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1 1 编制依据及原则编制依据及原则 - 1 - 1.11.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 1.21.2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1 - 2 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 2 - 2.12.1 工程简介工程简介.- 2 - 2.22.2 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 4 - 2.32.3 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 4 - 2.3.1 地形地貌- 4 - 2.3.2 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5 - 2.3.3 气象特征- 6 - 2.3.4 地震动参数- 7 - 2.42.4 工程施工条件工程施工条件.- 7 - 2.4.1 交通条件- 7 - 2.4.2 地区卫生防疫情况- 8 - 2.4.3 施工材料- 8 - 2.4.4 施工供水、供电方案- 8 - 2.4.5 施工场地规划- 8 - 3 3 工程项目管理及目标工程项目管理及目标 .- 8 - 3.13.1 组织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机构.- 8 - 3.23.2 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工程项目管理目标.- 9 - 3.2.1 质量目标- 9 - 3.2.2 安全目标- 10 - 3.2.3 工期目标- 10 - 3.2.4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 10 - 3.2.5 综合治理工作目标- 10 - 4 4 施工组织安排施工组织安排 - 10 - 4.14.1 指导思想及总体部署指导思想及总体部署.- 10 - 4.24.2 工期安排工期安排.- 11 - 4.2.1 施工总工期- 11 - 4.2.2 各分项工程节点工期安排- 11 - 4.34.3 工程重点、难点及对策工程重点、难点及对策.- 12 - 5 5 施工准备和临时工程施工准备和临时工程 - 14 - 5.15.1 征拆工作征拆工作.- 14 - 5.25.2 既有线围墙、栅栏改移既有线围墙、栅栏改移.- 15 - 5.35.3 施工便道施工便道.- 16 - 5.45.4 钢筋加工场钢筋加工场.- 17 - 5.55.5 混凝土拌合站混凝土拌合站.- 17 - 5.65.6 施工用电施工用电.- 17 - 5.75.7 施工用水施工用水.- 17 - 5.85.8 技术准备技术准备.- 18 - 6 6 施工工艺及方法施工工艺及方法 - 19 - 6.16.1 总体施工方案总体施工方案.- 19 - 6.26.2 钻孔桩施工钻孔桩施工.- 19 - 6.2.1 护筒埋设与护壁泥浆- 20 - 6.2.2 钻机就位- 22 - 6.2.3 钻孔- 22 - 6.2.4 清孔- 23 - 6.2.5 钢筋笼制作吊装- 24 - 6.2.6 水下混凝土- 27 - 6.2.7 桩基质量检测- 31 - 6.2.8 常见水下砼灌注出现的事故预防及处理- 31 - 6.36.3 承台施工承台施工.- 38 - 6.3.1 基坑开挖- 38 - 6.3.2 承台钢筋加工及安装- 39 - 6.3.3 承台模板- 40 - 6.3.4 承台混凝土- 41 - 6.3.5 基坑回填- 42 - 6.3.6 承台的质量检验- 42 - 6.46.4 墩台身施工墩台身施工.- 43 - 6.4.1 准备工作- 43 - 6.4.2 墩台身钢筋加工及安装- 43 - 6.4.3 墩台身模板- 44 - 6.4.4 墩台身混凝土- 45 - 6.4.5 墩台身检查项目- 45 - 6.56.5 连续梁施工连续梁施工.- 46 - 6.66.6 门式墩施工门式墩施工.- 47 - 7 7 环保措施环保措施 - 47 - 8 8 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证措施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证措施 - 48 - 8.18.1 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证体系.- 48 - 8.28.2 安全管理职责安全管理职责.- 49 - 8.38.3 安全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 51 - 8.3.1 钻孔桩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1 - 8.3.2 高空作业- 52 - 8.3.3 安全用电- 53 - 8.3.4 施工机械- 53 - 8.3.5 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54 - 8.3.6 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57 - 9 9 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 - 57 - 9.19.1 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 58 - 9.1.