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类初步设计说明统一格式.doc_第1页
某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类初步设计说明统一格式.doc_第2页
某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类初步设计说明统一格式.doc_第3页
某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类初步设计说明统一格式.doc_第4页
某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类初步设计说明统一格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步设计说明xx建筑设计研究院初步设计说明统一格式1. 本说明格式仅供建筑专业使用,其他专业的编写内容可按各专业规定自行编制,但目录、章节格式、次序、字体、字号应按此统一格式排列;统一编制要求详初设使用说明及各专业格式要求;封面格式各工程自定; 2. 由于各工程具体情况不同,如合同要求、规模、性质、复杂程度、是否合作设计等,故各工程在具体编写时应相应做必要的调整;说明中的内容应同时在图纸中反映,避免图纸与说明不符;3. 报审到各政府有关部门的初步设计说明文件,可以是本格式内容的全部(如消防局),也可以是部分(如人防办、园林绿化、交通等部门)。设计人应相应进行必要的整理,以保证所需信息传达的完整性;4. 设计说明中已包含的内容(如内装修做法表、门窗数量表等)在图纸文件中不必再另行编写;5. 为有助理解和提供参考方便,本格式中列举了部分实例、注释等非正式内容的参考文字(均采用斜体以示区别),使用时应注意删除或更改。在此也向提供工程参考实例的设计部门和设计人表示感谢。公共建筑类49目 录第1部分 设计总说明 (页)1工程概况2 设计依据3 设计范围与分工4 其他第2部分 总平面 (页)1 建设场地概述2 规划条件要点3 执行的设计规范与标准4 总平面设计5 竖向设计6 室外工程设计内容及材料标准7 室外管线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3部分 建筑 . (页)1 设计原则2 执行的设计规范与标准3 建筑功能设计4 建筑造型设计5 建筑材料及设施6 防水工程设计7 无障碍设施8 建筑使用人数9 建筑面积统计表第4部分 结构 . (页)1 结构概况2 设计依据3 设计标准4 可变荷载(风荷载、雪荷载、活荷载)5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6 结构选型7 结构分析8 主要建筑材料和强度等级9 其他第5部分 给排水. . . (页)1 执行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2 设计范围3 给水系统 4 消防给水系统和灭火设施5 排水系统6 中水系统7 节水措施8 给排水消防系统自动监控要求9 管道材料10 需要提请在初步设计审批时确定的重要问题附录1 水量统计附录2 给排水、消防给水主要设备明细表第6部分 暖通空调与动力. (页)1 执行的设计规范和设计标准2 设计范围3 设计参数及设计标准4 估算指标及总负荷量5 冷热源和空调采暖水系统6 空调方案、空气处理和通风7 防排烟及通风系统的防火措施8 热能动力9 暖通空调动力系统自动监控要求10 需要提请在初步设计审批时确定的重要问题11 管道材料及保温附录 主要设备明细表第7部分 电气 . (页)1 设计依据2 设计范围3 供配电系统4 照明5 防雷与接地6 弱电系统第8部分 防火 (页)1 工程概况2 建筑专业防火3 设备专业防火4 电气专业防火第9部分 人防 . (页)1 设计依据2 人防建筑3 人防结构4 人防设备5 人防电气第10部分 节能和环保 . (页)1 建筑热工性能2 设备专业节能措施3 电气专业节能措施4 噪声与振动控制5 废物处理6 污水处理、废气排放和卫生防疫7 建筑生态设计第11部分 概算说明 . (页)1 总概算说明 2 单项工程概算说明(注:本目录内容文字仅为参考,使用时应注意与正文部分标题的统一)第1部分 设计总说明1 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2. 建设地点:3. 建设单位:4. 总用地面积:ha(或m)5. 建设规模与性质:(如300间旅馆、18班中学等)6. 建筑主要功能:(如办公、商场、地下车库及附属配套设施)7. 建筑类别:(如高层民用公共建筑)8. 建筑面积: m9. 建筑特征:(以下用于单栋建筑)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上裙房层,地下层建筑高度:m (室外地面至外墙顶)结构形式:结构(以下用于多栋建筑)编号名称建筑面积(m)结构形式层数建筑高度(m)(至外墙顶)地上地下10. 