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doc_第1页
《桐梓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doc_第2页
《桐梓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doc_第3页
《桐梓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doc_第4页
《桐梓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 1 1 第一节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1 第二节 “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5 第二章第二章 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9 9 第一节 发展战略9 第二节 发展目标10 第三章第三章 加速新型工业化,建设循环经济型工业大县加速新型工业化,建设循环经济型工业大县1414 第一节 推进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14 第二节 重点工业产业建设15 第四章第四章 推进绿色城镇化,构建县域城镇体系推进绿色城镇化,构建县域城镇体系1818 第一节 构建城镇化新格局和县域城镇体系18 第二节 建设县城中等城市框架,打造县域核心增长极 .19 第三节 建设中部煤化工工业城镇区,打造县域次增长极 .21 第四节 建设区域性重点集镇,打造县域增长点 .22 第五章第五章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424 第一节 加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24 第二节 巩固粮油生产基础26 第三节 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26 第四节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7 第五节 做好气象服务27 第六节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7 第六章第六章 发展乡村旅游,壮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乡村旅游,壮大现代服务业3030 第一节 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30 第二节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31 第七章第七章 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基础支撑能力建设 3333 第一节 交通网络建设33 第二节 水电设施建设34 第三节 “绿色桐梓”建设.36 第四节 “信息桐梓”建设.37 第五节 “平安桐梓”建设.38 第八章第八章 改善民生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改善民生与基本公共服务建设3939 第一节 增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39 第二节 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40 第三节 推进公共教育发展41 第四节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43 第五节 积极发展文化与体育事业44 第六节 强化人口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45 第七节 抓好安全生产45 第八节 促进社区建设45 第九节 加强扶贫工作力度46 第十节 着力推进其它各项社会事业46 第九章第九章 打造黔渝合作先行区,纵深推进区域合作打造黔渝合作先行区,纵深推进区域合作4848 第一节 打造黔渝合作先行区48 第二节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49 第十章第十章 规划实施与保障规划实施与保障5050 第一节 建立实施机制50 第二节 加强制度保障50 前 言 桐梓县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禀赋高,发展潜力大,发展基础较好,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经济社会处于省内县域(不含城区)较高发 展水平。但与发展需求相比,发展基础仍然薄弱,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既与所处的区域区位不相称,也与国家 2020 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 标有较大的差距。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 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贵州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 机遇期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攻坚期,同时,也是桐梓 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腾飞期。目前,我县跨越式 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重大发展机遇已经出现,不仅纳入遵义市 “中部崛起”发展战略规划,而且已经进入黔中经济区和重庆城市经济 区辐射带动区域。未来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抢 抓机遇,正确应对严峻挑战和不利因素影响,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全 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增比、进位、突破”和市委、市政府“提速赶超,转 型跨越”的要求,是桐梓未来 5 到 10 年必须面对的问题。 科学编制和实施桐梓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纲要(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于加快并实现跨越式发 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我们与上级政府部门有关规划进行积 极衔接,充分吸收了县各部门和乡镇意见而编制的规划纲要,提出了 未来五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桐梓的发展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确定 了发展重点和重大工程,制定了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是全县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县政府及各部门和乡镇政府履行公共职 能、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确定发展思路的基本依据。 