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技术标.doc_第1页
中医学院技术标.doc_第2页
中医学院技术标.doc_第3页
中医学院技术标.doc_第4页
中医学院技术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院区道路管网工程设计投标文件 1概述1.1项目建设的背景河南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有着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河南中医药高等教育,对于发挥河南中医药传统优势,建设和巩固河南中医药大省的战略地位,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豫“战略,实现河南由人口大省向教育大省、经济强省的转变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该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高等院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河南省三所有权招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又是河南省唯一的一所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有权招收港、澳、台学生的高等院校。河南中医学院具有继承祖国医学、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团结、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医疗设备先进,是河南省培养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河南中医学院原校址位于郑州市金水路东段,东毗穿城而过的金水河,西邻省府行政区,校区周围已发展成为繁华的市区。学院现设中医、中药、中药制药、针灸、骨伤、五官六个本科专业,设有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研究生处、两所附属临床医院。河南中医学院已经成为一所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三个培养层次和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三种办学模式的高等中医学校,是河南省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的教学、科研中心。目前该校本部占地约13.3公顷,建筑面积8.5万多平方米,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满足培育更多的中医中药人才,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等要求,故在郑东新区规划建设新校区。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工程是河南省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准的教育重点项目之一。拟建校址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规划用地84.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75.6公顷(1134亩),城市道路代征地9公顷;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米。新校区按15000名全日制本科生(其中12000人在校生、3000人在附属医院实习),按普通高等院校规划设计。1.2设计范围按照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院区道路管网工程设计招标文件,本次设计投标范围为:河南中医学院整个新校区内所有道路施工及各种相关设施的干支管网至各规划单体建筑工程室外接口的施工图设计。设计内容包括:竖向设计;道路工程设计(包括桥涵);给排水系统工程:供水(包括二次供水),消防、雨水(整个院内雨水排入院湖中,再由湖中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污水(包括实验室污水的处理)、中水等系统设计;供电系统工程:包括电力和照明系统设计;弱电系统工程:有线电话、电视、网络、安保监控、广播、校园多媒体、计算机控制、消防报警总控制是设在办公楼地下室;各变配电间等系统管网设计及土建设计配套施工设计;供热系统工程:校园采暖系统(含热交换站);结合郑东新区采用高温高热(1.6mpa)供热情况综合考虑供热系统设计;燃气系统工程:用气单体建筑有食堂、开水房、燃气锅炉房、教学楼东部、国际交流中心、小医院等;管线综合。1.3设计依据1)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于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3)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设计任务书;4)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用地现状图及区域规划图;5)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设施部分);6)地界周围市政道路、管网设计及规划资料;7)其他有关设计基础资料。