建筑使用年限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本工程为类,合理使用年限为年。(类别为1、2、3、4,年限分别为5、25、50、100)11. 总概算(投资)(总概算投资包括和不包括的范围。若初步设计的总建筑面积和总概算(投资)与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报告及对其批复中的总建筑面积和总概算(投资)有偏差,必须说明原因。)12. 工程概况(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编写)(以下为示例)“项目” 位于北京朝阳区内,b21、b22地块,将为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提供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ibc)、击剑及现代五项中击剑和气手枪等比赛项目的使用场所;奥运会后将成为北京举办国际性会议、综合展示活动的大型会议中心。本项目主要功能有展览、展示、商业、会议、大会堂(5400人)、大宴会(3000人)、报告厅(390人)、办公等功能。2 设计依据1. 设计项目委托单(xx建筑设计研究院 年月日)2. 设计任务书(建设单位 年月日)3. 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报告及对其批复中的总建筑面积和总概算(投资)4. 政府有关批文(如市发改委立项批文 京发改社会字2007 号)5. 规划意见书(xx规划委员会 2007规意字 号 )6. 建设用地红线图(xx规划委员会2007规意字 号)7. 建设用地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xx规划委员会2007拨地 号)8. 审定设计方案通知书(xx规划委员会 2007规审字 号)9. 人防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条件申报表(编号)10. 人防面积指标明细表(编号)11. 建设项目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标准审查申请表(编号)12. 人防工程设计技术审查单(xx人防工程技术服务中心)13. 人民防空工程规划送审表(或人防工程设计条件)(xx民防局 文号)14. 关于人防工程易地建设审查意见书(xx民防局 文号)15. 关于交通影响分析评估报告意见的函(xx交通委员会 京交规函【2007】 号)16. 关于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xx环境保护局京环审【2007】 号)17. 经批准的设计方案(xx建筑设计研究院 年月日)18. 设计确认单(xx建筑设计研究院 年月日)或其他形式的建设单位确认文件19. 气象基础资料20. 工程地形测量图(测量单位如xx测绘设计研究院 图文号 年月日)2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单位如xx勘察设计研究院 图文号 年月日)22. 有关市政公用设施(道路、管网等)资料(可详见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部分专业说明)23. 有关会议纪要和甲乙方文函24. 国家、行业及xx现行规范、规定(详见各专业说明)(注:依据工程性质不同,列出涉及的主管或有关部门的批转意见,如环保、卫生、市政、交通、电信、邮政、供水等。)3 设计范围与分工本工程设计和不设计的范围分别说明。(以下为示例)本工程设计包括的范围含用地红线以内的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通风、空调、强电、弱电及室外道路、竖向、管网工程。上述内容在初步设计文件中未表示的部分将在施工图阶段中设计。本工程设计不包括的范围有天然气、热力、供电、通讯、办公网络、公共厅堂精装修、厨房工艺、玻璃与石材外幕墙系统、擦窗机及室外园林绿化等内容。该部分另由建设单位委托专业公司设计。本院负责与其有关的技术接口。本阶段初步设计工作由建筑、结构、设备、电气及经济五个专业协作完成。(以下为示例)本项目由我院与国公司合作设计。其中,建筑方案由公司完成,初步设计由我院与公司合作设计完成,施工图设计工作由我院完成。设计范围(略)。具体内容详见设计分工协议(2006.06.08)。4 设计原则(设计主要构思、指导思想)(以下为示例)4.1 严格执行现行国家、建设部及xx的相关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定,符合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文件。4.2 依据(顾客)工程设计任务书,设计出满足业主的需求,功能完善、技术合理、经济实用的建筑。