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河XX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1页
XX河XX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2页
XX河XX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3页
XX河XX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4页
XX河XX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目目 录录 1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1 1.1 绪言1 1.2 水文2 1.3 地质4 1.4 工程任务和规模5 1.5 工程设计及主要建筑物6 1.6 工程施工7 1.7 工程管理8 1.8 环境保护9 1.9 节能分析10 1.10 投资概算 10 1.11 经济评价 10 1.12 工程特性 11 2 2 水文水文13 2.1 水文气象13 2.2 流域概况13 2.3 设计洪水标准14 2.4 设计洪峰流量14 2.5 洪峰流量分析计算20 2.6 施工期洪水22 - 2 - 3 3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23 3.1 概述23 3.2 区域地质概况23 3.3 堤防工程地质条件25 3.4 天然建筑材料26 4 4 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任务和规模28 4.1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8 4.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8 4.3 工程任务31 4.4 工程规模32 5 5 河堤布置及建筑物河堤布置及建筑物33 5.1 河道演变分析33 5.2 河床稳定和河相关系34 5.3 造床流量及稳定河宽36 5.4 堤线布置38 5.5 其它建筑物布置44 6 6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46 6.1 设计依据及标准46 6.2 河槽断面设计46 6.3 堤防设计55 6.4 建筑物的设计58 - 3 - 6.5 设计计算59 7 7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64 7.1 施工条件64 7.2 天然建筑材料65 7.3 施工导流及渡汛66 7.4 主体工程施工67 7.5 总体施工计划69 7.6 主要技术供应70 8 8 建设管理及运营管理建设管理及运营管理72 8.1 项目法人组建72 8.2 项目建设管理72 8.3 工程招标方案74 8.4 运营管理75 9 9 环境保护设计环境保护设计80 9.1 防洪工程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80 9.2 防洪工程对环境的主要有利影响80 9.3 环境保护设计81 9.4 结论81 1010 节能分析节能分析83 10.1 节能分析编制依据83 10.2 节能规划83 - 4 - 10.3 节能分析85 1111 投资概算投资概算87 11.1 编制依据87 11.2 工程概算指标90 1212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100 12.1 经济评价依据及原则100 12.2 工程投资及费用计算100 12.3 防洪效益计算101 12.4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103 12.5 国民经济综合评价分析104 - 1 - 1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1 绪言 (1) 工程背景 2009 年10 月,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 全国重点地 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 ,规划确定的试点项目分3 年 实施,今年将启动部分试点项目。 xxxx 河堤防工程列入第一 批试点项目,按照水利部关于做好2009 年全国重点地区中 小河流近期治理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 以及省水利厅甘水发 2009675 号文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做好我省重点地区中小河 流近期治理项目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 的精神,规划2010 年 xx 河治理任务为新建堤防7.95km。 