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doc_第1页
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doc_第2页
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doc_第3页
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doc_第4页
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 修订征求意见稿 )二一年八月九月前 言21 范围32 规范性引用文件33 术语和定义94 必备项目105 评价项目155.1电气一次设备及系统155.1.1 发电机155.1.2 变压器与高压并联电抗器195.1.3 高压电气设备225.1.4 厂(站)用电系统305.1.5 防止电气误操作技术措施335.2 电气二次设备及系统355.2.1 励磁系统355.2.2 继电保护435.2.3 安全自动装置525.2.4 静止变频器(SFC)555.2.5调度自动化575.2.6 电力系统通信685.2.7 直流系统745.2.8 一次调频775.2.9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825.3 调度运行及安全管理855.3.1 调度运行855.3.2 安全管理86前 言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是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诊断和评价并网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确保电网和并网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非常重要。为了规范该项工作,华北电监局委托北京电机工程学会组织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科研院所的专家,参考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结合华北电网实际,编制了华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本标准在总结电力行业多年来开展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规范性文件,综合考虑电力系统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伴随新技术应用而出现的新课题,提出了发电机组并网安全必备条件及具体的评价项目,以适应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客观需要,满足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为了使评价工作更加符合电力系统生产实际,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并吸收了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及其调度机构、调试试验单位等相关单位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本标准由华北电监局提出并负责解释。本标准组织起草单位:北京电机工程学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金萍、栾加林、程裕东、(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天君、马继先、白亚民、李劲松、李和平、李建平、沈丙申、张洁、张章奎、苏为民、肖刚、杨振勇、荣燕、韩福坤、雷为民、蔡新华、樊玉林华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并网发电机组的电气一次设备及系统包含发电机、变压器与高压并联电抗器、高压电气设备、厂(站)用电系统、防止电气误操作技术措施、电气二次设备及系统包含励磁系统、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静止变频器(简称SFC)、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通信、直流系统、一次调频、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调度运行及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安全性评价的必备项目和评价项目,规定了相关的评价方法,列出了相应的评价依据。本标准适用于并网运行的单机容量50兆瓦及以上的水电机组(含抽水蓄能机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100兆瓦及以上的火电机组、核电机组(常规岛部分)。其它并网运行的发电机组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用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7第8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3第115号 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2号 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5号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22号 电网运行规则(试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GF-2003-0512 并网调度协议(示范文本)电监市场200642号 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规定电监安全200745号 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电监安全200922号 电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导则(试行)能源电199345号 电力系统电瓷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国电发2000589号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华北电监市场2008112号 华北区域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755-2008 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GB 1094.2-1996 电力变压器 第二部分 温升GB 1985-2004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GB 