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禹煤电四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doc_第1页
平禹煤电四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doc_第2页
平禹煤电四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doc_第3页
平禹煤电四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doc_第4页
平禹煤电四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平禹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四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写报告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提交报告单位:河南平禹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目 录 文字第一章 绪 论1第一节 编制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1第二节 矿区位置、范围和交通条件2第三节 自然地理3第四节 生产建设概况4第二章 矿井地质工作6第一节 矿井地质勘查工作6第二节 矿井中小井的开采情况8第三节 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9第四节 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11第三章 矿井地质12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12第二节 地层14第三节 含煤地层20第四节 构造25第四章 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30第一节 煤层30第二节 煤质34第三节 其它有益矿产44第五章 矿床水文地质45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45第二节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47第三节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52第四节 底板灰岩水对二1煤开采的影响54第五节 水文地质勘查类型64第六节 矿井涌水量预算64第七节 矿井主要水害及其防治67第八节 矿山供水水源评价70第六章 开采技术条件70第一节 工程地质70第二节 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72第三节 环境地质76第四节 环境地质评价77第七章 资源储量估算79第一节 估算煤层范围和边界79第二节 工业指标的确定79第三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有关参数的确定79第四节 资源储量类型及块段划分原则81第五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82第六节 探采对比及资源储量变动情况84第八章 经济效益分析90第一节 矿井建设内外部条件90第二节 技术经济指标和效益评价91第九章 结 论93第一节 主要成果及本次工作的程度93第二节 存在问题与建议94 附图顺序号图号图 名比例尺11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1:500022井上下对照图1:500033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44-1煤岩层对比图1:50054-2煤岩层对比图1:50065-1020勘查线剖面图1:200075-2021勘查线剖面图1:200085-3022勘查线剖面图1:200095-4023勘查线剖面图1:2000105-5024勘查线剖面图1:2000115-6025勘查线剖面图1:2000125-7026勘查线剖面图1:2000135-8027勘查线剖面图1:2000145-9029勘查线剖面图1:2000156-1024勘查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166-2027勘查线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177-1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187-2六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197-3七2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208二1煤层底板水文地质图1:5000219二1煤层顶板岩性分布图1:50002210二1煤层充水性图1:500023110241孔3ch含水层稳定流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2412新生界厚度等值线图1:50002513二1煤层原煤灰分等值线图1:50002614二1煤层瓦斯地质图1:50002715-10206钻孔柱状图1:500顺序号图号图 