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氯乙烯车间聚合出料岗位操作法 修 订: 预 审: 审 核: 批 准: 文件编号: 版 次: 受控状态: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文 件 修 改 控 制 页 序 号修改页码/条款修改状态修改人日期 目 录 第一部分 助剂配制岗位操作法 1 岗位职责范围4 1.1 岗位管理范围 .4 1.2 岗位职责 .4 1.3 岗位与其它岗位关系说明 .4 2 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规格及公用工程规格5 2.1 原材料、辅助材料规格 .5 2.2 公用工程规格 .7 3 产品及三废规格7 3.1 产品 .7 3.2 三废规格 .8 4 工艺流程叙述8 5 开车前的检查准备工作9 6 开车及正常操作步骤9 6.1 涂壁液的装槽 .9 6.2 缓冲剂的配制 .10 6.3 分散剂 88/47 的配制 .11 6.4 分散剂 b72 的配制 .13 6.5 ehp 引发剂的配制14 6.6 终止剂配制 .16 6.7 其余助剂配置(热稳定剂等) .16 7 停车操作17 7.1 计划停车操作步骤 .17 7.2 紧急停车操作步骤(参见各岗位应急操作管理规定) .17 8 岗位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17 9 安全常识及资源配置18 9.1 各种化学药剂的安全常识及个体防护方法 .18 9.2 事故应急设施配置 .21 10 分析检测项目一览表22 11 相关附表22 11.1 设备明细表 .22 11.2 工艺控制指标一览表 .25 第二部分 聚合岗位操作法 1 岗位职责范围27 1.1 岗位管理范围 .27 1.2 岗位职责 .27 1.3 岗位与其它岗位关系说明 .27 2 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规格及公用工程规格28 2.1 原材料、辅助材料规格 .28 2.2 公用工程规格 .30 3 产品及三废规格30 3.1 产品 .30 3.2 三废规格 .31 4 生产原理、工艺流程描述及工艺流程图生产原理、工艺流程描述及工艺流程图33 4.1 生产原理 .33 4.2 工艺流程描述 .33 4.3 工艺流程图 .34 5 开车前的检查准备工作开车前的检查准备工作.35 5.1 开车前的检查 .35 5.1 聚合控制室准备及确认 .36 6 开车及正常操作步骤开车及正常操作步骤 36 6.1 涂釜操作 .37 6.2 缓冲剂加料 .38 6.3 加水操作 .38 6.4 加单体操作 .39 6.5 加分散剂操作 .43 6.6 加引发剂操作 .44 6.7 正常反应操作 .47 6.8 出料操作 .47 6.9 聚合釜回收操作 .47 6.10 清釜操作 .47 6.11 聚合釜的操作 .50 6.12 油站的操作 .51 6.13 水环真空泵的操作 .52 7 停车停车操操作作 53 7.1 计划停车操作步骤 .53 7.2 紧急停车操作步骤 .53 8 岗位异常情况的判断何处理岗位异常情况的判断何处理.54 8.1 岗位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 .54 8.2 冬、夏季操作注意事项 .56 9 安全常识安全常识 .56 9.1 氯乙烯的物化性质 .56 9.2 氯乙烯的爆炸性 .56 9.3 氯乙烯的毒性 .57 9.4 个人防护方法 .57 9.5 引发剂的物化性质 .57 10 分析检测项目一览表分析检测项目一览表.58 11 相关附表相关附表60 11.1 设备明细表 .60 11.2 工艺控制指标一览表 .62 第三部分 出料汽提岗位操作法 1 岗位职责岗位职责范范围围 64 1.1 本岗位的管辖范围64 1.2 本岗位的职责 .64 1.3 本岗位与其它岗位关系说明.64 2 岗位原、辅材料及公用工程规格岗位原、辅材料及公用工程规格64 2.1 原材料规格65 2.3 公用工程规格65 3 产品及三废规格产品及三废规格 66 3.1 产品规格.67 3.2 三废处理程序及处理方法.67 4 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叙述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叙述 68 4.1 生产原理68 4.2 工艺流程叙述.68 5 开车前的检查准备工作开车前的检查准备工作68 5.1 开车前的准备.68 6 开车及正常操作步骤开车及正常操作步骤70 6.1 浆料倒槽的操作70 6.2 汽提塔的开车的操作71 6.3 开车注意事项.71 6.4 正常生产过程中岗位的操作控制.71 6.5 出料槽的操作.71 6.6 离心泵的操作71 6.7 设备切换操作方法72 6.8 设备维护保养要求74 7 停车操作停车操作.76 7.1 计划停车操作步骤76 7.2 紧急停车操作步骤76 8 岗位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岗位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77 8.1 岗位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77 8.2 冬、夏季操作注意事项77 9 安全常识及资源配置安全常识及资源配置.79 9.1 本岗位危险化学品常识79 9.2 岗位配置的安全设施及自救药品79 10 分析检测项目一览表分析检测项目一览表80 11 相关附表相关附表.80 11.1 设备明细表80 12.2 工艺控制指标一览表81 1 1 岗位职责范围岗位职责范围 1.1 岗位管理范围 负责助剂配制所有设备包括助剂循环泵、助剂加料泵、助剂配置槽、助剂储槽, 包括助剂的储存。 