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法施工的环境保护技术.pdf_第1页
盾构法施工的环境保护技术.pdf_第2页
盾构法施工的环境保护技术.pdf_第3页
盾构法施工的环境保护技术.pdf_第4页
盾构法施工的环境保护技术.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ll 0 0 0 曩 llll0 0 0 一 0 0 _ 蕾 0 il 0 _ lil l l l 0 0 黎 跨 盾构法胞工酌环境保护技 王如路 刘建航 廖少明 ( 1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 0 1 1 0 3 , 上海; 2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 2 0 0 0 9 2 , 上海第一作者,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摘要结合上海近年来在城市软土密集区盾构穿越施工 的实践 , 对盾构穿越危 险房 屋、 上 方及下 方穿越运 营地 铁 的 施工风 险, 以及 变形控制标准 与预 测分析方 法、 土压力 、 注浆 等关键施工工序及参 数的控制 细节进行 了阐述 和 总结。 明 确提出: 严格的地层损失率限制标准及强有力的监控手段, 是化解盾构施工中各种风险的根本; 针对特殊地质及环境条 件下的盾构设备选型及相关工艺水平的改进与提高, 是控制 风 险的决定性条件。 关键词 盾构法;软土 ;变形预 测;环境保护 中图分 类号u 4 5 5 4 3 ; t u 4 4 7 env i r o nme n t pr o t e c t i on te c h no l o g y o f s hi l e d tun ne l i n g w a n g ru l u ,li u j i a n h a n g ,li a o s h a o mi n g ab s t r a c t 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me as u r e s a d o p t e d i n s h i e l d t u n n e l i n g c r o s s i n g t h e b u i l d i n g , c r o s s i n g a b o v e t h e t u n n e l a n d b e l o w t h e t u n n e l p r o j ect s a r e d i s c u s s e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h e g r o u nd mo v e me n t p r e di c t i o n, c on t r ol o f s hi e l d e a r t h p r e s s ur e, t h e d r i v i n g s p e e d a n d g r o u t i n g u n d e r t h e a b o v e co n d i t i o n s a r e s u mma r i z e d i n d e t a i l b a s ed o n c o ns t r u c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s i n s h a n g h a i th i s p a pe r p r o p o s e s t h a t s t r i n g e n t s t i p u l a t i o n s o n c o n t r o l l i n g t h e g r o u n d v o l u me l o s s r a t i o a n d o n s t r e n g h e n e d mo n i t o r i n g me asu r es a r e n e c e s s a r y a n d s u b s t a n t i a l f o r e l i mi n a t i ng r e du c i n g t he p ot e nt i a l c o ns t ru c t i o n r i s k s