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doc_第1页
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doc_第2页
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doc_第3页
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doc_第4页
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 姓 名: 杨世增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法学 班 级: 法学51班 学 号: 2265114 指导教师: 杨钦 职称: 讲师 2009年5月 15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引言1一、公民环境权概述 2(一)环境权的概念界定2(二)公民环境权的内容界定2(三)环境权的性质界定3二、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 3(一)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理论依据环境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 3(二)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必要性 3三、国外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现状考察 4(一)环境权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立法 4(二)环境权的国际立法 4(三)国外环境权宪法保障现状 51.部分国家环境权的宪法保障52.环境权的国际保障5四、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 5(一)我国有关环境权的立法 5(二)我国现行宪法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现状及其缺陷 6(三) 我国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制度设计61.国外宪法保障公民环境权的三种设计方式62.我国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实现途径7五、与我国环境权宪法保障相关的其他制度保障 8(一)环境知情权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对公民环境权的保障 81.环境知情权对公民环境权的保障82.公众参与制度对公民环境权的保障9(二)行政诉讼制度对公民环境权的保障 9(三)公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公民环境权的保障 9结语10致谢10参考文献11论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法学专业学生 杨世增指导教师 杨钦摘要:环境权作为一项新型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国际社会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并在继续得到越来越多的承认和肯定,在很多国家已经被写入宪法,确认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环境权的宪法化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我国关于公民环境权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均远远落后于国际发展,为切实保障我国公民的环境权益和适应环境权宪法化的国际趋势,在我国宪法中明确确认公民环境权,实现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为此,有必要对我国环境权的宪法保障的相关理论和制度设计进行研究。关键词: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制度设计study on the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citizens environmental rightstudent majoring in law yang shizeng tutor yang qinabstract:environmental rights as a new type of fundamental rights of citizen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and continue to be more and more recognized and affirmed, and in many countries has been written into the constitution, recognized as a fundamental right of citizens .environmental rights of the constitution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trend, chinas environmental rights of citizens regarding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e of both legislation lags far behind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or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our citizens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right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in chinas constitution explicitly recognizes the right of citizens of the environment and realizing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 of citizen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s the general trend and common aspiration of the people. to this end, it is necessary to chinas constitution guarantees the right environment for the relevant theory and research design of the system.key words: environmental rights of citizens; constitution protection; system design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公民环境权益受到的侵害也不断加深,公民环境权作为一项新型的基本人权,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和保障已是宪法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虽然我国己有40余部环保法律法规,但却一直缺乏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在于公民环境权的保护缺乏宪法依据。我国宪法仅在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但在公民基本权利一章中却没有涉及公民环境权的条款。就是作为环境法领域的“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也只是规定了公民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和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检举控告权。从整体来看,我国环境立法更多强调的是国家、个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义务,而未明确确认公民的环境权。从而导致当现实生活中出现侵犯公民环境权益的现象时,对于未造成直接损害的环境侵权公民无法行使诉权,寻求法律的保护和救济。对于侵犯公共环境利益的环境侵权事件,公民寻求保护和救济的途径更是十分有限。