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钢缠绕管埋地施工技术研究.pdf_第1页
塑钢缠绕管埋地施工技术研究.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6卷 第 1 8期 1 7 6 2 0 1 0年 6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 t r ure v0 1 3 6no 1 8 j u n 2 01 0 文章编号: 1 0 0 9 6 8 2 5 2 0 1 0) 1 8 0 1 7 6 0 2 塑 钢 缠 绕 管 埋 地 施 工 技 术 研 究 吴 志 兵 摘要: 对塑钢缠绕管埋地施工技术要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主要包括埋地敷设要求、 沟槽、 基础、 连接、 回填、 试压等步 骤, 实践证明该技术能保证施工质量, 延长塑钢缠绕管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塑钢缠绕管, 敷设, 埋地,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 u9 9 2 2 4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目前, 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广泛应用于工厂及市政埋地排 水工程中, 因其具有安全环保、 刚度保证、 耐腐蚀、 水力阻力系数 小、 施工安装方便及水密性能好、 抗非正常突发载荷能力强等特 点。在施工中, 速度快、 周期短, 还能更好地适应管道的不均匀沉 降, 安全可靠 1 。 塑钢缠绕管是采用挤出工艺将钢带与聚乙烯塑料( 中密度或 高密度) 复合成型为异型带材 , 再将带材螺旋缠绕并焊接成形的 钢塑复合管材 1 。在施工中, 其连接方式主要是采用电热熔连 接。但在许多工程实际施工时, 由于技术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施 工技术要求不清楚 , 对施工作业人员的交底不详细, 工人按照经 验施工, 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 , 影响了管路的使用寿命, 并且返修 困难, 造成很大的浪费。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 , 对塑钢 缠绕管的埋地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给施工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塑钢缠绕管在国外 的排水管道中早已广泛使用。由于我国 此种管材开发较晚, 因此其在排水工程中的应用滞后于国外。直 到 2 0世纪 9 0年代初期 , 国内才相继生产出双壁波纹管、 加筋管 和肋式卷绕管等特殊形式的异形管材。管材价格较普通直壁管 大幅下降, 使得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在排水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成为可能。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较早、 范 4 消防电梯、 排污泵坑 消防电梯、 排污泵坑均设在人防外 , 排污泵配电箱设在人防 外, 相应电源引入沿排污泵坑( 或人防外) 引入, 不得穿越人防地 下室围护结构 。 5 消防报警联动、 电话 、 电视线路 消防报警联动、 电话、 电视线路尽量从弱电竖井引下, 一根管 穿一根线, 否则战前拆除并做防护密闭封堵 , 对于消防泵起泵线 也尽量在一处引下, 在人防地下室内连通, 减少起泵线穿越 人防 地下室的次数 。 围较广, 特别是广州、 深圳等市政道路排水工程中应用普遍。主 要案例有: 深圳市地铁 2号4号线排水工程、 深圳市宝安区公路 局梅龙路市政工程和 2 0 5国道改扩建工程、 广州大道改造工程、 黄浦大道支线工程等。 2 塑钢缠绕管施工技术研究 2 1 管道埋地敷设的要求 1 ) 管道应敷设在原状 土地基 或开槽后 处理 回填 密实 的地基 上。2 ) 施工时, 根据管顶的最大允许覆土深度, 要按设计规定对 管材环刚度、 沟槽及其两侧原状土的情况进行核对, 当发现与设 计要求不符时, 可要求改变设计或采取相应的保证管道承载能力 的技术措施。3 ) 当塑钢缠绕管穿越铁路时, 应设置保护套管, 套 管内径要大于塑钢缠绕管外径 3 0 0 mm。塑钢缠绕管不得在建筑 物和各类构筑物的基础下面穿越。4 ) 管道在敷设、 回填过程中, 必须保证工程不受地下水影响, 在地下水位高于开挖沟槽槽底高 程的地区, 地下水位应降至槽底最低点以下, 当基础强度达到要 求时, 方可停止降低地下水。5 ) 管道应直线敷设。当遇到特殊情 况需利用管材柔性进行折线或弧形敷设时, 其偏转角和弯曲弧度 应符合生产厂家规定的允许值。 2 2沟槽 的设计 1 ) 沟槽形式应根据施工现场环境、 槽深、 地下水位、 土质情 况、 施工设备及季节影响等因素制定。2 ) 管道基础层形式及管基 6 防化值班室与进风机房 防化值班室与进风机房相邻 , 便于战时通风系统的观察与控 制。总之, 人防地下室设计不仅要符合平战功能需求, 还要做到 安全、 适用、 经济、 合理。