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状况研究及经济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1页
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状况研究及经济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2页
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状况研究及经济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3页
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状况研究及经济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4页
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状况研究及经济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10254密 级:论文编号: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master dissertation 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状论文题目 究及经济学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年 月 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 (签名)年 月 日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它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它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同意上海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上网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摘 要建国六十年来,我国海运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拥有轮驳船18.4万艘,1.24亿载重吨,海运船队规模已跃居世界第4位。运输船舶基本实现大型化、专业化、迈向现代化。中国大陆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亿吨大港达到20个,7个大陆港口货物吞吐量列世界前10位。中国已成为世界航运大国和港口大国。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水运业的现代化,届时将实现中国由海洋大国、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会议提出,到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随着航运人才市场的日益国际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国内外对航运人才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国际航运中心及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的东移都对我国航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我国航海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目前的机遇,如何更好地发挥我国潜在的优势,在保证国家船队对航海技术人员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船员劳务市场,使我国的远洋船员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素质和层次上占有更大的优势,充分发挥航运事业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航运界的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航海教育与培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和任务。本课题中对于海事教育与培训的研究紧扣质量主题,从教育质量的深层次角度来分析我国的海事教育与培训,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互结合的方法,将最近教育理论研究中的iso9000标准管理体系以及教育经济学理论应用到对于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研究中。本课题首先分析了世界航运人才市场的趋势以及我国航运人才的需求趋势,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国外以及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状况,同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航海教育保障体系进行比较,找出我国航海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阐述质量在高等航海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引据国际公约关于在航海院校和培训机构在质量保障方面的强制要求,在主体部分重点介绍了基于iso9000的质量保障体系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与构建;并且运用经济学方法与原理来分析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效益状况;最后针对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以期体系真正成为一个适用、有效的质量保证机制并加以深化和推广,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为我国的航海事业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和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关键字:海事教育与培训,质量体系,经济学分析abstractfounding sixty years, 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maritime achievements. at present, china has 184 000 round barges,which with 124 million dwt, the size of the maritime fleet ranks 4th in the world. ships essential to achieve large-scale, spec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china port cargo throughput and container throughput maintain the first in the world for 7 years, the munber of the ports that is more than 100 million tons reach to twenty, seven mainland port cargo throughput out the worlds top 10. chin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maritime country and the most port power country in the world. china will achieve water transportation modernization in 2020, will realize the changes. from the maritime and shipping power to a maritime power coutry.council executive meeting examined and approved in principle on promoting shanghai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and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s. session, to 2020, shanghai will basically be an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with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with a global shipping capacity. with the grow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talent market as well a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oming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era,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lso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for shipping ability and quality of talent.