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大桥南锚碇巨型沉井排水下沉施工技术.pdf_第1页
泰州大桥南锚碇巨型沉井排水下沉施工技术.pdf_第2页
泰州大桥南锚碇巨型沉井排水下沉施工技术.pdf_第3页
泰州大桥南锚碇巨型沉井排水下沉施工技术.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9年 1 月 第 1 期 ( 总 1 2 4 ) 铁道工程学报 j our nal 0f r ai l way e ngi ne e ri ng s oc i e t y j a n 2 0 0 9 n o 1 ( s e r 1 2 4 ) 文章编号 : 1 0 0 6 2 1 0 6 ( 2 0 0 9 ) 0 1 0 0 6 3 0 4 泰 州大桥 南锚碇 巨型沉 井排水下沉施工技术 陶建 山 ( 中铁大桥局股份公司, 武汉 4 3 0 0 5 0 ) 摘 要 : 研究 目的 : 随着 国 内经 济 发展 及 大 型沉 井 基 础 的 开发 应 用 , 泰 州 长 江公 路 大 桥南 锚 碇 沉井 基 础 长 6 7 9 m, 宽 5 2 m, 高 4 1 m, 在长江岸边的 冲积沙土地质 中下沉 , 选用排水下沉 和不排水 下沉 相结 合的两个施工 方案, 如何确保沉井结构和附近建筑物以及长江大堤的安全是关键; 本文仅介绍沉井钢壳拼装 , 混凝土接高, 深井降水和泵吸挖土的排水下沉施工方案, 达到安全优质快速下沉的目的。 研究结论 : 采用排水下沉, 沉降系数大, 深井降水效果好, 泵吸挖土效率高、 出泥量大, 下沉速度再创新高; 安全可控制, 质量有保证, 环境易达标; 沉井接高浇筑质量和下沉偏差都得到了很好控制, 达到规范标准; 通过 回灌水附近建筑物和长江大堤的沉降得到有效控制, 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采用深井降水和泵吸挖土的 排水下沉方案, 能达到安全快速施工大型沉井基础的目的, 同时也掌握了大型沉井排水下沉的关键施工技术。 关键词 : 大型沉井 ; 排水下沉 ; 泵吸排渣 ; 下沉监控 ; 大堤安全 中图分类号 : u 4 4 文献标识码 : a co n s t r u c t i o n te c h n o l o g y f o r dr a i n i n g s i n k a g e for s o u t h ca i s s o n an c h o r a g e t o ta i z h o u ya n g t z e ri v e r hi g h wa y br i dg e wi t h la r g e s i z e d s u n k w e l l tao j i a ns h a n ( c h i n a z h o n g t i e ma j o r b r i d g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r o u p , wu h a n ,h u b e i 4 3 0 0 5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re s e a r c h p ur po s e s :wi t h t h e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i n ch i n a,mo r e a n d mo r e l a r g es i z e d s u n k we l l s h a v e b e e n us e d fo r i n s t a nc e,t h e 67 9 m l o n g,52 m wi d e a n d 41 m hi g h b a s e o f s o u t h c a i s s o n a n c h o r a g e t o ta i z h o u ya n g t z e