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行性的实证研究 在现有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组织、引导、扶持和激励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和难点。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首先必须符合农民的需求和特点。为切实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2006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选择在北京市大兴区、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云南省楚雄自治州南华县等7个试点县市区发放了17500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个人问卷调查表,对试点地区农民的经济能力、参保意愿、参保水平、对农保制度认识等内容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户抽样调查。现将农户抽样调查的基本情况、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报告如下:一、新型农保制度试点地区抽样调查的基本情况(一)抽样调查的基本情况 1 抽样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准确把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外出务工情况,以及其晚年生活的需求、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和特点,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 抽样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是18周岁以上的农业人口,调查地点为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北京市大兴区、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云南省楚雄自治州南华县。 上述七个地区各发放问卷2500份,合计共17500份。3 抽样调查方法本次抽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调查方法。将被调查地区的调查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群体特征三个社会特征分层抽样。其中,年龄分18-40岁(不含40岁)、40-60岁(不含60岁)、60及60岁以上三档;群体特征为五类,分别是务农农民,被征地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独生子女、双女户,村组干部。因此,七个地区发放的17500份问卷的具体构成如下表。表 1 调查地区调查对象详细构成男性女性合计18岁以上未满40岁40岁以上未满60岁60岁以上18岁以上未满40岁40岁以上未满60岁60岁以上务农农民1601609516016095830被征地农民1061066510610665554外出务工、经商农民707045707045370独生子女、双女户707045707045370村组干部555528555528276共计46146127846146127824004 问卷设计与问卷质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抽样调查问卷共有45题,151个待填项,分为三大部分内容: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二是调查对象的经济状况;三是调查对象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500份,收回问卷13766份,回收率为78.66%。经过两步筛选,即逻辑关系设定相关的未填项标准筛选,和以性别、年龄与问卷来源地点为基本信息关键项筛选,获得有效问卷共有13183份,问卷有效率为95.8%,废卷583份,废卷率 4.2%。(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整体上看,7个地区被调查地区的性别比为1.88:1。从分地区情况来看,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性别比最高(4.3:1),北京市大兴区的性别比基本持平(1.09:1)。这可能与农村男性外出务工较多、女性文化程度较低有关,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调查地区性别比失衡,将对未来的农村人口安全与养老问题产生一定影响。1 基本特征图 1 被调查对象分性别统计图从年龄来看,7个地区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在33-47岁、48-62岁的居多,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1.3%、27.1%。其中,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山东菏泽市牡丹区、云南南华县三地的33-47岁组人均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预示着在未来20-30年间,被调查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口将大量增加,这对农村养老问题是一大挑战。图 2 被调查对象分年龄统计图从受教育程度来看,7个地区被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与初中文化。其中,北京大兴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图 3 被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统计图从生育情况来,属于计生三户的家庭中,北京大兴、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山东菏泽市牡丹区的独生子女户人数居多,而其余四个地区的二女户人数居多(见图 4)。而属于非计生三户的家庭中,剔除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废卷外,七个地区家庭平均的男孩数为1.3个,女孩数为1.0个。虽然云南南华县非计生三户生育男孩、女孩的平均数均小于1,但其与北京大兴、四川巴中市通江县的男女孩数之比均在1.4:1以上。图 4 计生三户生育情况统计图图 5 非计生三户生育情况统计图2 土地与就业、经济情况从承包土地的情况来看,被调查对象中南华县农民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最多,是其它地区的3-10倍左右;而从征地情况来看,北京大兴区和山西柳林县的被征地数占其当地人均耕地数比例最高,分别达69.2%和29.8%。