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评价标准》word版.doc_第1页
《声音评价标准》word版.doc_第2页
《声音评价标准》word版.doc_第3页
《声音评价标准》word版.doc_第4页
《声音评价标准》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音评价标准收集了一些关于声音评价标准的文章怎样来评价一个声音的好与坏呢?我想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来值得的讨论的。也就是主要靠两个方面来评价。一是主观评价,就是靠人耳的听觉器官来感受声音给人的感觉;二是客观评价,就是声音实实在在的质量。主观评价是靠听,客观评价是靠测,或者是以测的标准来衡量。如果用这两种方法同时来评价音色的好与差那就比较全面了。如果完全采用主观评价来估量音质的好与差,则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影响主观评价的有诸多方面的因素。1,人耳的灵敏度;由于每一个人的生理结构上,健康和发育上的差异,造成每一个人听觉灵敏度的不同,而且左右耳的听觉灵敏度也不同。这样就造成每一个人的听觉灵敏度有所不同,就如同人体的视力一样,有人视力为左1.5,右1.2,而有人为左0.5,右1各有所不同一样。所以这对音色的评价是有很大影响的。2,年龄对听觉的影响。由于生理上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听觉器官如耳膜,耳蜗对不同频率感受点的组织弹性减弱,所以对高频声音的辨别能力逐渐会下降,这样,就影响了对音质评价的准确性。3,受教育层次的影响;一个人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主观评价。因为声学领域是一个多学科的,复杂的物理现象,它和物理,数学,建筑,音乐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要想对音色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是需要有相当层次和各方面的素质水平的。所以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全面性以及层次深浅影响对音色的评价。4,艺术的鉴赏能力;每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观念不同,造成对音色的艺术表现力的认识也有所不同。这方面也是影响对音色的评价因素之一。5,人在心理上的影响;每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心理状态(心态)下对音色都有不同的感受。这也影响对音色的主观评价。(呵呵,给你吃一个*,然后给你随便放一首嗨曲,那怕是音箱出来是破锣式的声音,你都会嗨的飘起来,如果把你从睡梦中搞醒来,在给你放一首你平时最喜欢的音乐,哪怕是发烧级的音响出来的声音,你都会认为那是你最讨厌的噪音)。6,每个人的偏爱;每一个在不同的艺术领域里可能属于这个或那个艺术流派,所以每一个人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偏爱的倾向,这是允许的。因此,这个因素也影响对音质的评价。7,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代对音色的理解都有不同的标准和聆听习惯。所以对音色的评价就有很大差异。因此,主观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感受上的艺术评价,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音色进行主观评价的准确性程度如何要靠人耳的听觉灵敏度和对音色结构的分辨能力与分析能力,这样才能分清音色的优劣。而且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之间往往存在不小的差异,这是因为主观评价是人耳对声音的直接感受,而客观评价是仪器接收到的准确的声音或者是相当于用仪器感受到的声音。由于声音传递到人耳时存在着很多听觉上的声学效应和声场上的声学效应,所以二者之间是不一样的。只有把各种声学效应考虑进去,二者之间才会统一协调起来。也就是:主观评价=客观评价+人耳效应要想对音质很好的进行全面的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首先就需要对音色的结构,尤其是泛音结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具备分析能力。这样才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个音色的好与坏。