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58 - 9.1.2 强化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58 - 9.1.3 建立工程质量奖励基金和质量保证金制度- 58 - 9.1.4 建立质量检查制度- 60 - 9.29.2 质量控制管理措施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60 - 9.2.1 严格执行质量交底制度- 60 - 9.2.2 建立“五不施工” 、 “三不交接”制度- 60 - 9.2.3 对工序实行严格的“三检”- 60 - 9.2.4 严格隐蔽工程检查和签证- 60 - 9.2.5 严格材料、成品和半成品验收- 60 - 9.2.6 加强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 61 - 9.2.7 强化计量工作,完善检测手段- 61 - 1010 附表附表 - 61 - 1111 附图附图 - 65 - 南京动车走行线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南京动车走行线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 1 编制依据及原则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1.1上海至南京城际轨道交通南京动车走行线特大桥施工图 (沪宁城际 施(桥)-w149-i) 1.1.2 铁道部颁布的现行客运专线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1.1.3 沪宁城际铁路招标文件及相关设计文件 1.1.4 gb/t19001-2000 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1996 环境管理体系和 gb/t27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1.1.5 工地现场调查、采集、咨询所获取的资料及我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积累 的施工经验及设备 1.21.2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积极响应和遵守建设指挥部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 工等的规定及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合同协议条款内容。 安全无事故,执行 gb/t19001 标准。确保质量第一,保证施工人员人 身安全。 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 优势,综合管理,合理调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 运用网络技术,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地施工。 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先进施工机械、先进的施工工艺为原则。 文明施工,重视环保,珍惜土地,合理利用。严格执行 gb/t24001- 1996 环境管理体系,整个施工过程中以保护自然生态、施工环境、创建文 明标准工地的原则。 以确保水土保持、保护地下管线和既有构筑物且减少扰民、公共交通 配合的原则指导施工,切实维护建设单位及地方群众的利益。 执行 gb/t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心职工健康安全。 2 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2.12.1 工程简介工程简介 本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境内,桥梁主要上跨中央北路、京沪铁 路。桥梁起讫里程为 dcdk0+481.58dcdk1+668.86,中心里程为 dcdk1+075.225,桥梁全长 1187.28m;全桥孔跨布置为:(4-32m+2-24m+1- 32m+2-24m+3-32m)简支 t 梁+(40+64+40)m 连续梁+(1-32m+3-24m+1-32m +3- 24m+14-32m)简支 t 梁。全桥共 38 个墩台,桥墩除 2022#墩采用门式墩外 其余均为双线圆端形桥墩,桥台采用矩形空心台;墩台基础均采用钻孔桩基 础,桩径为 1.0m、1.25m、1.5m,全桥钻孔桩共 344 根。桥梁简支梁均采用 预制架设施工,连续梁采用支架现浇施工。 本桥桩基、承台及门式墩均采用 c40 耐久性混凝土;普通桥墩及桥台均 采用 c35 耐久性混凝土;主梁和支承垫石采用 c50 混凝土。 本桥墩台总体由东向西沿既有京沪线走向设置,其中 019#墩位于既 有京沪铁路北侧沿既有线走向设置;在 1215#墩采用 40+64+40m 连续梁跨 越既有市政道路中央北路;在 2022#墩采用 3 个门式墩跨越既有京沪铁路; 2328#台在既有京沪铁路南侧沿既有线走向设置并渐变偏出既有京沪线; 2937#台临近改迁还建后的南京西动车存车场牵出线(原牵出线必须改迁 还建后方可施工 2433#墩,还建牵出线轨道由动走线侧向外拨移并减短 85m,新建车档设置与 2930#墩之间) 。既有京沪铁路及南京西动车存车场 牵出线均为电气化铁路。 本桥各墩台与既有京沪铁路位置关系如表 3-1,与还建后动车存车场牵 出线位置关系如表 3-2。 表 3-1 南京动车走行线特大桥墩台与既有京沪铁路位置关系一览表 墩台墩台中心设计里程 承台与既有 线中心最近 距离(m) 对应既有京沪铁路里程 与京沪 线关系 承台开 挖深度 (m) 0dcdk0+484.0059.8xk1149+745.285 北侧 1.9 1dcdk0+519.2210.3xk1149+710.07 北侧 3.2 2dcdk0+551.9210.3xk1149+677.37 北侧 2.2 3dcdk0+584.6210.3xk1149+644.67 北侧 2.1 4dcdk0+617.3210.3xk1149+611.97 北侧 2.1 5dcdk0+650.0210.3xk1149+579.27 北侧 2.0 6dcdk0+674.7210.3xk1149+554.57 北侧 3.1 7dcdk0+699.4210.3xk1149+529.87 北侧 2.3 8dcdk0+724.1210.3xk1149+505.17 北侧 2.2 9dcdk0+748.8210.3xk1149+480.47 北侧 2.2 10dcdk0+781.5210.3xk1149+447.77 北侧 2.2 11dcdk0+814.23510.3xk1149+415.055 北侧 2.1 12dcdk0+847.0910.6xk1149+383.2 北侧 3.8 13dcdk0+887.7913.0xk1149+341.5 北侧 8.1 14dcdk0+951.7917.1xk1149+277.5 北侧 4.2 15dcdk0+992.4919.0xk1149+236.8 北侧 4.2 