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贵州省州省 xx 县县xx 镇镇 xxx 煤煤矿资矿资源源储储量核量核实报实报告告 xx 县 xx 镇 xxx 煤矿 二七年七月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前前 言言.1 第一节 概 况1 第二节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6 第三节 煤矿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7 第四节 本次工作情况.8 第二章第二章 矿矿区地区地质质.10 第一节 地 层10 第二节 构 造12 第三节 煤 层12 第四节 煤 质16 第五节 煤的工业用途.17 第三章第三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8 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18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24 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25 第四节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26 第五节 小 结27 第四章第四章 核核实实地地质质工作及工作及质质量量评评述述.29 第一节 核实方法、工程布置原则 29 第二节 生产探矿工程及测量质量评述.29 第三节 采样及质量评述.30 第五章第五章 资源储量估算资源储量估算.32 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32 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 32 第三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32 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33 第五节 采空区边界圈定.34 第六节 块 段 划 分 34 第七节 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35 第八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36 第九节 资源储量变动情况及对比.39 第六章第六章 矿矿床开床开发经济发经济意意义义研究研究.43 第一节 煤炭市场需求预测.43 第二节 资源条件综合评价.44 第三节 外部开发条件.45 第四节 地质灾害与环境影响的分析.46 第五节 矿井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47 第六节 矿井开拓方式及采煤方法.47 第七节 煤矿建设效益概述.47 第八节 煤矿建设综合评价.48 第七章第七章 结结 语语.51 第一节 工作成果.51 第二节 存在问题.52 第三节 建 议52 附图目录 附附 件件 1xx 镇 xxx 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 2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 3委托书 4承诺书 5其它 图图号号顺顺序序号号图图 名名比例尺比例尺 11地形地质图1:2000 22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 33采掘工程平面图 1:2000 44 11、22线及 6 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2000 551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 562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 573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 586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 597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 5108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 51110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 612水、工、环综合地质图1:2000 1 第一章第一章 前前 言言 第一第一节节 概概 况况 一、目的及任一、目的及任务务 受 xx 县 xx 镇 xxx 煤矿委托,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 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该矿编制贵州省 xx 县 xx 镇 xxx 煤矿资源储 量核实报告。其目的是核实 xx 镇 xxx 煤矿采矿权许可范围内的资源储量, 为该煤矿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下: 1查明矿区地层层序和含煤地层时代,划分地层。 2了解矿区内断层发育程度、分布范围。 3了解区内可采煤层层位及厚度变化,了解可采煤层及可采煤层的煤 质特征、工艺性能、煤类及用途,了解主要可采煤层瓦斯、煤的自燃倾向、煤 尘爆炸危险性、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等。 4查明矿区内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等,了解水文地质条件及类型。 5了解其它有益矿产赋存情况。 6估算各可采煤层资源储量。 二、二、矿权设矿权设置等情况置等情况 矿权设置: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7105 号)文件省人民政 府关于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xx 镇 xxx 煤矿由原 xxx 煤矿、光华煤矿于 2007 年 6 月整合而成。