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 胜利1号岩管露天采坑山东省蒙阴县财政局山东省蒙阴县国土资源局二九年八月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项 目 名 称: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申报单位:山东省蒙阴县财政局山东省蒙阴县国土资源局项目承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国土资源局报告编写人:张永伟 王元波 王一健报告审查人:姚春梅报告编写单位: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报告编写日期:二九年八月目 录1 项目的目的、意义12 园区基本情况42.1 社会经济62.2 区域地质概况72.3 地质遗迹景观132.4 地学旅游资源评价282.5 园区建设与旅游现状303 地质遗迹保护实施方案313.1 保护原则313.2 保护内容323.3 保护措施344 技术路线和方法375 投资概算386 申请财政预算资金数额及使用方向407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408 预期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428.1社会效益428.2环境效益44附件: 1、被确认为国家级地质遗迹的有效证明2、地质灾害治理设计资质(甲级)1 项目的目的、意义2005年,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厅发2005102号将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矿山公园(见附件),也是目前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矿山公园,山东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金伯利园区亦位于公园内。该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境内,在风景秀丽的蒙山大望山下,蒙山三大主要隘口之一的白马关以东,范围西自鱼鳞山-大望山,东到常马庄-宝兴店,北起蒲河,南至大望山-九女关一线,地理坐标:东经1174500-1174845;北纬353900-354140,面积20km2。区内交通便利,335国道横穿园区,205国道、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兖石铁路、沂蒙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于公园附近通过,可直达泰安、济南、兖州、青岛等主要城市,并辐射全国。矿山公园北距蒙阴车站约15km,东南距临沂机场约100 km,东距日照岚山港口约200 km,形成了水陆空三维交通网络(图1)。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形成的矿业遗迹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见证,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迹、历史文化遗迹,也是当今世界在自然和文化保护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年8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矿山公园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中指出:“矿山公园建设要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紧密结合。”保护和抢救现存的重要地质遗迹、矿业遗迹已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办法(试行)的通知(财建2003530号)和“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度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通知(财办建2009106号)”,加强具有全球和区域对比地质意义的地质遗迹保护,是带动和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举措。金刚石亦称“钻石”,是自然界中一种极其稀少宝贵的矿物资源,由于它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珍视,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金刚石已从单纯的工艺装饰品原料,变成了宝贵的工业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煤炭、石油机械、光学仪器、电子工业和空间技术等工业部门。中国原生矿最大的钻石“蒙山1号钻石”金刚石地质遗迹、矿业遗迹具有稀有性、典型性。本区作为我国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发现地,被誉为“钻石之都”,其发现结束了我国没有金刚石原生矿的历史,填补了中国原生金刚石矿产资源的空白。本区金刚石原生矿分布广,脉管兼备,品位高,储量大,且矿区地质构造发育,找矿标志明显,指示矿物丰富。露天矿坑、矿业用房、选矿场等遗迹保存完好。公园区内地质遗迹、矿业遗迹丰富,类型齐全,组合较好,有特色,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矿业遗迹与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具有极高的美学及科学价值,具有较强的外在吸引力和独特的科技文化内涵。地学旅游资源易于开发利用,对科学研究、生产资料教育、提高旅游质量、增加旅游的自然科学情趣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没有认识到矿业遗迹在地学研究方面的重大科学价值,区内许多地质遗迹、矿业遗迹目前没有真正开发和保护起来:一些重要的矿业遗迹点同时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其不合理开发现象不无存在;典型地质遗迹、矿产遗迹被废弃荒野,无人问津,埋没了其应有的荣耀和价值等等。