4.3 坚持以人为本和绿色、健康的理念,充分考虑北京地区城市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营造典雅大方、安全便捷、尺度宜人并别具特色的场所空间与可持续发展的办公环境。5 其他5.1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及经济效益5.2 需由顾客在初步设计审批时提供或决定的问题(如超面积批文、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尚缺的市政等基础资料、未最后确定的功能、标准、设备选型等、设计文件批复时间对设计进度的影响等)(注:总说明中已叙述的内容,在各专业说明中一般不再重复)第2部分 总平面1 建设场地概述1.1 建设地点周边环境状况(如自然与人文环境、交通、建筑、公共设施、绿化等现状和规划描述)1.2 建设场地地形、地貌(如地形、地貌、水域、最高最低标高、总坡向、坡度等)1.3 建设用地内的现状(如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古树或保留树木、保留或拆迁要求、用地市政条件)2 规划条件要点(如红线范围内用地面积、建筑控制线、建筑限高、日照条件、道路出入口位置、容积率、绿地率、停车数量以及城市设计、环保、文保等规定。)3 执行的设计规范与标准(可另详第3部分建筑第1章)4 总平面设计4.1 设计原则(设计主要构思、指导思想,满足原始条件、规划要求及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等)(以下为示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绿色、科技、人文”的时代特点,体现沉稳、庄重、美观的特色,体现本公司核心经营理念,即“”。布局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尽可能克服用地南北长、东西短而多设置南北朝向房屋有难度的问题。4.2 交通组织4.2.1 周边交通条件(外部城市道路情况、使用者可能采用的各类交通方式的分析)4.2.2 交通设计原则(以下为示例)依据xx交通委员会关于对本工程交通影响评价报告评议意见,本着“分流、高效”的原则,对交通组织根据不同功能区和不同交通方式做了精心设计。4.2.3 出入口(包括基地出入口和建筑出入口两类)(以下为示例)1. 行人出入口:进入基地的行人主要是管理办公人员、银行顾客和访客。管理办公人员及访客的出入口设在基地的东、西两侧各两个;北侧正中设一个出入口将主要提供银行顾客、访客使用。2. 非机动车辆出入口:沿用一期自行车库,位于项目东、西两侧。3. 机动车辆出入口:项目东、西两侧设置机动车地下车库出入口。4.2.3 人流交通组织(以下为示例)人流考虑五部分:轨道交通人流、地面公交人流、小汽车人流、步行人流、自行车人流。轨道交通人流大都到达交通枢纽,通过站地铁的地下人行通道直接进入大厦。地面公交人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到达公交枢纽,和地铁客流一样,通过站地铁的地下人行通道直接进入大厦;另一部分达到大厦周围的公交站点,通过道路的人行道系统到达大厦。小汽车、自行车人流直接进入地下停汽车库、自行车库,通过电梯进入办公室。步行人流利用道路人行道系统直接进出大厦。贵宾进出大厦通过大厦东门正门,接送车辆只在正门等候上下客,进入地下停车库停放。4.2.4 车流交通组织(以下为示例)车流需求的空间方向主要来自北部区域。机动车主出入口设置在东辅路,进出交通将主要依靠东辅路组织。东辅路设两个双车道地下车库出入口、一个地下自行车库出入口。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开放式庭院绿化,不设院墙,建筑外围结合现有城市道路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西部机动车通过南侧路进出区域内的西侧街道;南部机动车主要从二环路通过立交桥进出区域,也可利用西侧街道进出;北部机动车需要通过西侧街道进出或者通过二环路从用地东侧的街进出。4.2.5 停车位(机动车和自行车的停车场库的位置、停放方式)(以下为示例)为减少地面停车对环境景观的影响,地面只设置少量停车位,以地下停车库停车为主。地下停车方式为普通坡道进入式停车,主要解决内部办公人员停车,适合集中时间上下班情况下使用,单位时间停车效率较高。机动车停车位:以地下停车为主,停车数量按每万平方米65辆考虑,共提供停车位约400个。立体机械式车位设计由业主指定的专业厂商配合。自行车停车位:地下停车为主,共提供停车位约1000个。自行车停车位分组设置地下自行车库。自行车与机动车停车位尺寸及数量详见交通分析图和地下车库平面图。4.2.6 道路系统(主次道路的路宽及纵坡、消防车道等)(以下为示例)结合市政道路,地块内环拟建大厦形成机动车环形通道,路面宽6m,兼作消防通道。地下车库两处出入口坡道均为双向,净宽6m,均设于地块西侧,以充分发挥区内路作用,从而缓解城市主干道压力。