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体诗平仄判断方法1、判断韵脚字,特别是首句是否入韵。韵脚字(二、四、六、八句尾字及入韵的首句尾字)为平声,其余(一、三、五、七句尾字)为仄声。2、判断五言首句第二字(七言则为第四字,下同)的平仄,特别注意入声字的判断。3、根据五言首句第二字(七言则为第四字)与尾字的平仄确定首句的平仄。4、首句不入韵的,根据“对”(平仄相反)的规则判断第二句的平仄;首句入韵的,根据“选择”(尾字为“平”的两种格式选择其中另外一中)的规则判断第二句的平仄。5、根据“粘”(两联的邻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的规则写出第三句的平仄。6、反复使用“对”“粘”写出全诗的理论平仄,并判断格式为“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中的类别。7、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判断修改,写出全诗的实际平仄。8、判断“拗”(“仄仄平平仄”中的第三、四字,“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一个字,“平平平仄仄”中的第四个字)“救”(“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三个字,“平平平仄仄”中的第三个字)近体诗平仄表:加圈表示可变,下加表示“拗”,下加*表示“救”。(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 * (平)仄仄平平(一)一一()一一一 *()一 * (一)一一 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卧龙躍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这首诗的标准平仄格式如上所示,带圈者为与标准平仄格式不合之字,但都合于“一三五不论”的规则。全诗无拗救。这首诗合于格律。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III-,-II-,-II,III-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III,-II-,-II,III-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诗符合格律诗的“对”和“粘”的规则,无失粘失对之处,其不合平仄的“人”、“翠”、“红”等字,都处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有一处拗救,即“谁家教鹦鹉”一句,其中第四字本该用仄声字,这里用了平声字“鹦”拗,然后将本该用平声的第三字用了仄声字“教(jio)”救。五言律诗(1)仄起仄收式:左边为理论平仄,右边为实际平仄。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II-I/闺中只独看。-II-/遥怜小儿女,-II/ * 未解忆长安。III-/香雾云鬟湿,II-I/清辉玉臂寒。-II-/何时倚虚幌,-II/ * 双照泪痕干。III-/(2)平起平收式:李商隐晚晴深居俯夹城,-II-/春去夏犹清。III-/天意怜幽草,II-I/人间重晚晴。-II-/併天高阁迥-II,/微注小窗明。III-/越鸟巢干后,II-I/归飞体更轻。-II-/(3)平起仄收式:王维山居秋冥空山新雨后,-II/天气晚来秋。III-/明月松间照,II-I/清泉石上流。(石是入声)/竹喧归浣女,(竹是入声)/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流。/(4)仄起平收式:杜甫腋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白是入声)/月是故乡明。(月是入声)/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七言律诗(1)平起平收式韩愈左迁至兰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兰关马不前。/知尔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2)仄起仄收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3)平起仄收式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暗暗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闻讯,/西楼望月几回园。/(4)仄起平收式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白居易草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祖咏终南望余雪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远送从此别, 青山空复晴。*刘长卿听弹琴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孟浩然与诸君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不为入声) 驱车登古原。 *苏州拙政园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陆游夜泊水村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杜牧润州二首(其一)青苔寺里无马迹, 绿水桥边多酒楼。 *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张籍设蕃故人蕃汉断消息, 死生长别离。 *温庭筠送人东游荒戍落荒叶, 浩然离故关。