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准工时及作业测 定 讲义大纲 1.标准工时的定义 2.标准工时的用处 3.标准工时的构成 4.制定标准工时的方法 4.1经验判断法(估工法) 4.2历史记录法(统计分析法) 4.3作业测定 4.3.1时间研究(秒表测时) 4.3.2工作抽样 4.3.3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mod法既模特排时法) 4.3.4标准资料法 内容 u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的概念 标准时间的特点 标准时间的作用 标准时间的构成 制定标准时间的方法 标准时间的概念 u标准时间的含义是: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 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 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 这里“适宜的操作条件”、“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是指通过方法研究 后,所确定的操作条件和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与“正常速度 ”是指标准时间是适合大多数作业者的时间;“标准作业”又是标准 时间的依据,是时间研究的结果。 标准时间的特点 u客观性: 对于某一标准化了的作业操作,标准时间是不以人们的意 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一个量值。 u 可测性: 只要将作业标准化了,就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操作进行测定, 以确定标准时间的量值。 u 适用性: 标准时间是以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能完成某项作业的劳 动标准时间,不强调以过分先进或十分敏捷的动作完成某项操作 的时间,所以它应该是易于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标准时间的作用 u作业方法的比较选择 对于不同的作业方法透过方法研究、作业测定,可以选择 最好的作业方法。 u工厂布置的依据 有了产品,制程作了分析,每个作业制定了标准时间,即 可测算每个作业(部门)的负荷,依据负荷测算所需的作业空 间,可达到更为流畅的工厂布置。 u可预估工厂负荷产量 工厂空间有多大,制程上有了标准时间,即可测算工厂产 能。 标准时间的作用 u生产计划的基础 生产管制部门的生产计划,因有了标准时间,可以更精确 的做生产计划,如在进度控制上有了问题,也可依标准时间来 做人力调整。 u可作为人力增减的依据 做何产品?计划产量多少?工作日多少?每日计划工作时 间多少?有了上面的资讯再加上有了标准时间,即可计算所需 的人力,也就可有准备的进行增补或调整。 u可作为新添机器设备的依据 机器产能(标准时间换算)可得知生产量起伏时所需要的 机器数量。 标准时间的作用 u流水线生产的平衡 一条流水线,诸多工序,依各工序的标准时间来配置 人力,使生产线平衡,流畅。 u可决定人工成本 对制造成本及外加工之费用可依标准时间做基础来估 算。 u可作为效率分析的基础 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多少产品,有了标准时间,就可 计算效率因有明确的计算得予提升。 标准时间的作用 u工作人员效率奖金计算基础 有标准时间,才可得正确合理之效率,效率的好坏在 薪资的奖金上应予反应,可得激励作用。 u减少管理依存度 每日的工作绩效透过计算,并反应在奖金上,易于激 发工作人员自主自动的工作态度。 标准时间构成 观察时间 评比 因数 宽放 正常时间 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观察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制定标准时间的方法 u经验判断法(估工法) 由定额员(或估工小组)根据产品的设计图样、工艺 规程或产品实物,考虑到使用的设备、工装、原材料及其 他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凭生产实践经验估算出工时消耗 而制定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误差较大。 u历史记录法(统计分析法) 历史记录法以记工单记录为凭证,根据过去生产的同类型 产品或零件、工艺的实耗工时或产品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 来推断同等内容工作的时间标准。其不足之处在于其标准时间 中包括其他工作时间、私事延迟等。虽然此法比经验判断法具 有科学性,但仍不能作为计算成本等的可靠依据。 制定标准时间的方法 u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是在方法研究基础上,对生产时间、辅助时 间等加以分析研究,以求减少或避免出现在制造业中的无 效时间及制定标准时间而进行的测定工作。 作业测定是一种科学、客观、令人信服的决定时间标 准的方法,目前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均采用时间研究 来制定劳动定额。 作业测定 u作业测定 作业测定的定义 作业测定的用途 作业测定的方法 1.秒表时间研究法 2.mod排时法 作业测定方法的应用 作业测定的定义 u国际劳工组织的工作研究专家为作业测定下的 定义是:“作业测定是运用一些技术来确 定合格工人,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种特定的工 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时间的一种方法。” 