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鹤绂传读后感1500字.docx_第1页
卢鹤绂传读后感1500字.docx_第2页
卢鹤绂传读后感1500字.docx_第3页
卢鹤绂传读后感1500字.docx_第4页
卢鹤绂传读后感1500字.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卢鹤绂传读后感卢鹤绂传读后感 15001500 字字 卢鹤绂传这本传记是纪念我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 院士卢鹤绂先生的长篇传记文学,本书文笔生动,可读性 强,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卢鹤绂传读 后感 1500 字,欢迎大家阅读。 卢鹤绂传读后感 1500 字篇一 做学问之道,也是做人之 道,知而告人,告而以实,仁信也,这就是卢老的座右铭。 卢鹤绂一生从事科学工作,他热爱物理学,治学严谨, 成绩卓著。 1942 年,卢鹤绂预言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大规模利用原 子能,随后又提出一种估算原子弹以及原子堆临界大小的 简易方法。1947 年卢鹤绂第一个在美国物理杂志上发表了 题为“关于原子弹的物理学”的文章,因此被誉为“世界 上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 、 “中国核能之父” 。 卢鹤绂一生的成就尤以“卢鹤绂不可逆方程”闻名于 世。 “卢鹤绂不可逆方程”为理论物理界所大力推崇, 被列 入德国物理百科全书物理大全中。他所测定的锂六锂 七的同位素丰度比的精确值也被收录于国际同位素表,迄 今仍为世人沿用。 由于卢老的杰出贡献及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声望,他被 英国剑桥传记中心授予“二十世纪成就奖”, 并载入英国 剑桥传记中心国际传记辞典;被美国传记研究院授予 “国际成就奖”并载入美国传记研究院世界五千人物 及五百权威领导人名人榜 。 有关卢鹤绂教授生平的录象带在休士顿、纽约、洛杉 机等地中文电视台播出时,引起了强烈反响,观众对于卢 鹤绂教授的人格和他在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深表敬意。 卢鹤绂传读后感 1500 字篇二 卢鹤绂(1914 年 6 月 7 日 1997 年 2 月 13 日),山东莱州人。核物理学家。1980 年当 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3 年加入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卢鹤绂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籍山东省莱州市。 在家庭的熏陶下,卢鹤绂从小热衷于钻研理工科学。初中 就读于沈阳市省立第二中学。1929 年考入沈阳东北大学附 属中学高中理科班。1931 年“九一八事变” ,日军侵占沈阳, 卢鹤绂随父去天津,在河北省工业学院机电预科学习。 1932 年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935 年冬, “一二九 运动”爆发,卢鹤绂担当纠察队员,护送游行队伍,声援 古北口前线。1936 年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赴美国 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深造,专攻近代物理和原子物理。 卢鹤绂几十年来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教 学和研究。发现了热离子发射的同位素效应;发明了在质谱 仪中测定轻同位素丰度比的时间积分法。在国际上首次公 开估算铀 235 原子弹和费米型链式裂变反应堆的临界大小 的简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提出了最早期的原子核壳模型并 首次提出了核半径新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流体的容变黏滞 弹性理论并对经典流体力学基本方程作了多项推广。 20 世纪 30 年代原子物理学是美国科学研究的热点。那 时质谱学还在创始时期,质谱仪必须自己设计装置。1937 年卢鹤绂制成了一台 180 度聚焦型质谱仪,研究热盐离子 源的发射性能。他在带状薄钛片上电焊小白金盘,将含锂 矿石粉末置于盘上,用电流通过钛片加热,使矿末释放锂 离子。在用质谱仪测量锂 7 及锂 6 离子释放量的比值时, 发现此值在不同时刻不尽相同,从而发现了热离子发射的 同位素效应。他使用时间积分法,在世界上第一次精确地 测得锂 7 及锂 6 的天然丰度比为 12:29,当时美国的一家 报纸报道了此事,并在头版位置标出“中国人在称原子重 量” 。