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八—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八—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八—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八—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藏林芝地区八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林芝地区八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概况一、项目名称西藏林芝地区八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二、工程规模污水处理厂设计规膜15万m3d,污水管网设计规模22万m3d三、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西藏林芝地区建设局四、工程咨询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五、工程概况污水处理厂1座,总占地:35亩,含远期预留中水用地,主要处理林芝地区八镇中心片区污水。工艺流程:污水处理采用cast生物处理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脱水工艺。 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粗格栅及污水提升泵房1座,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1座,cast生物反应池2座,接触池1座,加氯间1座,贮泥池1座,污泥脱水机房1座,鼓风机房及变配电室1座,生产调度楼1座,机修、车库、仓库及浴室锅炉房一座,门卫值班室1座。 出水水质标准:达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 污水管道:按远期(2020年)设计,规膜22万m3d, 其中:dn300dn1000污水管道总长43195km(含预留支管684km),本次设计污水管道收集范围为林芝地区八一镇中心片区,流域面积约为110455公顷。六、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1199050万元 其中:污水处理厂投资:605304万元 污水管网投资:366632万元工程费用:974705万元其他费用:130827万元预备费用:884,4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075万元每m3污水处理经营成本:100元m3(不含管网)每m3污水处理总成本:155元m3 (不含管网)建议污水处理收费:225元m3 (不含管网)污水处理厂单位水量投资指标:403536元m3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232867m2,合35亩。其中预留远期中水用地44727m2劳动定员32人概述11编制依据111重要文件及资料 (1)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林芝地区行政公署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6年12月(2)西藏林芝地区八镇航测地形图(1:1000)(3)工程咨询委托书(4)西藏林芝地区建设局提供的相关资料112主要标准及规范(1)城区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 建设部2001年6月1日(2)建设项目经济方法与参数 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3)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试行) 建标2007164号(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国家建设部2004年3月 (5)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 2000年6月(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11)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修订)(200年版)(1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2005)(13)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 (cjj31-89(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1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16)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程 (cecsl49:2003)(1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18)寒冷地区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设计规程 (cecslll:2000)(19)污水再生利用设计规范 (gb50335-2002)1.2编制原则 (1)在八一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充分考虑城区发展情况,对城区污水进行综合治理。结合建成区的实际情况,城区污水处理考虑近远期结合,乘用近期为主,留有远期发展的余地,并可根据情况分期逐步实施,污水处理厂厂址及排放口的总体布局方案应充分考虑城区地形、地势及自然条件,尽量布局合理、紧凑。充分论证该建设项目的社会经济、国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污水处理工艺在满足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尽量采用技术合理、运行可靠、高效节能、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占地少的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先进,高效,能耗低的优质设备,使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都能达到预期效果。