惩戒2008-8-07 16:24:54音质标准所谓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对模拟音频来说,再现声音的频率成分越多,失真与干扰越小,声音保真度越高,音质也越好。如在通信科学中,声音质量的等级除了用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外,还用失真度、信噪比等指标来衡量。对数字音频来说,再现声音频率的成分越多,误码率越小,音质越好。通常用数码率(或存储容量)来衡量,取样频率越高、量化比特数越大,声道数越多,存储容量越大,当然保真度就高,音质就好。声音的类别特点不同,音质要求也不一样。如,语音音质保真度主要体现在清晰、不失真、再现平面声象;乐音的保真度要求较高,营造空间声象主要体现在用多声道模拟立体环绕声,或虚拟双声道3D环绕声等方法,再现原来声源的一切声象。音频信号的用途不同,采用压缩的质量标准也不一样。如,电话质量的音频信号采用ITU-TG•;711标准,8kHz取样,8bit量化,码率64Kbps。AM广播采用ITU-TG•;722标准,16kHz取样,14bit量化,码率224Kbps。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由ISO和ITU-T联合制订,CD11172-3MPEG音频标准为48kHz、44.1kHz、32kHz取样,每声道数码率32Kbps448Kbps,适合CD-DA光盘用。对声音质量要求过高,则设备复杂;反之,则不能满足应用。一般以够用,又不浪费为原则。音质评价方法评价再现声音的质量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例如:1.语音音质评定语音编码质量的方法为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目前常用的是主观评定,即以主观打分(MOS)来度量,它分为以下五级:5(优),不察觉失真;4(良),刚察觉失真,但不讨厌;3(中),察觉失真,稍微讨厌;2(差),讨厌,但不令人反感;1(劣),极其讨厌,令人反感。一般再现语音频率若达7kHz以上,MOS可评5分。这种评价标准广泛应用于多媒体技术和通信中,如可视电话、电视会议、语音电子邮件、语音信箱等。2.乐音音质乐音音质的优劣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声源特性(声压、频率、频谱等)、音响器材的信号特性(如失真度、频响、动态范围、信噪比、瞬态特性、立体声分离度等)、声场特性(如直达声、前期反射声、混响声、两耳间互相关系数、基准振动、吸声率等)、听觉特性(如响度曲线、可听范围、各种听感)等。所以,对音响设备再现音质的评价难度较大。通常用下列两种方法:一是使用仪器测试技术指标;二是凭主观聆听各种音效。由于乐音音质属性复杂,主观评价的个人色彩较浓,而现有的音响测试技术又只能从某些侧面反映其保真度。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能真正定量反映乐音音质保真度的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但也有报道,国际电信联盟(ITU-T)近期已批准一种客观评价音质的被称之为电子耳的新型测量方法,可对任何音响器材的音质进行客观听音评价,也可用于检测电话通讯语音编码系统的缺陷。现将乐音音质评价方法综述如下:(1)主观听判音效通常,据乐音音质听感三要素,即响度、音调和愉快感的变化和组合来主观评价音质的各种属性,如低频响亮为声音丰满,高频响亮为声音明亮,低频微弱为声音平滑,高频微弱为声音清澄。下面结合声源、声场及信号特性介绍几种典型的听感。立体感主要由声音的空间感(环绕感)、定位感(方向感)、层次感(厚度感)等所构成的听感,具有这些听感的声音称为立体声。自然界的各种声场本身都是富有立体感的,它是模拟声源声象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德•;波尔效应证明,人耳的生理特点是:人耳在两声源的对称轴上,当声压差p=0dB和时间差t=0ms时,感觉两声源声象相同,分不出有两个声源;而当p15dB或t3ms时,人耳就感觉到有两个声源,声像往声压大或导前的声源移动,每5dB的声压差相当于lms的时间差。哈斯效应又进一步证明,当t=5ms35ms时,人耳感到有两个声源;而当近次反射声、滞后直达声或两个声源的时间差t50ms时,即使一次反射声(又称近次或前期反射声)或滞后声的响度比直达声或导前声的响度大许多倍,声源方位仍由直达声或导前声决定。根据人耳的这个生理特点,只要通过对声音的强度、延时、混响、空间效应等进行适当控制和处理,在两耳人为的制造具有一定的时间差t、相位差、声压差P的声波状态,并使这种状态和原声源在双耳处产生的声波状态完全相同,人就能真实、完整地感受到重现声音的立体感。