4962-2008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10963.2-2008 用于交流和直流的断路器GB 16847-1997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暂态特性技术要求GB 18599-2001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2-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7-200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GB/T 4703-2007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GB/T 6451-2008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 7064-2008 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GB/T 7252-200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GB/T 7409.1-2008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 定义GB/T 7409.2-2008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 电力系统研究用模型GB/T 7409.3-2007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 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GB/T 7894-2001 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GB/T 8349-2000 金属封闭母线GB/T 9652.2-2007 水轮机调速器与油压装置试验验收规程GB/T 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 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8482-2001 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起动试验规程GB/T 20160-2006 旋转电机绝缘电阻测试 GBJ 147-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DL 408-1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 438-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 475-1992 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 548-1994 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运行管理规程DL 705-1999 运行中氢冷发电机密封油质量标准DL 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 5027-1993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T 489-2006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试验规程DL/T 490-1992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安装、验收规程DL/T 491-2008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自并励励磁系统及装置运行和检修规程DL/T 516-2006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DL/T 524-2002 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技术条件DL/T 538-2006 高压带电显示装置DL/T 544-1994 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DL/T 553-1994 220kV500kV电力系统故障动态记录技术准则DL/T 559-2007 220kV75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 572-19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 573-1995 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DL/T 574-1995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护导则DL/T 583-2006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技术条件DL/T 584-2007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 587-2007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3-199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DL/T 650-1998 大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技术条件 DL/T 651-1998 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技术要求DL/T 656-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DL/T 657-2006 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DL/T 664-2008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 687-1999 微机型防止电气误操作装置通用技术条件DL/T 711-1999 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试验导则DL/T 722-200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DL/T 724-2000 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L/T 735-2000 