名比例尺2815-20225钻孔柱状图1:5002915-30226钻孔柱状图1:5003015-402321钻孔柱状图1:5003115-50241钻孔柱状图1:5003215-60242钻孔柱状图1:5003315-70257补钻孔柱状图1:5003415-802512钻孔柱状图1:5003515-902513钻孔柱状图1:5003615-100263钻孔柱状图1:5003715-110264钻孔柱状图1:5003815-120266钻孔柱状图1:5003915-130273钻孔柱状图1:5004015-140279钻孔柱状图1:5004115-1502710钻孔柱状图1:5004215-1602711钻孔柱状图1:5004315-170285钻孔柱状图1:5004415-180291钻孔柱状图1:5004515-190292钻孔柱状图1:5004615-20g1钻孔柱状图1:5004715-21g4钻孔柱状图1:5004815-22观1钻孔柱状图1:5004915-23观2钻孔柱状图1:5005015-24观3钻孔柱状图1:5005115-25观4钻孔柱状图1:5005215-26观5钻孔柱状图1:5005315-27观6钻孔柱状图1:500 附 表1、钻孔测量成果表2、钻孔主要煤层综合成果表3、煤层资源储量估算明细表4、煤层原、浮煤工业分析结果表5、煤层灰成份、元素、灰融点、稀散元素分析表6、煤层煤岩鉴定结果表7、煤层瓦斯测定结果表8、二1煤层简选样可选性试验成果表9、封闭不良钻孔统计表10、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基础数据表11、商品煤质检表12、矿井涌水量调查表13、灰岩化学分析成果表14、水质分析成果表15、钻孔测温成果表16、钻孔抽(放)水试验成果表17、井下水位长期观测统计表18、矿井历年储量动态和损失量统计表 附 件1、采矿许可证(复印件)2、地质勘查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3、委托书4、采矿权人的承诺书5、报告编制单位承诺书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编制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河南平禹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四矿(原河南省新峰矿务局四矿,以下简称四矿),是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国有煤矿,持有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4100000140678,有效期至2011年9月,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限采六4、五2、二1煤层。据2007年4月技改初步设计方案,生产能力45万吨/年。按省国土资源厅储量评审中心要求,根据河南省晚古生代聚煤规律对各煤层统一编号,原六4、五2煤层现改为七2、六2煤层(以下均称七2、六2)。四矿自1958年建井,1960年投产,开采七2、六2煤层,自1996年开始开采二1煤层,经历了矿井开采范围的扩大,开采煤层的更替,开采水平的延深,有很多地质规律较先期认识有所深化,为保证煤矿的正常生产及规划发展,编制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十分必要。为了加强生产矿井的地质工作,更好地服务生产,确保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依据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煤2006300号文要求,受平禹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由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以下简称四队)编制四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此次报告以原河南煤田地质公司四队1985年提交的河南省禹县煤田梁北一号井田精查综合勘探地质报告(以下简称梁北一井精查报告)及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提交的河南省新峰矿务局四矿煤炭资源储量核查报告为基础,充分利用矿井开采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地质资料及生产勘探资料,运用新理论、新方法,从分析基础资料入手,经过大量的整理和分析研究,按照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编制此报告。第二节 矿区位置、范围和交通条件一、位置及范围四矿位于禹州煤田梁北一号井田西南部019029勘查线之间,虎头山正断层(f1)南侧,西部边界位于杨园三峰山中峰宋家寨一线;东部边界位于苏王口三峰山东峰后袁一线;北部边界位于寨北苏沟刘垌五二0粮店一线;南部边界位于山杨山李后袁东大沟一线;东北距禹州市5km,行政区划隶属禹州市梁北镇管辖。矿山地理坐标:东经1132248.301132627.50,北纬340535.12340728.77。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为:点xy点xy13777725.0038443584.0073774210.0038445800.0023776545.0038443445.0083776275.0038445800.0033776445.0038444025.0093776090.0038448420.0043775760.0038443985.00103777000.0038446840.0053775795.0038442800.00113777500.0038445250.0063774487.0038442800.00矿区面积约9.6217km2。