16dcdk1+025.1917.9xk1149+204.1 北侧 3.0 17dcdk1+049.8915.3xk1149+179.4 北侧 3.1 18dcdk1+074.5911.1xk1149+154.7 北侧 2.6 19dcdk1+099.295.5xk1149+130 北侧 2.6 2022 门式墩跨越既有京沪线起讫里程为:下行线 xk1149+050xk1149+110 上行线 sk1148+850sk1148+910 23dcdk1+206.095.1sk1148+835 栅栏内 2.2 24dcdk1+238.799.8sk1148+802.3 南侧 2.8 25dcdk1+271.4912.5sk1148+769.6 南侧 3.1 26dcdk1+304.1915.0sk1148+736.9 南侧 2.7 27dcdk1+336.8917.5sk1148+704.2 南侧 2.2 28dcdk1+369.5920.0sk1148+671.5 南侧 2.3 29dcdk1+402.2922.5sk1148+638.8 南侧 2.1 表 3-2 南京动车走行线特大桥墩台与还建牵出线位置关系一览表 墩台墩台中心设计里程 承台与既有 线中心最近 距离(m) 对应牵出线里程 与牵出 线关系 承台开 挖深度 (m) 30dcdk1+434.996.6zk1+460.9 北侧 2.1 31dcdk1+467.697.9zk1+493.4 北侧 2.3 32dcdk1+500.399.2zk1+526.2 北侧 2.2 33dcdk1+533.0910.6zk1+559.2 北侧 1.8 34dcdk1+565.7912.7zk1+591.9 北侧 2.3 35dcdk1+598.4916.3zk1+624.4 北侧 1.7 36dcdk1+631.1920.2zk1+557.0 北侧 2.1 37dcdk1+666.43522.7zk1+594.3 北侧 2.1 2.22.2 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客运专线联络线 正线数目:双线 设计速度:80km/h 线间距:4.2m 设计活载:zk 荷载 轨道结构:有砟轨道 2.32.3 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 2.3.1 地形地貌 新建南京动车走行线特大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主要为长江及其 支流一、二级阶地区。地面高程一般为 1017m,地势较为平坦,交通四通 八达较为便利。 本桥跨越的主要公路、铁路有: dcdk0+911.21+938.61 跨越既有市政道路中央北路,中央北路路面宽 约 32m,为水泥砼路面。该处(1215#墩)采用(40+64+40)m 连续梁跨越。 dcdk1+132.58+181.66 跨越既有京沪铁路,京沪线为双线电气化铁路。 该处(2022#墩)采用 3 个门式墩架设简支梁跨越,本工程线路与既有线 的夹角为 14。 全桥范围内无跨越河流。 2.3.2 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2.3.2.1 地质条件 桥址区地形平坦,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无地震液化层。 经设计地质勘探钻孔揭示,桥址范围内地层特征如下: (0)人工填土(q4ml):灰黄色、褐灰色,主要由黏性土、碎石机建筑垃圾、生 活垃圾组成; (1)粉质黏土(q4al+pl):褐黄色,硬塑,局部为软塑;0=160kpa; (1)1 淤泥粉质黏土(q4al+pl):灰黑色、褐灰色,流塑;0=80kpa; (1)2 粉质黏土(q4al+pl):深灰色、褐黄色,软塑局部为硬塑; 0=150kpa; (2)粉质黏土(q3al):褐黄色、深灰色,硬塑,土质较均匀;0=200kpa; (2)1 粉质黏土(q3al):深灰色,软塑,为(2)夹层;0=130kpa; (2)2 粗砂(q3al):灰黄色、褐灰色,饱和;0=300kpa; (3)粉质粘土(q3al):灰色、深灰色,硬塑局夹薄层粉土、粉砂 0=180kpa; (3)1 粉质粘土(q3al):灰色、深灰色,软塑,0=150kpa; (3)2 中砂(q3al):灰黄色、褐黄色,饱和,0=250kpa; (3)2-1 粉质粘土(q3al):褐黄色,硬塑,为夹层,0=180kpa; (3)3 细圆砾土(q3al):灰黄色,黑灰色,中密-密实,饱和 0=300kpa; (3)4 粉质粘土(q3al):黑灰色,软塑,变形,0=130kpa; (3)5 粉质粘土(q3al):黑灰色、灰绿色,硬塑,0=200kpa; (4)1 泥质砂岩(j):紫红色,全风化,岩芯呈砂土状,0=250kpa; (4)2 泥质砂岩(j):紫红色、褐红色基浅青绿色,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 块状,0=350kpa; (4)3 泥质砂岩(j):紫红色、褐红色基浅青绿色,弱风化,岩芯呈柱状、少 呈块状,0=550kpa; (5)1 砂岩(j):灰白色、灰绿色、灰黄色,全风化,岩芯呈砂土状、土状夹 少量强风化块状,0=250kpa; (5)2 砂岩(j):灰白色、灰黄色,强风化,岩芯呈块状,0=400kpa; (5)3 砂岩(j):灰白色、灰黄色,弱风化,岩芯呈柱状,0=650kpa; (6)1 角砾岩(j):紫红色,全风化,岩芯风化呈砂土状、局夹强风化块状, 0=250kpa; (6)2 角砾岩(j):浅灰色、紫红色,强风化,岩芯多呈块状、少量短柱状, 0=400kpa。 (6)3 角砾岩(j):浅灰色、紫红色,弱风化,岩芯多呈柱状,0=650kpa; 2.3.2.2 水文地质特征 本桥地表水无化学侵蚀性,无氯盐侵蚀性;地下水具二氧化碳侵蚀,环 境作用等级为 h2, 无氯盐侵蚀性。 2.3.3 气象特征 本工程所在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寒暑变化明显。四季分明, 冬夏冷热悬殊较大,冬季的严寒时间为每年的 12 月份、1 月份和 2 月份, 冬季冻结深度为 20cm,一般夜间冻结白天融化,全年无霜期 230 天,气温 一月份最冷,月平均 0.4-4.9。本地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约 1100mm 左右,一般集中在 6、7、8 三个月,占全年雨天的三分之一。全年以东南风 居多,西北及东北风属次,西南风最少,最大风力可达 12 级,南京最大风 速 27.8m/s。 