1.4主要工程技术规范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工程勘察测量、城镇公共交通、城镇道路桥梁、给水排水、城镇市容环境卫生、风景园林、工程抗震、建筑设计、建筑防火、建筑地基基础与工程结构部分);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年3月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3) 城市道路与桥梁设计规范(合订本);4) 城市道路设计手册5) 公路桥梁设计规范(合订本);6)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489);7)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btj034-2000);8)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9)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1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11)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12)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tj050-2001);13)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 50290-98);14)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15)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16) 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265-97);17)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18)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19)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20)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21)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2002)22)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2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4) 居住小区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 57:94);25)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26)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0-86);27)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2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29)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30)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31)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32) 工业与民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33) 电气图用图形符号(gb4728);3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gb50057-94);35)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94)36)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3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38) 电气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设计规范(gbj03-90);39)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40) 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cjj89-2001);4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4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4)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16-87);4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7)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48)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49)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50)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5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5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53)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54) 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55)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56)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57) 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132-90);5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设计规范(gb50119-2003);60) 城市热力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02);61)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62)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2002年版);63) 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95);64)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yd 5007-2003);65) 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 165:2004);66) 河南省市政工程单位综合基价(2002年版);67) 其它有关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2对招标项目所在地区建设条件的认识2.1郑东新区概况郑东新区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区东部,是郑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为实施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战略而投资开发建设的新城区。该区以迁建的原郑州机场为起步区,以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产业支撑,西起 107国道,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南自机场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远期规划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相当于目前郑州市已建成市区的规模(建成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260余万人),将在未来2030年内建成。郑东新区开发建设作为河南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龙头项目,已被河南省政府作为重点工程列入日常工作。 郑东新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方案,将“共生城市”、“新陈代谢城市”,以及“环形城市”等先进的城市规划理论应用于新区总体规划中,体现了新颖的创意和独特的风格。郑东新区紧邻107国道、连霍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环绕,交通发达,区位条件优越;生态回廊屏障,绿树成荫;河流湖泊相映,碧波荡漾。根据概念规划编制的郑东新区总体规划,使未来的郑州具有历史与现代、新城与老城、自然与城市“共生”的理念,成为世界城市之林中富有魅力和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根据已经完成的总体规划,将郑州市原机场区域规划为商务中心区( cbd),环cbd25平方公里为近期重点开发建设区域(新区起步区),这里将形成连接新旧城区的商务、旅游发展轴。起步区规划范围西起107国道、东至107辅道、北至东风渠、南以陇海铁路为界;东西宽约5公里,南北长约6公里,用地面积为3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33平方公里,起步区将通过地铁、城市轻轨与现有市区连接起来,它不仅是郑东新区的核心,也是未来郑州市的核心。起步区将以共生城市和新陈代谢城市为基础,形成以中原文化与自然环境为背景,集办公、科研、教育、文化、商业、居住等多种功能的新型城区。在 cbd的北部,将现在的洼塘地开挖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人工湖龙湖,以贯穿市区的金水河、东风渠等水系为纽带,将龙湖与新区cbd连接起来,成为新区的主要景观;龙湖的水面面积约7平方公里,龙湖周边作为cbd副中心,规划为国际性旅游度假、文化教育和高级居住区。龙子湖地区位于郑东新区东北部,东临正在建设的京珠高速公路,西靠东三环(107辅道),北接连霍高速公路,南到陇海铁路,新修的金水东路横穿其中;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4公里,总用地约40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为35万。龙子湖地区被分为四大区:a区(龙子湖北)为居住、商业金融、行政办公、金水区村民安置等;b区(龙子湖中)为大学园区,包括10所高等院校和8所发展预留的高校、科研中心及部分教职工住宅和学生宿舍等;龙子湖是一个水面12平方公里、水体300万立方米的人造湖,龙子湖水面呈圆环形状,各院校沿湖外环呈扇面布置,科研中心和可共享资源用地分布在1.33平方公里的湖心岛;它将环绕龙子湖区附近的10所高校,不仅是10多万学子的天然游泳池,而且可以蓄水防洪,保证低洼的龙子湖区在汛期不会水漫高校。c区(龙子湖西南)主要有王新庄污水处理厂及教育科研设计用地组成;d区(龙子湖南区)为居住、商业金融、教育科研设计用地、物流、管城区村民安置用地及森林公园。龙子湖地区规划道路总长169.3公里,为保证道路畅通和适应组团式的规划结构,组团外围布置环路,组团间则通过龙子湖纵贯一路、纵贯二路、纵贯三路等城市主次干道进行联系。规划立交12座、停车场19处、公交综合车场3处、公交枢纽型首末站3处。 总之,这里是一片开放开发的热土,这里是郑州未来灿烂的希望。人生的价值靠事业成就,希望的热土待英才开拓。开发建设郑东新区,是郑州市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更好地应对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积极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提高文化品位,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郑东新区的发展目标是通过高起点、高品位的统一规划,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机制,快节奏、高效率地建成设施完善、功能先进、管理科学、环境优雅的现代化新城区,郑州未来的中心区,展示郑州新世纪新形象的窗口。2.2自然条件2.2.1 新校区位置及区位条件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的最南端,龙子湖高校园区的规划呈环状布局,内环路以内为大片湖面和为高校园区服务的社区中心,外环为各大院校建设用地。