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成武县大陈庄地区煤炭资源普查设计 43 正文目录第一章 前 言1一、目的任务1二、自然地理2三、矿权设置情况4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5一、以往区域地质工作5二、以往矿产地质工作6三、以往地质工作评述7第三章 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8一、区域地质8二、区域成矿条件10三、普查区地质特征10四、煤层及煤质13第四章 工作部署16一、工作部署原则16二、总体工作部署16三、工作阶段17四、年度工作安排18第五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19一、测量工作19二、地质、水文地质填图20三、地质钻探工作20四、二维地震23五、取样化验工作30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32七、经济技术可行性概略评价33八、原始编录与室内整理33第六章 实物工作量35一、工作量设计依据35二、设计工作量35第七章 经费预算36一、预算编制依据36二、预算采用标准36三、经费预算结果37第八章 组织管理和项目组人员设置38一、组织管理38二、项目组人员设置38第九章 技术措施40一、质量保证措施40二、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40三、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40第十章 预期提交成果42一、预期提交的成果资料42二、预估资源量42附 图 目 录1、山东省成武县大陈庄地区区域地质略图 12500002、山东省成武县大陈庄地区区域地质图(附重力等值线) 1500003、山东省成武县大陈庄地区地质图(附工程布置)1250004、大陈庄煤炭资源普查区10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150005、大陈庄煤炭资源普查区40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150006、大陈庄煤炭资源普查区资源量预估平面图 125000附 件 目 录1、地质勘查资质证书2、探矿权证3、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鲁国土资发2007149号文4、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鲁国土资字2007522号文5、山东省地质勘查项目委托书(2007)33号文(附正文后) 第一章 前 言一、目的任务成武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总面积949 km2,人口约62.85万,辖10镇、2乡。该县为我省的农业大县,处在新亚欧大陆桥鲁南经济带和京九铁路带的交汇部位,两大经济带的建设为该县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煤炭被称为“工业粮食”,它在冶金工业中是一种重要原料,也是主要的动力原料,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许多化工原料和产品是煤的焦化加工获得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省煤炭开发基地资源逐年减少,甚至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寻找新的煤炭基地,加速新煤田勘查已成为加快我省煤炭工业发展步伐的当务之急。山东省鲁地矿业有限公司在初步分析成武县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于2007年5月提交了“山东省成武县大陈庄地区煤炭普查”立项申请书。同年,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以鲁国土资发2007149号文下达,将其列为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而后,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又以鲁国土资字2007522号文、山东省地勘局以鲁地勘字(2007)33号文下达了项目委托书,确定对成武县大陈庄地区进行煤炭普查。项目总费用170万元。本次普查工作的目的是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往地质、矿产、物探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震、钻探、测井及样品测试等综合技术手段,以山西组3煤为主要对象,重点对巨野断层下盘煤层埋藏较浅地区进行评价,估算煤炭资源量。本次普查的具体任务如下:1、确定普查区地层层序,划分含煤地层;2、大致查明可采煤层层数、层位、厚度、埋深及分布范围,初步了解煤层瓦斯和地温状况,大致确定可采煤层的煤类和煤质特征,初步评价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3、大致查明普查区构造形态,初步评价构造复杂程度;4、大致了解水、工、环等开采技术条件;5、估算各可采煤层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二、自然地理1、位置与交通成武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隶属菏泽市。普查区位于成武县城东北约20km,东距金乡县城约20km,南距单县县城约30km。属成武县大田集乡管辖。普查区极值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130-1160430,北纬350100-350700。定陶-金乡的346号省级公路从普查区南边缘通过。普查区南距成武-鱼台348号省级公路约10km,且有柏油路相通,沿346号省道向西10km即为南北向的254号省级公路(巨野-成武)。