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梁施工平衡提升 法 辛斌 , 周璞 5 桥梁 施工 平衡 提升法 编译辛斌 。 周璞 ( 中铁 大桥 局 集 团有 限公 司 , 湖北 武汉 4 3 0 0 5 0 ) 摘要 : 论述一 种桥梁施工新 方法 , 即在 竖 向制作 桥梁 主梁 , 然后将 主梁 旋转 至其最 终水 平位置 的平衡 提 升 法 。这样 主梁就可 以结合采用 自爬升模板与桥 墩一起施工 , 成本低 、 施 工速度快 。 关 键 词 :桥 粱施 工 ; 平衡 提 升 法 ; 主 粱 ; 拉 杆 ; 压 杆 ; 铰 ; 现 场 试 验 中图分类号 :u4 4 5 4 6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7 7 6 7 ( 2 0 0 9 ) 0 3 0 0 0 5 0 4 1 简 介 本 文所 述 的桥 梁施 工新 方法 的概念 是建 立 在首 先在竖向制作混凝土拱肋 , 然后将拱肋竖转至其最 终位 置 的技术 上 的 。这 种 施 工 方 法 用 于 拱 桥 施 工 , 主要 是 为 了取消 支架 , 最 早应 用 于 1 9 5 4年意 大 利 的 鲁斯 亚 ( l u s s i a ) 人 行桥 的施 工 。其 它 的采 用 竖 转 施 工 的拱桥 见 表 1 。采 用 这种 方 法 施 工 的最 大 跨 度 的 桥 梁 是 德 国 的 阿根 托 贝 尔 ( ar g e n t o b e 1 ) 桥 , 如 图 1 所示 。图中右半拱处在接近竖 直位置 , 采用 自爬升 模板施 工 , 左 半拱 已 经旋 转 就 位 。与 采 用 临 时 支 架 施工 半拱 肋 的方 法相 比 , 在 竖 直位 置 施工 的新 方 法 , 施工 过程 中弯 矩 小 , 施 工速 度 快 。 表 1 竖转法施工拱桥 一览表 图 1 采用竖转 法施 工拱肋的阿根托 贝尔桥 2 平衡 提 升法 与桥 墩平 行 施工 主梁 能 容易 地完 成 , 然 而 , 为 了 将 主梁旋 转 至其 最 终 水 平 位 置 , 必 须 采 用 一 些 附 加 构 件 , 这些 构件 在设 计 上 可 以 承担 竖 转 过 程 中的 拉 力 及压 力 。 2 1 压 杆 平衡 提升 压 杆平 衡 提 升 示 意 见 图 2 。 桥 墩 、 主 梁 及 压 杆 构成一个静定结构 , 其几何形状 随着压杆 a点向上 移 动而 变化 。在 提升 过 程 中 , 三 角形 ab c 的形 状发 生 变化 , a角 最终 由 o 。 变 为 6 0 。 , 口角 由 o 。 变 为 1 5 0 。 , y 角 由 0 。 变 为 9 0 。 。 a 图 2压杆平衡提升示 意 在提 升 过 程 中 , 结 构 各 杆件 受 力 可 以通 过 平 衡 条 件 方便 地进 行计 算 。主 梁 恒 载 g e由铰 接 点 c的 桥 墩及 铰 接点 b 的压 杆 承 担 , 压 杆 自重 荷 载 g 。假 定 由 a、 b两支 点 承担 , 如 图 3所 示 。 图 3 提升过程 中的力的平衡( 系统为压杆 ) 由铰接 点 b的水 平及 竖 向力 的平 衡 , 可 导 出 主 梁 中拉力 t及 压杆 中压 力 c: t = ( ge+ o 5 gs ) c一 ( g b +o 5 g s ) s l n 干 收稿 日期 : 2 0 0 9 0 3 0 2 编译者简介 : 辛斌 ( 1 9 6 7 一) , 男 , 高级工程师 , 1 9 8 8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 院铁道工程专业 , 工学学士 ( e ma i l :x i n b in z t mb e c c o rn) 。 ( 1 ) j ( 2 ) 6 世 界 桥 梁 2 0 0 9年第 3期 由 a点 的竖 向平衡 , 司以导出提升 力 l: l o 5 g s + ( g n + o 5 g s ) 簧 ( 3 ) 2 2 拉杆平衡 提 升 采 用 拉杆 提升 法 施 工桥 梁 的过 程如 图 4所 示 。 桥墩 、 主梁 及 拉 杆 构 成 静 定 结 构 , 通 过 提 升 主 梁 d 端点 , 最 后成形 桥梁 。主梁 内力 、 拉杆 内力可 以通过 建 立 e点 ( 见 图 5 ) 的平衡方 程解 出 。由于 与主梁 自 重 g 相比, 拉杆 自重 g 非常小, 假设其为 0 。主梁 的 自重 由分别采 用作用 在 d点 、 e点 的力 g。 、 g 计 及。主梁中的压力 c及拉杆内力 t可按下式计算 : c ge s m cp ( 4 ) t : g s i n g ( 5 ) 提 升力 由 d点 的竖 向平衡方程 求得 : l g。+ gec s o i n s g ( + s i n c ) p ( 6) 图 4拉 杆 平 衡 提 升 图 5 提升过程中力的平衡 ( 系统为拉杆 ) 3现场 试验 现场试 验 的 目的是为 了证 明新 的桥 梁施工 方法 是可行的。第一项试验是压杆提升法, 第二项试验 是 拉杆提 升法 。桥墩 、 主梁 、 压杆均 选择 钢筋混 凝土 材料 。桥梁 主跨分别 为 1 5 0 m( 压杆提 升试验) 和 1 7 0 m( 拉杆提升试验) , 现场试验按 1: 1 o的 比例 缩 小 。 3 1 压 杆桥试 验 压杆 桥 结构 示 意见 图 6 , 悬 臂 主梁 每侧 长 6 9 6 m, 主梁采 用实体 截 面 , 高 0 4 1 3 “1 、 宽 0 6 4 it i , 额 定重 量 4 4 5 k n。压 杆 长 4 4 5 it i , 采用 0 3 m0 3 i t i 的实体截 面 , 桥墩 高 8 3 2 1t i , 由 4个 螺栓 与基 础 相 连 。为了加 快提升 进程 , 桥墩 的下部 为开 口截面 , 上 卜 垡 1 : 塑 : 一 一 j 。 。 旦 翌b - bc-c 单位 :m 图 6压 杆 桥 结 构 示 葸 部安装了 4根 7 5 mm 的管道 ( 为安放提升设备之 用 ) 。 提 升过 程 中 , 节 点处 的转轴 是 该施 工 方法 的关 键 部位 。试验 中节 点 a 和 b按 实际 尺寸 比例 缩小 。 节点 c设计为用眼孔螺栓承受拉力 , 因为 c点 的曲 面半径若按实际比例就无法适合试验的需要 。 图 7为提升 前 后 a、 b节 点 的结 构 细节 。结 构 的端 面全 部为 曲面 , 以线接 触 的方式 可相互滚 动 , 由 此传 递提 升过程 中各 接触 面的压 力 。 ( a ) 节点a 一 ( b ) 节 点 b 单位 : 图 7压杆桥提升前后的节点 a、 b细节 试验 中, 压 杆顶 端 a点转 角 为 6 o 。 , 压 杆 的另一 端 b点亦伴随旋转 6 0 。 , 与柱形截面相连的主梁节 点上滚动 9 0 。 。节点 b各接触面的曲率半径需进行 调整 , 以便 相互 匹配 。压杆 两端 的 曲率 半径 为 0 1 5 i t i , 因此 与此 梁 体 相 连 的压 杆 圆柱 的 曲率 半径 必 须 为 0 1 il l 。端 头用 厚 3 mm 的 曲 面钢 板 ( 见 图 8 ) 包 裹 , 以确保滚动面精确的几何尺寸 。曲面钢板在端 点与混凝土结合处在制作时应特别注意。采用实际 尺 寸试验 提升 法 , 应 为 自爬 升模 板 , 但 试验 的各部 件 桥梁施 工平衡提升法 辛斌 , 周璞 7 图 8铰 接 触 面 的 曲面 钢 板 在现场全是采用传统模板制作的。 桥墩 、 压 杆及 主 梁 全 由 吊机 装 配 。4个 液 压 千 斤顶设在墩顶 。每台千斤顶通过 1根螺纹钢筋 ( , 2 0 mm) 与压 杆下 端点 a 相 连 。