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质量控制.pdf_第1页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质量控制.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6卷 第 2 9期 2 1 8 2 0 1 0年 1 0月 山 西 建 筑 s 卜 i anxi arc h i tecturi v0 1 3 6 no 2 9 oc t 2 0 1 0 文章编号 : 1 0 0 9 6 8 2 5 ( 2 0 1 0 ) 2 9 0 2 1 8 0 2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 中常见 的问题及质量控制 刘 晖 摘要: 就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作了总结, 通过介绍各施工工序, 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实施后 保证了桩孔的施工速度和成孔质量, 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 人工挖孔桩 , 施工 , 地下水, 流砂 , 质量控制 中图分 类号: t u7 5 3 文献标识码 : a 近年来, 在我们地区广泛应用人工挖孔桩做基础, 采用人工 挖孔灌注桩做基础, 具有机具设备简单 , 施工操作方便, 占用施工 场地小, 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 , 施工质量可靠 , 可全面展开施工 , 缩短工期, 造价低等优点。但在施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通过 对采用人工挖 孔桩基 础 的施 工 中遇 到的一 些 问题 , 采取 特殊 处 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施工前质量管理措施 施工平面图上应标明桩位、 编号 、 施工顺序、 水电线路和临时 设施的位置 , 选定机械设备 、 工具等。合理安排人工挖孔桩的施 工顺序 , 对减少施工难度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先施工 比较浅的桩, 后施工深一些的桩。因 为一般桩愈深, 施工难度相对较大, 较浅的桩施工后, 对上部土层 的稳定起 到加 固作用 , 也 减少 了深孔施工时 的压 力。在含水层 的 土层中施工 , 应先施工外围的桩孔 , 这部分桩孔混凝土护壁完成 后, 可保留少量桩孔先不浇筑桩身混凝土, 而作为排水井 , 以方便 其他孔位的施 工 , 保证了桩孔 的施 工速度和成孔质量 。 2 安全措施 施工人员进入孔内必须戴安全帽; 使用的吊笼等应安全可靠 并配有 自动卡紧保险装置。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 本工程输送在楼面搭设专门架空 1 5 0 m m 的施工便道, 运输道下 铺设彩条布防止浇捣过程 中的二次污染。混凝土泵送管不得直 接放在钢筋和芯模上 。c 考虑到肋 的设计 宽度为 6 0 i -r i m, 配合 比 中卵石粒径以 1 c m3 c m为宜。d 混凝土布料、 振捣应同步进 行, 混凝土布料时应在芯模板的两侧均匀下料 , 相对振捣。施工 时宜采用 3 c m 的振 动棒 。e 本无 梁楼盖范 围内的混凝 土要 求一 次成型 , 不允许 留施工缝。f 浇捣混凝土过程 中 , 施工人员 不得直 接踩踏钢筋和芯模。6 ) 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a 混凝土的养护 采用人工自然养护法。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 1 2 h以内对混凝 土加以覆盖麻袋或草包, 并浇水养护 , 养护时问为当混凝土中无 外加剂掺人时, 不得少于 7 d , 当混凝土中有外加剂掺入时, 不得 害气体, 并应有足够的安全措施。桩孔开挖深度超过 1 0 i t i 时, 应 配有专门的送风设备 向井下输送洁净空气。挖出的土石方应及 时运离孔 口, 不得堆放 在孔 口四周 1 it i 范 围 内, 机 动车辆 的通行 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施工 现场 的一 切 电源 、 电器必须严 格接地、 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 严禁一闸多用。照明应采用安 全矿灯 。 3 灌注桩孔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开孔前, 根据建设单位的测量基准点和测量基线放样定位, 并复核准确。桩位应定位放样准确, 在桩位外设置定位龙门桩。 当桩净距小于 2 倍桩径且小于2 5 m时, 应采用间隔开挖。第一 节井圈护壁的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 2 0 m m; 井圈顶 面应比场地高 出 1 5 0 mm2 0 0 m m, 壁厚 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 1 0 0 mm1 5 0 mm。修筑 钢筋混凝 土井 圈护壁应 保证 : 护壁 的厚 度、 配筋、 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 小于 5 0 m m; 每节护壁在当日施工完毕; 护壁模板在 2 4 h 后拆除; 发现 护壁有蜂 窝 、 漏 水现象 时 , 应及 时补强 以防造成事故 。挖至 设计标高时, 孔底不应积水, 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的淤泥和孔 底残渣、 积水。验收合格后 , 应立即封底和灌注桩身混凝土。 