与单声道声音相比,立体声通常具有声象分散、各声部音量分布得当、清晰度高、背景噪声低的特点。定位感若声源是以左右、上下、前后不同方位录音后发送,则接收重放的声音应能将原声场中声源的方位重现出来,这就是定位感。根据人耳的生理特点,由同一声源首先到达两耳的直达声的最大时间差为0.44ms0.5ms,同时还有一定的声压差、相位差。生理心理学证明:20Hz200Hz低音主要靠人两耳的相位差定位,300Hz4kHz中音主要靠声压差定位,更高的高音主要靠时间差定位。可见,定位感主要由首先到达两耳的直达声决定,而滞后到达两耳的一次反射声和经四面八方多次反射的混响声主要模拟声象的空间环绕感。空间感一次反射声和多次反射混响声虽然滞后直达声,对声音方向感影响不大,但反射声总是从四面八方到达两耳,对听觉判断周围空间大小有重要影响,使人耳有被环绕包围的感觉,这就是空间感。空间感比定位感更重要。层次感声音高、中、低频频响均衡,高音谐音丰富,清澈纤细而不刺耳,中音明亮突出,丰满充实而不生硬,低音厚实而无鼻音。厚度感低音沉稳有力,重厚而不浑浊,高音不缺,音量适中,有一定亮度,混响合适,失真小。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评价音质的听感,象力度感、亮度感、临场感、软硬感、松紧感、宽窄感等。(2)客观测试技术指标失真度谐波失真,主要引起声音发硬、发炸;而稳态或瞬态互调失真主要引起声音毛糙、尖硬和混浊。二者均使音质劣化,若失真度超过3%时,音质劣化明显。音响系统的音箱失真度最大,一般最小的失真度也要超过1%。相位失真,主要引起1kHz以下的低频声音模糊,同时影响中频声音层次和声象定位。抖晃失真,主要是电机转速不稳,主导轴-压带轮压力不稳,磁头拍打磁带等造成磁带震动和卷带量变化,进而使信号频率被调制,声音音调出现混浊、颤抖。抖晃通常用音调变化的均方根值表示,通常,录音机的抖晃率0.1%,Hi-Fi录音机0.005%,普通录像机0.3%,视盘机10V/s。信噪比信噪比,表示信号与噪声电平的分贝差,用S/N或SNR(dB)表示。噪声频率的高低,信号的强弱对人耳的影响不一样。通常,人耳对48kHz的噪声最灵敏,弱信号比强信号受噪声影响较突出。而音响设备不同,信噪比要求也不一样,如Hi-Fi音响要求SNR70dB,CD机要求SNR90dB。声道分离度和平衡度声道分离度,是指不同声道间立体声的隔离程度,用一个声道的信号电平与串入另一声道的信号电平差来表示。这个差值越大越好。一般要求Hi-Fi音响分离度50dB。声道平衡度,是指两个声道的增益、频响等特性的一致性。否则,将造成声道声象的偏移。惩戒2008-8-07 16:25:30频率与音色我们可以将音响中音箱发出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声音这些音频的频率从低剥离分成不同的频段,如3段、4段、5段、7段、16段等等。按照最简单的4段分段法我们可以看看不同频段声音的声音特点:低音频段LF:20-200Hz如果低音频段比较丰满,则音色给人的感觉是浑厚,有空间感。这个频段整个房间包括家具都有共振的频率,因而与房间的大小与家具摆设很有关系。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过多和幅度太大(相比于其他频段),会使人感到声音浑浊不清,因而降低了语言和音乐的清晰度。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缺乏,音色就会显得单薄。苍白。中低音频段MID LF:200-600Hz这个频段是人声和主要乐器的主音区基音的频段。如果这个频段的音色比较丰满则音色显得比较圆润而有力度。因为基音频率丰满了,音乐的表现力度就强,声音就有力。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太多强度太大了,音乐就会显得生硬,不自然。因为基音成分过强,相对泛音成分就变弱了,因而音色就缺乏润滑度。如果这个频段的东西缺乏,音乐就会显得软弱无力空虚,音色发散,高低音不合拢,唱歌的歌声就显得中气不足。中高音频段MID HF:600Hz-6KHz这是一个人耳听觉比较灵敏的频段。因而影响音乐的明亮度、清晰度和透明度。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太多强度太强,音乐就显得尖利,变得呆板;如果这个频段的东西缺乏,则音乐就显暗淡、朦胧,好像音被蒙上一层薄纱。高音频段HF:6-20KHz这个频段的声音强度影响音乐的表现力和细节。如来这个频段的泛音强度适中,音乐的鲜明。相对于前三频段,此频段的电平强度最弱,但对音色的影响却是最大的。比如,祭琴和邓丽君都唱过一音阶的绿岛小夜曲在同一响度下,能轻易地分辨出谁是蔡琴谁是邓丽君,是因为两人的高频泛音不同。高胡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对高频段音色表现差的音响就无法区分这两者。严重时甚至无法听出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区别。