2.3.4 地震动参数 根据 2001 年编制的 1/400 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划分, 确定本工程所属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 2.42.4 工程施工条件工程施工条件 2.4.1 交通条件 2.4.1.1 铁路 本工程临近既有营业线京沪线和南京西站郭家山货场,为本工程施工运 料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4.1.2 公路 本工程所在地区公路发达,有 4 条国道(104、205、312、318)、14 条 省道以及近年修建的沪宁、宁连、宁合、宁芜等高速公路在南京交汇;且本 工程所在城区市政道路较为发达,附近主要市政道路有:中央北路、郭家山 路、建宁路和幕府西路。 2.4.1.2 水运 南京港是全国内河第一大港,共有万吨级以上码头 25 个。工程运输科 充分利用长江及其支流航道;且本工程距南京市长江下关码头较近,水运十 分方便。 本工程所需地材及周转料以水陆联运为主。 2.4.2 地区卫生防疫情况 本工程所在地区无涉及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的污染水源、区域性传染病。 2.4.3 施工材料 钢材、水泥、外加剂等材料为甲供料,石子、砂、粉煤灰等是甲控自购 材料,混凝土采用经业主和监理审批通过的配合比拌制。 2.4.4 施工供水、供电方案 本桥沿线地下水出露,钻孔桩施工用水可就地取水;混凝土拌和用水采 用拌合站内打井取水。 利用桥址区域附近电力网线接入临时变压器作为施工时主要电源。 2.4.5 施工场地规划 施工前对施工便道、钢筋加工场及周转材料临时堆放区域进行统一规划, 合理安排,确保文明施工。 3 3 工程项目管理及目标工程项目管理及目标 3.13.1 组织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更好的组织生产,执行国家和建设单位有关政策,成立中铁四局沪 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 i 标项目部一队,并设置第一架子队对动走线特大桥进 行专管,实行项目法管理。详见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 i 标项目部一队组织 机构图。 图 3-1 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 i 标项目部一队组织机构图 工 程 部 : 李 刚 安 质 部: 程 多 金 试 验 室: 王 光 辉 物 机 部: 薛 模 正 办 公 室: 吴 俊 常务副队长:徐学 松 项目队长:田传毕 第一架子队队长 :李 平 架子队技术负责人:江 山 安 全 员: 刘 建 勋 质 检 员: 陈 立 海 试 验 员: 宛 卢 领 工 员: 叶 长 远 材 料 员: 朱 先 龙 各作业班组 安全总监:夏安伟项目总工:周练兵 技 术 员: 庄 明 星 3.23.2 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工程项目管理目标 3.2.1 质量目标 工程合格率 100%,优良率 95%以上。总体工程确保达到优良等级。 3.2.2 安全目标 无重大工伤伤亡事故;无重伤事故;轻伤率控制在 1.5以下;无重大 管线事故;达到安全标准化(样板)工地要求。 3.2.3 工期目标 总工期目标:6 个月; 开工日期:2009 年 7 月 1 日; 竣工日期:2009 年 12 月 31 日。 3.2.4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目标 (1)杜绝重大管线事故及建筑物事故; (2)施工产生的噪音控制在 gb12523-90 要求的限值内; (3)泥浆及废水、弃土等实行有效控制,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2.5 综合治理工作目标 (1)杜绝火灾事故; (2)杜绝刑事治安案件。 4 4 施工组织安排施工组织安排 4.14.1 指导思想及总体部署指导思想及总体部署 总体思路:快速开工,限期完成征迁工作,全面推进工程施工,尽早安 排后期综合调试工作。围绕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创新“六位一 体”的目标要求,科学有序,精心组织,攻坚克难,在 2009 年底完成桥梁 主体工程,使其具备架梁、铺轨条件。 具体部署: 1)突击征地拆迁工作,2009 年 8 月 1 日前完成先期征地工作。提前开 展桥梁钻孔桩基础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 2)桥梁桩基、承台、墩身等各分项工程陆续开展,全面推进工程施工。 3)重点部位科学、合理组织机械设备和人员,确保门式墩和连续梁等 节点工程能按时完成。 4)点面结合、全线推进、科学组织、克难攻坚、确保优质高效,快速 有序完成本工程施工。 4.24.2 工期安排工期安排 4.2.1 施工总工期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6 个月;2009 年 7 月 1 日正式开工日期,2009 年 12 月 31 日完成桥梁主体工程。 4.2.2 各分项工程节点工期安排 1)施工准备:1 个月 2009 年 7 月 1 日8 月 1 日,施工准备期间内完成先期动工部位的征地 拆迁和关系迁改工作;完成郭家山路道路封闭改移工作;完成影响桥梁基础 施工的河道改移工作。 2)钻孔桩施工:2.5 个月 2009 年 8 月 1 日10 月 15 日,该阶段施工集中机械设备先施工 015#墩,逐个完成各个墩台桩基及时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连续梁和门式 墩桩基重点关注,加大机械设备投入,以便及时完成桩基、承台和墩身进行 梁部施工。 3)承台施工:1 个月零 10 天 2009 年 9 月 20 日10 月 31 日,钻孔桩完成 3 天后,及时开挖及时施 工,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4)墩台施工:1.5 个月 2009 年 10 月 1 日11 月 15 日,利用本桥直坡圆端型桥墩优势,合理 组织投入模板等周转料及时完成桥墩施工。优先安排特殊孔跨桥墩和桥台, 为连续梁、门式墩盖梁和桥台后路基过渡段施工提供工期条件。桥墩上电气 化接触网基础与桥墩同步完成。 