井口坐标如下:1、主 井 x=3777029.20 y=38445015.30 z=+165.00m2、副 井 x=3777125.00 y=38444990.00 z=+165.93m3、风 井 x=3777160.00 y=38444908.00 z=+159.60m矿井西邻为梁北镇双庙联办煤矿,原开采六2煤层,现已废弃;东邻为郭村煤矿,开采六2、七2煤层;北邻为梁北福利煤矿,原开采七1、七2煤层,现已废弃。其深部为梁北一井新龙矿,新龙矿设计年生产规模90万吨,目前开采二1煤层,1995年开始基建,2003年10月试投产,2004年12月正式投产,现生产能力已达设计能力。该矿为一对立井开拓,采煤方式为液压支柱一次性采全高,属煤与瓦斯突出、突水“双突”矿井。2005年5月28日最大一次突水水量1300m3/h,现生产水平为-550m水平,矿井正常涌水量1600m3/h(含疏排降压600m3/h),瓦斯相对涌出量8m3/td,-550m水平曾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最大突出煤量480t,瓦斯4.8万m3。该矿由省国投投资兴建,现由神火集团控股。二、交通条件矿山有公路与外界相通,东北至禹州市5km,至许昌市33km,北部1.5km左右有许昌禹州地方铁路穿过,至许昌与京广铁路相连。禹州市与新郑市、许昌市、郏县、平顶山市均有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见交通位置图(图2-1)。图2-1 交 通 位 置 图第三节 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特征本区为丘陵区,海拔高度为+125.3+309.35m,相对高差184m左右。区内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西部高东部低,冲沟发育,有利于地表水排泄。二、地表水本区地表水系不发育,仅在井田北部边界外有发源于嵩山南麓属淮河水系的颍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河谷宽150320m,历年最大流量1720m3/s(1957年7月10日),最小近于零(1958年12月10日、1970年1月12日,实际受上游水库控制而减小);年最大迳流量8.772108m3(1964年),最小0.082108m3(1960年);最高水位标高+130.85m(1974年8月7日),最低+102.12m(1953年6月4日)。颍河上游的禹州市白沙镇筑水库一座,配有人工灌渠直达矿区北部边界外的郭村、秦村一带,当灌渠放水时地下水位升高。此外,矿区内还有数条人工改造的河溪,仅在丰水期补给地下水和汇集地表水,形成季节性地表迳流。三、气象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根据禹州气象站历年的观测记载,年平均降水量为664.4mm,最大降水量为1076.0mm(1964年),最小降水量为439.9mm(1968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年平均气温14.4,最高气温42.9(1972年6月11日),最低温-13.9(1958年1月6日)。最大风速19m/s,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历年霜冻期为11月至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200mm。四、经济概况区内经济较为繁荣。工业以煤炭、建材、陶瓷为主;农业以小麦、玉米、烟叶为主;牧业以牛、羊为主;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铝土矿、耐火粘土矿、水泥灰岩等。第四节 生产建设概况四矿1958年6月建井,1960年投产,开采六2、七2煤层,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后经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核定为21万吨/年,年生产能力最高达23万吨(1982年)。采用斜井开拓,共有斜井3个,主斜井担负提煤、提矸、进风,副井担负人员上下和管线敷设,斜风井用于回风。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法(炮采),全部垮落法顶板管理。分0m水平、100m水平、200m水平及300m水平。2000年停采六2、七2煤层。据矿方计算,六2、七2煤层2000年底保有储量分别为198.35和285.4万吨。为了不使生产脱节和改变煤质低劣的被动局面,河南省煤炭工业厅以(85)豫基字第535号文批准四矿将当时开采的七2、六2煤层下部的二1煤层为其接替井田,其范围是虎头山断层(f1)以南,019029勘查线之间,400m等高线以浅,面积约6km2,资源储量2721万吨。矿井服务年限29.9年。四矿现采二1煤层,1986年开始建井,1996年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持有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01年9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二1、六2、七2煤层,开采标高0400m。2005年以前均未达产,最高产量28.4万吨/年,2005年生产量30.6万吨。现为两口斜井单水平(270m)上下山开拓,主斜井担负原煤、矸石的提升,副井担负人员上下,风井专作矿井通风井。据2007年4月河南省地质勘探研究院编制的四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资料,改造后矿井生产能力45万吨/年。本矿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法(炮采),中央边界式通风。