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目 录录 一、适用范围一、适用范围.2 二、编制依据二、编制依据.2 三、工程概况和高支模概述三、工程概况和高支模概述.2 3.1 工程总体概况.2 3.2 高支模概述.2 四、技术措施方案四、技术措施方案.3 4.1 施工准备.3 4.1.1 材料要求及准备.3 4.1.2 机具准备.4 4.1.3 技术准备.4 4.2 高支模技术要求 4 4.3 高支模脚手架的搭设及拆除施工工艺.6 4.3.1 高支模脚手架搭设施工工艺.6 4.3.2 高支模脚手架的拆除施工工艺.6 五、高大支模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五、高大支模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7 5.1 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7 5.2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8 5.2.1 材质及其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8 5.2.2 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8 5.2.3 脚手架上施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8 5.2.4 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9 5.2.5 应执行的强制性条文.9 六、高支模监测六、高支模监测.11 七、安全应急救援预案七、安全应急救援预案.12 八、南楼计算书及图例八、南楼计算书及图例.15 九、北楼计算书及图例九、北楼计算书及图例.30 一、适用范围一、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指导滁州市政务大楼工程南北楼共享大厅 11.36 米高 度处的高大模板施工。 二、编制依据二、编制依据 1、业主方提供的设计编号为 08068 的滁州市政务办公大楼施工图;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4、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5、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 6、建设部颁发的关于高大模板的相关文件规定; 7、本公司相关施工工艺标准; 8、 建筑施工手册 第四版; 9、 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 三、工程概况和高支模概述三、工程概况和高支模概述 3.13.1 工程总体概况工程总体概况 滁州市政务办公大楼位于滁州市经济开发区花都路南侧,花亭路以 北,东起新安路,西至南谯南路。本工程由南、北两幢办公楼组成,均 为地下一层,地上十层框架结构(不含架空层) 。两栋建筑物东西方向 长度 153.62m,南北方向宽度为 22.1m。本工程楼层层高多数为 3.8 米, 第九层为 4.8 米。 3.23.2 高支模概述高支模概述 本工程南楼、北楼入口处均有一共享大厅,南楼该处存在一个区域 面积约 260m2,距离支撑点高度 11.40 米(支撑点为一层楼板面)的梁板区 域,北楼该处 230 m2,距离支撑点高度 11.40 米(支撑点为一层楼板面) 的花架梁区域(无楼板) 。建设部下发的相关文件规定:水平混凝土构 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 8m,或跨度超过 18m,施工总荷载大于 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 15kn/m 的模板支撑系统属于高大模板,且 需要进行专家论证。 我部施工的以上区域属于水平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 8 米, 故而需要编制专项方案并经过专家论证。 四、技术措施方案四、技术措施方案 4.14.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 4.1.1 材料要求及准备 1、钢管宜采用力学性能适中的 q235a(3 号)钢,其力学性能应符合 国家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89)中 q235a 钢的规定。每批钢材 进场时,应有材质检验合格证。 2、钢管选用外径 48mm,壁厚 3.0mm 的钢管。立杆、大横杆和斜杆 的长度为 6m,小横杆长度统一为 1.5m。 3、根据可铸铁分类及技术条件(gb978-67)的规定,扣件采用 机械性能不低于 kth330-08 的可锻铸铁制造。铸件不得有裂纹、气孔, 不宜有缩松、砂眼、毛刺、氧化皮等,要清除干净。 4、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 良好,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 5mm。 5、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 1mm。 6、钢管及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7、钢管及扣件报废标准:钢管弯曲、压扁、有裂纹或严重锈蚀; 扣件有脆裂、变形、滑扣应报废和禁止使用。 8、立杆、横杆钢管采用暗红色,剪刀撑钢管采用红白相间色,扣 件刷金黄色防锈漆。 4.1.2 机具准备 搭、拆架子所需机具主要有架子扳手、吊线,由架子工自备。 项目部应配备如下检查工具(可借用,但应符合要求): 名称数量用途 扭力扳手1 把检查扣件拧紧力度 游标卡尺1 把检查焊接钢管外径和壁厚、外表面锈蚀深 度 塞尺1 把检查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 钢卷尺1 把检查钢管弯曲程度和搭设中的距离或长度 水平尺1 把检查水平杆高差 角尺1 把检查剪刀撑与地面的倾角 注: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jgj130-2001)中提及的钢板 尺用钢卷尺代替。 4.1.3 技术准备 施工前应按要求向木工作好技术交底,如人员变动后应重新交底。 交底工作由项目安全主管、安全员、木工班长分级负责。 4.24.2 高支模技术要求高支模技术要求 1、基础:南北楼的高支模所用的钢管脚手架以一层楼板为基础,且要 求一层楼板至架空层楼板的支撑体系以及架空层楼板至地下室底板下的 支撑体系在楼层结构达到强度后仍予以保留,确保高支模的荷载直接传 递至地下室底板上。高支模体系立杆支承在木垫板上,木垫板要稳固, 不晃动。场地做好排水措施,不得积水。 2、纵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要求设置在立杆内侧,长度不宜小于三跨。 接长使用对接,严禁使用搭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 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 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 不宜大于纵距的 1/3。 3、横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的设置同纵向水平杆。 4、立杆:立杆距梁边 300mm,每根立杆底部应垫木垫块,垫块要稳固, 不晃动。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下端第一根立杆交错 用 6m 杆和 3m 杆相互错开。底座和顶托螺拴的伸出长度不大于 300mm。 5、剪刀撑:斜杆与楼面的倾角按 4560控制,每组剪刀撑跨越立 杆数宜为 57 根。剪刀撑钢管应涂区别于立杆的颜色,最好是涂成红 白相间警示标识。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m,应等间距设置 3 个旋转扣件固定。竖直方向沿纵向及横向全高全长 从两端开始每隔 4 排立杆设一道剪刀撑。 6、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 40nm,且不应大于 65nm。主节 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 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 150mm。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各 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 100mm。 7、模板支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并必须按有关规定设置纵、横扫地 杆。 2)高支模立杆步距不得大于 1.5m,并应设置纵横水平拉杆。 3)立杆接长必须按有关规定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4)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 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 15mm。 5)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立杆应设在梁模板中心线 处,其偏心距不应大于 25mm。 8、满堂模板支架的支撑设置按以下规定: 1)剪刀撑应纵横设置,其间距按 6m 设置。 