1.2 岗位职责 1.2.1 溶剂厂房各助剂配制槽和贮槽及搅拌的保养。 1.2.2 溶剂厂房各中助剂的循环、加料泵的保养。 1.2.3 溶剂厂房内所有的工艺管道及管道上的现场手阀、法兰密封。 1.2.4 配制助剂用蒸汽、工艺用氮气压力,配制助剂用称,吊运助剂原料的电动行 车。 1.2.5 出料汽提回收厂房三楼回收阻聚剂贮罐 v502、阻聚剂泵 p504 进出管道及 管道上的现场手阀、法兰密封完好。 1.2.6 出料汽提回收厂方三楼碱液罐、消泡剂贮罐 t119、t109 及二楼碱泵、消泡 剂泵 p118a/b、p112a/b 进出管道及管道上的现场手阀、法兰密封完好。 1.2.7 阻聚剂贮罐、碱液罐、消泡剂贮罐上的现场液位计。 1.2.8 溶剂厂房内所有设备、工艺管道及现场卫生。 1.2.9 乙二醇换热系统机泵、贮槽及相关管线设备。 1.3 岗位与其它岗位关系说明 1.3.1 本岗位与仓储联系确认助剂的库存量,有效掌握使用动态,保证库存满足 生产需要; 1.3.2 与微机工联系确认-26冷冻水是否运行正常,保证助剂的储存; 1.3.3 每天与聚合岗位联系落实助剂的使用情况,及时联系进行配置。 2 2 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规格及公用工程规格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规格及公用工程规格 2.1 原材料、辅助材料规格 2.1.1 引发剂 配方引发剂为 ehp(过氧化二碳酸-2-二乙基乙酯)和 cnp(过氧化新葵酸异丙苯 酯) ,均为高效引发剂,其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无杂质,其储存温度为-15-20 度,是 水溶性引发剂,有毒 易挥发,ehp、cnp 的氧化分解性极强,固在储存及使用时应避免 与氧化剂、还原剂或金属接触,与皮肤接触后应及时用水冲洗。 ehp(水乳液) 、cnp 执行标准(企标):q/lzh009 外观 活性氧含量 m/m 含量m/m氯含量m/m 乳白色液体 (无杂质) 2.265010.15 乳白色液体 (无杂质) 2.565010.1 2.1.2.防粘釜剂 聚合用涂布剂其化学名称为多元酚的共聚物。遇空气变色而失效,必须密封贮存 或氮封。 防粘釜剂执行标准(企标):q/320483 spj14-2002 外观ph 值密度(20)固含量 淡黄色透明液体 (遇氧变为蓝黑色) 12131.011.03 5.00.5 2.1.3 分散剂 聚乙烯醇(pva)是由聚醋酸乙烯酯经碱性醇解制成,是唯一不由单体聚合而成的高 聚物.因醇解不完全仍含一定的酯基,而将以醇解后的醇基-oh 含量称为醇解度.醇解度 低,界面活性大,分散性能好,所得的 pvc 视比重小,孔隙率大,塑化性能好。使用该类 分散剂能提高 pvc 颗粒的规整性及塑化性能。 名称项 目单 位规 格 dh80l 醇解度 % dh78 醇解度 % 分散剂 dh45 醇解度 % 2.1.4 终止剂 聚合用终止剂及其他助剂均为有机物(双酚 a、atsc、a-甲基苯乙烯) ,应尽量避 免接触,接触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接触后要用大量水冲洗。 2.1.5 缓冲剂 聚合用缓冲剂为碳酸氢铵(nh4hco3) ,其作用是调节聚合反应体系的 ph 值。易遇 潮结块,环境温度较高时易挥发出刺激性气体氨,接触时注意个人防护。 2.1.6 紧急事故终止剂 -甲基苯乙烯是一种低剧毒性液体,对肠道有刺激,高浓度气体有强烈的气味, 对鼻膜有强烈刺激。入口 ld50(鼠)为 4.9g/kg。严重暴露时,会使人呼吸受到刺激, 多次暴露会对人体系统有影响,最终导致死亡;对皮肤具有中等程度至明显的刺激性, 长期或多次接触皮肤会使人患皮炎,同时通过皮肤吸收,也可使人本系统受到影响; 对眼睛有轻微的刺激性,会使人患结膜炎,但不回伤角膜。使用时要确保良好的通风, 要避免液体与皮肤接触,避免吸入气体,同时要远离热源、火源和明火,要有防静电 保护。本终止剂加料系统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但是在更换 -甲基苯乙烯时务需小 心。在更换之前应用氮气吹扫贮罐,并将废气在远处排放。 2.1.7 消泡剂 2.1.8 热稳定剂 2.1.9 碱液 2.2 公用工程规格 序号名称项目单位规格 供水温度 07 1 0水 供水压力 mpa 0.23 2 蒸汽 压力 mpa 0.41.0 钙镁离子 mg/l ca2+0.01、 mg2+0.01 电导率 us/cm5 3 无离子水 ph 值 6.5-8.5 4 仪表气 压力 mpa0.4 纯度 %97 5 氮气 压力 mpa0.3 温度 30 6 循环水 压力 mpa0.50 温度 -26 7 冷冻盐水 压力 mpa0.3 3 3 产品及三废规格产品及三废规格 3.1 产品 助剂名称浓度溶剂分析频率 分散剂 a14.50.2%dw1 次/批 分散剂 a24.50.2%dw1 次/批 分散剂 b40%dw1 次/批 缓冲剂5.00.5%dw1 次/批 引发剂15.00.5%dw1 次/批 3.2 三废规格 3.2.1 废水 清洗各助剂配制槽、储槽的废水和停车检修时储槽剩余助剂残液收集后统一外运 处理。 3.2.2 废渣、废料 每天配料过程中产生的包装袋及包装桶等,包装袋做为生活垃圾废弃,包装桶返 回厂家重新利用。 