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恩病ppt课件_第1页
鲍恩病ppt课件_第2页
鲍恩病ppt课件_第3页
鲍恩病ppt课件_第4页
鲍恩病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鲍恩病 1 英文名称 Bowen disease 2 别名 Bowen病;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quamous cell carcimoma in situ;癌前角化不良病;癌前皮炎;鲍温病;皮肤癌前期病变; 上皮内上皮癌;原位鳞状细胞癌;皮肤原位癌;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of cornea and conjunctiva;角结膜上皮内上皮癌 3 类别 普通外科/皮肤肿瘤/癌前皮肤病变 4 ICD号 D04.9 5 概述 鲍恩病(Bowens disease)是一种较少见的早期皮肤原位鳞癌。 1912年Bowen报道2例,1914年Darier以“Bowen癌前期皮肤病” 命名报道3例。由此,命名“Bowens disease”。 鲍恩病大多在45岁以上发病,男多于女。临床主要表现为慢 性、无症状、有鳞屑的斑块。部分患者伴有皮肤以外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是可靠的治疗方法,愈后需要随访,防止复发和并 发其他恶性肿瘤。 6 流行病学 本病好发于老人,80%患者确诊时年龄超过60岁,男女比例 为21。女阴损害多发生于3060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53岁 。 7 病因 本病病因未明,有认为是内脏恶性肿瘤在皮肤上的一种标志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日光照射 有些损害发生于曝光部位。 2.病毒感染 多种HPV感染与本病有一定关系,有报道HPV-2与 生殖器外损有关,HPV-16与生殖器损害,即鲍温样丘疹病有关 。电镜观察部分病变标本,可找到C型病毒,但本病与病毒的 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3.砷剂 部分病例有用无机砷的病史,皮损处含砷较高。 4.外伤 部分损害在外伤或虫咬(如蜱)处发生。 8 病因 5.遗传因素 有报道某些家族倾向于发生本病。 6.色素痣素质 因有许多病损发生于原有色素癌或痣细胞痣的 基础上。 9 发病机制 病变组织位于表皮内,有不同程度的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 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基膜完整,表皮内各层失去正常形态 ,细胞增生,排列紊乱,形态与大小不一如图1所示。胞核大 而深染,有时可见多核表皮巨细胞。核仁多较明显,胞质在核 周呈空泡状。个别细胞角化不良,偶见角化珠。此外,还可见 瘤巨细胞和异常核分裂现象。若作连续切片,示病变常波及毛 囊漏斗和皮脂腺导管。如不典型细胞突破表皮基底层,向下侵 入真皮和出现角化珠,即为侵袭性鳞癌。 10 发病机制 石蜡包埋组织的原位DNA杂交可显示HPV。电镜观察示Bowen 病有大量的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可能反映其缓慢和侵袭 性较低的特性。 11 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 损害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但以头面部( 约占2/5)和四肢(约占1/3)近端最为常见。亦可见于口腔黏膜、 眼结膜、甲床、女阴、?头、肛门、泌尿道等。 2.临床症状 病变通常单发,也可多发。呈暗红色斑块,界限 清楚,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表面覆盖有鳞屑或痂皮。揭去 痂皮,可显露湿润的糜烂面,高低不平。有的皮损上可出现疣 状结节(图2)。 12 并发症 据报告,15%25%的患者伴有皮肤以外恶性肿瘤,以肺、胃 肠道、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最为常见。 13 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表皮内,有不同程度的角化过度和角化 不全,棘层肥厚,细胞增生,排列紊乱;核质比例增加,染色 深浅不均,核周可呈空泡状。个别细胞角化不良,偶见角化珠 等。 14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5 诊断 1.临床表现 身体非暴露部位出现暗红色持久斑片,表面有结 痂,边界清楚,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治疗不见好转者 。 