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农户日用消费与大额消费的两期模型研究.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农户日用消费与大额消费的两期模型研究.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农户日用消费与大额消费的两期模型研究.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农户日用消费与大额消费的两期模型研究.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农户日用消费与大额消费的两期模型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户日用消费与大额消费的两期模型研究农户日用消费与大额消费的两期模型研究内容摘要论文在农户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两期数学模型,分析了农户家庭在日用品,耐用品,储蓄和生产资料的选择行为机制,以及最优化条件和政策启示。研究发现:预防性储蓄和耐用品消费相互影响,但对投资性消费不构成影响。因此,农户在保证日常消费的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生产性投资,使其达到最优化。在有余额的情况再下对储蓄和耐用品的消费进行合理分配;利率对农户的耐用品消费,预防性储蓄和投资性消费都有影响。因此为农户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 增加农户“剩余资金”的回报率, 在农户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多样化的前提下, 适当提高真实利率,可以最大化农户的效用。【关键词】农户 日用消费 大额消费 模型a study of two-period model concerning balance in rural households daily consumption and big expenditure abstractthe paper has constructed two issues of mathematical models in the peasant household expense and in the income long-term balanced relations foundation, has analyzed the peasant household family in the daily necessities, the durable goods, the deposit and the producer goods choice behavior mechanism, as well as optimized condition and policy enlightenment. the research discovered: the preventive deposit and the durable goods expend the mutual influence, but expends to the investment does not constitute the influence. therefore, the peasant household under the guarantee daily expenses condition, may the primordial consideration productiveness investment, enable it to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in has the remaining sum situation under to deposit again carries on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with the durable goods expense; the interest rate to peasant households durable goods expense, the preventive deposit and the investment expends influential. therefore provides many kinds of may supply the choice for the peasa.【key words】 rural households;daily consumption; big expenditure model目 录一、引言(1)二、模型综述(2)(一)缓冲储备模型 (2)(二)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模型 (2)(三)预防性储蓄模型 (3)(四)生命周期模型 (4)三、模型构建(4)(一)建模思路 (4)(二)模型假设 (4)(三)模型 (5)(四)模型的解释(7) (1)模型的中心思想 (7) (2)模型的细节解释 (7)(四)结论及政策启示(7)(一)结论 (7)(二)政策启示 (8)参考文献 (8)致谢(9)农户日用消费与大额消费的两期模型研究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是一个“柴米油盐”的时代,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90年代以后,中国进入了“房子、汽车”时代 。 孙立平曾指出中国的内需问题是13亿人口的房子、汽车消费问题。中国现在面对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也是一个艰难的问题, 即汽车、房子、家用电器生产出来是很容易,但要被全社会消费掉,却是个艰难的过程。中国现在有两只脚:生产的脚和消费的脚。生产的脚已跨过一道门槛,而消费的脚却很难跨过这道门槛,因此如何理解家庭的日常消费和大额消费的选择是了解家庭消费行为的关键。