根据表2,对于土地的处理情况中,七个被调查地区中选择转“租给他人耕作”的情况均仅次于“主要自己耕作”这一情况,可见,无论是自己耕作还是转租给他人耕作的情况下,均反映了农民对于土地的重视程度。表 2 被调查对象承包土地情况土地拥有情况地区有承包土地的农户没有土地承包现有耕地面积(亩)被占用的耕地面积(亩)土地处理情况主要自己耕作雇他人耕作转租给他人耕作自己耕作一部分,其他归集体全部收归集体搁荒安徽省霍邱县6.010.17141795143184172北京市大兴区6.664.611166398531855329福建南平延平区2.310.2910193428031752209山东菏泽牡丹区4.780.371325246824510204山西柳林县7.051.8912366314981738194四川通江县3.280.1318435247100025云南南华县25.40.4615403255100127 从被调查对象的职业情况来看,七个被调查地区中从事粮食作物耕种为主的农户比例居首位,为42.0%。其次人数排在第2-4位的职业依次为从事经济作为耕种为主的农户、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和本县内个体劳动者。其中,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两个地区被抽样调查对象中从事粮食作物耕种为主的农户比例超过了60%;福建南平市延平区中被调查对象比例最高的是本镇内乡镇企业职工。表 3 被调查对象的职业情况就业状况地区从事经济作物耕种为主的农户从事粮食作物耕种为主的农户本县内乡镇企业职工本县内个体劳动者本县内公职人员家务劳动者暂时没有固定工作在外务工经商其他合计安徽霍邱县651093236110713817244261774北京大兴区5175361161907326110964681934福建延平区326399467240449677106171772山东菏泽37082238227917871126281851山西柳林县2653728117225333788228821878四川通江县1051335278737611293161989云南南华县515913181267774357751840合计2163547074510947181060408113824213038从个人经济状况来看,七个被调查地区农民个人的平均月收入为436元,平均月结余为333元。在收入状况方面,除云南省南华县的农民个人月平均收入仅为240元外,其余六个地区农民个人的平均月收入均超过了400元,最高的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农民平均月收入达554元。在结余方面,山西吕梁市柳林县的农民个人平均月结余略高于其他地区;而云南南华县的月结余情况超过了月收入情况,出现了异常。表 4 被调查对象个人收入、结余情况地区合计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北京市大兴区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云南省楚雄自治州南华县个人经济状况个人月现金收入1000103231185862886412969平均(元)418496554423514419240436个人现金月结余120031692225933913292平均(元)346364294342370354251333从农民家庭的整体经济状况来看,七个被调查地区农民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6894元,年支出为5118元,因此其平均年结余为1776元。其中,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最高的依然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区(8755元),而延平区农民的年支出水平也高居首位。七个地区中山东菏泽牡丹区、安徽六安霍邱县,以及四川巴中通江县农民的家庭平均年结余均在2700元以上,位列前三。表 5 被调查对象家庭收入、结余情况地区合计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北京市大兴区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云南省楚雄自治州南华县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年现金收入100005696749417884036731094157平均(元)71316927875576875789755345746894家庭年基本生活总支出10000493554636628788191327平均(元)43635933781148595375466943635118家庭年均结余平均(元)2768994944282841428842111776二、抽样地区农民参加新型农保制度的可行性评估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在于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老年的基本生活,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因此,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首先应分析农民的需求与特点,对其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一)经济能力评估 1 整体情况根据上文对于农民个人平均月收入、月结余以及家庭年收入、年支出和年结余的分析(见表4、表5),以及“各地区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能力分析”的分报告,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农民收入虽然不高,但普遍具备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缴费的能力。因此,我国普遍已经具备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多方筹资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经济条件,而我国不具备普遍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二是被调查地区农民的收入与结余情况尚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从个人平均月收入角度来看,福建南平延平区的月平均收入(554元)是云南南华县农民的月平均收入(240元)的两倍多;而从家庭年均收入结余来看,安徽六安市霍邱县与四川巴中市通江县的结余最高。即使在同一地区,高低收入的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差距则更为巨大(超过10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地区农民收入来源、收入水平、消费能力与消费倾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在任何地区都存在具备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济条件的群体,如果制度缺位,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政府失职和不作为的表现。