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135.80m3/h,最大涌水量为154.36m3/h,2005年瓦斯相对涌出量13.5m3/t,d,绝对瓦斯涌出量8.88m3/min,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四矿2006年以前未提交过矿井地质报告及资源储量核查报告,原梁北一井精查报告在本矿允许开采范围内仅提交了二1煤层储量2055.1万吨。2006年10月由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河南省新峰矿务局四矿煤炭资源储量核查报告,2007年3月省国土资源厅以“豫国土资储备字200731号”批准六4(七2)、五2(六2)、二1煤层资源储量2587万吨,其中动用(111b)448万吨,保有煤炭资源储量2139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中,(121b)13万吨,(122b)994万吨,(333)1062万吨,(334)?70万吨。至2006年10月底,本矿保有资源储量2571.5万吨。其中二1煤1873.1万吨,六2煤265.9万吨,七2煤432.5万吨。累计动用储量354.0万吨。其中二1煤累计动用储量155.3万吨;六2累计动用储量77.6万吨;七2煤累计动用储量121.1万吨。第二章 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 矿井地质勘查工作一、以往勘查工作简况四矿位于禹州煤田梁北一号井田西南部019029勘查线之间。1936年,前河南省地质调查所曾在白沙山玉皇山一带进行过地质调查,但未见文字报告。19541965年,先后有地质部403队、地质部中南地质局禹县三峰山煤矿地质队、河南省煤田地质局102地质勘探队、中南煤田地质局126队、河南省冶金煤炭厅地质三分队、新峰煤矿地质队、中南煤田地质局物测队等单位在本区相继进行了长时期的地质勘探及物探工作,提交有河南省禹县三峰山区煤矿普查勘探报告、白塔山小刘山区普查报告、三峰山区精查报告(经1962年复审后降为普查)、白塔山区地质勘探(最终)报告、禹县南关区地质物探工作总结、许禹煤田地球物理综合找矿勘探报告、三峰山米托寺矿区详查勘探报告。上述报告涉及的范围均包含本矿区部分地段。1965年以前这段较长的时间内,由于施工单位多,所取得的地质资料多次交接,保管不善,致使资料严重丢失,残缺不全。经多方查证,本矿区以往共施工钻孔19个,其中资料齐全者6孔,5孔测井资料不详,此11孔可供本次报告利用,工程量5271.01m;另有8孔资料严重丢失(其中4孔终孔层位不清,5孔终孔深度不详),工程量不详,为废孔,本次报告仅作参考。19761980年11月普、详查本矿区共施工钻孔7个,工程量4153.30m,其中河南煤田地质公司四队施工钻孔6个,钻探、测井资料齐全,质量较高,经综合评级,甲级5个,乙级1个;新峰煤矿地质队施工的0265孔仅收集到岩芯鉴定表及孔斜资料,封孔情况不明。1980年11月1985年7月精查阶段河南煤田地质公司四队在本区共施工钻孔9个,工程量4399.98m,钻孔质量较高,均为特级孔。并于1985年12月提交了河南省禹县煤田梁北一号井田精查综合勘探地质报告。河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以豫储决字198705号文批准储量如下:二1、二3、七2煤层a+b+c级28830万吨;暂不能利用储量二1、二3、四6、五3、七2煤层c+d级1747万吨。由于当时本矿区七2、六2煤已大部采空,未列为勘探对象,故未提交七2、六2煤层储量。该报告是本次编制矿井地质报告的主要依据之一。各勘查阶段完成的主要工作情况见表2.1-1。表2.1-1 各勘查阶段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统计表项 目1965年以前普、详查(19761980.11)精查(1980.111985)地质测量约11km2比例尺1:1000020km2比例尺1:10000钻探报告利用11孔,5271.01m.;另有8孔为废孔,工程量不详7孔,4153.30m9孔,4399.98m地震(二维)剖面长97.29km剖面长108.976km控制面积32km2抽水试验1层次(0241孔,3ch)测温简易测温4孔简易测温3孔水样1个煤芯样2个,二1、七2煤各1个6个,其中二1煤5个,七2煤1个9个,其中二1煤8个,七2煤1个煤岩样1个,二1煤层3个,二1煤层瓦斯样1个,二1煤层3个,二1煤层简易可选样2个,二1煤层石灰岩化学分析样1孔,c3t二、质量评价及存在问题以上报告提供了较真实、可靠的地质成果,详细查明了矿区构造形态和断层分布;查明了矿区可采煤层的产状、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和可采范围;详细查明了二1煤层的煤质特征、工艺性能和煤的工业利用方向,查明了七2、六2煤层露头。详细了解二1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地质工作程度达到勘探阶段要求,为矿山建设开发提供了较可靠的地质资料。其中河南煤田地质公司四队提交的河南省禹县煤田梁北一号井田精查综合勘探地质报告,为四矿开采二1煤层提供了建井和生产的地质资料。精查阶段施工的钻孔钻探质量较高,测井采用的主要参数为视电阻率(dlw)、人工放射性(hgg)、天然放射性(hg)三种有效参数,此外还采用了自然电位(dzw)。测井资料齐全、可靠。普、详查阶段施工的钻孔钻探质量基本可靠,测井选择四种必测参数:视电阻率(dlw)、自然电位(dzw)、人工放射性(hgg)、天然放射性(hg)。利用这四种测井参数能有效的满足煤层定性、定厚的要求。测井资料较可靠。1965年前施工的钻孔,仅部分钻孔进行过测井工作,因施工时间长、单位多,加之单位变化,原始资料无从收集。精查阶段施工的钻孔均按要求进行了封闭,经启封检查(本矿区范围内无启封检查钻孔),封孔质量合格。普、详查阶段施工的钻孔除0291孔使用的水泥标号不明,新峰煤矿地质队施工的0265孔未收集到资料外,其余钻孔封闭基本符合要求。1965年前施工的钻孔封闭情况,见表2.1-2。