故对本区的矿业遗迹进行分级保护,同时埋置界碑和界桩,设置一定区域开展科学研究,设立景点标示牌,达到科普观光的目的。进行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将为地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提供永续利用的基地,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稳定,并可带动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该矿山公园的地质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方式主要是开展旅游,其地质遗迹、矿业遗迹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意义,是开展地学旅游和科普旅游的良好资源。许多地质遗迹、矿业遗迹是相当脆弱的,一旦遭到破坏将不可恢复。建立国家矿山公园对于保护这些地质遗迹、矿业遗迹,对进一步研究金刚石的成因,对公众进行地质科学和环境保护的教育,使社会公众在旅游休息的同时学到知识,为子孙后代保护好已受到威胁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综上,建设国家级矿山公园,保护和抢救上述现存的地质遗迹、重要金刚石矿业遗迹对于保护地质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进行科普教育,保护矿区经济发展模式转化、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意义。2 园区基本情况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山东蒙阴县联城乡境内,在风景秀丽的蒙山大望山下,包括常马庄、王村、宝兴店三个行政村,区内的国有企业是701金刚石矿,园区面积20 km2。在矿山公园区以外,选择典型矿体、地质遗迹及观光点,纳入旅游线路,其范围主要在蒙阴县境内,个别站点设在平邑县境内。如平邑红旗27号金伯利岩脉。地理坐标:东经1174511756,北纬3538-3550。随着矿山公园规模的不断完善与扩大,可将游览范围扩至西峪岩管群及坡里矿带。大望山云海对区内重要的矿业遗迹,要严格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处理好遗迹保护、开发利用、经营管理的有机关系。据区内各矿业遗迹的重要性,划分出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主要为矿业遗迹游览区,以地质遗迹、矿业生产遗址、矿业活动遗迹为保护重点。重要保护景点有:(1)胜利1号金伯利岩管露天矿坑的保护范围:矿坑周围50m以内;面积150亩。(2)围岩堆的保护范围:围岩堆外围20m以内。面积200亩。(3)红旗1号矿坑范围:矿坑外围10m以内,长度约1km。二、三级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外围依次划定,分别对较重要的和一般的地质遗迹、矿业遗迹进行保护。2.1 社会经济2.1.1人 口矿山公园所在的蒙阴县共辖9镇、2乡、587个行政村(1729个自然村)。截止到2008年,全县总人口53.3万人,平均人口密度334人/ km2。矿山公园范围内共包括村庄3个,人口约3千人,以外出打工为主,人力资源丰富,均为汉族居民。2.1.2经 济蒙阴县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53.1亿元,工业生产总值41亿元,农业生产总值12.1亿元。目前,蒙阴县已形成以冶金、机械、化工、纺织、建材、皮革、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以国营企业、乡镇企业、私人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格局。农业一直是蒙阴县的主要产业,现有耕地面积约5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约25.54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等为主;土特产有旱烟叶、花椒等。蒙阴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金刚石、铁、煤、金、铅、钼、水晶、石棉、磷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蒙阴县凭借独特的地理、自然风光等优势,开辟了“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孟良崮国家国防公园”、“云蒙湖”、“中山寺”等旅游风景区,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云蒙园区正在建设当中。矿山公园园区内以农业为主,但因土地贫瘠,收入不高。牧业以圈养牛、羊、猪等为主。区内工业以手工业为主,主要为手工艺品制作。地方特色产业为林果业,有苹果、桃、板栗、柿子、山楂等。区内居民人均年收入一般在2300元左右。当地民风淳朴,居民以勤劳朴实、热情善良而著称。文化教育实施初中义务教育,社会治安良好。燃料以煤、柴草为主,通讯便利,电力充足。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水质洁净,水量可满足生活需水要求。区内社会环境良好。随着山区经济的腾飞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沂蒙山区人民发展旅游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主动性越来越强。沂蒙人民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必将为矿山公园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矿山公园的区域形象优势明显。沂蒙山区是革命老区之一,有极高的知名度,沂蒙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突出贡献已载入共和国的史册。