煤矿采矿权 人为 xx 县 xx 镇 xxx 煤矿(唐兴友)。矿区范围由 7 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 1-1)。 表表 1 1-1 1 矿矿 界界 拐拐 点点 坐坐 标标 2 直角坐标地理坐标 序号 横坐标(x)纵坐标(y) 东 经 北 纬 02956100.0035524613.00 1051450264253 12955979.0035524606.00 1051450264249 22955787.0035524438.00 1051444264242 32955542.0035524070.00 1051430264235 42955502.0035523620.00 1051414264233 52955940.0035523620.00 1051414264247 62956200.0035524280.00 1051438264256 矿区形状呈不规则六边形,矿区边界为:东以 0、1 拐点连线为界,南东 以 1、2、3 拐点连线为界,南以 3、4 拐点连线为界,西以 4、5 拐点连线为界, 北以 5、6、0 拐点为界。长 0.440.98km,宽 0.120.58km,面积 0.4541km2,生产能力为 15 万吨/年。整合后的采矿权范围与原采矿权范围 关系见附图。 三、核三、核实实依据依据 (1)委托书; (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 号。 (3)煤矿提供的相关资料。 四、收集的主要四、收集的主要资资料料 1采掘工程平面图及井上、下对照图(12000); 2xx 县 xxx 煤矿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2004 年); 3xx 县光华煤矿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2004 年); 4xx 县 xxx 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2006 年) 52004 年 3 月贵州蒙特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编制、提交的贵州省 xx 县 xx 镇 xxx 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及 2000 年 xx 县地质矿局编制、提交 3 的贵州省 xx 县光华煤矿地质简测报告; 6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煤炭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7其他资料。 五、五、矿矿区交通位置及区交通位置及矿矿区范区范围围 xx 镇 xxx 煤矿隶属 xx 县 xx 镇管辖。矿区位于 xx 县城南西方向 250,直距 xx 县城 15km,直距 xx 镇 6km。省道(s307)纳(雍)水(城)从矿 区边界经过,往南西可至水城县城,往北东可达 xx 县城。矿区至滥坝火车 站约 60km,距阳长电厂 10km,交通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1-1。 图 1-1 交通 位置 图 xx 镇 xxx 煤矿由原 xxx 煤矿、光华煤矿(原 xxx 煤矿、光华煤矿拐点 坐标见表 1-2、1-3)整合而成,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10514141051450, 北纬 264233264256。 矿区形状呈不规则六边形,长 0.440.98km,宽 0.120.58km,面积 4 0.4541km2。开采标高为 19401600m。 表 1-2 原 xxx 煤矿矿界拐点坐标 拐点编号x 坐 标y 坐 标 12955870.0035524280.00 22955870.0035524070.00 32955542.0035524070.00 42955502.0035524612.00 52955940.0035523612.00 62956200.0035524280.00 开采标高:1785 米至 1600 米 面积:0.3075km2 表 1-3 光华煤矿矿界拐点坐标 拐点编号x 坐 标y 坐 标 12955803.0035524300.00 22956100.0035524300.00 32956100.0035524613.00 43955979.0035524606.00 52955787.0035524438.00 开采标高:1940 米至 1800 米 面积:0.079km2 六、自然地理概况六、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滇东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为构造侵蚀、剥蚀中山 地貌。山体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展布,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总的特征是北 高南低,最高点在矿区北东部边界附近陡坡上,高程 2155m,最低点在矿区 南西侧冲沟底,沟底高程约 1825m,最大相对高差 325m。矿区内一般高程 19002000m,一般相对高差 200300m 之间。 2气象及经济 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根据 19942003 年有关气象资料记载:冬季有冰冻和降雪天气,秋季有霜冻天 5 气,每年 59 月为降雨季节,其中 68 月时有暴雨和大暴雨出现。10 年中, 最高气温 31.9(2002 年 5 月 1 日), 最低气温-12.6(1999 年 1 月 12 日) ,年平均气温 12.7;年降水量最大 1362.5mm(1997 年),最小 1029.9mm(1999 年),年平均 1148.0mm;年蒸发量 10001260mm;年平均 相对湿度 82%;年日照时数 10901260 小时;年无霜期 254 天。 区内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 以油菜籽等为主。 3地震 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为 0.05g。