3.2.3 废气 各种助剂均有一定的挥发性,挥发物通过厂房四周的通风机排出室外。 4 4 工艺流程叙述工艺流程叙述 4.1 生产原理 按照聚合配方中的各类助剂的浓度,将成品助剂加入适量的水,通过搅拌使其均 匀混合。 4.2 工艺流程叙述 本岗位是将聚合反应所需的助剂在开车投料前提前配好备用,包括分散剂、引发 剂、缓冲剂、终止剂、涂壁剂、阻聚剂、消泡剂、事故终止剂的配置。 分散剂的配置是根据给定配方在分散剂料斗加入适量的分散剂,配制水通过分散 剂斗下方的分散剂喷射器与分散剂加料斗中粉状分散剂均匀混合,输送至搅拌运行的 分散剂配制槽中。配置好的分散剂,降槽到分散剂储槽中,通过搅拌保证不分层;并 在储槽内加装冷却盘管进行低温保存。 引发剂在配置时根据给定配方加入适量引发剂、水和适量的分散剂 a2,搅拌均匀 后放入引发剂储槽中,通过搅拌保证不分层;并在储槽内加装冷却盘管进行低温保存。 5 5 开车前的检查准备工作开车前的检查准备工作 5.1 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5.2 按车间下达的配方单取用所需的各种助剂,并仔细核对。 5.3 校对称量磅秤是否正确,其精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5.4 助剂均用塑料容器或包装物盛装,并注意其贮存条件。 5.5 称量时应作到一人称量,一人复核,要做好助剂的称量复核记录。 5.6 严格按照配方单用专用磅称称取各种固体助剂及液体助剂,称好后迅速按贮 存条件存放。 5.7 配料岗位人员每天应及时巡检化学危险品库的温度,调节好冷却水的量,确 保危险品库的温度处于(深冷区-10 -25,低冷区 0 -10)范围内,严禁 危险品库温度超过控制范围。 6 开车及正常操作步骤开车及正常操作步骤 6.1 涂壁液的装槽 涂壁液在放粘釜进料槽 v110 中贮存,需在下一次涂壁前最少需要 20 分钟的涂壁 液装槽时间。涂壁液在 200l 包装桶中,需用氮气压入 v110 贮槽中: 6.1.1 将涂壁剂加料管和氮气压料管与涂壁剂包装桶连接。 (连接过程中动作尽量 要快,避免打开的涂壁剂包装桶进入空气) 6.1.2 将放粘釜进料泵 p114a/b 前管道手阀关闭,关闭贮槽顶部 n2 2管手阀,打开 贮槽顶部放空阀,打开涂壁剂加料管至放粘釜进料槽 v110 管线上的手阀。 6.1.3 缓慢打开涂壁剂氮气压料管线上的手阀,并注意阀后压力表指示,控制压 力 0-0.05mpa。 6.1.4 涂壁液开始由涂布剂加料管进入放粘釜进料槽 v110 中,通知微机岗位观察 放粘釜进料槽液位计 lt/t110-02,最高液位不得超过 v110 槽液位的 80。 6.1.5 涂壁剂加入前,通过放粘釜进料槽 v110 液位 lt/t110-02 估计需加涂布剂 的量,保证涂壁剂包装桶内涂壁剂压尽。换桶先关氮气手阀,再关加了管线手阀。 6.1.6 关闭放空手阀,缓慢打开槽顶部 n2 管手阀,见放空管有气体吹出后,持续 2 分钟后关闭放空手阀,保证放粘釜进料槽 v110 中充满氮气起到良好的氮封作用,保 证放粘釜进料槽 v110 压力在 0.1mpa。 6.1.7 此时涂壁液为使用做好准备。 6.1.8 注意事项: 6.1.8.1 采用氮气将包装桶中得涂壁剂压入储槽中,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包 装桶的耐压不可预知。 6.1.8.2 压料前一定要确定放粘釜进料槽 v110 中压力泄至平压,且在压料过程中 放空始终是开启的。 6.1.8.3 压料过程中,包装桶氮气充压手阀缓慢打开,充压匀速进行,时刻注意 充压氮气的压力,确保压力不超过 0.05mpa。 6.1.8.4 与控制室及时沟通确认放粘釜进料槽液位 lt/v110-02,保证 lt/v110-02 不超过工控指标,且包装桶内涂壁剂没有剩余,避免造成浪费。 6.1.8.5 生产过程中,现场定时巡检并记录储槽压力,及时向储槽中冲入氮气, 保证放粘釜进料槽 v110 压力在 0.1mpa。 6.1.8.6 储槽需要检修时,包装储槽液位最低,储槽内残液及冲洗水均回收至桶 中外运处理,禁止排入生产污水。 6.2 缓冲剂的配制 缓冲剂为 20kg 包装袋供给,在缓冲剂配置槽 t113 中配制: 6.2.1 检查并确保所有无离子水管阀门的关闭,现场启动缓冲剂配制槽搅拌 a113。 6.2.2 打开助剂配水 v/t112-16 下游手阀,告知微机工记录并开启助剂配水 v/t112-16,软水注入。 6.2.3 在缓冲剂配置槽 t113 加入 700kg 的无离子水,其水量由流量计 fiq/t102- 02 计量,通知微机工关闭助剂配水 v/t112-16,现场关闭手阀。 6.2.4 缓冲剂装于袋中以粉状供货,一次割开一个袋子,慢慢地匀速地将入到缓 冲剂槽 t113 中。 6.2.5 加入 13300kg 的缓冲剂,混合 15 分钟后,通知中央化验室取样测固体含量 并向实验室询问分析结果。 6.2.6 微机工确认缓冲剂储槽 t117 液位 lia/t117-0420%。 6.2.7 微机工确认下次进料前 20 分钟以上,现场操作工打开放料手阀对缓冲剂进 行降槽操作。 6.2.8 缓冲剂槽 t113 放空后,关闭放料手阀,停缓冲剂配置槽搅拌 a113。 6.2.9 配制工在原料配制表上记录分析结果,微机工用新的含固量修改微机参数。 6.2.10 注意事项: 6.2.10.1 倒料过程中,放料筐架上应有过滤网,避免包装袋碎屑进入配制槽内。 6.2.10.2 配制和输送过程中,配制人员佩戴好防护面具,并确认周围厂房轴流风 机开启。 6.2.10.3 需要检修时,可将缓冲剂储槽 t117 中缓冲剂输送至缓冲剂配置槽 t113 中,残液和冲洗水将极大地影响下水 ph 值,排放前与生产调度联系,在污水池内做 好中和处理。 