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的测量及评定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T 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DL/T 843-2003 大型汽轮发电机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技术条件DL/T 856-2004 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装置DL/T 970-2005 大型汽轮发电机非正常和特殊运行及检修导则DL/T 995-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DL/T 996-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技术条件DL/T 1011-200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数据交换格式规范DL/T 1040-2007 电网运行准则DL/T 1049-2007 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监督规程DL/T 1050-2007 电力环境保护技术监督导则DL/T 1051-2007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T 1052-2007 节能技术监督导则DL/T 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2004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技术规程DL/T 5147-2001 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 5149-2001 220kV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153-2002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 5164-2002 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规程DL/T 5390-2007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YD/T 1821-2008 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对并网发电机组及直接相关的设备、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中影响电网和并网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的安全评价活动。3.2 必备项目发电机组并网运行的最基本要求,主要包含对电网和并网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技术和管理内容。3.3 评价项目除必备项目之外,发电机组并网运行应当满足的安全要求,主要用于评价并网发电机组及直接相关的设备、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中影响电网和并网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 使用说明:在被评价机组定期复评中,评价项目出现的问题与上一次评价发现的问题相同时,该项目评分应加倍扣分。4 必备项目序号项目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依据4.1新建、扩建、改建发电机组(电厂)的立项审批(核准)文件齐全 查阅有关文件、资料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文件4.2电气一次系统、二次系统及设备应符合接入系统批复的要求,如有变更,应有经原批复单位确认的设计变更资料电气主结线及厂(站)用电系统应按国家和电力行业标准满足电网安全要求;并网电厂高压侧或升压站电气设备遮断容量应满足电网安全要求;110kV及以上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必须经所在电网调度机构审批,并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检查系统及设备、有关文件、资料查阅相关文档资料;检查安装点的短路电流水平计算文件;110kV及以下变压器、其它电气一次设备应有抗短路能力的型式试验报告;220kV及以上变压器应有抗短路能力计算报告;开关设备应有短路开断试验的型式试验报告;查阅所在电网调度机构110kV及以上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审批文件、现场检查接入系统批复文件该工程初步设计中,电气主结线接入系统设计审查意见书4.3新投产的电气一次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高压电气设备等的交接试验项目应完整、合格已投产的电气一次设备应当按照国家和电力行业标准进行预防性试验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包括新投产设备出厂试验报告调度协议,现场交接试验报告,已投产设备检修试验报告,缺陷记录等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06)第1条、第3条2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第5.1条3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DL/T 722-2002)4.4电气一次设备绝缘水平应满足有关标准要求,电气一次设备外绝缘应满足安装点的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要求检查电气一次设备出厂说明书、安装点的污秽度试验报告1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311.1-1997)2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6434-1996)第4条、附录C4.5接地装置,接地引下线截面应满足热稳定校验要求;主变中性点应装有符合要求的两根接地引下线连接于地网的不同点查阅相关文档资料,现场实际检查所在电网反事故技术措施4.6设计有进相功能的发电机应能进相运行。进相试验结果应报所在电网调度机构电厂应有相应的进相运行规程或措施查阅进相试验报告,是否已报调度确认1电网运行准则(DL/T 1040-2007)第5.4.2.2.1条2大型汽轮发电机非正常和特殊运行及检修导则(DL/T 970-2005)第4.1条4.7发电机励磁系统的传递函数(包括发电机、励磁机或励磁变、功率整流柜、自动励磁调节器在内的整体传递函数)及各环节参数(包括发电机、励磁机或励磁变的设计参数、调节器各功能环节的整定参数)经试验验证后,书面报调度机构确认。