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 课 题 名 称 110kv输电线路设计(1)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0941201005 系 、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 导 教 师 2013年 05月15 日 目录 内容提要 英文摘要 1 原始资料1 1.1 地形与地貌1 1.2 气象条件1 2 导线与避雷线的选型及其特性4 2.1 导线与避雷线型号4 2.2 导线与避雷线的应力弧垂计算4 2.3 导线悬链线解析方程9 2.4 导线的状态方程式 15 2.5 导线的临界档距的判断 16 2.6 线路的代表档距 19 3 线路路径的选择和杆塔的定位 20 3.1 对路径选择的明确要求 20 3.2 地形断面图绘制 21 3.3 杆塔定位 21 4 导线的机械物理特性与荷载的计算 25 4.1 杆塔的荷载 25 4.2 杆塔的荷载计算 25 5 导线的防振设计 33 ii 5.1 微风振动的形成 33 5.2 导线的振动方程 33 5.3 影响导线振动的因素 33 5.4 主要的防振措施 35 5.5防振锤选取与安装35 6 杆塔型式的选择 38 6.1 杆塔塔型选择的要求 38 6.2 杆塔在线路中的分类和用途 38 6.3 钢筋混凝土电杆 38 6.4 杆塔荷载的计算 39 7 杆塔的基础设计 42 7.1 杆塔基础基本要求 42 7.2 杆塔基础的材料 43 7.3 杆塔基础形式 43 7.4 基础的上拔计算 44 8 绝缘子串和金具 46 8.1 绝缘子串的选取 46 8.2 挂线金具 47 8.3 空气间隙 47 9 防雷和接地 48 9.1 防雷设计 48 9.2 接地设计 48 9.3 避雷线绝缘设计 49 iii 10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50 结论52 参考文献53 附录64 致谢69 i 内容提要 本设计讲述了11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一部分,主要设计步骤是按架空 输电线路设计书中的设计步骤。本设计包括导线、地线的比载、临界档距、 最大弧垂的判断,力学特性的计算,定位排杆,各种校验,代表档距的计算, 杆塔荷载的计算,接地装置的设计,金具的选取。在本次设计中,重点是线路 设计,杆塔定位和基础设计,对杆塔的组立施工进行了简要的设计,还简单地 设计基础并介绍基础施工。 关键词:导线 避雷线 比载 应力 弧垂 杆塔定位 ii summary in this text, it includes all the steps in of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design, : which is accordance withthe design of overhea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 but it is not the same with the real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onductor and the ground wires comparing load critical span .the maximum arc-perpendiculer judgement .mechanics propertys fixed position of shaft-tower. various checking .representative spans calculating. load ppplied on iron tower calculating. equipment used in the ground connection design. metal appliance choose .in this paper, it is the focal point of line design. iron tower design and fundament design ,at last ,it is simply introducedthe iron tower erectings design and fundament design followed with fundament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nductor; overhead ground wire; comparing load; stress arc- perpendiculer fixed;position of shaft-tower 1 1 原始资料 1.1 地形与地貌 本线路为檀合桃花变电站110kv线路,沿线地形以丘陵为主,地质以硬塑粘性 土为主,夹杂有少量的软塑粘土和风化岩石,海拔在210米310米之间,线路 附近有320国道和207国道以及农村简易公路穿插其中,交通比较方便,便于施 工与运行;各种地形所占比例如: 表1.1 地貌情况 地形山地丘陵平地 比例 (%) 37.253.59.3 1.2 气象条件 根据气象局提供的该地区气象资料以及本工程邻近送电线路(檀合-桃花 110千伏线路)运行情况,设计气象条件取值如下: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 -10,最大风速:25米/秒,最厚覆冰:15毫米。