2.组织病理诊断。 16 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与寻常疣、萎缩性扁平苔藓、脂溢性角化病、光化 性角化病、浅表性基底细胞癌、湿疹样样癌(Paget病)、女阴 白斑、三期梅毒、银屑病等鉴别。 17 治疗 本病治疗方法较多,但以手术切除效果最好。 1.手术切除 若损害较小,数目不多,应当首选手术切除。切 除范围应包括皮损周围0.30.5cm的正常皮肤,深度应达到真 皮深层。手术后切除的皮损应做好病理切片,观察切除是否彻 底,如有残留皮损,应扩大切除。必要时做植皮术。 2.电烧灼 适用于限局性损害,但术后愈合较慢,且易留瘢痕 。 3.冷冻治疗 用液氮治疗皮损,冻融周围至少60s,但本法可能 复发。 18 治疗 4.放射治疗 可用境界线、X线、镭、钴等作浅表放射接触治疗。 但远期可发生放射性坏死、瘢痕等不良反应。 5.局部化疗 (1)5%氟尿嘧啶( 5-氟尿嘧啶)软膏外用,2次/d,用 68周,但有50%患者皮损复发,应注意随访。 (2)1%氟尿嘧啶( 5-氟尿嘧啶)丙二醇或0.7%斑蝥素丙酮明胶混 合液包封治疗。 6.Mohs外科 对复杂或复发皮损为最好方法,但需特殊设备和 一定技术。尚未广泛应用。 19 预后 早期确诊后手术切除预后良好。但本病至少有5%可能发生侵 袭性生长。一旦发生则转移率达37%,对预后影响较大。另外 ,如果合并内脏恶性肿瘤,则预后不佳。 20 预防 1.应减少日光暴晒,避免接触砷剂和化学致癌剂。 2.鲍恩病发生67年,至少42%病例出现其他皮肤或皮肤黏膜 癌前期或恶性损害。故确诊后应作全身检查。皮疹消失后应长 期随访,观察有无转移。 21 基本概述 鲍恩病又称上皮内上皮癌(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最早 由美国皮肤科医生Bowen作为一种癌前期角化不良详加描述。 从病理学上讲,以角结膜上皮内上皮癌的名称最为确切。 22 发病机理 (一)发病原因 根据发病特点提示角结膜上皮细胞的癌变与日光紫外线的照 射可能有关。 (二)发病机制 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可使细胞内DNA受损,当DNA修复延迟或 修复失败等情况下,正常上皮细胞可发生癌变,并转换成肿瘤 细胞式发展。 23 辅助检查 病理学检查:可见肿瘤部位上皮细胞呈一致性增生,棘细胞 为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有明显的极性紊乱和细胞核分裂 像。在增生的上皮与正常上皮之间境界分明,肿瘤细胞局限于 上皮内而不突破基底膜。完整而清晰的基底膜是该病与鳞形上 皮细胞癌的主要鉴别之点。另一重要特征是有奇异核的肿瘤细 胞,核大而浓密,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胞核占据整个细 胞的极大比例,胞质较少。也可呈现为几个核聚集在一起的多 核瘤巨细胞,这种多形性巨核或多核细胞,可出现在上皮的各 个水平。 24 辅助检查 肿瘤所在的上皮下有淋巴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有些增生的 肿瘤细胞,有明显核仁,胞质呈伊红染色。新生血管多。肿瘤 的表层有角化不全细胞,但可见完整的前弹力膜。 无其他特殊辅助检查。 25 治疗措施 (一)治疗 手术前详尽作裂隙灯检查,精确标志或记录有松针样血管翳 或霜染样上皮的范围;用荧光素或虎红作角结膜上皮染色,癌 变和角化不全的角结膜上皮区有弥漫的或细微的着色,而正常 的上皮不会被染色。切除范围可在上述边界以远2mm,足以囊 括肿瘤组织而又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角结膜组织,使视功 能损害尽可能减少。肿瘤范围1/2全周的病例,不一定在肿瘤切 除的基础上再做角结膜移植,而只需在肿瘤切除同时联合羊膜 贴敷(amniotic membrane patching,AMP)一期完成手术。 26 治疗措施 只要瞳孔区不受侵犯,术后视力可接近于术前。如果肿瘤范围 1/2全周,尽管肿瘤侵犯较为浅表,但考虑到角膜缘切除范围太 大,单靠剩余的角膜缘干细胞通过代偿性分裂增殖,恐难使角 膜缘干细胞功能获得全面康复,因而对手术切除部位实施角膜 缘移植(limbal transplantation)联合羊膜贴敷仍属必要。 早期局部切除疗效可靠。切除肿瘤时,深度控制在1/41/3 角膜厚度,将整个肿瘤连同其周围约2mm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 。无需其他治疗。 27 治疗措施 由于容易复发,术后应定期随访。复发者再手术仍有可能治愈 。角膜广泛受累者,可行全角膜板层切除,同时行全板层角膜 移植术。有人局部应用0.02%的丝裂霉素点眼治疗结膜角膜上皮 内瘤,4次/d,共14天。1个月后肿瘤开始消退,并伴有显著的 结膜充血,4个月后只有轻度角膜混浊,病灶处剩下一些大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