1 第一章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和重大自然灾害影响的双 重考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发展速 度偏慢、经济总量不大仍是我县的主要矛盾。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 发展必须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超前谋划,奋勇争先,抢抓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全力推进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发 展的新跨越。 第一节第一节 “十一五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规划执行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大县,绿色产业之乡, 特色旅游胜地,重庆卫星城市”的发展定位,着力打造能源、煤化 工、铝钛及铝钛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建设粮油生产、商品蔬菜、生 态畜牧、优质烤烟、方竹产业五大基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 “三大转变”,即:从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变、从基础薄弱向全面 发展转变、从低速徘徊向高速发展转变。 第一,六第一,六项经济项经济指指标实现标实现翻番。翻番。到 2010 年,六项主要经济指 标均实现翻番,部分指标实现高速增长,桐梓进入第三轮省列经济 建设强县。一是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 50 亿元,在 2005 年的 20.1 亿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 15%。二是财政总收入完成 5.15 亿元,在 2005 年 1.79 亿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 2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2.63 亿元,在 2005 年 9500 万元的 基础上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 22.31%。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 2 成 158 亿元,在“十五”时期 33 亿元的基础上翻了两番多。四是规 模工业企业总产值预计完成 25 亿元,在 2005 年 7.8 亿元的基础 上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 26%。五是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预计达到 53 亿元,在 2005 年 16.8 亿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 2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34.5 亿元,在 2005 年 13.4 亿 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六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 12.1 亿元,在 2005 年 4.87 亿元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 2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200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 10000 元。 第第二二, ,农农业业产产业业化化取取得得新新突突破破。 。坚持把发展高产、优质、高 效、生态、安全农业放在首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 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29 万吨左右。加快发展 “四大产业”,畜牧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肉类总产量 3.8 万 吨;蔬菜基地扩大到 12 万亩,发展精品苹果 1 万亩;新造方竹林 11 万亩,全县方竹面积达到 44 万亩,方竹笋年产量稳定在 1.4 万吨以上;烟叶收购稳定在 16 万担左右。高粱、芸豆、经果等农 村特色经济效益明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 加快。 第第三三, ,新新型型工工业业化化步步伐伐明明显显加加快快。 。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 资力度,倾力打造能源、煤化工、铝钛及铝钛加工“三大支柱”,新 型工业大县框架基本形成。累计完成招商引资 106.8 亿元,比“十 五”增加近 9 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十五”期末增加近一倍, 达到 57 户,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 25 亿元;开工建设 10 多个重点 3 工业项目,总投资近 150 亿元。桐梓煤化工一期工程即将建成投 产,开工建设桐梓电厂一期工程,万吨海绵钛项目建成投产,铝 厂节能技改项目即将试产,花秋二矿和容光煤矿即将建成投产, 花秋一矿、吉源煤矿等一批大型煤矿开工建设。 第第四四, ,城城镇镇化水平化水平显显著提高。著提高。完成蟠龙新区、县城河道景观 等重点片区控规和若干个修规的编制。完成南部进出口大道、县 城河道治理一期、四星级酒店“三大城建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 长 3.5 公里、宽 67 米的蟠龙大道,城建“二次创业”步伐加快。和 平文笔路、冬青南路等“十大片区”旧城改造深入推进,县城建成 区面积达到 8 平方公里、人口达到 12 万人。小城镇建设渐成规模,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加强,全县城镇化率 达到 36%,超过省、市平均水平。 第五,第五,乡乡村旅游蓬勃村旅游蓬勃发发展。展。加快推进“四在农家”创建,大力发 展外向型乡村旅游,娄山关成功创建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建 成乡村旅馆 358 家,床位突破 1.1 万张,接待游客 300 多万人 (天),我县乡村旅游被世界旅游组织列为乡村旅游观察点。引进 重庆南方集团开发黄莲旅游度假区,开工建设总投资 10 亿元的 尧龙山旅游度假区,高端旅游在全市率先实现重大突破。 第第六六, ,基基础设础设施明施明显显改善。改善。