表2.1-2 1965年前施工的钻孔封闭情况一览表封闭质量钻孔孔号孔数符合要求0263 02642不符合要求(材料比例、封闭段距或封闭方法等)0273 (0257补)2未封闭及泥浆充填(g1) (g4) (0257) 新5 d15无资料0283 (0256) 0245 0239 02320219 0284 401 0285 027510备注:带()钻孔表示穿越二1煤层1965年前施工的钻孔封孔情况不清,开采时应特别注意,防止钻孔连通含水层造成突水事故。第二节 矿井中小井的开采情况四矿矿区范围内小井众多,从西到东有:梁北镇双庙联办煤矿(开采五2煤层);杨园红旗煤矿(开采七1、七2煤层)(上述两小井仅部分位于本矿区内)。杨园联办煤矿(开采六2煤层);杨园一矿(开采七1、七2煤层);杨园二矿(开采五2煤层);杨园村分矿(开采六2煤层);苏沟三组煤矿(开采七1、七2煤层);苏沟二组煤矿(开采六2煤层);金山寺煤矿(开采七1、七2煤层);金峰煤矿(开采五2煤层);刘垌村煤矿(开采七1、七2煤层);杨家山煤矿(开采五2、五3煤层);白家沟煤矿;董村煤矿;梁北村三矿;梁北村东峰煤矿。上述矿井均已废弃。其中杨园联办煤矿、白家沟煤矿、董村煤矿、梁北村三矿及梁北村东峰煤矿等5矿开采煤层及范围不详。小井分布情况详见二1煤层充水性图。区内小井众多,开采情况不明,且均已废弃。未来开采过程中要做到有掘必探、先探后采,防止老窑积水造成突水事故。第三节 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一、矿井地质工作四矿自1958年建井以来,矿井地质工作者根据生产需要和矿井地质规程要求,把矿井地质工作贯穿于矿井生产建设的全过程。在地质观测、矿井地质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查明影响矿井生产的地质构造、煤层、水文地质等地质因素的变化,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地质问题,掌握储量动态,指导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稳产、高产中,起到了建设尖兵的作用。生产过程中编制了大量生产性、阶段性和总结性的各类矿井地质图件。如:井上下对照图、各可采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各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平面图等。通过矿井地质工作查明构造较原梁北一井精查报告略有变化:经开采及掘进巷道证实,矿区内小断层较发育,尤其六2、七2煤层小断层发育。六2煤层小断层最密集处115m距离内出现4条,二1煤层f采1断层落差024m,勘查未发现;f采2、f采3断层切割六2、七2煤层,落差分别为5m及1012m,勘查未发现。但小断层的展布方向及特征与勘查基本一致。二、矿井水文地质工作2004年2005年,四矿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提交有平煤集团新峰矿务局四矿矿井防治水方案研究报告,并采取了二1煤层底板主要类型岩石力学样,进行了物理力学参数测定。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有: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对矿井地下水的补给有限,对井田的开采虽有一定影响,但不会造成大的水害威胁;四矿矿区边界断层虎头山正断层(f1)整体上可视为弱透水边界。往往寒武系灰岩水和太原组下段灰岩水联合突水时危害最大,突水初始水量大,水压高,易造成淹井、淹采区事故。煤矿开采过程中,只要采取适当防治水措施,完全可以安全带压开采二1煤层;二1煤开采时,矿井涌水通道主要是断层、裂隙、采动破碎带、采动裂隙以及溶洞溶隙等薄弱结构面;四矿开采二1煤层时,270m水平(350m以上块段)的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77.58m3/h,矿井最大涌水量为1010.77m3/h;400m水平(350m400m之间块段)的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1.76m3/h,矿井最大涌水量为143.08m3/h;全矿井开采二1煤层的正常涌水量为659.34 m3/h,矿井最大涌水量为1153.85m3/h。加上20m水平的矿井涌水量,全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696.14m3/h,矿井最大涌水量为1195.65m3/h。该课题计算的矿井涌水量经与本报告计算结果比较,课题计算结果明显偏大,且计算依据不清。2005年11月2006年7月,井下共施工水文观测孔6个,工程量645.24m,其中3孔终孔层位c2b铝质泥岩,3孔终孔层位3ch白云质灰岩,为指导生产提供了水文地质资料。2006年四矿技术科利用直流电法仪对井下巷道底板进行探测,并提交了平煤集团四矿井下电法探测报告。通过井下电法探测,了解工作面内部富水区域分布情况以及二1煤层底板以下100m深度范围内可能存在的纵向裂隙发育位置,并对其危害进行安全性评估,对有威胁地段提出了防治建议。第四节 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梁北一井精查报告由河南煤田地质公司四队1985年12月提交,1987年2月25日河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以豫储决字(1987)05号审查批准。批准储量:二1、二3、七2煤层a+b+c级28830万吨;暂不能利用储量二1、二3、四6、五3、七2煤层c+d级1747万吨。本矿区为梁北一号井田的一部分,由于当时本矿区七2、六2煤已大部被采空,未列为勘探对象,故未提交七2、六2煤层储量,仅提交了二1煤层储量。一、勘查方法、勘查类型及工程质量本矿区内有石千峰组平顶山砂岩及上石盒子组地层零星出露,属半裸露丘陵区,采用以钻探为主,地震勘查配合的综合勘查方法是适宜的。