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用地近似方形,西有华北水利学院,东有河南检察官学院,位于整个高校园区的南北中轴线上,是龙子湖高校园区最好的一块建设用地,具有统领整个高校区的区位优势和承上启下的传承优势,同时又是龙子湖高校园区金水东路展风的窗口。2.2.1 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区内现状地势平坦,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整个场地内部有众多鱼塘,深1.5米;一条东西方向排污明沟(水渠宽度3.5米)从场地的中部穿过,水利条件良好 ;区内总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2)气象该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其特点是:春暖少雨,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季寒雪。地区年平均气温14,极端最低气温-18,极端最高气温43。年平均降雨量653mm,年平均相对湿度66%;主导风向春、夏为东南风和南风,秋、冬为东北风和西风,最大风力8级,最大风速24米/秒。最大雪压0.2kn/m2,最大积雪深度230mm,冰冻期53天,最大冻土深度180mm,年均无霜期220天。(3)地质该区地质构造上位于嵩山隆起与开封盆地间的边坡,其地表类型为第四纪冲洪积和淤积物,地基承载力在1-1.5kg/cm2之间,区域的北部连霍高速附近有断裂构造分布,被称为中牟北断层,该断层为中生代断层,新生代以来未发现有任何活动迹象。地下水位在81.7982.92之间,年变幅1.5米左右,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场地内地形、地物、地貌均较简单,地势平坦,场地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建筑地基为不均匀地基,场地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液化。根据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分(1/400万)(90年版),本地区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类。2.3市政基础设施条件2.3.1 水源条件郑东新区起步区内已有一座规模20万吨/日的东周水厂,但其规模远期不能负担龙子湖地区,因此在龙湖北区和龙子湖地区之间、东三环西侧新建一座近期规模10万吨/日、规模30万吨/日的自来水厂,作为龙子湖地区的供水水源。但由于近期南水北调工程尚未实施,因此新水厂也无法使用,同时目前东周水厂日供水量仅为8万吨/日,因此近期龙子湖内环路地区仍由东周水厂临时供水,待远期新水厂建成后再改由新水厂供水。龙子湖地区给水主干管环网按a区、b区、c及d区分为三个主干环网,三个环网之间都有至少两根连接管,确保供水安全。并且,通过金水东路、中央大道、郑汴路给水干管,这三条龙子湖地区给水干管环网与临近起步区规划供水管网沟通,进一步提高了供水安全系数。2.3.2 污水处理厂郑东新区现有一座王新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0万吨,位于金水东路及东风渠南侧,根据龙子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王新庄污水处理厂不承担龙子湖地区的污水负荷,该地区的污水进厂主干管布设在第一东西横贯道路、科研外环及龙子湖外环路东段上,后沿龙子湖第一东西横贯道路穿越京珠高速,向东排入规划中的污水处理厂。2.3.3 路网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北有龙子湖内环路,南有金水东路,东有龙子湖纵贯三路,西有龙子湖纵贯一路,周边道路交通极为便利。2.3.4 基础设施规划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和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的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设施部分)业已完成,其中包括道路交通、书箱、给水、中水、雨水、污水、供热、供电、电讯、邮政、燃气、环境卫生、防灾等专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龙子湖地区特别是高校院区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总体设计思路本项目设计投标依据国家有关勘查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以及省市关于勘察设计管理规定和本项目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1) 本着现代化、个性化、森林化和适用性的原则,提供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设计。2) 竖向设计以经济、实用、满足交通和管网敷设需要的原则进行场地土方平衡。3) 为保证校区环境整洁美观,所有工程管线设计贯彻布局合理、经济适用、性能可靠、方便维修的原则,均埋地敷设。4) 基础设施设计按规划总规模实施,做到一步到位,设施齐全,技术先进,坚持“统筹兼顾、近远结合、分步实施”的方针,为以后扩建项目留有发展空间,避免目前道路管网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挖沟扩大容量的尴尬局面。5) 道路选线符合校区规划和功能分区的划分原则,并充分利用周围的路网和设施;按照现代化校园的建设要求,既解决校区内各功能组团的交通联系,又在重要部位实现人车分流,给校区营造一个安静、优美的教学环境。6) 结合校区的地形特征,综合考虑路网建设对校区总体布局和规划风格的保护,注意节约土地及选择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7) 应充分结合校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使道路设计技术指标选择安全、经济、合理,道路设计采用“清晰明朗,回转通达”并与景观紧密结合的路网体系,使联系便捷,交通流线畅通明确,服务于校区的各功能组团;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相互协调,道路标高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及桥涵等构筑物相互配合。