本区及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震活动,矿区属无震害区,区 域稳定性良好。 4经济概况 区内地方工业生产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有很 大发展。区内矿产资源较丰富,除煤矿外,主要还有水泥、石灰岩等,服务业 均有所发展。 区内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其次为麦类、豆类、薯类。经济作物有 油菜籽、烟叶等;畜牧业主要有牛、马、猪等。 第二第二节节 以往地以往地质质工作概况工作概况 11972 年“六盘水煤勘公司 173 队”在本区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提交 织纳煤田中岭勘探区马中岭井田地质勘探报告(精查)(黔煤发(72)198 号) 6 。井田内获得平衡表内资源量共计 48484.61 万吨,平衡表外资源量 834.53 万吨。井田精查区+1900 水平以上资源量 1003.16 万吨(含平衡表外资源量 1.01 万吨);+1900+1500 水平资源量 23413.09 万吨(含平衡表外资源量 473.27 万吨),其中+1900+1500 水平 a2+b 级储量为 10210 万吨,贵州省 国土资源厅储量处上表至 121b 资源类别,+1900+1500 水平 c1级储量为 8974.12 万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储量处上表至 122b 资源类别,+1900 +1500 水平 c2级储量为 3755.7 万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储量处上表至 333 资源类别, +1900+1500 水平平衡表外级储量为 473.2 万吨,贵州省国土资 源厅储量处上表至 2s22 资源类别。普查区资源量 24902.89 万吨(含平衡表 外资源量 360.25 万吨)。 22000 年 8 月 xx 县地质矿产局地质简测组完成了该矿的地质简测报 告。工作期间进行了 1:5000 地质填图及生产坑道的测量,并对矿界范围内 的地层、构造、开采条件、煤层及顶底板岩性作了针对性的地质工作。初步 查明本矿区范围内含 4 层可采煤层。 32001 年 3 月2002 年 3 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在充 分利用上述勘探工作可用资料基础上,对本井田开展了补充勘探工作,提交 了贵州省 xx 县织纳煤田中岭井田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42004 年 3 月贵州蒙特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对原 xx 镇 xxx 煤矿进 行储量核实工作并编写了贵州省 xx 县 xx 镇 xxx 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及 贵州省 xx 县 xx 镇光华煤矿储量核实报告 第三第三节节 煤煤矿矿开采和开采和资资源利用概况源利用概况 一、一、矿矿井开井开发现发现状状 7 xxx 煤矿由 2 个煤矿整合而成,2 个矿井分别为:原 xxx 煤矿、光华煤矿。 原 xxx 煤矿始建于 2001 年,主斜井沿 7 号煤层露头掘进。生产规模 3.0 万 吨/年,现主采 8 号煤(m6)。2004 年 9 月矿井通过技术改造,将生产能力提 升为 6 万吨/年,由于受其它原因影响,2004 年至 2005 年间矿井处于整改状 态。光华煤矿与 xxx 煤矿紧紧相连,该矿始建于 2001 年,主斜井沿 6 号煤 层露头掘进。生产规模 3.0 万吨/年,主采 6 号煤(m4)。原 xxx 煤矿、光华煤 矿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金属支护,炮 采落煤,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斗车提升运输,证照齐全。光华煤矿现已停 产。 xxx 煤矿附近生产矿井多数为斜井开拓,采掘斜深 100400 余米,部 分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形式开拓,均有风井通风,生产规模 3.06.0 万吨/ 年。用矿灯照明,井上井下管理日趋规范,到目前为止未发生瓦斯突出、冒 顶、突水等安全事故。 二、老窑二、老窑 经调查访问,老窑多为平硐即沿煤层露头走向开采。少数沿煤层倾向掘 进,斜井开采,长度一般 1050 米。局部用厢木支护,顶板较稳固。煤层顶 底板出水,水量 0.010.1l/s 之间,雨季增大。多数坑道无水或顶板偶尔滴 水,少数坑道内有极少量积水。 二、煤二、煤矿矿生生产规产规模、开采等情况模、开采等情况 xx 镇 xxx 煤矿由原 xxx 煤矿及光华煤矿 2 个生产矿井整合形成,整合 后生产规模为 15 万吨/年,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面积 0.4541km2,矿区范围 由 7 个拐点圈定,采矿标高为 19401600m。 三、煤三、煤矿矿建建设设情况情况 8 xx 镇 xxx 煤矿整个工业场地呈南北长条形布置,分别为储煤场、办 公室、宿舍、检身房、工房、供电房等。 矿井通风、供电、排水、运输系统工程等已全部配备。矿井监控系统采 用瓦斯监控成套设备,目前已投入使用。 四、煤四、煤矿矿开采中存在的重大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问题 xx 镇 xxx 煤矿矿区煤层浅部有老窑积水,可采煤层可能出现顶板跨 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为防止地面塌陷及矿井突水等 各类矿山灾害事故发生,矿井开采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 第四第四节节 本次工作情况本次工作情况 一、工作情况一、工作情况 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于 2007 年 7 月对 xx 镇 xxx 煤矿进行了野外 地质填图,填图面积约 1.0km2。由于项目时间较紧等诸多原因,本次工作以 收集资料为主。 “中心”根据工作情况成立报告编制小组到 xx 镇 xxx 煤矿进 行实地调查访问,调查了井下煤层厚度、矿井涌水量、采空区、地层产状及 新揭露的地质构造等情况,矿方提供了巷道掘进、煤质资料及以往地质资料 和相关文件。本次现场完成实物工作量如下: 11/5 千地形地质、水文地质填图 1.0km2 2老窑及生产矿井调查、编录 2000m 3井下测量煤层煤厚 8 个点 4收集煤质资料 6 本 “中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编写文字报告和图件。本次核实工 作编制图件 12 张,文字报告 1 本。 9 本次核实工作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有: 1初步查明了矿区地层层序,划分了地层,初步查明了矿区构造形态, 矿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2初步查明了矿区内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其空间分 布。确定了煤层为较稳定煤层。 3了解了可采煤层的煤类,初步确定了煤层风氧化带界线,评价了煤 的工业利用方向。 4初步查明了区内含、隔水层及含、隔水性,初步查明了水文地质类型、 矿床充水因素,确定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为简单。了解了主要可采煤层 顶底板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特征。对区内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 开采技术条件作出了进一步评价。 5对矿区内 1、2、3、6、7、8、10 号煤层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核实整合 后矿区范围内 1、2、3、6、7、8、10 号煤层总资源量 491.5 万吨:准采标高外 总资源量为 3.3 万吨;准采标高内总资源量为 488.2 万吨。其中,采空量 (111b)45 万吨,保有资源量 443.2 万吨: 控制的经济基础资源量(122b)0.2 万吨;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248 万吨;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95 万吨; 10 第二章第二章 矿矿区地区地质质 第一第一节节 地地 层层 矿区及其邻近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 潭组、长兴、大隆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第四系,现分述如下: 一、二叠系上一、二叠系上统统(p3 3) 1峨嵋山玄武岩组(p3) 主要分布于矿区南西部外围。灰绿色玄武岩,块状,致密坚硬。具气孔、 杏仁状构造。其上一般有 15m 紫、灰、绿色凝灰岩与玄武岩过渡。平均厚 度 220m。 2龙潭组(p3l) 为本矿区含煤地层。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 含煤 50 层左右,含可采煤层八层,平均厚 32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据其岩性、岩相及含煤性分为三段。 下段:煤系地层底界至 k8底界,厚度变化大,含煤性较好,零星可采煤 层有 28、31、32 号,岩性主要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产腕足类、瓣鳃 类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底部约 3m 厚铝土质泥岩。厚 69.45115.23m,平均厚 82.50m。本段在该矿范围内未出露。 中段:k8底界至 k4底界,厚度变化大,无可采煤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 其次为粉砂岩、泥岩,产少量动物及植物化石。厚 104.18154.24m,平均 厚 124.08m。本段在该矿范围内未出露。 上段:k4底界至 k1底界(长兴、大隆组底界),为主要含煤段,含可采煤 11 层 7 层即 1、2、3、6、7、8、10 号煤,主要由粉砂岩、泥岩、细砂岩及煤层组 成,产腕足类、瓣鳃类、螺等动物化石,煤层顶板产大羽羊齿、鳞木等植物化 石。厚 107.00134.00m,平均厚 114.19m。 3长兴、大隆组(p3c+d) 岩性为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泥灰岩薄层,上部夹 24 层蒙脱 石泥岩,顶部为一层蒙脱石泥岩与上覆地层分界,底部为一层泥灰岩(k1)。 富产腕足类、瓣鳃类、头足、珊瑚等动物化石。厚 32.5140.04m,平均厚 38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二、下三叠二、下三叠统统( (t t1) ) 飞仙关组(t1f):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依据岩石颜色、夹灰岩或泥灰岩的层数、灰岩发育程度等将其划分为三段。 第一段(t1f1)(俗称绿色层):灰绿色粉砂岩为主,上部为黄灰色泥质粉 砂岩,产瓣鳃类动物化石。厚 173.00185.00m。 第二段(t1f2)(俗称灰岩层):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薄层泥灰岩,下 部具鲕粒结构,底部为薄层泥灰岩,产头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厚 35.0041.00m。 第三段(t1f3)(俗称紫色层):紫灰色、暗紫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 岩、钙质细砂岩,夹薄层紫灰色泥灰岩。产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厚 325.00400.00m。 三、第四系三、第四系(q) 以堆积、残积物为主。分布于矿区大部地区,角度不整合于含煤地层之 12 上。砂砾、由碎石土、砂质土、粉质土组成,厚 010 米。 