2)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 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3)该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 4 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 2 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4.34.3 高支模脚手架的搭设及拆除施工工艺高支模脚手架的搭设及拆除施工工艺 4.3.1 高支模脚手架搭设施工工艺 高支模脚手架搭设的工艺流程:基底检查、放线定位铺设预制木 垫块竖立杆排放纵向扫地杆将纵向扫地杆与立杆扣接安装横向 扫地杆安装纵向水平杆安装横向水平杆安装剪刀撑安装连墙件 梁板底技术处理。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 墙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点出 立杆标记。木垫块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块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 空。 在搭设首层高支模脚手架的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 撑,拐角处双向增设,待该部位与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的连墙件可靠拉结 后方可拆除。 4.3.2 高支模脚手架的拆除施工工艺 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一般的拆除顺序为: 剪刀撑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 不准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两步同时进行拆架。做到一步一清、一杆 一清。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纵向水平杆、 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所有 连墙杆等必须随脚手架拆除同步下降,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 后再拆脚手架。 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 2 步,如高差大于 2 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应保证拆除后架体的稳定性不被破坏,连墙杆被拆除前,应加设临时支 撑防止变形、失稳。 五、高大支模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五、高大支模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 5.15.1 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 5.1.1 搭、拆脚手架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 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方可持证上岗。 5.1.2 搭拆棚的工作人员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后方可上岗作业。 5.1.3 明确顶架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员,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 作。设专人负责对顶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 5.1.4 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修改更变技术方案。 5.1.5 架设后,应会同技术部门及安全检查员进行全面检查,验评合格 后方可使用。每施工段要经验收后才可使用。 5.1.6 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整改后才能继续使用。如停工一段时间重新开工时必须全面检查,检查 合格后才可使用。 5.1.7 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章程和规范要求施工,严禁违章作业。 5.1.8 操作工人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及三级安全教育,持证上岗。操作时 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和安全带,安全帽的帽带要绑紧在下颚的位置,安 全带应可靠地与大横杆连接;不得穿塑料底鞋或皮鞋,不得酒后、带病 作业。 5.1.9 工具及小零件,要放在工具箱内。 5.1.10 搭设、拆除顶架时应思想集中,团结协作,统一指挥,禁止在架 子上打闹。材料、工具不得乱抛、乱扔。 5.1.11 遇六级以上大风或重雾、大雨时应停止工作,雨后施工要注意防 滑。 5.1.12 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构配件。 5.25.2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2.1 材质及其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扣件的紧固程度不应小于 40nm,且不应大于 65nm。对接扣件 的抗拉承载力为 3kn。扣件上螺栓应保持适当的拧紧程度。 对接扣件安装时其开口应向内,以防进雨水,直角扣件安装时开口 不得向下,以保证安全。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 100mm。 钢管有严重锈蚀、压扁或裂纹的不得使用。禁止使用有脆裂、变形、 滑丝等现象的扣件。脚手架严禁钢竹、钢木混搭,禁止扣件、绳索、铁 丝、竹篾、塑料混用。严禁将外径 48mm 与 51mm 的钢管混合使用。 5.2.2 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 搭设过程中应划出工作标志区,禁止行人进入,统一指挥,上下呼 应,动作协调,严禁在无人指挥下作业。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扣件时 必先告诉对方,并得到允许,以防坠落伤人。 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 6 跨设置一根抛撑。脚手架及时与结构拉 结或采用临时支顶,以保证搭设过程安全,未完成脚手架在每日收工前, 一定要确保架子稳定。 在搭设过程中应由安全员、架子班长等进行检查、验收。 5.2.3 脚手架上施工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高支模脚手架搭设完毕后,经项目部安全员及监理和甲方验收合格 后方可使用。任何班组长和个人,未经同意不得任意拆除脚手架部件。 定期检查高支模脚手架,发现问题和隐患,在施工作业前及时维修 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 5.2.4 脚手架拆除的安全技术措施 拆架前,全面检查待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出作业计划, 报请监理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工作。 架体拆除前,必须察看施工现场环境,包括架空线路、外脚手架、 地面的设施等各类障碍物、附件、电气装置情况,凡能提前拆除的尽量 拆除掉。 拆架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 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需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 扣件时,应先通知对方采取防范措施,以防坠落。 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 后方可离开。 每天拆架下班时,不应留下隐患部位。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 电源线,以防触电。所有杆件和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准在杆件上附 着扣件或两杆连着送到地面。 拆下的零配件要装入容器内,用吊篮吊下;拆下的钢管要绑扎牢固, 双点起吊,严禁从高空抛掷。 5.2.5 应执行的强制性条文 本脚手架施工和使用期间应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如下,应重点检查: 5.2.5.1 钢管上严禁打孔。 5.2.5.2 当脚手架搭设尺寸中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有变 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 立杆横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5.2.5.3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 禁拆除; 5.2.5.4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 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 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 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 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 不应大于 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 5.2.5.5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 扣件连接。 