(3)充分考虑今后污水和污泥的综合利用,为今后污水的回用创造良好的条件。(4)充分发挥最佳投资效益、遵循提高项目综合效益,节约能源和推进技术进步的原则,积极采用国内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及管材。13编制范围按照林芝地区八一镇排水工程现状,依据城区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对八一镇污水处理厂工程的选址和排水管网的工程建设分别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可行性研究十r告。 (1)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从中选择推荐方案; (2)结合城区总体规划,对污水管网系统的布置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城区污水管网系统。(3)对所推荐的污水方案进行技术设计;(4)对所确定建设的污水管网进行技术设计(5)进行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建议:(6)对建设项目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分析。14项目背景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完善的基础设施又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加快八一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城市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它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八一镇是青藏高原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原生态城市和旅游接待基地,林芝地区的旅游人口的绝大部分依靠“八一镇”城区旅游设施解决住宿问题,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排水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只有加快此工程的建设才能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飞速发展及社会的和谐进步。 (3)本项目的建设必将有利于林芝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目前全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 紊有“西藏江南之美称的林芝地区已经成为旅游胜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发展旅游业和推动林芝地区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搞好污水处理工程,将极大改善林芝地区的投资和旅游环境,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位,增强服务功能,有利于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旅游者,只有加快此顶工程步伐,才能有效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吸引外地客商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 (4)为了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美化、亮化城区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减疾病传播,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以满足社会经济对水量水质的各种需求,避免和消除水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1.5项目建设必要性、紧迫性(1)目前城区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少部分的工业生产废水。污水没有计量设施,管道布置也不合理,有些单位的污水没有接到污水管道,因而到处乱流, 靠蒸发和渗漏来处理,对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居民生活污水在大街小巷任意泼到,不但污染了城区环境,而且损害了路面,阻碍了辆和行人的通行;(2)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随着林芝地区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污水量与日俱增,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城市环境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与城市建设步伐不相适应。因此,为了给人民身体健康和投资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区环境,所以必须进行污水处理工程,污水通过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到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建设林芝地区八一镇污水处理工程是创建卫生城市的需求,是城市规划的目标,完全符合八一镇乃至林芝地区目前及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 (4)本着年治理早受益的原则,建设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具有较为先进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工程势在必行,足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5)林芝地区以其适宜的自然地质条件、优越的自然资源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文明于世界,由于其青藏高原的特殊性,当地的生态环境非常的脆弱,破坏后难以短期修复。