可见这个频段的重要。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太多和强度太高,声音就尖沙、刺耳、嘶哑;如果这个频段的东西缺乏,音乐就缺乏个性和韵味。上面是将音乐频段全分成四段时分析了频率对音乐和音色的影响。下面再具体看看不同音乐频率细节对音乐音质音色的影响。20-60Hz此频段影响音乐的空间感。因为音乐的基音大多在这个频段上,并且此频段的频率与房间或厅堂的谐振频率重叠。如果此频段表现充足,会使人感到音场广阔,犹如置身于大堂之中的感觉;如果此频段成分过强,会产生嗡嗡的低频共振声,影响语言的清晰度和可懂度;如果此频段缺乏,音色就显得空虚。60-100 Hz此频段影响声音的浑厚度,也是低音的基音区。如果此频段频率适中,音色就浑厚感强;如果此频段过强.声色会出现低频共振声或轰鸣声,如果此频段缺乏,音色就显得无力。100-150 Hz频段此频段影响音乐的丰满度。如果此频段成分适中,会产生一种房间的空间感和浑厚感;如果此频段过强,音乐会见得浑浊,语言清晰度变差;如果此频段缺乏,音乐就显得单薄、苍白。150-300Hz频率此频段影响声音的力度,特别是男声声音的力度它是男声声音低音的基频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的根音频率。如果其成分过强,声音就显得生硬不自然;如果其缺乏,音乐会显得发软、发飘,语言则变得软棉棉。300-500Hz频率此频段是语言的主要区的频率。如果此频段的幅度丰满,语言就有力度,如果此频段成分过强,音色就显得单调;如果其缺乏,声音就显得空洞、不坚实音质评价术语圆润(粗糙)-频带较宽,音质纯真,失真小,混响声成分及混响时间合适融合(分割)-各频率成分衔接良好,层次丰富,指均衡适当明亮(灰暗)-中高频及高频充分,响应平坦,混响适度,有丰富的谐音,给人亲切感清澈(浑浊)-指高频响应好,语言清楚,乐队层次分明,有清澈见底的感觉宽厚(单薄)-声音厚实有力低音丰富,高音不缺,有一定的明亮度饱满(发飘)-中频和低频分量充足且有一定的混响丰满(干瘪)-中低音充分,醇厚,高音适度,响度恰当,听感温暖苏适而富有弹性柔和(生硬)-低音松驰不紧,高音不刺耳,且中高频逐渐减弱,给人以安,轻松。悦耳和舒服感。有力度(发散)-指声坚实有力且出得来,动态范围大,响度足,中低频充实,既呈现浩大的气势,又令人领略到优的细节。平衡感-一是指声音频响的平衡;二是指立体声左右声道的平衡。定位感-包括方位感和距离感,定位感好表示声像方位基本准确且错落有致。空间感-声音能呈现房间大小,表示宽度感,深度感,高度感。临常感-也称现声场感,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空气感-指人耳对音响在空气中产生振动的量感,及穿透力的感受。声音汤-一是指低音丰满,音色悠扬;二是指低音过分夸张,使声音失去平衡,缺乏亮度与层次。量感-指某种音响状态给人的多少和大小的感受,多即表现力强,量感丰富。声音缩-指声能密度小,声音送不出来,缺少中频成分,响度低,失真度大。声音发毛-听感上有高音的附加音,声音毛糙,不干净。声音发沙-声音有沙哑的感觉,主要是通频带失真较大,附加有高次谐波。音乐味-充分展现音乐本色、风格和细节,表示音乐优美动听。鉴赏音响的基本概念每种乐器都有其独特的频谱、音色,要想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一定要多做听力对比。即播放一首乐曲时,音箱系统放出的音色与实际乐器演奏的音色有哪些不同,偏离多少等。为了进行听力对比,首先应该了解一些电声名词概念、人耳的听觉特性和音响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指针。一、部分电声学名词解释二、纯音:它有两种含义:(1)指瞬时声压时间作正弦变化的声波;(2)指具有明确单一音调的声音。三、基音:是指复合音中频率高于基音的成分,其频率可以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也可以不是。各种乐器用不同演奏方法能产生数量和强弱各不相同的泛音成分,即使基音相同也能具有不同的音色。四、声波:弹性媒质中传播的一种机械波,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声波范围为20Hz20KHz,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为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一般不能引起听觉,只有频率在两者之间的声波才能听到,我们把能够听到的声波称为音波或可听声。五、声场:指媒质中有声波存在的区域。不同的声源和环境可以形成不同的声场。六、响度:又称音量,人耳对音量大小的一种感受。取决于声强、频率和流形。七、音色:又叫音品主要由其谐音的多寡及各谐音的相对振幅所决定。