5.2.5.6 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5.2.5.7 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脚手架使用过程 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5.2.5.8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 墙件以上两步。 5.2.5.9 严禁将外径 48mm与 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5.2.5.10 剪刀撑的搭设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5.2.5.11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5.2.5.12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 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于两步, 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5.2.5.12 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5.2.5.13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 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5.2.5.14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 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 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 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5.2.5.15 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 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 禁悬挂起重设备。 5.2.5.16 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2)连墙件。 六、高支模监测六、高支模监测 项目部准备在现场进行施工过程监测。 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和位移。 2、测点布设:梁 240450,300560mm、3001000mm 均设一 个监测剖面(梁中位置),每个监测剖面布设一个支架水平位移监测 点、两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3、监测频率: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实施监测,监测频率不超过 30 分钟一次。 4、变形控制值: 3001000 梁(17.2 米跨)板底沉降为 30mm,梁水平位移为 10mm。 300560 梁板底沉降为 15mm,梁水平位移为 8mm。 5、变形监测报警值: 17.2 米跨大梁、板底(钢管立杆)沉降为20mm,梁水平位移 为 8mm。 6 米跨次梁、板底(钢管立杆)沉降为10mm,梁水平位移为 6mm。 七、安全应急救援预案七、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1 1、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架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架构 组组长长:张张铁铁军军 电电话话: 1 15 52 21 12 20 01 15 50 02 28 8 副副组组长长:孙孙元元军军 电电话话: 1 13 35 50 05 55 50 00 00 07 70 0 组员: 张明、杨继祥、陈军、许秒、张忠林、别翔、王允剑、闵 良燕 应急救援联络电话 急救中心:1 12 20 0 2 2、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 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 行处理。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 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 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 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 20 度左右,尽快 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 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 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 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 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3)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 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 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 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4)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 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 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 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5)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 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 溶液)冲洗伤口,涂 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 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 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 1/2 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 结扎在大腿上 1/3 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 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 2540 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 0.51 分 钟。 (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 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 及伤口的情况。 3 3、发生支模坍塌应急救援、发生支模坍塌应急救援 (1)施工项目在班组作业前必须要结合工作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 术交底。并保持出入口畅通。 (2)在施工危险区域悬挂对口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按规定设防护措 施。保持出入口畅通,有计划清理拆除下来的材料,严禁阻塞通道。 (3)当支模在拆除过程中发生大面积倒塌、坍塌,不要慌张,保持镇静, 注意事态的发展情况、方向及受影响的位置,有序指挥员工疏散。 (4)在坍塌过程中不要盲目抢险,有危及用电安全的,应立刻切断电源, 确认未有继续坍塌危险的情况下,组织抢救人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 抢救工作,首先抢救受伤人员,再抢救财产。 (5)现场急救处理: 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挤压综合症的发生。 伤肢制动,可用夹板等简单托持伤肢。 伤肢降温(避免冻伤),尽量避免局部热缺血。 伤肢不应抬高、按摩或热敷。 如果挤压部位有开放创伤及活动出血者,应止血,但避免加压,除 有大血管断裂外不用止血带。 迅速转往医院。 (6)立刻设危险区域,并设警示标志,设专人监护,保护事故现场。 (7)按规定上报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救援。 4 4、建立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物资:、建立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物资: 施工总负责人:张铁军;技术负责人:张明;质安负责人;刘岩;施 工现场总指挥:杨继祥;楼面负责人:许秒、张忠林 ;顶架沉降、变 形监测负责人;王允剑;顶架加固负责人:李文东; 模板加固负责人: 闵良燕 ;混凝土浇捣负责人:黄昌海;机电负责人:陈军 ;现场安全 监督员:别翔。 