第二第二节节 构构 造造 矿区位于织纳煤田西部阿嘎背斜北东翼南段,地层总体走向 swne 向,倾向 nw,倾角 719一般 1316。 矿区未发现有断层及次一级褶曲。井下发现有少量断距较小的断层。 矿区北部山高坡陡,易形成滑坡、崩垮等地质灾害,对煤矿井口及炸药 库的安全构成威胁。矿区总体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 第三第三节节 煤煤 层层 一一、 、含含煤煤性性 矿区含煤地层厚度 280360m,平均为 320.77m,含煤 50 余层,有编号 的 18 层,煤层总厚 25.04m,含煤系数 7.8%,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 7 层。 其中上段含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煤层 7 层即 1、2、3、6、7、8、10 号煤,本段 平均总厚 12.68m,含煤系数 10%, ;中段含不可采煤层 23 层;下段含煤层 13 层,含零星可采煤层 3 层即 28、31、32 号煤(均不在本矿矿权范围内),总 厚 6.49m,本段含煤系数 7.9%。 二二、 、可可采采煤煤层层 xxx 煤矿矿区内可采煤层有 7 层,即 1、2、3、6、7、8、10 号煤层。 现分述如下: 1 号煤层(m1 即光华煤矿的 1 号):黑色,细条带夹中条带状结构,半亮 型,顶板为泥质灰岩,局部为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煤层厚 1.102.10m,平均厚 1.80m,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全区可采煤层。 13 2 号煤层(m2):黑色,细条带夹中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为灰岩,局 部为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煤层厚 1.001.60m,平均厚 1.50m,厚度 变化不大。一般有 1 层夹石,结构简单,基本全区可采煤层。 3 号煤层(m3 即光华煤矿的 2 号):黑色,细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 为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一般有 1 层夹石,煤层 厚 1.052.10m,平均厚 1.50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全区可采煤层。 6 号煤层(m4 即光华煤矿的 3 号):黑色、褐黑色,细中条带状结构, 半亮型,一般 0-1 层夹石,全层煤层厚 0.901.40m,平均厚度 1.25m,属结 构简单、厚度较稳定、基本全区可采煤层。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 7 号煤层(m5 即光华煤矿的 4 号):黑色,细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 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一般 0-1 层夹石, 全层煤层厚 0.901.50m,平均厚 1.30m,厚度变化不大,属结构简单、厚度 稳定、全区可采煤层。 8 号煤层(m6 即光华煤矿的 5 号):黑色、褐,细条带状结构,半亮型, 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一般 1 层夹石, 全层煤层厚 1.602.50m,平均厚 2.10m,厚度变化不大,属结构简单、厚度 稳定、全区可采煤层。 10 号煤层即光华煤矿的 6 号:黑色、褐,细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 为粉砂质泥岩,局部为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一般 1 层夹石,全层煤层 厚 1.001.30m,平均厚 1.10m,厚度变化不大,属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全 区可采煤层。各可采煤层厚度结构及稳定等特征见表 2-1。 表表 21 可采煤可采煤层层特征表特征表 14 煤 层 采用厚度极值 平均值(m) 夹石层数 一般 结构 类 型 对 比 可靠性 可采率 (%) 可采性 厚度 变异 系数(%) 稳定 指数 (%) 稳定 类型 1 1.102.10 1.80 01 1 较简单可靠95全区308稳定 2 1.001.60 1.50 02 1 较简单可靠93全区338较稳定 3 1.052.10 1.50 03 1 较简单可靠93全区338稳定 6 0.901.40 1.25 02 01 较复杂可靠97全区307较稳定 7 0.901.50 1.30 02 01 较简单可靠92全区307较稳定 8 1.602.50 2.10 01 1 简单可靠98全区248稳定 10 0.901.30 1.10 01 1 简单可靠98全区248较稳定 三三、 、煤煤层层对对比比 根据标志层特征、煤层煤层间距结合煤层自身特征以及含煤地层古生 物特征对矿区煤层进行对比。 1标志层对比 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有海相灰岩、泥灰岩 10 余层,其岩性、 厚度、层位均为稳定和较稳定、并含有不同的物质成分和化石群,便于各标 志层之间相互区别,自上而下为标一、标二、标三、标四、标五、标七、标八、 标九、标十。其岩性特征及赋存规律易于识别,与上下地层的间距(主要指 煤层)为稳定或较稳定,是区内煤层的主要对比依据。根据矿区内地层出露 情况,标志层仅含标一、标二、标三、标四,现分述如下: 标一(k1):长兴组底界,为灰浅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风化后呈褐 黄色,疏松多孔,含腕足类动物化石,厚 0.301.63m,一般 0.70m,层位、厚 度稳定,是长兴、大隆组与龙潭组分界标志。1 号煤上距 k1一般 16 米,对比 15 可靠。 标二(k2):黑色泥岩,薄层状,具贝壳状断口,鲕状结构,层位较稳定, 厚 0.100.30m,上距 2 号煤 710m,一般 8.0m,下距 3 号煤 812m,一 般 10m。对比可靠。 