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and the talent market eastward. maritime education in china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but also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time education in china. faced with the opportunities, how to better play to our potential advantages, in ensuring national fleets on the marine technical personnel on the basis of need,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rew labor market, so that our countrys ocean-going sailors, not only in size but also in quality occupy a greater level of advantage, full play to the shipping industry for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safety and to further improve our countrys pos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it also play a great significance, while also proposed new and higher goals and tasks.in the sail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 of maritim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losely linked to the quality topics,the analysis of the maritim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from the view of educational quality.with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combined,the recent educational theory i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 theory is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maritime education and training.first of all, this article first show the trends of the talent in the world shipping market and demand trends in chinas shipping manpower, from multiple angles as well as study the quality of some couty state institutions,while compared with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to find out problems and gaps in maritime education system, explain the quality“s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in higher maritime education,and cited the mandatory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assurancethat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put on maritime academies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this article show the appl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that quality system introduced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comprehensive evaluati on the chinese maritime institutions and train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give the guiding advice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main navigation colleges and perfect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also use economics methods and principles to analysis the maritim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benefits; final total was adopted at the mar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and make it become an applicable and effective quality assurance mechanisms also can be deepen and promoted improv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for chinas maritime industy development,training more high-quality personnel consistent with needs of our coutry.keywords: maritim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quality systems, economic analysis目 录第一章 引言1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海事教育与培训质量的研究现状分析3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6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7第一节 教育质量相关概念7第二节 本文涉及到的教育经济学分析方法8第三章 国内外海事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状况分析与比较10第一节 国外海事教育与培训质量状况分析10第二节 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质量状况分析16第三节 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现行的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现状分析22第四节 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与国外海事教育与培训质量状况的比较分析24第四章 基于iso9000的海事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30第一节 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的基本思想和原理30第二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iso9000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适用性31第三节 基于iso9000海事教育与培训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的构建32第四节 质量体系的运行35第五节 质量体系的审核36第六节 外部质量监控与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38第五章 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经济学分析44第一节 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供求状况分析44第二节 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的综合经济效益评价54第六章 保障海事教育与培训质量的建议与措施56第一节 海事教育培训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强化56第二节 建立海事教育与培训综合管理体系57第三节 强化海事教育与培训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58第四节 加强多方合作,提高航海教育水平,拓宽毕业生就业58第五节 建立多元化海事教育与培训体系,鼓励航海教育与培训的自主性和开放性59第七章 结论60致 谢61参 考 文 献62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 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质量状况研究及经济学分析第一章 引言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一、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状况航运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性产业,其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与进出口贸易是紧密相关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1979年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据国外学者统计,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达25年的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据专家估计,中国经济以9左右的速度增长,还要延续一段时间,这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入世5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入世的巨大推动下加速增长的迅猛态势。