京九铁路纵贯成武县以西,各乡镇间都有公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见交通位置图)。2、气象与水文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春季干旱少雨,多东南风;夏季高温炎热,降雨集中,湿度大,常出现连续暴雨;秋季气候温和,雨量偏小,天气多晴,常出现秋旱;冬季寒冷,雨雪图1 交通位置图稀少。据成武县气象站多年(1954年-1999年)观测资料,全区年平均气温13.4,7月份气温最高,极端最高气温42.9(1966年7月19日),1月份气温最低,极端最低气温-19(1981年1月27日)。降雨有明显的季节性,降水多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下旬,约占年平均降水量的70%左右。年降水量的大小随多年气候周期性变化,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5.5mm。全年无霜期平均210天。区内河流主要有:红卫河、安济河及其他人工灌溉渠道。目前全部属季节性河流。3、地形地貌该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貌以缓平坡地、浅平洼地两种类型为主。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38-48m,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向东北微倾斜,平均坡降1/5000左右。4、经济概况该区为全国粮棉生产基地县。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以棉花和烟叶为主。工业拥有电力、化工、机械、建材、纺织、服装、制革、造纸、文化用品、家具、食品等门类。三、矿权设置情况本区于2003年8月25日首次设立探矿权,由山东省鲁地矿业有限公司依法取得。其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号为3700000310467,面积50.60km2,有效期自2003年8月25日至2005年8月31日。2005年9月1日,该探矿权延续。其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号为3700000530801,面积50.60km2,有效期自2005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目前已报部进行矿权延续。普查区四角坐标为:1、1160130,350100;2、1160130,350700;3、1160430,350700;4、1160430,350100。面积为50.60km2。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一、以往区域地质工作多年来,煤炭、地质、城建、石油、水利等部门为不同目的进行了不同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工作。主要有:1、1957-1958年,山东省煤炭局123普查队和122勘探队在本区外围的基岩裸露区进行过踏勘,提交有煤炭地质踏勘简报。2、1958年10月,122重力测量大队提交了120万梁山-菏泽地区重力勘探报告,对含本区在内的区域构造框架进行了概略的物探成果解译。3、1974年,山东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在收集以往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山东省120万煤田地质图及说明书”。在煤田地质图上于工作区周边地区标注了单1、单2、单3三个钻孔,其中单1孔在823.95-824.55m之间见到5cm的柴煤,属二叠纪石盒子组。4、1974-1976年,北京航测大队完成了15万航空t磁力测量。5、1980年,山东省地质局地质综合研究队编制了“山东省150万前晚第三纪基岩地质图”,对区内地质构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6、1980年,山东省地质局第三水文地质队提交了“110万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报告。”7、1981年,山东省地质局物探队完成了120万金乡幅区域重力测量,对揭示区内的构造格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煤田预测提供了重要依据。8、2000年,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提交了“菏泽地区矿产资源综合调查报告”,为菏泽地区地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基础资料。二、以往矿产地质工作1978年,山东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提交了“山东省单76-19号航磁异常检查简报”,在吴徐庄地区施工了5个钻孔,在龙王庙地区施工了3个钻孔,证实吴徐庄至龙王庙地区有泰山群山草峪组条带状磁铁矿层的存在,泰山岩群直接上覆新近纪地层。1984年8月,山东省地质局物探队提交了“山东省单县煤田预测区地震普查成果报告”。在该地区实施二维模拟地震勘探剖面6条,计71.34。1986年6月,山东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提交了“山东省单县煤田预测区远景调查地质报告”。在单县县城的周围地区施工了11个钻孔,均未揭露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但证实了古近纪地层以下有含煤岩系的存在。1991年山东省地质局、山东省计划委员会编制了“山东省矿产图集”。在文字叙述中认为单县曹马集地区含煤岩系埋深在450m左右。后根据地震资料证实450m为新近系和第四系厚度,以下尚赋存800m厚的古近系。1999年,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提交了“山东省单县孙溜、曹马集地区普查(找煤)地质报告”。