政府不应该等到所有的人都具备参加社会保险的经济条件后才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三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必须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巨大差异。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收入、支出的差异和特点,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必须进行创新;要建立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制度和政策必须具有高度的弹性。四是经济发展是制度建设的基础。对于经济比较发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启动和有所发展的地区,除了要坚持和稳固现有制度创新成果,还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基金投资管理,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暂时还没有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地区,首先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其政府补贴缴费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的缴费能力和参保意愿。2 计生户的经济能力分析根据表 6,计生户的个人平均月收入449元,平均月结余334元,基本上与七个被调查地区农民个人平均月收入(436元),平均月结余(333元)相同。从年龄与个人月收入、月结余的交互情况来看,年龄越小的农民收入水平越高,相应地月结余能力也越高,因此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能力也越强。表 6 计生户的年龄-收入、结余交互表年龄合计183233474862637778计生三户个人经济状况计生户个人月平均收入10001293286750529平均(元)490460396258128449计生户个人现金月结余120034842140143平均(元)356331326302220334(二)参保意愿评估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愿也就是要了解其对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程度,弄清楚他们对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参与意向和能力如何。具体来说就是在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下,农民到底愿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他们愿意且能够选择什么水平的养老保险,以及这种意愿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本部分将利用这次抽样调查数据,对现行制度安排下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向展开实证分析。1 整体情况根据图6,从总体情况来看,无论男女,想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都占一半以上,无论是非常想参加还是已参加的情况,均为男性多于女性。图 6 性别-参保意愿交互分析根据表7,从总体情况来看,无论教育程度如何,想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都占一半左右。 表 7 教育程度-参保意愿交互表参保意愿教 育 程 度小学以下(人)小学(人)初中(人)高中(人)中专(人)大专及大专以上(人)合计(人)非常想参加206984136932778222986想参加45424863279565108446936不太想参加6034747776259994不想参加441521903182427已参加3623929772326682不清楚1242772544498716总计92444855866111526091127412 计生户参保意愿总体上看,无论是否是计生三户,在对于“您是否愿意参加政府主办并组织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题时,均有50%以上的人选择“想参加”。而非计生户选择“非常想参加”与计生户相比高了4.8个百分点。而被调查对象中已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人数均很少,都在6%以下。图 7 性别-参保意愿交互分析根据图8,无论是计生户还是非计生户,其对于“如果政府给予农民补贴,是否愿意用于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选择,超过一半的人均认为“只要能真正为农民提供养老保障”,均愿意用补贴参加。但同时也不容忽视,计生户与非计生户各有30%左右的人尽管选择了愿意,但认为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应该提高。图 8 计生情况与有补贴参保意愿交互分析就非计划生育户来看,根据表8,非计生户中生育3个孩子的占总户数的61.2%。从表8与图9可以看出,选择想参加的人数在各种生育情况下都占大多数。其中,生育6个孩子及以上的家庭选择“不想参加”或是“不清楚”的比例较高。表 8 非计生户生育情况与参保意愿交互分析意愿孩数非常想参加想参加不太想参加不想参加已参加不清楚总计3孩5459621335910912019284孩204388592748567825孩66145161118252816孩以上51598101320161合计86615542161071882213152图 9 非计生户生育情况与参保意愿交互分析图在选择“您是否愿意将政府给予农民的补贴用于参加农村”一题时,无论生育孩子的个数多少,均有50%以上的人认为“愿意,只要能真正为农民提供养老保障”,而选择不愿意的比例相对较小。表 9 非计生户生育情况与有补贴参保意愿交互分析意愿孩数愿意,只要能真正为农民提供养老保险愿意,但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水平提高不愿意,希望通过别的方式解决养老问题不愿意,我的家庭急需钱总计3孩89739812913115554孩37616564496545孩1286817172306孩以上71451511142合计14726762252082581图 10 非计生户生育情况与有补贴参保意愿交互分析3 建模分析通过上述关于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描述分析,基本得出以下结论:被调查对象中,绝大部分农民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愿意使用政府给予农民的补贴来参加。