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佛子每日检查表》word版.doc_第1页
《转佛子每日检查表》word版.doc_第2页
《转佛子每日检查表》word版.doc_第3页
《转佛子每日检查表》word版.doc_第4页
《转佛子每日检查表》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 佛子每日检查表佛子每日检查表1.珍爱人身。日夜不懈怠,一心闻思修。一想到暇满人生如此难得,就觉得再也没有功夫睡觉,再也没有功夫闲逛,一定要抓紧时间修佛。2.舍弃故里。故里堕魔狱,俗事解缘索,如日月行空,无所常归己,无所归己常,如同野生鹿,酷似空中风。3.置身幽静。三昧大增易守戒,消除杂念。应该置身于偏僻的幽静之地,彻底放弃此生的俗事与欲望,一门心思地学佛,从而使你感到无悔于此生。4.舍弃此生。三界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似演戏。时刻想到死亡、舍弃眼前的追求、皈依佛法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5.抛弃恶友。恶友能增三毒,妨碍闻思,丧失慈悲。与凡夫为友其结果是使你变得庸俗不堪。最厉害的敌人是毁灭你的恶友。6.亲近善友。净恶业;学业圆满;能守戒。能不能很好地守戒取决于是不是结交了善师友。只要真诚地侍奉老师就能洗清你的一切罪孽,就能使你功德大增。7.皈依三宝。获得加持,消除学佛一切障碍,成佛。上师和三宝是至上的皈依处。要好好地投拜他们,要以热忱地、虔诚地依靠善业的大福田上师和三宝。8.永断恶业。恶趣即为苦之源,天天想到寒冷赤热地狱、饿鬼、畜生。智者不避罪孽事,结果招来恶趣苦。最深奥的莫过于业报,见到本尊便对因果报应深信不疑,这是最明智的。不去认识和思考业与果就想获取至上修习成果,这如同在冰面上修建城堡一样,是决不可能的。9.出离轮回。轮回里纯苦无乐,纵乐亦如草上露。即令是彻底遵守了三律,但是如果对三界轮回没有产生厌离之心的话,那么仍然不能摆脱陷入轮回的结局。10.发菩提心。一旦真发菩提心,就在瞬间成佛。具备仁慈、悲悯和上智这三者就是成佛的种子菩提心。从今以后不要去考虑你的名声,不要去考虑你的家庭宗族,不要去考虑你的家乡,要一心一意只想菩提之心。11.拔苦施乐。如不自他换位,不但不能成佛,也无世间安乐。把一切福乐都送给他人,把一切苦难都由自己来承担。一切的一切在于一点,那就是视众生为恩人。12.接受求之不得苦。我心惟求解脱果,勿叫功利来锁住。钱财和他人对你的供养是罪过的根源,财产名利是魔鬼加给你的枷锁,应该像对待巷口的石头一样把它抛弃。13.承受苦难。前世业报。自当想到菩提誓。即令他人把我的躯体截为千万段,也不能动摇我的菩提心,从今以后要披挂好忍的坚固铠甲。14.承受毁誉。对散布流言者要宣传他人的优点。当你听到不入耳的言语时,就应该把它看作前世的回响。赞扬和荣誉不能使你增福增寿。15.承受贬损。对当众揭我短者,视他如师,祈祷他们成佛。最好的善师友是揭露你错误的人,最珍贵的教导是指出你的毛病的言语,最能激励你向上的是仇人、挫折、疾病和苦难。16.忍受恩将仇报。视之为患病儿,越发爱护。既然你碰到修忍的极好对象时不予修忍的话,那么你就不要说修忍是最难做到这句话。17.忍受欺凌。即使用脚踢我的头,甚至杀害我,我视之为恩德无比的上师,决不还手。众生是菩提心的要素,因此要想获得佛和菩提地位就得把众生看作上师。18.忍受贫困。苦难能产生厌离,放弃傲慢,消除罪业,萌发善业。每当你产生胆怯之心时,就要提起精神振作起来。即便是身处饿鬼的境地也决不灰心丧气。19.承受富贵。视之为闪电、露水、气泡毫无意义。视自己为一切众生的奴仆,不应该把自己看成了不起,不应该把自己看成至高无上。自高自大是一切放逸的根源。一定要克服自高自大的傲慢之心。要克服对卑贱低下之人进行贬低和欺辱之心。20.承受憎恨。只要调化内在的心灵,外在的敌人就不能伤害你。一切行动都要以慈悲之心为前提。21.承受爱。享乐如喝盐水,越发痛苦,带来恐惧,引来烦恼仇敌。刀刃和毒树的叶子,像呕吐物一样清扫。凡是恋爱之物都会招来灾祸。22.平等住。依缘存在,性空幻有,无分别心。一切事物都是离戏即是性空,意识也是离戏即自性空。以无分别求证悟为胜义谛证悟。23.克服对物的贪爱。视之如彩虹,不久长、本质空。24.克服憎恨。苦难如梦中丧子,莫将魔幻当真,当你感到有什么值得爱恋或者值得憎恨时,你就把它们都视为幻觉。25.彻底布施。漂浮不定的财富没有任何价值,但只要肯布施于众生,就能积德。善良动机和这一动机下的言论和行动就是布施的本质。26.守戒。放弃一切不善之举就是守戒。是一切功德之基。