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的成分母乳喂养知识暨喂哺技巧 _第1页
母乳的成分母乳喂养知识暨喂哺技巧 _第2页
母乳的成分母乳喂养知识暨喂哺技巧 _第3页
母乳的成分母乳喂养知识暨喂哺技巧 _第4页
母乳的成分母乳喂养知识暨喂哺技巧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母乳喂养知识暨喂哺技巧 内容 1.乳房和乳汁 2.母乳的特点和成分 3.婴儿喂养术语 4.产后不同时期所致泌乳 5.母乳喂养的好处 6.支持母乳喂养的措施 7.喂哺技巧 8.哺乳期乳房保健 9.挤奶的手法 乳房的解剖结构 乳房的解剖结构 乳房主要由腺体及输乳管、脂肪组织和纤 维组织等构成,其内部结构犹如一棵埋在 脂肪中倒着生长的小树。 1.乳腺与输乳管 乳房腺体由 10100个腺泡(乳汁就是从这里产生的 )组成了 1525个腺叶,每一个腺叶都有 1根乳腺导管,又名输乳管 。乳腺小叶的数目和大小,个体差异很大。 2.乳头 乳头表面呈粉红色或棕色,直径为 0.81.5厘米,上面有许多 小孔,为输乳管开口。 3.乳晕 乳晕的直径 34厘米,色泽各异。其皮脂腺又称乳晕腺,较大 而表浅,分泌物具有保护皮肤、润滑乳头及婴儿口唇的作用。 乳房的解剖结构 4.乳房悬韧带 乳腺被条索状的乳房悬韧带固定在胸部的皮下 组织之中,一端连于胸肌筋膜,另一端连于皮肤。它可使乳房相对固 定,又能在胸壁上有一定的移动性。 5.脂肪囊 乳房内的脂肪组织呈囊状包于乳腺周围,称为脂肪囊 。脂肪组织的的多少是决定乳房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乳汁是如何分泌的? 泌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 “神经体液调节 机制 ”。泌乳主要包括 3个生理过程: 1.乳汁的生成 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前叶来控制的。脑垂体前叶 分泌一种垂体泌乳素的激素,泌乳素使乳腺细胞从血液里吸收养分和 水,生成乳汁。 2.乳汁的分泌 乳腺细胞制造出乳汁,分泌到腺泡内。 3.乳汁的排出 吸吮刺激使脑垂体后叶释放催产素,这时腺泡 周围的肌肉细胞收缩,刺激乳汁喷出。每次婴儿吸吮乳汁时,信号经 大脑传达到脑垂体。婴儿吸吮 3090秒后,乳腺管压力增高,使乳汁 溢出。在这个过程中,泌乳素和催产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 1.与婴儿是否吸吮有关 2.与喂奶方法有关 3.与乳房的腺体组织有关 泌乳量的多少与乳腺组织的 成分呈正比,与乳房大小、形态无直接联系 4.与乳腺管是否通畅有关 5.与饮食调理有关 6.与精神因素有关 7.与生理因素有关 母乳的特点和成分 母乳是满足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天然最 好食物,对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有不可替 代作用。一个健康的母亲可提供足月儿正 常生长到 6个月所需的营养素、能量、液体 量。哺乳不仅供给婴儿营养,同时还提供 一些可供婴儿利用的现成物质,如脂肪酶 、 SIgA等。 母乳营养丰富 母乳营养生物效价高,易被婴儿利用。其 含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宜;所含酪蛋白为 - 酪蛋白,含磷少,凝块小;所含白蛋白为 乳清蛋白,能促进乳糖蛋白形成;母乳中 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为 1:4,与牛奶( 4:1)有明显差别,易被消化吸收,婴儿很 少产生过敏。 母乳与牛乳营养素产能比( 100mL) 母乳 牛乳 理想 标 准 糖 类 41%( 6.9g) 29%(5.0g) 40%50% 脂肪 50%( 3.7g) 52%(4.0g) 50% 蛋白 质 9%( 1.5g) 19%(3.3g) 11% 能量 67kcal 69kcal 有利于脑发育; 利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生长,并产生 B族 维生素,利于肠蠕动;是很好的 “泻剂 ”,能 及时促进胎粪的排出,有利于预防新生儿 黄疸 乳酸使肠腔内 PH 下降,有利于小肠钙的吸 收。 