因此,加强对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问题的研究,以期全面、充分的实现和保障公民环境权,从而真正发挥宪法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此本文选此论题,在公民环境权宪法化的理论基础上,对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实现作初步的探讨。一、公民环境权概述 (一)公民环境权的概念界定关于环境权的概念,学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吕忠梅教授将环境权定义为:“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并主张“环境权应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人权。” 她认为,公民环境权包括公民对于环境的使用权、知情权和受到环境侵害时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 163周训芳教授则从四个层面对环境权进行界定:2169第一,自然法则意义上的环境权。即环境权是自然存在的而非现实的法律所设定的权利,亦即“天赋”的而非法定的权利。第二,法律意义上的环境权。所谓法律意义上的环境权,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一定社会的现实的法律所设定的环境权。第三,法律和法律文献中具有宣言、纲领、原则性质的抽象的环境权。所谓抽象意义上的环境权,是国内宪法和国际法中宣称的、需要分别由具体的部门法和国内法加以具体化的环境权,它具有号召性质、宣言性质、纲领性质,大而抽象。第四,法律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具象的环境权。所谓具象意义上的环境权,是国内部门法中规定的非宪法性的可以具体操作的环境权。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可将环境权定义为:环境权是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良好环境中生存及合理、有效利用各种环境资源的固有的基本权利。 理论上,“环境权的权利主体为全体人民,它不仅包括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国家乃至全人类,还包括尚未出生的后代人。”。3105 但实际上主要是公民。其客体一般认为包括人类环境整体,它既包括天然的环境要素和人为环境,还包括各环境要素所构成的环境系统的功能和效应,如生态效益、环境的优美舒适等。 (二)公民环境权的内容界定目前,我国理论界关于环境权的内容仍处于模糊阶段,尚未完全明确化。参考各家的观点,笔者认为,公民环境权从内容上应包括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实体性权利应包括日照权、眺望权、景观权、嫌烟权、亲水权、达滨权、清洁空气权、公园利用权、历史性环境权、享有自然权等环境使用权。但仅从实体上规定公民的环境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现这些权利的程序性保障,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几项权利:(1)知情权。又称信息权,是一国公民对本国的环境状况,国家的环境管理状况以及自身的环境状况等有关信息享有知悉的权利。(2)参与权。公民有权参与国家环境管理和决策的过程,有监督、批评和提出建议的权利。(3)请求权。请求权是指在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和救济的权利。具体包括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行政复议和国家赔偿请求权,对他人侵犯公民环境权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和停止不法侵害行为的请求权等。 (三)公民环境权的性质界定关于环境权的性质,学界主要有四种学说:(1)人权说。4317即认为公民的环境权是一项人权,或是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2)人格权说。5293由于环境权的主体是公民,而公民的环境权益包括了人身权益,侵犯环境权的后果往往表现为对公民身体健康的损害,因此,有人认为环境权属人格权。(3)财产权说。643此说认为环境权是一种财产权,如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萨克斯认为,空气、阳光、水、野生动植物等环境要素是全体公民的共有财产;公民为了管理他们的共有财产而将其委托给政府,政府与公民从而建立起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关系。(4)人类权说。7103此说认为,环境权是指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或地球上的所有居民共同享有的权利。目前,人权说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正成为学界的广泛共识。二、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 (一)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理论依据环境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83-5所谓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其核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环境权是环境时代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质的人的一种本来就应当享有的权利。公民环境权的基本人权属性具体表现为:第一,本质的自然性。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以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前提。环境权首先是为满足获得了生命形式的人能够生存下去的最低要求而设立的,是基于人的本质和生存需要的与生俱来的固有的自然权利,环境权在根本上是由道德而非法律来支配的权利。第二,主体的普遍性。公民环境权的主体涵盖了社会中的所有人,具有绝对的普遍性;其不仅包括当代人,也包括后代人;它不仅是一项个人权利,也是集体权利,同时还是一项代际权利。第三,地位的基础性。环境权是公民所固有一项基础性的权利,是自然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不可转让并不可分割性。任何人都不能离开自然,也不能被剥夺环境权,因为环境权的剥夺意味着生存基础的丧失,没有环境权也就没有人基本的生存条件。同时,作为基本人权,环境权还是实现个人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生存权、生命健康权等权利的必要和先决条件。第四,逻辑的优位性。作为人权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人权,环境权与生存权一道位居人权系统的最上层,而其他人权形式则位于其下。第五,功能的母体性。环境权是一项具有原生意义的人权形态,是其他基本人权赖以产生的基础,也是其他环境权益得以衍生的权利母体。 (二)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必要性第一,由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环境权,是完善现行宪法的需要。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权威。宪法通过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最根本、最有效地捍卫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为其他普通法律具体规定和保护公民环境权提供宪法依据。因此,由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环境权,一方面是有效抵御对公民环境权利的各种侵害地根本保障。另一方面也是作为人权保障法的宪法自我完善从而真正实现宪法公民权利保障书的作用的需要。第二,由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环境权,是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的现实需要。确立宪法对公民环境权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环境权的事件经常发生,由于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使得公民环境权的权益遭受侵犯时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和充分的保护。