要想获得功德圆满就得取舍得当,就得严守戒律。27.能忍。不去掉嗔恨之心就不能使内心安宁。最高的忍就是置身卑下。身处浊世要披挂忍这个能抵御嗔怪的铠甲。28.精进。勇敢的人无敌于天下,勤奋的人事事无中断。最好的精进是舍弃俗事。精进努力就是乐善不止。诸烦恼的根源之一就是懒惰。29.禅定。心思放逸的人如同处在烦恼的利牙之中,虔诚是最好的禅定。以往由于心放逸而徒费了光阴,从今以后应该进入平等住的禅定。30.智慧。有邪见就不能认识真谛。悲智要双运。至上的智慧就是不执一切。懂得如何为一切众生谋利就是利益众生的上智。31.反思忏悔。随时考察自己的举动来认识自己的错误。自我揭露过错就是圣人。不要去管他人的过错,而应该检查自己的过错。32.莫论人非。而应去颂扬他人的功德。当视之为佛陀、双亲一样感恩。不揭他人的短就是行善积德。33.谢绝依恋。没有比知足之心更纯洁的心灵。从名利侍奉中解脱出来的人就是人中人。邪见、利益、侍奉、名誉等是佛门弟子的绊索。34.不说恶语粗言。坚决不说伤人的、不称心的、不悦耳的话。凡是不被人们乐于接受的言语,圣贤们远远予以抛弃。要始终面带微笑,并怀着仁慈之心不动怒地、坦诚地讲话。不论说话时语气缓和与否,只要不是出于利他,那么都是恶语。35.烦恼一露苗头就拔除。如端着盛满芥子油的盆子,什么时候出现烦恼立即要想它的害处,与烦恼作对就是修佛。放任烦恼于修佛毫无益处。36.理智清醒。随时分析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不放逸的心态,日夜三省自己的内心。一切善行佛法其根本在于心不放逸。37.回向。你祈祷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不回向大菩提,邪见会使善根荡尽,三轮体空使善果无限增长。佛子行三十七颂-智学法师译、注A、尊见诸法无去来,然唯勤行利众生;故于胜师及观音,愿恒三门作礼敬!(归敬颂赞礼上师及本尊)您们虽已亲见了诸法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的真相,但为了众生的利益却在一味地精进不懈着;因此,对于具备这种特质的胜妙上师以及怙主观世音菩萨,我要以身、语、意三门恒常不断地恭敬顶礼!B、利乐之源正觉佛,从修正法而出生;修法复须明行要,故当宣说佛子行。(作颂因由)那些自他利乐的出生之处-究竟圆满的大觉佛陀们,他们都是从修持胜妙的正法而得以出生的;另外,要想修持正法,又须凭靠明了那实修的方法,因此,以下我要讲一讲佛子们所应实践的内容1、此生幸得暇满船,须渡自他出有海;故应昼夜不散惰,闻思修是佛子行。(道前基础1?暇满义大)暇满人身的大船是非常难得的。在这有幸获得的时侯,为了设法让自、他都能渡过轮回之海,因此,我们应该昼夜都无所散乱、无所怠惰地听闻、思维、实修佛法,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2、贪爱亲方如水动,瞋憎怨方似火燃,忘取舍痴具暗冥,故弃家乡佛子行。(道前基础2?背井离乡)身处家乡的时侯,对于亲方,贪爱就像水荡潮涌一般使人心潮澎湃、思绪难平;而对于怨方,瞋憎则又像燃烧的火焰一样使人焦灼不安、坐卧难宁;在既不贪也不瞋、既不取亦不舍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的时侯,但那忘失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取舍原则的愚痴,却又具有暗冥无知的特质。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抛弃容易引起三毒烦恼的故乡亲里,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3、弃恶境故惑渐减,无散乱故善自增,心澄于法起定见,故依静处佛子行。(道前基础3?栖身静处)倘若栖身在幽寂的静处,由于那是抛弃了邪恶的地方,因而,烦恼也就会渐渐地减弱下去了;栖身在幽寂的静处,由于没有了散乱,因而,善行也就会自然地增长起来了;另外,由于境能澄心,所以心识也会变得澄明起来,由于心识的澄明,因而,对法就会很容易生起确定的认识。由此可见,住锡在具有以上优点的静处,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4、久伴亲友还别离,勤聚之财终捐弃,识客尚遗身宅去,故舍现世佛子行。(道前基础4?心舍现世)长期相伴相随的亲眷、知交最终都会阴阳相隔各各分离;那个时侯那些凭靠无量血汗才辛勤造就的财富,却也不得不恋恋不舍地丢在身后而孤孤单单地踽踽独去;当大限降临的时侯,心识这位漂泊于生死的匆匆过客最后连身体这座客房也要无情地抛开。