ri v e r hi g h wa y br i d g e h a d t o b e s u nk i n t h e a l l u v i a l s a n d o n t h e r i v e r b a n k b y d r a i n i n g s i n k a g e a l o n g wi t h n o n - dr a i n i n gs i n k a g e ho w t o e n s u r e t h e s a f e t y o f s un k we l l s t r u c t u r e,s u r r o u n d i n g b u i l d i n g s a n d ya n g t z e ri v e r d a m i s t h e ke y p o i n t t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i s g i v e n i n t hi s p a pe r t o t h e d r a i n i n g s i n k a g e s c h e me,i n c l ud i n g t h e s t e e l c a i s s o n a s s e mb l y, c o n c r e t e j o i n t h e i g h t a n d p u mp i n g w a t e r a n d r e m o v i n g s o i l w i t h d e e p w e l 1 r e s e a r c h c o n c l u s i o n s : u s i n g d r a i n i n g s i n k a g e c a n g u a r a n t e e t h e g r o u t i n g q u a l i t y f o r c o n c r e t e j o i n t h e i g h t a n d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c o nt r o l t he d e v i a t i o n o f s i n k a g e,wi t h t h e f e a t u r e s o f l a r g e s i n k i n g c o e ffic i e n t ,g o o d p r e c i pi t a t i o n e f f e c t s o f d e e p we l t ,p e r f e c t p u mp i n g e ffi c i e n c y o f t h e e x c a v a t o r,r e mo v i ng l a r g e mu d a n d h i g h s i n k i n g s p e e dand t h e s u b s i d e n c e o f t h e s u r r o u n d i n g b ui l di n g s a n d ya ng t z e ri v e r d a m i s c o n t r o l l e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b y fil l i n g wa t e r ke y wo r ds:l a r g es i z e d s un k we l l ;d r a i n i n g s i n ka g e;s ha m ts e n g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s ub s i d e n c e mo n i t o r i n g;d a m s a f e t y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三塔两跨悬索桥 , 桥跨 布置 为 3 9 0+1 0 8 0+1 0 8 0+ 3 9 0 m。