一代又一代的沂蒙红嫂为人们所赞颂,新时期的创业精神为人们所敬仰,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沂蒙文化的风采。人们希望来这里看一看淳朴、忠厚、善良的沂蒙老乡,登上那高高的蒙山顶心神荡漾,饮一瓢甘甜的沂河水情深意长。这种区域形象为矿山公园的宏观设计和宣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2 区域地质概况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地处鲁西隆起区中南部的蒙山凸起,由前寒武纪变形变质岩组成,片麻理走向290310,倾向南西,倾角5070。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北西向断裂极为醒目,以蒙山断裂规模最大,属区域一级断裂。与此平行的次一级断裂也很发育,如大望山断裂、常马庄断裂、狮子山断裂等。其次,北北东向断裂也较发育,呈较小的平行或羽列断续展布。金伯利岩与断裂关系密切,岩脉呈北东东向产出,而岩脉组成的矿带却呈北西西向展布,矿脉与矿带这一展布特点,与上述两组断裂有关。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新太古代岩浆岩主要为一系列超基性-中性-酸性的复杂岩石组合,普遍发育片麻理、片理;元古代侵入岩以基性-超基性脉岩为主;古生代只出现少量的幔源侵入岩,形成区内的金伯利岩;中生代岩浆岩规模较小,以中酸性偏碱性岩浆最发育,分异良好,包括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闪长玢岩、煌斑岩等。2.2.1地 层区内出露地层为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呈岩体或残留体形式零星分布,主要岩性为黑云变粒岩;第四系为山前组和临沂组,广布于丘陵前缘的麓坡地带和东汶河河流两侧,岩性为含粘土砂层、砂砾层。2.2.2构 造太古代末期,鲁西地区由于五台运动的作用,使早期沉积的泰山群地层产生区域变质,强烈上升。五台运动以后,鲁西地区作为一个稳定的构造单元,从元古代到中生代的三叠纪仅表现整体缓慢升降运动为主。中生代,特别是燕山运动期间,遭受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使鲁西地区断裂构造发育,且显得相当错综复杂。区内北西向断裂居主导地位,它具有规模大、多期活动等特点;其次是北东向断裂、北东东向断裂,相对而言,规模较北西向断裂小,亦表现为多期活动之特点;再其次则为近南北向断裂,其特点有分带现象。还有北北东向断裂及少数的北北西向断裂、近东西向断裂。分别叙述如下:北西向断裂:这组断裂在区内分布广、规模大、延伸远、连续性好,平面展布有分支复合现象,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自南向北主要有:蒙山断裂、卓家庄-黄台庄断裂、三官庙-皮卞庄断裂、茅草崮断裂、大望山断裂、花峪-榛子崖断裂、蒲河断裂、薛家庄-台上庄断裂。(1)蒙山断裂:此断裂是区内规模最大的北西向断裂,是蒙山单断凸起与平邑盆地的控制构造。断裂总走向310,倾向南西,倾角5070,断裂破碎带一般在百米以上,带内特征显示以压性为主。(2)卓家庄-黄台庄断裂:该断裂是蒙山断裂的一个分支断裂,全长18km,总走向为300,倾向南西,倾角60左右。是具压性兼扭性的右行活动断裂。(3)三官庙-皮卞庄断裂:该断裂东起明光寺,西止北武台。全长15km,总走向300310,倾向南西,倾角7085。局部表现为“红长石化”挤压带。(4)茅草崮断裂:断裂总走向290312,倾向不定,倾角7885,断裂带宽6 15m,带内岩石破裂,并具有高岭土化、绿帘石化等现象。具多期性活动特征。早期显示张性兼扭性;后期显示压性兼扭性的左行活动。(5)大望山断裂:该断裂东起周公地,西止孙家楼。全长约13km,断裂总走向290300。倾向南西,局部北东。倾角6070,平面展布具有分支现象。断面特征具波状弯曲,并有斜冲擦痕。该断裂具多期性活动。(6)花峪-榛子崖断裂:断裂贯穿整个矿带,全长约35km。平面展布特征:舒缓波状,错综复杂的分支现象尤为明显。断裂带总走向为290,倾向南西,倾角50 65,破碎带宽为5 20m。该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特点。此断裂与金伯利岩有密切的关系,与红旗1号金伯利岩脉的北端和红旗30号金伯利岩脉的南端成反接形式。金伯利岩脉被阻隔在断裂一侧。(7)蒲河断裂:该断裂是花峪-榛子崖断裂的一个分支。全长约7 km。总体走向为275285,倾向南西,倾角70。断裂破碎带宽4 10m。显示压性特征。(8)薛家庄-台上庄断裂:该断裂东起台上庄东南,西止薛家庄西北部,全长约7km。总走向为300,倾向南西,倾角70以上。破碎带最宽达10m以上,一般在23m。以压性为主,兼有扭性。北东向-北东东向断裂:这组断裂在矿带内分布在宽约10km、走向为45 50的带内。带的东边界在汪家坡、茅草崮、九女河、南岭一线;西边界在武台、白马庄、榛子崖、沙沟峪一线。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断裂有: (1)白马庄-黑山子断裂:该断裂北东起沙沟峪,南西止于东近台北岭,全长约8km,是这组断裂中连续性最好、延伸最长的一条,总走向4550,倾向南东,倾角6070。破碎带宽35m,最宽可达10m。该断裂具多期活动性,早期以扭性左行为主,兼有张性。左行错距在榛子崖附近约70100m,而白马庄以南仅1020m;晚期显示压性为主,兼有右行扭动。(2)东近台断裂组:由四条等距离平行断裂组成。该断裂组走向略具弧形,由南西向北东分别为70、60、55,倾向北西,倾角7585,最长一条长度约2km,最短的0.5km,断裂破碎带宽25m。该断裂早期以左行扭动为主,平面错距大,以被错动的角闪片岩为证,错距均达120m左右,后期以压扭性右行活动为主。(3)卓家庄断裂:该断裂北东起卓家庄,向南西延伸,全长约2km,走向为40,倾向北西,倾角7090,断裂破碎带最宽达1015m,具有多期活动,早期张性活动明显,后期则为压性兼扭性活动。(4)小羊子庄断裂组:由三条不同长度的平行断裂组成,最长一条约3km,总走向为40,倾向南东,倾角6075,破碎带宽3 5m。该断裂具早期张性活动、晚期压性活动的多期活动性特征。(5)许家沟断裂组:由三条基本平行的断裂组成,总走向4560,倾向南东,倾角6080,断裂带宽一般为23m。最长一条延伸约2km,最短一条仅0.5km。近南北向断裂:此组断裂仅在常马庄-三官庙一带断续分布。断裂破碎带宽一般为25m,普遍有辉绿岩充填,并有明显的多期性活动特征。