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巩固退耕还林 成果工程、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完成 2 万多口沼气池、 10.2 万亩烟水配套工程,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0.56 亩,农业基 础设施显著改善。建成天门河水库,完成 12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工程,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增强。习新二级公路、松木 4 公路新线和羊坡公路新线建成通车,基本建成桐容二级公路,新、 改建通乡(村)公路 810 公里,全县公路里程突破 2000 公里,实现 乡乡通油路。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城郊风 景林 1 万多亩,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 第七,公共服第七,公共服务务能力大幅提高。能力大幅提高。大力实施义教阶段薄弱学校 改扩建工程, “两基”通过“国检”;推进一中、二中扩建工程,一中 成功申办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免收在县职高就读的本县户 口学生全部学费,采取“民办公助”支持荣兴中学等民办学校发展,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35%,比 2005 年提高 20 个百分点。开工 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乡镇综合文化站、村 村通广播等文化惠民工程快速推进,文化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完 成 23 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和改造,建成 174 个村级卫生室,开工建 设遵义市麻疯病院和县人民医院搬迁工程。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 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5.5以内,进入低生 育水平。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卫生事业和人口 与计生工作实现新进展。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和行政事业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基本养老保 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保险制度,城 乡困难群众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在全市率先启动村干部养老保险 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成廉租房、经适房 2.5 万平方米, 改造农村危房 7800 多户,城乡贫困群众和低收入家庭生活基本得 到保障。新建和改扩建社会福利院 20 所,民政事业取得了长足发 展,获得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婚姻登记工作先进县、全国新 5 社会组织建设先进县和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个时期,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低谷中起航,在逆境中奋进,抢抓机遇,团结 奋进,追求卓越,一年一个台阶,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 标任务,成就了基础建设最牢、发展速度最快、面貌变化最大的五 年。但是看到成就的同时,还必须正视: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 偏慢仍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人均水平低、农业农 村弱、基础欠账多、民生任务重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 现实问题。未来五年,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增大经济总量、提高发 展水平,才能跟上全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 第二节第二节 “十二五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期间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 1、宏、宏观环观环境境 从从国国际际环环境境看看: :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分析后金融危机的 发展规律, “十二五”期间经济将会反弹,新一轮经济高速发展期已经 来临。从从国国内内环环境境看看: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扩大内需是“十二五”重大任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 “黔 中经济区”已列为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布局的重点经济区;中 央企业加速扩张,东部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邻近的重庆迅速崛 起, “两江新区”和成渝经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从从省省内内环环 境境看看: :增比进位突破、创业创新创优、更好更快发展是主旋律,工业 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强力推进,同步实施“黔中率先崛起、黔 北加快跨越”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把遵义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试点 6 市和成渝经济区产业扩散转移的重要辐射区。国家专项支持贵州实 施水利、生态、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项目,贵州支持遵义建设 200 万人口特大型中心城市,桐梓是黔北城市群四城区之一,有利于构 建中等城市,提升在省市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桐梓是遵义市“中 部崛起”区县之一,肩负着走前列、作贡献的重任,各项发展将会得 到大力支持。 2、 、发发展展优势优势 重重庆优势庆优势:重庆有六大驱动力:一是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的 “314”总体部署;二是中央、国务院对重庆的“黄金定位”;三是温家 宝总理交办了“五大任务”;四是重庆“一圈两翼”战略部署;五是拥 有“中国第三区”之称的首个内陆保税港区;六是全国首个统筹城 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六大驱动力”的推动下,重庆正在成为 “西三角”经济中心和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桐梓紧邻重庆,区域 合作密切,经济往来频繁,有利于对接重庆、借力发展。 