5)门式墩盖梁施工:1.5 个月 2009 年 11 月 1 日12 月 15 日,设计图纸到位后立即组织施工,及时 安排钢箱梁制作厂家和吊装作业队伍,及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确保完成节 点工期。 6)连续梁施工:2 个月 2009 年 11 月 1 日12 月 31 日,设计图纸到位后立即着手专项施工方 案编制和周转材料的配备,安排专业作业班组组织施工。 施工进度横道图详见附图 2 4.34.3 工程重点、难点及对策工程重点、难点及对策 本工程位于南京市市区,桥梁跨越中央北路和京沪线,且桥梁大部分 区域临近既有线,施工受既有京沪线运营干扰和管线改移及市区搬迁影响, 加上工期紧张,工程较为艰巨;征拆工作、临近营业线施工、上跨既有线和 市政道路的安全防护为本工程难点。由于受工期制约,加上工作量大,钻孔 桩基础、1215#墩(40+64+40)m 连续梁和 2022#门式墩均为本工程的重点。 1)征拆工作 施工区域位于南京市市区且临近既有线京沪线,管线改迁和征地拆迁 工作情况十分复杂、牵涉面广、工作量非常大。为给后期施工赢得时间,征 拆工作必须提前启动,力求在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应设备管理单位的大力支持 下,尽早完成此项工作。 2)临近营业线施工 本桥与既有营业线京沪线斜交,且大部分墩台均临近并行与京沪线, 工程施工全程受既有线运营干扰,为保证营业线安全和施工安全,施工过程 中严格按上海局相关营业线施工要求执行。 3)钻孔桩基础施工 本桥桩基数量多且桩长较长,桩基施工跨越时间长,受工期制约,桩 基施工必须精心组织施工机械和人员,逐墩施工为下道工序赢得时间,且优 先考虑特殊孔跨墩位的桩基施工。 4)1215#墩连续梁施工 1215#墩(40+64+40)m 连续梁跨越既有市政道路中央北路,该部位 既为本工程的难点亦为本工程的重点,开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 技术方案,统筹安排、合理组织指导施工。 5)2022#门式墩施工 2022#门式墩跨越既有营业线京沪线,该部位既为本工程的难点亦为 本工程的重点,开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方案,严格按方案 实施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 5 5 施工准备和临时工程施工准备和临时工程 5.15.1 征拆工作征拆工作 本工程位于南京市下关区境内,桥址区域穿越城区,沿线人口稠密、 房屋密集、单位集中,且本桥临近既有京沪线,施工前需改迁的铁路及地方 管线繁多。 征、迁工作量大,难度高,困难多,时间紧。征地拆迁及管线改移的 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展和质量。经济补偿是征地拆迁工作的核 心和重点,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管线改移的重点是与设备 管理单位沟通完善,及时完成且要避免出现二次拆迁情况;要充分认识到国 家重点工程的征拆工作既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作。 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紧紧依靠沿线各级地方政府和设备管理单位,充分发 挥路地共建的积极性,全面把握,全力推进,才能按期按质完成任务。为此 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与管线设备管理单位和地方负责征地拆迁部门进行沟通,对征地拆 迁前期准备工作、征地拆迁综合单价、组织方式、时限要求进行沟通、探讨。 (2)及时与车站、工务段等铁路运营和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积 极配合铁路管线的改移工作。 (3)拆迁工作目标 前期桩基施工用地:2009 年 8 月 1 日前提供满足开工所需的先行用 地。 其他征地:2009 年 9 月 20 日前按工程进度计划要求提供建设用地, 并协助办理土地报批手续。 完成质量:拆迁出净土,基本达到可施工状态。征地线界清晰,手 续基本完备。 5.25.2 既有线围墙、栅栏改移既有线围墙、栅栏改移 本桥 36#墩承台位置部分侵入左侧既有线围墙,须对既有线围墙进行 改移,围墙的拆除及还建范围为 dcdk0+585.2dcdk0+691.3,其对应既有 京沪线里程为 sk304+530.1sk304636.2,围墙的拆除长度为 155m,还建长 度为 110m。围墙施工前与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既有线围墙改移的 具体措施如下: 还建后围墙位置根据原围墙拆除段落两端点拉直打通确定,且不能影响 既有线行车安全,并按上铁工发2006254 号关于重新修订公布上海铁路 局线路隔离栅栏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距运营的既有线外轨最近距离不小 于 3.6m 设置。 该段围墙的改移在铁路派出所的配合下完成。还建围墙安装及既有围墙 拆除的总体顺序为: 申请拆除既有京沪线围墙、与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拆除 1.5m 宽围墙留出小门进出并设锁砌筑还建的围墙拆除既有车站围墙。 另本桥部分墩位施工时须拆除既有线栅栏并选用高速公路用防护隔离 栅栏作为临时栅栏对营业线进行临时防护。临时防护栅栏位置要求同围墙要 求。 铁路栅栏的改移在南京桥工段和铁路派出所的配合下完成。铁路栅栏及 临时栅栏安装及拆除的总体顺序为: 申请拆除一节既有线栅栏并装门设锁安装临时栅栏南京动走线特 大桥墩台施工拆除临时栅栏拆除铁路栅栏并改移安装至新建牵出线北 侧。临时栅栏形式及尺寸见下图: 新设栅栏立面图 新设栅栏基础侧面图新设栅栏基础正面图 注:图中尺寸均以cm计。 说明:新增栅栏基础采用砖块砌筑,尺寸为 604060cm。 5.35.3 施工便道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位置设置为:013#墩位于中央北路以西部分,便道设于动走 线线路走向右侧;1422#墩为中央北路与门式墩之间,便道设于线路右侧; 21#37#台位于门式墩西侧,便道动走线东侧便道进入,由东向西在 37#29#墩段设于线路右侧,从 2829#墩下穿本桥,在 2820#墩将便道 设于线路左侧;施工便道宽 5m,便道路面结构层厚度 70cm,其中 a、b 组 填料 60cm 分两层填筑、碎石垫层 10cm 厚。 