但是,到底哪些因素对农民的参保意愿影响较大,农民根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愿意参加,愿意选择怎样的投保标准,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因此,我们通过构建模型,用logistic与多元线性回归来分析。前者分析农民参保的意愿,后者用来分析农民参保水平选择的问题。(1)变量选取与假设根据抽样调查问卷,自变量选择了个体情况、家庭情况、地区条件、养老观念与期望和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5个类型共15个变量(见表11)。相关研究假设为:男性比女性、文化程度高比文化程度低的更愿意参加养老保险且会选择更高的投保标准;年龄越大的农民养老保险参与意愿越强、投保标准选择越高;非纯农户比一般依靠种植作物的纯农户更愿意参加养老保险而且会选择更高的投保标准;家庭人口数量和家庭人均土地面积越少、家庭人均收入越低,越倾向于参加养老保险并选择越高的保险水平;农民“养儿防老”观念越弱、对自己养老担心程度越高,以及对国家政策解决养老问题的期望值越高,农民越具积极的养老参与意向;计生三户家庭比非计生三户家庭具有更高的养老保险意愿需求;如果农民了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关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主要来源于政府与有关部门的宣传,则越有可能愿意参加并会选择较高的投保标准。分析思路:在现行政策安排下,考察个体情况、家庭情况、地区条件、养老观念与期望和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这五个层面的变量对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参加意愿及保险水平选择的影响。由于参加意愿这一因变量在本文被处理为一个二分变量,它不满足一般线性回归关于因变量必须是连续变量这一基本条件,因此采用logistic回归与多元线性回归来分析。表 10 被解释变量的频数分析参与意愿与选择标准频数百分比愿意参加(=1) 每月50元左右595862.43 每月100元左右182619.13 每月150元左右3203.35 每月200元左右2222.33 每月200元以上1271.33不愿意参加的(=0)109111.43合计9544100.0表 11 自变量的选择及相应处理、赋值变量名称变量尺度变量的处理于赋值方式个人层面性别(t1)虚拟变量0=女,1=男年龄(t2)定距变量文化程度(t3)定距变量1=小学以下,2小学,3初中,4高中5高中,6中专,7大专及大专以上身份(t5)虚拟变量0非农户,1纯农户家庭层面因素家庭人口数(t7)定距变量家庭年均收入(t13)定距变量11000以下,21001-2000,32001-300043001-4000,54001-5000,65001-60007=6001-7000, 8=7001-8000, 9=9001-100001010000以上家庭年均支出(t14)定距变量11000以下,21001-2000,32001-300043001-4000,54001-5000,65001-60007=6001-7000, 8=7001-8000, 9=9001-100001010000以上家庭拥有土地面积(t8)定距变量地区因素地区经济状况(县)定距变量1山东,福建,北京,山东2安徽,四川,山西3云南养老意识与观念养老风险意识(t23)定距变量1非常担心,2有些担心,3不太担心4完全不担心,5不知道对养老保险的期望(t29)定距变量1能,2不能,3不知道信息掌握及渠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了解度(t27)定距变量1知道,很了解,2听说过,但不太清楚3根本没听说过根据表10,88.6%的农民对这项制度表示愿意参加。尽管一半以上(81.6%)的农民对标准的选择在每年缴费100元左右及50元左右,约相当于农民现金结余的5%左右,但这大大低于15%左右的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的缴费水平。(2)logistic回归分析农民的参保意愿表 12 logistic回归分析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行制度框架下农民的参加意愿对5个层面所有变量的整体回归分析模型(见表12)来看,总体显著并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在不同层面的变量中,家庭年收入、养老风险意识、对养老保险的期望,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了解度这4个因素在总体模型中显著。从个人层面来分析,个人层面的变量均不显著,即参保意愿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份均关系不大,其原因可能与近年来农保工作的深入宣传与开展有关,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身份(是否纯农户)在内,这些农民个人的社会特征与其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愿关系不显著。从家庭层面来分析,由于农民的收入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计算的,因此将年平均收入因素置于家庭层面。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层面的3个变量中,家庭年收入因素很显著,即家庭年收入越低,越愿意参加养老保险,这与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设相同。幂值进一步说明,家庭年均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其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意愿相应增加0.058,而家庭土地面积与参保意愿无关,这说明收入与土地并没有太大联系,依靠土地富裕的农民还是极少数,调查数据中相关关系也说明了他们之间关系并不密切也不显著(r=0.062,p=0.804)。因此,家庭年收入和家庭人均土地面积说明了农民的养老保险参加意愿中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说明农民的养老保险缴费能力还非常有限,或者说过于依赖农民自主缴费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超越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后者则说明土地保障已经不能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征地越来越多,土地的比较效益越来越低,农民不能将自己的养老保障完全寄希望于土地。从养老保险的风险意识与农民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期望来看,养老意识与观念层面的农民对“个人解决养老的期望”这两个因素非常显著(p0.05)或比较显著,而且回归系数估计值分别是-0.323和-0.888。