其锚碇拉力达 4 3万 t , 采用重力式锚 ; 锚碇基础采用矩形沉井, 沉井长 6 7 9 m, 宽 5 2 m( 底节长 6 8 3 m, 宽 5 2 4 m) , 平面设三纵 四横 隔墙 , 2 0个井孔 , 井壁厚度为 2 m, 隔墙厚度为 1 4 m。 南锚碇沉井高4 1 m, 竖向分 8节, 底节钢壳混凝土沉 井高 8 m, 第七节高 3 m, 其余各节高度均为 5 m。下 沉入土深度 4 2 i n 。如 图 1 所示。 收稿 日期 : 2 0 0 8 0 91 1 作者 简介 : 陶建 山, 1 9 6 3年出生 , 男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中铁大桥局股份公 司副总工程师。 铁道工程学报 2 0 0 9年 1月 图 1 沉井结构透视图( 单位 : m) 地质主要为细颗粒沉积物、 粘性土、 粉砂和细砂。 地下水埋深 1 3 m, 并受长江水位影响。 1 沉井下沉方案选用 沉井下沉原理是沉井 自重克服土壤阻力而 自沉 , 为了减少阻力, 只有将沉井 内的土壤清除。下沉施工 方法主要分为排水开挖 和不排水吸泥 2类 ; 排水即止 水, 止水方案有深井降水 、 注浆 固结止水 、 冰冻 固结止 水和沉箱气压排水4种方式, 开挖有深坑吊桶取土、 基 坑抓泥斗取土和泥浆泵抽吸的 3种方案; 不排水下沉 则有空气吸泥和砂石泵泵吸 2种方案。选用哪种方案 应充分研究基坑的地质 土壤特性和周边环境, 同时还 应结合科技创新 、 工程进度和成本综合比选。 本桥南锚碇沉井平面尺寸大到 3 5 8 0 m , 下沉取 土总量达 1 5万 m 。因此选择进度快 、 成本低的深井 降水和泥浆泵抽吸取土作为前期排水下沉方案, 后期 则选用空气吸泥的不排水下沉方案 , 将两个方案结合 使用 , 更能发挥和体现各 自的优点 , 加快施工进度 , 确 保工程质量。 2 施工特点与难点 南锚沉井浇筑两节高 1 3 m, 重达 3 5万 t , 如何安 全抽垫是难点。沉井下沉是最重要工序, 如何将巨型 沉井安全、 顺利和精确下沉到位是重点。在排水下沉 过程中, 确保长江大堤和周边民房的安全又是难点。 3沉井浇筑下沉施工流程 场地平整地基加固一钢壳沉井工厂分块制造现场 支垫拼装焊接一浇筑底节混凝土一接高第二节一沉井 抽垫入土一接高第三节一深井降水及泵抽下沉 1 6 m 一回水接高 2节一再深井降水及泵吸下沉 1 0 m 一 回水 接高 3节一不排水空气吸泥下沉 1 6 m达到设计位置。 4 沉井钢壳拼装及混凝土浇筑接高 南锚碇处地下水位高, 水量大, 表层为软土地质 , 因此底节 8 m采用钢壳沉井 , 以上 7节均采用钢筋混 凝土沉井。 4 1 地 基加 固及 沉井 支垫 南锚碇地基表层主要为淤泥质亚粘土, 承载力低 , 采用砂桩换填的复合地基加固法提高承载力。 4 1 1 地基加固 砂桩平面沿沉井井壁及隔墙 梅花形布置 , 桩径为 3 8 c m, 间距 1 m, 宽度 6 m; 砂桩穿过软土伸人粉沙层 , 砂桩长 1 7 m, 以筒式振动打桩机施工。 表层软土需换填成砂土, 因沉井井壁与隔墙高差 1 9 m, 换填深度外圈井壁下为 5 m, 中间隔墙下为 3 m。 因基坑面积大 , 地下水位高 , 基坑开挖换填期问采取了 轻型井点降水措施 , 降水 深度 5 m。换填的砂土以振 动棒逐层振捣 密实 , 密实度达 9 0 9 5 , 承载力大 于 4 0 0 k p a 。 4 1 2 钢沉井支垫 周边井壁刃脚底宽度为2 0 o m, 采 用 1 2 5 m短枕木支垫, 中间隔墙底宽为 1 2 m, 则用 2 5 m枕木支垫 , 枕木支垫主要用于底节钢壳拼装调 平。前期沉井重量则是采用夯实的三合土土模支承 , 局部承载力要求达到 5 0 0 k p a 。 4 2钢沉井制造拼装 沉井底节为钢壳填充混凝土结构, 平面周边为井 壁 , 中间为三纵四横 的隔墙 , 采取平面分块制造安装 , 即分为 9类共 4 3个节段, 钢沉井最大块段长 1 9 3 m, 高 8 m, 最大重量 4 2 t 。 