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对句未救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对句相救李商隐蝉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 *刘昚虚阙题时有落花至, 远随流水香。 *孟浩然与诸君登岘山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司空曙喜外弟卢编见宿以我独沈久, 愧君相见频。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 * 儿女共沾巾。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李商隐落花芳心向春尽, *所得是沾衣。杜甫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苏轼新城道中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 *王维辋川闲居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王维观猎迥看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马戴楚江怀古猿啼洞庭树, *人在木兰舟。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音韵一、填空: 1、在音韵学中,照传统说法,“古音”指的是( )音,是( ) 时期的语音,以( ) 音作为代表。“今音”指的是( )音,即( )时期的语音,以( )音系为代表。2、古代有三十六字母,相传是宋人在唐末和尚( )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大致反映了( )之间的汉语语音系统。3、叠韵指的是两个音节的( )相同,双声指的是两个音节的( )相同。4、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是三国时魏国的( )所作的( ),现已失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朝( )编著的( ),现在只保存若干残卷。北宋时,( )等人奉敕撰成 ( ),通称( ),这是最早、最完整,目前最通用的一部韵书。它分韵为( )韵。5、律诗的四联各有自己的名称,第一联叫( ),第二联叫( ),第三联叫( ),第四联叫( ),一般来说,( )和( )要用对仗。二、名词解释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轻声韵 重唇音 舌头音 舌上音 广韵 平水韵 平声和仄声 韵 律诗 绝句 词 词牌 词谱三、根据下面提供的首句平仄样式,写出律诗整个平仄格式,并用号标出韵脚:1、仄仄平平仄2、平平平仄仄3、平平仄仄仄平平4、仄仄平平仄仄平四、写出下面三首词的韵脚,简单说明其各自用韵的特点:1、浪淘沙 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关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2、忆秦娥 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园。3、西江月 苏轼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俗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五、默写出上古三十韵部和传统三十六字母。六、问答题:1、上古的韵部是根据什么材料归纳出来的?是怎样归纳的?2、举例说明双声、叠韵。3、举例说明“阴阳对转”。4、举例说明“古无轻唇音”。5、举例说明“古无舌上音”。6、通假字分别同古今字和假借字有何区别?7、词的平仄同近体诗的平仄有何不同?8、举例说明“反切”的道理。今天解读古代“反切”有什么主要的困难?七、练习写近体诗和词。平仄特殊字详列把“任我行”的“任”读成“任务”的“任”音,把“令狐冲”的“令”读成“命令”的“令”。多音字根据其词性定音!如:“观”字,当它作动词,表示“观看”的时候,则念平声;表示“道观”的时候则念仄声!平仄易混淆的常用字一、场(下平七阳韵)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俱(上平七虞韵)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杜甫:咏怀古迹)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三、谊(去声)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四、茗(上声)五、令: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六、思作名词时读作仄声七、暇(去声)八、教:作使字解释时读作平声,详见下文。九、倾(平声)十一、惩(平声)十二、癸(仄声)十三、泡(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十四、探(增广诗韵集成列为平声,但唐人亦有用作仄声者)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李白:送羽林陶将军)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十五、暝(仄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平仄两音意义不同者疏仄名词平形容词难仄名词平形容词扇仄名词平动词烧仄名词平动词行仄名词平动词吹仄名词平动词思仄名词平动词乘仄名词平动词从仄名词平动词传仄名词平动词闻仄名词平动词调仄名词平动词论仄名词平动词骑仄名词平动词观仄名词平动词兴仄名词平动词形容词令仄名词平动词使教仄名词平动词让分仄名词名份平动词王仄动词平名词衣仄动词平名词冠仄动词平名