大致查明了含煤地层的分布,认为山西组含煤地层埋深在600m以下。1988-1992年,中原石油勘探局开发科学研究院在该区开展了“黄口虞城-蔡堂地区地震勘探”,部分勘探线经过该区。2000年,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提交的“菏泽市地质矿产图”将本地区划为“单县南部含煤预测区”。2002-2003年,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在本区北邻进行“菏泽东南部煤田普(预)查”,在张集-陈蛮庄地区发现具开发价值的工业煤层。2004年12月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完成了山东省单县煤田张集井田勘探报告,提交(331)+(332)+(333)资源储量17792万t。煤类为焦煤、1/3焦煤和肥煤。三、以往地质工作评述本普查区位于鲁西平原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和新近系半固结的砂砾堆积物厚度较大,地表无基岩出露。以往工作多为成矿预测和基础性物探工作。虽然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展过煤炭资源调查工作,但主要对象是外围的基岩裸露区,本选区内尚无揭露煤系地层的探矿工程。 总之,前期的物探资料已为本区建立了基本的构造框架,但矿产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本次工作应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加强资料分析研究,有效开展煤炭普查工作。第三章 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一、区域地质普查区位于金乡煤炭预测区西北部(图2),处于成武凹陷与金乡凹陷之间的过渡区。 图2 成武县大田集金乡煤炭资源预测图1、地层区域内第四系广泛分布,厚度较大,东薄西厚。第四系以下,由下而上依次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古近系和新近系。区域地层走向,自西而东,由北西向-近东西向-北东向,倾向南,倾角平缓,为一单斜构造。石炭-二叠纪地层保存较好。各时代地层情况见普查区地质。普查区内未发育、仅于区域上发育的地层描述如下:(1)侏罗纪蒙阴组(j3m)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紫红色页岩,底部为紫红色页岩。总厚度660m左右。(2)古近纪官庄群大汶口组(egd)岩性为紫红色、灰绿色粉砂岩夹钙质泥岩和泥灰岩及少量砂砾岩、石膏。总厚度300-1000m。2、构造主要发育断裂构造。较大的控制性断裂构造有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两组。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有嘉祥、巨野、曹县三条断裂,近东西向的有郓城、菏泽、凫山、单县四条断裂。这些断裂构造将鲁西南地区切割成棋盘格子状构造体系,使得凸起和凹陷相间排列(见图2和附图1)。3、岩浆岩根据邻区金乡北井田及巨野煤田资料,区域有燕山晚期岩浆侵入活动。岩性有闪斜煌斑岩、闪长玢岩等。岩浆岩以岩床、岩脉形式侵入于煤系地层中,对煤质、煤层影响较大,使之变为天然焦和无烟煤,局部地区的煤层甚至被“烧失”。这种现象在巨野煤田的北部和中部较多,南部少见。二、区域成矿条件1、普查区位于金乡煤炭资源远景区西北端,这个构造部位系由巨野断裂、菏泽断裂、凫山断裂切割所形成的断块,处于金乡-单县地堑地垒构造的北翼。金乡远景区内,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保存较好。预测普查区内山西组含可采煤层3层,厚度4.0m,为气煤。太原组含可采煤层3-4层,厚度2.7m,为气肥煤。2、根据地质、煤炭、石油部门资料,金乡煤炭资源远景区西北端,在巨野断裂、大陈庄-兰楼(附图2)一线以东地区,3煤埋深500-1500m;此线以西推测3煤层埋深大于1500m。3、巨野断裂由北而南,呈向东凸出的弧形纵贯全区,具有东升西降特征;凫山断裂沿普查区西南角呈东西向穿过(图2),具有北升南降特征。巨野断裂和凫山断裂的升降变动及重力梯度带显示,该普查区具备寻找埋藏较浅煤层的地层前提。因此预测普查区东半部可望找到埋深1100-1300m的煤炭资源。三、普查区地质特征1、地层成武县属华北平原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地处黄河于河南省孟津以东所形成的巨大扇形地黄河冲积扇的前部,地表全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据断裂构造控制及区域地质资料推测,区内第四系、新近系之下,分布有二叠系、石炭系和奥陶系。现将上述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1)奥陶纪马家沟组(om)岩性以深灰色石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夹浅灰色竹叶状灰岩。区域厚度大于800m。(2)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本溪组(cyb):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之上。主要岩性为杂色粘土岩夹2-3层灰岩,底部为紫红色铁质泥岩、铝土质页岩及铝土岩,上部为页岩、灰岩、砂岩夹煤线。总厚度约20m。 太原组(c2-p1yt):岩性为灰-灰黑色泥岩和粉砂岩夹砂岩、夹石灰岩1112层,顶底部以石灰岩为界,为普查区的主要含煤地层。最厚为250m。含煤层22层,可采煤4层。山西组(py):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岩性由灰色、黑灰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组成,含有大量植物化石,并具有煤线及煤层。