稍有不慎发生破坏及污染,将会引起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必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若不及早拿出措施预防和治理脆弱的生态环境,出现生态环境恶化,将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和渗痈,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综上所述,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是急迫的,也足非常必要的。1.6工程建设条件(1)城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城市市政设施的完善,以改善投资环境;(2)林芝地区行政公署和八一镇政府非常重视本项目建设,为本项目的审批和资金筹措提供了有力保障;(3)污水处理厂厂址具备建设用地条件;(4)电力可就近从变电所专线接入;(5)有城区市政道路到达厂址;(6)通讯将从城市电信网上接入;(7)生活给水可从城市供水管网上接入。2、城区概况2l区域概况林芝地区位于西藏高原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理位置跨北纬27333040,东经92099818,。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昌都,那曲地区连接,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地区相邻,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确扯襄。 全区共辖i布江达、林芝、米林、朗县、波密、墨脱、察隅和八一镇、扎木镇等7县2l镇34乡,居住着藏、珞巴,门巴、汉族和僵人等多个民族,总人口近14万人,总面积约117万km2(实际控制76万km2)。2.2历史沿革 林芝在1951年前由则拉、德木,觉木三宗分辖,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1959年8月,在平息了原地方政府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反苹命武装叛乱后,成立了中共林芝县委和林芝县人民政府,隶属于林芝分工委、专员公署。1964年5月,林芝分工委、专员公署撤销,林芝县划归拉萨市所属,成为市辖县之一。1986年2月,林芝地区恢复成立,属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辖至今。行署驻八镇。2.3地形、地貌 林芝地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海拔高低悬殊,北为念青唐古拉山脉,南为喜马拉雅山脉东端,东有横断山脉,西是冈底斯山余脉,平均海拔4000m以上,最高峰南迦巴瓦峰高7781m,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带。境内群山耸峙,峡谷纵横。2.3.1气象林芝地区雨充沛,气候湿润,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最高温度30.2,最低温度12,平均降雨量5002000mm。八一镇属高原带温带半湿润性季风型气候,尼洋河谷平原一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为8.5,最高温度为302c,最低温度为-153c。最大冰冻深度14cm,主导风向是以南风为主的河谷风。林芝地区平均降水量为5002000mm。八一镇年平均降水量为654.1mm,最高日降水量为49.7mm。雨量集中时间为410月份,降雨量约为全年的95%,6月份最大降雨量136为mill,最大积雪深度为11cm2.3.2水文林芝地区境内有大小河流数百条,湖泊几十个,构成了特异的网状水系。全地区河流总长度10536km,水域面积约20万公顷,冰川67282万公顷,水力资源总蕴藏量11300多万kw,其中可供开发的约3184万kw,分别占自治区总量的41和56,是世界上少有的水资源集中地区。(1)地表水资源林芝地区河流总长度10536血,水域面积约20万公顷,冰川67282万公顷。流经八一镇域的尼洋河流量充沛,终年不断,水流平缓,水质良好,历年平均流量为502m3s。尼洋河流量充沛,终年不断,最大洪水流量为2710ms,城区八一大桥处最高水位为299636m,常水位为2995m。河水水流平缓,水质良好,可用作供水水源。(2)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是指与当地的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有密切联系的浅层地下水,八一镇镇区位于尼洋河河谷平原,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城区处在第四系河床河漫冲积层的第一、二、三阶地上,阶地为沙砾石层结构,厚度估计在50m以上,地下水位高,含水层厚。地下潜水深度,枯季一般在1.5-3m左右,汛期普遍升高15m以上。同时地下水补给来源丰富,受降雨,尼洋河水和山泉补给,底层渗透条件良好。深层地下水也有一定储量,考虑到地下水水质比河水好,水量和水质比较稳定,处理流程,较节省基建投资和日常运转,维护管理费用,所以规划采用30m以下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2.3.3地质八一镇们于尼洋河谷中,第四纪堆积物以冲积相堆积为主,仅有少量洪积和冰碛物堆积,其沉积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根据有关资料,八一镇所在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3、城区给水现状及规划概况3.1给水现状八一镇现有地表水供水厂2座,分别是八一自来水厂和八一第二自来水厂。八一自来水厂位于八一镇城区北部318国道以东、八一电厂西北侧,设计供水量为1。1万m3d,供水人口约1842,15万人,人均日综用水量为282l。八一第二自来水厂位于尼洋河畔、防护林以南新城组团南二路,设计供水量30万m3d,占地约4公顷。城区供水系统为前置水塔系统。水源主要以处理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基中地下水日产3万吨,地表水处理1万吨。水质较好。现状供水量为15m3d,高峰日供水约2万m3d。