4.3 建筑布置(如楼栋分区、功能分区、日照、通风、分期建设规划等)(以下为示例)在狭长的用地内,分散布局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建筑主体尽可能多的南北朝向,确保了建筑主体的自然采光和通风,使其形成一组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建筑群。l形母题的应用,使建筑体量尽可能的减小,且使得空气在各楼之间形成环流,有利于组织场地通风。借助各平台及低层的各共享空间,形成了理想的气流组织,有助于室内空气质量的提高。4.4 绿化与环境设计(如城市设计、空间组织、绿地与植物配置、景观环境、灯光照明等)(以下为示例)4.4.1 绿地景观设计原则1. 建筑用地范围内除必要的交通道路及景观广场外均为绿化用地。东侧沿二环路设有集中绿化带。北侧设有绿化广场,西侧车道外和南侧入口广场外也设有绿化带,四周绿化带可联成一体。2. 拟种植乔木为主。尽量减少大面积草坪,以节约用水。3. 在有限的空间里,运用合理有效的分析方法,朴素、新颖、开放的设计手段,创造简洁、活泼、幽雅的休闲环境。4. 园林景观工程待土建工程全部完工后,再进行二次深化设计,并请园林专业工程公司施工。4.4.2 屋顶绿化与水景地下一层餐厅处设计了下沉式叠水景观,局部布置屋顶绿化,建筑物四周与出入口外设旱喷泉等水景。屋顶绿化与旱喷泉等水景由专业厂商配合深化设计。4.4.3 绿化指标绿化用地面积 4561 m其中:实土绿地面积(含喷泉广场)2939 m 覆土3米以上的绿地1622 m其他绿化面积2265 m(详见绿化总平面图与绿地及环境分析图)4.4.4 主体设计手法1. 硬与软的关系不同的材质,石材、草坪、水体、喷泉等等,它们在质感及颜色上的不同,形成对比。2. 疏与密的关系由于植物及小品的布景方式、位置、大小各有不同,通过不同空间的对比,使的景观在人们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并且与建筑主体形成呼应。 4.4.5 景观构成分析1. 视线分析视线主要体现的是人们在环境中的第一感受,视线感受是否舒适,是评定环境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之一。2. 种植分析和植物的季相变化草坪、绿篱、地被、散种、树阵、竹林。在整体种植配置中,加入一定量的色叶树种,丰富了整体景观的颜色层次。 3. 植物的基本配置乔木:国槐,银杏,悬铃木等,也可以种植一定量的常绿树种。灌木:紫薇,珍珠梅等。地被:鸢尾,玉簪,山麦冬等。竹类:早园竹等。4.4.6 局部景观说明1. 主楼前广场以硬质铺装为主体,在铺装的形式上,采用整体衬托局部的手法,大面积的花岗岩块石为底,局部镶嵌石条,形成对比,同时,在正中央可以有一水景。2. 南侧小花园各种不同的元素有着不同的质感与颜色,石材、水面、花卉、竹子。3. 水道景观廊曲折的水面,在视觉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映射出主体建筑的倒影。4. 北侧的树阵与旱喷泉北侧的旱喷泉,动静相结合,四周有树列包围,形成自己的区域。在没水的情况下,是一个良好的休息空间。4.4.7 夜景灯光设计与景观相呼应,灯光以不同形态出现,如庭园灯、草坪灯、地埋灯、光纤、水下灯等。5 竖向设计5.2 设计依据(如现有和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市政管道的标高、地形)5.3 竖向布置方式(地形利用或改造的方式)(以下为示例)根据本项目用地地形图,确定室内地坪0.000=48.30,与一期绝对标高相同。室内外高差最高处1.6m。5.4 总平面雨水排水与回收利用方式(如自然排水、市政排水,雨水回收利用的考虑)(以下为示例)道路广场雨水排放以自然排水为主,雨水排向周边绿地,坡度按常规设计,广场铺地采用与一期相符的材料,铺设考虑雨水渗透的功能;主要绿地设计标高低于道路,以利于雨水的渗透、回收和利用。(以下为示例)结合地形、地貌,采用综合技术措施,合理利用雨水。1 制定雨水径流管理计划,减少雨水径流的流量和流速。2 增加现场雨水径流的渗透量,保持透水和植被面积。3 采取技术措施收集场地中不透水区域的雨水,选择合理的雨水利用方案。4 合理规划地表雨水径流途径,减少受污染几率,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量。5 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收集雨水并进行处理利用。5.5 设计标高室内相对标高0.000等于绝对标高xx.xxx。与周边城市道路、用地标高的关系。