由此可见,一味地贪图今生暂时的利乐,实在毫无意义,因而,我们要心舍现世,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5、伴彼若使三毒增,且损闻思实修事,令丧慈悲斯恶友,断然弃之佛子行。(道前基础5?抛弃恶友)假如和某人相伴相随不但会增长我们的三毒烦恼,并且,还会使闻、思、修的佛法正事变得衰弱下去,那么这时我们就应该断然决然地抛弃这种能令自己丧失功德和慈悲的恶友,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6、依之若令过渐尽,功德更犹初月增,于此善士当爱重,尤胜己身佛子行。(道前基础6?亲近善士)假如和某人相依相靠不但会使我们的过错渐渐地消失殆尽,而且还会使我们的功德,像上弦的月亮一样迅速地增长起来。对于具有这种特质的胜妙善知识,我们应该把他看得比自己的身体还要爱重,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7、自身尚系轮回狱,世间神祇能救谁?故当归依不虚之,胜妙三宝佛子行。(入佛教门?归依三宝)自己也还尚被系缚在轮回的牢狱之中类似这样的世间神祗,他们到底又真正能救得了谁呢?因此,对那归依了祂却不会蒙骗我们的稀有胜妙的三宝去求救护,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8、诸极难忍恶趣苦,能仁说是恶业果;故纵遭遇命难缘,终不作恶佛子行。(共下士道?弃恶向善)那些极端难忍的恶趣之苦,释迦牟尼佛说:那是出于恶业的果报。因此,无论在任何时侯,就算是丢了性命,也绝不去作恶业,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9、三有乐如草头露,是须臾顷坏灭法;故于不变解脱果,力追求是佛子行。(共中士道?厌有求脱)三有的快乐,就像那草头的露珠一样,具有稍纵即逝的属性;因此,励力追求永不变坏的胜妙解脱之果,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10、无始时来悯我者,母等若苦我乐何?故为度诸无边众,而发菩提佛子行。(上士道?入大乘门发愿菩提心1传自金洲)那从无始时来,就对我怀有爱悯之心者,假如这些大恩老母们仍在深陷痛苦的话,那么,我独独自乐又能用来做些什么呢?因此,为了度脱无边的众生而来发起宝贵的菩提心,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11、诸苦由贪自乐起,佛从利他心所生,故将自乐与他苦,真心相换佛子行。(上士道?入大乘门发愿菩提心2传自寂天)所有无余的痛苦,都是从贪求自乐而引起的;而究竟圆满的大觉佛陀,却是从利他的情怀中产生的。因此,将自己的快乐与他人的那些痛苦真心实意地进行交换,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12、彼纵因贪亲夺尽,或令人夺尽吾宝,犹将身财三世善,回向于彼佛子行。(不舍愿菩提心1?不以八法之失故舍)就算有些人因为巨大的贪念,而亲身夺尽或令人间接夺尽了我所有的财产,在此情形之下,但我还是要把身体、受用以及那些三世的善根都再回向给他们,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13、我身虽无少过咎,他人竟来断吾首,于彼还以难忍悲,愿代其罪佛子行。(不舍愿菩提心2?不以八法之苦故舍)虽然自己没有丝毫的过错,但有人竟来砍杀我的头颅,即便是这样,我却还更要以难忍的悲悯之心,发愿将那人的那些恶业之报,都拿到自己身上来代受,(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14、纵人百般中伤我,丑闻谣传遍三千,吾犹以深慈爱心,而赞他德佛子行。(不舍愿菩提心3?不以八法之毁故舍)即便有些人对我用各种不中听的话语,甚至是在三千大千世界的广大范围之内到处宣扬,但我更要以深深的慈爱之心,来称赞那些人确实具有的某些功德,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15、纵人于众集会中,攻吾隐私出恶言,于彼还以益友想,而恭敬礼佛子行。(不舍愿菩提心4?不以八法之讥故舍)在多人集会的场合之中,就算有些人极力地攻击我的隐私、并说些难听的坏话,对于这些人,我却更要以彼为益友的想法,而来向他们恭敬地鞠躬致意,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16、视若己子所爱人,彼纵待我似寇仇,还如母对重病儿,倍爱怜之佛子行。