即农民随着对个人解决养老的期望值越高,也就越具有积极的养老保险参加意愿。这个因素的显著性都证实了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设。该假设正说明,即使是在自愿缴费的条件下,愿意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民,多数能认识到这项制度是国家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必要措施。如前所述,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中,国家只能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而不承担资金上的支撑,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没有明显优于商业保险或个人储蓄养老,农民参与的基础是对政府管理的信赖。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地方出现了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激烈竞争的局面,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及保险机构的组织与宣传。(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农民参保水平的选择表 1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从引入所有变量的总体线性回归模型来看,其中显著或比较显著的因素有: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口数、地区经济情况、是否知道农保及养老保险期望7个变量,在参加意愿回归分析中这些变量都不显著,这说明养老保险的参加意愿和水平选择这两大问题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异质性。尽管文化程度在参加意愿的回归分析模型中不显著,但在水平选择的回归模型中却验证了研究假设,即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选择较高的缴费水平,并表现出很高的显著性(见表13)。这可从2个方面来解释:首先,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有着较高的收入水平(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20,并且非常显著),从而具备较强的缴费能力。其次,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更能意识到自己的老年风险,并不愿把自己老年风险的规避仅仅指望于传统观念中的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较强的参加意愿和较低的缴费能力(或者说是谨慎的缴费态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个人层面中显著参加意愿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3个因素在水平选择回归模型中都不显著。从表13中可以看出,与参加意愿模型相反的数据分析结果是,家庭人口数对保险水平选择的影响比较显著,而家庭年均收入和人均土地面积都不显著。家庭人口是家庭层面唯一能验证研究假设的变量,即家庭人口越多越倾向于选择低水平的养老保险。这正如cherlin(1983)研究发现,一个老人的子女数量是影响其老年生活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家庭人口多则保障能力强,它进一步说明了家庭仍然是人们规避老年风险的首要选择。一般认为,较高的收入意味着较高的缴费能力和保险需求,如果土地少的人可能从事农业生产外的劳动,则收入较高,有缴费能力的农民也不一定选择高水平的养老保险。而且从模型中可以发现,农民的养老意识与观念因素都不能解释其保险水平的选择。因此,参加养老保险并不是农民解决养老问题中投资策略的首选,或者说,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低并不必然是由农民的缴费能力不足导致的,而与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是否到位相关。在老年父母的心目中,以子女赡养老年父母为特征的家庭养老,即便不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至少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案。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土地和家庭养老是农民无奈的、唯一的和有效的方式。这可以从模型中家庭层面几个因素的显著程度上得到一定程度的证实。从地区经济展开来看,目前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公共事业大都需要农村集体自筹资金解决,且更多的是依赖于村集体经济的投入。研究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农民倾向于选择较高的投保标准。换言之,社会保障的水平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保障的水平。“是否知道农保”这个因素也符合研究假设中提出的养老保险信息将对农民的养老保险水平选择产生影响。按政策科学的观点,一项政策执行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其中最首要的就是解释,即将政策的内容转化成一般人能接受和了解的指令。农民对这些养老保险信息的了解有16.2是通过村干部及养老保险部门的宣传。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除了宣传和组织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外,最迫切的是要帮助农民转变养老观念,让农民能够认识到通过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老年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要实现这一政策目标,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引导、扶持、激励。三、抽样调查地区农保制度供给的聚类分析(一)现状分析 根据抽样调查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以将抽样调查地区分为三类。第一类:已经具备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的地区,对于已经有条件的地区,政府利用必要的行政手段提供适当的财政支援,可以率先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等多方筹资的、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第二类:具备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的地区。