8) 根据学校开发建设的特点,以如细胞生长般组团式的建设方式,充分考虑近远期相结合。 9) 按照交通工程的要求,正确处理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道路绿化与环境美化的完美结合。10) 优先考虑技术可行、价格适当、运输方便的材料和设备,做到投资省、能耗低、效益高,达到相对优化;重要部位选择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合理配置、优化设计,保证校区各管网系统运行安全、畅通。11) 基础设施设计方案应实现各专业方案间的谐调统一,服从总体建设的大局,各专业作好合理设计,满足新校区的发展建设。12) 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采用先进技术,减少管网漏失,实现科学管理,优化经济控制,提高管网系统的的安全可靠性,尽量考虑工程施工和投产运行后日常维护的方便;高起点、高标准设置各种配套设施和道路附属设施。13) 污水、雨水排放充分利用校区内部湖面和外部市政污水及雨水管道,节约污水及雨水工程投资,保护环境。14)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给水及消防系统设计按照经济适用的原则,结合城市供水现状和校内各组团功能需求,合理布置管道,做到方案合理可行、安全可靠,符合规范,保证校区的教学、生活、消防正常进行。15) 选择安全可靠、封闭性能好、规格齐全的管材、管件,做到建设投资省、适应性强、拆装方便。16) 电力系统设计根据校区功能分区及建筑布局,做到进出线便捷、供电可靠、运行灵活。17) 照明工程设计从灯具造型、布置方式、光源选择等方面充分体现绿色、节能、环保的原则,充分考虑和周围环境、建筑风格、色彩等方面的协调。18) 充分考虑学校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对弱电工程进行全面系统设计。19) 供热工程根据整个校区不同功能建筑位置、道路划分等情况,综合考虑供热分区,做到节约能源、减低运行费用等。20) 贯彻环保、节能原则,同时考虑水、电、气、暖通计费方案与智能化专业的配合。 21) 考虑管网与道路建设相结合,使之各得其所,并为各管线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22) 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避免反复开挖所造成的严重浪费;做好管线综合设计,实现各专业设施间的协调统一。23) 满足城市规划、消防、环保、安全等有关城市建设各方面的要求,做到既方便工作,又节约投资。4专业设计4.1竖向设计4.1.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3)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总平面图4)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地形图5)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周边道路图4.1.2场地概况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效园区,新校区占地76.5公顷。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内场地地势基本平坦(已经进行场地整平),现无明显高低变化,校区地面标高85m,建筑散水标高定为85.5m。4.1.3竖向设计原则竖向设计应结合总平面布置、建筑单体设计、场地现状、外部道路高程以及各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同时满足道路、广场及其它用地的地面排水要求。竖向设计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及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景观设计,减少场地土方工程量,达到场地排水顺畅,经济合理。4.1.4竖向设计方案根据甲方要求、场地自然地形及外部道路高程,结合雨水排放进行竖向设计,雨水排放采用分区排水,新校区中心水系内地面雨水直接排入水系,水系内设溢流管排入校外市政管道,周边地面雨水按分区就近排入校外市政管道。竖向设计地面高程,在四周入口处高程均比道路中心高0.2-1.0m,其余地面均场地自然坡降确定高程。场地坡度一般在13之间,单体建筑高程根据室内外高差确定高程。4.1.5土方工程根据上述竖向设计方案,场地内大部分地区无须进行大量的挖填方工作,只需进行适当平整,本次未对基工程量进行计算。4.2道路工程4.2.1设计依据1)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规划图;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001);3)城市道路与桥梁设计规范;4)城市道路设计手册;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2.2 道路系统布局结合基地地形要求,本方案在校区外围布置了一条环状车行干道,在校园内部设置曲折优美的步行道,这种“人车分流”的道路交通系统,既高效快捷的串连各个功能区,又保证了中心生态园林及其所联系的东西两侧功能区之间不被车流穿越。“动”和“车”在外,“静”和“人”在内并通过广场院落、步行道、绿带、水面等空间元素进行有机渗透,达到适度联系,并完成校园环境由外围到内部,由“闹”到“静”的过滤,使教学区保持舒适、宁静的环境氛围。4.2.3道路平面设计整个校区内的道路平面设计以已经确定的详细规划为依据。北、南、东、西四个方向均各设置一个主要出入口。校园四周均有城市主干道通过。东有龙子湖纵贯三路,红线宽度为40米,西有龙子湖纵贯一路,红线宽度50米,南为金水东路,红线宽度80米,北有龙子湖内环路,红线宽度40米,在设计上各出入口均与城市道路平顺连接。校园内道路红线宽度依次为:10米、9米、7米、6米、4米、3米和一些组团内部的小路。