标三(k3):灰黄、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产腕足类动物化石,层位 稳定,上距 7 号煤一般 46m,下距 8 号煤一般 810m。对比较可靠。 标四(k4):灰黄、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下部常夹一层高岭石泥岩, 含小个体动物化石,层位较稳定,上距 10 号煤 35 米,一般 4m,为 10 号 煤层主要对比标志。对比可靠。 2煤层间距对比 各可采煤层间距情况见表 22。 表 2-2 可采煤可采煤层层及及标标志志层间层间距一距一览览表表 p3l 煤煤 层层 平均平均间间距距 ( (m m) ) 备备 注注 p3l 顶(标一) 较稳定、对比可靠 16 1稳定可靠 12 2较稳定、对比可靠 16 3较稳定、对比可靠 14 6较稳定可靠 21 7较稳定、对比可靠 18 8较稳定可靠 12 10较稳定、对比可靠 标标四四 4 较稳定、对比可靠 第四第四节节 煤煤 质质 16 一、煤的物理性一、煤的物理性质质和煤岩和煤岩类类型型 根据中岭勘探区地质资料,结合本矿井开采中取得的有关煤质资料,矿 区内煤层为灰黑色、黑色,形状以块状为主,少量粉粒状、碎块状、粒状,块 状煤多以亮煤为主,粉粒状、碎块状、粒状多以镜煤和暗煤为主;各煤层结 构主要为细中条带状,少量宽条带状和线理状,见较多的透镜状、似层状 丝炭;金属光泽为主,少量似金属光泽、金刚光泽和暗淡光泽;断口主要为参 差状,少量贝壳状、阶梯状、平坦状;内生和外生裂隙较发育,充填薄膜状方 解石,含透镜状、浸染状、星点状、瘤状黄铁矿;较坚硬。 煤层多以亮煤为主,暗煤为辅,夹少量镜煤、暗煤和丝炭条带,宏观煤 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半暗半亮型煤,少量半亮半暗型煤 和暗淡型煤。 煤的视相对密度:矿区算量煤层视相对密度见下表 2-3 表表 2-3 单单位:吨位:吨/m3 3 煤层编号12367810 视密度1.521.561.441.481.431.501.53 二、化学性二、化学性质质及工及工艺艺性能性能 矿区可采煤层原煤空气干基水分(mad)极值为 1.441.72%,平均为 1.59%;原煤干基灰分(ad)极值为 18.2521.44%,平均为 19.66%,矿区可采 煤层属于为中灰煤;原煤挥发分(vdaf)一般变化不大,极值为 8.6811.93%,平均为 9.71%;原煤硫分(st,d)极值为 0.512.94%,平均为 1.35%,其中 1 号煤层为中高硫煤,3、7 号煤层为低硫煤,6、8 号煤层为中 低硫煤, 10 号煤层为中硫煤,2 号煤层为中高硫煤。煤质特征见下表 2-4。 矿区 1、2、3、6、7、8、10 号原煤干基高位发热量(qgr,d)极值为 17 29.4831.48mj/kg,平均为 30.48mj/kg。其中 7、8、10 号煤层为特高热值煤, 1、2、3、6 号煤为高热值煤。干基低位发热量(qnet,d)极值为 28.7530.75mj/kg,平均为 29.75mj/kg。 矿区内煤种单一,均为无烟煤三号(wy03)。 表表 24 可采煤可采煤层层煤煤质质特征表特征表 mad(%)ad(%)st,d(%)vdaf(%) 煤 层 编 号 原煤浮煤原煤浮煤原煤浮煤原煤浮煤 1 11.70 1.6621.449.102.941.1311.938.27 2 21.60 1.6225.9011.082.841.2311.328.32 3 3 1.721.5918.929.790.510.419.598.03 6 6 1.491.3219.538.961.430.709.497.95 7 7 1.621.4120.158.680.830.548.877.29 8 8 1.441.5418.259.401.020.548.687.67 1010 2.052.1621.5410.631.971.5310.657.33 平均平均 1.591.5019.669.191.350.669.717.84 第五第五节节 煤的工煤的工业业用途用途 根据各煤层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井田各煤层均具有广泛用途, 可用于动力用煤,民用煤,火力发电,一般工业锅炉用煤,气化用煤, 可作高喷吹燃料,可用于小型高炉炼铁、竖式石灰窑烧制石灰,水泥回 转窑用煤,经洗选后可制碳素材料或制造电石及深加工,煤矸石可考 虑作水泥、低温烧制地板砖,生产有机复合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 18 第三章第三章 矿矿床开采技床开采技术术条件条件 第一第一节节 水文地水文地质质条件条件 一、区域水文地一、区域水文地质质条件条件 矿区位于织纳煤田西部加嘎背斜北东翼,地层总体走向 nesw 向, 倾向 nw,倾角 1116,地表形成侵蚀、剥蚀型中山地貌。矿区内地表水系 属长江流域乌江上游抵母河支流,抵母河为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 区域内地下水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岩溶水主要赋 存于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灰岩、泥质灰岩,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等碳酸盐 岩中。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 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潭、岩溶大泉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 河,大气降雨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 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 泉或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的河谷中。