母乳中乙型乳糖( -双糖)丰富 母乳的生物作用 缓冲力小:母乳 PH3.6(牛奶 PH5.3),对 酸碱的缓冲力小,不影响胃液酸度,利于 酶发挥作用。 含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 SIgA)保护消化道 黏膜,抗多种病毒、细菌,防止感染和过 敏。 含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初乳中更多,其中 85%90%为 巨噬 细 胞, 10%15%为 淋巴 细 胞,促 进 新生儿免疫功能的成熟。 母乳的生物作用 含较多的乳铁蛋白,初乳中含量更丰富( 可达( 1741mg/L),抑制 细 菌的生 长 。 含双歧因子促乳酸杆菌生 长 ,使 肠 道 PH达 45,抑制大 肠 杆菌、痢疾杆菌、酵母菌 等生 长 。 生 长调节 因子: 为 一 组对细 胞增殖、 发 育有重要作用的因子。 婴儿喂养术语 1.纯母乳喂养:是指除给母乳外不给婴儿其他食 物及饮料,包括水(除药物、维生素、矿物质滴 剂外;也允许吃挤出的母乳。) 2.几乎纯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乳喂养婴儿,但也 给少量的水或以水为基础的饮料,如糖水。 3.人工喂养: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喂哺婴儿 时,用代乳品喂养的方法。 人工喂养不宜选用鲜牛奶,牛奶虽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的比例高,但 蛋白质的比例不合适,用食过量的蛋白质会增加婴儿肾脏的负担,牛 乳在含饱和脂肪酸高,致不易消化和吸收。牛乳中含乳糖较低,易致 宝宝便秘,其钙磷比例不合适,影响宝宝对钙的吸收。因此,无论是 混合喂养还是人工喂养, 配方奶 应作为优先选择的乳源。 婴儿喂养术语 4.部分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因母乳不 足或因其他原因加用代乳品补充,即为部 分母乳喂养。 补授法:即在每次母乳喂养后再喂牛奶。 此法较好,可防止母乳越来越少 代乳法:即一天数次用配方奶代替母乳, 但全日喂哺母乳次数不宜少于 3次,若减到 12次,则母乳分泌量会迅速减少。 产后不同时期所泌乳汁 初乳 :产后 5天内所分泌的乳称初乳 初乳量少,每天约 1040mL,色黄 质 略稠而蛋白 质为 成熟乳的 2倍以上,脂肪少。 初乳含抗体丰富:防止感染和 过 敏 初乳是 婴 儿最好的 “泻 剂 ”:可加速胎 粪 的排泄, 有助于 预 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初乳含有生 长 因子:有助于消化道成熟 预 防 过 敏 初乳含 维 生素 A丰富:减少感染的 严 重性 预 防眼 的疾病 产后不同时期所泌乳汁 过渡乳 :产后 610 天的乳汁 乳量有所增加,含脂肪含量高。蛋白质与矿物质 含量逐渐减少,其中乳铁蛋白和溶菌酶仍保持稳 定水平, IgA,IgG,IgM和 c3,c4迅速下降 成熟乳: 产后 11天 9 个月的乳汁 蛋白质含量更低,但每日泌乳总量多达 700- 1000mI 晚乳: 产 后 10个月以后的乳汁 晚乳的 总 量和 营 养成分都 较 少 各期乳汁中乳糖含量 变 化不大 母乳喂养到底有哪些好处? 母乳喂养 -宝宝、妈妈、家庭、社会都受益 一、母乳喂养对宝宝的益处: ( 1) .母乳可提供婴儿不同时期生长发育所需的 营养素 母乳最营养,是婴儿最合理天然食物的来源 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母乳所含营养素如乳糖、蛋 白质、脂肪、碳物质、维生素、水最适宜宝宝消 化,吸收。 母乳喂养对宝宝的益处 ( 2)、提供生命最早期的免疫物质,增强 抗感染性疾病。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免疫活性等物质 ,可增加婴儿的抗感染能力 初乳与过渡乳中含有较高的分泌型免疫蛋 白( sIgA)等,能增强呼吸道、胃肠道抵抗 力。 