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_第1页
2018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_第2页
2018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_第3页
2018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_第4页
2018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秋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2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这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早晨,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得chn抖,通体透亮,像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xun yo在枝头。当阳光微笑着与草地上的鲜花对语,花朵便立即昂起头来,那些蜷缩在一起的忧郁的花瓣,也迅即伸展开来,像一只只恭听教h u的耳朵。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一个印度观众惊讶不已,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C.你经常接触新闻,注意过常见的新闻题材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吗?D.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他满怀激情地演讲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B.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敌阵,令对岸的敌军惊恐不已,纷纷逃窜。C.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处心积虑,废寝忘食。D.不可否认,当今许多富翁都是从白手起家开始的,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奋斗,愿意坚持,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分)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B.消息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和真实客观。消息是不可以体现作者的主观倾向的。C.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D.藤野先生作者鲁迅,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语言简洁、幽默,富于感情色彩,耐人寻味。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两岸连山, 。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 ,良多趣味。 ,哀转久绝。 悬泉瀑布, 。故渔者歌曰:“ , 。”6.名著阅读,(6分)(1) (国籍)记者 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3分)(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3分,多选不得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A.“(他)原来是一个极受敬重的教授,但是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突然放弃家庭,四个儿女,长沙一所师范校长的职位,投身到共产党中来。”这里介绍的“他”是杨昌济,毛泽东的老师,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B.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有一点较为显著,就是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C.“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段话是毛泽东回忆时的叙述,他体现了毛的叛逆性格,对知识的渴求。D.在与周恩来的接触中,斯诺渐渐发觉,这位参加并组织过多起革命起义、书生出生的造反者并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的人。E.“他从来没有出过国,不会说也不会读任何外语,但是他不到三十岁就博得了红军内外人士的尊重。他以“短促突击战”创始者著称,在中国红军的军事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受到南京方面的研究和评论。”这段文字介绍的是红军将领彭德怀。.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学校召开体育节,你积极参与其中。(1)【文稿拟写】你班小雨同学正在参加800米长跑,请你拟写一则简短的广播稿(不超过100字),为他加油、点赞。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分) (2)【病文修改】初二(1)班的小明在学校篮球场捡到了一个黑色折叠式钱包,他拟写了一则失物招领。请指出其中的三处不当之处并修改。(分)招领启示本人在学校体育场篮球场地捡到一只钱包,里面有饭卡一张,人民币53元,请失主前来认领。 2018年月27日 (3)【委婉劝说】小王同学体育基础扎实,因为担心影响学习,他不想报名参加本次体育节有关竞赛项目,请你对他进行劝说。(3分) 二、阅读理解(共58分)(一)阅读李清照的菩萨蛮一词,完成第8题。(6分)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注】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8.(1)请简要赏析上阙中的“微寒”一词。(2分) (2)全词主要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9-11题。(14分)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苏辙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注释岌嶪y:危急的样子。震掉:惊恐。葱蒨qin:形容草木青翠茂盛。.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余得罪迁高安( ) 穷水之变( )问之习庐山者( ) 涉其山之阳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虚词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知其胜而不敢留康肃笑而遣之B.其声如雷霆其间千二百里 C.涉其山之阳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其一犬坐于前尝射于家圃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虽三峡之险不过也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12.本文与三峡都突出了江水的什么特点?两文情感上的相同之处又是什么?(分) (三)阅读藤野先生(节选)一文,完成13-15题。(8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过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13.根据上下文推断,选文中加横线的“中国人”包括种人。两个“他们”有不同的指代对象,指,指。(3分)14.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15.请结合课文内容和鲁迅的生平经历,简述“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 (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6-18题。(10分)阅读与不阅读,区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16.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2分) 17.请按照作者论述的思路依次概括写出阅读有哪些好处。(分) 18.阅读第段划线句,回答问题:(1)这一句运用了论证的方法,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3分)(2)仿写: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2分)(五)阅读父亲的长笛,完成19-22题。(20分)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都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A偃旗息鼓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自惭形秽),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听不到笛声了。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呀,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笛子的事儿。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孩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里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子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19.以“女儿”为主体,概括选文所写的父女间的四件事。(分) 20.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1)第段划线句中,两处“笑”内涵有着怎样的不同?(分) (2)选词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