各设计气象条件组合如下表所 示: 表1.2设计气象条件一览表 项目 计算条件 气温()风速(m/s)冰厚(mm) 最高温度4000 最低温度-1000 年平均气温1500 设计覆冰-51015 最大风速-5250 内部过电压15150 大气过电压15100 安装情况-5100 2 事故情况000 冰的密度(kg/) 3 10 3 m0.9雷电日/年60 由于高压输电线路常年露置于大气中,经常承受自然界各种气象情况的影响。 为了保证在长期运行中高压送电线路的安全,就必须使送电线路的结构强度和 电气性能很好地适应自然界的气象变化,特别是这些自然界现象随季节变化的 各种组合对线路的影响。一般来说,雨雪对线路危害不大,雷电活动可以用防 雷保护的方法解决。因此,风、覆冰和大气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这是输电线路 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输电线路周围空气温度的变化使导线和避雷线的拉 力和弧垂也随着发生变化。风力作用在导线上,在水平方向造成附加的机械荷 载,使导线拉力增加,在垂直平面内使导线产生振动和舞动。在进行输电线路 的机械荷载计算或设计时,其影响的条件是:空气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覆冰 温度和覆冰厚度、最大风速,以及在这些条件下的温度、风速、覆冰厚度之间 的相应组合。 1.2.1 设计最大风速 根据沿线气象站多年风速资料、风压计算并结合大风调查和大风成因及海拔 高度、地形等综合分析,推荐全线离地15米高15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为 25米/秒。在风口等大风集中处铁塔强度适当加强。 1.2.2 覆冰厚度的选择 本线路所经地区无导线覆冰实测资料,导线覆冰设计冰厚的推算,是根据 沿线及其附近地区已建电力、通信线路的电线覆冰调查和设计及运行情况,结 合沿线地形、海拔、植被、线路走向、气候等因素,经综合分析,本次设计所有 线路均为10mm冰区。但是按照设计覆冰厚度要比实际覆冰厚度高一个等级, 所以本次设计的设计覆冰厚度为15mm。 1.2.3 设计气象条件 本次设计采用全国典型气象区第区典型气象条件进行设计,各项设计气 象条件组合如表1.3所示。 3 表1.3 典型气象区区气象条件 典型气象区 最高温+40 最低温-10 覆冰-5 最大风-5 安 装-5 外过电压+15 内过电压+15 大 气 温 度 () 年平均气温+15 最大风25 覆冰10 安装10 外过电压10 风 速 ()s/m 内过电压15 覆冰厚度()mm15 冰的比重( ) 3 cm/g0.9 年平均雷暴日数60 4 2 导线与避雷线的选型及其特性 2.1 导线与避雷线的型号 根据系统论证资料,本线路工程导线采用jl/lb20a240/30型钢芯铝 绞线,避雷线采用jlb20a-50型锌铝合金镀层钢绞线;其机械物理特性见表 3.1所示。 表2.1 导线与避雷线机械物理特性表 导线及霹雷线型号jl/lb20a-240/30jlb20a-50 铝股244.29/ 钢股31.6749.48计算截面(mm2) 综合275.9649.48 计算外径(mm)21.609.0 铝股243.60/ 股数及每股直径 (mm) 钢股72.4073.0 单位重量(kg/km)922.2423.7 制造长度不小于(m)20002000 瞬时破坏应力(mpa)260.321168.86 温度线膨胀系数(1/)20.610-611.510-6 弹性模量(n/mm2)69000181423 2.2 导线与避雷线的应力弧垂计算 2.2.1 导线与避雷线应力的概念 悬挂于两基杆塔之间的一档导线,在导线自重、冰重、风压等荷载作用下, 任意横截面上均有一内力存在。导线单位截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由力学 知识可知,导线上任一点的应力的方向与导线悬挂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因此 5 导线最低点的应力方向是水平的。而且对导线任意点作受力分析,依静力学平 衡条件推出:一个耐张段在施工紧线时,若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导线各点所受 应力的水平分量均相等。因此导线应力一般都指档中导线最底点的水平应力。 对于悬挂于两基杆塔架间的一档导线,可推出:弧垂越大,应力越小;反之,弧 垂越小,应力越大。因此,从导线安全的角度考虑,应加大孤垂,从而减少应 力,以提高安全系数;但与此同时,为保证带电导线的对地安全距离,要么在档 距相同的条件下,必须增加杆高,要么在相同杆高条件下,减小档距,结果使 线路基建投资成倍增加,而且随着孤垂的增大,运行中混线事故发生的机会增 大。 2.2.2 导线与避雷线最大使用应力 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导线的机械强度,应尽量减小孤垂,从而降低杆塔的 高度。