(1)王村裂隙带:该裂隙带南起大埠怀庄北,北止蒲河村东北堂子附近,长度断续约8km,裂隙宽13m,总走向为15。裂隙具明显的张性特征,并充填有辉绿岩脉。该裂隙没有后期活动的反映。矿带内红旗30号、红旗1号、胜利1号、胜利2号、胜利6号金伯利岩体皆在此裂隙充填之辉绿岩的附近甚至接触。其接触关系有两种:一是金伯利岩切过辉绿岩;二是金伯利岩侵入、穿入辉绿岩脉内。(2)三官庙-常马庄近南北向断裂:该断裂南起山庄,北止于堂子庄南分水岭附近。全长断续分布约1km,断裂总走向10,各段长度及破碎带宽度变化都较大。该断裂北端反映早期扭性兼张性活动特征明显;而南端则反映晚期压性活动特征比较明显。北北东向断裂:该组断裂虽然分布极少,但由于金伯利岩脉赋存于这组断裂中而显得十分重要。赋存金伯利岩脉之断裂:分布在埠洼、红喜庄、蒲河、王村、塔峪林场一带。走向2030,长度几十米至几百米不等,倾角较陡,破碎带宽0.20.5m,局部膨大。以扭性为主,兼具压性。矿带内所发现的金伯利岩均赋存于该组断裂带内,所以这组断裂称为储矿构造。它决定了金伯利岩的长度、厚度、规模大小、产状、形态等特征。2.2.3岩浆岩(1)金伯利岩:可分为斑状金伯利岩、斑状镁铝榴石金伯利岩、斑状金云母金伯利岩等十几种,但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均大同小异。新鲜岩石呈绿黑色、深绿色,风化后呈黄绿、褐黄、灰黑、灰紫等色,斑状或细粒结构,块状或角砾状构造。斑晶主要由浑圆或似六边形的呈橄榄石假象的蛇纹石组成,其次有金云母、镁铝榴石等。基质成分主要为蛇纹石,次为金云母,副矿物有磁铁矿、钙钛矿、磷灰石、透辉石等。此外,金伯利岩中经常包有围岩或同源的岩石角砾。(2)含角闪黑云石英闪长岩:青黑色,半自形粒片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3)闪长玢岩类:灰黑色,略带红色色调,斑状结构,斑晶为自形角闪石,基质由中性长石、角闪石及少量磷灰石、石英组成。(4)煌斑岩类:灰黑色,斑状结构,斑晶以角闪石为主,单斜辉石次之,基质由角闪石、斜长石、磷灰石及金属矿物组成。(5)辉绿岩:灰绿、灰黑等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辉石、斜长石,次为黑云母、磷灰石、金属矿物等。矿区东部发现两条辉绿岩脉:西脉走向010,倾向南东,倾角60,厚0.53m;东脉走向010,倾向北西,倾角70,厚0.12m。两脉延展较远。2.2.4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园区位于沂沭断裂带以西,蒙山断裂以北,受它们的控制,新构造运动无论在方向上和地域上都与老构造运动有一定的继承性。该区自第四纪以来以间歇性隆起上升为特征,受断裂作用影响,形成了蒙山单断凸起。区内多发育北西向断裂,也有少量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这些断裂在第四纪时期均有一定程度的活动,最新活动时代集中于晚更新世时期,局部地段在全新世早期也有活动。地震是反映构造活动的一种表征现象,特别是现代地震活动往往与新构造密切相关。矿区东靠沂沭断裂带,属地震7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 0.45s。由于沂沭断裂带仍属于活动较强烈的地带,矿区受其一定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668年郯城大地震,震级8.5级。建国以来,矿区遭受的地震影响主要来自渤海与菏泽一带发生的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蒙阴县遭受有感地震在时间段上与山东省地震发震时段相同,按华北地区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划分,第一活跃期(?-公元1068年)5次;第二活跃期(公元1209年-公元1368年)5次;第三活跃期(公元1484年-公元1730年)31次;第四活跃期(公元1815年-至今)24次。仅有2次地震发生在第二和第三活跃期之间的平静期内;3次地震发生在第三和第四活跃期之间的平静期内。92.8%的地震发生在活跃期,7.2%的地震发生在平静期。2.2.5动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的力量所引起的,其中包括构造运动和岩浆运动,本区主要表现为太古代末期五台运动及中生代燕山运动期间比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运动。内力地质作用是形成各类构造形迹及矿产的主要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部的力量引发的。区内主要有风化作用、水流侵蚀作用和剥蚀、堆积作用等。外动力地质作用是形成地质地貌景观及主要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的主要地质作用。2.3 地质遗迹景观山东省蒙阴县是我国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发现地,被誉为“钻石之都”。蒙阴县金刚石原生矿分布广,脉管兼备,品位高,储量大,且矿区地质构造发育,找矿标志明显,指示矿物丰富。露天矿坑、矿业用房、选矿场等遗迹保存完好。总之,公园区内地质遗迹丰富(图2),类型齐全,组合较好,有特色,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矿业遗迹与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具有较强的外在吸引力和独特的文化内涵。2.3.1地质遗迹经调查与资料分析,矿区内主要的矿产地质遗迹有: 2.3.1.1反映矿床特征的典型剖面(1)大望山变质岩剖面该遗迹分布在大望山仙人脚一带,为较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主体岩石以片麻状含角闪黑云石英闪长岩为主,区域变质属低级铁榴石角闪岩相,时代约为24.5亿年,岩石经受了强烈变形变质作用。(2)王村南288高地金刚石矿围岩 该组地层分布较广,为金伯利岩的围岩,有让游客认识的必要,为便于游客参观,选择胜利1号岩管东侧288高地为参观点。该地片麻理走向300320,倾向南西,倾角5070,其岩性为片麻状含角闪黑云石英闪长岩夹大量斜长角闪岩、角闪石岩、绿色片岩透镜体和残留体团块。局部发育有条带及条纹状构造。