区位区位优势优势: :桐梓是川渝南下和云贵北上的要塞,地处成渝经济 区和黔中经济区的巨大辐射带动圈内。210 国道、黔渝高速公路、 黔渝铁路三条交通大动脉纵贯全境,向北成为重庆卫星城市和成 渝经济区的组成部分,向南进入遵义中心城市经济区,紧贴“黔中 经济区”,成为黔渝经济合作的重要门户和遵义融入成渝经济区的 先行区。随着黔渝、贵广、黔桂、湘黔等快速铁路和杭瑞、厦蓉等高 速公路的建成,融入“西三角”、 “珠三角”、 “北部湾”甚至中国东盟 经济圈的步伐加快。 资资源源优势优势:桐梓是全国 100 个重点产煤大县之一,煤炭远景储 7 量 60 亿吨,探明储量 47.72 亿吨,是重庆市的 2 倍;硫铁矿远景储 量 12 亿吨,氧化镁大于 20%的白云石储量丰富;拥有世界上连片 面积最大的原生方竹林地,是“中国方竹笋之乡”;常年平均气温比 重庆低 5 度以上,发展以重庆市场为主的休闲避暑旅游具有独特 优势。 产业优势产业优势:以能源、煤化工、铝钛及铝钛加工为支撑的新型工 业大县框架基本形成,大型煤矿加速建成,电厂、煤化工、海绵钛、 铝厂等重大工业项目即将建成投产,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 区建设进程加快。蔬菜、畜牧、方竹、烤烟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前 景广阔。城镇建设加速迈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加速转型,高端 旅游项目实现重大突破。 3、困、困难难和挑和挑战战 (1)经济增长挑战严峻。桐梓要赶上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 伐,未来 10 年人均 gdp 需要增加 4 倍以上,年平均增长率需要达 到 17%以上,远远高于近 10 年的发展速度。 (2)城镇化发展面临较大挑战。桐梓公共财政能力、公共服务 供给和保障能力不高,城镇要素聚集能力低,难以满足城镇化快速 发展的需要。 (3)外部环境存在不利因素。桐梓对外依存度很高,需要面对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国家和省加大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对以能矿资源型工业为主的桐梓工业 发展也将形成极大挑战。 (4)区域竞争强烈。处于遵义中心城市与重庆中心城市之间, 8 存在两大城市对桐梓的极化效应。如果应对不当,将面临被边缘 化危机。同时,部分重要产业与周边区域同质度高,面临着较大 的区域竞争。 (5)发展不均衡。呈现北部发展比南部慢,边远地区比中心地 区发展慢的问题,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差距大。此外,基础设施欠 账多,土地瓶颈仍然制约经济发展,企业融资困难,投资环境还需 进一步改善。 9 第二章第二章 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未来五年,桐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应对新的发展环境,加快发展,增大总量,推进转型,实现突 破,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我县发展最快、发展最好的时期,强力推 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第一节第一节 发展战略发展战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 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全会 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改革开放为 动力、促进投资为核心、改善民生为根本,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机遇,围绕“新型工业大县,绿色产业之乡,特色旅游胜地,重庆新型工业大县,绿色产业之乡,特色旅游胜地,重庆 卫星城市卫星城市”发展定位,突出“融入重庆,紧贴黔中,提速赶超,转融入重庆,紧贴黔中,提速赶超,转 型跨越型跨越”的主基调,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绿色城镇化、农业产业 化、乡村旅游“三化一游三化一游”战略,努力打造遵义市重要的经济增长 极,率先在“遵义打造贵州一翼”战略中走前列、作贡献。通过 5 到 10 年努力,跻身贵州 20 强,挺进西部百强县。 未来五年发展,必须坚持四方面的原则: 跨越式跨越式发发展与可持展与可持续发续发展相展相结结合。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加快速度,实行跨越式发展。积极寻求缓解土地、环保、交通等瓶 10 颈约束的途径,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 工工业业化引化引领领与城与城镇镇化助推相化助推相结结合。合。实施工业强县和城镇 化带动战略,以工业催生城镇,向城镇集聚工业,实现人口城镇化、 产业基地化、经济聚集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深化改革与深化改革与扩扩大开放相大开放相结结合。合。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深化 各个领域的改革,破除发展障碍,激活发展内动力;扩大开放,借 力发展,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经济发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展与民生改善相结结合。合。关注民生,扩大内需,以民 生改善为引擎推动经济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整体推进,让人民共 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目标发展目标 到 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 4 年翻一番,超过 120 亿元,年 均增长 21%以上;力争 3 年翻一番,达到 158 亿元,年均增长 26%。到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300 亿元,人均超过 6000 美 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十二五”的基本目标是: 经济发展规模跃上新台阶,自我发展能力取得突破性提 升。到 2015 年,建成贵州百亿强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20 亿元, 人均 gdp 达到 2900 美元、力争 3000 美元,现价年均增长 21%以 上;力争达到 158 亿元,年均增长 26%。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 算收入分别达到 13 亿元、6.5 亿元,年均增长 20%以上;力争分别 11 达到 16 亿元、8 亿元,年均增长 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 计达到 800 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40%;力争达到 2300 亿元,年均 增长 8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到 500 亿元,年均增长 39% 以上;力争突破 1000 亿元,年均增长 70%。