6 室外工程设计内容及材料标准6.1 设计的范围与内容(如道路、广场、停车场、围墙、小品等)6.2 材料和标准(可列表说明)7 室外管线(由设备、电气专业编写)7.1 设备室外管线(由设备专业编写)7.2 电气室外管线(由电气专业编写)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 称数 量单 位备 注1规划总用地面积ha2其中:市政代征地面积ha3 绿化代征地面积ha4 建设用地面积ha5建设用地道路、广场、停车场用地面积ha6绿化用地面积ha7总建筑面积m8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9地下建筑面积m是否包含人防建筑面积10人防建筑面积m含人防出入口11建筑物基底总面积m12建筑密度%13建筑容积率14绿化率%15人均建筑面积m/人16人均绿地面积m/人17机动车停车数量辆18 其中 地上停车辆19地下停车辆20机动车停车指标辆/万m21自行车停车数量辆22 其中 地上停车辆停车场按1.8 m/辆计23地下停车辆停车库按2.0m/辆计24自行车停车指标辆/万m25单位造价(以医院为例) 元/床(注:13容积率计算一般不包括地下建筑面积;25单位造价可包括:学校 元/生;宾馆 元/标准间;剧院 元/座;体育馆 造价/人等。)第3部分 建筑设计1 执行的设计规范与标准本工程设计执行现行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及xx有关标准、规定。主要的规范、标准包括但不限于:l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l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l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l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l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或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l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l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年版l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版)l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l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l (建筑专项规范,如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l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l xx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21-2005l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3版)l 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发改运行20032116号l 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市规发(2003)258号l xx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专业技术措施(2006年版)l biad设计深度规定(2008)2 建筑功能设计2.1 平面布置 (主要分区情况与分区原则、柱网的选择、模数系统的考虑)(以下为示例)2.1.3 标准层模数系统:建筑基本模数为1.350m,5.40/8.10/10.80m柱网,控制模数网格1.35m1.35m,采用弹性开放模式下的建筑模块集成系统,外围护采用1.35m模数单元幕墙系统,室内采用模块隔墙系统(1.35m2.8m),模块天花和模块地面(0.675m0.675m)。机电专业设计智能化和配套模数模块。标准层共用部分(核心筒)设计:重点在于向使用者提供方便性、舒适性、功能性以及表示标准层使用面积比的效率性,该设计核心筒严格控制在标准层面积的30%,建筑使用方的效率最大化。2.2 各层功能分区与内容 (可列表分别予以说明)(以下为示例)地下部分为三层,包括汽车库及设备、电气机房等功能。地上部分主要为内部办公使用及其配套设施,首层部分空间对客户开放。具体各层平面使用功能如下:(1)首层及夹层包含了办公楼的大堂、对外营业厅、接待厅等公共空间;一夹层东西塔楼为办公空间,部分房间为营业厅贵宾服务。(2)二层弧形为能够同时容纳600多人就餐的大餐厅,两侧塔楼为部门办公单元。(3)三层为两层通高的交易大厅,塔楼南侧对应上部三夹层(四层)还布置了办公室、会议室和休息区。(4)五层至九层为各部门办公层。包括普通办公室,经理室和会议室,每层3个办公部门。