受 xx 水务局委托,我院对 xx 河 xx 至 xx 段 4.2km 的 范围进行了规划治理,于 2009 年 11 月完成了xxxx 河 xx 镇 xx 段堤防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本设计共布置河堤 7.95km,其中左岸布置 3.77km,右岸布置 4.18km。工程总 投资 960 万元。 (2) 工程概况 xxxx 镇 xx 堤防工程区域位于 xxxx 镇西部,xx 河流域 中上游,xx 河为渭河一级支流散渡河通渭段,发源于通渭、 定西、陇西交界处海拔 2521m 的牛营大山东麓,流经通渭 马营、xx、xx、碧玉,流入甘谷境内为散渡河,散渡河流 - 2 - 经甘谷县安远、在 xx 镇流入渭河。xx 河与西河交汇处以上 集水面积为 279.1km2,主河道长 46.1km,河道平均坡降 10.2,多年平均洪峰流量 150m3/s,多年平均含沙量 5.48kg/m3,年平均侵蚀模数 200010000t/km2。 xx 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的渭河和祖厉河分水岭(华家 岭)以东,流域内地表植被稀少,沟壑纵横,具有明显的 山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洪水暴涨暴落,次数频繁而历时短 暂,流量及水位的变幅较大。由于流域内气候特征,年降 雨 70%以上多以暴雨形式集中出现,极易产生较大洪水。治 理段均为土质岸坡,河床横向极不稳定,河岸受洪水冲刷 比较严重,部分地段已形成了垂直陡坎,高达 415m,部 分地段塌岸已逼近居民区,xx 河城区段有 2007 年批复建设 xxxx 河 xx 段堤防工程 5.43km,已发挥防洪效益,而本治 理段两岸均无任何防洪工程,对河道两岸农田及村民造成 严重灾害。 1.2 水文 本设计从 xx 始,到 xx 结束,治理河长 4.2 km,xx 河 在西河河口以上集水面积 279.1km2,河道平均坡降 10.21,河床宽 32m 至 56m,平均宽度 42m,多年平均洪 峰流量 150m3/s。堤防工程区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 392.3,平均蒸发量 884,多年平均气温 6.8,稳定 - 3 - 通过 0活动积温 2990,10积温 2370,堤防保护区 内具有发展农林生产的热量条件。多年平均日照时数 2240h,无霜期 131 天,历年最大冻土深 101cm,最大风速 16m/s。 xx 河上游建有 xx 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 191km2;库区上游有 xx 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 103km2,本 次治理段以上集水面积 297.1km2,本次洪水计算主要以上 游 xx 水文站实测资料推求,并以甘肃省中小河流暴雨洪 水研究报告中暴雨公式加以参考验证。 根据实测资料代表站和地区经验公式法对比来看计算结 果相差不大,经验公式只是在无资料情况下用来求小流域 设计洪水,在有资料时尽量选用第一手资料进行计算,在 此次计算中只作为校验参考;本地区上游有 xx 水文站,该 站有较长的径流资料,代表性较好,所以选用代表站法计 算成果作为设计洪峰流量,即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 70 m3/s,10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 169m3/s。 由于河堤上游 18.8km 处的 xx 水库对河堤断面处洪峰流 量有调蓄作用,经分析计算,水库大坝至河堤断面上游 xx 河段区间流域集水面积 88.05km2,根据 xx 水文站实测资料 推算法值,多年洪峰流量 70m3/s。根据省水电设计院完成 的xxxx 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报告 ,10 年一遇水库汛限起 调水位为 2019.00m,水库入库洪峰流量为 283m3/s,相应最 - 4 - 大下泄流量 228m3/s,考虑区间河段洪水波传播过程中的展 开和扭曲作用,再加上区间洪水与下泄洪水的错峰作用, 按照上游同频区间相加原则,将水库相应的 10 年一遇的最 大下泄流量与区间多年洪峰流量叠加值作为治理段堤防断 面 10 年一遇的洪峰流量,即治理段堤防断面设计洪峰流量 为 70+228=298m3/s。 施工期设防标准按 xx 水库至治理堤防断面区间 5 年一 遇洪水设防,设计洪峰流量为 105 m3/s。 1.3 地质 拟建堤防堤防位于 xx 河与西河汇合口上游。堤防段所 涉及的地貌为 xx 河形成的 i、ii 级阶地、河漫滩、河床。 i、ii 级阶地为内迭阶地,其中以 ii 级阶地较为发育,ii 级阶地宽 0.61.0km,阶面宽广、平缓、连续,为村舍农 田所在地。i 级阶地断续分布,阶地面宽 4071m,而且 i 级阶地与河漫滩高差较小,河滩较为发育,阶段性河床位移 较快, 致使洪水泛滥容易成灾。