钢沉井在钢结构工厂车间制造成板桁单元件, 运 到工地后在组拼胎架上进行块单元拼装焊接。块单元 运输设备采用平板运输车, 拼装设备采用 1 5 0 t 履带 吊 机和2 5 t 汽车吊机辅助安装 。钢沉井拼装采取 自中间 向外侧对称拼装的拼装方式, 拼装 时采用钢管斜撑杆 支撑块单元 , 拼装完毕, 进行钢沉井几何尺寸的检查和 纠正, 调整正确后进行拼缝焊接。 4 3 沉井接高混凝土浇筑 在沉井两侧布置 2台 1 0 t 走行式塔式 吊机 , 负责 材料装卸以及钢筋 、 模板等吊装作业, 模板安装拆除时 又增加 1台 2 5 t 汽车吊机和 1台5 0 t 履带 吊机。 沉井混凝土采用工地 3台 h z s 7 5和 1台 h z s 1 2 0 全 自动混凝土搅拌站生产, 1 0台 6 8 m 混凝土运输 车, 3 4台混凝土汽车泵直接泵送人模 , 浇筑速度为 1 0 01 6 0 m h。 为防止沉井在浇注过程 中出现倾斜 , 填充混凝土 时按 台阶式分舱分层, 自中间向周边 、 先隔墙后井壁的 顺序, 对称均匀地灌注混凝土 , 确保对沉井均衡加载。 钢筋混凝土接高采用全平面浇筑 , 一次浇筑高度 为2 5 m, 共需接高 1 4次, 采用3 层 1 2 5 m高的钢模 板进行翻转模板接高施工。钢筋采取 在工地加工成 型, 现场绑扎 , 水平 6 3 2主筋接头采用剥肋滚扎直螺 纹套筒连接 , 其它钢筋则采用搭接接长。 第 1 期 陶建 山 : 泰州大桥南锚碇 巨型沉井排水下沉施工技术 6 5 4 4 沉井抽垫入土 在钢沉井拼装时 , 为了支垫和调平 , 在钢沉井井壁 和隔墙底面铺设了长短枕木 , 为防止 钢沉井土模 变形 变位, 直到浇筑底节和第二节混凝 土后 才进行抽垫 。 抽垫换填采取分区、 对称、 同步、 依次进行 , 先中间后节 点 , 先隔墙后井壁 , 最后同时抽 除周边井壁 4个支点 , 2节混凝土重量完全 由土模 承当。抽换时 , 先将 垫木 底面和两侧面的填砂松动 , 尽可能少影响土模 。隔墙 底枕木按批次逐一抽出, 井壁底短枕木则 以挖掘机从 沉井外侧水平拔除, 并及 时回填夯实。抽换过程 中进 行沉降跟踪观测 , 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5 深井降水排水下沉 沉井接高前三节 , 高度为 1 8 m, 重量 4 8万 t , 首 次排水下沉 1 6 m, 下沉系数为 1 4 3 ; 再接高第 四第 五 节 , 高度为 2 8 m, 总重量达 7 8万 t , 第二次排水下沉 1 0 m, 下沉系数为 1 3 , 排水下沉合计 2 6 m。 s 1 深 井降水 南锚碇主要含水层分为 3类 : 第一类含水层 ( 浅 层潜水) 为亚粘土层 , 平均厚度约 1 5 m, 渗透性差 , 为 弱透水层。第二类含水层 ( 中部弱承压) 为粉砂层 , 平 均厚度约 5 0 m, 渗透性较好 , 为强透水层 。第三类含 水层 ( 下部承压 ) 为中粗砂层 , 总厚度大于 1 0 0 m, 渗透 性好 , 与长江相通 , 为强透水层 。 沉井 中心东距长江大堤约为 2 1 0 m, 距长江岸边 为 4 2 0 m, 西距周围最近的民房仅约 1 0 0 m, 因此 , 应观 测分析降水深度分布情况和长江大堤及民房建筑的沉 降量 , 采取有力措施 , 确保安全。 5 1 1 深井降水计算 为确保降水井在沉井下沉过程 中的能正常使用 , 降水井与沉井周边设有 8 r n的安全距离。 依据抽水试验得到的土层渗透系数及分次下沉的 降水深度 , 基坑总涌水量分别按潜水层和近江承压层 进行估算 , 再根据单 井出水能力确定 降水井数量。深 井降水计算如表 1 所示。 表 1 深 井降水计算 首次降水 第二次降水 项 目 ( 潜水层 ) ( 近江承压层 ) 渗透系数 ( m d ) 5 2 1 2 3 水位降低值 m 1 4 2 2 4 2 抽水影响半径 m 5 7 8 1 8 4 8 7 总涌水量 ( m d ) 1 2 0 2 8 4 3 2 8 5 3 6 单井点管 出水量 ( r n - d ) 7 8 2 3 1 0 4 3 7 井点管需要数 n 1 6 3 4 5 1 2 降水施工布置 根据现场抽水试验情况, 设计抽水井井深为 3 2 m, 孔径 6 0 c m, 采用 内3 0 c m混凝土花管下到孔底 , 在 花管外周缠绕金属丝 网以减少含水层细颗粒流入井 内 , 在管外 与孔壁 之间 回填 中细砂滤 层。