给水管网为枝状布置,管径在dn400以下,水压0.45mpa,总长度为52km(其中15km未完成)。供水系统在52旅附近设有高位水池一个,在系统中起调节和稳定作用。城区地下水贤源丰富,不少单位自行打井汲水使用。其中毛纺厂和农牧学院均建有机进和给水管网,形成独立于城区给水系统的自备给水系统。城区原毛纺厂的工业生产用水由自备的深井自行解决。3.2排水现状(1)城区排水系统部分管道已按1986和1995年规划部分实施,排水已建成d1200以下排水管道约609km。(2)城市没有建立污水处理厂,多数污水未经处理就经排水干管排入城市下游的尼洋河。但是在一部分旧城区,排水尚未纳入系统。部分污水排入尼洋河的分支福清河,造成河水污染,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3)排水系统尚不完整,福清河的污染严重,同时排水系统的污水在排入尼洋河前没有得到任何处理。3.3排水工程规划八一镇地表水供水厂2座,八一自来水厂因产能达到饱和,因此不再扩建,保持原有11万m3d规模。八一第二自来水厂近期规模扩为3.0万m3/d,远期规模扩为70万md,占地15公顷,第二自来水厂采用大口进傍河取水方式,届时八一镇的供水主要由第二自来水厂供给。给水系统规划为统一给水系统。由城市水厂统一供应生活用水、中小工业用水和消防用水。城市给水主管网规划为环状,以保证供水安全和满足消防的需要,原毛纺厂和农牧学院的生活给水管网与城市管网并网使用。给水干管各布置,南北走向的道路敷设在道路东侧,东西走向的道路敷设在道路北侧,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按满足规划区内6层建筑物的用水需要规划。34排水工程规划 中心片建成区已建成合流制排水管网,规划将其进一步完善。即结合福清河两岸的治理,沿河两岸建设污水管将污水截流导入城市排水系,在排水总出口处建污水处理厂和雨水溢流口。规划建设区建设“分流式排水系统”。由于这些地区被河流分割为大小不等的数片,为方便施)和减少投资,排污系统以分块规划为宜,各片分别设置独立的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城区东西两侧的山洪由排洪沟拦截,使山洪直接排入尼洋河或排入穿城小河,不排入城市排水管网。规划排污系统只接纳生活污水和与生活污水性质相近的工业污水的排入,轻度污染的工业废水,如其水质符合排入自然水体的标准,可排入城市雨水或直接排入水体。提倡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根据八一镇规划水量和八一镇的地理结构,管道过尼洋河工程比较复杂,故采用分片区处理的方式处理污水,在中心片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规模为2.8万m3d,在永久片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规模为12万m3d,在西北片区设污水处理站一处,规模为08万m3d。3.5存在的问题(1)城区排水系统不完善,福清河污染严重,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排出口附近恶臭冲天,环境污染严重,卫生条件极差。(2)污水排放口周围发黑发臭生蛆,蚊蝇泛滥,令人生厌,更是传播的源地。(3)污水管网的不完善,导致部分街区污水横流,给当地居民及外地带来诸多不便,严重的损害了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4)随着林芝地区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污水排放量也逐日增多,而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当地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势必加剧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同时对城区的供水安全造成安全隐患。综上所述,本次西藏林芝地区八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工程的兴建是之展的需要,建成后将会更好的发挥社会效益及工程效益。4、污水量预测4.1排水体制的确定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系统”,建成区原有合流制排水管网改造为雨水管网,新建污水管网,新建排水管网均按分流制进行设计,城区污水经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4.2污水量预测合理科学地确定设计规模,首先需要对本流域范围内的污水量进行预测分析。城市污水量的预测足以城市用水量为依据,先预测城市需水量,再根据污水收集管网普及率就可以预测到城市污水量。而城市需水量预测受城市地理位置、民生活习惯、城市发展规划、发展程度、现有工业结构,产业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参考国内外其它地区经验,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城市未来一段时间内需水量初步观测估算,为确定工程规模提供依据。 根据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总体规划(2005-2020),2010年城区总人口为80万人, 2020年城区总人口为150万人。根据内插法计算,近期(2015年)城区总人口为115万人。综合确定本工程设计近期(2015年)城区总人口为11,5万人,远期(2020年)城区总人口为150万人。 根据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总体规划(2005-2020),近期(2015年)中心片区、永久片区、西北片区的规划面积比约为72:18:10,远期(2020年)中心片区、永久片区、西北片区的规划面积比约为60:26:14。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近期(2015年)选择干均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150l人d,远期(2020年)选择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170 l人d。 根据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总体规划(2005-2020),结合八一镇的实际情况,本次设计确定近期(2015年)城市工业用水量占综合生活用水量的35%,远期(2020年)城市工业用水量占综合生活用水量的45。 