南入口广场路、北入口路广场路因景观要求较高,布置了许多人造景观,如绿化花坛、喷泉、雕塑等,地面拟采用花岗岩或大理石等石材铺装,映衬烘托整体景观效果和突出重点景观的目的,另外校区内部主干道主要由一条宽7米外环路连接校区各出入口和校区不同功能分区间的交通联系, 6米的次干路加强组团间联系,是对外环路的重要补充,另外在生活区布置了两条宽4米的步行道,侧重于学生宿舍和教学楼内部的交通,从交通功能的角度出发,减轻了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又很好的将各功能团体联系在一起,对土地开发性质进行了有力的引导。其它组团内部道路宽度在2-4米之间,校园机动车道行车速度按20千米/小时设计,道牙转弯半径2-10米。4.2.4道路竖向设计结合中医学院新校区地形情况、地下各种管线布置、排水方向等相关因素,进行道路竖向设计,道路坡度依据居住区内竖向设计以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进行,最小纵坡不应小于1;道路横坡,机动车道为双向坡,横坡为1.5%,人行道为单向坡,横坡为1.5%。其中红线宽不大于4米的组团小路为便于施工,宜作成单面横坡,横坡为1.5%。其它如广场、停车场等根据实际情况,坡度不应小于3。4.2.5路面结构设计新校区作为新建的现代化校园,应以现代化标准进行设计。经综合考虑,如实际交通量不大、造价、日常养护维修、整体景观效果和环保等因素,确定校园内主干道、次干道和组团道路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铺装材料采用环保人行道砖,景观要求较高的道路和广场采用花岗岩或大理石等石材铺砌,组团内人行道可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功能选用不同的路面结构形式,具体如下:1)主干道路面结构:主干道指校区外环路和各入口路。所采用的结构形式为:c30水泥混凝土,厚18cm。水泥石灰土(水泥:石灰:土=3:12:85),厚30厘米(分层碾压)土基压实度94%(重型击实标准)结构总厚:48厘米铺筑面积:30062平方米2)次干道、机动车停车场、组团内部小路以及庭院地坪硬化结构形式为:c30水泥混凝土,厚18厘米水泥石灰土(水泥:石灰:土=3:12:84),厚20厘米土基压实度94%(重型击实标准)结构厚度:38厘米铺筑面积:11447平方米3)人行道结构形式为:环保人行道砖,厚6厘米粗砂垫层,厚2厘米水泥石灰土(水泥:石灰:土=3:12:88),厚18厘米土基压实度93%(重型击实标准)结构厚度:26厘米铺筑面积:8558平方米4)侧石16874米边石4219米4.3. 给水工程4.3.1设计依据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7)埋地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 17:2000;8) 建设方提出的设计要求及提供的基础设施配套资料等。4.3.2设计内容4.3.2.1.设计规模河南中医学院拟建校址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规划用地84.6公顷,城市道路代征地9公顷;校园规划用地75.6公顷,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44万平米。地块由龙子湖内环路、龙子湖纵贯一路、金水东路和龙子湖纵贯三路合围而成,为学校教学、本科学生生活的综合区域,新校区按15000名全日制本科生(其中12000人在校生、3000人在附属医院实习)普通高等院校规划设计。4.3.2.2水源目前龙子湖内环路、龙子湖纵贯一路、金水东路和龙子湖纵贯三路上的配套城市供水干管已有规划,金水东路部分已开始敷设,近期即将完成,市政供水设计压力为0.4 mpa,可保证区域内的供水。校园生活给水水源来自市政自来水,校区总进水管拟从市政供水干管上接入;根据市政给水管线的规划和建设状况,分别从金水东路dn600和龙子湖纵贯一路dn400、龙子湖纵贯三路dn400市政给水干管接入。4.3.2.3.生活给水系统考虑校区供水的重要性和未来用水的发展趋势,校区内的管道分别成环状布置,各个区内的用水可从环上就近接入。市政供水设计压力为0.4mpa,校区内的建筑大多为六层,供水压力要求为0.12+0.4*4=0.28mpa,因此考虑校区供水直接采用市政管网压力供水,市政压力不能满足的建筑(图书馆、综合楼等)在做单体时可考虑单独或与相邻建筑一起进行加压供水。4.3.2.4.消防给水系统1)校区设置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和校区内室外生活给水系统合用,分别成环状布置,三路进水。室外消火栓系统充分利用市政自来水管网压力工作。室外消火栓按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的要求一次布置到位。2)校区建筑的室内消防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应分开设置,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6层及6层以上压力不能满足消防要求的建筑可根据规范设临时加压设备;根据建筑功能等情况,可在建筑内或相临建筑采用一套集中加压系统。发电设备、贵重设备等不宜用水扑救的建筑部位布置水喷雾灭火系统或气体灭火装置。3)浇洒道路广场和绿地用水给水系统考虑到浇洒道路广场和绿地用水量较大,从节约水资源角度长期考虑,浇洒道路广场和绿地用水给水系统与校区内室外生活给水系统分开布置,近期以校园内西南角水体为水源(该水体以校园内雨水为补充水源,应能达到灌溉用水的水质要求,水体水质欠佳时,可考虑一套中水处理装置);以市政自来水为备用水源,与市政自来水通过清水池连接。由水泵提升输送至各用水点,水泵采用自动变频供水方式。长期视周遍市政工程建设情况可以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为水源。4.3.2.5.设计水量设计用水量主要包括:1)综合生活用水量、2)浇洒道路广场和绿地用水量、3)消防用水量、4)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1)综合生活用水量校区综合生活用水量采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的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进行计算,该指标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之和,不包括浇洒道路、绿地、市政用水和管网漏失水量。考虑特大城市郑州市的用水情况,结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及建筑功能,综合生活用水定额,取280l/人*d。