机组并网后有关参数发生改变时应及时书面报调度机构再次确认查阅相关文档资料,检测、检验、试验报告及励磁系统传递函数框图。环节特性已经证实过的,不需要每台装置进行试验验证1.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GB/T 7409.3)第6.2条2.大型汽轮发电机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技术条件(DL/T 843)第8.1、8.3条3.电网运行准则(DL/T 1040 )第6.18.2 (a)、 D.2.15 ,H.1条4.8电网要求配置和已具备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装置或具有同类功能的其他装置的机组,应进行PSS装置的静态检查及动态投入试验。在机组负载试验时计算出机组的阻尼比并出具相关的频率特性数据报告,PSS装置按调度指令投入运行,并书面报调度机构确认。机组并网后相关参数发生改变时也应及时进行PSS参数调整,并书面报调度机构再次确认。主管调度部门要求投入的PSS装置不得随意退出,如需退出必须报主管调度机构备案查阅相关文档资料,检测、检验、试验报告及PSS装置的传递函数框图、投运记录。环节特性已经证实过的,不需要每台装置进行试验验证1.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GB/T 7409.3)第6.2条2.大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技术条件(DL/T 650)第B2条3.大型汽轮发电机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技术条件(DL/T 843)第6.4.12、A2、B8条4.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试验规程(DL/T 489)第5.4.19.6条4.9在发电机组并网和正常运行时,励磁系统必须投入自动电压励磁调节器运行,不得随意退出,如需退出必须报主管调度机构备案查阅相关文档资料;现场实际检查,检查有关试验报告;检查故障录波器应接入反映励磁系统运行特性的电气量;有退出时核实备案情况1.大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技术条件(DL/T 650)第4.24条2.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第5.6条3.电网运行准则(DL/T 1040)第5.4.2.2.1 a)、6.18.1条4.10并网发电厂涉网的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故障录波器及故障信息子站系统的配置选型必须与所在电网调度机构技术要求相一致并正常投入运行;200MW及以上容量发电机组应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查阅设备台帐,检查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和类型是否经所在电网调度机构的审核和批准;现场检查实际运行的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是否与设备台帐相符1电网运行准则(DL/T 1040-2007)第4.2.6条2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第2.6条3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第5.8.1条4.11机组的高频保护、低频保护、过压保护、低压保护、过激磁保护、失磁保护、失步保护定值,应报所在电网调度机构确认;现场保护定值应与报送确认的定值一致检查机组的高频、低频、过压、低压、过激磁、失磁、失步等保护定值是否满足电网运行的要求;检查上述保护的定值是否已报所在电网调度机构确认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第5.8.1条4.12安全自动装置,包括低频、低电压、解列、联切设备等,应符合电网调度机构的要求;与新机组配套的安全自动装置必须与机组同步投入运行。安全自动装置应有相应的运行规程和校验规程,装置的运行规程及定值有关资料应报调度机构备案现场实际核对检查,查阅相关文档资料、检测、检验、试验报告电网运行准则(DL/T 1040-2007)第6.9.3条4.13自动化设备的功能及技术指标,应符合所接入调度自动化系统要求。应按自动化设备有关设计规定及技术规程接入采集信息;在机组正式并网前,根据设备配置情况与电网调度机构调度自动化系统(EMS)、电能量采集计量系统(TMR)、电网实时动态监测系统(WAMS)、水调自动化系统(水电厂)、调度数据专网等完成调试工作,并与一次设备同步投入运行并投入运行;自动化通道应具备调度数据网络通道查阅电厂关于自动化设备工程记录、设备验收报告等;检查自动化设备投入运行情况,并与调度机构核实采集信息是否符合要求1.电网运行准则(DL/T 10402007标准)5.3.4.3条2.华北区域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华北电监市场2008112号)第43条4.14单机容量200MW及以上火电和燃气机组,全厂容量 100 MW及以上水电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应具备自动发电控制(AGC)功能。上述机组应按照所在电网调度机构有关“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运行管理规定”并与所在电网调度机构EMS系统通过AGC联调试验投入正式运行;机组投入运行后应满足所在电网调度机构有关调整规定;上述机组自动电压控制(AVC)功能应按照所在电网调度机构有关“机组自动电压控制(AVC)”规定执行”,并与所在电网调度机构主站系统通过联调试验并投入正式运行现场检查应参加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自动电压控制(AVC)机组联调试验和运行记录,并与所在电网调度机构核实1.电网运行准则(DL/T 10402007标准)5.4.2.2.4条、6.6.2.4条2.华北区域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华北电监市场2008112号)第22条、第24条4.15发电机组调速系统应能满足电网稳定运行的要求,应能在空载情况下稳定运行,并满足在并网时调节转速的要求;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应当具备一次调频功能。发电机组的一次调频设计资料及试验报告应报所在电网调度机构确认现场检查、查阅设计资料、机组转速控制趋势、有关确认文件1所在电网调度管理规程2所在电网反事故技术措施3. 电网运行准则(DL/T 1040-2007)4.16新建200MW及以上的发电机组,应设计有辅机故障快速减负荷(RB)功能,并试验成功,防止辅机故障时,机组甩负荷工况出现。