部分学者曾对农户的消费的问题作了研究,如在杭斌(2009)的习惯形成下的农户缓冲储备行为在缓冲储备储蓄理论中引入了消费习惯因素, 进行了农户消费数据调查实证分析,证明了如果消费具有惯性, 家庭就会有更高的财富目标,但没有结合农户的消费与收入作进一步的详细研究;在秦雅倩,和周小伟(2009)的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购买策略模型中,研究了耐用品的消费,在“消费者每一时期都面临持币等待或者立即购买决策”的假设条件下, 构建了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购买策略的理论模型,分析出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是否购买耐用消费品的主要因素,总结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决策的变化因素,但没有把耐用品的消费和其它用品的消费的关系消费者的收入情况以及考虑在内;在李锐和项海容(2006)的基于两期生命周期模型的农户金融行为的计量分析中研究了生产经营性投资、住房建设和储蓄存款行为的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关系,但没有把生产经营性投资和住房建设随着时间的折旧考虑在内;杭斌和申春兰(2005)的中国农户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实证研究中研究了在自适应预期和持久收入假说的框架下, 估计了农户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本文是在农户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和以上国内学者的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建立两期数学模型分析了居民家庭在日用品,耐用品,储蓄和生产资料的选择行为机制,以及最优化条件和相应的政策启示。二、模型综述(一)缓冲储备农户是通过增加财富积累来防范风险的,并且家庭实际财富的改变也取决于收入风险和收入的变化。但由于消费偏好具有惯性,农户不得不保持更高的储蓄率, 以便平滑消费的增长, 并且其财富或消费对收入风险和收入的反应是迟缓的。最早把习惯因素引入消费函数的duesenberry( 1949), deaton( 1991) 和carroll( 1992, 1997) 提出的缓冲储备( buffer- stock) 储蓄理论格外引人注目, 仍然是不完善的。在本模型中杭斌对习惯形成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是以效用函数为基础的。然而, 跨期最优消费决策是十分复杂,在跨期效用最大化条件下, 即使不考虑习惯形成, 用常相对风险厌恶效用函数(crra) 也无法求得消费或财富关于不确定性的封闭解, 故转而求其数值解或其它近似解( 如估计对数线性欧拉方程) ; 用常绝对风险厌恶效用函数( cara) 虽然可以求出封闭解, 但该效用函数在理论上有明显缺陷: 它不排除出现负的消费水平, 并且假定富人和穷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一样强烈。而习惯形成假设下的效用函数在时间上是不可分离的, 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求解的难度。但如果以carroll 和samwick( 1997, 1998) 的经验公式为基础, 则模型提出的基本假设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部分调整模型来示。模型的核心是缓冲储备储蓄理论, 然后在其经验公式中引入习惯因素, 最后利用1992- 2005 年中国25 个省份的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进而回答“过去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对农户当前消费有多大影响”,“习惯形成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了边际消费倾向”, 以及“习惯形成在多大程度上减弱了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负效应”等重要问题。模型指出影响习惯形成下的效用函数的因素有习惯形成参数,个体效应di(即地区差异对消费的影响),时间偏好率,相对风险厌恶系数,利率r,收入增长率g,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变动率,预期实际收入的增长率,习惯存量ht。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都是影响中国农户消费行为的重要解释变量; 习惯形成参数越大, 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 即习惯形成下的消费行为类似于谨慎导致的消费行为; 较高的储蓄率增强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 消费的惯性越强, 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小;不包含习惯形成因素的缓冲储备模型严重低估了农户的谨慎和耐心。这是因为, 如果消费具有惯性, 家庭就会有更高的财富目标。(二)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模型建立在消费者每隔一时期都面临着持币等待或立即购买决策的假设条件下。由于耐用消费品具有“投资不可逆性”和“线性调整成本性”,所以消费者的购买和调整决策将遵循(s,s)规则,即家庭在时刻拥有的“耐用品存量(kit)”与其“目标存量(kit*)”之比的对数zit=log(kit/kit*)是一个随机过程,存在zit的上界u和l,当zit【l,u】时不做调整,一旦达到下界(或上界),消费者即作出购买(或变卖)的决策,将存量调整到目标值z*= ln(kit/kit*)=0模型的核心是消费者在每期做是否购买的决定时,会考虑到此耐用消费品在可使用年限内带来的效用总和,以及如果选择不购买,持有货币带来的效用,比较两种情况下农民效用的不同,从而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模型指出影响立即购买效用函数的因素有效用参数a(效用变化率)和b(其它影响因素如商品偏好等)的大小,对当前享乐的偏好p,家庭人口数n和耐用品使用年限l。影响持币等待效用函数的因素耐用消费品的价格p的大小,基期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0的大小,收入增长率的大小。当某一时期选择立即购买策略带来的效用大于持币等待的效用时选择立即购买,反之则选择持币等待。(三)预防性储蓄模型的建立在自适应预期和持久收入假说的条件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应把预防性储蓄的概念定义为由潜在的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储蓄。大多数西方学者应用的预防性储蓄模型都属于对理性预期生命周期假说(relch) 的拓展,早把习惯因素引入消费函数的是戴与之相比维森( davidson) 等人于1978 年提出的误差修正机制(error correction mechanism, 简称为ecm)比较接近中国的实际,ecm 最显著的特点是 区分了收入与消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过程,更注重提高模型的模拟能力和预测精度,更具备灵活性, 可以视具体情况加入新的解释变量,因此,ecm 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问题。