总厚度约65m。含煤层4层,可采煤3层。根据区域对比,3煤在该地区保存较好,是最主要的可采煤层。(3)二叠纪石盒子组(p)区内可能仅存其下部地层,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砂质页岩、泥岩和细砂岩,下部有时含薄层煤或煤线。总厚度约300m左右。(4)新近纪明化镇组(nhm)上部黄-棕色粘土岩,下部砂质泥岩、砂岩互层。总厚度250m。(5)第四系岩性为黄色粘土、砂质粘土、细、粉砂。厚度小于200m。2、构造普查区位于华北板块()、鲁西地块()、鲁西南潜隆断块()、巨野-成武潜凹()的东侧,金乡-鱼台潜凹()的北侧,由巨野断层、凫山断层、菏泽断层形成的三角地带。该构造格局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燕山运动形成雏形,古近纪定型。由于历经多次的构造运动,隐伏断裂纵横交错。影响本区的断裂主要有近南北向的巨野断裂和近东西向的凫山断裂,北西向的菏泽断层等。普查区地处金乡凹陷的西北部,从区域构造上看,本区处于凸起带与凹陷带交汇的“鞍部”,即从南北方向看它是处在凸起带的凹陷区(北为嘉祥凸起,南为丰沛凸起,中为金乡凹陷)。从东西方向看它又处在凹陷带的相对隆起区(西为成武凹陷,东为鱼台凹陷,中为金乡凹陷,但成武、鱼台两凹陷的凹陷深度显著大于金乡凹陷)。因此,推断煤系地层埋藏较浅。在巨野、菏泽、凫山三条断裂的控制下,次级断裂纵横交错,sn、ew、ne、nw四个方向都有,使得含煤地层的埋深总体上从东向西呈断块阶梯状增加,煤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1)巨野断裂位于普查区中偏西部,走向基本与曹县断裂一致,倾向西,延展长度大于170 km,断距大于500m,主要控制侏罗系,它与西侧的曹县断裂构成了成武凹陷。(2)菏泽断裂位于普查区北东,总体走向约120,倾向南西。为金乡普查区的北(东)边界。(3)凫山断裂经过普查区,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70。该断裂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断距大于2000m,断裂具压性特征。3、岩浆岩普查区内尚未发现有岩浆活动的迹象。四、煤层及煤质1、煤层特征本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纪山西组和石炭-二叠纪太原组。据邻区金乡井田资料推断山西组含煤4层,可采煤3层,为2煤、3上煤和3下煤。太原组含煤15层,可采煤4层,为14煤、15煤、16煤、17煤。推断各可采煤层的厚度及埋深见表1。 推断普查区可采煤层厚度及埋深统计表 表1煤 层 厚度(m)埋深(m)2煤 1.00-1.741151.60-1173.403上煤2.10-4.891166.80-1191.103下煤0.90-3.701174.80-1197.6014煤0.72-1.151264.00-1285.2015煤0.70-1.861271.80-1293.0016煤0.73-1.501216.80-1339.0017煤0.88-2.581226.00-1347.702、煤质特征根据区域对比,普查区煤质具有如下特征:(1)煤的物理性质各层煤的物理性质大同小异,其共性为黑色,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油脂光泽,亮煤为主、少量暗煤。2煤和16煤含暗煤量稍大,强度稍低,17煤兼具块状构造。(2)煤的化学性质a.灰分产率各煤层的灰分产率见表2,各煤层的原煤均为中低灰煤。 煤层灰分特征表 表2煤层原煤灰分产率(%)浮煤灰分产率(%)213.376.213上11.185.393下11.745.641415.656.311511.785.501613.875.831716.656.24b.挥发分产率和固定碳 普查区内各煤层的挥发分产率及固定碳见表3,均为中挥发分煤。 煤层挥发分产率和固定碳统计表 表3煤层挥发分产率(%)固定碳(%)原煤浮煤原煤浮煤235.1134.7853.5061.523上34.5234.0154.3362.103下33.8933.6756.3862.581433.6933.4456.7162.891533.5133.0358.2862.601633.7233.3556.5362.781734.0233.7955.2063.02c.全硫区内各煤层硫含量在1.25-3.50%,大部分煤层属中低硫煤,少部分高硫煤经脱硫后其含硫量符合标准要求。d.发热量经区域对比,本区内的各煤层均属高热值煤,发热量在在21.15-32.00 mj/kg之间。(3)煤的工艺性能a.煤的粘结性本区内3上煤的粘结性指数(gri)为67.5,胶质层厚度(y)为24; 16煤的粘结性指数为93.3,胶质层厚度为40。皆为强粘结性煤。b.煤的结焦性3上煤的成焦率为67.3%,半焦率77.9%,焦渣特征8;16煤的成焦率为68.1%,半焦率78.0%,焦渣特征8。属结焦性好的煤。c.煤类按照gb5751-86中国煤炭国标,以浮煤900可燃基挥发分(vdaf)、粘结性指数(gri)为主要分类指标,胶质层厚度(y)为辅助指标衡量,3煤为气煤、16煤为气肥煤。(4)煤的工业用途本区各煤层经洗选加工后均可作为炼焦配煤、动力燃料等工业用煤。第四章 工作部署一、工作部署原则按照由间接到直接、由面到点、再由点推及面上的原则部署工作。首先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综合地质调查,采用二维数字地震勘探大致查明区内的煤层分布和构造特征;然后选择成矿条件较好的地段进行钻探验证;最后综合研究各方面资料对该区煤炭资源进行评价。二、总体工作部署 1、二维地震设计东西90方向测线4条,线距2000-4000m,与勘探线重合(20勘探线不布置地震测线)。自南向北依次为dz1、dz2、dz3、dz4线,其中dz1与dz2线距4000 m,dz2、dz3、dz4线间距2000 m。设计南北0方向联络线1条,测线号为ldz01(附图3)。测线(包括联络线)总长25240m,物理点1262个。具体情况见表4。设计地震工作量一览表 表4线号测线长度(m)方位炮点距(m)物理点(炮)备注dz140009020200dz240009020200dz342409020212dz440009020200ldz019000020450合计252401262不包括试验点2、钻探与测井在勘查区内按东西90方向布设勘探线5条,线距2000m。