八、二、人耳的听觉特性九、人耳对声音的方位、响度、音调及音色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存在较大的差异。十、方位感:人耳对声音传播方向及距离、定位的辨别能力非常强。人耳的这种听觉特性称之为方位感。十一、响度感:对微小的声音,只要响度稍有增加人耳即可感觉到,但是当声音响度增加到某一值后,即使再有较大的增加,人耳的感觉却无明显的变化。通常把可听声按倍频关系分为3份来确定低、中、高音频段。即:低音频段20-160Hz、中音频段160Hz-2500Hz、高音频段2500-20KHz.十二、音色感:是指人耳对音色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听觉上的综合性感受。十三、聚焦效应:人耳的听特性可以从众多的声音中聚焦到某一点上。如我们听交响乐时,把精力与听力集中到小提琴演奏出的声音上,其它乐器演奏的音乐声就会被大脑皮层抑制,使你听觉感受到的是单纯的小提琴演奏声。这种抑制能力因人而异,经常做听力锻炼的人抑制能力就强,我们把人耳的这种听觉特性称为聚焦效应。多做这方面的锻炼,可以提高人耳听觉对某一频谱的音色、品质、解析力及层次的鉴别能力。十四、三、影响音质、音色的主要技术指针十五、频率范围(单位Hz):功率放大器在规定的失真度和额定输出功率条件下的工作频带宽度,即功率放大器的最低工作频率至最高工作频率之间的范围。十六、频率响应(单位:分贝dB)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增益随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而提升或衰减和相位滞后随输入信号频率而的现象。这项指针是考核功率放大器品质优劣的最为重要的一项依据,该分贝值越小,说明功率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曲线越平坦,失真越小,信号的还原度和再现能力越强。十七、一套好的音响器材,除要把各种乐器的音韵再现外,还要把各种乐器演奏的位置、距离、场面再现出来。无论个人偏爱的是哪种色调或机型,如果播放出来的音色与原来乐器演奏的音色有听觉上的差异,就不能算是一台好设备。高保真音响(Hi-Fi)的真正含义是高还原度。如果你的音响设备不能还原出原有乐器的音色韵味,那幺就称不上高保真设备。当我们利用主观听觉判断某一音响设备时,要充分注意这一点,不要因个人的偏爱而影响正确的判断与鉴别能力的提高。十八、频率补偿不当会造成什幺后果十九、在频率响应的某一段出现峰谷时,特别在35KHz和200300Hz,将引起音质的明显变化。在频率响应曲线低频段和中低频段出现+5dB以上峰值时,会歙音色混浊,甚至出现特定频率的嗡声,中高频段出现峰时将有金属声,峰出现在高频段时将有丝声。频率响应曲线出现谷时,要在-10dB才会有音质变化。二十、低频段对声音强度影响极大,如超过+5dB声音变得混浊不清,严重时出现嗡声。200500Hz中低频段决定声音力度,如超过+510dB声音变得模糊,清晰度下降,下跌 610dB声音缺乏力度而显单薄,音色硬而窄。13KHz中高频段对明亮度、清晰度和临场咸有重要作用,此频段超过+35dB会使声音变硬,超过+510dB会出现金属声,下跌-35dB会使音色失去明亮感,下跌-510dB声音发闷不清晰。5KHz以上频段是声音特色的反映,如高频67KHz超过+6dB,声音变得尖锐刺耳,语言中齿音严重,下跌-10dB以上音色明显变暗。二十一、均衡器可对频率响应进行补偿,使某段频率加重或减弱,但若使用不当,会造成音质变坏,如二十二、混浊-500Hz以下频率提升过度;二十三、闷、不亮-2000Hz以上频率衰减过多,或2000Hz以下频率提升过多;毛刺-5000Hz以上频率提升过度;二十四、单薄-500Hz以下频率衰减过多;二十五、缺乏临场感-10004000Hz频段衰减过多;二十六、干、硬-10003500Hz频段提升过度aimm 2008-8-07 16:25:33恩书本知识.cglvisa 2008-8-07 16:25:59可以研究一上下惩戒2008-8-07 16:26:07音质评价中的误会作为音响爱好者和爱乐者,绝大多数人都有丰富的想像力,这才使他们能借助音响器材安坐家中欣赏大师演绎世界名曲,其乐融融。但也常使他们在媒介的导引下,一掷千金。既然发烧友不是专家,甚至玩了十数年而对音乐的重放还是一窍不通,老是换器材,总找不到目标似的,就难怪很多厂家生产出那么些不济事的东西,还有人说好,再加现代广告手段一些似是而非的说道,也就有人上钩了。在音响这个领域,事实上存在着种种误会和困惑,究其原因还是发烧友对电声技术基础理论的欠缺。在音质评价中也有着不少误会,如在声音中缺少了些中频,反有人说是柔和;声音中缺少了低频,也就是低频不足或相位滞后,有人说是速度快;把太多而缺少分析力的低音说成有音乐味;没有泛音或泛音过少说成干净、分析力高、定位好;把低频量少或高频强化,误以为分析力高等等,殊不知那种频率响应和相位不正确的声音恰恰就是没有了音乐味,岂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一个极为典型的误会是认为高分析力和柔和度不能共存,究其实质是前述将高频突出误以为是分析力高之故。