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 55 亿元,年均增长 40%以上;力争达到 58 亿元,年均增长 4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32 亿元,年均增长 22%以上。 县城建成中等城市框架,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加快推进 城镇化进程,到 2015 年,城镇人口达 32.85 万人以上,建成区面 积 27 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 46%左右,年平均提高 2 个百分 点。县城建成区面积达 11.5 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含燎原镇、楚米 镇组团)超过 17.1 万人、力争超过 20 万,成为中等城市级县城。争 取撤县设市,成为黔北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民收入显著增加,2/3 居民家庭达到小康及以上生活水 平。到 2015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700 元以上,现价年均增长 10%以上,恩格尔系数下降到 0.45 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达到 18400 元,现价年均增长 13%以上,恩格尔系数下降到 0.35 左右。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得到根本改变,客运交通覆盖全县 80%以 上的行政村,工程性缺水和居民饮水安全得到较好解决,宽带网覆 盖所有行政村和旅游景区。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重点解决 高中阶段教育、城区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三大问题”,到 2015 年,高 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65%以上。城镇养老、医疗等保险覆盖面和新 12 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遵义市指标要求。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5 年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52%,主要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达到 同行业先进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95%以上,工业用 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70%以上,其它节能减排控制指标达到遵义市要 求。 专栏专栏 1 1 “十二五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规划主要指标 单位:万人、亿元、元/人、美元/人、岁、万吨/年、% 2015 年 规划 “十二五” 年均增长率 指标属 性 备注 一、人口与城镇化 1、常住半年以上人口62 #县城人口17.1 2、城镇化率46 3、人口自然增长率5.67约束 二、经济发展 4、gdp12021 第一产业15.56.6 第二产业6731.7 #工业5540 第三产业4016 5、人均 gdp290020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40 7、财政收入1320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20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2 9、县外引进资金50035 三、人民生活与公共服务 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0010 1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40013 12、人均预期寿命70 1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5 14、每千人口医生数1.48 15、城镇登记失业率4.5 16、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5 1、城镇化 率和人均 gdp 预计 值按常住 半年人口 计算;2、 经济总量 为现价; 3、 为五 年累计; 4、二氧化 硫排放总 量不含火 电厂。 17、通村客运覆盖率80 18、村级宽带网络覆盖率70 13 四、生态环境 19、森林覆盖率52 20、单位 gdp 能耗减少20约束 2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市下达指标内 #cod 排放总量市下达指标内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市下达指标内 22、重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 23、重点工业废水达标率排放100 24、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约束 25、城镇污水处理率60约束 26、城市气化率50 14 第三章第三章 加速新型工业化,建设循环经济型工业大县加速新型工业化,建设循环经济型工业大县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 推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 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以桐梓煤电化 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载体,实施好“4335”战略,奋力扩大工业经济 总量,调整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到 2015 年,建设成为黔北渝 南地区重要的煤电化工业基地、西南铝钛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西南 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形成贵州重要的特色轻工产业集群,建成 循环经济型工业大县。 第一节第一节 推进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推进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 抓住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的历史机遇,加强 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建设,科学作好发展规划,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水平,优化园区环境,加大招商 引资力度,拓展融资渠道。