i t i s u r g e n t l y d e c i s i v e t o i mp r o v e t h e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s h i e l d ma c h i n e a n d t o ma k e i t mo r e a d a p t a b l e t o c o u n t e r a c t i n g t h e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d i f f i c u l t i es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ke y wo r d s s h i e l d d r i v i n g me t h o d;s o f t g r o u n d ;s e t t l e me n t p r e d i c t i o n;e n v i r o n m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f i r s t - a u t h o r s a d d r e s s s h a n g h a i s h e nt o n g m e t r o co n s t r u c t i o n gr ou p, 201 1 0 3, s ha ng hai , chi na 1 盾构 法隧道发展概 况 上海轨道交通线路的地下隧道大部分采用盾构 法施工 。与此 同时, 上海 的黄浦江越江隧道绝大多 数也采用盾构法修建。盾构法隧道工程技术正是适 应了这种社会需要, 有 了快速发展 , 并取得预期工程 效果 , 显示 出盾构法施工的高速 、 安全 、 减小对地面 干扰等优点 。但在建筑密集、 地质松软 的上海等城 市中, 盾构法施工也遇到了控制地层位移 、 保护周围 环境的难题 , 而盾构法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解决这些 难题中得到发展。尽快总结和不断完善这方面的经 验 , 成为 目前盾构法施工领域 中的重要课题。 滨海相软弱地层分为饱和含水流塑或软塑黏性 土, 其含水量高、 压缩性高、 灵敏度高、 强度低 , 受扰动 后沉降大且稳定时间长。为应对在此类地层中采用盾 构法施工的困难 , 国内外已采用了先进的土压平衡盾 构机和泥水平衡盾构机。世界上发达国家已用先进的 盾构和施工方法 , 将盾构施工扰动地层而产生的地层 损失率控制到 0 5 。上海盾构施工在一般施工条件 下已把地层损失率控nna , 于 1 。随着上海地铁网 络化建设的发展, 盾构近距离或超近距离穿越已运营 的地铁隧道和居民建筑的案例 日益增加 , 施工风险很 大。为在复杂困难 的环境和地质条件下, 控制施工风 险, 确保运营地铁隧道的安全运行 , 确保对沉降很敏感 的居民建筑的安全 , 盾构法施工监控采取了特别的措 施, 把地层损失率控制到 0 1 0 5 。由于地层损 失率控制到相当高的水平, 化解了各种施工风险, 达到 了保护周围环境的要求。 自2 0世纪 6 ( ) 年代 以来 ,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 对盾构法施工地层移动的预测和治理进行了大量研 究 。有关盾构法地层变形已有研究成果的基本情况 是: p e c k ( 1 9 6 4年) 利用系统学的原理 和方法提 出的地层损失概念 , 以及在均质软土地层 中盾构施 工引起地面沉降槽 的沉降分布曲线公式 , 已被工程 界所普遍接受 , 并成为在软弱均匀地层中研究盾构 施工控制地层位移的重要借鉴。 很多专家学者 采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法或边界元法模拟盾构施工 引起的土体位移 , 并考虑土体结构为弹性、 弹塑性 、 黏弹性的计算分析方法 , 在合理选择土质参数、 设定 2 7 0|_渣 市 iq!i i交 通 鼹 l l 0 0 0 。 l l l _ 。 _ l ll 0 盾构施工工况和地层损失率的条件下都已成为研究 工程问题的有效手段 ,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数值模 拟已显现出其有效性l 4 i 5 。 