便道施工前用推土机或挖机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清除地表杂物;淤泥 处清淤换填,后填筑 ab 料和碎石,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目前施工便道 020#墩段已修筑完成,2137#台段施工便道在拆迁完成进场后开始修筑。 施工便道布置详见附图 1施工平面布置图 。 5.45.4 钢筋加工场钢筋加工场 已在 dcdk0+200 处右侧和 dcdk1+600 左侧各新建一座钢筋加工场,每座 钢筋场占地面积约 1000m2,各种钢筋加工机具已配备齐全。1#钢筋加工场加 工 022#墩各部位钢筋,2#钢筋场加工 2037#台各部位钢筋。 5.55.5 混凝土拌合站混凝土拌合站 砼供应采用 2 台自建搅拌站,由于本桥位于市区范围内,根据文明施工 要求,拌合站建于 dk12+000 右侧 312 国道旁,拌合站内设置 hzs120、hzs90 搅拌机各 1 台,两个混凝土搅拌站总生产能力约 159m3/h。 搅拌站均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系统,已经正常投入使用。 5.65.6 施工用电施工用电 在 dcdk0+150 线路右侧和 dcdk1+700 右侧各设 500kw 变压器一台,沿施 工便道架设临时电力线,同时满足桥梁各工序同时施工使用。并配备柴油发 电机(200gf/125kw)2 台备用。 5.75.7 施工用水施工用水 (1)搅拌站用水 在搅拌站打有一口 100m 深的水井,满足混凝土拌制用水需要。 (2)钻孔桩、养生用水 沿线地下水出露,钻孔桩拌制泥浆用水及混凝土养生等施工用水可就地 取用。 (3)生活用水 施工人员生活用水采用接入地方自来水。 5.85.8 技术准备技术准备 5.8.1 技术人员配置 本工程配备技术人员 7 人:技术主管 1 人,测量技术主管 1 人,测量员 2 人,技术员 3 人,技术主管负责本工程日常技术管理工作。 5.8.2 试验人员配置 共 4 人:试验工程师 1 人,圬工试验员 3 人。 5.8.3 测量仪器配置 全站仪 1 台(徕卡 tc702、已标定) 、水准仪 2 套(dsz2 已标定) 。 5.8.4 导线点、水准点复测及加密 (1)对设计院提供的 cpi、cpii 导线点进行了复测,与设计相符,并审批; (2)对设计院提供的水准点进行了复测,与设计相符,并审批; (3)根据设计院提供的 cpi、cpii 导线点、水准点进行了导线点、水准点 加密并审批; 5.8.5 图纸审核 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审核,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监理单位、设 计院、业主汇报。 6 6 施工工艺及方法施工工艺及方法 6.16.1 总体施工方案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地质条件、工期要求、机械设备配备状况,结合桩基设计参数, 确定本桥 0#台4#墩、6#墩9#墩、16#墩19#墩、23#墩37#台钻孔桩 采用反循环钻机施工成孔;5#墩、1015#墩采用冲击钻机施工成孔; 2022#墩 3 个门式墩在设计图纸到位后根据地质情况确定钻孔工艺;钻孔 桩钢筋笼一次绑扎成型、整体吊装;采用导管法灌注桩基水下混凝土。承台 采用大块组合钢模、钢筋在场内加工运至现场绑扎施工。墩身钢筋在场内加 工运至现场绑扎、模板采用定型钢模、墩身混凝土利用串筒工艺浇筑。本工 程各部位混凝土均采用拌合站集中生产。 6.26.2 钻孔桩施工钻孔桩施工 本桥钻孔桩采用反循环钻机和冲击钻机施工,其工艺流程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6-1 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6.2.1 护筒埋设与护壁泥浆 6.2.1.1 护筒埋设 a、护筒制造与埋设 钻孔用护筒采用 =6钢板制作,护筒长度为 2 米,直径比设计桩径 大 20cm,护筒顶端高出地下水位 1.5m,高出地面 40,护筒中心线应与桩 中心线重合,平面允许误差不大于 50,竖直线允许误差1%。埋深 12 米。 先在桩位处挖至少比护筒底深 50cm,直径比护筒大 40-50cm 的圆坑, 然后在坑底回填 50cm 厚的粘土,护筒四周用土填筑,并分层对称夯实。地 下水位较高时,可在原地面先填筑粘土再埋设护筒,如护筒底土质较松软, 可用上面的方法处理,必须使护筒稳固并且不下滑。 、护筒埋设检验 护筒埋设完毕后对其进行验收:护筒必须垂直,倾斜度不大于 1%;其 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中心偏差不大于 2cm;护筒必须稳固且不下滑。 6.2.1.2 护壁泥浆 (1)泥浆要求 护壁泥土要求水化快、造浆能力强、粘度大、主要技术指标满足下列要 求: a.胶体率不低于 95%。 b.含砂率不大于 4%。 c.造浆能力不低于 2.5l/kg。 d.塑性指数17(砂粘土应15,大于 0.1mm 的颗粒909595% 6.2.5 钢筋笼制作吊装 6.2.5.1 钢筋笼加工 为确保钢筋笼制作精度,保证接头质量,加快现场钢筋笼对接进度,以 缩短成孔至成桩工序之间间隔时间,钢筋笼分 45 节加工制作,基本节长 9m,最后一节为调整节。根据加工场地布置可满足同时施工 3 根钻孔桩钢筋 笼,每个加工台位分别就一根桩的钢筋笼进行加工,其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 如下: 材料卸放 合格材料进场至材料卸放区,采用吊车卸车并按材料规格分类存放整齐, 标识明确。 主筋加工 根据设计选用螺纹筋经调直后采用闪光对焊接长,采用闪光对焊时,首 先应按实际条件,选定相应焊接参数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成批焊接;同时, 对每个焊接接头进行仔细地外观检查,逐批取试件进行接头的抗拉强度、冷 弯试验。 加强箍筋弯制 加强箍筋在专制的胎架上进行弯制,钢筋在弯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 设计尺寸进行,如果发现钢筋脆折、太硬、回弹等现象时应及时找出原因进 行正确处理。 