这种思路,既满足了安全性,又保证了经济性。导线机械强度允许的最 大应力称为最大允许应力,用表示。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导 max 线和避雷线的设计安全系统不应小于2.5,所以,最大允许应力为: k p (2.1) 式中(mpa)、tp(n)、(mpa)、a(mm2)、2.5分别为导线最低点 max 的最大允许应力、导线的计算拉断力、导线的计算破坏应力、导线的计算截面 积、导线最小允许安全系数。在线路设计、施工过程中,一般我们应使导线在 各种气象条件中,出现的最大应力恰好等于最大允许应力。但是由于地 max 形或孤立档等条件限制,有时必须把最大应力控制在比最大允许应力小的某一 水平上,即2.5。因此,我们必须把设计时所取的最大应力对应的气象条件k 时导线应力的最大值称为最大使用应力,用表示,则 max kak t pp max (2.2) 式中、分别表示导线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应力、导线强度安全系数。 max k 6 由此可知,=2.5时,有=,此时,我们称导线按正常应力架设;当k max max 2.5时0.6 1 1.00.850.660.500.330.15 b/h 21.00.900.750.600.450.30 6.4.3 杆塔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 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应继续承载的变形。其表达式为 0( ) ggkqiqiik c gc qr (6.4) 式中结构重要性系数。特别重要的杆塔结构取1:1;110kv电压 0 线路的各类杆塔取1.0;临时使用的各类杆塔取0.9;永久负荷的分项系数, g 对结构受力有利时,取1.0;不利时取1.2;第i项可变负荷的分项系数; qi 永久负荷标准值;第i项可变负荷标准值;可变负荷的组合系 k g ik q 数;、分别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负载效应系数;结构构件的抗力设 g c qi cr 计值。 本工程线路仍沿用在湖南省内通用的110kv杆塔型式。本工程全线地形 以丘陵为主,在交通允许的情况下,可打拉线,有排杆场地,杆高在电杆使用 范围内,优先采用了钢材耗量少,施工方便且有运行经验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电杆,分别为z21、z22、z23、z24、z25直线杆,j21、j22-18转角耐张 杆;在超过电杆使用条件,排杆、立杆、打拉线困难的地方及重要交叉跨越处、 线路通道狭窄处,采用自立式铁塔。共采用5种塔型,分别是:47z2直线塔, fz1-37.5直线跨越塔,jg1-18、jg2-18 、jg3-18转角塔。所选杆塔形式见 表6.3所示。 45 表6.3全线杆塔型估算数量及技术条件 设计档距 (米)序号塔型类别转角度 水平垂直 数量 1 z21-21 直线杆 35044012 2z22-2427 直线杆 3504408 3z23-21 直线杆 5006253 4z25-2427 直线杆 45055010 5j21-18 转角杆 0304003503 6j22-18 转角杆 30604003504 747z2-25 直线铁塔 4506503 847z2-30 直线铁塔 45065010 9fz1-35.7 直线跨越铁塔 4507002 10110jg1-18 转角铁塔 0303505002 11110jg2-18 转角铁塔 30603505002 12110jg3-18 转角终端铁塔 60903505002 合计 61 7 杆塔基础的设计 7.1 杆塔基础基本要求 杆塔基础承受着杆塔荷载传递到基础顶面的外力作用。随着杆塔所受到的 荷载的变化,基础所受到得作用力随之变化。因此杆塔基础的设计应满足杆塔 在各种受力情况下,杆塔不倾覆,杆基不下沉、不上拔,使线路能长期安全可 靠地运行。 通常,线路所经过地区的地域辽阔,地形、地质情况不同,所使用的杆塔 形式亦不同,所使用的杆塔形式亦不同,因此设计时应结合施工特点和杆塔受 力情况来确定采用何种形式的基础。 46 7.1.1 基础设计荷载 基础设计荷载指杆塔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线路的运行情况、断线情况和安装 情况所承受的荷载传至基础顶面的作用力。 宽基铁塔基础的作用力有是上拔力、下压力和水平力。窄基铁塔基础的作 用力有水平力、垂直力、和倾覆力矩。拉线杆塔的基础作用力有拉线的上拔力 和柱体的下压力。 7.1.2 设计安全系数 基础设计采用允许承载力方法和安全系数法计算。基础作用力采用荷载标 准值。基础的上拔和倾覆稳定设计用安全系数按表7.1取值。基础强度的设计 安全系数按表7.2取值。 表7.1 上拔和倾覆稳定设计的安全系数 上拔基础倾覆稳定杆塔类型 k1k2k3 直线型1.61.21.5 悬垂转角型、耐张型2.01.31.8 转角型、终端型、大跨越型2.51.52.2 表7.2 强度设计安全系数 强度设计安全系数 2受 力 特 征 符号数值 按抗压强度计算的受压构件、局部承 压 k41.7 混凝土 结构 按抗压强度计算的受压、受弯构件k52.7 轴心(偏心)受拉(压) 、受弯、受扭、 局部承压、斜截面受剪 k41.7 钢筋混凝 土结构 受冲切、无腹筋斜截面受剪k62.2 47 7.2 杆塔基础的材料 7.2.1 基础材料 包括混凝土、钢筋、石材、钢材、螺栓、焊条等7。 (1)混凝土。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0。钢筋混凝土基 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当采用级、级钢筋或预制钢筋混凝土 构件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2)钢筋。钢筋混凝土基础一般采用级级钢筋。对c15强度等级混 凝土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宜采用级钢筋,多数用于现场浇制。对c20强度等级 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宜采用、级钢筋。 (3)石材。石材主要用于作电杆的底盘、拉线盘和卡盘等。 (4)钢材、螺栓和焊缝。基础设计所用的钢材、螺栓和焊缝计算均采用允 许应力的计算。 7.3 杆塔基础型式 (1) “大开挖”基础。预先挖好基坑,将基础埋于其中或现场浇制基础,用 回填土填实。回填土的土重用来保持基础的上拔稳定。 (2) 掏挖扩底基础。人工或机械掏挖成扩底土膜后,把钢筋骨架放入模内, 然后注入混凝土。这类基础利用天然土体的强度和重量来保持上拔稳定。适用 于无地下水影响的粘性土地区。 (3) 扩桩基础。以爆扩成土模,在扩大端放入钢筋骨架注入混凝土。适用 于可以爆扩成型的硬塑、可塑状态粘性土中。 (4)石锚桩基础。在岩石上钻凿成孔,放入钢筋并注入水泥砂浆或混凝土。 这类基础在山区采用。 (5) 孔灌注桩基础。专门的钻具钻较深的孔,以水头压力货水头压力泥浆 护壁,放入钢筋并浇注混凝土。在杆塔跨河的软弱地基可考虑使用。 (6)倾覆基础。指埋置在填实的回填土中承受较大倾覆力矩的电杆基础、 窄基塔基础和宽基塔基础9。 48 7.4 基础的上拔计算 “大开挖”基础和掏挖扩底基础称为普通基础。普通基础的上拔计算通常 采用“土重法”计算。 阶梯形基础上拔的稳定计算: “土重法”计算上拔稳定时t为 000 12 ()vvq t kk (7.1) 式中 t上拔力;基础自重;土的计算容量;、基础 0 q 0 1 k 2 k 上拔稳定安全系数;深度内的基础体积;水平力的的影响系数; v 0 v t h 上拔土锥体体积。 上拔土锥体体积v的计算方法分两种,其中: (1)当时hh tc 方形底板 222 4 (2) 3 vh bbh tgah tg a ttt (7.2) 圆形底板 222 4 (2) 43 ht vddh tgah tg a tt (7.3) (2)当时hh tc 方形底板 4 2222 (2)() 3 vhbbh tgah tg abhh ccctc (7.4) 圆形底板 4 2222 (2)() 43 vhddh tgah tg adhh ccctc (7.5) 49 式中 b方形底板边长;d圆形底板的直径;a回填土的计算 上拔角;回填抗拔土体的临界深度。按表7.3取用hc 表7.3 临界深度 c h 临界深度 c h 土类土的状态 圆形底板方形底板 砂石类稍密、密实2.5d3.0b 坚硬、硬塑2.0d2.5b 可塑1.5d2.0b粘性土 软塑1.2d1.5b 本工程设计根据土质及铁塔型式采用现浇台阶式刚性基础和掏挖式基础混 合使用,在土质较好、无地下水及非硬质岩石的直线塔和小转角铁塔采用掏挖 式基础,其他地方基础采用现浇台阶式刚性基础;这两种型式基础施工简便, 工期短,质量易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采用c20级,胶结材料采用425#普通 硅酸盐水泥;钢材:a3(q235)。 8 绝缘子串和金具 50 8.1 绝缘子串的选取 本工程绝缘子采用fxbw4-110/100型合成绝缘子,结构高度 1240mm,直线杆塔全高超过40m,复合绝缘子长度采用1440mm。绝缘子 爬电距离不小于3150mm。耐张串采用双联绝缘子串,跳线采用单串绝缘子串。 合成绝缘子在高压侧加装均压环,跳线串采用配重式均压环。导线绝缘子串组 装型式如表8.1所示,绝缘子机电特性如8.2所示,绝缘子主要尺寸如8.3所 示12。 表8.1 导线绝缘子串组装型式表 表8.2 绝缘子机电特性表 型 号 机械破坏负荷 (不小于)kn 冲击耐受电压(不小 于)(kv) 1分钟湿耐受电压 (不小于)kv 最小击穿电压 (不小于)kv fxbw4-110/100100550230110 表8.3 绝缘子主要尺寸 型 号 公称结构高度 h(mm) 最小电弧距离 (mm) 公称爬电距离 s(mm) 连接型式标记 单重重量 (kg) fxbw4-110/1001440301200330016r4.8 本次工程中悬垂绝缘子串在跨越高等级公路、河流,跨越35kv高压线路 组 装 型 式绝缘子型号及片数 单 串 1 fxbw4-110/100 悬 垂 双 串 2 fxbw4-110/100 单 串 1 fxbw4-110/100 耐 张 双 串 2 fxbw4-110/100 跳 线单 串1 fxbw4-110/100(重锤式) 51 时采用双串,其它均采用单串,耐张绝缘子串均用双串。 