词荷仄动词平名词间仄动词平名词中间污仄动词染平名词中仄动词平其它长仄动词及长幼平长短漫仄动词漫出平形容词漫漫相仄宰相平互相燕仄燕子平国名翰仄翰墨平鸟羽便仄方便平安静胜仄名胜平经得起胜过为仄因为平作为雍仄州名平和也占仄占据平占卜扁仄形容词平名词扁舟治仄形容词平动词正仄形容词副词平正月判仄判别平拼着不仄否定平是否傍仄依平同旁浪仄波平沧浪强仄勉强平强有力施仄施舍平施行当仄相称平应当正值称仄相称合适平称谓要仄要不要平约也旋仄副词俄顷平动词和仄唱和平合好与颇仄略有平形容词偏颇供仄陈设平供给那仄无奈平何也华仄华山平华美禁仄禁止禁令平经得起殷仄雷声平富大重仄轻重副词平重叠任仄听任任务平动词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者醒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听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看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过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望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忘虽有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今平古仄的入声字常用字表A:阿凹B:八捌拔跋魃白伯般剥雹薄逼鼻荸骠憋鳖瘪别钵拨饽泊帛舶箔驳钹勃渤脖鹁博搏膊礴C:嚓擦糙插察碴拆吃哧出吹捶戳撮D:哒搭褡答瘩达怛妲打得德蹬滴籴的涤迪笛狄荻敌嫡跌迭叠耋谍喋牒碟蝶督独毒读渎牍犊度咄掇裰夺铎踱E:额F:发乏罚伐阀筏佛幞弗拂伏袱茯黻幅辐福蝠匐服G:呷割鸽圪疙胳搁葛革阁格隔嗝膈蛤估刮郭聒蝈国帼H:涸貉合盒劾阂核盍阖黑忽惚鹄斛猾滑混豁劐活J:击迹积屐绩缉激圾笈及汲级极笈岌即急吉亟瘠疾嫉棘集楫辑?藉籍夹浃荚铗颊嚼角脚缴觉疖结接揭孑节截杰诘洁劫碣竭捷睫究赳掬鞠局菊桔橘蠲撅孓珏绝噱决诀抉倔掘崛厥蕨獗矍攫谲爵菌K:勘棵颗磕瞌壳咳窟诓L:拉邋疗溜馏噜捋M:妈抹没谜乜摸膜N:捏O:噢P:拍劈霹泼剖仆扑菩璞Q:七沏漆戚掐切屈曲阙缺R:如茹孺S:撒塞杀煞勺芍舌什失虱湿十石识实拾食蚀倏抒叔菽淑赎孰塾熟刷摔说俗缩T:塌剔踢贴凸秃突脱托橐W:挖玩屋喔X:吸锡膝夕汐析晰蜥腊昔惜息熄悉蟋习席袭媳檄呷瞎辖黠匣侠狭峡暇削楔歇蝎协胁挟撷戌靴薛穴学Y:压押鸭轧噎叶一揖荫滢潆拥壅淤曰约晕Z:杂咋咱脏凿则责帻择泽贼闸铡扎札炸摘宅着蜇螫蛰谪折哲辄辙汁织只侄职摭执直值殖植掷粥妯轴竹竺逐烛躅著卓桌捉拙灼茁浊酌镯啄琢濯综足卒族昨作怍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凭甚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它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现在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了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说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平韻詩十六式,仄韻詩十二式表:【五絕】五言絕句的省稱。指五言律絕。四句二韻或三韻。平仄定格凡四式:()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首句仄起入平韻式首句平起入仄韻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首句仄起不入仄韻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平起入平韻式首句仄起入仄韻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為仄聲;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為平聲。【五律】五言律詩的省稱。八句四韻或五韻。平仄定格凡四式:()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首句仄起入平韻式首句平起入仄韻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首句仄起不入仄韻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首句平起入平韻式首句仄起入仄韻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七絕】七言絕句的省稱。指七言律絕。四句二韻或三韻。平仄定格凡四式;()首句平起入平韻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首句仄起入平韻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韻七絕二式表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七律】七言律詩的省稱。八句四韻或五韻。平仄定格凡四式;()首句平起入平韻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首句仄起入平韻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七律仄韻二式表: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的特殊形式这里所谓平仄上的特殊形式,指的是五言b式的第四字或七言b式的第六字该仄而平,和五言a式的第四字或七言a式的第六字该平而仄。因为五言的第四字和七言的第六字是重要的节奏点,平仄不合,似乎是大大的违犯了平仄的规律,不合于“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所以我们称为平仄上的特殊形式。