6.3 分散剂 a 的配制 本系统所使用分散剂 a 包括分散剂 a1 和分散剂 a2 两种,其配置和储存独立进行,配 制方法相同。配制前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好相应防护用品如橡胶手套、护目镜、防尘面 具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6.3.1 配料前现场准备足够的分散剂用于一次分散剂的配制,如果分散剂加料斗 已加满可将分散剂托架放在就近分散剂 a 料斗 t111 处便于加料操作。 6.3.2 为了使溶液达到 4.5%,将 2260kg 的分散剂 a 溶入 47750kg 的水中,分散 剂 a 配置罐 t103a/b 槽的操作是一样的。 6.3.3 检查分散剂配制罐 t103 是否为空的。如果不是,与控制室联系确认剩余原 料是否可以降槽到分散剂贮槽 t104 中,确保有足够空间进行分散剂的配制。 6.3.4 现场准备好予定量的分散剂数量及割刀,确保分散剂加入的连续性。 6.3.5 现场与控制室微机人员联系并通知配制工作将开始。 6.3.6 现场启动分散剂配制槽搅拌 a103。 6.3.7 打开 v/j101-02 上游手阀,告知微机工记录并开启 v/t112-16。按现场按 钮 pb/j101-03,现场确认已打开 v/j101-02,软水注入分散剂 a 配置罐 t103,其水量 由流量计 fiq/t102-02 计量。 6.3.8 分散剂装于袋中以粉状供货,一次割开一个袋子,慢慢地匀速地入到分散 剂 a 料斗 t111 中,每 40 秒卸空一个袋子,保证粉末在料斗中不堆积,添加太快会引 起料斗堵塞。 6.3.9 若配料完成,将继续加水直到予定数量为止。按现场按钮 pb/j101-03 并确 认 v/j101-02 关闭,同时通知微机工关闭 v/t112-16,现场关闭手阀。 6.3.10 分散剂 a 配置罐 t103 中混合 3 小时后,通知中央化验室取样分析并向实 验室询问分析结果。 6.3.11 分析结果符合要求,且分散剂 a 进料罐 t104 的液位低得足以将物料完全 接收,操作人员打开两槽间连通阀,向分散剂 a 进料罐 t104 进料。 6.3.12 分散剂 a 配置罐 t103 输送完成,现场停分散剂 a 配置罐搅拌 a103,关闭 输送手阀,配制工在原料配制表上记录分析结果,微机工用新的含固量修改微机参数。 6.3.13 注意事项: 6.3.13.1 整个配制过程耗时 90 分钟,当分散剂 a 粉末开始向分散剂 a 料斗 t111 加料时,配制人员不能离开分散剂 a 料斗 t111。 6.3.13.2 在向分散剂 a 料斗 t111 加料过程中,如果发生堵塞,通过关闭手阀来 立即停止注水,清洁堵塞部位后打开手阀恢复配制。 6.3.13.3 在配制过程中,如果 l/t103-07 太高或 a103 停止,微机工立即关闭 v/t112-16 停止配料,同时通知现场配制人员。 6.3.13.4 分散剂 a 进料罐 t104 授料口应设 60 目过滤网,输送前检查并清理滤 网,保证滤网能完全覆盖滤蓝、滤网没有堵塞。 6.3.13.5 输送前取样检验是否完全溶解:取出少量溶液,加入12 滴碘液, 如出现蓝色团粒状透明体,说明尚未完全溶解,如色泽能均匀扩散,说明已完全溶 解。 6.3.13.6 控制分散剂配制罐 t103 向分散剂进料罐 t104 输送速度,现场需对输 送全程进行监控,如泡沫较多,可加入适量消泡剂,消泡剂的加入量为 0.01- 0.05%(以 pvc 为基准)总量不超过 1.5kg。 6.3.13.7 分散剂分析浓度较上次分析浓度偏差0.2%时,立即重新取样分析, 并通知技术人员。如需对浓度进行修正,具体操作见作业指导书。 6.4 分散剂 b 的配制 分散剂 b 为 40%的粘滞溶液,装在 200l 桶中提供, 现场使用移动式气马达桶泵进 行添加。分散剂 b 中含有少量易燃溶剂,配制前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好护目镜和橡胶手 套,应避免吸入和立即冲洗漏出溶液。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6.4.1 确认分散剂 b 罐 t106 中的液位适中,并且没有被进料使用。 6.4.2 移走桶盖,插入桶泵吸管,保证卸料管线插入 t106 中并进行固定。 6.4.3 打开桶泵马达气源,即刻向分散剂 b 罐 t106 中输送分散剂 b。 6.4.4 通过桶泵吸管可观察确认桶已空,关闭桶泵马达气源,将吸管插入新桶, 再次开启桶泵马达气源。 6.4.5 当加到予定桶的数量时,停用桶泵,拿出吸管。 6.4.6 注意事项: 6.4.6.1 对于聚合物的质量而言,分散剂 b 很重要,并影响孔隙率,应避免因疏 忽引起溶液稀释。 6.4.6.2 桶泵为专用,禁止用作添加其他助剂。 6.4.6.3 包装桶抽空时,及时关闭气动马达泵的气源,要保证 t106 中尽量少的进 入空气。 6.4.6.4 分散剂 b 溶液影响生物耗氧量(bod)的指标,将影响装置排放下水的质 量,添加过程中避免泄漏,冲洗水收集处理,避免排入生产污水系统。 6.5 ehp、cnp 引发剂的配制 ehp、cnp 均为 50%水和甲醇的溶液,需在-20储存。聚合配方使用的引发剂为 水和分散剂的复配助剂,可保证引发剂在较高温度下较长时间储存,并保证较好的分 散状态。现场使用移动式气马达桶泵进行添加。引发剂含有氧化剂,应避免与皮肤接 触,配制前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好相应防护用品如橡胶手套、护目镜、过滤式面具、防 化服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6.5.1 检查引发剂配制罐 t112 是否为空的。