由宪法明确确立和保障公民环境权不仅是为公民环境权受到侵害时获得法律救济提供理论支撑和宪法依据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丰富和发展公民的基本权利,顺应国际人权发展趋势的需要。第三,由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环境权,是我国环境法体系发展的需要。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对于健全我国环境法体系,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促进环境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环境立法提供理论基础和发展动力。9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宪法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构建一个由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构成的统一、严密和健全的环境法体系。第四,由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环境权,是现代国家宪政发展的必然要求。所谓宪政,就是以人权为基本内容并体现保障人权基本精神的宪法的实施10。其以宪法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根本目的,以民主、法治为主要内容和基本准则,其基本要求是宪法至上。公民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由宪法加以确认和保障是现代国家宪政发展的必然要求。三、国外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现状考察 (一)环境权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立法随着环境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将环境权或环境资源保护方面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纳入宪法,到1995年,世界上已有六十多个国家的宪法或组织法规定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别条款。目前,虽然各个国家的宪法对环境权的规定表述不一,但多数国家的宪法均已经将环境权规定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及其机关的基本职责。11105例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第15条规定,保护自然界,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保持水域和空气的清洁,保护动植物和自然美景,是国家和社会以及每个公民的职责。智利共和国政治宪法(1980年)第3章第19条规定:“所有的人都有权生活在一个无污染的环境中”,“国家有义务监督、保护这一权利,保护自然”。12328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每个人都有享受良好的环境、被通报关于环境状况的信息的权利,都有因破坏生态损害其健康或财产而要求赔偿的权利”。13又如,宾夕法尼亚州宪法第1条第27款明文规定:“人民拥有对于清洁的空气和水和保护环境的自然的、风景的、历史的和美学的价值的权利。宾夕法尼亚州的公共自然资源是全体人民包括其后代的共同财产。作为这些财产的受托管理人,州政府必须为全体人民的利益而保护和保持它们”。14385 再如,弗吉尼亚州宪法第11条第1款具体规定:“为人民享有清洁的空气和水和为娱乐而利用和享受充分的公共土地、水体和其他自然资源之目的而保护、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公共土地、历史遗迹和建筑物是州的政策。此外,为本州人民的利益而保护大气、水体和土地免遭污染、损坏或毁灭亦为本州之政策”。15231(二)环境权的国际立法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社会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环境权的学术研讨会,为将环境权纳入国际法律政策文件奠定了理论基础。例如,1970年3月的东京宣言第五项就环境权提出了如下呼吁:“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的补偿侵害其健康和福利等要素的环境权利,以及关于现代人传给后代人的遗产应该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即斯德哥尔摩宣言宣称,“人类有权在一种能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并明确阐明了如下原则:“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有按自己的环境政策开发自己的主权,并有责任保证在他们管辖或控制以外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或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16671197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欧洲环境部长会议制定的欧洲自然资源人权草案,已经肯定环境权是一项新的人权。1992年,国际环境与发展会议正式将环境权确认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并指出,环境权的一般定义是享受良好环境并进行支配的权利,具体内容包括:(1)健康、舒适、安全的环境保证;(2)当代人传给子孙后代的是不被污染、受破坏自然资源要素;(3)当代人负有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的庄严义务,包括阻止环境破坏、排除侵害、恢复环境、采取良好措施预防环境破坏,等等。17427 (三)国外环境权宪法保障现状1.部分国家环境权的宪法保障目前,一些国家已经通过司法补救措施和诉讼方式来保障和实施公民环境权。在印度、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已经有了公众环境利益诉讼的成功先例。印度法庭已经受理了私人对政府有关环境决定的起诉,这些私人对印度政府允许许多皮革厂向恒河排放污染物的命令提起诉讼,印度法庭决定关闭这些皮革厂直至污染物处理系统建立为止,尽管法庭知道如此判决会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哥伦比亚法院已经肯定并执行该国宪法规定的环境权利。哥斯达黎加最高法院在一项判决中命令立即停止危害生活权利和健康环境的倾废行为,认为“只有与自然和谐一致,生命才是可能的”。2.环境权的国际保障目前,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依据联合国宪章第68条设立的专司人权事务的人权委员会、美洲国家人权委员会的人权法院、欧洲人权委员会的人权法院等人权机构已经承认环境问题可能阻碍人权。例如,欧洲人权法院和欧洲人权委员会都承认,航空运输产生的噪声与侵犯隐私权、财产权没有两样。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已经着手处理一些由环境污染所引起的人权问题,并根据1966年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任意议定书规定的个人控告程序审议了一些涉及环境的案件。美洲人权委员会也审议了一些与环境有关的案件,如巴西的雅诺马尼案等,并提出了涉及违反生活权、健康权和保护土著居民文化权利的问题。四、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 (一)我国有关环境权的立法我国自1972年以来,有关环境权的立法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法律没有明确宣布环境权,但已经有了涉及环境权的相关法律规定。例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第9条),“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第利用土地”(10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第26条)。上述宪法规定以及有关国家管理环境资源的众多立法,已间接表明了国家环境权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此外,在公民和法人环境权立法方面,也在不断取得进步。