8.2 挂线金具 本工程挂线金具采用1997年国标定型金具,主要金具见8.4表所示: 表8.4 挂线金具 金具名称型号 破坏荷重不小于 (kn) 备注 悬垂线夹 xgu-440 用于lgj-240/30 悬垂线夹 xgu-240 用于xgj-50/7 耐张线夹 ny-240/30 握着力不小于70用于lgj-240/30 耐张线夹 ny-50g 握着力不小于60用于xgj-50/7 接续管 jyd-240/30 握着力不小于70用于lgj-240/30 接续管 jy-50g 握着力不小于60用于xgj-50/7 防 振 锤 fr-3 用于lgj-240/30 防 振 锤 fr-1 用于xgj-50/7 8.3 空气间隙空气间隙 绝缘子串相配合的线路带电部分对杆塔的最小空气间隙值见表8.5所示: 表8.5 最小空气间隙值表 运行情况大气过电压内部过电压运行电压 最小空气间隙(mm) 1000700250 9 防雷与接地防雷与接地 52 9.1 防雷设计防雷设计 本线路地处某市近郊,雷电活动较少,该区域的110kv及以上线路运行情 况良好,因此本工程按通用设计全线采用双避雷地线,并逐基直接接地。杆塔 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在25左右。为防止雷击档距中央反击导线,在 +15无风情况下。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距离应满足下列校验公式的要求: s0.012l+1 (9.1) 式中:s导线与地线间距离(m) l档距(m) 根据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和绝缘配合6.1.3条规定, 有避雷线的110kv线路,在一般地壤电阻率地区,其耐雷水平不低于40-75ka。 本工程使用的杆塔经耐雷水平计算。在一般土壤电阻率地区是符合规程要求的。 9.2 接地设计接地设计 根据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标准,每基杆塔均应接地, 杆塔接地装置采用水平放射型。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应满 足下表9.1所示。 表9.1 杆塔的接地电阻 土壤电阻率 (米) 100及以下1005005001000100020002000以上 工频接地电阻 (不小于) 1015202530 注:为保护变电设备提高进出线的耐雷水平,进出线2km范围内已加大接 地装置使接地电阻控制在10以下,平地丘陵地区需采用防盗型接地装置。在 线路中间土壤电阻率很高的地区,采用换土的方法,确保接地电阻不大于20。 居民区和水田中的接地装置,宜围绕杆塔基础敷设成闭合环形。利用自然 接地极和外引接地装置时,应采用不少于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杆塔接地网相 53 连接。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接地装置的导体,应符合热稳定的要求。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标准规定,按机械强度要求的接地圆钢最小直径为 8mm,杆塔接地装置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50mm2,并应热镀锌。接地引线 与接地体的连接、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焊接,其搭接长度必须为圆钢直径的6倍 (双面焊) 。 本工程杆塔装设接地装置,接地装置采用10圆钢以水平放射方式敷设, 在耕作区深度一般埋深不应小于0.8米,在山区一般埋深不应小于0.5米。接地 引下线全部采用12热镀锌圆钢。 水田采用普通型接地装置,有人员经常活动的山地和丘陵地区采用防盗型 接地装置。 9.3 避雷线绝缘设计避雷线绝缘设计 为便于变电站接地网电阻的测量,在变电站线路两端,门型避雷器挂线金 具串采用一片带保护间隙的绝缘子xdp-70c与构架隔开,其余地段避雷线均 直接接地。 54 10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根据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规定 的要求,导线在地面、建筑物、树木、铁塔、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 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无风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 风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进行计算。 计算上述距离,可不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等引起的弧垂增大,但应计 及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大跨越的导线弧垂应按导 线实际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计算。 