合格工人:具备必要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教育程度,并具 备 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使所从事的工作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标准状态:经过方法研究后指定的标准的工作方法,及其有关 设 备、材料、负荷、动作等一切规定的标准的状态。 正常速度:指平均动作速度,每天没有过度的肉体和精神疲劳 , 容易持续下去但须努力才能达到。 作业测定的用途 u运行一个作业系统 通过作业测定为某项作业确定标准时间,作为编制作业计 划及控制生产进程的依据,用于平衡作业组成员之间的工作量, 估算价格,制定劳动定额,控制成本,评价绩效。 u改善一个作业系统 通过观测各个单元作业或全部作业所需的时间或时间变动 ,找到改善工作的途径。 作业测定的用途 u评价作业系统 当完成某项作业有两种以上的方法时,可通过作业测定, 比较各种方法的效率,在相同条件下从中选取工时最短的理想方 法。 u用于挖掘时间利用方面的潜力 挖掘时间潜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尽量减少或消除由各种原因 造成的时间浪费。 作业测定的方法直接法 u秒表时间研究 秒表时间研究是利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在一段时间内对 作业的执行情况直接的连续观测,把工作时间以及与标准概念 (如正常速度)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 并给予一个评比值,再加上一定的宽放值,最后确定出该项作 业的时间标准。 u工作抽样 工作抽样是在较长时间内以随机的方式分散地观测操作者 。利用分散抽样来研究工时利用效率,具有省时、可靠、经济 等优点,因此,成为调查工作效率、合理制定工时定额的通用 技术。 作业测定的方法合成法 u预定时间标准法(pts法) 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 所需要的时间,而不是通过直接观察或测定。由于能精确地说 明动作并加上预定工时值,因而有可能比用其他方法提供更大 的一致性。而且不需要对操作者的熟练、努力等程度进行评价 ,就能对其结果在客观上确定出标准时间。 u标准资料法 是将直接由秒表时间研究、工作抽样、预定时间标准法所 测得的测定值,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分析整理为某作业的时 间标准,以便将该项数据应用于同类工作的作业条件上,使其 获得标准时间的方法。 作业测定方法的应用 作业测定方法的应用 作业测定方法优点缺点 直接观 察法 秒表观测法 film 分析法 工作取样法 比较简单 谁都可以测试 与标准速度做比较方面 有点困难 生产之前也不能设定 合成法 即定时间标准法 (p.t.s 法) 标准时间资料法 (p.t.s法) 可信度和统一性差客观性 和绝对性高,不需要标准 速度的评价 容易消除不必要的 动作可在生产之前设定 需要培训 设定时间长 秒表时间研究 u秒表时间研究 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 秒表时间研究的步骤 时间研究的工具 u秒表 u时间观测表 u时间研究表格 u铅笔 u计算器 u测量距离及速度的仪器等 时间研究的工具 u时间观测表 时间研究的工具 u时间研究表格 时间研究的步骤 u1.收集资料 u2.划分操作单元 u3.测定时间 u4.时间评比 u5.宽放时间 u6.制定标准时间 收集资料 时间研究需预先确定下列问题: u确定操作方法 在测定之前,要先确定最佳的作业方法,才能按照正确的 、通行的某种测定来确定使用可行的最佳作业方法时的标准作 业时间。这样一来,一次确定了的标准时间可作为推进生产的 管理计划,且作为控制和评价的基本尺度而得以应用。 u确定材料规格 在机械加工中,不同的材料一般应选用不同刀具,不同的 加工尺才有不同的加工次数。因此,在时间研究之前,必须先 就材料规格的标准化进行讨论,并予以确定。 收集资料 u确定所使用的工艺装置 因为机床的性能、精度、功率、附件状况、工具、夹具等 对加工时间均有明显的影响。 u确定被观测者的素质 时间研究人员要慎重挑选被观测的对象。一般应挑选“平 均 工人”作为观测对象。所谓平均工人是指该工作人员在智力、 体力、技术熟练程度均为同类工人的平均程度。 u记录工作的环境因素 如温度、湿度、照明、噪声程度等。 收集资料 时间研究表格应在实际观测之前,计入下列各 资 料: u操作工人姓名或工号 u使用机器性能工具、夹具、手工具等设备数据至少应计入代号 u详密之工作方法及操作之动作单元,并取得现场主管之确认 u工作材料规格包括质料、硬度、加工尺寸、加工质量要求 u工作环境条件 u测时人员姓名、时间、地点 划分操作单元 将操作划分为细微之单元,以便衡量。其理由 有 下列四点: u便利确切之记述 u划分各单元可得各单元之标准时间 u一般人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均保持相同的速度,而划分单元可 将各单元个别赋予评比,补救速度不平均之弊 u可易于查出操作单元实际工时之过长或过短 划分操作单元 u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认的起点和终点,在划分操作单元, 明确分解点; u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但以使时间研究人员能精确测记为宜。 一般认为以0.04min(2.4s)为宜; u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单元分开。