为便于叙述起见,我们把前者叫做子类特殊形式,后者叫做丑类特殊形式。 (一)子类特殊形式是把那本该用“平平平仄仄”的五言句子改为“平平仄平仄”,又把“仄仄平平平仄仄”的七言句子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换句话说,就是腹节的两个字平仄互换;本是“平仄”,现在改为“仄平”。在这种情形之下,头节上字以避免仄声为原则。(若不避免仄声,则以用普通形式为宜*)例如: 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台。(王维奉和圣制) 垂银棘庭印,持斧柏台纲。(苑咸送大理正摄御史) 阊门折垂柳,御苑听残莺(李颀送人尉闽中) 落花满春水,疏柳映新塘。(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乡园碧云外,兄弟渌江头。(常建江行) 朝游茂陵道,夜宿凤凰城。(李嶷少年行) 愁来理弦管,皆是断肠声。(崔亘春怨) 小园足生事,寻胜日倾壶。(杨颜田家) 停车傍明月,走马入红尘。(王諲十五夜观灯) 犹闻有知己,此去不徒然。(周万送沈芳谒李观察) 宁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间。(祖咏题韩少府水亭)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李白过崔八丈水亭) 朱实初传九华殿,繁花旧杂万年技。(崔兴宗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四仓曹宅夜饮) 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洞庭。(裴迪 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 日色悠扬暎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白居易百花亭晚望) 蜀客帆樯背归燕,楚山花木急啼鹃。(李郢江亭春雾) 这种特殊形式多数用于尾联的出句,这也是诗人的一种风尚。在上面所举诸例中,崔亘、周万、祖咏、王昌龄、裴迪都是用于尾联的;下面再录一些整篇的诗,以见全貌: 奉使朔方赠郭都护 李华 绝塞临光禄,孤营佐贰师。 铁衣山月冷,金鼓朔风悲。 都护征兵日,将军破虏时。 扬鞭玉关道,回首望旌旗。 观王美人海图障子 梁锽 宋玉东家女,常怀物外多。 自从图渤海,谁为觅湘娥? 白鹭栖脂粉,赪鲂跃绮罗。 仍怜转娇眼,别恨一横波。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杜甫 其一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占”同“佔”,去声。) 其二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 刘长卿 青阳振蛰初颁历,白首衔冤欲问天! 绛老更能经几岁?贾生何事又三年? 愁占蓍草终难决,病对椒花倍自怜。 若道平分四时气,南枝为底发春偏? 咏怀古迹五首(录二) 杜甫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庚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西湖留别 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伎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司马札 龙门树色暗苍苍,伊水东流春恨长。 病马独嘶残夜月,行人欲渡满船霜。 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 山下禅庵老师在,愿将形役问空王! 唐人这种特殊形式,宋人深深地体会到了;尤其是用于尾联的妙处,宋人领略得最到家,所以也用得最多,几乎可说是青出于蓝。例如: (甲)用于首联者。 微躯定谁恨,清啸不知劳。(刘敞蝉) 南山半云雨,天气杂暄寒。(刘敞 独行)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苏轼荆州) 凭高散幽策,绿草满春坡。(徐玑凭高) 危栏散湮郁,已暮亦登临。(陈鉴之暮登蓬莱阁) (七言首句多入韵,故特殊形式罕见。) (乙)用于颔联者。 山桥断行路,溪雨涨春田。(欧阳修离彭婆值雨) 星辰竞摇动,河汉湛虚明。(刘敞月夜) 浮云帝乡外,落日古城边。(刘敞临雨亭)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王安石即事) 云阴下斜谷,雨势落褒城。(文同凝云榭晚兴)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贺铸秦淮夜泊) 潜鱼聚沙窟,坠鸟滑霜林。(陈师道宿济河) 人声隐林杪,僧舍绕云根。(陈师道游鹤山院) 田园一蚊蝶,书卷百牛腰。(周孚赠萧光祖) 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周紫芝雨过) 吾行正无定,魂梦岂忘归?(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杨万里明发新涂晴) 奇哉一江水,写此二更天!(杨万里宿兰溪水驿前)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稳去先应望庐岳,暂来谁复见龙泉?(梅尧臣送少卿张学士知洪州) 日脚穿云射洲影,槎头摆子出潭声。(梅尧臣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 栽种成阴十年事,仓皇求买万金无。(苏轼傅尧俞济源草堂) 云捧楼台出天上,风飘钟磐落人间。(杨蟠甘露上方) 久矣归心到乡国,依然水宿伴鱼。(苏过偕陈调翁龙山买舟待夜潮发)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陈与义巴邱书事) 到得我来恰君去,正当腊后与春前。(杨万里辛亥元日送张德茂) 仗外诸峰献松雪,霜前一雁度宫云。