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允许距离见表10.1所示。 表10.1 导线对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允许距离 被交叉跨越物名称净距(米)备注 居民区 7.0 非居民区 6.0 公路 7.0 弱电线路、电力线路 3.0 垂直距离 5.0 建筑物边线最大风偏后 净空距离 4.0 最大计算风偏 垂直距离 4.0 考虑自然生长高度 树木 最小净空距离 3.5 最大计算风偏 经济作物(最小垂直距离) 3.0 55 导线对各类被跨物的最小垂直距离见表10.2所示。 表10.2 导线对各类被跨物的最小垂直距离 被跨越物 最小垂直距 离(m) 备注 至标准铁路轨顶 7.5 至电气铁路轨顶 11.5 铁路 至承力索或接地线 3.0 高速公路、1级公路 2-4级公路 至路面 7.0 至五年一遇洪水位 6.0 通航河流至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 船桅顶 2.0 不通航河流至百年一遇洪水位 3.0 至特殊管道任何部分 4.0 至索道任何部分 3.0 至电力线路 3.0 至弱电线路 3.0 在跨越档内,导线及避雷线均不得接头,并采用双串绝缘子,跨越须满足 dl/t 5092-1999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中要求。 56 结论 本设计通过对该地区架空线路的部分原始数据的综合分析,初步设计了一 段110kv架空输电线路。主要内容包括线路路径的选取,导线和避雷线的应力 弧垂的计算,线路的防振,杆塔的基础设计和选型等。本次设计的内容包含了 部分非本专业的知识的计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是对自学能力的一次 考验。 本文主要是对110kv架空输电线路进行初步设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 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路径的选取和杆塔的定位。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和工程规章的规定, 对线路的路径走向进行合理的选取,并在断面图上进行杆塔的初步定位。 (2)对线路导线和杆塔的选型,杆塔的基础,导线、避雷线的防振进行了 初步的设计,并得出一个初步的结果。 (3)对输电线路的气象条件、导线的应力和弧垂、杆塔的荷载进行了初步 的计算。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对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的过程有了一个较完整的概 念。更重要的是它使我学到了怎样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 题的能力,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会了怎样去利用工具书、去查阅资料。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总量激 增,一个人无法了解所有知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不曾学过的 东西时,就要去有针对性的查找资料,然后去加已吸收利用,以提高自己的应 用能力,增长见识,补充最新的专业知识。 (2)毕业设计起到了对以前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对新学的知识进一步消化的 作用。 (3)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提高我对cad制图的熟练掌握 能力,及其论文的排版格式等实践能力。 (4)培养了我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吃苦耐劳的 习惯,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也在毕业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 57 由于我的水平有限,设计中仍发现有许多不足,考虑问题欠全面之处,敬 请老师们批评指正。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磨练自己,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黄俊杰,王身丽,陈早明等.架空输电线路弧垂计算的计算机实现m.湖北电力,2003. 2孟隧民,李光辉.架空输电线路设计m.北京:中国屯峡出版社,2000. 3许建安.35-110kv输电线路设计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4曾宪凡高压架空线路设计基础m.北京:水力电力出版社,1995. 