; 腰背部,擦五脏俞及膈俞,以透热为 度;直推背部膀胱经 510 遍。四肢, 按揉曲池、神门、阳陵泉,擦涌泉。 1.5.2 治疗组 (1)松筋解结法: 按揉、捏拿手足太阳、手足少阳、手阳 明、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经筋走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同时注意查找筋结所在。对查找出的增 厚、条索状、颗粒状等“ 筋结点 ”,再用 分筋、理筋、揉按手法以“松筋解结” , 以产生酸、麻、胀、痛感,患者能够忍 受为度。特别是对颈肩背部,尤其是枕 下三角部位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 头上斜肌、头下斜肌3,以及头部的 “筋结点”,进行分筋理筋、解痉散结、 止痛止晕。 (2)点穴调经通络法:采用 点法、按法、分筋、理筋法在穴位上运 气调经、通络止痛。取穴:风池、完骨、 肩井、天宗、肩贞、肩k、曲池、手 三里、内关、外关、合谷、缺盆、中渚、 百会、头维、睛明、攒竹、丝竹空、华 佗夹脊穴。点按穴位时要注意酸、麻、 胀、窜等“得气 ”感的产生。 1.6 观察指标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4评价临床疗效:治愈,临床症状、体 征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 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 失,患者能正常生活、工作;无效,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记录并比 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 能评估量表5评分。该量表满分 30 分, 包括:眩晕 16 分(眩晕程度 8 分,频 度 4 分,持续时间 4 分) 、颈肩痛 4 分、 头痛 2 分、日常生活及工作 4 分、心理 及社会适应 4 分。每项满分为无症状或 正常。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 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 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 P 0.05) ,治疗后两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治疗后治疗组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 (P 0.01 ) 。见表 2。 3 讨论 颈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 范畴, 该病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素体气血亏 虚,清窍失养,气血不能上达头脑,致 脑部濡养不足,夹杂淤血、痰湿阻滞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窍而发病。如灵枢海论记载: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 ” 灵枢卫气记载:“ 上虚则眩。 ” 丹溪心法载有” 无痰不作眩 ”, 景 岳全书载有“ 无虚不作眩 ”。现代医学 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几个学说: 机械压迫学说,认为上颈部深层肌肉 劳损可以损伤机械感受器,引起本体感 觉信号传输紊乱,而引起眩晕发作6-7。 枕后三角区域或头半棘肌、斜方肌等枕 后肌群肌肉痉挛,导致该区域间隙变小, 直接或间接刺激压迫椎动脉8。颈性眩 晕与枕后三角软组织损伤密切相关,松 解被压迫的软组织,可明显缓解症状, 取得良好疗效9-10。血管病变及血 液流变学改变学说,认为血管病变、血 液流变学改变与颈性眩晕有相关性11- 12。 神经刺激学说,当颈椎交感神 经受到刺激后会反射性引起椎动脉痉挛, 产生眩晕等症状13 。体液因子学说, 近些年体液因素对颈性眩晕发病的影响 受到关注14-15 。上述学说多数都提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枕后三角区域软组织损伤对该病的发生 发展有重大影响。该区域的肌肉主要包 括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后大直肌、 头后小直肌。这几块肌肉的损伤、病变 而导致的肌肉劳损、痉挛、粘连与该病 的发生密切相关8。 点穴经筋疗法是对中医经络学说 中的经脉系统和经筋系统的系统研究,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生理作用和病理影 响,采用手法、各种针法、各种现代治 疗技术等多种方法首先松筋解结、整骨 复位,再应用经脉穴位调节脏腑气血阴 阳平衡,消除病痛的方法16,符合中 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经筋为十二经 筋的简称,主束骨而利关节,需十二经 脉经气的濡养,但有别于经脉的独立系 统17。 灵枢 经筋详细论述十二经 筋的分布循行、发病、传变扩延规律、 治则,经筋病变主要影响肢体关节功能 失常、关节肿痛、筋骨疼痛、不举、筋 急、筋驰、转筋等症状,当经筋长期反 复病损,可形成“ 横络” ,卡压伏行于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肉(经筋)中的经脉,出现经脉痹阻 18。经筋功能正常是肢体关节功能正 常,以及维护经络疏通的基础。经脉有 沟通机体内外,联系肢体;运行气血, 营养机体;抗御外邪,反映症候;调节 阴阳,维持平衡的功能。经筋失经脉的 濡养,也可发生经筋病变。治疗时即要 松筋解结、解除卡压,也要疏经通络止 痛。通过对经筋不同的“ 束状 ”“条索状” “颗粒状结节 ”“细线状结节”等“ 筋结点”, 特别是枕下三角区域卡压经脉的“横络” 分筋理筋、弹拔等手法操作,可松筋解 结、解除卡压、舒筋止痛,常有立杆见 影效果。通过点按经脉穴位,可疏经通 络止痛19,并有调通脏腑气血阴阳平 衡的功能。点穴经筋手法虽然治疗手段 与针灸不同,但其机制和手法与针灸针 法相同20,同样遵循 黄帝内经素 问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之理,注重 调气、运气和飞经走气等作用。在手法 分筋理筋、点按腧穴治疗时医者要“聚 神”,集中注意力,对腧穴一定要取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准确,操作时做到“ 意到、力到、气到 ”, 运气贯力直达病所,则经脉穴位就易产 生“得气感”,达到黄帝内经 灵枢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 之吹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