该工程的主旨在保护 i、ii 级阶地勉受洪水的侧向侵蚀破坏,以确保地上附着物的防洪 安全。 治理区域位于 xx 河 xx 至 xx,大部分治导线布置于河床 及河漫滩上,局部地段直接与级阶地前缘相接靠,堤防 地基的地层岩性无大的差异,除级阶地表层有 12m 的 - 5 - 砂壤土及级阶地上部有 1.210m 中粉质壤土外,其余段 均为砂砾石, 砂砾石百分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取样深度 不同而致。平均卵石含量 1.7%,砾石含量 70.2%、砂含量 25.4%、粉粒含量 2.7%。xx 河地下水位在河床埋深 0.31.0m,因地下水位受河水位控制,并随地形地貌、季 节的变化而变化。地表水(河水)对混凝土结构具硫酸盐 弱腐蚀性,堤基河水位以下部分砌石砌筑砂浆要求采用抗 酸酸水泥。 1.4 工程任务和规模 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在 xxxx 至 xx 段 4.2km 河道范 围内修建防洪工程,保护河道两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 沿岸的农田免受洪水侵害。本设计两岸均进行全线防护, 从 xx 开始,至西河汇合口结束,布置河堤 7.95km,其中左 岸布置 3.77km,右岸布置 4.18km。 该堤防工程在 4.2km 河道范围内,布置堤线长度 7.95km,防护人口 9050 人,耕地 782 亩,根据防洪标准 (gb50201-94)规定,确定保护对象等级为等;按堤防 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规定,xxxx 河 xx 镇 xx 堤防 工程级别为 5 级,防洪标准按 10 年一遇洪水设计,设计洪 峰流量为 298m3/s。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 ,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g,地震反映谱特征 - 6 - 值为 0.45s,工程地震设防烈度为度。 1.5 工程设计及主要建筑物 本设计针对治理段现状和防护范围,根据河道的地形、 地质条件,水文泥沙特性,河床演变特点,冲刷变化规律 等自然因素,和两岸的居民区、村庄、农田等社会因素进 行综合分析,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整体布置河堤。设 计治理段以防护村庄、耕地为主,共布置河堤 7.95km。其 中两岸均进行全线防护从 xx,即河道中心桩 1+230 处开始, 至西河汇合口河道中心桩 5+400 处结束,左岸布置河堤 3.77km,右岸布置河堤 4.18km。 治理段河堤形式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坡式护岸, 堤防工程材料的选用浆砌石砌筑;通过计算治理段得各断 面最大水深为 2.693.98m,波浪爬高为 0.4m,安全超高 为 0.5m,设计堤高为 3.594.88m;治理河段基础埋深平 冲段按 1.7m,斜冲段按 2.6m 设计。平冲段与斜冲段的衔接, 采用 10m 渐变段,由斜冲深度过度到平冲深度。堤防段河 堤迎水面和背水面边坡均采用 11.25。碾压砂堤及回填河 床砂砾石须夯填密实,其相对密度要求不小于 0.6。设计护 面层厚度从顶部 0.3m 渐变到底部 0.4m;齿槽深 1m,宽 0.5m。由于 xx 河地表水和地下水受温泉水排泄水影响对普 通混凝土具有腐蚀性,因此,对堤底至地表水位以上 0.5m 范 - 7 - 围内的护面层采用抗酸水泥砂浆砌筑。堤防纵向每隔 10m 设三毡四油伸缩缝一道。 xx 河治理段有已建过水路面 2 处,其中一处为张家庄 至李家沟的跨河交通要道,另一处为潘家大庄通往县城公 路的跨河要道,与 xx 河段河堤左岸 2+133 和右岸 2+332 处 相交,相交处需布置堤路交叉建筑物;区域内有穿河乡村 农路,为了便与两岸交通,需布置堤路交叉建筑物,本设 计布置 5 处堤路交叉建筑物;考虑到两岸居民的排污和排 洪问题,河堤设有排洪涵管 12 座。 1.6 工程施工 工程区域内公路沿线有 10kv 输电线路通过,村镇均有 容量充足的变电设备,接线距离不超过 1.0km,可作为本工 程施工用电电源;施工用水可组织车辆从各自然村自来水 供水点拉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符合施工要求;工程所 需的砂子,可到义陇河拉运,所需的石子需从碧玉峡人工碎 石场购运,所需块石料,可就近在碧玉峡开采,均以自卸汽 车运至施工现场堆放保管;水泥从高崖和永登水泥厂购买, 工程所需三材,计划从县物资供应部门购买,均以汽车运 至施工现场料库堆放备用。 导流围堰为临时性工程,建筑物级别为 5 级,采用区 间流域 5 年一遇的洪水设防标准,治理河段区间 5 年一遇 - 8 - 设计洪峰流量 105m3/s。导流采用分段围堰法,在施工时根 据具体地形和水流趋势拟定围堰的修建形式和位置,而导 流时段为 1012 月份、36 月份。施工围堰采用土石围堰, 围堰由基础开挖堆置而成。 