如果不是,与控制室联系确认剩余原 料是否可以输入到引发剂加料罐 t102 中,并加料。 6.5.2 检查并确保配制槽底到贮槽的阀门关闭,打开引发剂配制罐 t112 冷冻水进 出口阀门。 6.5.3 检查并确保无离子水管阀门关闭,配制人员通知微机人员配制工作即将开 始。 6.5.4 现场启动引发剂配制槽搅拌 a112。 6.5.5 打开 v/t112-16 下游手阀,告知微机工记录并开启 v/t112-16,软水注入 引发剂储槽 t102,其水量由,流量计 fiq/t102-02 计量。 6.5.6 当软水累计量达到配方量时(6.3m3) ,微机关闭 v/t112-16 并记录配制加 入水量。 6.5.7 分散剂 a2 加入:fiq-t112-10 清零,打开上游手阀,关闭配置用分散剂泵 p101 回流手阀,向引发剂配置槽 t112 中加入 3500l 的分散剂 a2 溶液,打开配置用分 散剂泵 p101 回流手阀,同时关闭 fiq-t112-10 上游手阀。 6.5.8 打开桶盖,通过引发剂气动马达桶泵向引发剂配置槽 t112 加入引发剂 4200l。复合引发剂的比例根据反应情况确定,一般为 11。 6.5.9 当引发剂完全加入,混合半小时后,通知中央化验室从引发剂配置槽 t112 中取样分析并向实验室询问分析结果。 6.5.10 微机工确认引发剂储槽 t102 有足够液位且在下次进料前 20 分钟以上,现 场操作工打开降槽手阀。 6.5.11 现场确认引发剂配置槽 t112 放空后,现场关闭放料阀,停引发剂配置槽 搅拌 a112。配制工在原料配制表上记录分析结果,微机工用新的含固量修改微机参数。 6.5.12 注意事项: 6.5.12.1 从冷库运至配制现场的引发剂需在最短时间加入配置槽,禁止在现场长 时间存放。 6.5.12.2 引发剂桶尽量倒空,避免桶内遗留太多残液影响空桶的储存安全和引发 剂的浪费、浓度不足。 6.5.12.3 倒空的空桶,及时从配制现场移至冷库低冷库房内存放。 6.5.12.4 现场泄漏的残液及时用水冲洗干净。 6.5.12.5 配制前必须确认配置槽冷冻水通入,温度、压力正常。 6.6 终止剂配制 终止剂装在 200l 桶中提供, 现场使用移动式气马达桶泵进行添加。配制前现场 人员必须佩戴好护目镜和橡胶手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6.6.1 确认终止剂配置槽 t107 中的液位适中,并且没有被进料使用。 6.6.2 移走桶盖,插入桶泵吸管,保证卸料管线插入终止剂配置槽 t107 中并进行 固定。 6.6.3 打开桶泵马达气源,即刻向终止剂配置槽 t107 中输送终止剂。 6.6.4 通过桶泵吸管可观察确认桶已空,关闭桶泵马达气源,将吸管插入新桶, 再次开启桶泵马达气源。 6.6.5 当加到予定桶的数量时,停用桶泵,拿出吸管。 6.6.6 注意事项: 6.6.6.1 包装桶抽空时,及时关闭气动马达泵的气源,要保证终止剂配置槽 t107 中尽量少的进入空气。 6.6.6.2 抽料前,气动马达泵吸入口需加装 60 目过滤网,避免终止剂配置槽 t107 内抽入过多杂质。 6.6.6.3 需要检修时,槽内终止剂可排入空桶中,检修完成后再抽入终止剂配置 槽 t107 内。 6.7 其余助剂配置(热稳定剂、消泡剂、碱液、事故终止剂) 6.7.1 热稳定剂、消泡剂、碱液均为包装桶提供,配制方法同终止剂。 6.7.2 事故终止剂的添加操作见作业指导。 7 7 停车操作停车操作 7.1 计划停车操作步骤 7.1.1 本岗位接到停车通知后要根据停车时间计算助剂的配置量,以免造成不必 要的浪费; 7.1.2 系统停车时将助剂储槽内助剂用到最低液位; 7.1.3 配料人员停分散剂、引发剂配置槽,关闭配置槽冷却水手阀; 7.1.4 如果冷冻 0水系统停车时间长,将分散剂、引发剂储槽剩余的助剂找空桶 接处后由车间联系处理; 7.1.5 接停车通知后将危险品库房大门用冰块从里面封堵,保证危险品库内保持 低温。 7.2 紧急停车操作步骤(参见各岗位应急操作管理规定) 非计划停车后,岗位当班人员做好现场及生产装置监护工作,根据调度安排及时 做好开车准备,按时巡检,确保现场装置及仪表、各项指标在可控范围内;计划性停 车,车间安排专人在岗位值守,实时记录调度相关指令及相关工序生产联系信息,做 好生产装置安全监护。 8 8 岗位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岗位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 8.1 助剂厂家所供的助剂经过检验其浓度不在指标范围内,联系相关部门协调换 货; 8.2 经过配置后取样分析出来的浓度与计算浓度相差较大,查找配置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失误, (水和助剂的加入量是否有误) ,重新取样分析,并通知车间技术员。 8.3 分散剂、引发剂流量计计量偏差通知仪表检查; 8.4 助剂泄漏时的处理方法:助剂泄漏时,要用大量清水冲洗,尽可能降低助剂 浓度,现场人员要配戴防护面具,备足消防器材,现场杜绝泄漏源加强通风,人员站 在上风头。 8.5 发生重要设备损坏的处理方法:当冷却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如在短期内不 能修复,应将系统中的引发剂溶液倒空,送往冷库贮存。各助剂加料泵发生故障时, 要及时通知中控室停止加料操作,并通知有关人员修理。 8.6 发生重大环保事故的处理方法:助剂大量泄漏时,应尽可能回收,另外用大 量水冲洗地面。回收后的助剂送有关单位处理,ehp、cnp 送空旷的沙地里深埋,以待 自然分解。 