1 ) 地下水 : 地下水是人工挖孔桩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 , 它给施 少于 1 4 d 。b 混凝土的拆模 :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保证其表面及棱 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可拆除, 底模的拆除要等到混凝土强 度达到 1 0 0 后 方可拆 除。 4 结语 b d f高强薄壁管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施工技术的推广 应用对于解决施工技术难题, 减轻楼盖混凝土自重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 施工成品质量的优劣、 合格与否关键在于过程控制, 做好 过程控制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 文献 : 1 唐献杰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j 山西建筑, 2 0 0 9 , 3 5 ( 1 7 ) : 2 0 1 2 0 2 th e c a s t i n s i t e c o n c r e t e h o l l o w f l o o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q u a l i t y c o nt r o l 0 f bdf t hi n - wa l l e d t u b e q i n n a n ab s t r a c t :th i s p a p e r h a s a b rie f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s a b o u t t h e c a s t i n s i t e c o n c r e t e h o l l o w fl o o r o f b df t hin wa l l e d t u b e i t p r e s e n t s t h e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p o i n t s o f c a s t i n - s i t e c o n c r e t e h o l l o w fl o o r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h r o u g h t h e t i g h t c o n t r o l t o g u a r a n t e e t h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q u a l i t y t o s o l v e t h e d i f f i c u l i t i e s o f c o nst r u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ke ywo r d s :b df t h i n wa i l e dt u be ,h o l l o w fl o o r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6 1 9 作者简介: 刘晖 ( 1 9 6 5 一) , 男 , 工程师, 安徽东盛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安徽 淮南2 3 2 0 3 8 j 1 膂 刘 晖 : 人 工 挖 孔 灌 注 桩 施 工 中 常 见 的 问 题 及 质 量 控 制 2 1 9 工带来许 多困难 。在地下 水量不大 时 , 可 选用潜水 泵抽水 , 边抽 水边开挖 , 成孑 l 后及 时浇筑 相应段 的混凝 土护 壁 , 然 后继 续下一 段的施工; 水量较大时, 使用水泵抽水也不易开挖时, 应从施工顺 序考虑 , 采取对周围桩孔同时抽水, 以减少开挖孔内的涌水量, 并 采取交替循环施工的方法 , 组织安排合理 , 能达到很好 的效果 。 2 ) 流砂 : 人工挖 孔在 开挖时 , 如遇 细砂 , 粉砂层 地质 , 流砂情 况较轻时, 常用的方法是缩短这一循环的开挖深度, 将正常的 1 i t i 左右一段缩短为 0 5 m, 以减少挖层孔壁的暴露时间, 及时进 行护壁混凝土灌注; 流砂情况较严重时, 常用的办法是下钢套筒, 以孔外径为直径 , 可分成 3段6段圆弧, 再加上适当的肋条, 相 互用螺栓或钢筋环扣连接, 在开挖 0 5 m左右, 即可分片将套简 装入, 深入孔底不少于 0 2 m, 插入上部混凝土护壁外侧不小于 0 5 m, 安装后即可支模浇筑护壁混凝土, 若放入套筒后流砂仍上 涌, 可采取突出挖出后即用混凝土封闭孔底的方法, 待混凝土凝 结后 , 将孔心部位的混凝土清凿以形成桩孔。也可将此种方法应 用到已完成的混凝土护壁的最下段 , 使孔位倾斜至下层护壁以 外 , 打入浆管, 压力浇筑水泥浆, 使下部土壤硬些, 提高周围及底 部土壤 的不透水性 , 以解决流砂现象 。 3 ) 淤泥质土层: 在遇到淤泥质土层等软弱土层时 , 一般可用 方木、 木模板等支挡, 缩短开挖深度 , 并及时浇筑混凝土护壁。 4 钢筋笼的制作与质量控制 钢筋笼制作严格按设计加工 , 主筋位置用钢筋定位支架控制 等分距离。主筋间距允许偏差 1 0 mm; 箍筋或螺旋筋螺距允许 偏差 2 0 it l; 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 1 0 mm; 钢筋笼长度允许偏 差 5 0 m m。加筋箍宜设在主筋外侧 , 以加强对钢筋笼的箍子作 用。钢筋笼搬运和吊装时, 应防止变形; 安放前需再检查孔内的 情况 , 以确定孔 内无塌方和沉渣 ; 安放 要对准孔位 , 缓慢 、 顺直 , 避 免碰撞孑 l 壁, 严禁墩笼、 扭笼。注意钢筋笼的标高, 到达设计位置 后应采用 吊筋 、 抗浮筋 固定 , 避 免钢 筋笼下 沉或受 混凝 土上浮 力 的影响而上浮。