土性微扰动试验、 离心机模型试验 , 以及现场高精度地层位移和房屋 建筑动态变化的量测手段 , 已在盾构施工地层变形 的研究和工程应用 中发挥重要作用。 2 盾构法施工对周 围环境影响的预测 为保证盾构法施工时周 围环境的安全, 应在一 定的地层损失率和施工参数 的施工条件下, 对盾构 施工引起的周围建( 构) 筑物变形进行理论结合经验 的预测分析 , 以使建( 构) 筑物的变形控制在安全的 范围内。为此 , 借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 , 结合上 海盾构隧道工程的实践经验 , 对盾构超近距离穿越 危旧居民楼和运营地铁时有较高难度的环境保护问 题进行了预测研究和工程实践。 2 1 对穿越危旧居民楼的沉降预测 2 1 1 预 测分析提 出监控要 求 首先查清盾构穿越时与房屋相对位置、 房屋原 有倾斜度 , 房屋周围上水、 煤气管道, 以及地质条件 等盾 构穿 越 的具 体 环境 条件。模 拟具 体环 境见 图 1 。 ( a )隧道与倾斜房屋相对位置 2 8 ( b )横 向地质剖面图 图 1 倾斜房屋周 围环境图 采用三维弹塑性 有限元建模 ( 见图 2 ) , 预测计 算出在盾构穿越 阶段地层损失率为 0 1 、 0 3 、 0 5 及 1 ( ) 的条件下房屋最大沉降点的施工沉 降值及其倾斜度 ( 见图 3 ) 。又对房屋现状进行了评 估 , 得出房屋 墙体倒塌 的极 限倾斜度安全余 量为 0 7 。根据预测分析 , 提出了盾构穿越阶段施工监 测要求 : 地层损失率0 5 ; 房屋最大沉降点的施 工沉降值1 0 fi l m; 承重墙倾斜率( ) 0 7 。按此 要求在盾构穿越房屋施工 中进行 了精心监控 , 穿越 阶段房屋沉降预测与实测基本相符( 见图 4 ) 。 图 2 计算模 型网格划分 l 5 2 0 2 5 3 0 l o一2 5 2 o一1 51 0- 5 0 穿越阶段倾斜率, = 0 摹 、 穿越后固结沉 降5 个 x 、 的实侧倾斜率1 = 0 1 4 三维有限元预测穿越 ) 阶 段 倾 斜 率 ,= 0 0 7 l 0 1 一 1 : o 5 3 0 匠 1 t _l o 一 穿越阶段实测数据 一 4 0 一 穿越后固结沉 降5 个月实测数据 房屋倾斜前倾斜率 一 房屋倾倒前倾斜率安全余量 一 n 安全余量1 = 0 3 图3 不同地层损失引起的地表沉降横向分布 图4 地层损失率为0 5 时计算值与实测对比 2 1 2 预测分析正面压力与房屋沉降的关系 盾构穿越房屋之前预计到穿越过程中正面压力 的复杂变化, 于是 , 采用三维有限元模拟了盾构正面 附加压力与房屋沉降变化的相关性r4 。从模拟计算 结果得知 : 当正面压力高于静止压力的附加压力为 0 0 4 mp a 时 , 可 以取得房屋 沉降较小而管线隆起 也较小的效果 ( 见图 5 ) 。 第 0 0 叠 0 叠 0 曩 。 lll_0 。 0 0 0 _ 。 lll l 0 0 l _ 蟹 !窃 一 3 o一 2 5 2 01 5 1 o 一 5 o 5 1 o l s 2 0 2 5 3 o 到隧道 中心 的水平距离 m 图 5 不同正面压力引起的房屋沉降 m pa 2 1 3 预测分析注浆孔位与房屋沉降的关系 在房屋下面 自隧道内向外围地层进行补强注浆 前 , 为选择有效的注浆孔位 , 进行了平面有限元模拟 计算_ 3 。计算结果明确地显示出隧道原设 的 1 5个 注浆孔只有 2 个注浆孔可 以用于减小房屋沉降且又 防止管线过大隆起( 见 图 6 ) 。 ( a ) 打管长度示意图 各注浆孔引起地表 变形曲线 - 3 5 3 0 2 5 2 0 -1 5 一l 0 5 0 5 l 0 1 5 2 o 2 5 3 0 35 到 隧道 中心 的水平距离 m f b ) 孔 号注浆效果 图 图 6 各 个孔 号打管长度及 注浆 效果 从数值模拟的结果可 以得出: 1 、 2号孔注浆会 引起房屋大幅度沉降, 煤气管线也大幅度抬升 ; 3号 孔注浆扰动反而会引起房屋 的小 幅度沉降, 而煤气 管线也小幅度沉降 ; 4 、 5号孔注浆会使房屋 抬升 , 同 时对煤气管线无大 的影响; 6号孔注浆会 引起房屋 与煤气管线 的沉降。根据数值模 拟结果 , 4 、 5号孔 注浆效果最好 , 1 、 2 、 3 、 6号孔均不宜采用 。 虽然计算结果是定性的, 但实践结果说明预测 计算解决 了孔位及注浆深度等重要注浆施工参数的 设 定 问题 。 