应急物资预备:每 3 米高备 48 钢管 34 米长 10 条,扣件 30 个; 11.36 米标高备 80802000 木枋 30 条,散板若干,48 钢管 34 米长 10 条,上托 20 个,高支模 11.36 米部位设置足够的照明。 3、高支模部位浇捣混凝土规定上午进行,以方便施工安全监测,严禁 其他时间施工。 4、备发电机一台,以防止因停电而造成安全和质量事故发生。 5、如发生不利于安全情况,必须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由各专业施工 班组及时进入,对该部位进行加固,确保安全。 八、南楼计算书及图例八、南楼计算书及图例 南楼区域我们选取截面尺寸最大的 3001000mm、跨度 6.8m、离支 撑点高度为 11.4m 的四层框架梁 kl8 进行计算。 一、参数信息一、参数信息 1.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0.30;梁截面高度 d(m):1.00 混凝土板厚度(m):0.18;立杆纵距(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 0.9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脚手架步距(m):1.5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11.40;梁两侧立柱间距(m):0.60; 承重架支设:无承重立杆,木方支撑垂直梁截面;立杆横向间距或排 距lb(m):0.9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0; 扣件连接方式:单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 力折减系数:0.80; 2.2.荷载参数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kn/m2):0.50;钢筋自重(kn/m3):2.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 8.9;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4.0;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2.0 3.3.材料参数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杉木; 木材弹性模量e(n/mm2):9000.0;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1.0;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4;面板类型:胶合面板; 钢材弹性模量e(n/mm2):210000.0;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205.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3.0; 4.4.梁底模板参数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300.0;面板厚度(mm):18.0; 5.5.梁侧模板参数梁侧模板参数 主楞间距(mm):500;次楞间距(mm):300; 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500;穿梁螺栓竖向间距(mm):300; 穿梁螺栓直径(mm):m12;主楞龙骨材料:钢楞; 截面类型为圆形,直径480mm,壁厚3.00mm;主楞合并根数:2; 次楞龙骨材料:木楞,,宽度40mm,高度80mm;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1.1.梁侧模板荷载梁侧模板荷载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 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 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其中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1.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15.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 1.000m;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 分别为 8.924 kn/m2、24.000 kn/m2,取较小值8.924 kn/m2作为本工 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 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 土侧压力。计算的原则是按照龙骨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内 楞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1.抗弯验算抗弯验算 其中,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50.001.81.8/6=27.00cm3;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面板跨中弯矩: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0.508.920.90=4.82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2= 1.40.504.000.90=2.52kn/m; q = q1+q2 = 4.819+2.520 = 7.339 kn/m; 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300.00mm; 面板的最大弯距 m= 0.17.34300.002 = 6.61104n.mm;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 6.61104 / 2.70104=2.446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000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2.446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 值 f=13.000n/mm2,满足要求! 2.2.挠度验算挠度验算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 = 8.920.50 = 4.46n/mm; l-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 = 300.0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950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50.001.801.801.80/12=24.30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0.6774.46300.004/(1009500.002.43105) = 0.106 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 l/250 =300.000/250 = 1.20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106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1.200mm,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内外楞的计算四、梁侧模板内外楞的计算 1.1.内楞计算内楞计算 内楞(木或钢)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 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木楞,截面宽度40mm,截面高度80mm,截面惯性 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408080/6 = 42.67cm3; i = 40808080/12 = 170.67cm4; 内楞计算简图 (1 1). .内楞强度验算内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 内楞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内楞的最大弯距(n.mm); w - 内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内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内楞跨中弯矩: 其中,作用在内楞的荷载,q = (1.28.9240.90+1.44.0000.90)0.300/1=4.40kn/m; 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 l = 500mm; 内楞的最大弯距: m=0.14.40500.002= 1.10105n.mm; 经计算得到,内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 1.10105/4.27104 = 2.580 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1.000n/mm2; 内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 2.580 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小于 f=11.000n/mm2,满足要求! (2 2). .