须知分析力是对整个声频范围而言,不论高、中、低频均在其内,可见分析力越好,音乐的细节越多,只会使柔和度提高。那种由于高频的强化而使音乐细节比较显现的假分析力,声音比较粗糙,容易使聆听者疲劳,当然不会有好的柔和度了。当然以主观听音感受凭空乱造形容词,置音质评价规范用语于不顾,更增加了此道中的混乱。可见,音响发烧不能忽视相关知识的汲取,以免听到风就是雨,既贻笑大方,又误人子弟。为了作出正确的音质评价结果,必须排除个人对器材品牌、声誉和价格的偏见,要以客观的立场进行聆听。比较评价器材时一定要在相同音量下进行,误差不能超出0.2dB,音量的差异将导致错误的结论,因为较大的音量会使人感到有较多的低音和高音,比较明亮,更富有细节,动态较大。AB比较一定要掌握先听A,再听B,重复听A的顺序,这样可以纠正在比较时产生的第一印象误差。惩戒2008-8-07 16:26:42听音评价音响器材不仅要有通常的技术质量检查,使它符合一定技术指标,还必须通过人的听感进行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这就是听音评价或音质评价。因为音响器材的重放声音质量并不能以技术指标、规范要求等定量或定性的考核作出准确的结论,所以音响器材质量的最后评定,音质评价是极其重要的。所谓听音评价,是通过对比试听(AB比较),使听者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被测的音响设备中,分辨出优劣来,再进行统计分析。但听音评价是一个涉及人的心理听觉和生理听觉的系统的最终效果,牵涉诸多技术和艺术领域,而且主观评价因人而异,一致性较差,与人的文化背景、主观习惯、偏爱和修养等因素有关,故而极为复杂。例如,事前的暗示会影响听感,盲目测试也会影响听感,训练有素的耳朵与心理因素的影响远超过耳朵天生的敏锐程度。通常对音响设备采用的是相对评价,就是将评价样机和参考样机重放同一组节目源,区别其差异作出评价。音质评价的节目内容,应包括男、女声语言,钢琴曲、弦乐曲、管弦乐曲、打击乐,男、女声独唱及合唱,戏曲,自然声等。听音评价可以采用反复两次重放相同的一段节目进行,为了保证可靠的听觉记忆,每段节目内容不宜太长,常是一个乐句不中断的片断,在20秒钟以内。听音评价必须在适当的音量下进行,要特别排除试听设备和环境的外来干扰影响,以及评价者心理判断上的干扰因素。避免使用电子音乐及流行音乐录音作评价节目,因为用那种节目对音质作出绝对判断是困难的。一个好的音响系统的重放声音,应该是平衡的声音,低音丰满柔和,中低音浑厚有力,中高音明亮透澈,高音纤细洁净。总体感觉是不浑、不硬、不毛,层次好,有真实感。重放某些音色熟悉的语言或音乐节目,是判断器材重放声音质量的重要依据。调频广播播音员的讲话是良好的语言声源。听惯的歌曲录音可作为判断录音座抖晃及音箱相位特性的声源。调频广播电台间隙处的噪声是判断音箱高频辐射指向性的良好声源。钢琴曲是判断瞬态响应和互调失真的绝佳声源,瞬态响应好的速度感好,细节再现能力强,富有层次,声音清脆透明,短音清晰。大提琴的表现正在人耳敏感频段,也是各种人声和乐器的主要频段,所以只要重现大提琴声是丰满的,充满光泽的,甜甜的,松柔而有余韵的,那么整个系统的声音就将是准确的。听音中,如果大提琴及定音鼓等不同乐器的低音混浊难分,说明音箱系统(包括听音房间)存在较大的低音共振或互调失真。如果铙钹、三角铁等高音尖锐突出,具有真实感,说明音箱系统高频段的响应良好。如果打击乐及拨弦乐有拖音且难区分各个音,说明音箱系统有大的瞬态失真。如果歌声不自然,说明音箱的相位连接错误,如有抖动或走调,说明录音设备的机械部分的抖晃大或带速不对,利用低音提琴或电倍斯的声音可判断低频中段至中频下段这一区域的表现。双簧管的声音可判断中频。三角铁的声音可判断高频。但当你听出乐器声音在其频率范围内的整体表现中的某一点可能有问题,如特别大声或小声时,最好用同样频率范围的另一种乐器声音复查一遍,如双簧管的上半部音域不妥,可听短笛的下半部音域,或中提琴的最高音。音质评价可从8个方面来进行,即明亮度、丰满度、清晰度、平衡度、柔和度、力度、真实感和立体感。明亮度高、中音充分,听感明朗、活跃。不良的系统则听感灰暗。丰满度中、低音充分,高音适度,响度合宜,混响适中,听感温暖,舒适,富有弹性。不良的系统则听感单薄、干瘪。清晰度语言可懂度高,乐队层次分明,有清澈见底感。不良的系统则听感模糊、浑浊,声像不明确。平衡度节目各声部比例谐调,高、中、低音均衡,左、右声道一致性好。不良的系统则不平衡。柔和度声音扩散良好,松弛不紧,高音不刺,听感悦耳、舒服。不良的系统则听感尖硬。力度声音坚实有力,出得来,能反映声源动态范围。不良的系统则力度不足、出不来,动态范围受压缩。真实感能保持原声的特点。不良的系统则听感不真实,失真,有声染色及炸、破、颤抖等现象。立体感声音有空间感,声像定位准确,声像群分布连续,有适当宽度及纵深感。