(杨万里赴文德殿听麻仍拜表) 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蜂蝶未全来。(朱熹春谷) (丙)用于颈联者。 开窗置尊酒,看月涌江涛。(刘敞秋晴西楼) 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苏辙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 醉任狂风揭茅屋,卧听残雪打蓑衣。(王庭珪题郭秀才钓亭) 更着好风堕清句,不知何地顿闲愁。(杨万里和昌英叔久雨) (此类最少。) (丁)用于尾联者。 方今圣明代,不敢话辞荣。(张咏县斋秋夕) 东辕有遗恨,日日物华清。(宋祁中秋新霁) 思君正怊怅,黄叶更翩翩。(余靖晚至松门僧舍) 依依半荒苑,行处独闻蝉。(欧阳修雨后独行洛北) 悲欢古今事,寂寞堕荒城。(苏舜钦和解生中秋月) 余非避喧者,坐爱远风清。(梅尧臣夏日晚霁) 张衡四愁意,历历起登临。(刘敞观鱼台) 天风拂襟袂,缥缈觉身轻。(周敦颐游大林) 还应笑黄卷,寂寂守儒官。(司马光送郑推官戡赴邠州)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王安石即事) 留连一杯酒,满眼欲归心。(王安石欲归) 遥怀寄新月,又见一棱生。(文同凝云榭晚兴) 谁怜远游子,心旌正摇摇!(贺铸秦淮夜泊) 朋从正相远,梅信为谁开?(贺铸江夏遇兴) 南荒足妖怪,此日谩桃符。(唐庚除夕) 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汪藻己酉乱后) 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周紫芝雨过) 南阶两三菊,极意作今年。(吕本中九日晨起)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陈与义放慵) 西冈夕阳路,不到又经年。(陆游小舟游西泾) 东风好西去,吹泪到泉台。(杨万里虞丞相挽词) 从知爽鸠乐,莫作雍门哀。(朱熹登定王台) 端如退之语,江远共蒹葭。(王十朋过三叉) 安得乘槎更东去,十洲风外弄潺湲!(徐铉京口江际弄水) 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徐铉送郝郎中)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王禹偁寒食) 闻说秋来自高尚,道装筇竹鹤成双。(王禹偁寄献润州赵舍人) 回日期君直西掖,当阶红药正开花。(王禹偁送罗著作) 安得君恩许归去,东陵闲种一园瓜。(王禹偁新秋即事)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逋山园小梅) 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林逋梅花) 我独空斋挂尘榻,遗编时读子云书。(欧阳修苏主簿挽歌) 使者徘徊有佳兴,高吟不减谢宣城。(梅尧臣和韩钦圣学士) 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寻前事捻霜毛。(曾巩上元)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伯子郊行即事) 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苏轼竹阁)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苏轼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何日芦轩下双榻,满持尊酒洗尘机。(贺铸怀寄寇元弼)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愿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韩驹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此去腾骧吐虹气,何由来伴老夫闲!(张元干奉送晁伯南归金溪) 岁晚无人吊遗迹,壁间诗在半灰埃。(周紫艺凌歊晚眺) 记取晴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陆游柳林酒家楼)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陆游宴西楼) 却笑飞仙未忘俗,金貂犹着侍中冠。(陆游题丈人观道院壁) 已把痴顽敌忧患,不劳团扇念寒灰。(陆游余年四十六入峡) 待把衣冠挂神武,看渠勋业上凌烟。(杨万里辛亥元日送张德茂) 墨客区区感荣遇,岂知深意在彝伦!(吕祖谦贺车驾幸秘书省) (此类最多。) 此种特殊形式,一般人都认为“拗句”(有些人甚至仅仅承认这是“拗”,除此之外不称为“拗”)。谈“拗救”的人,自然也把它认为本句拗救:腹节上字该平而仄,是拗;腹节下字该仄而平,是救。但是,如果“拗”的意义是“违反常格”,则是否该称为“拗”尚有问题;因为这种形式常见到那样的程度,连应试的排律也允许用它(例如元稹河鲤登龙门:“回瞻顺流辈,谁敢望同升”),实在不很应该认为变例(叫做“特殊形式”也是不得已的)。它竟可认为b式的另一式,“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平仄”是任人择用的。不过,在另一个观点上,也可以认为“拗”;近体诗的出句和对句本该是平仄相对的,尤其是节奏点;现在出句的第四字和对句的第四字(七言则为第六字)都是平声,就该算是不合常规,也就可以叫做“拗”。如果要叫做“拗”的话,我们建议叫做“特拗”。 (二)丑类特殊形式是在a B式的联语中,把a式出句的腹节下字改为仄声,同时把B式对句的腹节上字改为平声。换句话说,在五言里,就改为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在七言里,就改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七言出句的第一字、第五字,和五言出句的第三字,还可以改为仄声,七言出句的第三字,和五言出句的第一字,还可以改为平声;七言对句的第一字还可以改为平声,七言对句的第三字和五言对句的第一字还可改为仄声。