9 9 安全常识及资源配置安全常识及资源配置 9.1 各种化学药剂的安全常识及个体防护方法 9.1.1 氮气 9.1.1.1 理化特性 分子式:n2 分子量:28.01,无色无臭气体。熔点():-209.8,沸点(): -195.6,含量:高纯氮99.999;工业级 一级99.5; 二级98.5。饱和蒸气 压(kpa):1026.42(-173),微溶于水、乙醇,主要用途: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用 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 9.1.1.2 氮气的危害性 危险性类别:第 2.2 类 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本品不燃。 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 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 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 ,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 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 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 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 。 9.1.1.3 个体防护方法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 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 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 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9.1.2 氯乙烯 9.1.2.1 理化特性 无色、有醚一样气味的气体,分子式:c2h3cl;分子量:62.50 熔点():-159.8;相对密度(水=1):0.91(25),沸点():-13.4;相对蒸气密 度(空气=1):2.15,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mpa):5.60,爆炸上限%(v/v): 31.0,爆炸下限%(v/v):3.6,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烯、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用作塑料原料及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冷冻剂等。 9.1.2.2 氯乙烯的危害性 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 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时,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 触氯乙烯液体,可出现红斑、水肿、坏死。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四肢 末端麻木、感觉减退,并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和消化功能障碍。皮肤可出现干燥、 皲裂、脱屑、湿疹等。手部肢端溶骨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为致癌物。 9.1.2.3 个体防护方法: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10 分钟或 用 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注意患 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10 分钟或用 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9.1.3 引发剂(cnp、50%的水和甲醇乳液) 9.1.3.1 理化特性 白色乳液,熔点():-25;相对密度(水=1):0.98(0),沸点(): 不 蒸溜(分解) ;分子量:306.4,溶解性:可混溶 主要用途:用于氯乙烯和偏氯乙烯的聚合或共聚的引发剂。 9.1.3.2 过氧化新葵酸异丙苯脂的危害性,危险性类别:有机过氧化物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吸入,接触皮肤和误食后对人体有害,导致及严 重的不可逆损伤的危险。 9.1.3.3 个体防护方法:接触时配戴防护眼镜和合成橡胶手套,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 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和肥皂立即清洗。