因为时间研究主要测定人 工单元; u尽可能使每一人工单元内的操作动作为基本动作(如伸手、 握取等),以便易于辨认; u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 u规则单元、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规则单元是加工 每个工件都有规则性地出现的单元, 间歇单元是加工过中 偶尔出现的单元,外来单元为偶发事件,且将来不需列入标 准时间以内. u 单元划分原则 划分操作单元(例) 例:从椅子旁站起,走到电视机处,切换频道,返回椅子旁,坐 下 1.从椅子旁站起 2.走到电视机旁 3.抓住旋扭 4.旋转旋扭 5.手松开旋扭 6.返回椅子旁 7.坐下 8.就坐 1.走到电视机旁 2.切换频道 3. 返回椅子旁 4.就坐 观察点 抓住旋扭的瞬间 手松开旋扭的瞬间 坐下的瞬间 从椅子旁站起的瞬间 测定时间方法 用秒表测时的方法有连续计时法、反复计时法和循环计时法等 u连续计时法 计时开始时首先启动秒表的指针,为避免指针回零时所产 生的时间累计误差,在整个时间测定过程中,秒表要持续工作 。观测者将上、下作业的分界点的时刻读取并记录下来,待观 测终了后,用减法分别求出各个作业要素的时间值。 优点:将整个操作过程详细纪录,增加数据确实性 缺点:书面作业较为繁多 测定时间方法 u反复计时法(归零法) 在每一单元开始时将秒表按行,指针由零位开始走动 。待本单元终止,迅速按停秒表,使指针归零。此时第二 单元开始,同时将秒表按行,使指针又由零开始走动。此 时同时记下上一单元的时值,以此类推。 优点:在观测中,各单元次序如有差错时,可以不必另行 标明,延迟及外来单元均可不记入 缺点:迟延及外来单元未予记录,使数据失去确实性,使 分析导致错误 测定时间方法 u循环计时法 在测定作业时间很短的工序时采用。因为在这种场合下要 按单个作业要素计时非常困难。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每次去掉 一个作业要素,将其他作业要素合并,最后通过运算求出每个 作业要素的延续时间。 假设某工序有a、b、c、d、e 5个操作单元,每次只记录 4个单元的时间值: a=a+b+c+d=28s,b=b+c+d+e=30s, c=a+c+d+e=29s,d=a+b+d+e=23s, e=a+b+c+e=23s, 设x=(a+b+c+d+e),则4x=4(a+b+c+d+e)=133s, x=33.25s a=x-b=33.25-30=3.25s, b=x-c=33.25-29=4.25s c=x-d=33.25-23=10.25s,d=x-e=33.25-23=10.25s e=x-a=33.25-28=5.25s 测定时间观测次数 u为什么同样操作要做若干次观测 同一操作者连续操作,因下列各种原因,使各单元每一次 所 用时间并非完全相同。 u 因为工具、材料、零件等放置位置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取用时 间也就不相同; u 读取秒表的误差; u 对象品质的差异等。 测定时间观测次数 u影响观测次数的因素 u 操作者的技术程度; u 操作本身的稳定性(如材料规格不一,品质时有变化 等) u 测时的精度要求不一,观测次数亦不同 测定时间观测次数 u决定观测次数的方法误差界限法 此法计算观测次数n的公式如下(误差为5,可靠 度为95): 例题:某一单元试行观测10次,结果如下: 7,5,6,8,7,6,7,6,6,7 平均值欲得误差5%,可靠度95% 问需观测多少次? 测定时间观测次数(例) 测定时间观测次数 周程时间时间观测观测 次数 0.1200 0.25100 0.560 0.7540 130 220 2.00-5.0015 5.00-10.0010 10.00-20.008 20.00-40.005 40.00-above3 通用电气公司推荐的观测次数表 测定时间剔除异常值 u剔除异常值三倍标准差法 设观测n次所得的时间是:x1、x2、x3、 、xn, 均值为: 标准偏差为: 测定时间剔除异常值 u剔除异常值三倍标准差法 正常值为x3内的数值,超出值为异常值 例题:某单元观测20次,数据如下:10,10,10 、10、10、10、10、10、10、10、10、9、9、10 、10、9、14、10、10、9,利用观测数据确定管 理界限,如有异常值,剔除后再计算新的管理界 限。 x=10,1,上限13,管制下限7,14异常,剔除 重新计算:x=9.79,0.408 上限11.04,管制下限8.566,无异常值 测定时间剔除异常值(例) 测定时间计算观测时间 u计算观测时间 剔除异常值的每一个单元所有时间值的算术 平均值即为该单元的操作时间。 单元操作时间(观测时间)/ 次数 时间评比 u对时间进行评比的原因 实际的操作时间,随技术困难度和操作者的努力程度不同 而有极大的差异,必须将熟练优异工人所做的时间调整增高, 或将 差劣工人的时间调整减少,以符合“正常速度”的标准。 u评比系数 评比系数是对观测时间平均值加以修正,使其结果较接近 于正常状况。其表示方法为: 正常时间(normal time)=观测时间 (time observed)评比系 数(rating factor) 时间评比 关于评比的方法,较客观且广泛应用的有四种: u平准化法(leveling) u速度评比法(speed rating) u客观评比法(objective rating) u合成平准化法(synthetic leveling) 四者之中,最被广泛应用的是平准化法和速度评比法 时间评比 u平准化法(leveling) 平准化法(leveling)又称西屋法(westinghouse system),为美国西屋电气公司首创,后来又由劳雷(lowry ) 、曼纳特(maynard)和斯太基门德(stegemerten)完成整 个体系。它应用最为广泛,它从4个角度评价作业者。 u衡量工作的4个影响因素 平准化法将衡量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成4类:熟练(skill) 、 努力(effort) 、工作条件(condition) 、一致性(consistency) ; 再将每个评比因素分成若干高低程度的等级,各等级赋予固定而 适当的系数。