内楞的挠度验算内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 e - 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9000.00n/mm2;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 =8.920.30/1= 2.68 n/mm; l-计算跨度(外楞间距):l = 500.00mm;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e = 1.71106n/mm2;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0.6772.68500.004/(1009000.001.71106) = 0.074 mm; 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 2.000mm;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74mm 小于 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2.000mm,满足要求! 2.2.外楞计算外楞计算 外楞承受内楞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外龙骨采用钢楞,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类型为圆形,直径480mm,壁厚3.00mm; 外钢楞截面抵抗矩 w = 532.50cm3; 外钢楞截面惯性矩 i = 12780.04cm4; 外楞计算简图 (1 1). .外楞抗弯强度验算外楞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 - 外楞受弯应力计算值(n/mm2) m - 外楞的最大弯距(n.mm); w - 外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 -外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最大弯矩m按下式计算: 其中,作用在外楞的荷载: p = (1.28.920.90+1.44.000.90) 0.500.30/2=1.10kn; 外楞计算跨度(对拉螺栓竖向间距): l = 300mm; 外楞的最大弯距:m = 0.1751100.844300.000 = 5.78104n.mm 经计算得到,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 5.78104/5.33105 = 0.109 n/mm2;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05.000n/mm2; 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0.109n/mm2 小于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 值 f=205.000n/mm2,满足要求! (2 2). .外楞的挠度验算外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 e - 外楞的弹性模量,其值为 210000.00n/mm2; p-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p =8.920.500.30/1= 0.67 kn; l-计算跨度(拉螺栓间距):l = 300.00mm;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 = 1.28108mm4;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1.1466.69102300.003/(100210000.001.28108) = 0.000mm; 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 0.750mm;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00mm 小于 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0.750mm,满足要求! 五、穿梁螺栓的计算五、穿梁螺栓的计算 验算公式如下: 其中 n -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000 n/mm2; 查表得: 穿梁螺栓的直径: 12 mm;穿梁螺栓有效直径: 9.85 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a= 76 mm2;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8.9240.5000.3002 =2.677 kn。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 = 170.00076/1000 = 12.920 kn;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2.677kn 小于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12.920kn,满足要求! 六、梁底模板计算六、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 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简支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 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 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900.0018.0018.00/6 = 4.86104mm3; i = 900.0018.0018.0018.00/12 = 4.37105mm4; 1.1.抗弯强度验算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 - 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 - 计算的最大弯矩 (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300.00mm; q -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设计值(kn/m);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 q1: 1.2(24.00+2.00)0.901.000.90=25.27kn/m; 模板结构自重荷载: q2:1.20.500.900.90=0.49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q3: 1.42.000.900.90=2.27kn/m; q = q1 + q2 + q3=25.27+0.49+2.27=28.03kn/m;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 = 1/828.0260.3002=0.315kn.m; =0.315106/4.86104=6.488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6.488 n/mm2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压强度 设计值 f=13.000n/mm2,满足要求! 2.2.挠度验算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 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 =((24.0+2.00)1.000+0.50)0.90= 23.85n/m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300.00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95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300.00/250 = 1.20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523.850300.04/(3849500.04.37105)=0.605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605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 300.0 / 250 = 1.200mm,满足要求! 七、梁底支撑的计算七、梁底支撑的计算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 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 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 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1.1.