焊条要有质保单 , 型号要与钢筋的性能相适应。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无护壁时 7 0 mm、 混凝土护壁时 3 5 1 h l 。保 护层用水泥砂浆块制作, 当无混凝土护壁时严禁用黏土砖或短钢 筋头代替( 砖吸水、 短钢筋头锈蚀后会引起钢筋笼锈蚀的连锁反 应) 。垫块每 1 5 m一组, 每组 3个, 圆周上相距 1 2 0 。 , 每组之问 呈梅花形布置。保护层的允许偏差为1 0 i t i i i 1 。 5 桩身混凝土浇筑与质量控制 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在灌注混凝土前, 应进行清孔工作 , 要求孔壁、 孔底必须清理干净, 孔底无浮渣, 孔 壁无松动。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端承桩 5 0 i n l n 、 摩擦端承桩和端 承摩擦桩 1 0 0 m m、 摩擦桩 3 0 0 m m。浇筑桩身混凝土主要应保证 其符合设计强度, 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密实性, 因此防止孔内 积水影响混凝土的配合 比和密实性。浇筑前要抽干孔内积水。 当有地下水而渗水量不大时, 则应在抽除孑 l 内积水后, 用串筒法 灌注混凝土, 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 2 m, 混凝土宜采用插 入式振捣器振实。如果孔内的水抽不干, 可用部分干拌混凝土混 合料铺入孔底 , 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如果孔底水量大, 确实无法 采取抽水的方法解决, 则应用导管法水下灌注混凝土。对孑 l 壁渗 水不容忽视, 如果渗水过多, 将会影响桩身混凝土质量。对于出 水量较大的孔可用木楔打入, 周围再用防水材料封闭, 或在集中 漏水部分嵌入泄水管, 装上阀门, 在施工桩孔时打开阀门让水流 出, 浇筑桩身混凝土时再关闭, 这样也可解决其影响桩身混凝土 质量的问题。桩身混凝土的密实性 , 是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的必要条件。为保证桩身混凝土浇筑的密实性 , 一般采用串流筒 下料及分层振捣浇筑的方法, 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桩身 混凝土浇筑 , 特别是在有地下压力水情况时, 要求集中足够的混 凝土短时间浇入, 以便领先混凝土 自身重量压住水流的渗入。对 于深度大于 1 0 m的桩身下线 , 可依靠混凝土 自身的落差形成 的 冲击力及混凝土自身重量的压力面使其密实, 这部分混凝土即可 不用振捣 , 经检测证明, 桩身混凝土能满足均匀性和密实性。而 速度优于采用串流筒施工, 对于桩身上部混凝土浇筑要采取正常 的施工方法, 因为一般上部很少有地下水影响, 浇筑速度不必过 快 , 也不能采用自由下落的特殊施工方法。另外混凝土的粗骨料 可选用碎石, 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4 0 mi i 1 , 并不宜大于主筋净距的 1 3 。混凝土坍落度不宜过大, 以自拌 5 a n 8( 1 3 “1 、 预拌 1 0 a n 1 3 e m为宜, 每 5 0 c m为一层及时振捣, 混凝土灌注要保持连续。 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严禁灌入桩孔。注意桩头混凝土的标高, 应 适当超出设计标高, 以保证在凿除浮浆层后, 桩头进入承台内 5 0 mm1 0 0 i t l l n 。每根桩应有 1 组试块。气温高于 3 0时注意 缓凝 , 气温低于 0时注意抗冻。 6 成桩质量检验 混凝土试块强度的质量检验和桩身动检, 桩身动检包括大应 变和小应变, 可测出桩长、 缩径、 扩径、 断桩及可估算出混凝土强 度, 质量检验和桩身动检必须合格。建议有条件的按 1 2 抽 样, 按慢速维持荷载法做竖向静荷载试验 , 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7 保证质量的其他要点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必须实行旁站 , 全员、 全过程控制 , 严格把 关。在土方开挖过程中, 挖掘机严禁碰撞桩头钢筋, 避免影响桩 身质量。 总之 , 经过以上对人工挖孔桩实施的技术控制和精心施工, 只要坚持对工程极端负责的态度, 达到满足设计要求的效果 , 是 不难实现 的。 参考文献 : 1 j g j 1 0 6 2 0 0 2 ,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s 2 】 j g j 7 9 2 0 0 2 , 建筑地基 处理技 术规 范 s 3 g b 5 0 0 0 7 2 0 0 2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 4 g b 5 0 2 0 4 2 0 0 2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 工验收规 范 s 5 李海军, 王敏泽 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及质量验收要点 简析 j 山西建筑, 2 0 0 9 , 3 5 ( 3 ) : 1 3 5 1 3 6 co mmo n pr o b l e ms a nd q u a l i t y c o nt r o l i n t h e c o ns t r u c t i o n o f man u a l d i g p o u r i n g pi l e li u hu i ab s t r a c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