根据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岩土工程资料,镇区内地下水位较高,本次工程污水量预测中地下水渗入量按总水量的10计算,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排水量按设计综合生活用水量和设计工业用水量的80-90计算,本次设计近期(2015年)按80(2020年)按90计算,则: 近期(2015年)城区平均日污水量为:115015x(1+35)x080(110)=20493m3d远期(2020年)城区平均日污水量为:150x017x(1+45)x090(1+10= 36605m3d根据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总体规划(2005-2020),近期(2015年)中心片区、永久片区、西北片区的规划面积比约为72:18:10,远期(2020)中心片区、永久片区、西北片区的规划面积比约为60:26:14。而本次工程设计污水厂主要服务区域为八一镇中心片区,故其设计平均日污水量为:近期(2015年):20493072=14632m3d远期(2020年):36605x06=21963m3d根据上述预测,综合确定本次设计林芝地区八一镇污水厂(中心片区)近期(2015年)设计规模为15000m3d,远期(2020年)设计规模为22000 m3d5、工程规模及处理程度的确定51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 在42章节中对县城排水工程的规划及污水量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水量,本次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按15000m3d(2015年)进行设计,污水管网建设规模按22000m3d(2020年)进行设计。 另外,在厂址选择中应留有远期工程的用地,从而将近远期工程能较好的结合。5,2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由于林芝地区八一镇无实测的污水水质检测报告,根据西北、西南等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结合林芝地区八一镇以生活污水水质特点为主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初步确定林芝地区八一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如下,在可研报告完成后,将对水质进一步进行检测,为下阶段设计提供依据。 codcr380mg/l bod5190 mg/l ss200 mg/l nh3-n35 mg/l ph 69tn50m mg/l tp4 mg/l 进水最低计算水温:85.3污水处理厂出水及污泥出路结合林芝地区八一镇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源保护规划,排出水处于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下游,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柝准(gb3838-2002),处于类水域以外,但考虑到水源保护及今后的发展,确定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处尼洋河水域仍按iii类水域考虑,故本工程出水按一级b排放标准水质进行污水处理厂设计。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在污水处理厂将进行机械浓缩脱水处理,经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一般在80以下,形成泥饼状,可用于绿化及非农作物的施肥。而其余污泥则可同城市垃圾一起进行处理。另外,如果污泥性质经检验符合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的有关规定,则可将污泥用于农业。5.4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中出水一级b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确定为: codcr60 mg/l bod520 mg/l ss20 mg/l nh3-n8(15) mg/l tn20 mg/l tp1 mg/l 注:括号内数值为水温小于12时的控制指标。6、方案论证及工艺选择61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时,应考虑下述原则:(1)在城镇水体的下游,污水能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以减少动力消耗.(2)少占农田,尽量利用闲散地。(3)尽量靠近排放水体,便于排放,处理后出水安全由排放。(4)要与居民区有一定的距离,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游,(5)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便于工程建设实施。(6)满足防洪要求,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城市防洪标准。(7)考虑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的基本情况,发展用地紧张,厂区内建构筑物布置合理,紧凑。(8)厂区应有远期发展用地,有扩建的可能(9)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及供水、供电条件 根据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由于管道过尼洋河工程比较复杂,故采用分片区污水处理的方式处理污水,分别在八一镇中心片区、永久片区、西北片区设污水处理厂l座。 目前,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厂可供选用厂址有两处,分别是:城区规划南六路南侧和娘乳岗南坡下,这两处都位于八一镇中心片区的下游,污水收集范围相同,建成后均可为中心片区排水服务。两个厂址均靠近排放水体尼洋河,且属于闲散地。两厂址的优缺点如下: (1)规划南六路南侧位置为八一镇总体规划规划的污水处理厂位置,污水处理厂建在此处附合规划要求。而南坡下娘乳岗非规划污水处理厂位(2)经现场调研,娘乳岗南坡下厂址处目前还未修建防洪堤,厂址处高程不详,污水处理厂建在此处安全可能会受到洪水威胁,则需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修建防洪堤,这样势必增加工程投资。