评比时,将各因素的系数相加,即得评比系数。 熟练系数努力系数 超佳 a10.15 超佳 a10.13 a20.13a20.12 优 b10.11 优 b10.1 b20.08b20.08 良 c10.06 良 c10.05 c20.03c20.02 平均d0平均d0 可 e1-0.05 可 e1-0.04 e2-0.1e2-0.18 欠佳 f1-0.16 欠佳 f1-0.12 f2-0.22f2-0.17 操作环境系数一致性系数 理想a0.06理想a0.04 优b0.04优b0.03 良c0.02良c0.01 平均d0平均d0 可e-0.03可e-0.02 欠佳f-0.07欠佳f-0.04 平准化法评比系数表 时间评比 u速度评比法(speed rating) 常用的速度评比尺度有三种,即60分法、100分法及75分法. 60分法与100分法:此两种方法是建立在同一水平之上,凡 观察速度与理想速度完全相同的给予60或100分。 75分法:这是由英国时间研究专家所提出的一种方法,他 们认为采取自然的标准为依靠,也就是现在管理上公认的, 在有刺激的情况下比无刺激的情况下速度要快13,所以 可依照此种有刺激情况下的速度为理想速度的标准。 即在有刺激情况下,三种尺度的正常速度为:80,133, 100 在无刺激的情况下,三种尺度的正常速度为:60, 100 ,75 评比 操 作 水 平 相当行走速度 正常 =60 正常 =75 正常 =100 英里/hkm/h 40 50 67 甚慢;笨拙、探索之动作;操作人 似在半睡状态,对操作无兴趣。 2 3.2 60 75 100 稳定、审慎,从容不迫,似非按件 计酬,操作虽似乎缓慢,但经常观 察有无故意浪费行为。 3 4.8 80 100 133 敏捷,动作干净利落、实际;很象 平均合格工人,确实可达到必要的 质量标准及精度。 4 6.4 100 125 167 甚快,操作人表现高度的自信与把 握,动作敏捷、协调,远远超过一 般训练有素的工人。 5 8.0 120 150 200 非常快,需要特别努力及集中注意 ,但似乎不能保持长久;只有少数 杰出工人始可办到。 6 9.6 各种评比的例子 具体评比举例 时间评比 时间评比 u客观评比法(objective rating) 是蒙代尔研究出来的一种评定方法。这种方法把速度的评 定工作归纳为两种判断: a:被观察的操作速度; b:作业的困难程度; 以简化研究人员的评定工作。客观评定法的基础,是不需 要判断作业困难程度的影响,只需归纳成客观项目,用能观察 到的现象为基础。因此,在评定中唯一需要作出判断的现象, 是被观察到的操作速度。 时间评比 u合成平准化法(synthetic leveling) 是美国工业工程师(k.l.morrow)于1946年提出来的 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先求出工作中某些要素的实际观测的时 间值与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比值,即: 评定系数=预定动作时间数据/平均观测时间 然后求出要素平均评定系数,以该平均值作为该项工作所 有要素的评定系数。 宽放时间 观测时间经过评比得到的正常时间还需要经过宽放才能 制定出标准时间。 u宽放时间的定义 工人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 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 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 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 宽放时间 u增加宽放时间的原因 u 操作周程中操作的疲劳,需要休息。 u 操作者个人的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 u 操作者听取班长或车间主任的指示,或本人指示助手等,而 使 本身工作停顿。 u 操作者领材料、工件、对象及完成件、工具的送走等。 u 操作中等待检验、等待机器的维修、保养、等待材料等。 u 操作者从事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如清理工作场所、擦拭机器 、 所需对象的准备和操作中、操作完后工作场所、机器、物料及 工具的清理工作。 u 操作者从事刀具的刃磨、更换皮带、调整机器等工作。 宽放时间 u宽放时间的构成 u 人为宽放:私事宽放、疲劳宽放 u 非人为宽放:作业宽放、集体宽放 u 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 、 其他宽放 注:企业根据标准时间的使用目的不同,判断宽放时间的具 体构成。从st管理角度出发,很多企业的宽放时间中并不包括作 业宽放、集体宽放、特殊宽放。 宽放时间 u宽放时间的种类 u 私事宽放(生理宽放) 它是补偿作业中断的时间。包括解决私事,满足喝水、上 厕所、擦汗、更衣等生理要求的时间等。 若工厂的作业环境良好,人的生理需求基本一致,对个人 或作业不单独设定,全厂统一安排。 若上下午工厂有统一规定的休息时间,则标准时间 中不再考虑。 每天8 小时工作,上下午无规定的休息时间时: 对于轻松工作,一般为正常时间的2一5。 对于较重工作(或不良环境)则大于5。 对于举重工作(或天气炎热)定为7。 一般情形多以正常时间的5计。 宽放时间 u宽放时间的种类 u 疲劳宽放 它是由于作业停止,延迟,速度下降而发生的补偿时间。 作业者在一段时间的连续工作后,有疲劳感或劳动机能衰退的 现象,称为工作疲劳。为了消除疲劳,必须给予宽放时间。它 是由作业环境,作业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的体力上,精神上疲劳 引起。 带来疲劳的各种原因如下: a)作业环境:温度、照明、废气、噪音、空气、湿度 b)作业条件:作业强度、作业场所、作业的体能要求、 作业的精密度 一般情况下,取疲劳宽放率为男:4%,女:5%。 