以校区学生总人数15000人做为计算人数。2)浇洒道路广场和绿地用水量校园总面积85.40公顷,集中绿地总面积13.19(不含水面面积和城市绿化面积),道路广场用地7.52公顷,用水量指标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表2.2.5-4中的指标,道路广场用地用水量指标取0.2万m3/km2*d;绿地用水量指标取0.3万m3。浇洒道路广场和绿地用水以市政自来水为备用水源,按8小时平均供应计算市政自来水水量。3)消防用水量a.室外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2.1条,城镇、居住区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表8.2.1的规定,计划总人数为15000人,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1次,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5l/s;b.室内消防用水量: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室内消火栓水量20l/s,自动喷洒系统用水量为20l/s。4)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第2.0.8条规定,校区的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合并计算。具体水量计算见表1。综合用水量计算 表1校区用水规模为0.5458万m3/日,最大时用水量为679 m3/h。 4.3.3.6.校区生活给水管网布置1)管网的定线与布置校区与水源(市政给水管道)的引入管为三路,一处从龙子湖纵贯一路上接入,具体位置为校区西体育场北,一处从龙子湖纵贯三路上接入,具体位置为校区东北入口,另一处从南入口处的金水东路接入;当一处发生故障时另两处可供给70%的用水量,因此三个引入管径均为dn400。 配水管网根据用水要求分布于全供水区,管网布置成环状。干管的位置:沿校区中央的道路及周围道路,敷设主要供水管道;配水干管之间在适当间距处设置连接管以形成环网,并通过断管时满足事故用水要求的计算确定。用以配水至用户和消火栓的配水支管采用dn150的管道。2)给水管的敷设a.给水管与构筑物或管道的距离给水管主要布置在人行道上,8米及8米以上的道路,距离路边1.5m;8米以下的道路,给水管距路边1.0米。b.给水管的埋深给水管敷设在排水管(污水管、雨水管)上,与其交叉时,管外壁净距不得小于0.4米。考虑与其他管道交叉的处理,给水管原则上埋深为1.0米。埋深小于1.0米或走在排水管的下面时加设钢套管。4)阀门、消火栓、给水点的布置阀门整个管网的阀门设置主要考虑分期建设的实施和事故管段切断的需要进行设置;支管与干管连接处在支管上设置阀门;干管上的消火栓均在消火栓前设阀门。阀门井均采用井下操作立式阀门井。消火栓消火栓的间距不大于120米,接管直径为150毫米;消火栓尽可能的设在交叉口醒目处,消火栓按规定应距建筑物不小于5米,距车行道边不大于2米,因此消火栓一般设在临近车道的人行道边。给水点目前的规划并不具体,因此给水点的支管根据规划的情况示意标出。施工图设计时根据建筑具体情况设置给水点。4.3.3.7.校区浇洒道路广场和绿地用水给水管网布置1)管网的定线与布置以校园内西南角水体为水源,由水泵提升输送至各用水点。按一日浇洒两次,每次1小时考虑,因此干管管径为dn150; 配水管网根据用水要求分布于全供水区,管网布置成枝状;用以配水至用户采用dn100和dn80的管道。2)给水管的敷设a.给水管与构筑物或管道的距离给水管主要布置在人行道上,8米及8米以上的道路,距离路边1.8m;8米以下的道路,给水管距路边1.3米。b.给水管的埋深给水管敷设在排水管(污水管、雨水管)上,生活给水管以下,与生活给水管其交叉时,从其下部穿过,管外壁净距不得小于0.5米。考虑与其他管道交叉的处理,给水管原则上埋深为1.5米。埋深小于0.8米时加设钢套管。3)阀门、给水点的布置a、阀门整个管网的阀门设置主要考虑事故管段切断和检修的需要进行设置;支管与干管连接处在支管上设置阀门;阀门井均采用井下操作立式阀门井。b、给水点根据绿化单体设计情况设置给水点。4.3.3.8.设备材料生活给水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接口形式为承插口,接口方法为柔性接口,当与阀门等连接时采用法兰接口,球墨铸铁管与室内塑料管的接口通过阀门或其他法兰口配件进行转换。校区浇洒道路广场和绿地用水管材采用埋地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接口形式为橡胶圈承插口,当与阀门等连接时采用法兰接口,室外消火栓采用ss系列地上式消火栓ss150-16;阀门采用蝶阀。水表采用水平螺翼式水表 4.3.3.9.主要工程量1)球墨铸铁管(k9级)dn400 486米dn350 2627米dn300 1575米dn150 560米2)硬聚氯乙烯给水管(pn1.0)dn150 1347米dn100 1059米dn80 1100米3)消火栓 38套4)水表井dn400 3座5)阀门井dn300 8座dn150 28座dn100 4座dn80 3座4.4. 排水工程4.3.1校区排水体制根据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础设施部分)要求,龙子湖高校区全部实行分流制排水体制,故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排水系统设计为雨、污分流制,雨水全部进入雨水系统,污水由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最终汇入规划中的的郑东新区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后再行排放。4.3.2校区内外排水条件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周围的金水东路、龙子湖内环、龙子湖纵贯一、三路均配套规划修建完善的雨污水排放系统,根据校区内规划湖面面较大,水源缺乏的特点,校园内雨水可先排入湖中,多余雨水再排入市政管网的指导思想,结合道路坡向、埋深等,将院内雨水尽量引入湖中,其余部分进入市政管网;院区污水则全部排入市政管网,经龙子湖内、外环污水管,后沿第一东西横贯道路穿越京珠高速,向东排入规划中的污水处理厂。