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以具优势、有特色 和带动性强的产品为发展重点,积极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延伸产业 链,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努力将桐梓工业园区建设成特色鲜明、低 碳发展、集中度高、产业链长、综合竞争力强的工业园区。到 2015 年,园区建成面积达到 20 平方公里,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00 亿元以上,利税达到 20 亿元以上,成为黔北工业经济新的增 长极。 15 第二节第二节 重点工业重点工业产业建设产业建设 在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统一规划下,充分发挥特 色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以能源、化工、铝钛及铝钛加工、轻工及 农副食品加工业为支柱,形成能源、化工、铝钛三大百亿级产业集 群,重点打造黔北渝南重要的煤电化工业基地、西南循环经济工业 示范基地、西南铝钛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三大基地,扩大工业经济总 量。 建建设设黔北渝南重要的煤黔北渝南重要的煤电电化能源基地。化能源基地。推进一批安全高效的现 代化矿井建设,建成花秋一矿、花秋二矿、容光矿、吉源矿等一批大 中型煤矿,保障电煤供应,到 2015 年,形成年产 1000 万吨的煤炭生 产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 50 亿元。利用国家鼓励西部地区建设坑口 电站的机遇,加快完成桐梓火电厂 2600 兆瓦的一期工程建设,争 取实施 2660 兆瓦二期工程,到 2015 年确保电力总产值达到 17 亿 元以上,力争达到 35 亿元左右。配套火电厂新建年产 200 万吨新型 干法水泥生产线,产值 9 亿元左右。充分利用煤矸石资源,发展煤矸 石发电项目。积极推进容光大垭口、天坪、黄莲等一批风力发电站建 设。争取国家布局建设成品油和液化气储备基地。 推推进进桐梓桐梓县县循循环经济环经济型煤化工生型煤化工生态态工工业业基地建基地建设设。充分利用 煤炭资源,按照“煤、电、化工、冶金”一体化联营开发、聚集发展的 思路,南部煤化工基地重点发展合成氨、甲醇、pvc 及精细化工、 实施热电联产。实施南部煤化工二期工程。启动并实施北部煤化工 一期工程,推动二期工程建设,在夜郎、新站一带打造煤化工基地, 16 重点发展洁净能源,开发煤基合成材料,不断延伸产业链,使煤化 工向醇醚燃料方向发展。到 2015 年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 41 亿元。 建建设设西南西南铝钛铝钛有色金属工有色金属工业业基地基地。完成伟明电解铝厂二期扩 建工程和铝型材加工项目,推进铝深加工项目建设,积极开发铝钛 合金、镁铝合金等新产品,力争形成年产 20 万吨电解铝、15 万吨 铝型材、10 万吨铝板材及铸轧带坯深加工及 5000 吨空调用铝箔 生产线等铝生产和加工能力。建成年产一万吨海绵钛生产线,积极 发展各种钛合金,延长钛产业链。到 2015 年,确保铝钛产业总产 值达到 50 亿元以上,力争达到 100 亿元以上。 打造打造贵贵州重要的特色州重要的特色轻轻工工产业产业集群。集群。实施名品牌战略,发展壮 大彩阳集团、康利食品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彩阳”品牌;积极引进 一批大型企业和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特色食品深加工,创建一批具 有区域影响力的新品牌,建设天麻、金银花等中药材加工基地,引进 家电制造、pvc 系列产品等产业链,加快形成特色轻工产业集群。 到 2015 年,确保特色轻工总产值 15 亿元以上,力争达到 30 亿元。 培育壮大其它重要培育壮大其它重要产业产业。加快铁合金、钢铁等传统冶金工业 的技术改造,完成红山铁合金有限公司新增年产 5 万吨硅锰合金 生产线和娄山铸钢厂技术改造项目。到 2015 年,硅锰合金生产能 力达到 30 万吨/年,铁合金生产能力达到 20 万吨/年,机制轧钢生 产能力达到 40 万吨/年。利用丰富的硫铁矿资源,建设年产 100 万 吨硫酸项目。 专栏专栏 2 2 工业产业建设重点工程工业产业建设重点工程 工业发展工业发展“4335”战略战略 “4”是四大支柱产业:能源产业、化工产业、铝钛及铝 17 钛加工产业、轻工及农副食品加工业;“3”是三大百亿级集群:能源产业集群、化工 产业集群、铝钛产业集群;“3”是“三大基地”:渝南黔北重要的煤电化工业基地、西南 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西南铝钛有色金属工业基地;“5”是在桐梓县建设一个产 值 500 亿级工业园区。 煤电化工业基地煤电化工业基地 建成花秋一矿、二矿,容光、水柴坝、槐子等一批大矿;完成 桐梓火电厂一期工程并争取实施二期工程;布局建设 5 个风力发电站,实施煤矸石 发电项目;力争国家布局建设成品油和液化气储备基地。 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 重点发展煤化工、清洁能源、煤基合成燃料,力争实 施并完成金赤煤化工二期工程、甲醇制燃料工业项目(夜郎镇)、循环经济生态重化 工基地项目、贵州爱东电化和抚天集团各年产 10 万吨电石生产线技改项目。 铝钛有色金属工业基地铝钛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力争形成年产 20 万吨电解铝、15 万吨铝型材加工、 10 万吨铝板材及铸轧带坯深加工、5000 吨空调用箔生产线、2000 吨汽车釺焊箔生 产线、5000 吨 pas 板机生产线、3 万吨镁铝合金锭、2 万吨镁铝合金深加工产品、 100 万平方米铝幕墙板生产线、500 万平方米铝基 ps 版的铝生产和加工能力,建 成年产一万吨海绵钛生产线,重点发展各种钛合金(铝钛合金和钛铁合金等)。 特色轻工产业集群特色轻工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彩阳集团、康利食品等本土企业,建成建筑面 积 10000 平方米的竹木材加工厂、年产 4000 吨方竹笋精深加工厂、黄莲乡天麻制 药厂和魔芋、马铃薯、优质果品、土鸡等一批特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做大做强“彩 阳”品牌,引进家电制造、pvc 系列产品等产业链,加快形成绿色轻工产业集群。 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综合利用 积极发展新型建材,配套电厂新建年产 200 万吨新型干法水 泥生产线,实施煤矸石 413.5 兆瓦发电项目。 18 第四章第四章 推进绿色城镇化,构建县域城镇体系推进绿色城镇化,构建县域城镇体系 走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的贵州山区绿色城镇化道路,坚持 以新带旧、以城带乡、规划引领、建管并重,以农村人口城镇化为 核心,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把桐梓县城建设成为中等城市,重 点发展一批具有产业支撑、富有地域特色、人居环境良好的小城镇, 构建城镇化新格局和县域城镇体系。