本区二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采用二类二型(即构造复杂程度中等、较稳定煤层)的勘查类型也是适宜的。精查阶段及普、详查阶段施工的钻孔资料基本齐全,工程质量可靠。1965年以前施工的钻孔经重新评级,资料基本齐全者本报告予以利用,资料不全者仅供参考。该报告对地质构造、煤层、煤质和开采技术条件的评价及计算结果均较可靠。二、构造评价精查阶段对落差大于20m的断层已作了控制,但本矿区不是位于先期开采地段,其控制程度稍低。矿井开采过程中发现小断层较发育,尤其六2、七2煤层小断层发育:六2煤层小断层最密集处115m距离内出现4条;二1煤层f采1断层落差024m,勘查未发现;f采2、f采3断层切割六2、七2煤层,落差分别为5m及1012m,勘查未发现;但小断层的展布方向及特征与勘查结果基本一致。三、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本矿区仅为梁北一号井田的一部分,其水文地质条件比虎头山断层(f1)以北和以东相对简单,就梁北一号井田整体而言,当时精查勘探时在该区布置适当的水文地质勘探工程量,仅作面上的了解,是合理的。报告确定的二1煤层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属底板进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即第三类第二亚类第二型,是合适的。但后来,四矿延深开采二1煤层,把本区作为一个块段单独考虑,那么该块段内以往施工的水文地质工程量就明显不足。尤其是计算矿井涌水量,资料就不完全具备。1985年1月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四队应新峰矿务局要求,提供了河南省禹县煤田梁北勘探区刘垌矿(四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地质资料,参照邻近钻孔水文地质资料及新峰矿务局给定的初步开拓方案,计算了矿井涌水量,但仅供矿井设计初步规划参考,而不能作为矿井设计的依据。由于资料缺乏,矿井涌水量与实际涌水量相比,误差较大。四、煤层、煤质评价原报告对七2、六2、二1煤层均进行了对比,对比成果可靠。六2煤层本矿区内未采取煤样。七2、二1煤层煤质化验结果,经探采对比,基本相符,但开采阶段灰分含量较高。五、开采技术条件评价原报告在本区范围内未采取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样,但有区外邻近钻孔可供利用,从二1煤层顶、底板岩性分析,二1煤层顶板岩体稳定性较好,底板岩体稳定性差。经开采证实,结论适当。本矿区采取二1煤层瓦斯样8个,据改扩建初步设计地质资料,本矿区二1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与矿井实际生产情况一致。第三章 矿井地质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禹州煤田地层划分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嵩箕小区,地层简况见表3-1。主要矿产有煤、铝土矿、硫铁矿、铁矿、石灰石。其中煤赋存于石炭二叠系,共发育39层,二1、二3、四6、七2等煤层可采。铝土矿赋存于中石炭统本溪组,属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局部富集成矿达到工业品表3-1 禹州煤田地层简表地层系统厚度两极值(m)岩 性 特 征界系统组新生界cz第四系q0450褐黄色粘土、砂质粘土夹砂、砾石。底部夹透镜状砾石层新近系n0400上部为浅红、棕红色、泥质砂岩及砂砾岩,下部为黄白色砂砾岩、泥质砂岩,含钙质结核古近系e01100中上部为暗红色中粒砂岩、泥岩,具水平层理,夹砂砾岩透镜体,下部为暗红、褐红色中粒砂岩,含灰绿色斑块,夹砂质、细粒砂岩及砂砾岩层中生界mz三叠系t上统t3延长群751上部为灰绿、黄绿色泥岩、细粒砂岩,夹透镜状砾屑灰岩,下部灰绿色细粒砂岩,夹紫红色泥岩薄层中统t2二马营群341上部为黄绿色细粒砂岩和紫红色粉砂岩,下部为厚层紫红色泥岩与灰黄色细中粒砂岩,夹透镜状砾岩下统t1和尚沟组t1h517734上部为紫红、暗红色泥岩,下部为灰绿紫红色中粒砂岩夹泥岩及砾屑灰岩薄层刘家沟组t1l上部为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粒砂岩薄层及透镜状砾屑灰岩,下部为紫红色中细粒砂岩(俗称金斗山砂岩)古生界pz二叠系p上统p2石千峰组p2sh276431上部为灰黄色、紫色粉、细粒砂岩及泥岩,夹数层砾屑灰岩;中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含钙质结核,中下部为浅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夹灰绿、紫红色泥岩,下部为浅灰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平顶山砂岩)上石盒子组p2s250325灰绿、浅灰、深灰色泥岩、中、细粒砂岩分79三个煤段,其中七煤段顶、八煤段下部含数层硅质海绵岩,含煤8层,其中七2煤局部可采下统p1下石盒子组p1x260400灰绿、浅灰、深灰色泥岩、中细粒砂岩,分36四个煤段,含煤13层,其中四6、六2煤局部可采山西组p1s6085浅灰、深灰色泥岩、中、细粒砂岩及煤层,为二煤段,含煤4层,其中二1煤层较稳定,基本全区可采,二3煤层局部可采石炭系c上统c3太原组c3t4890灰、深灰色石灰岩(89层)、泥岩、中、细粒砂岩,顶部具硅质、菱铁质泥岩,为一煤段,含煤14层中统c2本溪组c2b1.7442.37浅灰深灰色,豆状及鲕状铝质岩、铝质泥岩,含黄铁矿奥陶系o中统o2马家沟组o2m042灰、深灰色及蓝灰色石灰岩,具角砾状,底部夹薄层泥灰岩寒武系上统3凤山组3f070浅灰色,厚层状白云岩,含隧石结核长山组3ch64浅灰、灰黄色白云质灰岩,鲕状白云岩岩,夹泥