自南向北依次为10、20、30、40、50线。设计钻孔2个,工作量2550m(见表5),具体孔位据地震成果确定。先确定并施工1个孔,然后据该孔情况结合地震成果确定第二个孔。 设计钻孔钻遇地层及深度见附图4、5,终孔层位为进入奥灰15m。所有钻孔均要进行地球物理测井,测井工作量2530m。设计钻孔一览表 表5顺序号勘探线号钻孔编号设计孔深(m)备 注140zk40011200具体孔位依据地震测量成果确定210zk100113503、地质、水文地质测量进行普查区及邻近范围内地质、水文地质测量。地质修测面积70 km 2。水文地质编测面积70 km 2。三、工作阶段 本次普查工作的具体实施按如下顺序进行。第一阶段:充分分析研究原有资料,编制普查设计,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通过。第二阶段:进行110000地质修测和地震测量。初步了解煤层分布及埋藏深度。第三阶段:根据以往和本次工作取得成果资料和新认识优选靶区,采用新思路布置、施工探矿工程,并进行井中物探测量及相应的采样测试工作,大致确定可采煤层的厚度、埋深、煤质煤类等。同时结合地震和钻探成果进行110000地质修测和110000水文地质编测。资料收集、研究第四阶段:室内综合整理,编制报告。确定含煤地段综合整理、编写报告、提出下一步建议测 井钻探工程1:1万地质修测1:1万水文地质编测地震测量1:1万地质修测编写设计图3 技术路线简图四、年度工作安排本项目工作周期为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工作进度安排如下:2007年10-12月,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编制设计,做好出野外前的准备工作。2008年1-3月,进行地质修测、地震勘探等工作,优化钻探靶区。2008年4-6月,进行钻探施工、水文地质编测。2008年7-10月,室内综合整理,编制普查报告。第五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本次普查采用地质、水文地质调查、物探、测井、岩心地质钻探、采样测试相结合的综合勘查方法。一、测量工作1、作业依据依据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专业标准dz/t0091-94)。平面坐标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2、测量工作(1)控制测量:在等级点基础上设5(或10)导线点作为基本控制点进行加密,导线边长1-2km。导线长度小于10km ,方位角闭合差小于10n,全长相对闭合差不超过1/15000。基本控制点高程以等外水准测定。勘探点以光电测距附合导线布设,导线全长不大于15km,且布设为直伸形状。勘探点高程测量采用三角高程施测,可布设为三角高程路线或独立交会高程。勘探点测量主要限差按有关规范执行。(2)地震工程测量:以经纬仪极坐标法、导线法或角线交会法将测线布于实地。当测线遇障碍物需断开连测时,作为放线元素使用的桩号坐标必须按测线设计坐标及方位角计算得出。(3)地质勘探工程测量:钻孔的布设及定测,应首先计算出设计钻孔的坐标,然后利用测区内布设的二线导线点和图根点,用极坐标法放出钻孔。勘探线剖面测量,首先采用极坐标布设并定测剖面控制点,相邻控制点或剖面端点间的定测方位与设计方位较差不大于=(式中l为两点间距,m为测区地质图比例尺分母,p /=206265/)。剖面地形点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测定距离和高差,剖面施测完毕后,应整理好剖面测量成果,并展绘剖面。二、地质、水文地质填图以110000地形图为底图。1、110000地质修测普查区及其外围均为第四系覆盖,因此该项工作以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为主,结合本次的地震、钻探工作成果,编制普查区及邻近范围内前古近纪基岩地质图(包括qn等厚线等内容)。2、110000水文地质编测采用以编为主,编测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系统搜集、分析勘查区及邻区历年水文、气象资料,调查地形、地貌、矿区民井,编制勘查区水文地质图。三、地质钻探工作1、钻孔质量要求钻探工程质量按(87)煤地字第746号煤田勘探钻孔工程质量标准所规定的甲级孔的要求执行。(1)钻孔结构:钻孔全部设计为直孔,终孔孔径为94mm。(2)煤、岩芯采取率:煤层的长度采取率不低于75%,按煤芯送样重量计算,重量采取率不低于60%,且煤层结构清晰,煤芯不烧失变质、不污染。取芯段岩芯采取率大于65%,矿层顶底板各5m内与煤芯要求相同。岩芯冲洗干净后,按顺序整齐的排放在岩芯箱内并进行系统编号。(3)钻孔弯曲度测量:每100m测斜一次,每100m孔斜不大于1,钻孔孔斜大于5时,进行方位角测量。(4)孔深校正:每100m校正一次孔深,孔深误差不大于1.5,并进行合理平差。(5)简易水文观测:钻进过程中每小时观测一次冲洗液消耗量。若回次时间小于1小时,则每回次观测一次。若消耗量突变,则加密观测。观测时要做好记录。如遇有涌水、漏水、大裂隙、破碎带、严重坍塌层段、气体、漏出等现象时,要准确记录其起止深度及最大消耗量等。(6)原始报表记录:原始报表要求记录及时准确,内容齐全,字迹清晰整洁,无涂改现象。(7)封孔:按设计书要求进行封孔,最上煤层以上200m至终孔用标号不低于p.o32.5的水泥砂浆封闭,其水泥:砂:清水比例按1:1:0.65。新近系与其下伏地层界面上、下各封闭20m。并取样检验。孔口以下封2m,并埋石桩做永久标志。2、地球物理数字测井工作(1)测井物性条件通过区域资料分析,该区各地质时代的地层物性较稳定,煤岩层间物性差异明显,各参数曲线响应良好,地层组合关系和特性组合特征规律性强,有良好的物性条件。(2)工作任务a.准确确定各煤层层位、深度、厚度、结构及夹层的岩性和厚度。确定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和厚度;结合地质编录,解释断点位置、破碎带的厚度、确定断层性质和落差。b.计算煤系地层的孔隙度,确定各含(隔)水层的深度、厚度进行水文地质研究。c.提供钻孔的歪斜度和歪斜方位角;d.