例如,轻工业部在1981年颁布的轻工业环境保护工作暂行条例第34条规定:“职工有在清洁适宜的环境中生活和劳动的权利,有积极保护环境的义务”。1982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在其颁布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试行)第4条规定“城市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有享受良好卫生环境的权利,同时也有维护和改善市容环境卫生的义务”。1989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这实际上暗含了公民环境权的基本内容。1990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环境保护条例第6条进一步明确规定:“军内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都有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控告和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的权利”。此外,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中也都包含有公民环境权的规定。上述规定对于中国环境权的理论研究和立法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现行宪法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现状及其缺陷目前,我国宪法中还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环境权,只是通过其中一些条款间接的表明了我国对环境权的宪法保护。这主要体现在我国宪法第26条的规定之中,其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宪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环境权的某些内容,但由于规定得过于原则,不仅不具有实体权利的性质,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缺陷性和滞后性,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其他法律对公民环境权进行具体规定,还使得我国整个法律体系对于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呈现出一种低调的姿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对公民环境权的间接保护,不利于对公民的基本人权的充分保障。公民环境权作为现代法治国家公民一项新型的基本人权,其正当性已为现代宪法学所认可。实践中,公民环境权作为一项人权也已为一系列国内和国际法律文件所充分肯定,一些国家已将其明确写入宪法。而我国宪法目前仍未对公民环境权加以明确确认,这不但不可能对公民环境权进行充分保护,18也有违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宪政的精神实质。(2)宪法未对公民环境权予以明确规定,削弱了对我国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我国宪法未对公民环境权明确予以确认的模糊状况必然影响其他法律对公民环境权的规定,当然也就不可能实现对我国公民环境权的充分保障。(3)宪法对公民环境权的间接确认,不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相伴而生的是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的自然环境恶化呈现不断加重趋势,并逐渐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继续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国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照此发展下去,到本世纪末,我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国。196-8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已经直接危及了我国公民的生存与安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和我国人民对良好和健康的生存、发展环境的迫切愿望,由作为我国根本大法的宪法对环境权予以明确确认和保障已变得十分迫切。 (三)我国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制度设计1.国外宪法保障公民环境权的三种设计方式2031-34基于不同的国情因素和法律传统,各国宪法对公民环境权保障的方式各不相同。但综观各国宪法中有关环境权的条款,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种比较典型的设计方式:第一种设计方式是按照公民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的对称方式设计的,即公民在享有环境权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环境义务,而国家则负有保障公民环境权得以实现的职责和监督公民合法、合理地行使其享有的环境权利的义务。在此,国家对环境权的法律保障作用和对其他类型的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作用并无差异。这是一种以民事权利为蓝本的环境权保障设计方式,因为这种设计方式中,公民的权利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第二种设计方式是按照公民的权利与国家的义务相对应的方式设计的,即公民的环境权利与国家的环境义务相结合构成了宪法上的环境权利义务关系。这是一种以公民权利本位和“天赋人权”理论为基础设计方式。在这种设计方式中,公民作为权利主体,环境权是其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和不可转让的一项固有权利;而国家作为义务主体,负有保障公民环境权得以实现的义务。第三种方式是按照公民的环境权利义务和国家的环境义务相结合的方式设计的,即公民享有环境权利,国家承担首位环境义务,即保障公民享有宪法上规定的环境权利的义务,公民承担第二位环境义务,即公民在享有环境权利的同时负有不得滥用环境权利侵犯他人或公众环境权利的义务以及保护环境的义务。在此种设计方式中,公民的环境义务对国家的环境义务起到一种协助和辅助作用。上述三种设计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种设计方式体现了权利义务的一致性,有利于保障和规范公民的环境权利和义务,但是不能有效保障公民中弱势群体基于生存需要的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权;第二种设计方式有利于督促政府有积极有效地保护环境,从而保障公民环境权利的实现,但是却有可能弱化公民的环境义务以及与国家在环境义务方面的合作。同时,对良好环境权的强化势必与其他法律规定的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权相矛盾,从而可能使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第三种方式吸收了第一、第二种方式的优点,既促进了公民与国家之间在保护环境上的合作,又理顺了国家环境义务和公民环境义务之间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较为适用。将来我国宪法保障环境权的条款设计,也宜于采用第三种设计方式。2.我国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实现路径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正日益严重,并已严重威胁了我国人民生存和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生存危机,由作为公民权利保障书的我国宪法明确确认和保障公民的环境权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另外,还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应的环保诉讼制度,最终实现和保障公民的环境权。具体说来,笔者以为,我国宪法对公民环境权保障主要应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1)明确确立公民环境权的宪法地位。