由于他创造性的实验和研究,解决了世界上前人从未 准确测定的问题。卢鹤绂测定的数值被选定为同位素表上 的准确值,被国际同位素表沿用了 50 多年,一直到 1990 年美国核数表还引用的是这一测定值。卢鹤绂的硕士论文 “热盐离子的质谱仪研究”和实验的成功,被国际公认是 一种创举。1953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雪格瑞主编的实验 核物理认为是卢鹤绂首先发现了热盐离子发射的同位素 效应。1958 年,英国剑桥大学沃尔士著的质谱学介绍 了他的时间积分法,认为这项成果来之不易。 1939 年在获得科学硕士学位后,他又继续进行博士论 文的准备工作。当时正值铀 235 核裂变的发现震惊全世界 物理界之际。如何用特大的质谱仪长时间积累出足够数量 的铀 235,是当时面临的难题。卢鹤绂提出了扇状磁场对入 射带电粒子有聚焦作用的普适原理,并据此设计制造了一 台新型 60 度聚焦的高强度质谱仪。1941 年他以题为“新型 高强度质谱仪及在分离硼同位素上的应用”的论文获得哲 学博士学位。这一研究成果,因涉及当时保密领域而被扣 发。论文的全部提要在 1950 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刊物核 科学文摘上发表。 1941 年卢鹤绂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 活,毅然回到了正在进行着抗战的祖国。先后被中山大学 理学院、广西大学理工学院、浙江大学理学院等学校聘为 教授。当时内地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讲授量子力学、近代 物理、力学和地球物理探油术等课,他常常只能在点灯草 的油灯下备课,在古庙里给学生讲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如何制造原子弹成为世界瞩目 的课题,卢鹤绂对此也进行了研究。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 久,他就在美国物理月刊上发表了“关于原子弹的物 理学”一文,简要阐明了估算铀 235 临界质量的方法。这 是世界上首次公开发表估算铀 235 原子弹及费米型链式裂 变反应堆的临界体积的简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这一文献 已被世界上广泛引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卢鹤绂的科研工作, 当时他在浙江大学任教,学校尽可能地为他提供了有利的 科研条件。他倾注全部精力于科学研究之中,不久便在流 体动力学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950 年发表了“容 变黏滞性之唯象理论”一文,提出了容变黏滞性理论,进 而首次推出容变弛豫方程,并以此对经典流体动力学方程 (纳威尔斯托克斯方程)进行扩充,以容纳容变黏滞性。 1951 年在美国声学会月刊上发表的“从声现象研究体 积黏滞性和压缩性”一文又扩展了原来的工作,把容变黏 滞性理论从声学上的应用范围延伸到全部频率。同年发表 的“容变黏滞性与声之速度与吸收”一文则进一步把理论 从适用于一种分子的弛豫过程,推广到有多种弛豫过程同 时存在的情况。同期杂志上还发表了他的“可压缩流体之 散逸函数”一文,从他自己推广了的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 导出包括容变黏滞性效应的流体耗散函数。这一系列论文 的发表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弛豫压缩基本方程被誉 为“卢鹤绂不可逆性方程” 。联邦德国的物理学大全和 伯格曼的名著超声学及其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都引用 了这一方程。 在此期间,他还继续了对原子核结构的研究。1950 年 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了“关于核模型”一文,首次 明确肯定核半径公式应改为 R=12310-13A1/3 厘米。1952 年夏,全国进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卢鹤绂来到复旦大学。 为了讲授“热力学”及“统计物理学”两门课,他自编教 材,结果听课学生猛增,每班学生近百人。那时,卢鹤绂 还自学了俄文,参加翻译了史包尔斯基著原子物理学 一书,还同陈传璋合译出版米哈林著积分方程及其应用 。 1955 年夏,卢鹤绂调到北京大学新办的物理研究室工作, 为从全国各高校选调来的高才生讲课。1957 年完成任务后 重回复旦,被任命为原子核物理教研室主任,参与了原子 能系的筹建,并积极参加了创建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工作, 担任该所副所长兼一室主任。 60 年代初,卢鹤绂对受控热核反应进行研究,提出了 快脉冲、慢脉冲和稳态的三大分类法,并对其能否成功进 行了深入讨论。