进行井径测量,为综合测井解释和封孔提供参考。e.开展简易测温工作,查明恒温带的深度、温度和地温梯度的变化,查明一、二级高温区的范围。(3)测井施测参数施工钻孔全部采用数字测井仪进行测井。选择参数有聚焦电阻率、视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玛、视密度、中子-孔隙度、声波速度、井径、井斜、井温等。(4)测井工作要求a.测井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查、调校,保证工作稳定,记录数据准确。b.接到通知24小时内到达现场,严格按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c.原始数据记录要准确、及时、清楚、整洁、无涂改。d.井场记录好监视曲线,特别是现场提交成果的监视曲线幅度值要满足准确提交现场成果的要求。e.测全取好各种测井参数数据资料、休磁间隔按规范要求进行,保证煤层、岩层的解释精度。f.现场提供解释成果有:煤层深度、厚度、结构及煤层层位、解释地层界面的深度、主要标志层的深度、厚度、最大孔斜度和井底斜度等。要求现场提交的成果与室内解释的成果基本一致,现场进行质量评级,及时解决影响测井成果质量或影响钻探验收而有争议的问题。(5)计算机处理与室内工作a.测井结束后10日内提交:全孔所测各参数方法的1/500曲线图;煤系地层所测参数方法的1/200曲线图;可采、局部可采煤层及其他不小于0.5m厚煤层的1/50精测曲线图;测井原始记录表和测井成果表;设计要求的其它成果图件。b.确定岩性,进行全孔地质解释,绘制地层柱状图,区分出泥、砂、水岩性组分在剖面上的相对百分比。c.做出岩石强度曲线图,包括岩石抗压强度、体积模量、切变模量、杨氏模量、泊松比。d.做出煤层碳、灰、水的百分比含量分析图。e.利用中子-热中子计算岩石孔隙度,提供水文地质资料。f.提交软盘形式的成果资料。四、二维地震1、地震地质条件(1)表、浅层地震地质区内地势平坦,地面高差较小,有利于野外工作的开展。本区地震激发条件较好。潜水面较浅,均在5m以内。激发层位在10-15m之间的灰色胶泥中,上部为亚粘土层,激发出的地震波能量强、频率较高。但区内村庄稠密,农业发达,河流发育,也给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2)中、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第四系为松散盖层,其上部厚度35-100m左右呈半固结状态,对地震波的高频成份有强烈的吸收和衰减作用,因其横向岩性变化大,所以中层地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但古近系顶是一个良好的反射界面,是标准波之一。本区新生界地层较厚,一般为400m左右,其下为二叠系,二者呈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反射非常清楚。二叠纪山西组3煤厚度较大,与周围岩层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地震反射非常好,特征明显。奥陶系顶为全区深部不整合面,具有强烈反射特征的标准波。速度研究: 低速带 260320m/s 降速带 480600 m/s 表 层 14001700 m/s 第四系 16001900 m/s 新近系 20002200 m/s 古近系 33003700 m/s煤系地层 33003700 m/s奥陶系顶 4500 m/s以上。参照速度的资料分析表明,横向速度变化不剧烈,纵向分层比较清楚。总之,本区深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好,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地震信息。2、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潜水位调查工作通过现场踏勘,水井调查,了解到地下水水位一般深3-5m左右,并且比较稳定。(2)试验工作及内容为选取最佳参数,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激发井深、药量、偏移距等因素进行试验。井深试验:通过该项试验,确定最佳激发层位。需进行下述几种深度试验,4m、5m、6m、7m、8m、9m、10m、12m、14m、16m、18m。药量试验:分别进行0.5kg、1.0kg、1.5kg、2.0kg、2.5kg、3.0kg等不同药量试验。偏移距试验:应分别进行0m、20m、40m、60m、80m偏移距试验。(3)采集参数的选择原则采集参数的选择按生产前的试验工作成果进行。其参数选择应充分考虑激发条件、接收条件和地表特殊障碍物等实际情况,以保证高信噪比和高保真度、满足解释要求为主要目的。(4)观测系统本区工作使用仪器为se2404e(p)遥测数字地震仪,记录道数96道,记录长度3s,采样率1ms,频带宽0.1-5000hz,动态范围126db,输入阻抗20kg。野外工作中使用60hz高保真、高灵敏度数字检波器进行接收。覆盖次数24次,道距10m,炮距20m。(5)仪器工作要求仪器操作人员在施工前必须对地震数据采集仪器及其辅助设备进行全面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仪器操作员是野外施工现场的中心调度,要积极协助项目负责和技术人员抓好生产和安全,严把质量关。仪器操作人员必须明确工区的地质任务、地震地质条件和有关的勘查要求,明确采集主要目的层的波组特征和在施工测线上出现的时间范围,能在施工中准确把握原始资料的品质,严格按采集技术要求施工。仪器操作人员在施工期间有权力和责任对所有仪器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仪器装备完好无损,以保证采集任务的顺利完成。(6)质量控制放炮操作员要对记录质量作以下诸方面的质量控制:仪器工作是否正常;井口工作和道极性是否正确;初至时间(最大和最小)是否正确(根据工区内地震记录的初至波速度建立偏移的初至时间表,以检查激发点的偏移和恢复激发点的移动方向、距离,必要时到实地核对);工作道及激发能量情况(对坏道和极性反道做出标记改正);分析记录品质的变化;放炮前认真核对炮点、检波点桩号,保证其位置绝对正确。