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提倡母乳喂养的 重要原因 母乳喂养对宝宝的益处 ( 3)、促进宝宝胃肠道的发育,提高对母 乳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利用。 母乳中所含的生长因子、胃动素、胃泌素 、乳糖、双歧因子:促进乳酸杆菌、双歧 杆菌等益生菌在肠道的生长。 母乳中所含的消化酶、乳糖酶、脂肪酶: 促进消化、吸收 母乳喂养对宝宝的益处 ( 4)、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发育 母乳中的必需营养素:如牛黄酸、 DHA能促进宝 宝脑神经发育 母乳喂养能促进婴儿嗅觉、味觉、温度觉、听觉 、视觉、触觉的发育 ( 5)、减少成年后患代谢性疾病几率 母乳喂养儿生后 1-2年生长发育正常 成年后患代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冠心病的几率明显下降 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1、母乳是 0-6个月婴儿最合理的 “营养配餐 ”,能 提供 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 2、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纯母乳喂养 的婴儿发生腹泻、呼吸道及皮肤感染的几率少; 3、母乳中含有婴儿大脑发育所必须的各种氨基 酸; 4、母亲在哺乳过程中的声音、拥抱和肌肤的接 触能刺激婴儿大脑反射,促进婴儿早期智力发展 ,有利于促进心理发育与外界适应能力的提高。 母乳喂养对母亲的益处 ( 1)、增进母子情感 母乳喂养有助于母婴结合,产生一种密切并充满 爱心的联系 ( 2)、促进乳汁分泌暨生育调节。 血液中的泌乳素:有利于泌乳细胞分泌乳汁;能 抑制卵巢排卵,达到自然避孕的目的,能推迟更 年期的到来 ( 3)、促进母亲康复 血液中的催产素:能促进子宫的复原,防止产后 出血;可使乳腺肌细胞收缩,有利乳汁排出 母乳喂养对母亲的益处 ( 4)、母乳喂养可减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 巢癌的几率 ( 5)有助于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风险。 对家庭及社会均有益 母乳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新鲜无细菌污 染,直接喂哺简便、省时省力,十分经济 。 减少家庭不必要的开支,减少家庭其他成 员的劳动,有利于家庭的和睦。 更重要的是还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人口素 质,有利于社会和谐。 人工喂养对宝宝的危害 干扰母婴感情结合 腹泻及呼吸道感染较多,营养不良、维生 素 A缺乏 ( 可能致死亡) 易过敏及乳汁不耐受 患某些慢性疾病的危险增加 体重超重 智力测验评分较低 人工喂养对母亲的危害 干扰母婴感情结合 可能很快再次受孕 增加患贫血、卵巢癌、乳腺癌的危险 增加家庭负担 支持母乳喂养的措施 帮助母亲在产后 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皮肤早接触、早吸吮:新生儿出生后,尽 早于 30分钟内将新生儿裸体抱放在产妇胸 前,帮助新生儿含吮到乳头的过程 皮肤早接触、早吸吮的操作方法 自然产:凡无母乳喂养禁忌症的新生儿于 出生后的 30分钟内,经清理呼吸道,擦干 头面部和躯干羊水、血迹,断脐后立即将 新生儿裸体抱放在母亲(产妇)胸前,让 新生儿的嘴靠近乳头,待其产生觅食反射 后帮助含吮到乳头,全过程不少于 30分钟 。 皮肤早接触、早吸吮的操作方法 剖宫产: 手术室:剖宫产儿娩出经常规处置后,将 宝宝脸面与其母脸面亲贴。 产科病区:凡无母乳喂养禁忌症的剖宫产 儿,待产妇回母婴室后,有应答反应即帮 助母婴进行部分皮肤早接触和早吸吮。时 间不少于 30分钟。 鼓励按需喂哺 什么是按需喂哺: 每当婴儿啼哭(表示他饿了)或母亲的奶胀(表 示要喂奶了)就喂奶,不限时,不限量。 按需喂哺的重要性: 可满足母婴双方母乳喂养的生理需求; 保持足够的乳汁分泌 婴儿体重增长快; 易于建立母乳喂养,母亲很少出现奶胀等问题 如何识别婴儿饥饿的征象? 