其中塔楼,共5层10个部门,围绕中庭展开布置;弧形部分为中间走道双面办公,共5层5个部门,布置10人至30人的大办公室和4个人员较少的部门用房。(5)十层为高管层,设有高管办公室共12套及配套设施,如会议室,餐厅等。(6)屋顶层为机房层。2.3 水平及垂直交通组织(平面之间的交通组织与联系,垂直交通的形式、组织与联系方式)2.4 剖面设计(如各部分的层高与净高等)(以下为示例)严格执行规划意见书中关于高度的要求,建筑檐口高度为90m。四层以下为裙房。首层层高5.7m,二、三、四层每层4.0m,五层至二十二层每层3.9m,经过精心计算和管线的细致排布,确保办公空间净高2.8m,走道空间净高2.5m。地下500人会议室层高8.1m,净高5.7m以上。车库层高根据不同需要设计。预留机械存车位的地下三层为4.8m。中心机房占用了地下三、四层两层空间,变配电室下部设了2.2m高的管线层。根据出线的要求,地下三层设计为4.8m,局部空间减去出线的高度后,仍能保证车位的高度2.2m要求。3 建筑造型设计3.1 设计指导思想(如设计理念、城市设计的考虑、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以下为示例)与一期大楼兼容, 完成“天圆地方”的设计主题。二期建筑与一期建筑和谐结合并在功能上与一期配套是非常重要的。大楼符合规定的高度限制,二期中的全部楼面水平标高都与一期的完全一致。二期外墙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复制了一期的设计实例。东面和西面的遮阳装置是一期相对应面的遮阳装置的延续。现有建筑物的正面使用的全部材料也将用在二期建筑物的正面上。灰黑色花岗岩建筑地基,甚至包括石材的大小和样式都会在新楼中完全重现。铝柱盖板和窗台板将与一期建筑物立面上使用的有着同样的抛光面和相似的细节。总体来说,与新大楼有关的体量、比例、尺寸、材料和细节要尽量与一期的完全相同。建筑完工后,大楼将表现出一种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会完成街道立面,进而和这座由城墙定义的历史性城市整合。3.2 造型设计(建筑风格、体形与立面、主要材料的选择、色彩等)3.3 室内设计 (主要为室内设计的原则、精装修与普通装修的范围、风格、基本标准等。具体部位的内容、详细标准可详见4.4 内装修设计)3.3.1 室内设计的原则(以下为示例)1. 强调办公建筑的定位,突出办公建筑的特性。2. 室内环境设计的理念要以建筑设计的理念为基础,与各个专业一起努力将理性设计和整体设计的概念贯彻设计的全过程。3. 室内装修设计的风格要与建筑的风格相统一,使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4. 风格为现代风格:简洁明快,清新大方。5. 空间设计突出空间的尺度感,通透感和共享的特性。6. 设计手法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用模数控制大比例到细部节点的逻辑关系。7. 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功能合理,使用方便,感觉舒适。8. 坚持绿色和健康的理念,从设备,材料和智能等多方面的设计和选择上,坚持环保和节能。3.3.2 精装修与普通装修的范围(以下为示例)本工程的室内装饰设计精装修的范围是大厦的公共部分。包括所有门厅大堂,共享大厅报告厅,会议厅,电梯厅,卫生间和公共走廊。4 建筑材料及设施4.1 墙体材料4.1.1 外墙体(各部位外墙体的材料、厚度)4.1.2 内隔墙(各部位内隔墙的材料、厚度)(以下为示例,其中隔声、耐火极限要求也可在其他章节表示)本工程主要使用3种材料。地下室主要使用混凝土砌块墙,地上部分主要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轻钢龙骨纤维增强水泥板。地下部分混凝土砌块墙隔墙位置隔墙材料及厚度墙体隔声要求(rw)墙体耐火极限(h)主要设备机房300厚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55db2.00其他用房,管理用房20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45db1.00防火墙200厚承重混凝土或30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3.00地上部分轻质隔墙隔墙位置隔墙材料隔墙构造隔声性能(rw)耐火极限(h)备注办公室沿走道隔墙轻钢龙骨石膏板双面双层(148mm厚)40db1.00办公室之间隔墙轻钢龙骨石膏板双面双层(148mm厚)45db0.75内填50厚岩棉井道隔墙轻钢龙骨石膏板双面双层(148mm厚)50db1.00内填50厚岩棉防火墙轻钢龙骨防火石膏板双面三层(172mm厚)同相应部位要求3.00内填50厚岩棉卫生间、开水间隔墙纤维增强水泥板双面双层(148mm厚)40db0.751.00内填50厚岩棉楼梯间隔墙轻钢龙骨防火石膏板双面双层(148mm厚)同相应部位要求2.00内填50厚岩棉电梯井隔墙轻钢龙骨防火石膏板双面双层(148mm厚)50db2.00内填50厚岩棉空调机房、电梯机房隔墙轻钢龙骨防火石膏板双面三层(172mm厚)55db2.00内填50厚岩棉4.2 