宽放时间 u宽放时间的种类 u 作业宽放 它是对于作业中不规则要素发生时的补偿时间。有时,它 是作业中难免的,但是并不包括于正规作业中。 u 集体宽放 整组进行集体作业时,对于熟练程度的差异和工位编排所 产生的损失等的补偿。 u 特殊宽放 除了上述宽放,其余必要的宽放总称为特殊宽放。包括学 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以及其他宽放。 企业根据标准时间的使用目的不同,判断是否包括特殊宽放。 宽放时间 u宽放率的测定 宽放率该如何确定是比较头痛的一点,在一般实务进行 中 考虑宽放的方式并无固定的依据或方法,但也可以用科学的 方 法推定。“工作抽查法”(work sampling)可能是较普遍的 方法 之一。 u 工作抽样 工作抽样又称为瞬时观测法,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以 随机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间断地观测,并按预定的目的整 理、分析所调查的资料得出需要的结果,与工时研究用秒表作 连续观测方法有很大的差别。 工作抽样的特点 u工作抽样的特点 u 节省时间及费用。这种方法的费用只有秒表时间研究的5% 50%。 u 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在任意时间内进行观测,也可以在任 何时候中断,任何时候再继续,而不会影响其结果。 u 不需对观测者进行专门培训。由于是间断抽样,因此还能减 少观测者的疲劳。 u 有时由于调查对象分布较广,观测者需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 路上,不太经济合理因此必须很好地选择观测路线。 u 由于工作抽样无法将作业细分,因此不能取代其他时间研究 方法。 工作抽样的应用 u工作抽样的应用 u 工作改善 工作比率工作时间/总观测时间 u 制定标准时间(高阶次工作) 工作比率 正常时间 宽放 标准时间 工作抽样的原理 u工作抽样的原理 工作抽样法的结果接近于正态分布曲线: 样本越大,可靠度越高,一般取2 工作抽样的原理 u工作抽样的原理 u 标准差 u 绝对精度 u 相对精度 u 观测次数 一般定置信度为95%, 相对精度定为5% 式中: p观测事件发生概率 n观测次数 或者 工作抽样的步骤 u工作抽样的步骤 u 选定观察的工作区域 u 将观察之工作区域内所有的作息状况归类整理成若干种“重要 作息状态” u 设计工作抽查记录表(将前项所订的重要作息状态包括进表格 中) u 由专人随机至指定观察区域执行观察并记下各种作息状态的人 次数(注意观察的随机性) u 观察之随机性由统计的随机数表客观定时,总次数需要二、三 百次为佳,次数越多越具有客观性。 u 将所有的观察记录统计分析,就可以从数据数据推定现状的分 布情形。 u 将此数据做适当的调整就可以定义合理的宽放率。 工作抽样 工作抽样调查项目分类表 宽放时间 总之,对上述宽放时间,一般根据实际情 况,综合起来取正常时间的一定百分率作为宽 放率。一般宽放率可以取10%-20%。 制定标准时间 u标准时间的构成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 (1宽放率) 宽放率()(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00 制定标准时间 u标准时间的计算步骤 u检查马表的累计表面读数与正确钟表是否相同 u计算各操作单元的“观测时间” u摒弃异常值,使所有单元时值都在合理的分配状态内 u决定“正常时间”,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 u赋予宽放,并计算“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 宽放率) u宽放率是工作性质而决定。一般而言,对工人操作赋予15 的总宽放,而机械操作赋予10。 读数 预定时间标准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 定义: 预定时间标准是一种工作衡量技术,借 助它根据人的基本动作的时间(按动作 的性质和进行动作时的工作条件分类) 来规定达到一定效能水平的作业时间。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 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 。 利用预先为各种操作所制定的时间标准 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而 不是通过直接观察和测定来确定。 预定时间标准法(pts) 如何设计(design)作业? 在作业开始之前,预先详细研究几种方 法,确定最经济的作业方法;作业开始 之后就尽可能不再改变。 therblig:任何作业都是由几个基本要素 动作进行组合之后,才形成一个集中的 作业。 作业时间的确定 如果能够给出要素动作相对应的基准时间 值,那么,要确定一种作业的时间,则可按 下列程序进行: l应确定进行本作业的固定方法; l要将一方法分解成基本要素动作; l应把预先确定的时间标准应用到各要素动作 上,再求出时间值; l把这些时间值进行汇总。 基本动作要素 动动作说说明 伸手将手移向目的地 抓取用手指可靠地控制目的物 移动移动目的物 定位对正并结合目的物 放开让目的物自行运动 预定时间标准的基本动作要素预定时间标准的基本动作要素 pts来源 吉尔布雷斯(1912年动作经济原则、17动素 及影像法): 细致而严格地分析工作方法能激发方法改进 地思想 比较动作的次数能对不同工作方法作出评价 较好的方法是动作较少的方法 西格(1924年影像法): 在实际条件的范围内,所有熟练人员完成真 正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是一常量。 