这样的地区中,已经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且达到第1类地区水平的,和第1类地区同样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还没有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县,要以乡镇企业职工、返乡农民工、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乡村干部、乡村医生、乡村幼儿教师等有条件的群体为重点对象,逐步建立新型农保制度。第三类:需要创造条件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地区。只在已经有条件的地区和群体中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地区,要探索建立中央财政向中西部地区和困难群体的转移支付机制,创造条件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表 1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农村以及调查对象地区的分类分类农民人均纯收入*分类上的概念对象省此次调查对象地区第1类2366元/年以上已经具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的地区10个省(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福建省,广东省等)山东省荷泽市牡丹区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北京市大兴区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第2类2366元/年以下1531元/年以上具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条件的地区16个省(安徽省,四川省,山西省,湖北省,江西省,重庆市等)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第3类1531元/年未满不具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的地区5个省(云南省,甘肃省,山西省,贵州省等)云南省南华县注:2366元是2001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531元是农村小康社会水平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与管理规范调研合作项目书。(二)基于抽样调查问卷的分析 1 构建被调查地区新型农保制度供给的分类指标体系(1)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从指标选取的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来看,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必须符合以下四个原则: 全面性广泛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到的因素,尽可能把那些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适当地引入该指标体系中。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供给而言,可以从总体经济状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政府对于该制度的补贴,四个方面来考虑构建二级子系统。不重叠性指标的不重叠性,也称为指标的差异性或独立性。精简明了,尽量使用最少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客观合理地反映,避免采用重复、烦琐的指标。同一类别中的各项选入的指标因素之间至少在分析性质上应该相对独立,说明不同问题或问题的不同方面,彼此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或线性关系。层次性将指标分门别类,划分层次,便于分析研究。指标体系必须涵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给的主要特征。所有预选指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和测评内涵与特征。应该分出层次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如构建一级系统二级系统,结构清楚,方便使用。可操作性指标获取的难易程度用指标获取的难度因数来度量。在选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供给分类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实证研究时数据的可获取性。(2)指标体系的设立方法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供给分类的指标体系,是寻找在整体上能最好地满足原则的指标体系的过程。其具体设立的方法是:确定目标:被抽样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供给是否到位;针对某一地区的不同地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供给的差异性。多层次、多系统地分解评价对象,建立评价要素集:评价对象分解是把所要评价的综合属性分解成小的,具体的评价要素。确定各项指标反映哪些评价要素,检查是否存在重复,以及系统归属是否混乱。(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供给的分类指标体系表 1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供给分类指标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府供给分类指标体系a一级系统二级系统总体经济状况 b1地区生产总值 c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c2农民人均纯收入 c3现金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 c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 b3参保率 c5参保覆盖率 c6参保率年增长率 c7参保覆盖率增长率c8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b3个人缴纳的养老金占个人总支出比例c9养老金支付率c10养老金总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c11养老金总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c12政府财政补贴b4财政补贴人数占参保总人数比例c13财政补贴金额占财政支出比例 c14三个层次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数层。