5张万椿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与计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6sdgj94-90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s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7sdgj62-84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s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8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电力工业部1999. 935220kv送电线路铁塔通用设计型录东北电力设计院m1990. 10dl/t620-97交流电器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m电力工业部1997. 11邵天晓,架空送电线路的电线力学计算m,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12董吉谔电力金具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s1987. 13郭喜庆架空送电线路设计原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14曾宪凡高压架空线路设计基础m.北京:水力电力出版社,1995. 15李瑞祥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基础m.北京:水力电力出版社,1994. 16张殿生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17张万椿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与计算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8梅丽佳.架空线路导线振动的危害及防振m.江西电力出版社,2005. 19张殿生.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10 20邵天晓.架空送电线路的电线力学计算北京n: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1高学廉.110一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北京m:中国计划出版社1991. 22华东电力设计院.dl/t5092一1999.110一50o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北京:中 国电力出版社.1999.1. 23魏锦丽.耐热铝合金导线的力学性能的研究.d河北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6. 58 附表1 jl/lb20a-240/30型导线应力弧垂计算结果 最高 气温 最低 气温 年均 气温 事 故 安 装 外过 有风 操作过 电压 气象 条件 档 距lr(m) 0 (mpa ) fv (m) 0 (mpa) 0 (mpa) 0 (mpa) 0 (mpa ) 0 (mpa) 0 (mpa) 5032.3 0.54 82.845.582.870.139.945.7 84.739.1 0.75 97.865.182.891.165.165.2 10039.0 1.05 92.8 61.8 87.686.4 61.8 62.0 15038.7 2.38 74.5 52.3 86.469.6 52.3 52.7 20038.6 4.25 59.4 46.6 68.656.8 46.6 47.1 25038.5 6.65 50.9 43.6 59.449.7 43.6 44.1 30038.4 9.59 46.6 42.0 53.545.1 42.0 42.5 350 38.4 13.0 6 44.1 41.0 49.9 44.0 41.0 41.5 400 38.4 17.0 7 42.7 40.4 47.7 42.7 40.4 40.9 450 38.4 21.6 1 41.7 39.9 46.2 41.8 39.9 40.4 500 38.4 26.6 9 41.0 39.6 45.1 41.2 39.6 40.1 550 38.4 32.3 0 40.5 39.4 44.4 40.8 39.4 39.9 600 38.4 38.4 5 40.1 39.2 43.8 40.5 39.2 39.7 650 38.3 45.1 3 39.9 39.1 43.4 40.2 39.1 39.6 70038.3 52.339.6 39.0 43.140.039.0 39.5 59 5 附表1 jl/lb20a-240/30型导线应力弧垂计算结果 外过 无风 覆冰有风 (强度) 覆冰有风 (风偏) 覆冰 无风 最大风 (强度) 最大风 (风偏) 气象 条件 档距 lr(m) 0 (mpa) fv (m) 0 (mpa) 0 (mpa) 0 (mpa) fv (m) 0 (mpa) 0 (mpa) 5039.80.26104.1104.1104.10.3264.864.8 