由于缺乏明确的宪法依据,我国公民在其环境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得不到有效救济,要是公民环境权益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和救济,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尽快在宪法中明确确认公民环境权的基本权利地位,建议在将来修改宪法时,在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一章中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享受良好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同时鉴于我国宪法总纲第二十六条中已明确规定国家具有防治污染的义务,因此,国家负有首位的环境义务。公民环境权宪法地位的确立,不仅使公民环境权具有了基本权利的地位,使公民环境权有了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权威性保障,侵犯公民环境权的行为就是违宪行为。同时,也为其他部门法对环境权做出具体的保护性规定提供了更为具体、明确和直接的宪法依据。2122(2)明确规定公民的基本环境义务。公民的权利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我国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在公民环境权上也不例外。因此,宪法在明确公民环境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同时明确公民的基本的环境义务,比如宪法可规定:“公民在行使和享有环境权利时不得侵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环境权利,禁止任何公民以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方式获取环境利益”或者“公民在行使和享有环境权利时有合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义务的履行是权利得以实现的保证,只有切实履行义务才能更好的享有权利,公民只有在享有环境权利的同时切实履行环境义务,才能真正充分有效地享有环境权益和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3)待条件成熟时,可在宪法诉讼制度框架内建立相应的公民环境权的救济途径。有权利必然有救济,环境权也不例外,仅在宪法中确立公民环境权是不够的,还必须为之设立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性救济制度。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确立宪法诉讼制度,但随着现代法治的发展,宪法司法化已成为现代法治国家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必然趋势。我国也应顺应这一国际趋势,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确立宪法诉讼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赋予公民在其环境权益或公众环境权益受到侵犯使有提起侵权赔偿诉讼甚至宪法诉讼的权利。宪法对公民环境权的救济尤其是宪法诉讼是我国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所谓宪法诉讼,是当公民的宪法权利受到非法或不当的侵害后,公民可以依据宪法条款,直接向司法机关提出要求侵权行为人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的诉讼形式。其本质特征就在于承认宪法条款在司法中的直接效力,通过诉讼的途径解决宪法争议。22306通过宪法诉讼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己经成为当代宪法发展的共同趋势。因此建立公民环境权的宪法诉讼制度既是保障公民环境权实现的需要,也是顺应宪法发展趋势需要。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确立宪法诉讼制度,但这只是现状,随着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发展,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我国定会确立宪法诉讼制度,以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在环境权保障方面,我国公民环境权宪法诉讼在范围上应不仅应适用于国家机关侵犯公民环境权的行为,还应当适用于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乃至公民个人侵犯公民环境权的行为,也即不仅适用于公法领域,而且适用于私法领域,以充分保障公民环境权。五、与我国环境权宪法保障相关的其他制度保障对公民的环境权,仅由宪法做出原则性的确认和保障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其他相应的制度设计使宪法对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具体化和具有可操作性,从而真正切实有效地保障公民环境权。具体来说,主要包括: (一)环境知情权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对公民环境权的保障当今社会,国家行政职能不断扩张和膨胀。由行政权本身固有的扩张性和侵略性以及执法人员自身固有的人性弱点所决定,行政滥权、侵权现象日益普遍,尤其在环境行政方面更为突出。因此,对国家行政权尤其是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便成为了保障公民环境权的必要手段。在有关公民环境权的环保行政中,控制政府行政权以保障公民环境权的制度主要包括环境知情权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1.环境知情权对公民环境权的保障2338-40根据中国经贸新词词典定义:环境知情权是指公民和社会组织收集、知晓和了解与环境问题和环境政策相关的信息的权利。其内容包括:第一,知晓的权利。即公民有权获得有关环境信息的权利。第二,申请的权利。即公民享有向行政机关提出实现其法定权利的各种申请的权利。第三,获得帮助的权利。即公民在参与行政机关的环境管理活动或向行政机关申请了解有关环境信息时,有要求国家机关提供相应帮助的权利。第四,获得救济的权利。即当公民(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受到行政机关侵犯时,有获得相应救济的权利。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还没有关于公民(公众)环境知情权的任何规定,这种漠视公众环境知情权的状况不利于公民环境权的实现和保障,必须加以完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公民(公众)环境知情权:(1)确认公民(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在环境保护法或其他环保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公众)享有环境知情权,使之从应有权利上升为法定权利,进而成为实有权利。(2)制定专门的环境信息公开法。应制定专门的环境信息公开法,明确规定政府公开环境信息义务,具体应包括环境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时间和方式,必要时还应组织环境行政决策听证。(3)加强环境知情权与公众参与制度的结合。公民(公众)不仅应享有环境知情权,还应有参与行政机关环保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利,只有将环境知情权与公众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和保障公民环境权。2.公众参与制度对公民环境权的保障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24赋予公众在环境保护领域一定范围内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是实现公民环境权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行政民主和执政为民的体现。我国现行环境法律体系中有关公众参与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中对此有具体的规定。第二,环境规划中公众参与。第三,环境监督中的公众参与。如公民对环境违法行为有权进行举报。