抽水 采用 2 0 0 q s g 6 36 0 4不锈 钢 五 级 深井 潜 水 泵 , 流量 为 6 3 m h。 依据第二次降水深度在沉 井外周布置 4 0口深水 井 , 其 中备用 4口, 在沉井中间也布置了 3口井。在沉 井的轴线上布置 2个观测井 , 用于监测降水情况 , 另外 在锚后方靠近民房侧布置 3口回灌井减少民房沉降。 如图 2所示 。 图 2 深井降水井及观测布置图 深井降水是配合沉井内排水开挖下沉, 降水面与 开挖面基本一致 , 不宜过多或过少降水 , 将沉井外的地 下水水位降至刃脚踏 面以上 1 m左 右, 防止沉井 内产 生涌水流砂 。 首次降水 时, 首先开启周边 8口, 随着下沉深度 , 加大降水 , 开了 1 9 e l 管井抽水, 抽水量达 1 2 0 0 0 m d ; 第二次降水时 , 首先开启 2 7口井, 随着下沉深度加大 了降水力度, 最终开启 4 1口管井抽水, 最大降水深度 为 2 4 m, 最大抽水量达 3 2 0 0 0 m d 。 5 1 3 长江大堤和民房沉降观测及控制 深井降水后 , 原饱和土壤出现了空隙 , 导致土体压 缩沉降。因抽水量大 , 影响半径达 8 5 0 m, 因此对影响 半径范围内的长江大堤 、 民房建筑和场地沉降进行测 算评估和布点实时监测 。长江大堤 累计沉降 5 7 c m, 铁道工程学报 2 0 0 9年 1 月 没有开裂和位移, 是安全的; 虽然在居民民房与沉井之 间采取了回灌深井灌水补水及几排深截水井的减沉措 施 , 但是最近处的民房还是沉降 了 1 8 c m, 不均匀沉降 8 e m, 出现了裂纹, 按预案进行修补和补偿。 5 2 沉井排 水下沉 沉井下沉施工组织主要包括指挥系统 、 供 电系统、 供水射水系统 、 抽吸排渣系统和监控监测系统。 排水下沉开挖原理 : 用高压射水对沉井 内基坑土 体进行冲刷 、 切割 、 搅拌使之形成泥浆并汇集到集水坑 内, 再 由泥浆泵将泥浆抽吸排放至沉井外 2 0 0 1t i 远 的 大型泥浆沉淀弃土场所。泵吸由中间向四周 , 均匀对 称 , 分层进行 , 循序渐进 ; 纵横隔墙底 由中间向两端逐 渐脱空 , 基底渐渐形成沉井周边井壁刃脚支承的锅底 状 , 应控制锅底深度 , 锅底以能形成汇集的水力坡度为 宜; 井壁内侧应保留适量土体 , 由刃脚挤压破 土, 使沉 井平稳下沉。 中间6个井孔各设 1台 6时泥浆泵, 外圈 8个井 孔各设 1台4时泥浆泵 , 2 0把水枪以高压离心泵供水 冲射; 因泥浆泵扬程较小 , 采用 6台 6时泥浆泵作为接 力泵, 并以管道排渣到沉淀弃土场。6时泥浆泵定额 流量 1 5 0 m h , 扬程 1 8 1t i , 效率 6 8 , 使用 流量可达 1 0 0 ill h 。6台泥浆泵 1 d可抽 1 4 0 0 0 it i 泥浆 , 排渣 可达 4 0 0 0 il l , 能满足下沉进度要求。如图 3所示 。 泥 面大锅 底 深 达 5 i l l 图 3 沉井射水泵吸排渣 图 m3 h ; 下沉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涌水翻砂 : 周边 井壁刃脚埋深应对称一致 , 不低于 1 1t i ; 备用发电机 , 确保正常供电; 应有备用潜水泵 , 确保深井降水正常运 行; 沉井外降水与沉井内开挖应保持同步进行。 首次于 6月 2日开始排水下沉 , 历时 1 4 d , 沉井下 沉了 1 4 m, 平均每天下沉 1 m; 初期因地基加固后土体 承载力高, 下沉速度慢 , 后期下沉越来越快, 达 1 8 m d , 如图4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