(3)王村葛条岭辉绿岩脉该辉绿岩带北起后堂子西,经红旗30号脉、王村到大埠怀北岭,有数条较长的单脉断续分布组成,岩脉的走向为2535,辉绿岩沿走向延伸比较稳定,岩脉最长者达千米以上,厚度约13m,倾向不定,倾角近似直立,本带辉绿岩未受后期构造之影响,岩性比较完整,坚硬新鲜,突出地表,岩性灰绿、灰黑等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份为辉石、斜长石,次为黑云母、磷灰石、金属矿物等。图2 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地质遗迹分布图图3 辉绿岩 图4金伯利岩脉与辉绿岩关系示意图参观点选在王村葛条岭段,该岩脉与红旗1号脉在建材七一矿西侧斜交。见图3、图4。(4)常马庄辉绿岩带该岩带分布在台上庄常马庄、下关一线,由数十条小岩脉断续分布组成,单脉一般长数十米或数百米,宽约0.53m,走向为1025。参观点选在常马庄南264高地东。辉绿岩岩性特征:暗绿色,黑绿色,具辉绿结构,块状构造,性坚硬,斑晶清晰,由长板状、基状斜长石组成,辉石成隐晶质分布于斜长石周围,矿物成份主要由辉石、斜长石组成。有人从金伯利岩与辉绿岩空间上互相伴生之特点,认为两者有成生的联系。但这一论点,尚无更多的地质依据加以证明,值得进一步探讨。(5)蒲河花岗斑岩脉剖面该遗迹分布在蒲河村北蒲河断裂带内,走向290310,倾向一般为南西,倾角6090,岩脉一般宽约15m,最宽达10 15m,是红旗30号矿脉的北部边界。岩性:灰白色,淡灰红色,淡灰绿色,中粒晶质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石英晶粒较大,呈卵圆形,熔蚀状,烟灰色,半透明状,含量约15%20%;黑云母呈深黄绿色,自形圆粒状,解理面发育。此外,含少量磁铁矿、磷灰石及绿帘石。侵入时间为燕山期。(6)蒲河东南正长斑岩脉该遗迹分布在蒲河村东南,走向290310,倾向一般为南西,倾角6090,岩脉一般宽约15m,最宽达1015m。岩性:灰白色,浅灰红色,粗粒中粒斑状结构,不等粒全晶质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局部有流动构造。斑晶为正长石,浅肉红色,半自形晶,晶体较大;斜长石,浅灰白色,半自形晶,晶体较大,并具环带状构造。但岩脉类岩石结构较细,主要矿物成份为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其次有少量黑云母、石英、磁铁矿、磷灰石等。走向北西,沿断裂带和脆弱地带分布。(7)白马关闪长玢岩脉位于白马关东侧约200 m处,近南北走向。岩性:灰色,灰绿色,暗灰绿色,细粒斑状结构为主,少数为玻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长柱状、针状角闪石和短板状、板状中性斜长石组成,基质为隐晶质和微粒状斜长石等组成,主要矿物成份以斜长石、角闪石为主,其次为磁铁矿、磷灰石、榍石等。这类岩石往往在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生成冷凝边。长度几米至数百米不等,宽度一般1 5m。由5条小脉、1条长脉组成。(8)大望山煌斑岩脉位于大望山北侧,沿大望山断裂分布,呈脉状产出,长达千余米,一般宽度13m。岩性:深灰黄色,深灰色,细粒斑状结构,煌斑结构,斑晶为角闪石,基质为灰黄色,矿物成分为细粒状斜长石、角闪石。(9)胜利6号金伯利岩脉位于蒙阴县联城乡王村中心至东北角,地理坐标:北纬354030,东径1174700。(见图5)。该矿体发现于1970年,金伯利岩脉总长285 m,分为三段,北段长110 m,中段长110 m,南段长仅20 m。矿体实际长240 m。厚度变化不大,中段最厚为0.280.45m,南、北两段最薄处仅有0.030.05m,一般厚为0.3m。矿体总走向30,北段走向25,中段走向30,南段走向15,倾向北西,倾角8385。三条小脉呈右列式排列,北段与中段呈尖灭再现,相距45m,中段与南段呈尖灭侧现。金伯利岩脉虽有分支、分叉、变厚、变薄等现象,但每段矿脉所依存的破碎带却是连续的,金伯利岩与蛇纹石化碎裂岩共同在破碎带中组成矿体。胜利6号矿体主要由斑状金伯利岩和蛇纹石化碎裂岩组成。斑状金伯利岩:是矿体的主要组成岩石。灰绿色为主,次为猪肝色,黄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有橄榄石,假象呈浑圆形、半浑圆形态,大小不等。多蚀变成纤维状蛇纹石。金云母假象呈片状,多已蚀变。磷灰石柱状,短柱状,均匀分布。蛇纹石化碎裂岩:草绿色,破碎挤压结构。矿物成分有长石、石英、蛇纹石、磷灰石等。此岩石由金伯利岩矿液充填在破碎围岩中而成。矿体平均品位104.40mg/m3,垂深356m内d级金刚石储量为5500克拉。(10)胜利3号金伯利岩脉胜利3号金伯利岩脉位于蒙阴县联城乡王村南。地理坐标:北纬354010,东径1174640。此矿体位于胜利1号金伯利岩管和胜利2号金伯利岩脉的南部,实际是胜利2号岩脉的南延部分(见图6、7)。胜利3号金伯利岩脉是1969年发现的,是一个工业价值不大的小矿体。由长短不等的五条小脉组成,由北向南长度分别为96m、140m、125m、120m、47m。前四条脉呈左列式排列,而最后一条则与第四条平行排列。这些小脉由限制在一个比较连续的破碎带中的金伯利岩和蛇纹石化碎裂岩组成。矿体地表最大厚度近于0.6m,最薄不足0.01m,平均厚0.26m。胜利3号金伯利岩脉充填于33的北东向破碎带中。矿体主要由下列三种岩石组成,即金伯利岩、蛇纹石化碎裂岩、矿化角砾岩。矿体平均品位:132.688mg/m3,d级储量17400克拉。(11)红旗27号金伯利岩脉位于蒙阴县联城乡大河峪南,向南过分水岭延伸至平邑县保太镇塔峪村北。地理坐标:北纬353630,东径1174830。(见图8)。红旗27号金伯利岩脉发现于1966年8月,是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小矿体。该矿体离现在开采的矿体较远,且是孤立存在。因此,未进行开采。 该矿体分为南、北两段,中间677 m未见矿。北段由5条小脉组成,南段由6条小脉组成。共计11条小脉。该金伯利岩脉实际总长1471 m,加重叠长度为1491 m。整个矿体的分布长度达2321 m。矿体的南段比北段的连续性好。岩脉总体走向25,北段走向33,南段走向2230。总倾向北西。北段局部地段倾向南东。倾角7680。矿体最厚为2.1 m,一般厚0.20.6m,平均为0.481m。矿体主要受北东2030的断裂控制。矿体的主要岩性为斑状金伯利岩、细粒金伯利岩、蛇纹石化碎裂岩。矿体平均品位为140.377mg/m3,d级储量98200克拉。(12)红旗30号金伯利岩脉位于蒙阴县联城乡蒲河村西南,蒲河转弯处。地理坐标:北纬353630,东径1174830。该金伯利岩脉发现于1967年,岩脉长1075 m,平均厚度0.40.5m,岩脉总走向30,由四条小脉组成。