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介绍信的格式该怎么写介绍信的格式该怎么写 介绍信的格式及范文样本 介绍信格式,下面有三种格式的介绍信,其中格式一,格 式三是两份一式两联的带存根的介绍信, 格式一是不带存根的介绍信.就格式三而言是由间缝将 存根联与正式联左右隔开的,在间缝虚线有“字第 号“字样. 格式二是存根联与正式联由间缝上下隔开的,在存根部 分,有标题“介绍信(存根)“,在第二行有“字号“字 样需要填写,在正文处需要依次填上姓名,人数,相关身份内 容及前往何处需办理什么事等.结尾注明日期即可.正式联 与存根内容大体一致,不再详述,但在结尾处要写些祝愿或 敬意的话,还要写上 介绍信有效期限.要署上详细单位名称 全名并加盖公章注明日期. 格式三 是一份正式的不带存根的介绍信,与带存根的 介绍信在正文印制上无甚差别,随用随填,唯一不同的是不 留存根.带存根的介绍信都是印刷制品,格式规范,可起到证 明的作用,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介绍信. 介绍信的格式 一、介绍信的概念 介绍信是介绍派出人员的身份和任务的专用信件。 二、介绍信的作用 1.介绍信主要用于联系工作、洽谈业务、参加会议、 了解情况时的自我说明。 2.对于持信人而言,介绍信具有介绍、证明双重作用。 三、介绍信的种类 介绍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便函式的介绍信,一种是 带存根的介绍信。 四、介绍信的结构和写法 (一)便函式介绍信。 用一般的公文信纸书写。包括标题、称谓、正文、结 尾、单位名称和日期、附注几部分。 1.标题 在第一行居中写“介绍信”三个字。 2.称谓 另起一行,顶格写收信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姓名后 加“同志” 、 “先生” 、 “女士”等称呼,再加冒号。 3.正文 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一般不分段。一般要 写清楚:(1)派遣人员的姓名、人数、身份、职务、职称 等。 (2)说明所要联系的工作、接洽的事项等。 (3)对收 信单位或个人的希望、要求等,如“请接洽”等。 4.结尾 写上表示致敬或者祝愿的话,如“此致 敬礼”等。 5.单位名称和日期 6.附注 注明介绍信的有效期限,具体天数用大写。 在正文的右下方写明派遣单位的名称和介绍信的开出 日期,并加盖公章。日期写在单位名称下方。 (二)带存根的介绍信。 这种介绍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由存根、间缝、本文 三部分组成。 1.存根 存根部分由标题(介绍信) 、介绍信编号、正文、开出 时间等组成。存根由出具单位留存备查。 2.间缝 间缝部分写介绍编号,应与存根部分的编号一致。还 要加盖出具单位的公章。 3.正文 本文部分基本与便函式介绍人相同,只是有的要标题 下再注明介绍信编号。 五、介绍信的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木遗传育种与经济效益分析考核试卷
- 数字智慧方案5486丨如何高效构建智慧零售系统
- 肉类产品安全追溯体系构建与实施考核试卷
- 聚丙烯酸甲酯纤维染色考核试卷
- 建筑幕垟安全施工方案
- 《销售渠道策略》课件
- 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强化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 《空调技术与设备》课件
- 双减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 2024年贵州省德江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疗卫生岗笔试题带答案
-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图文转换
- 2024年甘肃省大数据中心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崇左市人民检察院招聘机关文员笔试真题2024
- (二模)2025年4月潍坊市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香港劳务服务合同协议
- GB/T 9065.2-2025液压传动连接软管接头第2部分:24°锥形
- 高二下学期感恩母亲节主题班会课件
- 高一信息技术Python编程课程讲解
- 医院行政测试题及答案
- 雨水排放检测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