质条带崮山组3g189灰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鲕状白云岩中统2张夏组2z58218灰深灰色,巨厚层状鲕状豹皮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徐庄组2x50114灰深灰色泥灰岩及黄绿色泥岩,底部为黄绿色细粒砂岩,含海绿石毛庄组2m92141暗红色粉砂岩、泥岩,具水平层理,层面含大量白云母片,夹透镜状石灰岩下部1馒头组1m36124紫红、青灰色泥灰岩,泥岩,具水平层理辛集组1x51110灰、深灰色泥灰岩、石灰岩夹泥质条带,具水平层理元古界pt上元古界pt3震旦系z罗圈组z1304上部为暗红、灰黄色铁质砂岩,夹页岩及砂砾岩,下部为杂色冰积砾岩洛峪群pt3ly洛峪口组pt3l329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夹薄层石曲砂岩,含锰白云岩及砂质白云质灰岩,中上部为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页岩三教堂组pt3sh68浅红色石英砂岩,顶部为海绿石石英砂岩,上部含铁锈斑崔庄组pt3c123紫红色、灰绿色等杂色页岩及少量石英岩,夹钙质海绿石砂岩、粘土岩、炭质泥岩中元古界pt2汝阳群pt2ry北大尖组pt2db2云梦山组pt2y2262灰、灰白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绿色页岩,含铁斑及海绿石石英砂岩108紫红、灰紫色砾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及页岩兵马沟组pt2b2560上部为暗红色砂质页岩夹粉砂岩、砂砾岩,下部紫红色砾岩、砂砾岩,夹粉砂质页岩下元古界pt1嵩山群pt1sh花峪组pt1h86328紫红、杂色绢云千枚岩、白云岩、石英岩,含铁质,底部含磷庙坡山组pt1m166395紫红色、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岩及条带状石英岩,下部夹磁铁矿层五指岭组pt1w6341153由厚层状石英(砂)岩、绢云石英片岩、绢云片岩及不稳定的白云岩组成罗汉洞组pt1l492749厚巨厚层状细粗粒石英岩,夹薄层绢云石英片岩、变质砾岩太古界ar登封群ardn石梯沟组arst821主要为绢云千枚岩,夹大量薄层或条带状变质砂岩及少量绢云浅粒岩位,多为小型矿床。与铝土矿共生的硫铁矿、铁矿,位于下部,硫铁矿体呈透镜状分布,矿石类型为黄铁矿;铁矿(山西式铁矿)呈鸡窝状、透镜状,矿石类型大部为赤铁矿,局部为褐铁矿。石灰石主要赋存于寒武系。下元古界嵩山群赋存有区域变质沉积铁矿,矿石类型属磁铁矿。禹州煤田位于华北板块南部,嵩箕构造区嵩箕断隆南东,主体构造形态呈宽缓的nw向的背、向斜。本矿区位于煤田中南部景家洼向斜北东翼,其构造形态受nw向构造所控制,以断层为主,地层走向以东西向为主,倾向南。本区无岩浆岩。四矿位于禹州煤田梁北一号井田西南部,景家洼向斜北东翼,虎头山正断层与张得正断层之间。第二节 地层一、地层根据钻孔揭露、地表出露及区域资料,本区地层由老到新有:上寒武统长山组;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及第四系。平顶山砂岩在三峰山东、西峰一带出露,三峰山北有上石盒子组地层零星出露。总厚度约1103m。其中上石炭统太原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含煤52层,总厚706.5m。由老到新分述如下:(一)寒武系()1、上寒武统(3)据区域资料,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长山组(3ch):厚65m,浅灰色、灰色白云质灰岩,上部中厚层状,下部薄层状;夹泥质条带,下部夹黄绿色泥岩。与下伏崮山组整合接触。(二)石炭系(c)1、中石炭统(c2)本溪组(c2b):厚3.57.5m,平均4.5m,灰色铝质泥岩,块状,偶含紫斑,具鲕粒,含黄铁矿散晶及结核。本组属泻湖海湾相沉积,层位稳定,是对比的良好标志。与下伏寒武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化石有:lepidodenolron oculus-felis 猫眼鳞木sphenopteris parbaeumleri 凸模楔羊齿2、上石炭统太原组(c3t)一煤段下界起于铝质泥岩顶界,上界止于l11灰岩(泥灰岩、致密泥岩)顶界,厚64.577m,平均68.5m。由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泥岩、细、中粒砂岩及煤组成,含石灰岩11层,煤及炭质泥岩6层。煤层均不可采。与下伏本溪组地层整合接触。依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下部石灰岩段、中部砂泥岩段及上部石灰岩段三个岩性段。下部石灰岩段:上界止于l4灰岩顶界面,平均厚度20.5m;中部砂泥岩段:上界止于l7灰岩顶界面,平均厚度16m;上部石灰岩段:上界止于l11灰岩顶界面,平均厚度32m。主要动物化石有:schwagerina sp. 希瓦格蜓dictyoclostus sp. 网格长身贝schubertella sp. 苏伯特蜓quasifusulina longissima 长似纺缍蜓s. elongates 细长曲鄂刺quasifusulina cayeuxi 凯佑氏似纺缍蜓schwagerina cervicalis. 枕形希瓦格蜓chonetes carbonifera 石炭戟贝(三)二叠系(p)根据古植物群面貌及岩石组合特征,二叠系含煤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下统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的上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各组的上界依次为砂锅窑砂岩(ss)、田家沟砂岩(st)和平顶山砂岩(sp)的底界,各组之间以及与下伏石炭系太原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总厚度638m。