84.765.70.48104.1104.1104.10.7792.992.9 100 62.7 0.70 104.1104.1104.11.07 89.0 89.0 150 54.0 1.82 104.1104.1104.12.41 76.1 76.1 200 48.7 3.58 104.1104.1104.14.28 66.4 66.4 250 45.9 5.93 104.1104.1104.16.68 60.8 60.8 300 44.4 8.84 104.1104.1104.19.62 57.6 57.6 350 43.4 12.30 104.1104.1104.113.10 55.6 55.6 400 42.8 16.30 104.1104.1104.117.10 54.4 54.4 450 42.3 20.84 104.1104.1104.121.65 53.5 53.5 500 42.0 25.91 104.1104.1104.126.73 52.9 52.9 550 41.8 31.52 104.1104.1104.132.34 52.5 52.5 600 41.6 37.66 104.1104.1104.138.48 52.1 52.1 650 41.5 44.34 104.1104.1104.145.17 51.9 51.9 700 41.4 51.50 104.1104.1104.152.38 51.7 51.7 60 附表2 jl/lb20a-240/30型导线各种施工气温下的档距弧垂值 档距 (m) 5084.7100150200250300350 温度()f(m)f(m)f(m)f(m)f(m)f(m)f(m)f(m) 400.540.910.962.224.456.749.5212.79 300.400.790.812.004.106.369.1112.74 200.300.670.681.793.745.968.6911.92 100.220.570.581.583.385.558.2511.47 00.180.480.491.393.035.147.8011.00 -100.150.410.431.212.704.727.3510.39 档距 (m) 400450500550600650700750 温度()f(m)f(m)f(m)f(m)f(m)f(m)f(m)f(m) 4016.5520.9125.5630.9036.5542.7949.5456.79 3016.1121.2826.3631.9738.1144.7952.0059.75 2015.6519.9924.6329.9735.6041.9449.5955.91 1015.1919.4224.1529.3935.1241.3649.0955.39 014.7220.2525.3330.9437.0843.7650.9758.72 -1014.2919.4523.1929.4134.1440.3747.1154.34 61 附表3 jlb20a-50型地线应力和档距值 最高 气温 最低 气温 年均 气温 事 故 安 装 外过 无风 最大风 强度 气 象 条 件档距 lr(m) 0 (mpa) fv (m) 0 (mpa) 0 (mpa) 0 (mpa) 0 (mpa) 0 (mpa ) fv (m) 0 (mpa) 50134.820.1982.84183.77184.07224.32183.770.14225.81 100141.770.7282.84183.77184.85221.11183.770.56226.63 150151.731.2468.62183.77186.22214.69183.771.03228.15 169.9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热带植物研究温室租赁与植物生理生态研究合同
- 短视频平台与视频平台分成合作协议
- 科技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合同
- 景区旅游资源开发股权合作协议
- 贸易结算信用保险风险评估协议
-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服务协议
- 梯级环保产业合作开发补充协议
- 离婚房产装修补偿及家具设备拆装合同
- 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补充协议
- 网红炸鸡秘制酱料配方授权与区域加盟合同
-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与情感描写
-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汽车起重机日常检查维修保养记录表
- 银行特殊消费者群体金融服务工作指引
- 说文解字全文
- 婴儿气道异物急救评分标准
- 执业医师X线读片教学课件
- 工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 催乳师职业培训考试试题与答案
- 2023年一般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围手术期防治策略专家共识(2020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