吸入时移向新鲜空气呼吸出,休息,半直 立姿势,解开衣物,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 9.1.4 引发剂:(ehp、50%的水和甲醇乳液) 9.1.4.1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乳液,相对密度(水=1):0.99(0),分子量:346.5,可混溶。 主要用途:用于氯乙烯和偏氯乙烯的聚合或共聚的引发剂。 9.1.4.2 过氧化二碳酸二-(2 乙基已脂)的危害性 危险性类别:有机过氧化物,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吸入,接触皮肤和误食后对人体有害,导致及严重的不可逆损伤的危 险。皮肤接触可能导致过敏。 9.1.4.3 个体防护方法:接触时配戴防护眼镜和合成橡胶手套,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 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和肥皂立即清洗。吸入时移向新鲜空气呼吸出,休息,半直 立姿势,解开衣物,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 9.2 事故应急设施配置 名称数量地点备注 应急灯(大)5 具聚合微机室 应急灯(小)6 具聚合微机室 空气呼吸器7 具聚合微机室 干粉灭火器66 具聚合厂房内 消防栓23 个聚合厂房内 医疗药品配置 名称数量地点备注 云南白药1 瓶聚合微机室 药创可贴10 片聚合微机室 藿香正气水1 盒聚合微机室 75%医用酒精1 瓶聚合微机室 冻伤膏1 瓶聚合微机室 烫伤膏1 瓶聚合微机室 口服葡萄糖1 袋聚合微机室 人丹1 瓶聚合微机室 劳动防护用品配置(特殊防护用品) 名称数量地点备注 防毒口罩一个/(人.一年)工具柜 防护眼镜一个/(人.一年) 橡胶手套一双/(人.3 个月)工具柜 安全帽一顶/(人 .2.5 年) 劳动防护用品配置(一般防护用品) 名称数量地点备注 帆布手套一双/(人.月) 春季工作服2 套/(人.年) 春季工作鞋1 双/(人.年) 夏季工作服1 套/(人.年) 冬季防寒服3 套/(人.年) 冬季防寒鞋3 双/(人.年) 毛巾2 条/(人.年) 10 分析检测项目一览表分析检测项目一览表 采样地点分析项目检测依据指标值分析频次 承检部 门 a14.50.2% 分散剂储槽 a2 中控分析规程 4.00.5% 每次降槽pvc 中控 引发剂储槽引发剂浓度 q/lzh009-2000 14.515 .5 每次降槽 检测中 心 缓冲剂储槽缓冲剂浓度中控分析规程5每次降槽pvc 中控 11 相关附表相关附表 11.1 设备明细表 工序设备类型设备位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介质油品单位数量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01 分散剂 a 多级离心 泵(配引发剂用) crn10-4 q=10m3/h h=30m 2900r/min 分散剂 a 46#油台 1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02a/b/c/d 引发剂加料多级离 心泵 crn10-18 q=7/11m3/h h=170m n=11kw 2900r/min 比重:1000kg/m3 粘度:200cps 引发剂46#油台 4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05a/b/c/d 分散剂 a 多级离心 泵 crn15-14 q=11/15m3/h h=170m n=11kw 2900r/min 比重:1000kg/m3 粘度:30cps 分散剂 a 46#油台 4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08a/b/c 分散剂 b 齿轮泵 cn2d-/16 q=4m3/h h=160m n=5.5kw 1450r/min 比重:950kg/m3 粘度:50cps 分散剂 b 46#油台 3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10a/b/c/d 终止剂加料多级离 心泵 crn5-36 q=3.5m3/h h=230m n=5.5kw 2900r/min 比重:100kg/m3 粘度:30cps 终止剂46#油台 4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12a/b 消泡剂泵 q=0.1m3/h h=140m n=0.37kw 1400r/min 消泡剂台 2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14a/b 涂釜加料泵 crn1-30 q=1.2m3/h h=160m n=1.5kw 2900r/min 比重:1000kg/m3 粘度:50cps 涂釜液台 2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17a/b 缓冲剂加料离心泵 ly25-200 q=9m3/h h=50m 比重:1000kg/m3 温度:30 n=4kw 2900r/min 缓冲剂46#油台 2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18a/b 碱液泵 q=0.4m3/h h=140m n=0.75kw 1390r/min 稀碱液台 2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19a/b 乙二醇循环泵 