2001-2006年,进出口总额以25.56%的平均增幅高速增长。其中,出口的平均增速达30.2%;进口的平均增速达28.65%。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有望超过16000亿美元。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增长约15%,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2万亿美元。到2010年我国年进口铁矿石将从2005年的2.75亿吨增加到5.4亿吨,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将从52.5%提高到62.9%。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452亿美元,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世界第四位,居美国、日本、德国之后。与此相联系,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增长。2003年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3.8,居世界第二位,2007年达到了16。中国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进出口贸易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三十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1738.0亿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增长了105.3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世界位次1978年为二十七位,2004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三位。另据2007年8月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有958种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排名第一,是拥有占有率位居第一的商品种类最多的国家。据统计,世界进出口货物的90靠海上运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对各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突出,各国经济贸易范围不断扩大,相互依存度进一步提高。根据海关总署2008年3月10日公布的2008年前两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1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 65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推动了水路运输量、周转量和港口吞吐量等指标不断走高,加速了海运的发展。2008年12月我国各地水路货运量累计完成4.32亿吨,同比增长15.6;货物周转量累计完成了10 4024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86亿吨,同比增长7.4。近年来,我国港口吞吐能力逐年提高,到2007年我国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已分别达64.10亿吨和1.14亿teu,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一。此外,我国有13个港口成为亿吨大港,其中上海、宁波一舟山、秦皇岛、大连、深圳、广州、天津、青岛8个港口年吞吐量超过2亿吨。随着海运市场的火爆,各国航运公司纷纷扩张运力。2006年主要造船国和地区手持船舶订单为5371艘,到2007年主要造船国和地区手持船舶订单增加到7887艘,增长46.8。据统计到2010年,全球约有新订造的5300艘货船投入到国际贸易航线中,而同期报废的货船只有2700艘左右。当前航运船队运力扩张非常迅速。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为中国航运业和造船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航运业与造船业人才紧缺的现象愈加突出,国内大中型企业招不到合格人才的情况时有发生。交通运输部相关资料显示,海运是中国最早开放的行业,目前中国港口承运对外贸易货物量达到九成以上。特别是一些重点物资运输,如:进口原油,九成五是通过海运完成的;进口铁矿石,九成九也是靠海运完成的。海运业在中国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航运业扩展迅速,航运人才特别是国际海员需求也大幅增长。根据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和国际航运联合会(isf)最近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市场对合格普通船员和高级船员的需求量会持续增长。因此,合格国际海员日趋短缺,国际海员劳务市场潜力巨大。国际航运业的劳务市场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明显。亚洲是世界劳动力最富裕的地区。目前海员输出主要集中在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中国等国家,这一地区向世界船队提供了超过30的高级船员和超过50的普通船员。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因曾经通行英语,在国际劳务外派中占有一定优势,但由于对外派船员的教育投资力度低,使得劳务输出量逐年减少,国际航运公司越来越看好中国船员。中国是一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大国,发展船员劳务市场有许多有利条件:悠久的航海历史、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江河、实力较强的造船工业、吃苦耐劳的劳动人民等。因此,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我国以及福建航海职业教育事业,培养符合国际航运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船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国内外航运界的急切呼唤,是实现航运强省、强国的必然选择。其次航运业的繁荣也带动了修造船业的发展。造船业作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日韩凭借其在劳动力、土地等资源方面的优势,逐步挤掉了欧洲的霸主地位,实现了造船业重心从欧洲向日韩的转移。随着日韩国内造船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在船舶制造成本、海岸资源上的比较优势逐步凸现,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尤其是在全球造船业景气回落的环境下,中国造船业低成本的优势将会更加显著,使得中国造船业的景气期将明显长于全球景气水平。中国赶超日韩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只是时间问题。中国造船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一是三大指标频创历史新高:2007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89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新承接船舶订单9845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32%;手持船舶订单15889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131%。二是经营效益不断提升:2003年以来,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几乎成倍增长,2007年全行业利润预计可达到200亿,在2006年96亿的基础上翻了一倍还多。三是船舶出口迅猛增长:出口比重高达近80%,外向型特点更加显著,2007年船舶产品出口到151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年增加19个,范围继续扩大。我国是个海洋大国,海运事业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航海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之带来的是对海运与港口专业实用人才和管理人才需求的扩大。作为航运业主体,海员队伍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海运事业发展。海运业对航海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主要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海事教育与培训质量的研究现状分析在国际上,关于质量和质量保障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届讨论的重要的话题。