而规划南六路位置已有防洪堤,避免了新建防洪堤而增加工程投资的问题。(3)由于娘乳岗南坡下厂址位置在规划南六路厂址的下游,若将污水厂建于娘乳岗南坡下,则要比在规划位置建设污水处理厂多铺设2-3km污水干管才能将中心片区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但是污水收集区域并无变化,讲也势必增加工程投资及管网的日常维护工作。(4)娘乳岗南坡下厂址工程地质情况不明,经现场踏勘,增加的2-3km 污水于管铺设时靠近尼洋河河床,管道铺设时可能遇到岩石层,施工难度可能较大,工程投资高。(5)为了了解污水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我国其它城市作过专门的现状闻味调查,组织了10名30岁以下无烟酒嗜好的未婚男女青年进行现场臭味嗅闻。调查人员分别在风向级5、30、50、70、100、200、300m等距离,来回嗅闻,并以上风向作为对照嗅闻。调查当天的风向为西风,风速约45m气温12,嗅闻结果如下表所示。嗅闻人员感觉比例由嗅闻结果统计可知,在污水处理设施下风向100m范围内,其臭味对人的感觉影响明显,在300m距离以上,则臭味已嗅闻不到。林芝地区八一镇中心片区规划南六路附近为规划工业用地,在污水处理厂周围300m范围内无居民区等生活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不会对中心片区内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6)规划南六路厂址距城区较娘乳岗南坡下厂址近,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及供水、供电条件。综上所述,结合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的地形特点、发展规划及排水现状推荐八一镇中心片区污水处理厂厂址定于规划南六路南侧,即规划污水厂处理位置。62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方案621工艺方案确定的原则 根据国家有关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的有关要求及八一镇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所确定的污水处理厂进、出厂水质指标和国内污水处理厂运转经验,要达到上述指标,污水必须进行二级生化处理。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按如下原则来考虑: (1)采用的上艺运行可靠、技术成熟、处理效果良好,能保证出水水质达标排放。 (2)采用的上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最大程度地节省电耗,从而保证工程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实现。 (3)采用高效率,低能耗污水处理设备,以提高项目综合效益,节约能源及推进技术进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水平,机械化水平。 (4)选择安全、可靠,易操作的自动化控制及检测系统,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自动化管理水平。(5)所采用的工艺应操作管理方便、运转灵活,能适应一定的水质水量变化。(6) 污水处理标准根据污水进水出水水质,现将污水处理标准列表如下(表6-1): 从表中可以看出:根据对各项污染物去除率的要求,表明污水处理工艺在满足常规去除bod和cod以及ss的同时,必须具备脱氮和除磷的功能。采用适宜的除磷脱氮污水生物处理工艺,对表中污染物的去除是能够得到保证的。623污水水质特性分析 (1)主要去除目标 根据前面章节所确定的进出水水质,本工程需主要去除的目标为bod5、codcr、ss、nh3-n、tn和tp,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 排放标准,codcr出水指标小于60mg/l,bod5出水指标小于20mg/l,nh3-n出水指标为小于20mg/l,tn出水指标为小于20mg/1,而tp为小于10mg/l,因此根据上述水质情况,采用的工艺主要以去除bod5,codcr、ss为主要目标,兼起到除磷和脱氮的作用。(2)污水的可生化性分析污水采用生物法处理工艺,对进水中污染物质的配比和平衡有较高的要求,现将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配比指标表如下并予以分析。bod5/codcr该指标是鉴定污水可生化性的最简单易行和最常用的方法,一般认为bod5/codcr045时污水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本厂进水该项指标为0.50,适合采用生化处理方案。bodstkn该指标是鉴别能否采用生物脱氮的主要指标。由于生物脱氮的反硝化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原污水中的含碳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该比值越大,碳源越充足,反硝化进行越彻底,理论上bodstkn286时反硝化才能进行。本厂进水tkn约为45mg/l,bodstkn指标为42,故本工程可采用生物脱氮工艺。bod5tp该指标是鉴别能否采用生物除磷的主要指标。一般认为要有较好的磷去除率须bodstp17, 比值越大, 除磷效果越好。本厂进水bod5/tp=48,可采用生物除磷的工艺。 6.2.4污水处理工艺方案论证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选择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进水的水质情况、污水的可生化性、污水的出路及对出水的水质要求、污泥的出路、污水厂的基建投资、处理规模及运行费用等。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是在人工充氧的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的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回流到曝气池,而剩余污泥排出。生物膜法则是利用各种不同载体,通过污水与载体的不断接触,在载体上繁殖生物膜,利用膜的生物吸附和氧化作用,以降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脱落下来的生物膜与水进行分离。 