碎屑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砂岩、粉砂岩、 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碎屑岩中,部分赋存于峨嵋山玄武岩组的凝灰岩、 玄武岩等火山岩中,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多,含风化 裂隙水,深部则发育呈构造裂隙,以构造裂隙水为主,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 降雨补给,其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一般就 近以泉点形式排泄于当地冲沟或小溪中。 龙潭组煤矿床与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之间有隔水能力较好的飞仙 关组地层相隔,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只是当导水 断层或其他导水通道沟通上覆含水层与矿床水力联系时,上覆含水层才会 19 成为矿井的充水水源。龙潭煤组煤矿床下伏的茅口组强岩溶含水层与煤矿 床之间有峨嵋山玄武岩组地层隔水,其地下水对煤层开采充水影响小,故区 域内煤矿床属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二、地二、地层层含、隔水性含、隔水性 根据岩性组合,岩层富水性和可采煤层赋存空间因素,自上而下将矿区 内及周边地层含水性简述如下。 1第四系(q)孔隙弱含水层 主要由冲积、残积、坡积的砂砾、碎石土、砂质土、粉质土组成。厚约 010m。含孔隙水,直接受大气降水控制。富水性弱、透水性强,对其下伏 基岩有一定的补给作用。 2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弱含水层(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岩性由紫红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平均厚度 360m。地貌上多为 反向坡,其间发育冲沟,冲沟深度一般小于 50m,冲沟长度一般小于 100m, 由于砂、泥岩易遭受风化剥蚀,岩石表层多有 0.52.0m 的强风化带。该层 岩石仅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越往深部含水性、导水性越弱,可 视为一相对隔水层。 3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中等含水层 岩性以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平均厚度 44m。岩溶裂隙及 构造裂隙发育,透水性、含水性中等。本层为中等含水层。 4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弱含水层(可视为隔水层) 岩性由灰绿色、灰黄色粉砂岩、泥质粉砂、粉砂质泥岩组成,平均厚度 108m,地表呈宽条带状沿煤系出露。总体上该组地层仅含微弱风化、构造裂 隙水,透水性、含水性很弱,可视为对隔水层。 20 5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弱裂隙含水层 岩性以泥灰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平均厚度 38m,岩石遭受风化作用强 烈,基岩裂隙发育,含裂隙水,富水性弱。 6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弱裂隙含水层 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碎屑岩为主, 夹 50 余层煤,平均厚度 320m。地形上为沟谷和缓坡。由于岩石以碎屑岩为 主,含泥质成分多,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 渗入大量大气降雨,含浅层风化裂隙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 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构造裂隙水。地表调查泉点 1 个,流量为 0.85l/s;调查老窑 2 个,老窑内有不同程度的积水。本层为弱裂隙含水层。 7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弱含水层(相对隔水层) 主要分布于矿区南西部外围,岩性为凝灰岩、玄武岩:灰色、褐灰色、灰 绿色块状构造,平均厚度 220m。该组岩石致密,节理裂隙发育微弱,其含水 性、导水性差,可视为一相对隔水层。 三、三、矿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充水因素分析 (一)充水水源(一)充水水源 通过对 xxx 煤矿范围内地表和井下的调查分析,矿井内无河流、水库等 大型地表水体,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为地下水、地表冲沟水、老窑积水。 1地下水 第四系孔隙水: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结构松散,孔隙度大,渗透性好, 雨季能入渗并储存地表水及大气降雨,内部积水与煤层之间无隔水层,开采 浅部煤层时可直接渗入矿井,其地下水是浅部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但 因厚度不大,分布不广,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小。 21 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含水层:因其下部有飞仙关组第一段隔水层阻隔, 其与含煤地层间一般无水力联系,为含煤地层上覆的独立含水体。其地下水 对煤层开采影响很小。 长兴、大隆组弱裂隙含水层:直接覆盖于含煤地层之上,处于上煤组煤 层的冒落裂隙带影响范围内,为煤矿床上煤组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龙潭组弱裂隙含水层:该组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总体微弱,地下水以 风化裂隙水为主,深部则以构造裂隙水为主,因此,在节理裂隙发育、受构 造断裂及应力破坏影响的地段,含水量会较大,矿床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 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若干倍。