到 2015 年,城镇化率达到 46%。 第一节第一节 构建城镇化新格局和县域城镇体系构建城镇化新格局和县域城镇体系 未来五到十年,要以黔渝快速铁路沿线为主轴,实施点轴开发 战略,构建全县城镇化“一核一轴一区四点”发展格局和由一个中 等城市(桐梓县城)、一个工业区(中部煤化工工业城镇区)、四个万 人集镇(花秋、水坝塘、松坎、狮溪)和一批 5000 人规模以上小集 镇组成的县域城镇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 一核:一核:优先推进县城发展,培育成为县域核心增长极。按照 2020 年建成城区 20 万人以上的工业城市目标,构建由娄山关镇 区组团、楚米镇区组团、燎原镇区组团三大组团组成的县城城市区 域。到 2015 年,县城建成区(娄山关镇区组团、楚米镇区组团、燎 原镇区组团)人口达到 17.1 万人以上,占全县城镇人口的 52%,力 争超过 20 万人。 一一轴轴: :以黔渝快速铁路和黔渝高速公路沿线为城镇化发展主 19 轴,加快轴线上的镇区拓展和发展。 一区:一区:积极推动中部煤化工工业城镇区建设。中部煤化工工 业城镇区包括以新站、夜郎、大河、小水四乡镇为主的区域,是 未来五到十年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要区域。要按照 2020 年人口 规模超过 5 万人的发展目标,推进中部煤化工工业城镇区建设。 “十二五”期末,实现城镇人口达 3 万人以上、占全县城镇人口的 9%,成为县域重要城镇增长极。其中新站和夜郎集镇区人口均 突破 1 万人。 四点:四点:加强花秋、水坝塘、松坎、狮溪四镇镇区建设, “十二五” 期末,四镇城镇人口达到 5 万人左右、占全县城镇人口的 15%,其 中花秋 2 万人以上,水坝塘、松坎、狮溪 1 万人以上,分别成为县 域重要城镇增长点。 其它乡镇要以农业产业化和特色旅游发展为重点,引导人口 和产业向集镇区聚集,其中九坝、官仓、高桥等人口较多或条件相 对较好的镇区,中远期发展成为人口规模 5000 人以上的小城镇。 第二节第二节 建设县城中等城市框架,打造县域核心增长极建设县城中等城市框架,打造县域核心增长极 按照“东西改造、南北拓展”的思路,以城市路网建设带动城市 规模扩大,以新城区建设带动老城区发展,实现“三年打基础,五 年见成效,十年铸新城”。 “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建设蟠龙新区,加 快以马鞍山片区等十大工程为重点的旧城改造,初步构建起包括娄 山关镇区、楚米镇区和燎原镇区三个组团为骨架、能够承载 20 万 人左右的城市框架,成为黔北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0 推推进进蟠蟠龙龙新区和楚米新区和楚米镇镇区区组团组团建建设设,快速,快速扩扩大大县县城城规规模。模。全力 推进蟠龙新区建设,依托煤及煤化工基地和铝工业基地、戴家沟、 钓鱼台、蟠龙洞和楠木自然风光等旅游景点,建成一个集行政办 公、高品质居住、中心商务、休闲旅游、文体娱乐五大功能、能够 承载 4 万人以上的生态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新区。新建行政办公 区,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规划建设 1 所中学、2 所小学、4 所 幼儿园、1 个体育场馆。楚米镇区组团要依托钛工业、乡村旅游和 凉风垭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成为黔北钛业重镇、农业示范园区、休 闲避暑胜地和仓储物流中心,打造成能够承载 1 万人以上的县城 城区组团。力争通过“十二五”的努力,再造一个能够承载超过 5 万 人的新城区。 实实施十大工程,推施十大工程,推进进旧城改造。旧城改造。完成马鞍山、官渡河、西流水、 兰家坡、红庄、黄家咀、水井等片区和魁山花园小区建设工程;完 成冬青南路、和平文笔路改造工程。合理布局城市道路、供水、绿 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品位。 突出工突出工业兴业兴城,形成城,形成产业产业支撑。支撑。把南部煤化工基地、铝工业基 地、钛工业基地纳入县城城市规划和建设,使煤化工和铝钛工业成 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此外,依托区域特色旅游资源,以遵义城 市经济区和重庆城市经济区为主要市场,加强县城旅游业发展;依 托有利的经济区位,积极发展城郊型生态农业。 延伸基延伸基础设础设施和公共服施和公共服务务,推,推进进同城化建同城化建设设。推动主城区基础 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使之延伸到整个县城规划区。 按中等城市规模加强娄山关、楚米、燎原 3 大组团的路网规划和建 21 设,2015 年城市人均道路争取达到 10 平方米。完成县城东郊水厂 扩建工程、民用天然气工程和污水收集系统二三级管网工程,加强 城市供水及配套工程建设,按照 0.5 万立方米/(万人.天)以上标准 配建相应供水工程。加强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5 年 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60%,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 80%以上, 工业废水处理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市水功能区水质 达标率俱达 100%。实施城市绿化工程,逐步建立以城区山体绿化、 河道绿化、街道绿化、公园绿化、广场绿化、庭院绿化相结合的城 郊、城区一体化绿化体系,2015 年县城人均绿地面积达到 10 平方 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43%,绿地率达到 25%,强力推进“绿色城镇 化”进程。 第三节第三节 建设中部煤化工工业城镇区,打造县域次增长极建设中部煤化工工业城镇区,打造县域次增长极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夜郎煤化工基地建设,统筹新站、夜郎、 大河、小水四乡镇城镇化规划,实行一体化发展,加强四乡镇之间 的城镇干道建设,推进同城化进程,组团打造桐梓中部煤化工工业 城镇区。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城镇人口达 3 万人以上,2020 年, 达 5 万人以上。 新站新站镇镇区区:充分利用处于重要交通节点和毗邻重庆的区位优 势,重点打造物流型城镇。此外,加快开发古夜郎漂流、 “蒙渡”摩崖 石刻等风景名胜区,建成花坝度假区,做大三坡豆腐干等名优产品, 积极发展文化、避暑旅游。 夜郎夜郎镇镇区区:要依托煤及煤化工等重要产业以及黔渝快速铁路 22 站口交通优势,成为中部煤化工工业城镇区的重要组团。此外,依 托太白坟、百碑台等“李白夜郎”资源,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大河大河镇镇区区:要依托煤炭资源开发和“七十二弯”、石牛栏、黔渝 驿道等旅游景点,发展成为能够承载 5000 人以上的中部煤化工工 业城镇区组团。 小水集小水集镇镇区区:要依托月亮河风景区以及王家烈故居等风景、文 化遗址,重点打造避暑、观光和文化旅游,成为中部煤化工工业城 镇区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节第四节 建设区域性重点集镇,打造县域增长点建设区域性重点集镇,打造县域增长点 以花秋、水坝塘、松坎、狮溪四镇镇区为重点,打造成小区域 中心城镇,构建县域增长点。 