2 2 对上方穿越运营地铁隧道的上隆预测 2 2 1 预 测 隧道上 隆 , 提 出施 工要 求 根据上海的隧道工程经验 , 隧道上方卸载会引 起下方隧道骤然隆起 。在上海轨道交通 8 号线盾构 穿越正运营地铁隧道 2号线施工之前 , 为评估工程 风险, 提出盾构施工要求, 采用连续介质有限元对隧 道上隆进行了模拟计算 。其计算模型示意如图 7 。 计算中将土体视为弹塑性体, 采用 dr u c k e r p r a g e r 屈服准则和表 1 所示的土层计算参数 。 g i既有轨道交通2 号线 图 7 计算示 意图 表 i 土层计算参数 杂填土 淤泥质粉质黏土 淤泥质黏土 】粉质黏土 地层 变形模量 k p a泊松比 粘聚力 k p a 内摩擦角 ( 。 ) 对地铁隧道 的弹性模量 e, 则按以往计算经验 考虑抗弯刚度等效而取值 为 3 5 5 x 1 0 。 k p a 。计算 分析按两种极 限情况 : 一种 是考虑 地层 损失率 为 1 , 相应 的开挖地层应力释放系数 为 0 3 ; 另一 种是考虑地层损失率接近于零 , 相应的开挖应力释 放系数为零 。按 =0 3 和 =0的两种极限情况 , 计算 出下方运营地铁隧道隆起值分别为 3 9 mm和 2 1 mm。考虑上下线两次盾构穿越所引起的隧道 隆起的叠加效应 , 为确保盾构穿越过程 中运营地铁 隧道的绝对安全 , 设定盾构施工地层损失率 的控制 值为 0 5 ; 还考虑 到地质条件与施 工条件 的复杂 性, 对影响隧道隆起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 提出 了在盾构施工的隧道内施加一定压载等防范对策。 9 o 5 0 5 o 5 o 5 0 5 o 2 o l i il u 匠崮 髓 币 鞣 童 交 圈 ;翼0 _ 0 0 0 0 0 :0 0 ll l l 0 0 0l _0 0 2 2 2买施 效 果 由于按照地层损失率( ) 5 的要求 , 通过地表 沉降监测反馈 , 调整优化了施工参数 , 使单线盾构穿 越所引起的隧道隆起 值为 3 1 mf f i , 与预测 比较吻 合 。最后双线盾构穿越所引起的总隧道隆起量稍大 于两次单线穿越引起隧道隆起 的叠加值 ( 如图 8 ) 。 这可能是由于第二次穿越是在第一次穿越 已扰动的 地层中掘进。为稳定并减少运营地铁隧道的隆起 量, 在盾构施工隧道中, 在穿越段 2 0 m 的范围内施 加了每米 2 5 t 的钢砂压载 , 其预测比较切合实际。 实测地面沉 降3 5 mm l 。 z 一 一 一 南 京 路 过 衡 通 道 1 n g 实 铡 2 号 线 隧 道 ( 行 ) 隆 起 曲 线 -、 、 8 号 线 盾 一 、 、 _ _ n 籼 兰 一 一 个隧道 的隆起 图 8 8 号线盾构隧道穿越 2号线 引起隧道上隆示 意图 2 3 盾构下方穿越运营地铁隧道的沉降预测 2 3 1 预测分析得 出监测要求 为确保运营地铁安全运行, 盾构穿越必须达到 的标准是 : 运营隧道内两轨道高差42 mm, 运营隧 道水平与竖向纵向最大位移5 mm。 上海已有和在建的盾构穿越运营地铁隧道的工 程大多情况是 : 运营地铁隧道处于高压缩性、 高灵敏 度的黏性土层 中, 盾构与穿越上方隧道之间的净距 仅为 1 2 m。为根据隧道控制变形 的要求, 提示对 盾构穿越的施工要求 , 曾分别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及 p e c k公式法 , 对不同地层损失率的盾构施工对运营 地铁隧道的影响进行 了计算分析。经将计算结果与 实测隧道沉降槽面积对比, 发现同样的隧道沉降值 用 p e c k公式计算 的地层损失率偏 小; 而数值模 拟 法计算的地层损失率偏大 , 而用 p e c k公式相对 与 实测接近。故为安全计 , 凡盾构穿越运营地铁隧道 时均按 p e c k公式法预测允许 的地层损失率。根据 盾构直穿地铁运营隧道的相对位置不考虑 隧道刚 度 , 用 p e c k公式求 出隧道底边纵 向最大沉 降为 5 1,2 q m 的沉降槽面积以此作为盾构施工允许的地层损 失率 , 并据此算出相应的允许地表沉 降量( 见 图 9 ) 。 以此作为在盾构穿越 隧道前 的试验段施工监控标 准, 从中取得进入隧道前的初步优化施工参数 ; 再根 据隧道内电子水平尺 的监测反馈调整正面土压力, 微调区域施工参数, 确保隧道绝对安全。已有盾构 n 穿越运营地铁隧道均依照此法得到成功 。 