北段倾向南东,南段倾向北西。倾角7085。矿体规模较小,但金刚石品位高,有一定的工业价值(见图9)。2.3.1.2构造形迹(1)大望山断裂构造形迹该断裂东起周公地,西止孙家楼,全长约13km。断裂总走向290300,倾向南西,局部北东,倾角6070。断面特征:波状弯曲,并有斜冲擦痕。该断裂具多期性活动。参观内容:大望山断裂与辉绿岩的接触关系:辉绿岩侵入断裂带内;辉绿岩被整齐地阻隔在上盘面上(见图10)。(2)花峪榛子崖断裂构造形迹断裂贯穿整个矿带,全长约35km。平面展布特征:舒缓波状,错综复杂的分支现象尤为明显,在常马庄北,最多可达五个分支断裂。断裂带总走向为290,倾向南西,倾角5065,破碎带宽为520m。此断裂与金伯利岩有密切的关系,与红旗1号金伯利岩脉的北端和红旗30号金伯利岩脉的南端成反接形式。金伯利岩脉被阻隔在断裂一侧。(3)胜利1号岩管附近的网状金伯利岩脉及球形节理胜利1号矿坑附近由球状节理形成的球形片麻状闪长岩体,直径一般在0.5 m左右,有一定的科学考察意义(见图11)。(4)国内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发现地位于葛条岭东侧冲沟内,近分水岭地带,现有遗留的采矿坑。当时沿河床砂矿追索至此,发现了国内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红旗1号矿,意义深远(图12)。游人至此,可联想到当时地质队员找矿的艰辛和发现时的喜悦。 2.3.1.3地质地貌景观 (1)大望山自然景观区大望山与蒙山山脉连为一体,山体高大,集险、幽、旷、雄、秀为一体,山上峰秀林密,石怪松奇,观赏与旅游价值颇高。大望山主峰海拔644.6m,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该区植被茂密,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越,开展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的潜力巨大,与矿业遗迹相结合,起到绿叶衬托红花的作用。大望山上,绿化树种为松类、刺槐等,枝繁叶茂,空气清新,游人漫步林中,可欣赏到大望山的美丽风光。该景区适于爬山锻炼、探险猎奇,登高望远,观看山林景色。在黑松林中,应考虑栽植部分红叶树点缀其中,改善一下过于凝重的环境氛围。大望山下,现为大面积栽培的桃园区,刚进入果龄期。春天,桃花盛开之时,真正能让游客体验到陶渊明那种“桃花园里可耕田”的世外桃源生活。“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这幽美的环境令人陶醉,真是“踏进桃园深处,世间烦恼皆无。”此外,大望山下有小型水库与塘坝多处,如明珠、银镜镶嵌于青山绿林之中。山谷中,绿树环抱,碧水长流,风光旖旎,生态旅游价值较高。(2)大岩顶子自然景观点大岩顶子位于选矿厂北,海拔319.5m,峰顶有古炮台遗址。站立山顶,众多矿业遗迹可一览无余。2.3.1.4水体景观(1)青山水库风景区青山水库位于杨家榛子崖与李家榛子崖之间,为季节性河流小蒲河的上游,建于1968年,小型水库,蓄水面积0.09km2,库容量150万m3。个人承包,养殖鱼类。水域四周绿化较好。(2)宝兴店水库风景区宝兴店水库位于宝兴店村南,为季节性河流常马河的上游,小型水库,蓄水面积0.02km2,库容量64万m3。水域四周为大面积的杨树林,春夏季节,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山林倒映水中,如诗如画,是休闲娱乐、周末度假的理想去处。2.3.2矿业开发史籍自1965年发现我国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红旗1号”矿以来,山东省地质局809地质队(现为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先后在蒙阴地区开展了金刚石原生矿普查、详查、勘探及研究等工作,提交了一批相应的报告及研究成果。(1)1965年,山东省地质局809队实险室发表了红旗1号岩墙中含铬镁铝榴石的特征及对红旗1号岩墙岩石类型的初步认识的研究报告;(2)1966年1月,山东省地质局809队四分队提交了1965年度红旗1号详细评价普查工作总结;(3)1967年10月,山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提交了山东省蒙阴金刚石原生矿红旗1号矿产储量报告;(4)1968年12月,山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实验室与科研队提交了有关金伯利岩石矿物特征及构造等8份科研报告;(5)1972年12月,山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四分队提交了蒙阴王村矿区物探工作总结;(6)1972年12月,山东省革委地质局第七地质队提交了山东省蒙阴县金刚石矿王村矿区胜利1、2号地质勘探报告;(7)1975年11月5日,陈达孝主编了金刚石地质工作十年规划;(8)1978年7月,山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四分队提交了山东省蒙阴九女河-罗家沟地区金刚石矿详查地质报告。(9)1979年8月,山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提交了山东省蒙阴县常马庄金刚石原生矿带普查地质报告;(10)1979-1989年,山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队主编了金刚石地质期刊,每年五期。其中有大部分文章介绍了蒙阴地区金刚石原生矿的成矿条件、勘探方法、找矿方向及有关研究文章等。建材七一矿先后完成了以下主要设计报告:(1)蒙阴胜利1号岩管露天开采采选工程;(2)胜利1号岩管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3)1993年12月,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院完成了中外合资建材七一矿金刚石有限公司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可行性报告。(4)1994年5月,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总公司委托武汉工业大学设计院编制建材七一矿露天转地下开采工程,(5)1999年8月,提交蒙阴戴蒙金刚石有限公司胜利1号岩管采选工程。