不良的系统则定位漂移,声场缺乏纵深感,宽度不当。根据听音感觉,使用一些特定的形象化表达所听声音意见的词汇,就是音质评价术语。厚薄声音坚实有力,上得去,出得来,能反映声源的动态范围。此力度与低频及中低频(100600Hz)能量有关。丰满干瘪丰满度应与音乐的形式和乐器的特性相一致。主要与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有关。混干此由混响时间及特性决定,应根据音乐和乐器的特性决定混响有无。愉快不愉快声音的染色、谐波的互调失真、太多的混响、太多的频率补偿、能听出的限幅效应等,都将产生不愉快的重放声,不愉快的声音即无真实感。明亮晦暗高、中音充分,听感明朗、活跃即为明亮。动人的平淡的引人入胜的生动的重放声,必与音乐的特性相一致。自然染色传声器使用不当,音色补偿不当,都将造成声染色,听音室内有驻波或共振,也会引起声染色。透明浑浊此为谐和度,浑浊的声音不能辨别和清楚地听到各个单乐器的声音,而整个重放声有混为一体之感。低音及混响过度都会造成放声浑浊感。圆润粗燥此为圆润度,房间的共振,声音的染色、失真,太多的混响,错误的混录,都会产生难听、粗燥的声音。响轻此响度与产生丰满干瘪及动人平淡等主观感觉有关。宽窄立体声的声像大小。清晰漂移立体声的定位。深度平面立体声的纵深。过度的中音及狭窄的高频扩散,都将造成声场前冲(Forward)现象,反之则出现后缩(Laid back)现象。惩戒2008-8-07 16:27:30主观评测主观评价音质,就是要比较以下四个要点的区别,分清二者在这四点的孰优孰劣,就可以有把握地说谁的音质相对更好。一、选择音色音色,把它形象化就是指声音的色调。色调分暖色调和冷色调,声音也是一样。暖色调的音色听起来温和闲适(欧洲的产品大多数声音偏暖),适合听古典乐;而冷色调听起来则冷酷干脆(亚洲的产品大多数声音偏冷),适合听摇滚乐。我不建议拿不同音色的机器做比较,因为所谓亚洲音和欧洲音的声音取向不同,音色的冷暖大家各有所爱,这样的对比很容易主观化。大家在购买之前也要先思考,哪种音色的机器更适合自己,一般以自己听得爽为准,这个没有绝对的标准。二、对比声场对比声场,就是要对声音的空间感和定位感做对比。当然,感觉空间越大、定位越准确就越好-就像赏画,当然是越大越清晰的画更显得气势磅礴。(1)空间感在这里我要强调这个空间感,别以为简单,许多人听不出。立体声是什么概念?声音是立体的,声音的位置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有高度、有深度、有宽度。但许多人听到的空间是线性的,也就是说只有左右(或者说只有宽度)。如果你听到的声音只是在脑壳中回响,那么首先你要做的,就是把声音赶出脑壳,这和想象力有关(做个想象力测试:闭上眼睛,想象一个苹果的样子,这时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出一个大苹果的轮廓?)。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坐在观众席上,声音是从舞台上传来的,这时你会发现最明显的人声已经脱离了脑壳的束缚,在前方对你歌唱(给个提示,流行歌曲的架子鼓几乎都是摆在人的后面)。想象力不强(没通过上面说的想象力测试就是想象力给丧失了)也没关系,请把音量尽量调小,你会发现这时声音离你远了-原来你坐在剧场的后排!线性的空间大小同样可以感觉,倘若想要听到立体的空间感只能多听多想,没话说,听出了立体的空间再做想像力测试,你会发现想象力又回来了(听人头音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人头音乐凭借先进的录音技术,在音场的辨别上不需要太多想象力,但人头音乐的资源就太少了)。(2)定位感定位感就是说能否准确分辨出声音的位置。等你把所有声音都赶出了脑壳,感悟出了完美的空间感,就要比较各种声音定位的准确性:比如听流行歌曲,一听就知道人在前面,鼓在人后面,吉他在左,钢琴在右,更进一步,听出他们相距多远,很明显就在这个位置,OK!三、对比平衡度这是要比较两个声道的音量平衡、声道分离度和三频量感平衡。这正像作画时也要顾及色彩平衡一样。(1)声道音量平衡、声道分离度对比声道音量平衡,就是对比左右声道音量是否一样。对比声道分离度,就是对比本来只是左(右)声道的声音,右(左)声道是否也在凑热闹。这个其实不重要,因为至今我还没见过有哪个产品能牛逼到声音不均衡也敢出来卖的地步。这个一般在使用仪器的客观评测中才看得出差别。(2)三频量感平衡这个是说高频、中频和低频的音量是否一致,我们说的频段分为极低频(20Hz-40Hz)、低频(40Hz-80Hz)、中低频(80Hz-160Hz)、中频(160Hz-1280Hz)、中高频(1280Hz-2560Hz)、高频(2560Hz-5120Hz)、极高频(5120Hz-20000Hz)。听一首歌,注意是否有某一频段声音较突出或较小声,比如大家平时说,低音真爽,可能就是说低音的量感很足,低音被突出了,这样不好吗?好,但从还原音质的角度看,就是失真了。