pts的典型方法 方法名称时间时间创创始人 动作时间分析(mta)1924a.b. segur 工作因素法(wf)1938j.h. quick shea/koehler 方法时间测 量(mtm)1948h.b. maynard g.j. stegemerten schwab 模特法(mod)1966g.c. heyde motion time analysis work factor method time measure mod pts的特点 在作业测定中,不需要对操作者的速度、努力程 度等进行评价,就能预先客观地确定作业地标准 时间; 可以详细记述操作方法,并得到各项基本动作时 间值,从而对操作进行合理的改进; 可以不用秒表,在工作前就决定标准时间,并制 定操作规程; 当作业方法变更时,必须修订作业的标准时间, 但所依据的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不变; 用pts法平整流水线是最佳的方法。 模特法modapts modu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 1966年australia的 g.c. heyde ,把现有的各个动作分析技法的使 用经验和人类工学为基础,摸索出 分析简单,结果却不亚于详细法的 技法,定立了modapts技法。 modapts的特点 易懂、易学、易记 基本动作只有21种; 动作符号与时间值融为一体; 可以调整mod值。 pts名称modaptsmtmwf 基本动作及附加因素21种37种139种 不同的时间值 数字个数8个31个 modapts的特点 1) 把手指的动弹作为一个单位,其他动作是以手指动作的 整数倍来表示。 2) 把使用的身体部位用21个记号来分类。 3) 时间单位以mod表示。 *1 mod = 0.129秒 = 0.00215分(经济速度时) 4) 记号和时间值是一致的。 5) 使用很容易使用的基本图。 6) 因为是数字式的记号,也可以用汉字来表示。 7) 时间分析时只需要分析用纸。 8) 使用程度高。 9) 易活用于作业改善活动。 10) 和最初时间值同样的数字表示。 11) 动作分析及st的算出简单。 modapts基础 1 mod = .129 sec. 1 mod = .00215 min. 1 mod = .000036 hr. 1 sec. = 7.75 mod 1 min. = 465 mod 1 hr. = 27933 mod 1mod=0.129s 正常值。能量消耗最小动作 1mod=0.1s 高效值。熟练工人的高水平动作时间值 1mod=0.143s 包括疲劳恢复时间的10.7%在内的动作时间 1mod=0.12s 快速值,比正常值快7左右 modapts基本体系和记号 移动动作 反射性动作 放的动作 移动动作 终结动作 上肢的基本动作 下肢及腰部动作 附加因素及动作 现 场 的 动 作 边看边抓 的动作 m1 手指 m2 手 m3 下臂 m4 上臂 m5 肩膀 (m1/2,m1,m2,m3) g0 接触后抓 g1 抓在手里 g3 难难抓的动动作 p0 容易放的动动作 p2 边边看放1次 p5 边边看放2次 f3 踩踩pedal w5 步行 b17 弯曲 起来 s30 坐 起来 l1 重量要素 e2 眼 r2 改抓 d3 判断 a4 压压力(按) c4 回转转 modapts的 时间值是 根据身体 部位表现 出动作时 间的差异 ,它分为 移动动作 、结束动 作、结合 动作(其 他动作) ,是以21 个动作和 8个时间 值构成。 基本动作(11种) 身体及其他动作(10种) 补充符号 名 称符号内 容 延时bd另一只手动作时,这只手处于停止的状态,不 给予时间 持住h用手拿着或抓着物体一直不动的状态,主要指 扶持与固定的动作,不给时间 有效时间ut指人的动作以外,机械或其他工艺要求发生的 ,非动作产生的固有附加时间,需要准确测时 。 modapts 动作分析 移动动作 m1,m2,m3,m4,m5 手指的动作 m1 表示用手指的第3个关节前的部分进行的动 作,时间值为1mod,移动距离为2.5cm。 把开关拨到on(off)的位置;回转小旋钮; 抓住空气传动器的旋钮;用手指拧螺母;用手 指擦密封条。 手指动作m1表示手指的一次动作。对于用 手指将开关拨到on(off)或用手指旋转螺母时, 要观察手指进行了几次动作。 m 1 2.5cm 手腕的动作 m2 用腕关节以前的部分进行一次的动作,时间 值是2mod,动作距离为5cm。 依靠手腕的动作不仅能够做横向运动,也可 以做上下、左右、斜向和圆弧状的动作。根据 m2的动作方式,伴随手的动作,小臂多少也要 动作,但主要动作是辅助动作。 转动调谐旋钮;将电阻插在电路板上;转动 门轴;翻笔记本。 m 2 5cm 小臂的动作 m3 将肘关节做为支点,肘以前的小臂(包括手 、手指)的动作。每动作一次定为m3,时间值 是3mod,移动距离为15cm。 由于手和小臂动作的方向关系,肘关节多少 要前后移动。肘关节的前后移动看作是主动作 m3的辅助动作。 m3的移动动作范围内,将可能的作业区域叫 正常的作业范围。 m 3 15cm 大臂的动作 m4 伴随肘的移动,小臂和大臂做为一个整体, 在自然状态下伸出的动作。其时间值为4mod, 移动距离一般为30cm。 当手臂充分伸展时,伴有身体前倾的辅助动 作,从时间值上看,仍是m4。 把手伸向放在桌子前方的零件;把左手伸向 放在桌子左端的工具;把手伸向放在略高于操 作者头部的工具。 m 4 30cm 大臂尽量伸直的动作 m5 在胳膊自然伸直的基础上,再尽量伸直的动 作。另外,将整个胳膊从自己的身体正面向相 反的侧面伸出的动作也用m5表示。其时间值为 5mod,移动距离一般为45cm。 连续做m5的动作应尽量减少。 尽量伸直胳膊取高架上的东西;把手尽量伸 向桌子的侧面;坐在椅子上抓放在地上的物体 ;从自己身体的正面交叉,向相反方向尽量伸 手。 m 5 45cm 特殊移动动作(反射动作) 反射动作是将工具和专用工具等牢牢地握在手里, 进行反复操作的动作。反射动作不是每一次都特别需要 注意力或保持特别意识的动作。 