ly100-160 q=110m3/h h=23m n=15kw 2900r/min 乙二醇 溶液 46#油台 2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20a/b 热稳定剂泵 q=0.65m3/h h=210m n=1.5kw 1400r/min 热稳定 剂 台 2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21 引发剂桶泵 引发剂台 1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22 分散剂桶泵 分散剂台 1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23 终止剂桶泵 终止剂台 1 助剂配置动设备 p124 防粘釜剂桶泵 防粘釜 剂 台 1 助剂配置静设备 e101 乙二醇换热器 6003421 m=60m2 372-192 乙二醇 溶液/冷 冻盐水 台 1 助剂配置动设备 x-101 电动葫芦 5t h=30m 台 1 助剂配置动设备 通风机bt35-11-4.0 风量:3000m3/h 全压:8.2mmh2o空气台 30 助剂配置静设备 t119 碱液槽 16002324 v=3.6m3 naoh、 纯水 台 1 助剂配置动设备 a119 碱液槽搅拌50rpm n=3kw 单层四叶平直浆 46#油台 1 助剂配置静设备 t110 涂釜液配制罐 16003433 v=5.2m3 涂釜液、 氮气 台 1 助剂配置静设备 t108 热稳定剂槽 16002324 v=3.6m3 热稳定台 1 剂 助剂配置动设备 a108 热稳定剂槽搅拌50rpm n=3kw 单层四叶平直浆 46#油台 1 助剂配置静设备 t107 终止剂配制槽 28004700 v=25m3 终止剂台 1 助剂配置动设备 a107 终止剂配制槽搅拌130rpm n=7.5kw 两层三叶后掠搅拌 46#油台 1 助剂配置静设备 t117 缓冲剂储槽 28004732 v=25.28m3 缓冲剂台 1 助剂配置动设备 a117 缓冲剂槽搅拌130rpm n=11kw 两层三叶后掠搅拌 46#油台 1 助剂配置静设备 t106 分散剂 b 储槽 24004701 v=16m3 分散剂 b 台 1 助剂配置静设备 t104a/b 分散剂 a 储槽 40006513 v=75m3 分散剂 a 台 2 助剂配置动设备 a104a/b 分散剂 a 储槽搅拌58rpm n=22kw 两层三叶后掠搅拌 46#油台 2 助剂配置静设备 t103a/b 分散剂 a 配制槽 38005632 v=55m3 分散剂 a、纯水 台 2 助剂配置动设备 a103a/b 分散剂 a 配制槽搅 拌 90rpm n=22kw 三层三叶后掠搅拌 46#油台 2 助剂配置静设备 t102a/b 引发剂储槽 28004732 v=25m3 引发剂 台 2 助剂配置动设备 a102a/b 引发剂储槽搅拌60rpm n=7.5kw 两层三叶后掠搅拌 46#油台 2 助剂配置静设备 t112 引发剂配制槽 48004095 v=18m3 引发剂、 纯水、 分散剂 台 1 助剂配置动设备 a112 引发剂配制槽搅拌130rpm n=7.5kw 两层三叶后掠搅拌 46#油台 1 助剂配置静设备 t109 消泡剂配制槽 16002300 v=3.6m3 消泡剂台 1 助剂配置静设备 t113 缓冲剂配制槽 24004095 v=16m3 缓冲剂、 纯水 台 1 助剂配置动设备 a113 缓冲剂配制槽搅拌130rpm n=7.5kw 两层三叶后掠搅拌 台 1 助剂配置静设备 t120 乙二醇储槽 12008151 m=647m2 乙二醇台 1 助剂配置静设备 j101a/b 分散剂 a 喷射器 纯水、 分散剂 台 2 11.2 工艺控制指标一览表 无。 第二部分 聚合岗位操作法 27 1 岗位职责范围 1.1 岗位管辖范围 负责自管架至聚合厂房外 vcm 单体管线第一道法兰至出料泵出口出聚合厂 房外第一片浆料法兰止,聚合厂房内所有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 1.2 岗位职责 1.2.1 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定、设备巡回检查管理规定及车间的各 项要求,检查各设备的运行状况、工艺参数状况、产品质量情况。并按时、如 实、认真地填写生产原始记录。维护、保养好所管辖范围内的设备、仪表及安 全附属设施。做好设备润滑及设备管线防冻工作。 1.2.2 掌握本装置生产现场的状况,及时发现生产隐患,处理生产中的各种异 常现象和不安全隐患,确保装置安全平稳运行。 1.2.3 掌握运用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及时准确的处理紧急情况使损失降到最 低程度。 1.2.4 接受并执行班长指令,并向其汇报工作情况。负责聚合厂房内外装置及 人员的安全,负责为生产系统提供合格的 pvc 浆料。 1.3 岗位与其它岗位关系说明 氯乙烯单体来自与氯乙烯车间,要根据生产联系向本岗位输送单体;反应 生成的 pvc 浆料要送到汽提岗位。在发生异常情况或工艺变更后,必须及时与 上下游工序及时沟通。 2 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及公用工程规格 2.1 原材料规格 序 号 原材料名称检测项目单位控制指标备注 28 氯乙烯99.95 温度1030 压力mpa0.18-0.40回收储槽 外观洁净无悬浮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