在确保人防工程安全要求的前提下, 以 安全、 经济、 合理为理念, 最大限度地满足平战功能需求, 发挥其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朱 捷 浅谈地下车库 电气设计 j 山西建筑, 2 0 0 8 , 3 4 ( 2 8 ) : 2 0 6 2 0 7 el e c t r i c a l d e s i g n o f c o mb i n e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e a c e - wa r du a l p u r p o s e c i v i l a i r b a s e me nt lihu a n - h a i ab s t r a c t :th e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e l e c t r i c a l d esi g n o f comb i n e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e a c e - wa r d u a l p u r p o s e c i v i l a i r b a s e x n e n t ,d e s c r i b e s c o n c r e t e l y t h e est a b l i s h me n t o f t h e d i s t ri b u t i o n r o o m,p i p e l i n e p l u g g i n g t h r o u g h t h e c i v i l a i r e n c l o s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p o we r d e s i gn of t h e e l e c t ric a l s y s t e m, f i r e e l e v a t o r ,estab l is hm e n t o f t h e s e wa g e p u mp p i t a n d s o f o r t h,i n h o p e wi t h me e t i n g t h e o r d i n a r y f u n c t i o n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f t h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o i l t h e p r e mi s e o f g u a r a n t e e i n g t h e s a f e t y r e q u i r e me n t s i n t h e c i v i l a i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ke y wo r d s :c c lmb i n e d con s t r u c t i o n c i v i l air b a s e me n t ,d is t r i b u t i o n r o o m,p o we r ,e l e c t ric a l d esign 收稿 日期: 加l o o 2 2 5 作者简介: 吴志兵( 1 9 7 2 一 ) , 男, 工程师, 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有限公司, 上海2 0 1 9 0 0 第 3 6卷 第 1 8期 2 0 1 0年 6月 吴志兵: 塑钢缠绕管埋地施工技术研究 1 7 7 础支承角, 应依基础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 管径及埋深等条件确 定。3 ) 沟槽槽底净宽度, 可按各地 区的具体情况并根据管径大 小、 埋设深度 、 施工工艺等确定。当管径不大于 0 4 5 m时, 管道 每边净距不宜小于 0 3 m; 当管径大于 0 4 5 f n时, 管道每边净距 不宜小于 0 5 m。4 ) 槽底不得受水浸泡 , 若采用人工降水, 应待地 下水位稳定降至沟槽底以下时方可施工。 2 3管道基础设计 1 ) 管道基础采用土弧基础, 对一般土质, 应在管底以下原状土 地基或经回填夯实的地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 1 0 0 h h 1 1 1 5 0 i r l m的 砂基础层。2 ) 对由于管道荷载、 地层土质变化等因素可能产生管 道纵向不均匀沉降的地段, 应在管道敷设前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2 4 管道电热熔( 适用于d in 1 2 0 0管材) 施工要点 1 ) 将待连接两根管材端 口对齐对靠并尽可能同轴 , 在管材椭 圆度较大时应尽可能使两根管材端口长短轴对应。2 ) 将电热熔 带敷设于两根管材连接处内壁上, 电热熔带搭接口及接线柱应位 于管材上方 ; 热熔带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应尽可能与两管端对接 线在同一垂直面上。3 ) 在电热熔带搭接处 , 用仿形热熔片将空隙 填充。4 ) 使用支承机具将电热熔带撑圆并均匀压 紧贴合在管材 内壁上 , 机具的所有压板均应整齐无遗漏的覆盖压合在热熔带 上。5 ) 将热熔焊机( 电源) 与电热熔带电热 回路连接, 依管材生产 厂家提供的电流、 通电时间等焊接工艺参数进行通 电加热焊接。 