花秋花秋镇镇区:区:继续提升西南部区域中心的经济地位。依托煤矿企 业和传统商贸地位,实施集镇安全饮水工程和具有“黔北民居”风 格的集镇二环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增集镇人口 1.2 万人以上, 到 2015 年,建成能够承载 2 万人以上的小城镇,成为包括容光、 风水等 3 个乡镇的区域中心。 水水坝坝塘塘镇镇区:区:充分利用处于北部重要交通节点的区位优势,依 托煤炭、旅游等资源禀赋,以及高腔大山歌民间文化、海洋化石文 化等,到 2015 年,发展成为能够承载 1 万人以上的特色旅游和商 贸型小城镇,成为包括芭蕉乡、羊磴镇、狮溪镇、坡渡镇等 5 个北 部乡镇的区域中心。 松坎松坎镇镇区区:充分利用毗邻重庆的区位优势,以及处于重要交通 23 节点、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良好的开发基础,发展成为矿产开发型和 物流型小城镇,建设成为包括木瓜、天坪、黄莲等 4 个乡镇的区域中 心。 狮狮溪溪镇镇区:区:利用紧邻重庆的区位优势建设黔渝边贸集镇,对外 联系重庆南川金山、头渡、德隆三镇,对内连接水坝塘,辐射北部各 乡镇。 专栏专栏 3 3 “十二五十二五”城镇化建设重点工程城镇化建设重点工程 “一核一轴一区四点一核一轴一区四点”发展格局发展格局 “一核”为县城,培育成为县域核心增长极; “一轴”即以南北向黔渝快速铁路和黔渝高速公路沿线为城镇化发展主轴,加快轴 线上的镇区拓展和发展;“一区”即中部煤化工工业城镇区;“四点”即花秋、水坝塘、 松坎、狮溪四镇镇区。 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1)城市路网工程:完成娄山关镇区、楚米镇区和燎原镇 区三个组团之间的城市干道连接线、组团内部城市道路主骨架路网,完成县城主次 道路“白改黑”道路 12 公里, 2015 年人均道路面积 8 平方米以上。 (2)供水工程: 规划建设 2 万吨/日的县城饮用水备用水源水库一座。完成桐梓县东郊水厂日供水 3 万吨扩建工程。改扩建旧城 30 公里供水管网、城市新区新建 15 公里供水管网。 (3)垃圾、污水处理工程: 城市新区建设日处理能力 8 千吨的污水处理厂、新建 29 公里污水收集系统二三级管网,县城新建日处理能力 7 千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建成县城垃圾填埋场。新建 5 个垃圾中转站。 (4)完成民用天然气工程,满足 3 万户 居民用气。 (5)新建县城停车场 2 座(7000 平方米/座)。 实施新站、夜郎、大河、小水四乡镇镇区一体化城市路网工程实施新站、夜郎、大河、小水四乡镇镇区一体化城市路网工程 完成四个组 团之间的城市干道连接线、组团内部城市道路,2015 年人均道路面积 8 平方米以 上。 小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与供水工程小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与供水工程 完成 15 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工程,每座日 处理能力 0.3 万吨,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 49.2 公里。完成 14 个建制镇生活垃圾 卫生填埋处理场及配套设施,每座日处理能力 20 吨、库容量 10 万立方米,每座建 日处理渗滤液站、地坑式转运站(2 座、10 吨/座),每座配备普通垃圾运输车 2 辆、 小型垃圾车 1 辆。 24 第五章第五章 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村 利用桐梓优越的农业资源禀赋和区位、交通优势,坚持规模化、 多元化发展,以重庆、贵阳两大市场为依托,以生态畜牧、商品果 蔬、笋用竹、优质烟叶四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培育中药材、茶 叶等新兴产业,引进和培育支柱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市级 龙头企业 15 家,力争培育省级龙头企业 3 家,积极发展高产、优 质、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加快转型和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加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生生态态畜牧基地。畜牧基地。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和安全畜产品为核心, 以优质肉羊、肉牛和肉禽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大标准化、规模化养 殖场和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实施草 地生态工程、畜禽良种繁育工程和动物保护工程。努力实施贵州 省 1000 万头肉牛和 1000 万只肉羊项目桐梓子项目,到 2015 年畜 牧业产值达到 10 亿元,肉类总产量达到 6 万吨,年平均增长率分 别达到 13%以上和 10%以上。 商品果蔬基地。商品果蔬基地。坚持集中成片、专业化生产、无公害化管理, 重点面向重庆市场,推进蔬菜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商品蔬菜标 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在海拔 600 米以下的松坎、坡渡、羊磴、水坝 塘、狮溪、小水、夜郎、新站、大河、高桥等 10 个乡镇,建设早熟蔬 菜基地;在海拔 7001100 米的容光、花秋、风水、小水、芭蕉等 5 25 个乡镇建设时令蔬菜基地,在 1100 米以上的九坝、马鬃、茅石、娄 山关、燎原、楚米、天坪、官仓、黄莲等 9 个乡镇建设延季蔬菜基地; 在各类野生蔬菜、优势食用菌、优势特种蔬菜传统产区和适宜区, 建设名特优蔬菜基地。到 2015 年,实现全县蔬菜播种面积 50 万亩 以上,其中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 20 万亩左右。新建、扩建、改造一 批现代化果品基地,到 2015 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 10 万亩以上, 其中精品果树面积达 3 万亩。优质果树种植面积达到 95%,优质 果率达到 80%,优质果品产量达到 20 万吨,产值达到 5 亿元以上。 笋用竹基地。笋用竹基地。扩大以方竹为代表的笋用竹种植规模,抓好高海 拔地区方竹植造和低残林改造,大力发展低海拔地区麻竹种植,努 力实现“山山有竹、四季产笋”。到 2015 年,新造麻竹 4 万亩,方竹 3 万亩以上,实施方竹低残林改造 25 万亩。发挥“中国方竹笋之乡” 的品牌优势,推进桐梓方竹笋地理标志保护的申报,加大对外宣传 力度,使方竹笋走出国门,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 优质优质烟叶基地。烟叶基地。加强清香型优质烟叶基地建设,实施好烟水配 套工程、烟田机耕道建设、密集烤房建设、育苗大棚建设等工程, 建成功能齐全的标准化工作站和收购线,建设九坝、茅石、水坝塘、 新站、娄山关等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到 2015 年烟叶产量达 16 万担 左右。 积积极培育特色极培育特色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