在许多国家,教育系统和机构的管理者都很关注质量问题以及如何设置一个适合发展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在众多国家中,质量争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持和提高教学及研究水平;毕业生的适应力和质量的改善;怎样定义和量度质量;可能促进大中专院校成果的管理方法;样本点和行为指示参数的使用;怎样使支持者和合作方充分相信教育机构在维护质量水平方面正在做着有能力的工作等等。海事教育与培训需要质量保证主要是因为,在21世纪海运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质量是国家成功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海事教育与培训的质量都不能仅仅认为资源上满足就行了,而且要有设计良好的质量标准和一个有效的质量保证机制,保障院校向受训船员和培训者提供可靠的知识、技能和安全意识,不断地提高船员的服务水平。本世纪以来,国内外有关海事教育与培训的研究成果大量出现,这些研究视角多样,领域广阔,并且紧密结合海事发展的最新趋势。首先在海事教育与培训的内涵以及分类方面,海事教育的类型应该是多样性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并存,航海院校与培训机构并存。海事教育具有先导性的地位,应该予以优先发展。从海事教育的类型看,海事教育分为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3种类型。依照国内外长期形成院校分类习惯或判断标准,只有以培养商船高级船员为主要职能或主要任务的院校,即所设置的专业基本上是或多半是航海类专业(海上专业)的院校才能称为海事院校(亦称海运院校、商船院校)。海事院校是海事教育的主力军。其次在新的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的形势下,海事教育与培训呈现出很多新的发展趋势,把握住新的发展趋势能够及时的改进与调整国内的教育发展状况,因此国内外的学者在分析与预测海事教育与培训的最新发展趋势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以期把握住其发展脉象。 航运业以及航运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基本概括为以下几点:(1)航运人才,尤其是高级航运人才短缺;(2)航运业要求具有高素质的航运技术人才;(3)世界航运人才的重心出现东移;(4)stcw7895公约提出新要求;(5)有些劳务输出国的航海教育条件不能满足国际公约要求。对于海事教育与培训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的学者持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与看法。基本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海事教育的发展必然要趋于国际化,海事教育发展必然要求高素质的人才,海事教育的发展在办学体制、办学效益方面会更进一步的提高,加强海事教育与培训的立法确保航运人才培养质量,从单纯的技术教育到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转化,营造安全文化,海事教育的规范化等几个方面。对于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许多的学者从海事教育与培训的体制、机构、实施、管理以及海员的继续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的海事教育与培训滞后于航运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有:思想观念相对陈旧;海事教育体系及管理体制有待变革;海事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办学效益不高;师资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稳定和提高;航运人才质量尚有差距,投资不足和效益不高一直是困扰我国海事教育发展的严重问题。针对现阶段我国海事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专家提出了中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发展策略,主要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航海教育与培训立法;(2)加强航海素质教育;(3)促进航海教育国际化发展;(4)完善航海教育与培训体制;(5)建立航海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评估体系等。21世纪航海教育要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航海教育的发展必然要趋于国际化,航海教育发展必然要求高素质的人才,海事教育的发展在办学体制、办学质量和效益方面会更进一步的提高。张振平在从国际航海教育发展趋势看我国航海教育改革一文中认为,国际航海教育发展的趋势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加强航海教育与培训的立法确保航海人才培养质量,从单纯的技术教育到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转化,营造安全文化,对航海教育手段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徐豪在国内外航海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文中,将新的国际趋势归纳为航海教育的国际化,航海教育内容的综合化,航海教育的规范化等,同时航海教育要体现终身教育的观念。学者的研究表明,未来21世纪的海事教育必将伴随着航运科技的信息化和国家航运事业的国际化而发展,并且具备进一步规范化、多样化的特点,这些新的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促使各个国家的海事教育与培训进行创新与改革。我国有关航运教育与培训的研究,结合了中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现实及特点,特别是航海教育以及培训的体制改革、海事院校的内涵功能等方面的探索,在研究视角上有其独特性。但总体看,国内的研究仍不足,主要表现为: (1)多数研究者或者用国外理论解释现有航运教育与培训的状况;或者对某一个国家和院校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案例分析,但没有上升为解释力较强的一般性理论,缺乏理论上的创新。(2)我国高校改革仅有几年的时间,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处于大众化阶段,但是海事教育与培训的专项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是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项进行运作,较少考虑到海事教育及培训的特殊性。(3)世界航运业发展纷纭变幻,整个发展局势的规律难以把握,而航运教育与培训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其发展与变革总是滞后于航运业的发展,因此研究航运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整个航运教育以及培训体系的建立对于航运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从这方面看,航运教育与市场的结合还不够。(4)教育研究趋向于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因此可以尝试不同的研究方法对于航运教育以及培训进行研究。目前普遍的情况是,我国的海事教育滞后于航运业的发展。为了努力保障航海教育质量,应该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扩大海事教育的对外交流和合作,建立校内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外部评价和监控体系。从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对于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提倡建立教育质量内部监控评价体系。随着iso9000族标准广泛的被应用,msaqs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审核过程中的形式化、操作性不强,对于公约的理解不是很强,标准的维护不是很够。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航海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对于维护以及提高航海教育与培训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考查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发展,并通过对一些航运发达国家的海事教育体的质量标准体系进行比较和调查,本文找出了一些我国海事类院校质量标准体系方面存在的一些的共性的缺馅,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我国海事院校中,由于参与质量体系的各方对质量问题缺乏交流和过度将质量控制流于形式,致使应该形成的质量文化成为一种空谈。因此研究我国的海事教育质量现状,建立一套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保障体系是非常必要的。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本文对于海事教育与培训的研究围绕质量主题,从教育质量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海事教育与培训问题,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互结合的方法,将最近教育理论研究中的教育质量标准以及评估理论应用到对于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的研究中,同时利用产业经济分析的方法对于教育进行分析。