6 ) 焊接完毕后 , 进行自然冷却( 一般不小于 4 0 mi n ) , 冷却过程中 不允许移动焊接机具 , 并保证接头不受外力作用, 冷却后移动机 具到下一个工作点。 2 5回填 1 ) 沟槽覆土应在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覆土前必 须将槽底杂物如砖块等清理干净。2 ) 在密闭性检验前 , 除接头部 位可外露外, 管道两侧管顶以上( 不宜小于 0 5 m) 须回填, 密闭性 检验合格后, 应及时回填其余部分。3 ) 回填过程中, 槽内应无积 水 , 不得 带水 回填 。如果雨 季施工 排水 困难 时 , 应采 取随下 管连 接随回填的措施, 为防止漂管, 应先回填到管顶( 至少 0 5 in ) , 并 夯实。4 ) 沟槽回填, 应先从管线、 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 回填, 确保管线与构筑物不产生位移。5 ) 从管底基础至管顶以上 0 5 r n范围内, 必须采用人工回填, 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6 ) 管顶 0 5 m以上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 并夯 实、 碾压。7 ) 当沟槽采用钢板桩支护时, 在回填达到规定高度后 , 方可拔除钢板桩。拔除后, 应及时回填桩孔, 并应采取措施填实。 当采用砂灌填时, 可冲水密实; 也可采用边拔桩边注浆 的措施。 8 ) 沟槽回填时应严格控制管道的竖向变形。当管径较大、 管顶覆 土较高时, 可在管内设置临时支撑或采用预变形等措施, 其具体 要求见图 1 。沟槽回填土的密实度要求见表 1 。 2 6管道密闭性试验 1 ) 闭水试验时, 水头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当试验段上游设计水 头不超过管顶 内壁 时 , 试验 水头应 以 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 2 i n计。 b 当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 试验水头应以试 验段 上游设计水头加 2 1t i 计 。 c 当计算出的 试验水头超过上游检查井井i = i 时, 试验水头应 以上 游检 查井 井 口高度为准 。 2 ) 试验 中 , 试验管段注满水后 的浸泡 时间不应少 于 2 4 h 。 3 ) 当试验水头达到规定水头时开始计时, 观测管道的渗水 量, 直到观测结束时, 应不断地向试验管段内补水, 保持试验水头 恒定。渗水量的观测时间不得少于 3 0 mi n 。 4 ) 在试验过程中应做记录。 多 分 层 回 填 , 密 实 度i 原 土 回 填 盏 鬣 品 中砂、 粗砂、 碎石屑、 9 o l 层 厚 不 小 于 5 0 0 m 8 5 最大粒径小于4 0 rn m 分层回填密实 , 级 求 的 原沟槽 土 要 9 5 9 5 盍 豪 l 。: )、 中 砂 、粗 砂 95 翟 按糍 薹 丰 ; i i 槽底原状土或经处理 图 1 沟槽 回填土要 求 表 1 沟槽回填 土的密 实度要求 【 1 槽 内部位 最佳密实度 回填土质 砂石料或最大粒径小 于 超挖部分 9 5 4 0 mm级配碎石 管底基础 8 5 9 0 中砂 、 粗砂 , 软土地基按本规程 管道基础 第 6 3 1 条规定执行 土弧基础中 心角 2 a +3 0 。 9 5 中砂 、 粗砂 管道两侧 9 5 管顶 以上 管道 两侧 9 0 中砂 、 粗砂 、 碎石屑 、 最大粒径小于 4 0 l r ff n级 配砂砾或符合要求 的原土 0 5 r la 范 围 管道 上部 8 5 按地面或道路要 管顶 0 5 it i 以上 原土 求 ,但不小 于 8 0 注 : 当管道沟槽位于城市道路或公路路基范 围内时 , 管顶 0 5 m以上应分别按城 市道路和公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填实 3 结语 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的施工越来越广泛, 该文所述施工方 法是经过实践验证的, 在实际施工中是完全可行的。若各施工技 术人员能按本文所述的施工全过程的技术要求来指导施工, 就能 保证施工质量, 确保管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 1 张勇, 张学兵, 刘 波 聚 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设计概述 j 西南给排水, 2 0 0 9 , 3 1 ( 5 ) : 3 3 3 6 2 g b 5 0 2 4 2 2 0 0 2 , 建 筑给排 水及 采暖 工程 施 工质量验 收规 范 s 3 g b 5 0 3 0 0 2 0 0 1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s re s e a r c h o n bu r y i ng c o ns t r u c t i o n t e c hn i qu e o f p l a s t i c s t e e l t wi n e d pi l e 、 vu zhi - b i ng ab s t r a c t :th e p a p e r h a s t h e d e e p s t u d y o n t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