千斤 顶 进 油后 , 提 升压 杆下 端 a 点 向上移 动 到位 。每 行程 提 高 2 5 0 mm。 压杆 与 主梁 之 间的 b铰 点见 图 9 。在 整 个 提 升 过程 , a、 b点 间单 元 均为 线 接触 , 图 1 o为 b铰 点旋 转 1 5 0 。 到 位后 的近景 。 图 9压杆与主梁 间的铰 图 1 0压 杆 与主 梁 间 b铰 点 旋 转 到 位 后 的 近 景 压杆的设计是以梁体全部重量按最终状态由压 杆承受 来 考虑 的 。图 3中所 示 内力 g 为 4 4 5 k n, g 。为 o , 当压杆受 力为 9 9 k n 时, 梁体 内的轴 向 力、 压杆 内力及提升力 可 由式 ( 1 ) ( 3 ) 计算 出来。 力 c 、 t、 l 随 角 度 a变 化 的 关 系 见 图 1 1 。因 为 gc 为 0 , 当桥梁 到达 最后 位 置 时 , 主梁 和 压 杆 的全 部 重 量可 由提 升力 l承受 。 3 2 拉 杆桥 试验 第一 项 试 验 用 的桥 墩 , 在 拉 杆 桥 试 验 中继 续 使 o l 0 2 0 3 0 4 0 50 6 0 a ( 。 ) 图 1 l压 杆桥 提 升 过 程 中的 力 用 。图 1 2为拉 杆桥最终 成桥状 态 。第 1 步是 将两 侧 的主梁 组合 起来 , 每 侧 梁 长 8 5 m; 第 2步 安 装 3 0 mm的拉杆 , 主梁由竖直位置旋转至水平位置。整个 过程 , 主梁转动 9 0 。 。滚动点是在 曲率半径为 0 1 5 m 的圆柱 面上进行 的 , 在滚 动过程 中几乎 没有摩擦 。 8 5 0 8 5 0 r e “ 么 么 ld l e 单 位 :m 图 1 2拉杆桥最 终成桥状态 选择递减高度的梁断面 , 以便 自重的一小部分 在 升 达最 终位 置后 , 由 ( g 。 一2 k n, 见 图 5 ) 液 压千 斤 顶提 升 。当 g 为 1 9 3 k n, 轴 向力 和提 升力 可 由式 ( 4 ) ( 6 ) 求得 。提升过程拉杆桥的各项力见图 1 3 。 图 1 3拉杆桥提 升过程中的力 4一座 足 尺桥 设计 方 案示例 本案 例 是建 立在 压杆 桥现 场试 验 的基 础上 。计 划采用平衡提升法修建一座 5跨 、 主跨为 1 5 2 m 的 峡谷桥 , 如图 1 4所示 , 桥梁结构实际尺寸为现场试 验的 1 0倍。现场试验采用的是实体截面 , 本案例研 踯 m 的 蚰 州 8 世 界 桥 梁 2 0 0 9年第 3期 究 中实际采用的是箱形截面 。将现场试验的实体截 面放大 1 o 倍 ( 图 6中的 c c 截面) 时形成 的箱形截 面外 形尺寸 为高 4 m、 宽 6 4 r r l 。为简 化起 见 , 全桥 顶板 、 底 板 、 腹 板采 用统一 厚度 0 3 m。压 杆采 用外 形尺 寸 3 m3 i t i 的空心矩 形截 面 , 壁厚 0 3 m。 曩 ! 。 图 1 4采 用 平 衡 提 升 法 施 工 的 一座 峡 谷 桥 桥 墩 、 压杆 及 主梁 均 在竖 直 位置 采 用 自爬式 模 板 浇筑 。在 2 o和 3 o 号 主墩 采用平 衡提 升法提 梁和 试验 中是一 致 的 。 由于 1 o和 4 o号墩 的高度 太 小 , 提出以辅助墩加高的设想。峡谷施工所需的空间见 图 1 4虚线部 分 。 现场试验和案例的几何特性 、 混凝土应力、 提升 力及接 触 压 力对 比见 表 2 , 表 中仅示 出提 升 完成 时 的状 态 , 未 给 出分 项 安全 系 数 。 以后 还 需 对 悬臂 桥 面部分进 一步研 究 。 现场 试 验 的混 凝 土应 力值 较 小 , 因此 梁 体无 后 张预 应力 。在本案 例 中 , 恒 载 混凝 土 最 大应 力 为 l o 6 mp a 。通过施 加后 张预 应 力 , 拉力 可 抵 消 为 o ( 预加力值为 3 1 。 