RB功能包括:给水泵RB、送(引)风机RB、一次风机RB、磨煤机RB、炉水循环泵(强制循环锅炉)RB现场检查、查阅设计资料、RB试验报告、历史趋势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 51752003)第5.2.3条4.17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应当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查阅实施方案、施工配置记录、核实内容落实情况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监会令第5号)第4条、第6条4.18并网通信设备的技术制式应与所并入电力通信网采用的技术制式相一致,符合所并入的电力通信网的技术标准,并通过电网通信主管部门组织的测试验收现场检查通信设备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电网运行准则(DL/T 1040-2007)第5.3.3.8条4.19电厂至所在电网调度机构应具备两个及以上可用的独立路由的通信通道;在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特殊情况下,并网双方应有协商解决方案。电厂端通信系统应能满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及调度电话等业务对电力通信的要求查阅通道网络结构图、通信系统运行方式等资料1.电网运行准则(DL/T 1040-2007)第5.3.3.1条和第5.3.3.2条2.电网运行规则(试行)(国家电监会令第22号)第二十条(七)4.20蓄电池组和充电、浮充电装置的配置应符合技术要求;电厂升压站直流系统与机组直流系统应相互独立;蓄电池组的放电容量应符合技术要求;直流断路器下一级不应再接熔断器;直流系统馈出开关和负荷侧开关应满足上、下级之间级差配合的技术要求。新建电厂直流系统的馈出网络应采用辐射状供电方式,不应采用环状供电方式检查蓄电池组核对性容量试验报告、级差配合试验报告、直流系统设计图纸和现场检查。在交接试验时,第一次100%容量核对性放电试验所检测容量应大于蓄电池组额定容量90%的技术要求1DL/T5044-2004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2DL/T724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3. GB10963.2-2008用于交流和直流的断路器4所在电网反事故技术措施4.21有权接受调度(操作)指令的值班人员,应接受“调度管理规程”及有关法规、运行规定等培训,经调度机构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查阅相关文件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5号)第11条4.22应编制电力突发事件综合预案,编制与并网安全相关的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查阅现场应急预案电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导则(试行)(电监安全200922号)5 评价项目(3200分)5.1 电气一次设备及系统(1000分)5.1.1 发电机(200分)序号评价项目标准分评价方法评分标准评价依据备注5.1.1.1现场交接试验或预防性试验项目应齐全,不应降低试验标准20查阅试验报告项目不合格而强行投入不得分;项目不齐全和降低标准依据项目重要性扣分,其中试验方法和试验报告不规范扣13分,不按规定测量极化指数扣2分,直流电阻测量超标或数据异常未处理扣2分,不按规定进行交直流耐压试验、手包绝缘检查、定子绕组端部模态等试验扣515分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第3条2.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第5.1条5.1.1.2发电机绝缘状况应良好20检查试验报告和缺陷记录,检查绝缘监测设备情况任一项试验不合格,或有缺陷未处理不得分;不按规定进行试验参照5.1.1.1条扣分;没有绝缘监测设备或有监测设备未投入扣2分,监测设备异常扣2分,监测设备出现异常未处理扣2分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第3条2.旋转电机绝缘电阻测试(GB/T 20160)第12条3.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第5.1条5.1.1.3发电机转子绕组应不存在匝间短路和接地10查阅运行、试验和缺陷记录有接地不得分;有匝间短路缺陷依据严重程度扣18分所在电网反事故技术措施5.1.1.4发电机各部位运行温度及温升应正常20现场检查温度测点指示和趋势分析,查阅运行记录测点温度指示值及相关测点互差值超出规定不得分;测点指示误差过大或损坏,依据测点数量和重要性扣分,如端部结构件和铁心每测点扣1分,绕组相关测点每点扣2分,两项多点合计最多扣15分;温度趋势分析显示异常扣5分1.旋转电机 定额和性能(GB 755)第8.10条2.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GB/T 7064)第5.5条和6.6条3.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GB/T 7894)第6条5.1.1.5发电机出线的封闭母线(含中性点),排氢孔应符合规定,母线应通过耐压试验,运行中应无局部过热。凡装有微正压系统的封闭母线,微正压系统应运行正常10现场检查,查阅缺陷记录、试验报告不符合规定不得分;母线未通过耐压试验不得分;封母微正压系统运行不正常扣2分1.金属封闭母线(GB/T 8349)第5.4条2.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第15条5.1.1.6氢冷发电机的漏氢量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氢气压力、氢气纯度、湿度应合格20查阅试验报告和现场检查运行数据及检测记录、缺陷记录漏氢严重超限或补氢量大,排氢频繁、氢气压力或纯度不合格不得分;漏氢超限偏大根据数量和发生频度扣1 5分;湿度不合格扣15分;氢压和氢纯根据偏离额定值程度扣15分;氢纯度、湿度手工检测与在线监测对比互差大扣15分1.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GB/T 7064)第6条2.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 4962)第4.3.24条3.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技术要求(DL/T 651)第5条5.1.1.7氢冷发电机不应存在密封油向发电机内泄漏问题10现场检查和查阅定期测试记录、缺陷记录经常达不到要求或漏油严重不得分;有异常扣18分1.运行中氢冷发电机密封油质量标准(DL/705-1999)2.所在电网反事故技术措施”5.1.1.8水内冷发电机内冷水系统应正常和符合有关规定15现场检查和查阅检测记录及缺陷记录有泄漏或堵塞缺陷未处理不得分;水质不合格扣15分;水质检测缺项扣15分;压力和流量趋势分析显示异常扣15分1.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GB/T 7064)第6.3.4条2.