此外, 随着协整理论的问世和发展, 对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估计及检验问题也已得到解决。因此, 从计量经济学方法的角度看, ecm 也更具有严密性和可靠性。模型的核心是利用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和农村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差这两个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指标,估计农户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 利用ecm 模型描述农户消费与收入的短期动态关系,对农户长期边际消费倾向显著下降的原因做出具体解释。影响长期消费函数的因素有:农村居民人均实际生活消费和支出c,农村居民人均实际纯收入,预期系数,随机解释变量和误差项;影响短期动态消费函数的因素有:农村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差,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实际生活消费支出,人均实际纯收入,是前期均衡误差和调整系数a。中国农户增加的持久收入中有更大的比例变成了储蓄,即长期边际消费倾向显著降低,原因是农村服务项目费用飞涨以及农产品生产价格持续下滑。其中, 由于教育、医疗支出关系到农户的长远利益, 其价格上涨对消费的负影响远远大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负效应。(四)生命周期模型建立在带有遗赠的两性生命周期模型,假定当代未耗费的所有资产都留作遗产。拉姆齐- 卡斯- 库普曼斯无限期界模型和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主要研究家庭最优混合消费路径和不同政策对它的影响。适合典型家庭消费束的分析。模型的核心是分析农户的投资和金融行为, 提出政策建议, 从户的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推导出了3 个估计方程,分析农户的生产经营性投资、住房建设和储蓄存款行为。模型的影响因素有现期消费cit( 不包括住房) 、现期投资kit、现期住房支出hit,现期存款的增加量sit, 为自己的下一代留下的遗产bt+1和各类折扣率。农户的生产经营性投资对承包面积和地理位置的反应敏感; 农户住房建设投资对名义利率的反应不敏感, 但对通货膨胀率和期望真实利率的反应非常敏感; 农户储蓄存款对期望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和非农收入的反应都非常敏感。出现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是农户缺乏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因此,政策建议是, 给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以合法地位, 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为农户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工具, 同时, 逐步放松对利率的管制。三、模型构建(一)建模的思路由于耐用品消费和投资性消费即期消费即期就会产生效用,而预防性储蓄在后期才会产生效用,根据产生效用的时间差异,可以将消费划分为两个时期。在第一个时期t,农户将其收入分配到日用消费,耐用品消费,预防性消费,和投资性消费来最大化它的效用,在第二个时期t+1,农户将其收入和前期发生的预防性储蓄产生的效用分配到日用消费和当做遗产留给后代来最大化它的效用。(二)模型的假设假设农户的收入(z)全部用于日用消费(x)和大额消费(y),即:z=x+y。因为日常用品的购买和消费行为每天都在进行,是连续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所以这里假设农户对于日用消费的效用趋于一个常数,这里记作u(x)。假设大额消费的内容包括医疗保险费、建房,储蓄,生产资料投资等。具体来说,假设农户的收入来自于对农业,牧业,或林业的投资生产所产生的价值;随着中国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间接地流向非农企业和城市,假设农户拥有闲置的收入时,这时可以将其进行储蓄或者投资,一方面可以用来预防意外事情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利息起到增值的作用以减少机会成本;农户所购买的家具、家电、汽车、住房等商品属于耐用品,这类商品具有“投资不可逆性” 且随时间的推移要计提折旧,对于上述的生产资料投资也要计提折旧,假设它们的折旧为线性的,且折旧率相等,都为k。综上,可以将大额消费的内容大致可分为耐用品消费(a),预防性储蓄 (b),和投资性消费(c)三类,即y = a+b+c。假设上一代未消耗完的资产全部作为遗产留给下一代。即和预防性储蓄都可以作为遗产留给下一代,其中耐用品和生产资料作为遗产时要对它们计提折旧,预防性储蓄每期所产生的价值不作为遗产。(三)模型假设上一代留下的资产(q)为ait,bit,cit,那么本期的消费为: (1)那么在t时期 (2) (3)在t+1时期 (4) (5) (6) (7) (8) (9) (10) (11)效用函数为 (12)将以上(1)(11)带入(12)得总效用函数 (13)达到最大值时可知:即: (14) (15) (16)要使式为,只能 ,即有 : (17) (18) (19)将(17)(19)式整理得到 (20) (21) (22)(四)模型的解释(1)模型的中心思想模型是要通过效用函数来度量收入分配的合理程度。花费越大并不表示效用越大,也许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铺张浪费,效用值越大,则说明分配越合理。(2)模型的细节解释耐用品消费和投资性消费即期消费即期就会产生效用,而预防性储蓄在后期才会产生效用,根据产生效用的时间差异,将消费划分为t和t+1两个时期。在t时期,农户将其收入分配到日用消费xit,耐用品消费ait,预防性消费bit,和投资性消费cit来最大化它的效用,并且在t时期农户的收入来自生产资料的投资;在t+1时期,农户将其收入和前期的预防性储蓄所产生的效用分配到日用消费和当做遗产留给后代来最大化它的效用。因为对于日用消费,它给农户带来的效用趋于一个常数,所以要想使农户对各种消费的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或者使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就要合理分配耐用消费品增量 (ait),预防性储蓄增量 (bit),和投资性消费增量(cit)。由(17),(20),(22)式隐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