技术供应主要包括各种建筑材料、各种施工机械和运 输机械及水、电等各类设备的计划、采购和供应。各施工 单位应按施工进度计划作好采购、调运和供应,保证工程 施工的需要,工程所需主要外来建筑材料及技术指标如下; r32.5#水泥 2048t,抗酸水泥 1410t,砂子11379m3 , 块 石 3.18 万 m3。工期为 1 年;劳动力为 6.96 万工日,其中 普工 5.57 万工日。 1.71.7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堤防工程建设实行统 一规划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由 xx 水务局牵头组 建项目法人,抽调技术骨干强化管理,靠实工作责任,并 成立河道治理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对所承担工程建设 的全过程负责。严格建设程序全面实行“四制” ,一是推 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二是实行招标投标制;三是实行建设 监理制;四是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 管理机构应以精简高效为原则,合理设置职能机构或 - 9 - 管理岗位,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员。工程建成后,成立 xx 河 堤防工程管理所,隶属于 xx 水务局。工程管理人员编制为 6 人,其中生产人员 4 人,管理人员 2 人。工程的管理范围 和保护范围, 堤防工程保护范围横向宽度在背水侧从护堤 地边界线以外算起,按宽度 20m 划定为工程保护范围,临水 侧的保护范围按国务院颁发的河道管理条例有关规定 进行执行。 1.81.8 环境环境保护保护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废渣, 必须运往指定地点集中堆放并做淤渣堤处理,施工结束后 及时进行场地清理,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绿化并恢复开挖 面;对生活垃圾应设固定垃圾站,定时运出施工区,并进 行卫生填埋;基础开挖产生的泥沙尽量集中堆放,不使其 流入河道;机动车辆产生的流动噪音,控制措施是减少其 高音鸣笛,对重型机车安装噪音消声器;对施工人员做好 保护工作,一线工作人员轮换作业,采取防噪措施,避免 施工人员长时间处在强噪声环境中;尽量避免夜间施工, 减少机械噪音。 该工程建成后可保护人口9050 人,耕地 782 亩,对减 免洪水灾害带来的社会经济损失、稳定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 意义,其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该工程施工期间 - 10 - 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不利影响是短暂的、轻微的, 工程施工结束后,不利影响将消除,其工程效益远大于不利 因素。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工程的建设是可行 的。 1.9 节能分析 xxxx 河 xx 镇 xx 堤防工程能源消耗主要包括施工期的 油料消耗、电能消耗和水资源消耗,该工程建成运行过程 中基本无能源消耗,节能主要从水、电、燃料三方面分析。 该工程共计消耗柴油 95t,汽油 245t,电能 0.58 万 kw.h, 耗水 1.13 万 t。 1.10 投资概算 根据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物价局甘水发2009424 号文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进 行编制。 经概算,该项目总投资 960.0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 投资 862.21 万元,占一至三部分的 94.3%;临时工程投资 14.88 万元,占一至三部分的 1.6%;其他费用 37.2 万元, 占一至三部分的 4.1%;基本预备费 45.71 万元。 1.11 经济评价 从国民经济评价指标来看,按动态投资计算时,项目 - 11 - 经济内部回收率 9.86%,高于社会折现率 8%,经济净收益 现值(当=8%时)为 169.02 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 1.12, 大于 1.0。 本项目实施后,将在防洪、综合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 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社 会效益。因此应尽快兴建,及早发挥效益。 1.12 工程特性 工程特性见表 1-1。 