目标层表明评价的总体结果,反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府供给的总体水平;准则层包括总体经济状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金、政府对于该制度的补贴四个子目标的结果,构成一级子系统;二级子系统为指数层,所选指标共14个项目。2 基于抽样调查的地区系统聚类 系统聚类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聚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首先将每个样品各自看成一类,选择距离最小的两类合并成一新类,然后计算该新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再将距离最小的两类进行合并,如此继续,这样每次合并后都减少一类,直到所有的样品都聚为一类为止。 本文根据上述的14项指标对其进行系统聚类,经检验14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都在中度以下。通过z score变换方法将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处理,其变换公式为:,式中:,最后对七个地区进行系统聚类,如表16与图11所示:表 16 被抽样地区农保制度供给的系统聚类表 图 11 被抽样地区农保制度供给的系统聚类图如果将七个地区分为三类,则第一类为北京大兴区、山东菏泽牡丹区;第二类为安徽六安霍邱县、山西吕梁市柳林县、四川巴中市通江县、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第三类为云南省南华县。如果将七个地区分为四类,则第一类为北京大兴区;第二类为山东菏泽牡丹区;第三类为安徽六安霍邱县、山西吕梁市柳林县、四川巴中市通江县、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第四类为云南省南华县。(三)理论分类与实证分类比较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七个地区的分类,以及上文中构建新型农保制度供给分类指标体系聚类的结果,七个抽样调查地区的分类大体一致:当聚类成三类时,北京市大兴区作为试点地区的优越性较为明显,而云南南华县的各项指标较低,属于第三类。实证中山东菏泽牡丹区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在实证分析中的分类与理论分类不同,归入了第二类。当聚类成四类时,北京市大兴区与云南南华县的分类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且实证情况与理论分类相同。当指标体系更加科学与完善时,实证研究中的山东菏泽牡丹区单独成为一类。四、结论与建议(一)几点结论 1抽样调查的基本特征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500份,收回问卷13766份,回收率为78.66%。经过两步筛选获得有效问卷共有13183份,问卷有效率为95.8%。整体上看,7个地区被调查地区的性别比为1.88:1;年龄在33-47岁、48-62岁的居多,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1.3%、27.1%;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与初中文化。从生育情况来,属于计生三户的家庭中,北京大兴、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山东菏泽市牡丹区的独生子女户人数居多,而其余四个地区的二女户人数居多;而属于非计生三户的家庭中,七个地区家庭平均的男孩数为1.3个,女孩数为1.0个。从被调查对象的职业情况来看,七个被调查地区中从事粮食作物耕种为主的农户比例居首位,为42.0%。从个人经济状况来看,七个被调查地区农民个人的平均月收入为436元,平均月结余为333元。从农民家庭的整体经济状况来看,七个被调查地区农民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6894元,年支出为5118元,因此其平均年结余为1776元。2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行性评估整体上,被调查地区农民的收入与结余情况尚存在较大的差异,从个人平均月收入角度来看,最高的福建南平延平区的月平均收入(554元)是云南南华县农民的月平均收入(240元)的两倍多;而从家庭年均收入结余来看,安徽六安市霍邱县与四川巴中市通江县的结余最高。经济能力的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参保情况和保障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农民的参保意愿,在不同层面的变量中,家庭年收入、养老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职业病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院火灾应急预案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消毒隔离知识掌握考核试题及答案
- 全民反恐守护平安课件
- 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实务指南
- 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机构学费收入担保协议书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深基坑支护工程承包协议
- 2025年跨境电商出口贸易合同
- 2025版创业项目合伙人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 GB/T 29912-2024城市物流配送汽车选型技术要求
-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攻击定义及描述规范》
- 《酒店客户关系管理 》课件-项目三 酒店客户关系管理制度
- 四代住宅的施工难点
- 企业贷后检查报告范文
- 高考英语3500词频表
- 《肿瘤溶解综合征》课件
- 电瓶车以租代购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4年六西格玛黄带认证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健康证记录表-自动提示过期功能
- 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