高频量感不足,听起来会觉得压抑;中频量感不足,听起来则不够结实;低频量感不足,听起来就显得平淡。一般来说,三频量感越均衡,声音就越有层次,但不是绝对,下面我会说到。四、解析力如果说上面三个要点说的都是横向的,主要抓整体感觉,对比较为简单,那么解析力这项说的就是纵向的,要抓住整体的一个点深究,就是对细节处理能力。这像一幅好的画作,不是画完就好,还要有优秀的细节。在解析力方面,我们要比较三频的质感、音乐的层次感和细节还原能力。(1)三频质感这里说的不像上面说的三频量感,量感说的是数量的多少,质感说的是质量的好坏。如何界定质量的好坏,这个就看个人主观意见了。抛开音色的冷暖因素,我以我的观点给你一个界定音质的最低标准(这是最低标准,也就是说至少要这样才算基本合格,挑剔的耳朵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有更高要求):高频主要对比透明感-透明感比较抽象,我只能这么比喻:在同一个频率,小提琴的音色比二胡要透明,而钢琴的音色则比小提琴更透明。透明的声音是明亮清澈的,反之则会感觉暗淡和毛刺。声音不是越透明越好,但决不能不透明。中频主要对比结象力-就是要感觉声音是否结实饱满,有没有底气不足或飘来荡去定位不准(再通俗说就是真实感一定要强)。低频要比较密度、力度和清晰度-鼓声是否清晰有力、下潜是否底气十足等都要考虑进去。(2)层次感声音是否有层次,是由多项因素决定的,声音层次分明的机器对细节的再现能力自然更强。对比层次感,主要应该考虑三项(这也是音质的最低要求):声音是否清晰细腻、三频的质感和量感是否平衡、乐曲中最大音量与最小音量的落差。声音越清晰细腻-说明瞬态响应、细节表现越好(本人建议听钢琴曲测试机器的瞬态响应:干脆利落、绝不含糊是最好的-当然,要顾及不同的频段,钢琴曲必须高低音兼顾才行,比如李斯特的钟就是很好的高频测试曲。在聆听的时候也要注意乐曲是否像是隔着什么东西而变得模糊,或过于单薄尖锐。还要注意对于钢琴的泛音和敲击琴键发出的嗒嗒声的表现,细腻的表现力也十分重要)。三频的质感和量感越平衡-说明频率响应曲线越平直(在各个频段都能保持优质的音量和音质输出,不至于某一频段过于出色或过于平庸)。乐曲中最大音量与最小音量的落差越大-说明动态范围越大(一首曲子的音量是有大有小的,特别是古典乐。该大声时够大声,该小声时就小声,这才不至于平淡)。关于最大音量和最小音量的落差,这里还有一个信噪比的概念,是指音源产生最大不失真声音与底噪之间的比值,当然比值一般来说是越高越好,但不必刻意追求高信噪比,因为如今数字播放器的噪声已不像往昔磁带机这类模拟播放器般变态了,所以这一指标可以忽略,毕竟随身听不是发烧听。(3)细节还原能力比如人声的齿音、乐器的泛音等等。为什么同一首曲目,两种技术同样娴熟的演奏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这就是演奏者把自己对乐曲独到的见解投入到了演奏细节里。优秀的细节还原能力哪怕是歌者舌下的唾液受到吐气震动而引起声音的微小变化都可以听得出,MP3受到音源的限制,没有CD那么好的还原能力,但在对比中,还是可以分清优劣的。关于细节还原能力,还有空气感一说,这是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微妙感觉,好象声音在传播到你耳朵的途中带动的空气震动,由于过于抽相,我就不再赘述。这是音乐的细微表情变化,对硬件要求比较高。最后来个大总结。在音质好坏的评价中,最重要的是这四个方面的对比,把这四点的思路理顺了,在选择或评测时就不至于会无从下手:1、音色的冷、暖选择。2、音场的空间感和定位感对比。3、平衡度的左右声道音量及分离程度和三频量感平衡对比。4、解析力的三频质感和层次感、细节还原能力对比。看起来是少,但实际上涉及的面很广,要运用起来还真不简单呢!没有好的器材并不会阻碍你成为金耳朵,请注意在文章中我并没有说怎么样才算最好,我强调的是相对更好。并非我们要用上顶级的播放器、顶级的耳机,才能辨得出什么是好的音质,只要多作对比,总能发现相对更好的音质,听得越多,积累越多,一切模糊的概念、无法言喻的感觉,都能在对比中清晰明朗起来。假如没有对比,就不会有更美的发现,那么就抱着磁带机过一生吧。相反,假如一开始就想追求完美的音质,也许你可以买到最好的,然后不屑于低端,但却无法得到最原始的积累,也就只能保持在只听过高端的水平上、只能知道最好的音质是这样的。至少我,是从和朋友讨论哪个地摊卖的磁带机音质更好和三块钱的耳塞音质果然比两块钱的好开始的惩戒2008-8-07 16:27:58客观评测客观评测可以不像主观评测那样刻意寻找对比的对象,因为客观评测是靠数据说话,数据不会因为个人的听感不同而不同,但请注意:并非客观评测得出来的数据越优越,随身听的听感也就越优越-音质不仅仅是数据那么简单,客观评测的数据只是参数,只能拿来当作参考之一。假如需要购买随身听,最重要的还是亲自试听对比。客观评测由于其客观性,相对主观评测要死板得多,而且客观评测都是计算机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