表 1-1 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 序号项 目单位指 标备注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 xxxx 河 xx 镇 xx 堤防 工程 2 建设地点 xx 河段 xx 至西河河口 二河流特性 1 河流名称 xx 河 2 流域面积 km2279.1 3 河流比降 10.2 4 多年平均洪峰流量 m3/s242 5 设计洪峰流量(10%) m3/s460 三工程效益 - 12 - 1 保护居民人/村 9050/8 2 保护耕地亩 782 3 新增土地亩 212 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 续表 1-1 序号项 目单位指 标备注 四河堤 1 护坡型式 m10浆砌石坡式护坡 2 河堤长度 km7.95 左岸 km4.10 右岸 km3.85 五主要工程量 1 开挖土方万 m3 3.24 2 开挖砂砾石万 m3 3.9 3 回填砂砾石及土方万 m3 7.37 4 浆砌块石万 m3 2.7 六主要材料 1 水泥 t3459 2 块石万 m3 3.18 3 砂子 m311379 4 钢筋砼管 m114 七劳动力 1 总劳力万工日 6.96 普工万工日 5.57 八工期年 1 九总投资万元 960 - 13 - 十经济指标 1 益本比 1.12 2 内部收益率 %9.86 3 净效益现值(当=8%时)万元 169.02 2 2 水文水文 2.1 水文气象 本设计从 xx 开始,到 xx 结束,治理河长 4.2 km,xx 河在西河河口以上集水面积 279.1km2,河道平均坡降 10.21,河床宽 32m 至 56m,平均宽度 42m,多年平均洪 峰流量 150m3/s。根据 xx 气象站资料堤防工程区干旱少雨, 多年平均降雨量 392.3,平均蒸发量 884,多年平均气 温 6.8,稳定通过 0活动积温 2990,10积温 2370,堤防保护区内具有发展农林生产的热量条件。多 年平均日照时数 2240h,无霜期 131 天,历年最大冻土深 101cm,最大风速 16m/s。 2.2 流域概况 由于 xx 河流域上游建有 xx 水库,受水库调蓄作用的 影响,改变了原河道的天然水文特征,将流域分为受水库 控制的水库流域和不受水库控制的区间流域,流域的特征 在发生变化的同时,洪水的特点也发生了变化。 - 14 - xx 河为渭河一级支流散渡河通渭段,西河河口以上 xx 河集水面积为 279.1 km2, 上游各支流均发源并流经黄土 丘陵沟壑区,由于干旱少雨气候特征,人为破坏等因素水 土流失比较严重,年平均侵蚀模数 200010000t/km2。流 域特征值见表 21。 表21 流流域域特特征征参参数数表表 流域面积河长坡降 流域名称断面名称 (km2)(km)() xx 河西河河口279.146.110.21 xx 河至 xx 水库 西河河口88.0518.87.004 2.3 设计洪水标准 堤防工程主要保护对象为 xx 镇 xx 河两岸村民及耕地, 保护对象为等。参照防洪标准gb5020194 及堤防 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等有关规定,工程级别为 5 级, 主(次)要建筑物均为 5 级,防洪标准采用 10 年一遇。 2.4 设计洪峰流量 由于 xx 河上游设有 xx 水文站,控制集水面积 103km2,现有 31 年实测资料。水文站下游建有 xx 水库,坝 址集水面积 191 km2,规划堤防位于 xx 水库下游,堤防工 程规划断面流域面积 279.05km2。本设计采用两种方法计算 - 15 - 洪峰流量,即 xx 水文站实测资料推算法和甘肃省中小河 流暴雨洪水研究报告介绍的暴雨公式法,在考虑 xx 水库 的调蓄作用后,进行了校核分析。 2.4.1xx2.4.1xx 水文站实测资料推算法水文站实测资料推算法 xx 河上游设有 xx 水文站,与堤防工程断面同属 xx 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相同,可选用 xx 站作为参证站来计 算堤防工程处的洪峰流量。xx 水文站实测各年洪峰流量见 表 2-2。 表22 xx 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资料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资料 年份 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 洪峰流量 (m3/s) 81.463.541911.0 67.9 48.1 11.6 6.15 97.8 7.52 年份 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 洪峰流量 (m3/s) 42.659.7 31.9 135 10710.6 8.49 135 14.9 119 年份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洪峰流量 (m3/s) 11729.135160.716.7 106 46.234.67.08 76.4 0.547 资料的审查 资料可靠性审查:现有 xx 水文站 1978-2008 年间 31 年的实测洪峰流量,将特大值 419m3/s 与特小值 0.547m3/s 对水文站工作人员询问调查可知,1980 年的特大值 419m3/s 符合实际,参与计算统计,而 2008 年没有洪水发生,所以 特小值 0.547m3/s 不参与计算。 - 16 - 资料一致性审查:用单累计曲线法检查资料的一致性。 由图一可知该直线误差系数 r2=0.97,呈单一的直线关系。所 以该资料系列的一致性很好。 图一:何家坡水文站单累计曲线示例图 y = 73.591x - 145370 r2 = 0.9702 0 1000 2000 197819881998 年份 累计年降水量 资料代表性分析:用累积平均值过程线法对资料的代 表性进行分析,由图二可知累积平均值接近系列均值 74.93m3/s,所以该系列的代表性较好。 图二:何家坡水文站累计平均值过程线 0 100 200 197819881998 年份 累计平均值 特大洪水的处理 实测系列中 1980 年洪峰流量 419m3/s 与 2000 年洪峰流 - 17 - 量 351m3/s 比一般洪水大得多,作为特大洪水予以处理。又 此次计算没有调查到其它更大洪水,所以将 419m3/s 与 351m3/s 作为大一大二型洪水进行频率计算,其它实测系列 的经验频率仍按连续系列经验频率进行计算。特大洪水经 验频率计算公式为: pm=m/(n+1) pm 实测系列第 m 项的经验频率 m 特大洪水由大致小排列的序号 n 自最远的调查考证年份至今的年数。 据此公式计算得 p11980 年特大洪水频率为 3.23%:p22000 年特大洪水频率为:6.45% 频率曲线推求洪峰流量 总体分布曲线选用皮尔逊型曲线,适线结果见频率曲 线(图三)与频率计算成果表 2-3。 图三 xxp曲线 - 18 - 频频率率曲曲线线 99.99995908070605040302010510.10.0199.99 0 100 200 300 400 500 流量(m3/s) 表23 xx 频率曲线成果表 不同频率洪峰流量(m3/s) 参数m q cvcs/cv 1%2%5%10% 适线结果 77.431.22.5453.7 370.1 263.3 187.4 用矩法初估为 77.43、cv 值分别为 1.21,初次配线 m q 选用 cs/cv 为 3.5,发现频率曲线中段与经验频率点据配合 尚好,但头部和尾部与经验频率相距较远,故减小 cs/cv 值为 2.5,调整 cv 值为 1.2。再次配线绘出频率曲线,该线 与经验点据配合较好,取为最后采用的频率曲线。 设计断面处洪峰流量的推求 因 xx、xx 水库、设计断面同属 xx 河流域,下垫面 - 19 - 情况基本相同,气候条件一致所以用面积比拟法推求设计 断面洪峰流量,计算公式为: q2 = (f2f1)nq1 q2 设计断面洪峰流量 q1 参证站峰流量 f2 设计断面流域面积 f1 参证站流域面积 n 面积折算系数,取 2/3。 计算结果见表 2-4。 表24 设计断面各频率洪峰流量计算成果 不同频率洪峰流量(m3/s) 流域名称断面 f (km2) m q 1%2%5%10%20%50% xx 河 xx10377.4454 370 263 187 116 41.0 xx 河xx 水库 191117685 559 397 283 175 61.9 xx 河 xx279 150882 719 512 364 226 79.8 xx 河至 xx 水 库 xx88.1 69.7409 333 237 169 105 37.0 2.4.22.4.2 暴雨洪水公式法暴雨洪水公式法 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甘肃省水利工程建设 监理咨询中心编制的甘肃省中小河流暴雨洪水研究报告 中给出了中小河流暴雨洪水计算公式,用该公式所求结果 - 20 - 对代表站法计算成果进行校验。该暴雨洪水公式筛选了流 域面积(f)时段暴雨量(hp)河道平均坡降(j)流域形 状系数(f)4 个因素作为影响洪峰流量的主要因素,建立 起来的洪峰流量经验公式为: qmp = rf hj f n m mp 式中:qmp 某频率最大洪峰流量(m3/s) r 直线斜率 f 流域面积(km2) h 某频率流域平均时段暴雨量(mm) mp j 河流坡度 f 流域形状系数 b 直线截距 n、m、 指数 本堤防建于渭河流域北部通渭段 xx 河上,属型黄土 沟壑区,查甘肃省中小河流暴雨洪水研究报告中附表 15 得相应频率的各参数值见表 2-5。 表 2-5 小流域暴雨洪水公式选用参数 不同频率 r 取值 nm 均值 1%2%5%10%20% 0.60 1.14 0.73 0.60 14.2 23.5 20.9 16.6 16.6 16.6 区间流域面积为 88.05 km2,所以选用年最大 1 小时点 雨量均值进行计算,由甘肃省暴雨洪水图集可知该地 区年最大 1 小时点雨量为 18mm。计算结果见表 2-6。 - 21 - 表 2-6 小小流流域域暴暴雨雨洪洪峰峰流流量量计计算算成成果果 河流 名称 断面 名称 流域面积 (km2) 不同频率洪峰流量(m3/s) xx 河 xx88.05m q 1%2%5%10%20% qm65408 315 192 152 111 2.5 洪峰流量分析计算 由甘肃省中小河流暴雨洪水研究一书中的经验公 式法、xx 水文站实测资料推算法求得的各频率区间洪峰流 量见表 2-7。 