实践证明,公众参与是实现和保障公民环境权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公众参与制度还很不完善,为此,应立足国情,积极探求和寻找切实可行的实现和加强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途径和机制,如建立公民(公众)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奖举报制度,人大、政协对企业排污标准和政府环保行政行为的视察监督制度,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环保社团和组织的发展,充分调动它们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它们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以促进环境权的实现。当然,公众参与的实现还需要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为之创造条件,如提供法律和物质上的保障以及信息支持。目前,我国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完善公共参与制度:第一,完善相关立法,将公众参与法律化、制度化。第二,加强政府责任,完善公众参与的形式和程序,使之规范化、程序化。第三,加强政府环保行政信息公开责任,拓宽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渠道。第四,建立重大环境决策听证制度,切实保障公众环境决策参与权。第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推进公众环保参与。25 (二)行政诉讼制度对公民环境权的保障现实生活中,对公民环境权的最大侵害不是来自个人,而是来自具有强大的国家行政权的行政机关。因此,加强行政机关保护公民环境权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与公民环境权有关的相应的行政诉讼制度便成为了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重要补充。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公民认为环保行政管理机关未依法履行其(职责)义务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5项规定:“对行政机关拒绝履行保护公民人身权或财产权的法定职责的情况,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据此规定,公民在向负有法定(职责)义务的行政机关申请保护其环境权益,行政机关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其法定(职责)义务时,公民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一制度的建立能够督促和监督政府积极履行其职责,减少行政怠职,从而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切实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2.公民认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行政审批项目有可能引起环境破坏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具体审批与公民环境权有关的项目时,应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公民环境权相协调的原则。公民如果认为某一项目审批不当,有可能引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对其个人或公众环境权益造成损害时,可向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或者请求法院撤销行政机关不适当的行政审批。 (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公民环境权的保障所谓公益诉讼即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根据法律,就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益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2627而对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目前学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表述是:“由于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权力机构、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及个人的违法或不作为,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或有侵害之虞时,法律允许公民或团体为维护环境公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即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对违法破坏环境的个人或组织或者未依法履行环保职责的行政机关,依法提起诉讼的制度。从以上定义来看,前文提到的“公民认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行政审批项目有可能引起环境破坏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实就是属于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行政公益诉讼,但公益诉讼不仅限于行政公益诉讼,它还包括民事公益诉讼,甚至是刑事公益诉讼。我国目前的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没有规定公益诉讼制度,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公民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不合理的行政决策和管理行为、其他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行为造成环境污染或其他环境危害,损害公众环境利益的时候,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由此导致在现实生活中当行政机关、其他组织或个人违法侵害公众环境利益时,无人有权对此提起公益诉讼,从而使公民(公众)的环境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为此,笔者认为我国在今后对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的时候,应该明确规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先尝试赋予检察机关和有关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主要以环保组织为主)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在条件成熟时,再赋予一般公民环境公益诉讼资格。27509-511 具体来说,在重大环境侵权已构成犯罪的案件中,由检察机关作为公诉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公民和其他环保组织则可以请求检察机关对重大环境侵权案件提起公诉;在民事和行政环境侵权领域,则可以先赋予检察机关、非政府组织(主要以环保组织为主)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对于公民个人,不主张在现阶段在立法中将民事公益诉权和行政公益诉权赋予普通公民,而应当有一个思想培育、理念传播、民众素质发展的渐进式的过程,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考虑将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进一步扩大至公民个人。结语公民环境权的宪法保障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宪法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宪政的需要,并顺应环境权宪法化的国际趋势,我国必须根据目前我国环境权理论研究和法律实践相对落后的现实,并结合现有的环境法体系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切实加强环境权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探索,尽快在将来的宪法修改中确认环境权的基本权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