发电机内冷水及系统技术要求(DL/T 801)第3条5.1.1.9新投产的300 MW及以上汽轮发电机应具有耐低频振荡能力,满足与电网的配合要求,并应具备完善的防止振荡和失步给机组造成损坏的技术措施20查阅发电机订货合同技术协议和电厂发电机运行规程有关事故预案部分没有耐受振荡设备能力依据扣5分;没有相关技术措施扣15分;措施不完善扣15分1.电网运行准则(DL/T 1040-2007)第5.4.2.2.2条2.大型汽轮发电机非正常和特殊运行及检修导则(DL/T 970)第4.2条3.透平型发电机非正常运行工况设计和应用导则(JB/T 10499-2005)第4.3条5.1.1.10发电机各部位振动应合格;水轮发电机摆度值应合格20现场检查振动、摆度监测数据,查阅运行记录、缺陷记录振动和摆度超标不得分;振动和摆度偏大或趋势分析异常扣110分1.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GB/T 7064)第4.26条2.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GB/T 7894)第9.8条和9.9条5.1.1.11执行所在电网反事故措施,及时消除可能影响发电机及系统安全运行的其他隐患20查阅相关文档资料、检测、检验、试验报告、缺陷记录、检修记录;现场实际检查根据问题严重程度和执行有关反措不力情况扣分,一个一般性问题扣2分,随问题数扣分应累加,最多扣10分;有可能威胁安全的较重大问题根据情况扣1020分所在电网反事故技术措施5.1.1.12应建立发电机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档案应齐全;运行和检修规程应完善;应对启动试运行期间和年度发电机运行做阶段技术分析小结或总结报告15检查设备档案、运行规程和检修规程。检查设备分析报告,应有水、氢、油的质量,各部位的温度、温差、流量、压力、压差、振动等参数值对照标准的阶段分析和趋势变化、量值的微小差异、消缺前后或大修前后各状态与变化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得分;专业内容不够完善扣110分所在电网反事故技术措施5.1.2 变压器与高压并联电抗器(200分)序号评价项目标准分评价方法评分标准评价依据备注5.1.2.1变压器、电抗器带油设备的局部放电、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泄漏电流、直流电阻、套管的tg值和电容量、绕组变形等交接和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和周期应符合有关规定、结果合格20查阅试验周期和试验报告,检查试验项目是否齐全、试验方法是否正确、试验仪器是否有效,分析试验结果是否准确任何一项超周期扣20分;与上次试验结果相比较超出规定未分析原因,扣6分;任一项超出标准而未处理扣20分;项目不全扣20分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06)第7章、第8章2.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第6章6.1.1条5.1.2.2变压器、电抗器带油设备的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油中含水量、500 kV级变压器油中含气量、简化分析、击穿电压、90的tg和取样分析测试的次数应按规定周期进行,试验结果应合格25查阅试验周期和试验报告,检查试验方法是否正确、试验仪器是否有效。分析试验结果是否准确任何一项超周期扣25分;任何结果不合格扣25分;色谱不合格未查明原因及时处理扣25分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06)第七章7.0.2.2条、第20章2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第6章、第13章3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DL/T 722-2002)5.1.2.3变压器的铁芯、铁轭不应存在多点接地现象,应定期检测铁芯、铁轭在运行中的接地电流15查阅试验记录、运行检测记录、大修总结报告未定期检测铁芯、铁轭在运行中的接地电流扣5分;任一缺陷未消除扣15分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 572-1995)第6.1.8条、6.1.9条5.1.2.4变压器上层油温不应超出规定值,变压器油温指示应准确,就地温度指示表应与主控DCS显示数据一致15查阅运行报表,检查变压器有无超温现象。现场检查,分析温度与负荷关系应正常。检查温度计校验报告,检查变压器就地温度指示表是否与主控DCS显示数据一致温度与负荷关系不正常,扣46分。温度计未校验、不准确扣13分;油温超出规定值扣15分,就地温度指示表与主控DCS显示数据不一致酌情扣3-8分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 572-1995)第4.1.3条5.1.2.5变压器套管及油枕的油位应正常,油位指示清晰15现场检查套管油位不正常扣15分,油枕的油位不正常扣510分,严重时扣15分,油位指示不清晰扣5分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 572-1995)第5.1.4条5.1.2.68MVA及以上变压器油枕中应采用全密封结构15查阅产品说明书、大修记录,现场检查任一台未采用扣15分所在电网反事故技术措施5.1.2.7变压器本体、散热器及套管应无渗漏油现象10现场检查高压套管漏油扣10分;本体及散热片渗、漏油扣23标准分,严重漏油扣10分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 572-1995)第5.1.4条5.1.2.8强迫油循环变压器的冷却系统应有两个独立而且可以相互自动切换的电源,并应按油温变化自动投切;应定期在冷控柜对两路电源进行切换操作试验;变压器的冷却系统应无缺陷15现场检查、查阅产品说明书,检查自动投切试验记录,缺陷记录、检修记录和报告变压器的冷却系统存在缺陷扣3分;未定期在冷控柜对两路电源进行切换操作试验扣5分;没有两个独立电源或不按油温变化自动投切扣15分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 572-1995)第3.1.5条适用于强迫油循环变压器5.1.2.9变压器安装及检修管理和工艺应符合要求25查阅安装及检修规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查阅安装或大修记录和报告,检查各项工艺是否满足要求1、无安装及检修规程不得分,安装及检修规程作业指导书(检修文件包)不符合有关要求扣56标准分;2、抽真空工艺不符合要求扣25分3、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未处理每项扣5分;4、原始资料及眼;验收资料不齐全扣8分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DL/T 573-1995)5.1.2.10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及操作机构应按规定进行检修维护20查阅有载分接开关油击穿电压、切换时间、操作顺序等试验报告;查阅检修总结检修维护超周期扣46分;有缺陷扣10分;有严重缺陷未消除扣20分。