表 2-7 区间流域计算成果比较表 保证率均值 1%2%5%10%20% 参证 站法 70 409 333 237 169 105 经验公式 法 67 424 327 200 158 115 两种方法对比来看计算结果相差不大。经验公式只是在 无资料情况下用来求小流域设计洪水,在有资料时尽量选 用第一手资料进行计算,在此次计算中只作为校验参考; 本地区上游有 xx 水文站,该站有较长的径流资料,代表性 较好,所以选用代表站法计算成果作为设计洪峰流量,即 多年平均洪峰流量为 70 m3/s,10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 169m3/s。 - 22 - 由于河堤上游 18.8km 处的 xx 水库对河堤断面处洪峰 流量有调蓄作用,经分析计算,水库大坝至河堤断面上游 xx 河段区间流域集水面积 88.05km2,根据 xx 水文站实测资 料推算法值,多年洪峰流量 70m3/s。根据省水电设计院完 成的xxxx 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报告 ,10 年一遇水库汛限 起调水位为 2019.00m,水库入库洪峰流量为 283m3/s,相应 最大下泄流量 228m3/s,考虑区间河段洪水波传播过程中的 展开和扭曲作用,再加上区间洪水与下泄洪水的错峰作用, 按照上游同频区间相加原则,将水库相应的 10 年一遇的最 大下泄流量与区间多年洪峰流量叠加值作为治理段堤防断 面 10 年一遇的洪峰流量,即治理段堤防断面设计洪峰流量 为 70+228=298m3/s。 河堤两岸布置排污排洪涵洞的洪水流量,采用暴雨洪 水公式计算,防洪标准为 10 年一遇,计算结果见表 2-8。 2-8 排洪涵管洪水流量表排洪涵管洪水流量表 流量流量 (平均)(p10%) 河流 名称 左右岸编号位置f(km2) qm(m3/s)qm (m3/s) 1 0+2450.007 0.51.09 2 1+2300.043 1.53.09 3 1+5180.051 1.63.44 4 2+1180.045 1.53.19 5 2+5350.005 0.40.89 6 3+4150.038 1.42.91 左岸 7 3+7350.048 1.63.32 1 0+4900.013 0.71.56 牛 谷 河 右岸 2 1+2960.053 1.73.5 - 23 - 3 1+9100.043 1.53.12 4 2+3480.049 1.63.36 5 3+5200.056 1.73.64 2.6 施工期洪水 施工期尽可能将基础开挖和砌筑施工安排在非汛期。 施工导流的防洪标准按区间 5 年一遇洪水设防,即施工期 5 年一遇洪峰流量为 105 m3/s。 3 3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 3.1 概述 本堤防工程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以本工程区的地质测 绘及踏勘为主导,在借鉴已建堤防工程及现行河道内天然建 筑材料的开采情况下,阐明本堤防工程的基本工程地质条 件。 为了勘探防洪堤地基的岩性及其工程性质,尤其是抗冲 刷性质,对 xx 河堤基覆盖层进行了取样试验工作。在 xx 河左右两岸河床河漫滩取砂砾颗分样 13 组。水样 2 组。水 质分析报告单、试验成果汇总表及颗粒分析曲线图附列于 - 24 - 后。 3.2 区域地质概况 3.2.13.2.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拟建堤防位于 xx 河与西河汇合口上游。堤防段所涉及 的地貌为 xx 河形成的 i、ii 级阶地、河漫滩、河床。 i、ii 级阶地为内迭阶地,其中以 ii 级阶地较为发育,ii 级阶地宽 0.61.0km,阶面宽广、平缓、连续,为村舍 农田所在地。i 级阶地断续分布,阶地面宽 4071m,而且 i 级阶地与河漫滩高差较小,河滩较为发育,阶段性河床位移 较快, 致使洪水泛滥容易成灾。xx 河 xx 镇 xx 堤防工程, 主旨在保护 i、ii 级阶地勉受洪水的侧向侵蚀破坏,以确保 地上附着物的防洪安全。 3.2.23.2.2 地层岩性地层岩性 工程区涉及以下地层岩性。 (1)新第三系(n) ,红色泥岩,构成牛骨河河谷基底。 (2)第四系全新统(q)河流冲洪积级阶地堆积 plal1 4 物,上部为中粉质壤土,厚 1.2-8.0m,下部为砂砾石层厚 3m。 (3)第四系全新统(q)河流冲洪积级阶地堆 plal 2 4 - 25 - 积物,上部为粉土,厚 1.0m,下部为砂砾石层厚 5m。 (4)第四系全新统(q)河流冲洪积河床、河漫滩 plal3 4 堆积物,岩性均为砂砾石层,厚度大于 5m。 3.2.33.2.3 物理地质现象物理地质现象 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主要为 xx 河级阶地前缘陡坎的塌 岸,xx 河级阶地前缘陡坎多呈直立型,坎高多在 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