反射动作因其是反复操作,所以其时间值比通常移 动动作小: 手指的往复动作m1,每一个单程动作的时间为 1/2mod; 手腕的往复动作m2,每一个单程动作的时间为 1mod; 手臂的往复动作m3,每一个单程动作的时间为 2mod; 上臂的往复动作m4,每一个单程动作的时间为 3mod; m5的动作一般不发生反射动作。 modapts 动作分析 终结动作 g0,g1,g3 p0,p2,p5 触及 g0 用手指或手去接触目的物的动作。这个动 作没有要抓住目的物的意图,只是触及而已。 它是瞬间发生的动作,所以没有动作时间。 g 0 左手记记号右手记记号mod数 什么都不做bd伸手接触键m3g03 什么都不做bd推 键m1p01 什么都不做bd接触下一键m2g02 什么都不做bd按 键m1p01 碰推键;碰推键; 用手指接触垫圈;用手指接触垫圈; 碰放在桌上的橡皮;碰放在桌上的橡皮; 推放在夹具上的印刷电路板;推放在夹具上的印刷电路板; 用两手推卡片的左、右侧面;用两手推卡片的左、右侧面; 简单抓取 g1 用手指、手简单地抓地动作。时间值 为1mod。 在自然放松条件下用手或手指抓取物 件的动作,没有一点踌躇现象,在被抓物 件的附近也没有障碍物; g 1 抓起单独放置的旋具; 抓起单独放置的旋具; 抓起放在桌上的笔;抓起放在桌上的笔; 两手同时伸出捧住电视机;两手同时伸出捧住电视机; 抓取排成一行的小型变压器抓取排成一行的小型变压器 复杂抓取 g3 需要注意力,用g1所不能完成的,时间值为 3mod; 在抓取目的物时有迟疑现象,或是目的物周围 有障碍物;或是目的物比较小,不容易一抓就得; 或是目的物易变形、易碎; 只是简单的手指闭合是不能抓住的。 g 3(注意) 抓放在桌上的平垫圈(先用指甲抠起来再抓);抓放在桌上的平垫圈(先用指甲抠起来再抓); 抓放在零件箱中的一个小螺钉(抓时要同时扒开抓放在零件箱中的一个小螺钉(抓时要同时扒开 周围的其他零件);周围的其他零件); 要求按零件的规定位置抓(如从头抓);要求按零件的规定位置抓(如从头抓); 抓重叠的资料(先用手指拿起一张再抓);抓重叠的资料(先用手指拿起一张再抓); 抓起放在桌面上的绣花针;抓起放在桌面上的绣花针; 简单放置 p0 把抓着的物品运送到目的地后,直接放下地 动作。 不需要用眼注视周围的情况; 放置处无特殊要求; p 0 将拿着的旋具放到桌子旁将拿着的旋具放到桌子旁 将传送带送来的零件放在自己面前将传送带送来的零件放在自己面前 将用完的辅助支架放到传送带上将用完的辅助支架放到传送带上 将要检查的零件抓起,堆放在面前将要检查的零件抓起,堆放在面前 需要注意力的放置 p2 往目的地放东西的动作,并需要用眼 睛盯着看进行一次修正的动作。其时间值 为2mod。 p2动作适用于能够大体上确定物体位 置或指定位置,虽有配合公差但配合不严 的场合。 p 2(注意) 将垫圈套在螺栓上;将垫圈套在螺栓上; 向轴上涂油;向轴上涂油; 把烙铁放在烙铁架上;把烙铁放在烙铁架上; 将作业完了的零件放在传送带的指定位置将作业完了的零件放在传送带的指定位置 用笔尖触及写字的位置用笔尖触及写字的位置 需要注意力的放置 p5 将物体正确地放在所规定地位置或进行配合 的动作; 比p2更复杂,常需要伴有两次以上的修正动 作; 自始至终需要用眼睛观察;动作中产生犹豫 ; p 5(注意) 将螺丝刀的头放入螺钉的沟槽中;将螺丝刀的头放入螺钉的沟槽中; 把飞轮套在轴上;把飞轮套在轴上; 把旋钮装在电位器轴上;把旋钮装在电位器轴上; 把导线焊到印刷电路板上;把导线焊到印刷电路板上; 把产品铭牌装在规定的位置;把产品铭牌装在规定的位置; 装插头;装插头; 把外存储器装在规定的位置上。把外存储器装在规定的位置上。 modapts 动作分析 移动动作与终结动作的结合 m1 m2 m3 m4 m5 移动动作与终结动作的结合 无论什么动作,移动动作 之后,必定伴随终结动作 。 g0 g1 g3 p0 p2 p5 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综合 轴和套的装配 把轴套放在a点上,为m3p5。 到b点时为少量插入轴中。从b 点到c点,要加算必要的移动 动作m2p0(或m3p0)。 若在b点放开手,套依靠自重 自然落下,则不需加算移动动 作。 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综合 l l 拧拧螺母的动作螺母的动作 左手记记号右手记记号mod数 拿着螺栓h抓螺母m3g14 拿着螺栓h 把螺母对准螺栓 m3p58 拿着螺栓h回转螺母m1g0m1p02 拿着螺栓h继续拧 入(m1g0m1p0)x1020 l l 使用螺丝刀的动作使用螺丝刀的动作 左手记记号右手记记号mod数 空闲bd抓螺丝刀m3g14 空闲bd把螺丝刀拿到机壳上m3p03 空闲bd把刀头放到螺钉头槽内m2p57 空闲bd旋转3次螺钉(m1g0m1p0)x36 空闲bd把螺丝刀放回原处m3p03 同时动作 同时动作 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同时进行一样或不 一样的两个以上动作; 一般以双手的同时动作为佳; 可以排除一只手闲的情况;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两手同时动作条件 情况 一只手的终结动 作 另一手的终结动 作 同时动 作 1 g0 p0 g1 g0 p0 g1可能 2 g0 p0 g1 p2 g3 p5可能 3 p2 g3 p5 p2 g3 p5不可能 1、两手的终结动作均不需要注意力时,可以同时动作; 2、只有一只手的终结动作需要注意力时,可以同时动作; 3、两只手的终结动作均需注意力时,不可能同时动作。 时限动作的时间值 两手可以同时动作时,时间值大的动作 叫时限动作; 要用时限动作的时间值来表示两手同时 动作时间值。 no 左手动作右手动作标记符 号 次数mod 1抓零件( m3g1) 抓螺丝刀 m4g1m4g1 5 l l 被时限动作标记时加()表示,它不影响分析结果。被时限动作标记时加()表示,它不影响分析结果。 两手均需注意力时的分析方 法 两手同时向目的场所移动,终了的瞬间,若某只 手开始了终结动作,另一只手就要在目的物附近 稍微等待到第一只手动作完后,再稍微移动m2, 才能完成其终结动作。 