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护导则(DL/T 574-1995)适用于有载调压变压器5.1.2.11变压器套管及接头、油箱壳、油枕、冷却器进出口等部位应无发热现象15现场检查、检查红外测温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环境温度、当时负荷、测点温度、使用仪器等。如有示温蜡片应现场检查熔化情况并查阅红外测温记录红外测温记录不规范扣46分;接头温度较大未消除扣15分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 664-2008)5.1.2.12呼吸器应完好、吸附剂应干燥10现场检查,查阅检修记录呼吸器油位不正常扣2分;呼吸器阻塞扣3分;硅胶变色超规定未更换扣10分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 572-1995)第5.1.4条5.1.3 高压电气设备(400分)5.1.3.1 母线及架构(70分)序号评价项目标准分评价方法评分标准评价依据备注5.1.3.1.1电瓷外绝缘,包括变压器套管、断路器断口及均压电容等的爬电距离应符合所在地区污秽等级要求;空冷岛下方设备外绝缘应采取加强措施以防止快速积污造成的闪络10查阅设备外绝缘台帐和实测盐密值等有关资料;现场检查每一项不符合要求扣3分,3项以上不符合要求又无相应措施(如涂料等)该项不得分1电力系统电瓷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能源电199345号文附件3)第6条2.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6434-1996)第4条、附录C5.1.3.1.2应根据规程要求定期监测盐密值,并记录完整,测试方法应符合要求10查阅测试记录和相关资料,调查了解,现场查问未悬挂盐密测试点、或无测试记录不得分;测试工作不符合要求扣5分1电力系统电瓷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能源电199345号文附件3)第4条2.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6434-1996)第4条、附录C 5.1.3.1.3根据地区污秽严重程度,户外电瓷外绝缘应制定清扫周期并严格执行10查阅清扫记录或指示图表,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又无相应措施(如涂料等)不得分电力系统电瓷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能源电199345号文附件3)第7条5.1.3.1.4隔离刀闸、支柱式绝缘子等是否按规定对中间法兰和根部进行无损探伤10查阅测试报告及缺陷记录,对停电设备现场检查未开展此项试验不得分,发现问题未采取措施不得分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第20.2.3条不适用于并网于110kV及以下出线的小机组5.1.3.1.5新建变电站悬式绝缘子串应按规定做耐压试验;运行中变电站悬式绝缘子串应按预试规程进行试验;应定期对母线支持绝缘子,母线隔离开关支持绝缘子进行检查10查阅交接试验、预试报告,测试资料报告任何一项不满足要求不得分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06)第17条2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第10条5.1.3.1.6各类引线接头不应存在过热情况;应定期开展红外测温并对各类引线接头和刀闸触头进行温度监测10查阅测试报告及缺陷记录,现场检查未开展工作不得分;有明显过热点又未采取措施扣5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 664-2008第5条、第6条、第7条 5.1.3.1.7水泥架构(含独立避雷针)不应有严重龟裂、混凝土脱落、钢筋外露等缺陷,架构、金具不应有严重腐蚀10现场检查缺陷严重不得分;有一般性缺陷扣5分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 741-2001)5.1.3.2 过电压保护装置和接地装置(100分)序号评价项目标准分评价方法评分标准评价依据备注5.1.3.2.1全厂的直击雷防护应满足有关规程要求,图纸、资料齐全 15现场检查,查阅避雷针(线)等的保护范围及图纸资料不符合规程要求不得分;图纸资料不全扣10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第5.2和第7.1条5.1.3.2.2雷电侵入波保护应满足站内被保护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要求 15现场检查,查阅有关图纸、资料不符合规程要求不得分;图纸资料不全扣10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第5条和第 7.2、7.3条5.1.3.2.3避雷器配置和选型应满足雷雨季正常工作;避雷器应正常投运,按预防性试验规程试验合格 10查阅资料,现场查询配置选型不满足要求不得分,试验不符合要求扣510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第5条和第8条5.1.3.2.4110kV及以上变压器、并联电抗器、高压厂用备用变压器的中性点过电压保护应符合规程要求 15现场检查,查阅有关图纸资料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不得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1997)第4条和第7.3.5条5.1.3.2.5接地装置接地阻抗应满足规程要求,并按要求定期测试;按规程要求定期测试接地网、设备引下线等的导通电阻;运行10年左右的钢质地网(包括设备接地引下线)应进行开挖检查;对接地阻抗不能满足要求的接地网应有整改措施 20查阅有关试验报告、检测记录和开挖检查记录对接地阻抗不能满足要求没有完善的均压及隔离措施,超过10年未开挖,且又未按规定检测导通工作不得分;检测导通方法不符合要求扣10分;开展导通检测不全面扣5分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第19.2条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2006)第26条5.1.3.2.6接地装置,包括设备、设施引下线的截面应满足热稳定(包括考虑腐蚀因素)校验要求;主变压器的中性点、高压并联电抗器中性点接地小电抗,应装有符合上述要求的两根与地网不同处相连的接地引下线 15查阅有关校验计算资料,现场检查中性点接地不符合要求不得分;接地装置(包括设备、设施引下线)的截面没有校验资料扣510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