本文从质量的视角,分析海事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及有关问题,力图建立出一套适用于我国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海事教育与培训的质量保障体系。二、研究方法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相关调查研究、查阅有关资料,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中的质量及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力求得到可以指导和保障海事教育和培训质量的可行性建议和方法,促使我国海事教育与培训与国际接轨并趋于完善,能够满足我国现代化航运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的主要思路有:研究探讨国内外海事教育与培训最新发展情况;寻找我国海事教育培训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运用教育经济学以及产业化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我国海事教育的质量状况以及效益评价;依据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要求尤其是iso9000标准体系,提出不断提高我国海事教育质量的合理手段与途径。在研究过程中,对某些趋势的预测将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定量地预测有关趋势;对比分析国内外的航海教育与培训,运用比较分析法,直观地看到他们的差别;此外,还运用了综合分析的方法。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第一节 教育质量相关概念一、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所具有的满足个人、群众、社会明确或隐含需求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这些表现教育质量的特性往往通过受教育者、教育者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目标、标准、成就水平等形式表现出来。具体到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质量的实质是指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提供的科研成果、开展的社会服务符合高等教育目的、满足社会各方面事业发展需求的程度,它具有符合高等教育目的的“规定性”、满足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进步而体现出的“发展性”以及符合不同层次和类型高等教育目的和满足社会不同需求的“多样性”等四种基本属性。因此,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正如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提出的得到广泛认同的观点:“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二、教育质量标准教育质量标准是指用来衡量教育质量好坏以及满足个人、群众和社会需求程度的相关准则。因教育质量具有规定性、适应性、发展性和多样性等四种属性,教育质量标准也相应地具有规定性、适应性、发展性和多样性等四种基本属性。它是教育质量的具体化,因质量总是相对于某一标准而言的,离开了标准,也就无所谓质量。教育质量标准是人们所赖以考察、评估和评价教育质量的一系列相关具体准则,它一般由两个层面组成:一是基本的质量标准,即一切高等教育都要依据的根本的教育目的;二是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所指的是依据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具体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质量要求,是衡量所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教育质量标准比较单一,即坚持单一的学术标准,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标准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既有学术性标准,又有职业性标准,还有人文性标准等。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评价与质量控制活动的进一步深化与系统化,是在两者的基础上,促进高校达成教育质量目标,满足相关群体利益的过程。按照质量保障的主体,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类型,可分为外部保障和内部保障。外部保障主要指政府保障和社会保障,内部保障指高校自我保障。政府保障主要通过教育职能部门对高校进行定期质量检查、质量督查、质量评估和相应的质量管理机制,并把质量检查和评估结果与学校利益进行挂钩的方式来保障和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其主要手段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机制。社会保障主要是通过民间机构或政府授权中介性机构,对高校教育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并通过对高校进行排名和评议等方式,为高校反馈意见,促使高校采取措施,提高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内部保障是指高校自身高度重视质量建设,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机制,采取积极手段和措施,对教育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评价和反馈,从而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具体有三层含义,一是实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具有多元性;二是高等质量保障具有连续性,追求质量达标,达标后又改进标准,不断进步;三是质量保障手段方式具有多样性。第二节 本文涉及到的教育经济学分析方法本文运用了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方法。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表现形式及规律性;教育的投资方向及内部结构;教育领域中劳动的特点与分配原则;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教育经济学的方法论等。王善迈(2000)认为,教育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研究教育领域中资源投入和产出规律的科学教育与经济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经济学领域中,供给和需求是两个重要的经济变量教育供给是由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提供给学生受教育的机会教育需求是指国家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人们对教育的需要往往是无限的,但满足需求的教育供给却是有限的。经济学家认为,人力资源,而不是资金和自然资源,最终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步伐,因此在经济学家所设定的模型中,人力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的经济变量之一。世界银行(2000)年底发表题为增长的质量研究报告,把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视为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本文涉及到的相关的分析理论有杨阳.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经济研究,2005(4):45-47:(1) 成本效益理论成本效益分析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普雷斯特与特威提出的,该词是“评价投资项目可行与否的一个实际方法。有长远观点(这里是从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影响的意义上来讲)和广阔的视野(这指允许对人、各种行业、地区等产生的副作用而言)是很重要的。它意味着对所有相关的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和评估”。简而言之,成本效益分析,是指在投资成本与获取效益之间进行的系统比较。它强调追求成本投资的最佳效益,其目的是在探讨一种有效投资预测的良好方法或准则,以作为资源合理配置与使用的原则。教育效益分析与教育的科学发展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教育的科学发展与教育效益分析的目标是一致的,二者都强调要以最小的教育成本,谋求最大或较大的投资效益。教育科学发展的目标,就是通过教育成本效益分析,在教育经费增加的情况下,应该采取最佳教育措施,改进教育方法,以期获得最佳或较大的教育效益;在教育经费持平的情况下,应该重视适当调整教育的结构与发展方向,以期获得可观的教育效益。其次,教育成本效益分析是教育科学发展的依据,教育科学发展是教育成本效益分析的目标。(2)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一词,指在生产技术、管理与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