由此看来,这种形式的特征只在于七个字的声调,就是出句第二字(七言则为第四字)必须是仄声,末二字必须是“仄仄”,对句第二字(七言则为第四字)必须是平声,末三字必须是“平仄平”。这样,就五言而论,出句可能有五个仄声字,但对句不该有五个平声字,因为倒数第二字必须是仄声,否则变为古风式的“三平调”了。(盛唐诗人偶然有此,但不足为法。) 这里我们有一点应该特别提出,就是丙种拗救(孤平拗救)和丑类特殊形式往往同时并用。这样,在五言里,就变为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在七言里,就变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现在我们分别举例如下: (甲)不与丙种拗救同用者。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裴迪夏日过青龙寺) 行苦神亦秀,冷然溪上松。(崔兴宗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 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孟浩然裴司事见寻) 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孟浩然送友东归)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岑参陕州月城楼)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杜甫 送远) 二月频送客,东津江欲平。(杜甫泛江送客)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杜甫孤雁) 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杜甫绝句) 落日风雨至,秋天鸿雁初。(高适途中寄徐录事) 况有台上月,如闻云外笙。(刘禹锡秋日书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乙)与丙种拗救同用者。 流水如有意,莫禽相与还。(王维归嵩山作) 正月今欲半,陆浑花未开。(岑参送桂佐下第归陆浑) 且复伤远别,不然愁此身。(高适别刘大校书) 相识仍远别,欲归翻旅游。(高适别韦五) 对酒不觉瞑,落花盈我衣。(李白自遣) 致此自避远,又非珠玉装。(杜甫蕃剑)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刘禹锡视刀环歌)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吕温及第后答潼关主人)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李商隐落花) 闲赏步易远,野吟声自高。(许棠野步) 这种特殊形式显然是从古诗脱胎而来,所以五言特别多七言特别少。在此情况下,五言对句第一字喜欢用仄,大约因为诗人们不大喜欢句中共有四个平声,第三字既必须用平,就索性造成一种孤平拗救,使它的格调更高古些。 宋人对于丑类特殊形式,也像子类一样,跟着唐人学步。不过,因为时代的关系,七言的例子渐渐多起来了。例如: (甲)不与丙种拗救同用者。 野兴宜独往,春愁无定端。(刘敞独行) 落日含古意,高台多远心。(刘敞观鱼台)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水真绿净不可唾,鱼若空行无所依。(楼钥顷游龙井) (乙)与丙种拗救同用者。 数里踏乱石,一川环碧峰。(苏舜钦独游辋川) 木落山觉瘦,雨晴天似高。(刘敞秋晴西楼) 之子固绝俗,少年甘寂寥。(周孚赠萧光祖)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周紫芝雨过)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同上) 畎亩意不适,出门聊散忧。(陈与义晚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校园安全管理外包及服务标准执行合同
- 2025年度新能源产业加盟研发合作框架合同
- 2025年绿色能源开发项目无偿捐赠、融资及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
- 2025健康产业咨询顾问合同-行业策略规划与运营优化
- 2025版淋浴房定制与售后维修一体化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外贸公司劳动合同封面模板定制
- 二零二五年度宠物医院店铺资产收购合同范本
- 2025版毛阳中心学校校园网络安全维护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卫星导航设备销售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农产品加工设备型号采购合同编号
- 2025年广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详解讲评课件
- YS/T 677-2016锰酸锂
- GB/T 24423-2009信息与文献文献用纸耐久性要求
- 2023年武汉新华书店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第20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金融学》课件)
-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含13个附录)
- 民法典合同编之合同的变更和转让重点条文案例详细解读PPT
-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车险核保人员技术认证定级考试大纲
- 高频振荡(HFOV)通气讲解课件
- T∕CAME 1-2019 家庭式产房建设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