终结动作g3 终结动作g3 移动动作m3 移动动作m3 p5 p2 在目的物旁等待 移动动作 m2 p5 p2 1234567891011 左手 右手 两手均需注意力时的分析方 法 在桌上放置零件a和b,两手分别抓两个零 件。 no左手动作右手动作标记 符号次数mod 1抓零件a m3g3抓零件b m4g3m3g3m2g311 左手先动作左手先动作 : no左手动作右手动作标记 符号次数mod 1抓零件a m3g3抓零件b m4g3m4g3m2g312 右手先动作右手先动作 : l l 双手动作先后不同,时间值也不相同。双手动作先后不同,时间值也不相同。 modapts 动作分析 下肢和腰的基本动作 f3踩踏 w5步行 b17弯腰 s30起坐 蹬踏动作f3 将脚跟踏在板上,做足颈动作;时间 值为3mod. 从脚踝关节到脚尖的一次动作为f3, 再抬起返回的动作又为f3. 连续压脚踏板的动作时间,要使用计 时器计算有效时间。 若脚离开地面,再踏脚踏板开关的动 作,应判断为w5. f 3 步行动作w5 走步使身体移动的动作; 回转身体同时挪动脚步,也判定为步行动作 ; 步行时每一步用w5表示,时间值为5mod; 步行到最后一步,手和臂随之移动的动作为 m2;这是因为最后一步动作中,手离目的物也近 了。 站立的操作者,沿着桌子抓物体时,可能随 伸手的动作而一只脚要向前移动一步(或者退回 ),这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而加的辅助动作。 这种动作应判定为手的移动动作,不用判定为 w5 w 5 弯腰动作b17 从站立状态到弯曲身体,蹲下,单膝 触地,然后再返回原来的状态的整个过程 。 屈身、弯腰是以腰部为支点,向前弯 伏,使手的位置在膝下面的动作; b17动作之后,手(或臂)的移动动作 用m2表示。 b 17 坐下再站起s30 坐在椅子上,再站起来的一个周期动作; 站起来时两手将椅子向后推和坐下时把椅子 向前拉的动作时间也包括在内。 s 30 辅助动作 l1重量,e2目视,r2校正,d3判断,a4 加压,c4旋转动作 搬运动作的重量因素l1 搬运重物时,物体的重量影响动作的 速度,且随物体的轻重而影响时间值; 2-6kg l 1 重量因素:重量因素: 44有效重量有效重量2kg, 2kg, 不考虑;不考虑; 44有效重量有效重量2kg,6kg, 2kg,6kg, 重量因素为重量因素为l1l1; 44有效重量有效重量6kg,10kg, 6kg,10kg, 重量因素为重量因素为l1x2l1x2; 44以后每增加以后每增加4kg4kg,时间值增加时间值增加1mod1mod 有效重量的计算原则 单手负重,有效重量等于实际重量; 双手负重,有效重量等于实际重量的一半; 滑动运送物体,有效重量为实际重量的1/3; 滚动运送物体,有效重量为实际重量的1/10; 两人用手搬运同一物体时,不分单手和双手, 其有效重量皆等于实际重量的一半; 重量因素在搬运过程中只在放置动作时附加一 次,而不是在抓取、移动、放置过程中都考虑, 且不受搬运距离长短之影响。 实例分析1 坐在椅子上的操作者,用右手抓收音机 盒,放在传送带指定位置上。 no左手动作右手动作标记 符号次数mod 1bd抓盒的拉手m3g1m3g14 2bd放到传送带指定位 置m4p2 m4p26 3bd重量修正l11 实例分析2 站着的工人把放在桌上的14寸彩电抱起 ,用身体支撑住,放到传送带的指定位 置上。 no左手动作右手动作标记 符号次数mod 1(m4g1)抓住机盒 m4g1m4g15 2(m4p0)抱起用身体撑住 m4p0 m4p04 3(l1x2)重量修正l1x22 4m4p2放在传送带上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国对外贸易-公共关系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统计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试卷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可行性合同(标准版)
- 2025数量方法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一批公益性岗位招聘部分岗位调整笔试备考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2030中国后视镜行业供需形势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提升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新】
- 2025陕西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人民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龙门铣床操作规程(3篇)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
- 标志设计(全套课件88P)
- 数字货币投资入门指南
- 2024年“学宪法、讲宪法”应知应会题库
- HG-T 5367.5-2022 轨道交通车辆用涂料 第5部分:防结冰涂料
- 原油加工承揽合同
- QCT268-2023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 【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探究17000字(论文)】
- 初中九年级英语课件宾语从句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 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关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