门窗与幕墙4.2.1 门窗与幕墙的材料与技术性能要求(内外门窗、幕墙、天窗等材质、标准、颜色、开启形式)(以下为示例)外窗、玻璃幕墙的技术性能要求外窗性能设计最低标准符合规范标准备注风压变形性能56级gb/t7106-2002外门物理性能等级标准参见外窗,下同气密性(m3/m.h)45级gb/t7107-2002水密性(pa)45级gb/t7108-2002500pa保温性能分级(w/m2.k)4级gb/t8484-2002、dbj01-621-2005 具体根据窗墙比确定隔声性能分级(db)3级gb/t8485-2002、京环保辐字(1999)564号玻璃厚度窗56a5; 门812a8jgj113-2003厚度通过计算确定玻璃幕墙性能设计最低标准符合规范标准备注风压变形性能级gb50009-2001通过计算确定气密性(m3/m.h)ii级gb/t15225-94jgj26-95dbj01-621-2005水密性(pa)ii级保温性能分级(w/m2.k)iiiii 级具体根据窗墙比确定隔声性能分级(db)iii 级平面变形性能ii级耐撞击性能f(n.m/s)i ii级玻璃厚度612a6jgj113-2003双层钢化,厚度通过计算确定层间水平防火玻璃夹层防火玻璃6.38gb50045-95立面防火玻璃铯钾防火玻璃gb15763.1中空(外low-e,内铯钾)天窗玻璃中空夹层玻璃jgj113-2003上层钢化,下层夹层玻璃6.76铝型材规格120150系列gb/t5237.15-2000采用系列规格,最终应通过计算选定外窗、玻璃幕墙的其他要求性能设计最低标准符合规范标准备注玻璃品种中空离线low-egb18915.2-2002透光率tr 60%,遮蔽系数se 0.6,0.8;low-e膜置于内玻外侧安全玻璃要求符合发改运行20032116号、jgj113-2003、gb15763.1-2001,具体部位将在施工图纸中表示铝材外饰氟碳喷涂 3涂jg/t133-2000断桥隔热条聚烯胺尼龙pa66kf25密封胶条三元乙丙或硅橡胶五金配件国产优质开启方式外门90120系列;外窗下悬55系列开启窗锁多点锁锁点根据窗扇大小定结构胶及密封胶国产优质硅酮中性胶gb16776-1997;gb/t14683-2003纱扇要求卷轴纱扇在厨房、餐厅、卫生间中采用建筑幕墙的技术性能要求铝板幕墙性能设计最低标准符合规范标准备注整体ys/t429.1-2000铝板3银灰色铝单板外饰氟碳喷涂 3涂jg/t133-2000耐撞击性能f(n.m/s)ii级石材幕墙性能设计最低标准符合规范标准备注开缝宽度1015mm石材厚度25 mmgb/t18601-2001连接方式为背栓式石材规格900左右花岗石材表面磨光与火烧石材品种、颜色待定4.2.2 门窗编号(注:以下所列出的门窗编号方式不是唯一的,例如后面的门窗数量表中编号所举例即为传统的汉语拼音代号的方式,但该种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量的以英文含义为代号的编号方法为推荐形式,应逐步推广。)1. 门窗代号编制顺序:材料+装饰标准+性能+类型+宽+高+开启方式 防火+ (a)+ 隔音+ 通风 举例: t a f (a) d 14 21 .1木 装 防 耐 门 门 门 大质 饰 火 火 扇 扇 小 极 限 宽 高 扇 甲 1.4 2.1 级 (1) “宽”指门洞或窗洞宽度,用宽度尺寸前两位数字表示。如:1800表示为“18”。 “高”指门洞或窗洞高度,用高度尺寸前两位数字表示。如2100表示为“21”(2) 门洞实际尺寸与门、窗扇设计尺寸的关系另详。(3) 玻璃幕墙号只用代号cw+宽高表示如:cw12050(幕墙宽12m,高5m)。(4) 窗代号:可按门代号编制,但取消“装饰标准”和“开启方式”两栏。 例如:mf(a)w1510 钢制甲级防火窗1.5m宽1m高2门窗代号字母含义:门窗代号字母含义表材料装饰标准性能类型开启方式木制t普通无代号甲级防火f(a)门d大小扇.1钢制 m高级a乙级防火f(b)窗 w全开门.3不锈钢m1丙级防火f(c)隔断b连 门.4铝制m2隔音p弹簧门s单侧推拉.p1玻璃g通风l转门r双侧推拉 .p2保温i推拉门p卷帘sh幕墙cw注:1 当为木、金属制玻璃门时,玻璃代号“g”排在木、金属制代号t、m、m1、m2的后面。例如:mgf(a)d15242 通风:主要用于卫生间门 保温:主要用于外门3 门窗编号举例:木制装饰门:tad1021木制装饰隔音门:tapd1421木制装饰甲级防火门:taf(a)d1421木制装饰甲级防火隔音门:taf(a)pd1421木制装饰卫生间门:tald1021木制装饰玻璃门:tgad1421木制装饰推拉门,单侧推拉:tad1021.p1普通木门:td1021普通木质隔音门:tpd1421普通木质甲级防火门:tf(a)d1421普通木质甲级防火隔音门tf(a)pd1421普通木质卫生间门:tld1021普通木制管井检修门:tf(c)d0615钢制甲级防火门:mf(a)d1421钢制甲级防火门大小扇:mf(a)d1421.1钢制甲级防火隔音门:mf(a)pd1421钢制甲级防火玻璃门mgf(a)d1421钢制玻璃门:mgd1421木制装饰隔音窗:tapw1810钢制窗:mw2112玻璃幕墙:cw12050钢制玻璃隔断:mgb4027铝制玻璃门m2gd12244.2.3 门窗数量表(在门窗数量表中表示出门窗的使用部位、类型、尺寸、数量、材质要求)门窗数量表详附表1。