钢筋笼绑扎 将每根桩的钢筋笼按设计长度分节并编号,保证相邻节段可在胎架上对 应配对绑扎,同一断面内接头数量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规定,安装在各节 钢筋笼内的声测管及压浆管也应同时对应配置,相邻节段对应接头应作好标 识。每节钢筋笼接头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错开。 为使钢筋笼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在运输及吊装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每隔 2m 设置一道加强筋和 50 钢管内撑架,安装钢筋笼同时拆除内撑架。螺旋 箍筋与主筋的相交处梅花形点焊加强钢筋笼的强度,减小钢筋笼吊装时的整 体变形。声测管安装,各节均预先绑扎在钢筋笼内。 完成钻孔桩钢筋笼的工厂化作业,每节钢筋笼必须标出所在的桩号及分 节号。最后一节钢筋笼上部四个方向的四根主筋必须加长到钢护筒顶,并设 置一弯钩作为吊筋。 钢筋原材进场后要对原材料进行报验,经试验监理认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用经检验合格的原材进行加工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对钢筋笼报验,合格后才 可用于施工的桩基中。 6.2.5.2 钢筋笼运输及吊放 最长钢筋笼总重量为 1.8t 左右,每节钢筋笼成型后用专用托架通过运 至现场,安装前清除粘附的泥土和油渍,保证钢筋与混凝土粘结紧密。吊装 前应检查钢筋笼内临时加劲角钢是否拆除完毕,并注意不得将角钢、短钢筋 等铁件掉入孔内,以免钢筋笼受阻无法安放至设计标高。钢筋笼在孔口利用 25t 吊车起吊,使用专用吊具,防止吊点处骨架变形,起吊过程中不得造成 钢筋笼产生残余变形。钢筋笼接头采用焊接连接,每节之间的声测管采用套 筒连接,满足现场操作简单、施工速度较快的要求。 钢筋笼对接时必须按 照编号顺序依次吊装,每一根钢筋接头位置也必须按照标识一一对应。下放 前检查钢筋笼垂直度,确保上、下节钢筋笼对接时上下节中心线保持一致。 钢筋笼安装到位后及时将钢筋笼加长的四根主筋与钢护筒顶部焊接固定,防 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钢筋笼最上部 1.5m 范围内的箍筋待破 除桩头混凝土后再按设计要求绑扎就位。钢筋骨架制作和吊放的允许偏差见 表 6-3。 表 6-3 钢筋骨架检查项目表 项次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 1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100mm尺量检查 2钢筋骨架直径20mm 3主钢筋间距0.5d 4加强筋间距20mm 5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20mm 尽量检查不少于 5 处 6钢筋骨架垂直度1%吊线尺量检查 6.2.6 水下混凝土 6.2.6.1 导管制作及安装下放 导管采用专用的螺旋式导管,导管内径 30cm,分节长 3m,最下节长 6m。 导管制作要坚固、内壁应光滑、顺直、无局部凹凸。各节导管内径大小一致,偏 差不大于2mm。 根据桥涵上册 p575,混凝土浇注时导管可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 mpa421 . 0 245 .1024243 . 1 hh3 . 1p wwcmaxcmax )( )( 式中:pmax:导管可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力; rc:混凝土的容重,取 24kn/m3 ; hcmax:导管内混凝土柱最大高度,钻孔桩最大成孔长度为 26.5m; rw:孔内泥浆容重取 10.5kn/m3; hw:孔内泥浆最大深度为 26.5m。 导管在使用前应自下而上编号,安装测试,并进行水密、承压、接头抗 拉实验,确保导管的良好状态。 下放过程中应保持导管位置居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笼 和碰撞孔壁。在施工中建立导管安装长度复核台帐和检验台帐,以确保混凝 土灌注顺利进行。 在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控制在 3540cm。 6.2.6.2 混凝土搅拌、运输 配制耐久性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矿粉等掺合料,并与适当 的外加剂相结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混凝土的配合比 由试验确定。水下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80220mm;含气量2%;试验立方 体试块有试验员在现场制作,监理旁站,试块制作频率为每 50m3制作一组 试块。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搅拌,采用 8m3混凝土输送车搅拌运输。 6.2.6.3 灌注水下混凝土 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再次检测孔底泥浆沉淀厚度,如沉渣大于规范要 求时,嵌岩的沉渣要求更高,必须对孔内进行二次清孔,确保孔底沉渣厚度符 合规定要求。灌注前,先射水或压气 3-5min,将孔底沉渣冲翻动,射水压 力比孔底压力大 0.05mpa。 最大混凝土首批方量的确定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大于等 于 2.0m 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首批混凝土的数量为: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 p44) c 2 1 2 h 4 d h 4 d v 式中:v-首批混凝土所需方量(m3); h1-井孔混凝土面高度达到 hc 时,导管内混凝土柱需要的高度(m), h1 (见附图); c h / hc-灌注首批混凝土时所需井孔内混凝土面至孔底的高度(m), hc=h2+h3; hc-井孔内混凝土面以上,导管内混凝土柱(计算至漏斗底口)高度(m); hc; c hp / )( 0 h -井孔内混凝土面以上泥浆深度,26.5m; p0-使导管内混凝土下落至导管底并将导管外的混凝土顶升时所需的 超压力,钻孔灌注桩采用 100150kpa,桩径 1m 左右时取低限,2m 左右时取高 限; 取 1250kpa; d-井孔直径,1.00m; d-导管内径, 0.3 m; c-混凝土拌和物的容重, 取 24(kn/m3); w-井孔泥浆的容重, 取 10.5 kn/m3; h2 -导管初次埋置深度, h2 2.0m; h3 -导管底端至钻孔底间隙, 取 0.4m; 首批混凝土方量为: hc=(125+10.542)/24=23.6m; c hp / )( 0 h1=10.542/24=18.4m; c h / 3 22 c 2 1 2 m6324 . 