当前国内外城市污水厂大多都采用活性污泥法二级生物处理,同时对活性污泥法有着丰富的管理运行经验和有关技术资料。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去除城市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并且处理费用较低。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也拟采用此方法。 因此,污水处理厂工艺选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比选。 活性污泥法有多种工艺方案,如普通曝气法、阶段曝气法、延时曝气法、生物吸附法、氧化沟法、纯氧曝气法、a/o脱氮工艺、a2/o除磷脱氮工艺、sbr(cast)间歇活性污泥法、超深层曝气法及ab两级活性污泥法等。 针对本工程的污水水质及处理后出水水质要求,结合污水处理厂规模,资金筹措等情况,按上述方案选择的原则,参照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实践,在进行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选择了a2o工艺和cast活性污泥法工艺两种污水处理方案进行论证及经济技术比较,从而确定最佳方案。(1)a2o工艺a2o活性污泥法工艺足目前广泛采用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工艺,是80年代在普通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工艺。具有出水水质稳定,脱氮除磷效果较好的特点。 a2o流程的特点足:污水流经厌氧池、缺氧池、再进入好氧池;并将好氧池的混合液和沉淀池的污泥分别回流至缺氧池、厌氧池。使缺氧池中即从原污水中得到充足的有机物,又从回流的混合液中得到大量硝酸盐,而回流污泥则可保证其微生物量,因此可进行反硝化反应,回流污泥中硝酸盐浓度降低,提高了聚磷菌在厌氧区磷的释放,相应提高了在好氧区的磷吸收率,而且在厌氧、高污染物负荷条件下抑制了丝状菌的繁殖,可以有效的防止污泥膨胀,而后在好氧池中进行bods的进一步降解和硝化。a2o法脱氮工艺流程不需外加碳源,以原废水为碳源,可保证充分的反硝化反应,好氧池设在缺氧池之后,可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出水水质,另外缺氧池放在好氧池之前,一方面可减轻好氧池的有机负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控制污泥膨胀,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还可补偿硝化过程对碱度的消耗。但要取得较好的脱氮率,必须保证足够大的混合液回流比,这势必增加系统的运行费用,这也是a2o系统的一个缺点。本方案采用两组a2o生物反应池,其中厌氧池污水水力停留时间为 15小时,每组厌氧池池容为:468m3,缺氧池污水水力停留时间为25小时,每组缺氧池池容为:78lm3,好氧池污水水力停留时间为65小时,每组好痒池池容为:2188m3。污泥负荷0.10kgbod/kgmlssd,好氧池mlss浓度3600mg/l,污泥龄186天。在每组厌氧池中分别设2台15kw潜水搅拌器,在每组缺氧池中设3台1.5kw潜水搅拌器,以防止污泥沉积。在好氧池则布置管式微孔3曝气器。单池平面尺寸:lxb=18x38m,其中厌氧池18x5m,缺氧188.5m,好氧池18245m。有效水深52m,超高08m,池深6.om。混合液回流泵采用潜污泵,回流比200,每池采用3台泵(2台变频),2用1备,单台泵功率15.0kw。污泥回流泵采用潜污泵,回流比20-100,采用3台泵(2台变频),2用1备,单台功率n=l5.0kw。对应采用初沉池两座,表面负荷为36m3/m2h,单池直径13m。采用二沉池两座,表面负荷为1.1m3m2h,单池直径24m。每组处理系统各 对应一座初沉池和二沉池。另外a2/o系统设鼓风机房一座,平面尺寸约15.6x12.om,高:7.om。内设罗茨鼓风机3台,2用1备,变频工作。风量q=90m3min,出口压力p=7.0mh20,鼓风机单台功率为160kw,该机的优点由plc控制风量、风压。(2) cast工艺 cast工艺为sbr工艺的改进工艺。sbr工艺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简称sbr法,属间歇运行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是一种既古老又年青的污水处理工艺。随着自动控制设备及检测仪表的发展,sbr工艺在国内外的污水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显示出此工艺的一些优越性。与传统连续活性污泥法不同,sbr工艺是在同一池子内,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完成生物处理过程和泥水分离过程,是集生物降解和沉淀等功能为一体的污水生化处理工艺,具有流程简单,运行方式灵活,在空间上是完全混合,在时间上是理想推流等优点。所以,sbr工艺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使用。工程采用的是sbr的改进工艺,即“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也即cast工艺,cast生物反应池分二个区域,容积较小第一区为预反应区,第二区为主反应区。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在水力上是相通的,主反应区的活性污泥通过水泵回流到预反应区中,预反应区呈缺氧厌氧状态,在该区中基质浓度较大,污泥负荷较高,可有效避免污泥膨胀,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预反应区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能通过生物作用得到迅速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也可在此区内得以反硝化,并为除磷创造条件。在cast活性污泥法中,通过设置预反应区可以允许任意进水速率进水而不会产生污泥膨胀。通过严格控制溶解氧浓度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主反应区:有四个阶段进水反应阶段:根据情况可采用曝气及半限制曝气的运行方式,在进水的过程或后期进行曝气。