仪器的录制参数必须严格按技术要求设置,不得随意变动。监视记录和回放因素使用合理,以能够监视到浅、中、深层的质量情况为目的,并且同一条测线保持一致。其记录要求、格式严格按规范执行。(7)放线工作和激发工作放线工作过程中,放线人员对电缆严禁拖、拉、踩、压,并注意电缆插头和检波器接头接触良好,检波器埋置必须挖坑,特殊埋置条件应在记录班报表中注记,放线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警戒,如有特殊情况随时向操作员报告。本次工作使用震源为tnt炸药,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按gb12950中规定执行。爆炸井深和药量严格按要求执行,并在班报中准确记录。爆炸机工作性能应保持良好,爆炸信号最大时差要求不得大于1ms,组合爆炸的雷管应串联。(8)地震钻井(炮孔)工作井位要准确,要求一般情况下布置在测线同一侧垂直测线5m的范围内,如遇特殊情况,井位沿测线方向偏移距离应不大于1m,沿垂直测线方向偏离应不大于2m。3、地震资料现场处理根据勘查要求,现场做滤波显示,初步校正后存盘。地震勘探工作过程上各方面施工要求严格按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执行。4、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1)组织保证:成立地震工作项目组,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和质量管理。(2)基础工作:严格执行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审批制度。管理组在施工前,对仪器年检、月检、爆炸系统延迟时、大小线、接收系统极性以及质量教育、岗位技术考核等工作进行检查和验收。开工前对职工、临时工进行全面思想教育,加强各工种的技术培训,掌握目标区施工特点和“合同、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达到及时、准确处理问题的能力。(3)质量管理工序:建立一套质量检查监督机制。测量工序、激发工序、拉收工序各设一名质量监督员。监督人员具有质量否决权。严格施工,真正把合同要求、技术设计落实到生产中去。严格进行工序质量管理和检查,项目管理组委派的质量监督员对施工的各道工序进行全面的检查,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根据技术标准、施工设计及工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各道工序标准,使各工序按标准操作,对各工序质量进行考核。要求每个操作者做好本道工序,服务于下道工序,监督上道工序,把影响采集质量的不利因素控制在放炮之前。各施工工序之间严格执行质量否决。充分发挥现场处理的作用,对野外采集资料及时处理,监控野外施工质量,确保地质任务的完成。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和质量审核,找出质量缺陷,针对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全面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期间,广泛发动职工开展qc小组活动和技术革新,提合理化建设等活动,确保施工的各道工序在严格的质量管理之中运行。(4)测量工序工区内采用高精度gps控制点定位。红旗表示炮点,蓝旗表示检波点,使用塑封点号;并用插竹竿、打木桩等方法,使标志明显牢固。进行严格的测量数据计算、处理,测线闭合后方可施工。每条测线绘制平面地形地物图,为其它工序提供施工方便条件。 (5)激发工序精选炮点,由施工员、测量员现场布设井位,尽量在理论炮点上布井,使覆盖次数尽量均匀。在量、准、放、防、填、补上下功夫,保证每个物理点的激发品质。利用浅层地质综合剖面指导激发井深的选取。严格按井位标记打井,严格保证钻井深度,下药深度及药柱顶面至地表的距离记录。流沙区必须采用流沙井钻机打井,完钻后采用随钻下药办法保证下药深度,并做好护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严防下药时药柱脱节,导致爆炸不全,影响激发能量,雷管必须放在药柱顶端。药柱在下到井底后,必须全部回填钻井碎屑实现闷井激发,增强下传能量,减少声波等干扰。水域区必须采用炸药防浮盖防止药柱上浮。爆炸员在放炮前要逐点检查炮点的准确性。(6)接收工序开工前搞好地震仪器及检波器的检测,完好率达到100%。检波器埋置到“平、稳、正、直、紧、准”,组合中心严格对准桩号。在地表起伏较大时,要采取小组合距的办法或沿等高线布置,确保组内各检波器的高差在2m以内。放置检波器,应清除井口周围杂物,检波器电缆直接放在地表不可悬空,特殊地表挖沟放置电缆,防止抖动产生高频干扰。做好村镇、公路等环境噪音强地区的警戒工作,采用时间差方法放炮,尽最大努力降低干扰水平。资料品质变差时,查不明原因、找出不提高单炮品质的办法不放炮。仪器操作员每日在放炮前和过程中逐炮核实排列桩号和炮点桩号。质量监督员坚持天天对检波器埋置情况进行检查,随时抽查检波器的完好情况,及时检修等或更换坏检波器。(7)地震资料解释要求严格执行地震有关技术规程,认真编写解释技术设计。实施二维构造解释,力争获取精细的时间深度构造图。开展速度成果图研究工作,努力提高圈闭符合率。开展煤系地层描述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好煤层预测工作。加强综合研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和反映,精心编写成果报告。5、根据具体情况,施工前编写二维地震勘探设计,施工后编制报告,并对下一步钻探施工提供建议。五、取样化验工作1、煤(岩)样采取(1)采取厚度大于0.5m的煤层的煤芯样,包括伪顶、伪底样,夹矸样。煤层厚度若大于3.00m,每3.00m取一个煤样。若煤的宏观特征明显不同时,则分层采取煤样。(2)采取厚度大于0.5m的煤层顶、底板工程样。(3)采取主要煤层的瓦斯样。(4)设计采取各类样品24件。2、分析测试项目(1)煤样:原、浮煤工业分析,原、浮煤全硫和磷,原、浮煤各种硫,原煤发热量,浮煤元素分析,原煤灰成分及灰熔融性,原煤低温干馏、浮煤粘结指数、胶质层、奥亚膨胀度,原煤有害元素、微量元素,原煤碳酸盐二氧化碳,原煤真密度、视密度。