(不舍愿菩提心5?不以忘恩故舍)曾经像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养育、栽培过的某人,就算他把我看成是仇敌一样欺凌、虐待,对于这种恩将仇报的恶人,但我还是要报怨以德,而像慈母对待因患病而变得邪恶的儿子一样,而加倍地关心和爱怜他,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17、同等或诸寒微士,纵以傲慢屡欺凌,我还敬彼如上师,愿恒顶戴佛子行。(不舍愿菩提心?不以欺凌故舍)那些地位和自己同等或者地位更加低下之人,即便他们以傲慢之心而屡屡地欺凌我,但我却要像礼遇上师那样,而恭敬地奉于自己的顶心之上。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18、纵难过活常被欺,复遭重病及魔侵,我犹愿代众生苦,且无怯懦佛子行。(远五毒1?不疑不怯所行代苦)就算是生活窘迫,而且还经常被人无端地奚落欺凌;就算是自己不幸罹患了极重的疾病,并遭到了鬼魅的侵扰。在这众苦交煎的时刻,但我更要发愿将所有众生的苦难都拿来背负到自己孱弱的身躯之上而毫无怯懦之感。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19、纵负盛名众人敬,财宝量齐多闻天,由见荣华无实义,而无骄慢佛子行。(远五毒2?戒满离慢)就算自己声名广播且被很多众生恭敬顶戴;就算自己获得了犹如多闻天王一般众多的财宝,但由于见到了三有的财富其实也没有真正的要意,而因此无诸骄慢、自满之心,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20、倘若未伏自瞋敌,外敌虽伏旋增盛,故应速以慈悲军,降伏己心佛子行。(远五毒3?降伏瞋恚)假如尚未降伏自己的瞋恚之敌,那么,就算我们看似降伏了外在的仇敌,但他们后来却更会变本加厉地增盛起来。因此,我们应该动用慈悲的大军,而来彻底地降伏自己的身心4,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21、五欲本质如盐水,任几受用渴转增,故于令生贪着物,顿然舍是佛子行。(远五毒4?舍弃贪着)五欲的德能,或者说五欲的暂时益处,其实就像那咸咸的盐水一样虽然看似能够解渴,但无论怎样受用它们,到头来,却只会使我们的贪爱越发地增盛起来。因此,对于那些能令自己产生贪着的人、事、物,而去顿然决然地舍弃它他们,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22、诸所显现唯自心,心性本离戏论边,知已当于二取相,不作意是佛子行。(远五毒5?禅定位对治愚痴A修唯心定)眼前的这些如此这般显现着的境相,其实,都不过是自心的幻变罢了;而自心的本性,却本来就是远离有为戏论之边的。在认识到这种真理之后,我们就不应再骑驴找驴般地在那些能、所二取的表相上空绕着圈子苦思冥想了,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23、设若会遇悦意境,应观犹如夏时虹,虽见美丽不执实,且断彼贪佛子行。(远五毒5?后得位对治愚痴B1于乐境修如幻行)当我们有幸碰到了令人悦意的境遇,须知,它也只是犹如夏季的彩虹所显出的美丽一般。面对这种悦意之境,但却不视为真实,并因此而断除对它的贪着,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24、诸苦犹如梦子死,妄执实有徒增恼,故于遭受违缘时,当视为妄佛子行。(远五毒5?后得位对治愚痴B2于苦境修如幻行)各种各样的痛苦,其实,都是像梦中梦出的儿子又在梦中死去了一样虚妄不实;而愚迷的凡夫们,却将虚妄的幻相错误地执以为实了,因此,就雪上加霜般地徒增了无量心灵的疲惫和忧恼。由此可见,当我们遭受各种不顺缘时,应把它们看成是虚妄的,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25、求觉尚须舍自身,更况一切身外物,是故当勤行布施,而不望报佛子行。(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1布施)假如为了求得菩提觉悟在必要的时侯甚至连身体也都须割舍的话,那么,至于外在的那些粗浮物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因此,我们应该去做不希望别人回报以及来生果报的布施,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26、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利他留笑柄;故于三有不希求,而勤护戒佛子行。