2 4 1 5 . 10 4 3 . 0 h 4 d h 4 d v h3 hw h2 hc 、 h1 、 hc 、 灌注混凝土前需对混凝土漏斗和导管洒水润湿。首批混凝土灌注之前 先配置 0.10.3m3水泥砂浆放入滑阀以上的导管和漏斗中,然后再将混凝 土倒入漏斗中,当漏斗内备足够的初灌混凝土量后剪断滑阀铁丝,借助混凝 土重量排除导管内泥浆和水。吊车配合吊斗灌注完成首批封底混凝土后, 6m3储料斗换成 2.0m3储料斗,采用混凝土输送车直接灌注混凝土,以加快水 下混凝土的灌注速度,混凝土灌注速度不少于 50m3/h。 在整个混凝土灌注时间内,出料口应伸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内至少 2m,防止泥浆冲入管内,并不得大于 6m。 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要 求,则进行二次搅拌,二次搅拌后仍达不到要求,该车混凝土不得使用。 灌注过程经常量测孔内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缓慢平稳提升,逐 级快速拆卸导管,并应在每次起升导管前,探测一次管内混凝土面高度。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间不得大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施工中在混凝土 内掺入缓凝剂以确保工程质量。 灌注混凝土开始后,应快速连续进行不得中断。最后拔管时注意提拔 及反插,保证桩芯混凝土密实度。 混凝土灌注标高比设计标高高出 1.0m(超灌部分),多余部分在承台 施工前凿除,确保桩头无松散层。 水下混凝土质量 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水下混凝土的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必须符 合设计强度等级的1.15倍。 (2)无断层或夹层。 (3)钻孔桩的桩底不高于设计标高,桩底沉淀厚度不大于设计规定。 (4)桩头凿除预留部分无残余松散层和薄弱混凝土层。 6.2.6.4 废泥浆外运 为了不污染河道及施工场地,废钻渣、泥浆沉淀后及时用汽车外运至 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处理。 6.2.7 桩基质量检测 按技术规范的要求检查和验收混凝土的质量,作好原材料及混凝土的取 样及试验,并经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 对完成的钻孔桩,配合检测单位对桩基采用无破损检测方法进行质量检 验和评价。桩基混凝土顶端必须清理浮浆露出新鲜混凝土面,钻孔灌注桩检 查项目见表 6-4。 表 6-4 钻孔灌注桩检查项目表 序号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值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桩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验标检查 2 孔的中心位置(mm) 100 用经纬仪检查 3 孔径不小于设计桩径查灌注前记录 4 倾斜度 0.5% 查灌注前记录 5 孔深符合设计要求查灌注前记录 6 沉淀厚度(mm)50 或符合设计要求查灌注前记录 6.2.8 常见水下砼灌注出现的事故预防及处理 水下砼灌注是钻孔桩施工的关键工序,水下砼灌注过程中要分工明确, 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快速、连续施工。常见事故、预防和处理方法如下。 6.2.8.1 导管进水 主要原因: (1)首批砼储量不足,或虽然砼储量已够,但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 大,砼下落后不能埋没导管底口,至使底口进水。 (2)导管接口不严,或导管焊缝破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嘉兴市秀洲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学九上化学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配送车司机雇佣合同6篇
- 离婚自愿协议书:财产分配、子女监护及债务分担协议
- 矿业节能减排矿长及环保顾问双重聘用合同
- 租赁车辆安全培训合同违约责任及赔偿细则
- 私人土地买卖合同中的土地规划与建设要求协议
- 专升本护理云南考试题及答案
- 专科思政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多囊卵巢综合症及护理方法
- 2025年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模式研究报告
- DB1311T 091-2025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多锤头碎石化施工技术规范
- 前臂骨折护理查房
- 排他协议合同协议
- 经济数学微积分 杨慧卿 第4版 教案 第1-3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一元函数积分学
- 脑卒中护理新进展
- 足浴店租赁合同
- 2025-2030中国术中神经生理监测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YS-T621-2021百叶窗用铝合金带、箔材》
- 《胸痛中心质控指标及考核标准》(第三版修订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