根据沉积旋回、煤岩层组合特征划分为八个煤段,含煤46层,其中山西组为二煤段,下石盒子组划分为三六煤段,上石盒子组划分为七九煤段。1、下二叠统(p1)(1)山西组(p1s)二煤段为二1煤赋存层位。厚度6683m,平均70m。由深灰、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细、中粒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煤及炭质泥岩7层,其中下部的二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不可采,二3煤层偶达可采厚度。依其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二1煤段、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和小紫泥岩段。二1煤段:上界止于大占砂岩底界,平均厚度10m。大占砂岩段:上界止于大占砂岩顶界,平均厚度21m。香炭砂岩段:上界止于小紫泥岩底界,平均厚度21m。小紫泥岩段:平均厚度18m。植物化石丰富,主要有:lepidodendron posthumil 斜方鳞木l. oculus-felis 猫眼鳞木l. acutangulum 锐角鳞木stigmaria ficoides 脐根座callipterdium koraiense 朝鲜丽羊齿cordaites principalis 带科达palaeoneilo sp. 古尼罗哈spbenophyllum kawsakii 马齿楔叶s. cf. minor 宽卵楔叶cladophlebis cf. manchurica 东北枝脉蕨(2)下石盒子组(p1x)划分为三、四、五、六煤段,含煤及炭质泥岩22层。平均厚310m。三煤段:厚度73100m,平均81m。按其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清晰的岩性段:下部砂锅窑砂岩段、中部大紫泥岩段及上部泥岩段。其中砂锅窑砂岩(ss)为浅灰绿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次棱角次圆状,分选中等,硅质胶结,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下部粗粒,上部中粒,正粒序,底部含石英、燧石砾及泥砾,局部为细砾岩。该层砂岩层位稳定,易于对比,为本区主要标志层之一。上部泥岩段偶含薄煤及炭质泥岩层位8层,均不可采;含舌形贝和丰富植物化石,其下为含菱铁质颗粒的细粒砂岩,含少量紫斑、暗斑。主要植物化石有:plagiozomites oblongifolius 椭圆斜羽叶lobatannularia ensifolia 剑瓣轮叶l. cf. heianensis 平安瓣轮叶taeniopteris sp. 带羊齿lingula sp. 舌形贝四煤段:厚度5585m,平均66m。由灰色中、细粒砂岩,灰绿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底部为浅灰灰绿色菱铁质细中粒岩屑石英砂岩(s4),本煤段下部及上部含紫斑、暗斑;中部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夹薄煤及炭质泥岩7层,均不可采。其中四2、四3、四6煤层较发育,偶达可采厚度。主要动植物化石有:s. sino-coreanum 中朝楔叶neuropteridium coreanicum 朝鲜准脉羊齿n.? nervosum 密脉羽羊齿pelourdea cf. hallei 匙剑叶lingula sp. 舌形贝五煤段:厚度5986m,平均78m。由浅灰色中粒砂岩、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底部为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s5);中部含丰富的植物化石碎片、煤及炭质泥岩6层,其中五1、五2、五3煤层较发育。含舌形贝和丰富植物化石,常见有:lingula sp. 舌形贝plagioxamites oblongifolius 椭圆斜羽叶toeniopteris sp. 带羊齿p. taiyuanensis 太原栉羊齿neuropteridium coreanicum 朝鲜准脉羊齿六煤段:厚度7297m,平均85m。由灰白浅灰色中、粗粒砂岩,深灰、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底部为灰白色浅灰色中粒岩屑石英砂岩(s6)。煤段下部及上部含大量紫斑、铝质及菱铁矿鲕粒;中部为厚层状细粒砂岩夹泥岩、粉砂岩,含煤1层(六2),局部可采。其上泥岩含植物化石碎片。主要植物化石有:lingula sp. 舌形贝lepidodendron oculus-felis. 猫眼鳞木lepidostrobus sp. 鳞孢惠neuropteris sp. 脉羊齿lobatannularia ensifolia 剑瓣轮叶chiropteris reniformis 肾掌蕨2、上二叠统(p2)(1)上石盒子组(p2s)平均厚258m。划分为七、八、九煤段,含煤及炭质泥岩层位17层。七煤段:厚度7991m,平均82m。由灰白浅灰色中粒砂岩、深灰、绿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底部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俗称田家沟砂岩(st),下部粗粒,局部含石英细砾;全区稳定,易于对比,为本区主要标志层之一。厚度0.8019.6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