(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2持戒)对于无戒者而言,假如他们连自利都不会获得成功的话,那么,若欲成办利他之事就实在是可笑之处了。因此,我们应该去守不以希求三有人天安乐作为目的的戒律,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27、于求善福诸佛子,怨害犹如大宝藏;故于怨害舍怨心,而修安忍佛子行。(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3安忍)对于希望求得善行之福的佛子而言,所有能作危害的人、事、物由于能锻炼我们修习成佛的正因-安忍波罗蜜多,所以怨害其实就像是大宝库藏一样珍贵,因此,我们应该去修对所有怨害都无所怨尤的安忍,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28、唯求自利二乘人,犹见勤如救头燃;故为利生启德源,而发精进佛子行。(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4精进)假如唯求成办自利的声闻、缘觉种性的修行人,也还犹把精进看作如救头燃一般,那么,对于自许为大乘的菩萨们而言为了利益所有的众生,而发起作为功德生处的精进,有关这一点儿,就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了。29、以具寂止之胜观,能尽摧灭诸烦恼;知已当越四无色,而修禅定佛子行。(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5禅定)透过具备寂止的胜观,能够彻底地摧灭所有的烦恼。在了解了这层道理之后,去修真正超越四无色定的禅定,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30、无慧善导前五度,圆满菩提不能成;故应具巧离三轮,而修胜慧佛子行。(发行菩提心?当修六度6胜慧)若无般若胜慧而仅以前五度,是不能获得圆满菩提的。因此,去修具备善巧方便且不妄思三轮的清净胜慧,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31、若未深究自迷谬,道貌岸然非法成;故于己妄恒观已,而力断之佛子行。(佛子当力戒者1?自断己谬)假若未曾自观己谬,那么,就有可能以修行人的样子去做不合佛法的事情。因此,相续不断地观察自己的迷谬而设法极力地断除它,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32、因惑说他佛子过,徒然减损自功德;故于已入大乘者,不道彼过佛子行。(佛子当力戒者2?不道彼过)倘若由于烦恼的缘故而去谈说其它佛子的过错,那么,自己本身的功德就会因此而变得衰弱下去。因此,我们应该不去谈说已入大乘者的过错,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33、利敬能使互争执,且损闻思实修事;故于亲友施主家,力断其贪佛子行。(佛子当力戒者3?不贪友家)当我们身处亲友、施主之家的时侯,由于利敬的缘故,不但会使互起争执,而且还会使闻、思、修的佛法正事变得衰弱下去。因此,断除对亲友、施主之家的贪着,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34、粗恶言词乱人心,且损佛子诸行仪,故于他人不悦语,当力断之佛子行。(佛子当力戒者4?戒除恶口)粗恶的言词不但会搅乱别人的心情,而且,还会损伤佛子的行仪,因此,我们应该抛弃他人所不悦意的粗言恶语,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35、烦恼成习则难治,念知士当持对治,贪等烦恼初萌时,即速灭之佛子行。(佛子当力行者?速灭烦恼)假如烦恼由于反复串习而已成习惯,那么,再试图以相应的对治方法去设法挽回它就是很难做到的了,因此,那些具有正念、正知的人们应该拿起对治的武器在贪等烦恼刚刚萌生的当下,就应该迅速地摧灭它,有关这一点儿,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36、总之何处行何事,皆当观心处何状;恒具正念与正知,而办利他佛子行。(总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