图 9 盾构下穿越运营地铁沉降预测 2 3 2预测 正面土压 力变化 为预计盾构穿越运营地铁隧道的正面土压力变 化趋势 , 进行了正面土压力的理论计算 2 。计算 中 考虑到上部隧道的挖土卸载效应和隧道对上部土体 具有弹性地基梁 的架越作用 , 得出了盾构穿越上方 隧道时段预测 正面 土压力下 降变化 曲线如 图 1 o 所示 。 曼 r 出 琳 2 5 2 4 2 3 2 2 2 l 2 o 1 9 1 8 1 7 1 6 1 5 图 1 0 轨道交通 4号线穿 2号线正面土压力计算 3 盾构施工监测 为安全地近距离穿越运营地铁隧道及居民建筑 等建筑设施 , 要提高监测的自动化水平 , 要提高对引 起地层损失的各种施工因素进行全方位 、 全过程控 制的理念 , 要全面综合地不断调整优化施工参数。 3 1 监测 要求 首先要按盾构施工对周 围环境影响的预测结 果, 按照保护对象允许变形量及盾构施工允许地层 损失率, 确定监测的精度和频率; 对环境保护要求高 的盾构施工, 要求采用 自动化监测手段 , 以实时收集 和传输监测数据 , 适时准确地调整优化施工参数, 有 效控制地层损失。 3 1 1 穿越运营地铁 隧道的监测 盾构近距离穿越运营地铁隧道 , 对环境安全监 控提出了最高要求 。为确保地铁运行 的绝对安全 , 采用 自动监测手段 : 在紧贴运营隧道的道床中间, 安 第 期 0 0 曩 0 0 毒 套 0 誊 曩 墨 0 巷 誊 誊 蟹 装可靠稳 固的高精度 ( 0 1 ram) 可遥控测读 且能持 续监测的电子水平尺 , 可使现场监控根据电子计算 机每 5 mi n一报 的连续监测数据 , 适时准确地调整 正面压力以及注浆流量和压力等对运营隧道隆沉非 常敏感的施工参数 , 确保运营地铁隧道的变形量控 制在 3 mm( 相对允许变形值 的 2 3 ) 警戒值 的限 度内。地铁隧道的轴线水平位移则采用高精度电子 水准仪在夜间列车停运时监测。实测表明水平位移 量很小, 故凭电子水平尺的监控已可确保地铁安全。 3 1 2穿越居民建筑的监测 穿越居 民建筑监控 中往往要同时对房屋及其周 围上水 、 煤气 、 管线进行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监测。根 据技术条件采用 高精度 电子水准仪 的人工监测 手 段, 使监测精度达到0 2 0 3 mi l l 。在穿越房屋过 程中为适应调整施工参数的需要 , 一般要求监测频 率为每小时一次 ; 监测数据多变时 , 就要求测量人员 和仪器保持不动 , 每 5 mi n测读一次。这就要求配 足监测力量 以求得到接近实时监测的效果。 3 2 全方位盾构施工控制 根据盾构体各部位引发周围地层位移的变化机 理, 提出盾构推进引起周 围土体变形机理 图l 5 ( 如图 1 1 ) 。针对影响土体变形 的施工因素 , 提出控制土体 变形的盾构施工控制项 目( 如图 1 2 ) 。根据图 1 1 及 图 1 2 , 在盾构施工中对盾构各部位引发的地层位移 进行全方位全过程 的监控。 图 1 1 盾构掘进引起地层位移机理图 图 1 2 控制土体变形 的盾构施工控制项 目 图 1 1中 1 、 2 、 3 、 4 、 5分别 代表 5种不同的变形 机理: 1 由于盾构推进中正面土压力的不平衡而 导致的地层下沉或隆起 , 以及开挖 面的坍塌 ; 2 由于盾构外壳与土体之间摩擦而导致的地层 隆起 ; 3 由于盾构姿态 的变化引起地层损失而导致 的 地层下沉 ; 4 由于盾构推进后 的注浆引起的地层 隆起及下沉 ; 5 由于以上 4种作用 , 盾构推进后 使周 围土体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和受到扰动而进行固 结和蠕变导致的地层下沉 。 3 3 施工参数的调整优化 3 3 1 正 面土压 力 盾构正面土压力是首先要设置好 的施工参数 。 一 般在地面无超载的盾构推进 中正面压力按静止土 压力测算 。但开挖面实际土压力与盾构土舱内设置 的土压力总有偏差 , 故设置正面土压力还是通过盾 构在试验段中的地面沉降监测反馈而定。特别在盾 构穿越房屋和隧道时, 要以理论预测为导向, 精心地 根据关键监控点实时监测反馈 , 适时准确地调整土 压力以控制保护对象 的隆沉 。图 1 3表示盾构穿越 房屋时设置土压力的变化 。其提高趋势及量值与三 维有限元预测基本相符。图 1 4表示盾构穿越隧道 时实际设置的正面土压力明显降低的变化曲线。