另进行浮煤产率、罗加指数、成焦率的测试。原煤可磨性指数,煤对co2反应性。进行煤岩鉴定及镜煤反射率测定。根据情况煤质测试项目可酌情增减。(2)伪顶、伪底及夹矸样:测试发热量、灰成分、全硫等。(3)顶、底板工程样:测试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项目为:视密度、真密度、含水率、吸水率、抗压、抗剪(45、50、55)、内摩擦角、凝聚力、切线模量、泊松比、膨胀率等。(4)瓦斯样:测试煤层瓦斯成分含量、气体分带等。3、质量要求煤芯、夹石、伪顶、伪底专门性样品按规程要求采样。煤芯取出后,及时整理送验,送验时间不超过10天。送验重量,煤芯直径57mm时,山西组煤层每米不小于2.06kg,太原组煤层每米不小于2.00kg,否则不得送验。瓦斯煤样按部颁煤层瓦斯含量和成分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用以了解瓦斯的分布规律及成分含量。视密度用粒度法测定。可溶性样及煤层夹石样,煤层伪顶、伪底及夹石是泥岩或炭质泥岩时,要保持自然粒度,做可溶性试验。炭质泥岩还要测定其水分、灰分、硫分、真密度、发热量。煤芯中如有黄铁矿结核或夹石时,要单独采样,测定水分、灰分、全硫、真密度。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1、水文地质(1)110000水文地质编测:工作范围包括矿床疏干可能影响的范围及补给边界,重点查明矿床充水因素及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矿坑涌水量预测提供依据。工作面积70km2。(2)钻孔简易水文观测所有钻孔均做简易水文观测,要求见第五章第三节钻探工程质量要求。 (3)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要按照专业技术要求,系统地描述岩性、结构、裂隙性质、密度,岩溶形态、大小、充填情况、发育程度等。统计岩芯块度,并采取岩石力学样及原样土样。2、工程地质矿区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属于中等类型。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为划分岩(土)层的工程地质岩组及软弱岩组的性质。配合水文地质工作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对钻孔进行工程地质编录,并对第四系、矿体顶板、矿体及矿体底板各取三组岩土样,测试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岩石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指标。3、环境地质配合水文地质测绘进行矿区环境地质调查,查明矿床开采影响范围内的物理地质现象、主要污染源的赋存状态、含量及分布规律,进行矿区环境地质评价。收集区域性历史天然地震资料,调查了解区内及附近新构造活动情况和已有工业对环境的被破坏程度等有关环境状况资料,分析评价采矿活动前地质环境的背景,必要时采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试验分析。七、经济技术可行性概略评价通过以上工作方法的实施,在大致查明可采煤层、煤类和煤质特征,初步了解煤层瓦斯和地温状况,大致了解水、工、环等开采技术条件及外部开发建设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概略评价工作。八、原始编录与室内整理1、原始编录原始地质编录主要是钻探编录,要严格执行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原始地质编录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地质现象和工作的实际情况,避免主观臆断,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严禁回忆记录,词意要明确、字迹要工整。钻探编录的工作内容有:(1)钻孔施工前,根据钻孔设计核查孔口坐标、主轴垂直度及岩心收集装置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物资储备仓库信息技术模拟题与答案详解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题集及考点解析
- 2025年电子商务行业招聘面试题解析
- 2025年玻璃熔化工中级面试题预测与解析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初中数学备考攻略及模拟题解析
- 2025年英语翻译硕士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
- 2025年政府机关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题策略
- 2025年大数据分析师高级技能测评试题集
- 2025年物流管理专业面试技巧与常见问题解答
- 甲骨文文字演变
- 网络安全产品代理销售合同
- 《2025年CSCO HR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指南》解读
- 广播工程系统施工方案
- 新能源汽车概论 课件 5.1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与防护
-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5年小升初总复习数学测试卷含解析
- 带状疱疹护理查房
- 2025福建德化闽投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VR体验馆商业计划书
- 房地产销售经理转正述职报告
- 正畸托槽粘接流程配合
- 厂区行驶车辆安全管理规定模版(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