2 mn, 偏心 1 2 9 m, 相当于 1 0束 1 9 5的钢绞线) 。梁体在竖向弯矩为 0 , 仅有后张的 应 力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 应 力 范 围在 一 1 0 6 0 mp a之 间 。结果 显 示 , 主 梁 在提 升 的全 过 程 中 , 仅 表 2压杆桥现场试 验和 案例研究对 比 受压 力 。 现场试验采用的辅助设备为千斤顶及作为张拉 杆件的螺纹钢筋 。本案例提升重量达 2 7 0 0 0 k n, 估计需要专门的液压千斤顶来完成提升工作。b点 截面 的线接 触压力 采用 下式计 算 : ( 7 ) 式 中 , 为两柱 面间的最 大接 触压 力 ; c为压 力 ; e 为弹性 模 量 ( 钢 , 2 1 0 0 0 0 mp a ) ; z 为 接 触 面 长度 ; u 为泊松 比( 钢 , 0 3 ) ; d 为第 1个圆柱 的直径 ; d z为 第 2个 圆柱 的直径 。 一 个有 趣 的现象 是尽管 相对 尺寸及 压力相 差较 大 , 现 场试验 最 大接 触 应力 与 本 案 例最 大 接触 压 力 却 比较接 近 。 提升 工作 均 可 由专 业 单位 完 成 , 主梁 在 提 升过 程 中, 梁体内压应力值均很小 ; 拉应力可以通过施加 后 张预应 力抵 消 。 以前 带压 杆或是 带拉 杆 的桥 梁都 修建过 。这些 桥梁 施工 方法 不论是 采取悬 臂 法安装 斜压杆 或是斜 拉杆 , 都是 先修 建主 梁 , 再安 装拉 、 压杆 , 只有 平衡提 升法 可 以同步施 工拉杆 、 压杆 与 主梁 。 5 结 论 平衡 提升 法与 其它 桥梁施 工方 法 的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田径普修理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土壤水势与气候变化关系-洞察及研究
- 职业装耐久性评价模型-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公需科目大数据考试所有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危儿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维修电工理论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高级会计师之高级会计实务通关题库附带答案
- 交安考试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专职营销人员管理办法
- 中央防洪物资管理办法
- 新能源光伏电站组件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申请协助执行申请书
- 有孩子无财产无欠债离婚协议书
- 《庄子与庄子思想》课件
- 工业检测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七年级“阅读与写作”社团计划
- 教师心理健康 知识课件
- 高考文言文知识清单(120个重点实词+18个虚词)-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 小儿腹泻病护理说课比赛
- 新疆天泽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招聘笔试真题2023
- 邮政局员工培训课件:支局客户开发技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