婴儿张开嘴(寻找乳房); 发出吸吮动作或响声(咂嘴唇、伸舌头) ; 吃手; 快速动眼或甚至闭着双眼; 转头或哭闹、烦躁不安 如何识别婴儿吃饱的征象 哺乳前乳母有乳房充盈感,哺乳时有下乳 感,哺乳后乳房松软。 孩子慢而深的吸吮及吞咽 婴儿自己放开乳头看上去满足而有睡意; 婴儿停止吸吮,却仍含着乳头不松,可试 着轻揉其耳垂或额头,若继续吸吮表示还 要吃。 如何判断母乳量是否足够? 1、喂乳次数: 出生头 12月婴儿每天喂乳 812次; 3个月的婴儿, 24小时内哺乳次数至少不少 于 8次; 2、排泄情况: 每天可换及婴儿尿布 6块或更多湿尿布;有 少量多次或大量一次质软大便。 如何判断母乳量是否足够? 3、睡眠:婴儿睡的很安详,常在吸吮中入 睡,直至自发放弃乳头。 4、体重:每月增重小于 500克,出生两周 后,体重低于出生体重,说明母乳量不足 。 5、神情:可见婴儿眼睛明亮,反应灵敏。 常用的几种喂奶体位 坐位喂乳:椅子高度合适,椅背不宜后倾 ,否则使婴儿含吮不易定位。用枕支托婴 儿,足下添加小板凳以帮助母亲机体舒适 、松弛,有益于排乳反射不被抑制。 卧位喂乳:侧卧或仰卧位。 环抱式喂哺:尤其适用于剖宫产儿,因此 式可避免伤口受压疼痛,也可使双胎婴儿 同时授乳。 正确的喂奶姿势 正确的喂奶和含接姿势 母亲正确托乳房的姿势 将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 ,呈 “C”字形托乳; 食指至小指四指并拢,并紧贴在乳房下的 胸壁上,用食指托住乳房的底部; 用大拇指轻压乳房的上部,以免堵住婴儿 鼻孔而影响呼吸; 托乳房的手不要离乳头太近,以免影响婴 儿的含接。 正确的哺乳姿势 婴儿头与身体成一直线; 婴儿的身体面对并贴近母体身体; 母亲抱紧婴儿,使婴儿的头和颈得到支撑 ;(刚出生的婴儿则应托着他的臀部) 婴儿的脸朝向乳房。 帮助婴儿含接 母亲用乳头触碰刺激婴儿的嘴唇; 待婴儿产生觅食反射张大嘴时; 顺势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腔。 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 婴儿的嘴张的很大,下唇向外伸; 婴儿的下巴紧贴乳房; 婴儿口上方的乳晕比口下方的乳晕露得要 多; 婴儿的双面颊饱满; 能看到婴儿慢而深的吸吮动作和听到吞咽 的声音。 正确的含接姿势 七要点: 1.嘴张得很大 2.下唇向外翻 3.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 4.面颊鼓起呈圆形 5.婴儿口腔上方有更多的乳晕 6.慢而深的吸吮,有时突然暂停 7.能看到或听到吞咽 不正确的含接姿势 乳头疼痛的主要原因: 1、含接姿势不好; 2、婴儿没有将足够的乳晕含入口中。 哺乳期的乳房保健 每次喂哺前需常规清洁双手; 不必常规清洁乳头; 切忌用肥皂、酒精之类物品,以免引起局部皮肤 干燥、皲裂;如需要可用温毛巾清洁乳头和乳晕 ; 哺乳前柔和地按摩乳房,有利于刺激排乳反射; 每次哺乳,应左右乳房交替着喂:先喂空一侧, 再喂另一侧;如一侧未喂完,待下次喂哺时先喂 。 哺乳结束时,不要强行用力拉出乳头 ,易引起局部疼痛或皮损。 每次喂完奶后: 常规挤一至二滴乳汁,均匀地涂在乳头与 乳晕上,可预防乳头皲裂或感染。 哺乳期间乳母应佩戴合适的棉质胸罩,以 起支托乳房和改善乳房血液循环的作用。 挤奶 目的: 1.缓解奶胀或解除乳腺管堵塞和乳汁淤积; 2.喂养低体重儿(不会吸吮)或病婴(吸吮力差 ); 3.在母亲或婴儿生病时,需保持泌乳(母婴分离 时,保持泌乳); 4.在母亲因工作或外出时,留母乳给婴儿; 5.防止乳头及乳晕干燥、皲裂。 挤奶前的准备 1.母亲喝一杯热饮料或温开水,如 “果珍 ”汤饮等 ; 2.母亲把双手彻底清洗干净; 3.先用温热水清洁双乳,然后再温热敷双侧乳房 35分钟; 4.以脊柱为中线,医务人员或亲属双手握拳,双 拇指点压在脊柱双侧做小圆周按摩,顺脊柱下移 循环进行,会有效刺激射乳反射。(产后第二天 进行早期背部按摩帮助泌乳效果最佳) 挤奶的体位姿势 1.乳母坐或站着均可,以自己舒适为准; 2.乳母的身体略向前倾,将大口径清洁盛 奶容器靠近乳房; 3.乳母用手将乳房托起,乳头对着容器的 开口。 挤奶的操作手法 1.将拇指和食指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