主编了受控热核反应一书,总结了 1960 年以前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方面的 成果,这是我国第一本有关热核反应的专著。1979 年受美 国斯瓦尔斯莫大学校长的邀请作为 19791980 年度康涅尔尊 贵访问教授,又应巴丁教授及其他学者邀请去伊利诺大学 等 20 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访问讲学,并获纽约科学院授予 的 19801981 年度“活跃院士”称号。 1994 年,美国休斯顿大学物理系主任韩克夫教授及夫 人特意从美国赶来参加卢鹤绂教授的 八十华诞祝寿会。 近年来,高能物理发展很快,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的关 系越来越密切。卢鹤绂带领他的课题组进行着高能核物理 方面的研究工作,探讨原子核内的夸克自由度效应及夸克 胶子等离子体产生的可能性。 卢鹤绂治学严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为复旦大学 校庆 80 周年题词“格物致知、运用自如” 。并解释说,物 就是物质,格就是指探讨寻求它的规律性,把客观世界物 质现象规律化。有了这个规律就可以作出科学的预言,可 以指导实践了。他积极主张“学理科的学生毕业后到工业 部门去搞发明创造。 ”他认为自然科学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 的,在中学阶段就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卢鹤绂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分子物理教研组、理论物 理研究组、原子物理研究组主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 国物理学会理事兼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物 理学会理事长。1977 年卢鹤绂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 者,1988 年被中国科学院授予从事科学工作 50 年荣誉奖状。 在数十年的教育、科研生涯中,卢鹤绂为我国的物理 事业和培养我国第一代原子科学技术骨干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了自己的格言“知而告人,告而以实,仁信也” 。 卢鹤绂传读后感 1500 字篇三 日前偶然看上海电视台纪 实频道播放的一档“大师”节目,讲的是复旦大学已故著 名物理学家卢鹤绂的生平事迹(陈麦青等撰稿),颇受感动, 也颇感慨。没有想到母校复旦大学的理科学苑园地,竟长 期隐藏着一位如“杨子荣”式的科学家。 卢鹤绂先生从事的是基础物理理论研究工作,他行事 低调,不张扬不频繁出镜,更未担任过校长、局长、副省 部级之类的行政职务,所以他在社会上不为人知晓,但在 他自己的那个领域,却是学术上的佼佼者、开创者,上世 纪 60 年代前期我在复旦读书时,常散步至学校北面的一幢 神秘大楼前,上面挂的牌子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 研究所” ,对中科院的研究所“开在”复旦感到诧异,这次 看了“大师”专题片,才知道这研究所的当家人就是卢先 生。 卢先生出生名门,年轻时抱科学救国理想赴美深造, 1941 年抗战最困难时毅然携妻回国,在艰苦岁月辗转华南 在大学从教,又与学生们不断迁徙流浪。解放后在复旦任 教授,从事核物理研究,在那个时代是“顶级”专业,还 被抽调北京去参加攻关,后再返上海,文革中被靠边,但 他以特殊方式从事研究。粉碎“四人帮”后,他恢复工作, 并在离美 38 年后重返美国进行学术交流,成为当时第一位 被美国学界承认为教授地位的人。他桃李满天下,在物理 学上的成就至今为人称道,在复旦的物理研究大楼中,他 的大照片与爱因斯坦、谢希德等人的照片一起挂在墙上。 对科学的执著、做人低调的卢鹤绂先生,又是个有非 常鲜明个性的人。他爱好京剧,甚至上课时还会唱几句以 吸引学生。他胆量无比,其无畏精神真不输智取威虎山 的孤胆英雄杨子荣,粤地沦陷后,他随所在大学从粤北向 贵州转移,途中要经过残暴土匪盘踞的山寨,所有人束手 无策,怎么办?他站出来说,我去匪窝谈判,即使遭遇不测, 被土匪害了还算是死在中国人手里,比死在日寇手里好。 他真的独闯匪穴前去“拜山” ,居然说服了土匪头子,土匪 头子不但请他吃饭,还赠送他多面三角旗,称插在船头车 前即可沿途通行无阻无人敢袭扰。卢鹤绂就这样带领师生 的转移队伍安全抵达目的地。他在学术上的执著也是闻名 的,是硬骨头,50 年代他调北大工作时,国际上有所谓 “可控核聚变”理论,他称这是反科学的,斥为“胡闹” 、 “荒唐” ,由于意见不同,他回到了上海,但仍不改初衷, 历史证明是他对了。 至于卢鹤绂的家庭、日常生活等亦不乏精彩,在他身 上实际上蕴藏着一座影、视、剧素材的金矿,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