在曝气阶段,通过微孔曝气器充氧,在曝气开始时,溶解氧控制在较低水平(约0.2-05ms1),直到曝气结束前使溶解氧最终达到2-3mg/l,由do监控系统控制鼓风机进风量与反应池进气阀的开度,保持do最佳值,为微生物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并节约能耗,在好氧条件下完成了有机物的氧化、硝化和吸磷作用。在此阶段,聚磷菌利有机物氧化释放的能量,过量吸收混和液中的磷,使水中的磷转移到污泥中,随剩余污泥排到系统外,达到除磷的目的。这种运行方式不象前置反硝化系统中需较高的内回流,因此省去了内循环系统,而且在系统中不需要单独设置一个缺氧段以进行反硝化,从而达到除氮的目的。沉淀阶段:反应池静止沉淀,完成泥水分离过程。滗水阶段:污泥继续沉淀,经过处理的上清液由排水装置(旋转式滗水器)排出池外至最低水位。闲置阶段:此阶段可进行剩余污泥的排放。上述各个阶段组成一个循环,并不断重复。循环开始时,由于进水,池子中的水位由某一最低水位开始上升,经过一定时间的曝气和非曝气反应后停止,使活性污泥进行絮凝并在一个静止的环境中沉淀,在完成沉淀后,由旋转式滗水器排出已处理的上清液,使水位下降至池子所设定的最低水位。完成上述各阶段后,系统进入下一循环过程,重复以上操作。 污泥回流/剩余污泥排除系统 在cast活性污泥法中主反应池内设有潜污泵,污泥通过此潜污泵不断地从主曝气区抽送至预反应区中。为保持池子中有一个合适的污泥浓度,需要根据产生的污泥量排出相应的剩余污泥。安装在反应池内的剩余污泥泵在沉淀阶段结束后将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排出系统。排除剩余污泥一般在沉淀阶段结束后进行,排出的污泥浓度约为8g/l左右。滗水装置 在池子的末端设有可升降的滗水堰,以排出处理水。滗水装置及其它操作过程均实行中央自动控制。滗水器的独特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池子表面产生的浮渣进入滗水器而随出水排出,可进一步保证处理效果。为了处理连续的进水,在cast活性污泥法系统中应至少设置二个池子,由于本工程规模小,对本工程将采用2个反应池运行,池子之间和各个运行阶段相互错开。例如,当第一个池子处于进水一一曝气阶段时,第二个池子则处于沉淀和滗水阶段,反之亦然。通过在时间上错开各个池子的进水,可以产生连续的进水,曝气阶段的优化设置可使鼓风机连续工作,风量可调,顺序对各个池子进行曝气。工艺系统采用微孔曝气系统进行供氧,其充氧效率高,可大大节省运行能耗和运行费用。cast活性污泥法工艺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在工艺过程中不设专门缺氧混合段的条件下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从而达到去除氮的目的。cast活性污泥法工艺系统通过将活性污泥从主反应区(好氧)回流到预反应区以及系统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可以使活性污泥不断地经历好氧和厌氧的循环,这些反应条件将有利于聚磷菌在系统中的生长和累积。因此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系统具有生物除磷的功能。大量采用cast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结果表明,在不加任何化学药剂的条件下,生物除磷的除磷效果在80左右。而nh3-n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tn去除率达70以上。cast活性污泥法工艺运行可靠灵活,已在各种规模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应用。在应用该工艺的这些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表明,此项技术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以间歇操作的工艺形式处理城市污水已被广泛接受。综上所述,cast活性污泥法工艺具有处理构筑物少 、工艺流程简单、布置紧凑、运行灵活、占地面积较小、处理效果较好的特征和优点。 由于污泥回流比a2o法较小。工艺系统运行费用相对a2o法较低。 cast工艺方案各构筑物设计参数详见71章节。625污泥处理方案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要产生污泥,污泥来源于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池和二沉池,前者称为初沉污泥,后者称为剩余污泥。 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污泥,由于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易腐化变臭,如不进行处理或妥善的处置,将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必须对污泥进行必要的处理与处置。污泥的处理一般采用污泥直接脱水和污泥消化两种方式,由于本工程污泥量较少,而污泥消化设备多,工艺复杂。所以本次设计污泥处理采用污泥直接脱水方案。污泥直接脱水就是将含水率为992左右的污泥,经浓缩后脱水或直接送进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经浓缩脱水后的污泥饼含水率可降至80以下,然后外运。本工程采用机械浓缩脱水一体机工艺。a2o工艺是采用将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排至贮泥均质池,贮泥池设置水下搅拌器搅拌,防止污泥沉淀,再由贮泥池将污泥输送至脱水机房,经脱水后外运。cast工艺是将污泥由cast反应池提升至贮泥池,贮泥池内设置水下搅拌器搅拌,再进入污泥脱水机房,经浓缩脱水一体机脱水,含水率由992左右降至80以下后外运。6.3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经济比较下面将cast活性污泥法工艺的方案与a2/o工艺方案列表进行比较。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cast活性污泥法在工程总投资上比a2/o有一定优势,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都较a2/o工艺略低,而且除磷脱氮效果好,因此本工程设计推荐cast污水处理工艺。7.1工艺设计7.1.1设计原则(1)出水水质在满足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前提下,使污水处理厂设计运行到达国内领先水平。(2)采用的污水处理上艺将根据原水水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