4.3 外装修设计(外墙、主要入口台阶、坡道等的材料与标准)(以下为某工程示例)1. 主体塔楼主体塔楼部分,拟采用内循环式双层呼吸幕墙系统,充分利用该系统隔声、减噪以及在热工方面的优势,通过与空调系统及室内照明系统的合理组织,实现建筑人体功能、节能方面的优化设计。2. 裙房四层以下的裙房四周采用花岗岩,形成建筑群稳定坚实的基座。四层以上的裙房采用点支式玻璃幕墙体系,减弱因裙楼高度带来的封闭的感觉,也形成与石材基座的虚实对比。3. 上部连接体建筑上部连接体,用大型桁架体系支撑,外围护拟采用内循环式双层呼吸幕墙系统,在形式上与两侧建筑形成连续性,从而强化企业整体形象的统一性。4. 中庭核心主中庭空间,围护结构采用点支式玻璃幕墙体系,支撑结构采用桁架加拉索的形式,顶部有50%的屋面为可开启部分,幕墙遮阳系统与幕墙一体化设计。4.4 内装修设计4.4.1 内装修设计的要点(以下为某工程示例)1. 室内设计引入建筑外立面的装饰手法,将外立面单元式幕墙形式延伸到室内空间中,例如在首层大堂的两侧墙面上利用外立面的石材墙面和幕墙风格手法进行装饰设计,在两侧的共享空间中裙房部分采用通透的设计手法与点式玻璃外墙相呼应。而高层办公楼则将外立面直接延伸到共享大堂,使建筑内外装饰成为一个有机体。2. 在空间的处理上,通过过厅、楼梯、幕墙、跑马廊等设计手段,通过空间的形态、色彩和光影,使整个大厦内形成流畅的、有节奏、虚实相结合,气派而又有趣味的空间。3. 保证室内环境满足健康、舒适的要求。防止由于选材不当造成室内空气质量恶劣。1) 所有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必须满足相应产品质量国家标准;2)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应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的要求;3) 室内装修工程应进行环境空气质量预评价;4) 绿色建筑对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制更为严格。尽量选择有害元素含量要求更严格的装饰装修材料;使用有益人体健康的新型材料如净化空气材料、微循环材料、调湿材料等。5) 各部位使用的装饰材料品种均应符合国家的防火规范。4. 室内装饰由于使用和外立面相应的装饰手段,以石材、金属和玻璃为主,这些硬质材料对室内的建声不利,因此在设计中,利用空间的造型,适当增加有利于建声的材质如木、石质和金属的吸声板,并将其和整个装饰相结合,起到丰富空间特色,增加设计亮点作用。5. 光对于空间形态和空间气氛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的方式,设计丰富的光环境,通过对照度和色温的控制设计出使人感到舒适的休闲和工作的空间。采用系统吊顶设计,将灯具、风口、喷洒、烟感和广播有机的结合,将吊顶和地面功能形成密切的对应关系,也为日后维修创造有利的条件。6. 室内设计将以150为模数,控制室内的平面和立面,使室内空间中的任何形态从大的比例到细部、从门洞到插销均处于严密的逻辑设计中。7. 材料使用应以“免维护”为原则,装饰材料以工厂加工现场装配为主尽量减少现场制做。不仅提高施工效率和装饰面精度,增加完成度,也为日后维修更换提供方便,极大减少使用过程中的维修管理成本。8. 在大堂和共享空间中将利用植物、水景、灯光、座椅和其他硬质景观塑造充满绿色和自然情趣的空间,家具和艺术品等的选择应符合室内整体风格,将陈设与大厦的内外装饰形成统一体。9. 大厦内的指示和标识将按规范的要求达到简明、清楚、系统和配套。4.4.2 楼地面、墙面、顶棚等主要部位的标准室内工程做法表详附表2。4.4.3 卫生洁具(洁具及配件的类型、标准)4.4.4 厨房设备(标准、有无参考厂商配合工艺设计等)4.4.5 装饰灯具(在主要各类部位的灯具类型、标准)4.5电梯选用4.5.1 电梯布置的原则与目标(使用人数、到达目的地的时间、5分钟输送能力、必要时可包括垂直交通模拟性能分析等)4.5.2 电梯布置的情况(用途、是否按层数分区、类型、数量、参考厂商、型号、载重量、速度等主要参数)(以下为示例)电梯选型表编号用途数量层数类型型号载重量(kg)速度m/s使用部位l-1l-4客梯120曳引办公区l-5客梯-220曳引办公区消防电梯l-6货梯-24液压裙房自动扶梯选型表编号名 称数量层数倾斜角度梯级宽度(mm)额定速度(m/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