(6)井下开采150m、120m中段采掘工程平面图。本次调查搜集了部分当年勘探金刚石原生矿时使用的物探、测量、化验、钻探等设备及反映开发胜利1号岩管、建矿史及建设者们劳动场景的照片。2.3.3矿业生产遗址(1)胜利1号金伯利岩管露天采矿坑 胜利1号岩管露天采坑胜利1号岩管位于王村西南约100 m。1972年筹建开采胜利1号岩管,并于1973年开始兴建与之配套的金刚石选矿厂,设计生产能力10万ct/a,1975年12月开始露天剥离,1980年正式采矿。露天方式开采,开采深度为100m(标高+260 +160m),1978年修改设计,采深延至+150m。采用汽车螺旋运输方案。露天采坑呈椭圆形,最终范围长330m,宽230m,面积约110亩。最终边坡角45。2001年7月露天开采达到极限后,转入地下采掘。矿坑边坡台阶共5级,矿坑下部近南立。边坡岩石为新太古代片麻状石英闪长岩,倾向南西,倾角49左右,岩石较完整。在矿坑中部,即大、小岩管中间,有胜利2号矿脉北北东向穿过,近直立。因而,在2号矿脉附近,岩石完整性差,易沿断裂面产生滑坡,其余地段边坡稳定性较好。该矿坑2001年停采后,未进行处理,现已废弃不用,基本保持原貌。2004年8月份,在矿坑中部南、北边坡上,沿2号矿脉出现滑坡。北坡:滑坡体宽10 30m,自2级台阶滑至坑底,滑动面光滑,较陡,将环形路截断;南坡:滑面宽约5m。现人员、车辆已无法下至坑底。若恢复通行至坑底,需加固再造边坡。底部约30m,边坡陡立,有可能发生崩塌。矿坑有进一步坍塌的可能,若维持原貌,需采取加固措施。该矿坑是我国第一个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金刚石原生矿露天采矿遗址,坑体壮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2)胜利1号岩管井下开采区地下开拓采用一对斜井侧翼对角式开拓方案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井口位于选矿厂内,距岩管约1000m,采用斜井方式延至矿体,坡度25。目前,正在开采中。(3)红旗1号矿坑位于王村西北,为红旗1号矿脉开采遗留的采坑,受矿体控制,矿坑呈北北东向展布,全长1450m,由16个小矿体组成,断续开采。该矿于1966年8月投产,1980年停采,历时15年。目前地面遗留的采坑大多已坍塌或被地下水充填,地面采坑宽度2m左右,深度16 m不等,局部保存完好,两壁直立。矿脉北端现保留有地下开采的井口,但因停采多年,地下水充填,已无法下井,恢复困难。地下开采深度为45 m。围岩为片麻状变质岩,岩石完整,断面光滑直立,修整后可作为景点。(4)选矿场位于王村西约500m,保存完好,现仍在生产,设备不断更新。占地面积80亩。选矿工艺见工艺流程图。(5)建材七0一矿矿部位于常马庄西,现为戴蒙金刚石有限公司办公区,占地面积100亩。办公、宿舍、操场、食堂、仓库等设施一应俱全。(6)金刚石围岩堆位于王村南,占地面积180亩,南北长400 m,东西宽300 m,高约20m。顶部平坦,现建有养殖场。为胜利1号岩管的矿渣及围岩剥离岩土。(7)排水池及管道遗迹为红旗1号矿脉选矿排水工程,位于七0一矿部西侧,蓄水池呈正方形,边长20m,深3m,输水管道长约300m,目前管道已拆除,只保留石砌底座。2.3.4矿业活动遗迹(1)探矿设备:现已调查到遗存的部分探矿仪器及坑探工具、器械等。当年找矿使用的物探仪器、测量仪器、选矿与钻探设备,均已淘汰,但保存完好。(2)采矿:现留存采掘、通风、照明、排水供水及安全设施、工具、器械、遗痕等;(3)加工与运输:遗存有滑车、铲车、挖掘机等工具、器械等;据调查结果,矿业活动遗迹保存完好,可恢复胜利1号矿坑现场和采掘、加工、选矿等技术方法体系。2.3.5矿业制品目前,采用蒙阴金刚石生产的各种金刚石制品销往国内各地,并出口欧美、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受用户好评。进入市场的矿业制品有:(1)钻石首饰:包括钻戒、项链、手链、钻坠等,色彩鲜艳,金刚光泽,耀眼夺目,为同类产品之上乘;(2)钻头:耐磨性强,应用于各种钻探工程;(3)玻璃刀:刀锋在2kg手持压力下,裁割厚度为26mm的平板玻璃时划线细亮,吃路深,声音清脆,无明显飞爆。(4)各种刀具:产品有砂轮刀、金属笔、修正器、硅片刀、刻线笔、弧形刀等,型号齐全,质量优良,使用方便,经济耐用。(5)金伯利岩手工艺品:各种金伯利岩标本,制作精美,收藏价值高。2.3.6与矿业活动有关的人文景观标志性建筑有“钻石之都”雕塑,风格独特,造型优美。2.4 地学旅游资源评价2.4.1 矿山公园的地学意义(1)典型性与稀有性蒙阴县金刚石矿是由常马、西峪、坡里三个矿带组成的,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原生矿,对指导其他地区金刚石找矿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西峪岩管群出露面积大,岩石类型全,品位高,管脉兼备,在1km2范围内有大小岩管10个、岩脉1组,是世界上罕见的岩管群;胜利1号岩管的品位之高为国内之最,世界罕见。此外,809地质队地质技术人员在1964-1965年不到2年的时间内,便实现了金刚石原生矿突破,随后,在蒙阴地区找到了三个金刚石原生矿带,其中,两个大型金刚石矿产地,这在世界金刚石找矿史上还是罕见的。总之,蒙阴金刚石矿山公园内众多的地质遗迹、矿业遗迹,是我国金刚石首次发现及采矿史的见证,其中大部分遗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的典型性和稀有性,具有垄断优势,容易产生轰动效应。(2)观赏性区内地质遗迹、矿业生产遗迹丰富,其中胜利1号金伯利岩管露天采矿坑,雄伟壮观,能为世界矿业发展史提供重要的证据,能代表当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且该遗迹充分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观赏性强,科研价值高,可辟为参观与旅游的基地。(3)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金刚石的珍贵是众所周知的,但人们对富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管、岩脉知之甚少。一是金伯利岩管在国内少见,二是对其宣传不够。地质遗迹是记录地质历史事件的“百科全书”,它能反映地质历史变迁、地壳运动、古岩浆热液的活动、成矿环境,金伯利岩管、岩脉是研究论证该区古岩浆热液活动和成矿条件的重要信息库,是大自然赋予给人类的一本最好的教科书。