荷载的计算: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m): q1 = (24.000+2.000)1.0000.900=23.400 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 = 0.5000.900(21.000+0.300)/ 0.300=3.450 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2.500+2.000) 0.3000.900=1.215 kn; 2.2.方木的支撑力验算方木的支撑力验算 均布荷载 q = 1.223.400+1.23.450=32.220 kn/m; 集中荷载 p = 1.41.215=1.701 kn; 方木计算简图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方木传递集中力即支座力分别为: n1=5.740 kn; n2=5.740 kn;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0008.0008.000/6 = 42.67 cm3; i=4.0008.0008.0008.000/12 = 170.67 cm4; 方木强度验算方木强度验算: :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 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5.740/0.900=6.378 kn/m; 最大弯距 m =0.1ql2= 0.16.3780.9000.900= 0.517 kn.m; 最大应力 = m / w = 0.517106/42666.7 = 12.108 n/mm2; 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12.108 n/mm2 小于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 13.0 n/mm2,满足要求! 方木抗剪验算:方木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其中最大剪力: v v = 0.66.3780.900 = 3.444 kn; 圆木的截面面积矩 s s =0.78550.0050.00 = 1962.50 n/mm2; 圆木方受剪应力计算值 t =3.441962.50/(170.6750.00) = 0.79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t = 1.400 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792 n/mm2 小于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1.400 n/mm2,满足要求! 方木挠度验算方木挠度验算: : 最大挠度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 公式如下: 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 = 0.6775.315900.0004 /(1009000.000170.667104)=1.537mm;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0.9001000/250=3.600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 1.537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3.600 mm,满足要求! 3.3.支撑钢管的强度验算支撑钢管的强度验算 支撑钢管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如下 计算简图(kn) 支撑钢管变形图(kn.m)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支座反力 ra = rb=5.740 kn; 最大弯矩 mmax=0.861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 vmax=1.599 mm;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 =0.861106/4490.0=191.766 n/mm2; 支撑钢管的抗压设计强度 f=205.0 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191.766 n/mm2 小于 支撑钢管的抗压设 计强度 205.0 n/mm2,满足要求! 八、梁底纵向钢管计算八、梁底纵向钢管计算 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通过扣件连接到立杆。 九、扣件抗滑移的计算九、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 按规范表5.1.7,直角、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8.00kn,按照扣件抗 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6.4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规范5.2.5): r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6.40 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得到 r=5.74 kn; r 6.40 kn ,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十、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十、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5.740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 = 1.20.12911.400=1.766 kn; 楼板的混凝土模板的自重: n3=1.2(0.90/2+(0.60-0.30) /2)0.900.50=0.324 kn; 楼板钢筋混凝土自重荷载: n4 4=1.2(0.90/2+(0.60-0.30)/2)0.900.120(2.00+24.00) =2.022 kn; n =5.740+1.766+0.324+2.022=9.852 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00 n/mm2; lo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按下式计算 lo = k1uh (1)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1.700;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uh = 1.1551.7001.500 = 2.945 m; lo/i = 2945.250 / 15.900 = 185.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0.209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9852.048/(0.209424.000) = 111.177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 111.177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 的设计值 f = 205.00 n/mm2,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式计算 lo = k1k2(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1.167;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 = 1.700 按照表2取值1.026 ;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o = k1k2(h+2a) = 1.1671.026(1.500+0.1002) = 2.035 m; lo/i = 2035.481 / 15.900 = 128.000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0.406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9852.048/(0.406424.000) = 57.231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 = 57.231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 设计值 f = 205.00 n/mm2,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 患。 九、北楼计算书及图例九、北楼计算书及图例 北楼区域我们选取截面尺寸最大的 4001200mm、离支撑点高度为 11.4m 的四层框架梁 kl11 进行计算。 一、参数信息一、参数信息 1.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 b(m):0.40; 梁截面高度 d(m):1.20 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la(m):0.8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 立杆步距h(m):1.5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11.40; 梁两侧立柱间距(m):0.80; 承重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