其 羔 - r _ h 图 1 3 实测 土压力与理论计算 土压力对 比 31 后 : 0 方 t 箍 溺鞣 翟 交 圈爨 0 lll 0 0 0 _ 0 叠 专 变化幅度与预测相同, 但理论计算土压降低的起点 滞后约 6 8 环 。 曼 、 露 靛 图 1 4 设定土压力与计算 土压力 比较 3 3 2推进 速度 在近距离穿越建 ( 构) 筑物时, 盾构侧壁摩阻力 及纠偏侧壁压力是导致隆沉变化不可忽略的重要因 素。在模拟土性扰动 的多步 台阶式慢剪试验中, 随 着剪切速度的降低, 土体强度有缓慢增加, 超孔隙水 压力降低 6 。这说明盾壳移动缓慢 , 利于提高土 体 强度 , 降低土体扰动。另在现场测试中, 盾构接近测 试面时 , 在正面土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推进速度加 大, 明显地使孔隙水压加大, 增大对土体扰动。从土 工试验的结果可以推断: 盾构近距离穿越建 ( 构 ) 筑 物时, 适当放慢速度( 1 0 2 0 mm) , 可以有效降低盾 构摩阻力及纠偏侧壁压力引起的建筑物隆沉 。 3 3 3 出土量 出土量是对地层位移影响很敏感的参数 , 调整 出土量要靠调整螺旋出土机的转速 。在盾构微扰 动状态下 , 为使 1与正面压力 p和推进速度 v相匹 配, 在试验段推进中测 出 n、 p、 v的变化 曲线( 见图 1 5 ) , 从 中得 出 与 pv的相关性 统计 图( 见 图 1 6 ) 。可见, 当 v一般为匀速时, 则精心调整 凡值 , 即可适时准确地调整 p值 。 32 图 1 5 n、 p、 v变化曲线 图 1 6 n与pv 相关性统计图_ 4 3 3 4曲线段 纠偏 盾构在曲线推进时, 由于盾构姿态不断变化产 生较大的地层损失 。按几何学原理: 复边形的边越 多越接近圆 ; 而在边数相同的情况下 , 正多边形面积 最大。从而推断: 盾构在 曲线段推进 中每环均匀地 分几个小段, 进行推进和转向设定每小段推进的纠 偏量, 则可将地层损失减少 倍 ( 见图 1 7 c ) 。 图 1 7 盾构 曲线掘进不意图 3 3 5同步注浆 同步注浆流量要与盾构推进速度相匹配。按计 量仪表控制每环注浆量与注浆压力 , 力求充满盾尾 后建筑孔隙并平衡地层压力 , 使注浆管出 口压力基 本等于隧道底部静止土压力 , 而又不大于隧顶垂直 土压力 , 以尽量减少土层 的应力释放而又不使地面 有过高隆起而增大地层扰动后 的固结沉降, 更不能 顶破地层发生冒浆。每环注浆量因地质条件和掘进 施工控制地层损失的效果不同而有差异 。在穿越居 民楼的案例中, 每环注浆是理论建筑孔隙的 1 9 5 , 而在运营地铁隧道穿越中则为 1 0 5 1 3 0 。 3 3 6隧道 壁后补 强 注浆 在很软弱的黏性土层 中, 施工后期的固结沉降 大于施工沉降约 1 1 5 倍 , 沉降的稳定时间要在半 年以上 。为减少沉降需加固地基。在近距离穿越隧 道或建筑物的盾构穿越段, 需要在盾构施工的隧道 h b nm9876 5432 o 一 _ i i g j j 如 勰 加 h 如 加 m 8 i _ u i j j 一 一 _ u l u u j u j 一 第 _ 0 0 。 0 0 l 譬 垂 _ 曩 番l_溱溶 ll 内向外周地层打注浆管进行双液分层注浆 。注浆施 工原则是多点 、 均匀、 少量、 多次 。按预测选定注浆 孔数量及孔位、 每 次注浆打管深度 、 拔管速度、 注浆 流量及压力等施工参数 , 均在分别对房屋或 隧道隆 沉变化的跟踪监测反馈下, 调整优化, 使每次注浆产 生的隆起量不大于 2 mm。每孔注浆频率 , 则视 注 浆隆起后再沉降的稳定情况而定。注浆频率 由起初 的每天一次逐步减少到每隔数天至每隔一月一次 , 直到监测点的沉 降速率符合要求。 刀 对运营地铁隧道 , 底部注浆加 固土体强度 p 1 2 mp a 。补强注浆过程视地质条件而定 , 一般半 年至 9个月 。停止 注浆 时, 隧道沉降速率小于0 1 ram 月, 扰动地层 的超孔隙水压力趋零 。 对房屋下面的补强加 固注浆 , 在房屋沉降速率 为 0 2 mm d时即停止注浆 以后 , 房屋 自然沉降约 5个月后沉降速率 降至 0 0 4 mm d , 沉降基本稳定 ( 见 图 1 8 ) 。 补强注浆停止后房屋沉降稳定过程 停止补强注浆后, 沉降 1 4 6 速 率 降 至 0 2 m m d 以 下 j 穿 越 施 工 沉降9 m m b - - j 二 二 一 0 2 : 4 6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