此外,矿业生产遗址、矿业活动遗迹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见证,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能弘扬悠久的矿业历史和灿烂文化。因此,有效地保护好这些矿业遗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蒙阴金刚石国家矿山公园建成后必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且通过矿山公园的建立,扩大地方知名度,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当地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科普教育水平。在保护地质遗迹、矿业地质遗迹、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原则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开展矿业旅游、地质旅游、生态环境旅游,使人们了解该地区矿业遗迹、地质遗迹的丰富内涵,了解它们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增加科学知识,这对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振奋精神面貌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培养青少年热爱自然科学、增强探索求知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将起到推动作用。2.5 园区建设与旅游现状2.5.1 建设现状公园区目前未设置独立管理机构,大部分矿业遗迹由701矿管理。矿区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管理质量良好,管理制度健全,部分矿业生产设施正在运营中。临沂市人民政府正在积极筹建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管理委员会。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的矿业遗迹目前保存完好,临沂市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及蒙阴县人民政府、县旅游局、县国土资源局为保护开发区内的地质遗迹、矿业遗迹资源及申报国家矿山公园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专门组织专家对区内的地质遗迹、矿业遗迹进行了详细调查。目前,矿业遗迹之一的露天采矿坑未采取保护与治理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地质遗迹、矿业遗迹,免遭人为破坏,目前,临沂市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对建设蒙阴金刚石矿山公园非常重视,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快进行矿山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该区的地质遗迹、矿山遗迹、地质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旅游点进行统一管理。此外,地方政府及701矿正在不断增加区内基础建设资金,修建了主干道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有线电视、移动通讯实现无缝隙覆盖,区内绿化较好,新增了大面积的板栗、桃、苹果等经济果林,既美化了环境又建立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了河流、公路两侧的植树造林工程,于山岭高岗处兴建了众多的蓄水池,改善了环境。蒙山管理现设有平邑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蒙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孟良崮烈士陵园管理处等保护和开发机构。2004年8月,为确保蒙山的整体性保护和合理有序开发,临沂市政府专门成立了蒙山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矿床地质、矿山开发资料的保管及其机构:目前,矿床地质资料及原勘探设备等均在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原809地质队)保存与管理;矿山开发资料由建材701矿保存,资料设备完备齐全,管理质量良好,现均保存在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仓库内。2.5.2 旅游现状目前到矿区参观旅游的人员多为科技工作者、学生团体及少量远道慕名而来的团体游客。由于公园区基础设施不具备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饮料合作加盟合同范本
- 公司聘用文秘合同范本
- 隔热夹芯板采购合同范本
- 公司代签合同范本
- 香港公司股权合同范本
- 基地鱼塘租售合同范本
- 新款合同范本模板
- 衣物袋采购合同范本
- 仓库旧料回收合同范本
- 车辆安全协议合同范本
-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2022
- XXX加油站风险分级管控台账
- 甘12J8 屋面标准图集
- 购买设备合同
- GB/T 28288-2012足部防护足趾保护包头和防刺穿垫
- GB/T 19666-2019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或光缆通则
- GA/T 1241-2015法庭科学四甲基联苯胺显现血手印技术规范
- 小学和初中科学教学衔接
- 《循证医学》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和应用
-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论治厥阴病”-课件
-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