4.3.3污水工程1)污水量分析根据规范,校区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生活用水量的0.80.9的系数折算,由于为新设计管道系统,其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90%计,即0.95458.02=4912.2m3/d(1364.5l/d),则最大时污水量为100.63l/s(kz=1.77)。2)污水管道设计根据校区竖向设计及校区外部道路上市政污水管道情况,设计将校区污水分片收集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校区建筑组团内污水管道管径按d300,干线上检查井井径不小于1000,一般建筑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按入校区市政管道,实验室及医院污水需单独处理达标后接入校区污水管道,再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管道设计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污水共有7个出口与市政管网相连,南侧有一道,东侧有二道,西侧有四道,设有3个100m3混凝土化粪池。详见污水工程设计图。污水设计工程量如下:di400塑料管 4070.5米100m3砼化粪池 3座3)管材选择考虑到钢筋混凝土管管节较短,接头较多,容易被含酸、含碱污水侵蚀,而且管道渗漏严重,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同时,校区内地下水位较高,施工中需采取降水措施,管基处理困难,这对钢筋混凝土管的施工十分不利,因此,校区内污水管道采用国家公布的建设部推广优选产品pvc-u及hdpe双壁波纹管或双壁缠绕管,其具有内壁光滑、流通能力大、耐腐蚀、接头密封好、抗不均匀沉降、重量轻、施工快捷、工期短、使用寿命长等优良性能,同时在工程造价上总体与钢筋混凝土管相差不大。管道采用砂砾垫层基础,弹性密封橡胶圈接口。4.3.3雨水工程1)雨水量计算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郑州市2002年修订公式:q=2387(1+0.257lgp)/(t+10.605)0.792t=t1+mt2q-设计暴雨强度(l/s/ha)p-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分钟)t1-地面集水时间t2-管内流行时间m-折减系数根据龙子湖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现期为2年一遇,地面集水时间根据以往经验取10分钟,折减系数m取2。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fq-雨水设计流量(l/s)q-设计暴雨强度(l/s/ha)-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径流系数根据校区用地性质,确定为0.55。2)雨水管道设计根据校区与水排放条件,结合道路竖向设计,将校区雨水分片收集,河南中医学院新校区雨水排放共分四个部分,八个出水口,出水口均与市政雨水管网相连。第一部分:南部学生宿舍楼和教学实验楼前广场雨水汇入校园湖中,若湖中水面达到设计标高时,通过与市政管网连接的雨水管,排入金水东路的雨水涵中。第二部分:北部学生宿舍楼和西部运动场雨水排入龙子湖纵贯一路雨水涵内。第三部分:东部运动场雨水及中医药圃园雨水排入龙子湖纵贯三路雨水系统。第四部分:服务中心、游泳馆、教工活动中心及东北部运动场雨水排入龙湖内环雨水系统。雨水管网布置详见雨水工程设计图,主要工程量如下:d400级砼管 3922米d500级砼管 1575米d600级砼管 145米d700钢筋砼管 419米d800钢筋砼管 56米4.4.电气设计4.4.1设计依据及设计指导思想(1)供配电系统设计 gb50052-1995(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1994(3)10kv及以下变配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1994(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1995(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1998(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1998(7)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50293-1999(8)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37:91(9) 学院院方提供的院区各种专业的规划总图,以及学院对供配电设计所提出的要求及设想、郑东新区龙子湖区道路管线图、本院其他工种提供的配合资料。4.4.2设计范围本次方案设计范围为: (1)室外电力工程管线设计(2)道路照明设计 4.4.3电力资源条件在金水东路以南龙子湖纵贯三路有规划的110kv密林变电所。4.4.4工程电力电源本工程电源沿龙子湖纵贯三路、金水东路引来双回路10kv高压电源,10kv电源引进位于实验楼的学院中心变配电所,在中心变配电所进行计量和分配,由中心变配电所向学院院内各变配电所提供10kv电源。4.4.5工程电力负荷预测本工程电力负荷预测关系到中心变配电所的设备选型和高压线路的选型,电力负荷预测的原则按照规划的建筑面积进行计算,不同的建筑采用不同的单位面积容量进行负荷估算;设备用房的用电负荷由相关的设备工种提供。根据负荷计算,整个新校区总负荷为19840kw,计算负荷7936kw,装机总容量14355kva。采用两路10kv线路可以满足供电要求。4.4.6供配电系统方案设计校外分别引进两回路10kv电源,由七面高压配电柜实现进线计量和保护,设十二个出线回路,其中教学楼用两个回路,实验楼用四个回路,图书信息中心两个回路,办公楼一个回路,学生宿舍和医院等两个回路,其它变配电所一个回路。主楼变电所除供单元用电外,还负责中心变配电所附近的建筑用电和南部的室外照明用电。距离中心开闭所较近的大用电负荷均为放射式供电,重要建筑(如信息中心)直接双回路供电。国际交流中心距中心配较远,其重要负荷由eps保证供电。 整个学生宿舍、食堂和医院都按10kv高压一进一出的环网供电设计。其中医院和食堂为附设式变电所,宿舍采用箱式变供电,该设备选用占地少、防护等级高。变电所内均设高压配电室、变压器室、低压配电室。高压室设全金属封闭三工位充气式负荷开关,变压器选用干式变压器,变压器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