该组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2地表冲沟水 矿区内地表水系属长江流域乌江上游的抵母河支流,地表水为山间雨 源型小溪,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矿区内小冲沟发育,沟水动态变化 极大,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或干枯,地表水均汇 入抵母河,抵母河为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冲沟水沿途接受泉水及煤窑水补 给,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这些冲沟多位于含煤地层 露头地带,冲沟附近的网状、脉状裂隙密集,它们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 接触,沿沟溪一带开采煤层时,冲沟水可能沿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 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3老窑采空区积水 老窑内存在着一定的积水,是浅部煤层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在开采浅 部煤层时,老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 (二)充水通道(二)充水通道 1岩石天然节理裂隙 22 矿区内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而深 部则发育成岩或构造节理、裂隙,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 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 2人为采矿冒落裂隙 未来的采煤活动将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 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 3断层破碎带 当矿区有断层时,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 学强度,塑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刚性岩石中断层破碎 带有一定含水性和导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 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 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更可能沿断裂带进入矿井。 4老窑采空区 区内沿煤层露头线一带分布着大小不一、开采深度或深或浅的老窑,其 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 (三)充水方式(三)充水方式 矿井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和采矿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不大, 少量为断层裂隙、老窑巷道,因此未来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滴水、淋 水为主,局部可能发生突水。 四、水文地四、水文地质类质类型型 矿区地形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总的特征是北部 高南部低,最高点在矿区北东部边界附近陡坡上,高程 2155m,最低点在矿 区南西侧冲沟底,沟底高程约 1825m,最大相对高差 325m。矿区内一般高 23 程 19002000m,一般相对高差 200300m 之间。 区内无较大的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地表水为山间雨源型小溪,主要 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矿区内小冲沟发育,沟水动态变化极大,季节性变 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或干枯,地表水汇入抵母河。 本地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区外抵母河河谷,据资料,最低侵蚀基准 面海拔高程为 1200 米。该矿煤矿床均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直接充水水源 主要为龙潭组裂隙水、小煤矿和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故本煤矿属 于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在断层交错地带、老窑 密集地带、煤层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地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增大。 五、五、矿矿井涌水量井涌水量 通过调查及历年井下涌水量估算,原 xxx 矿用水泵(30kw,排水能力 30m3/h)排水,每日抽水一次,一次 12 小时,最大涌水量约为 60m3/d,最 小 20m3/d,正常为 40m3/d;光华煤矿最大涌水量约为 40m3/d,最小 10m3/d, 一般为 20m3/d。 由于光华煤矿已停采,在此用原 xxx 煤矿作参考,用比拟法预算矿井涌 水量。 原 xxx 煤矿平均涌水量 40m3/d,年矿井总排水量 14600m3,富水系数 为 4.11m3/t。 xxx 煤矿设计年产量 15 万吨,预算年排水量为 154.11=61.65 万立方 米。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6.16510 4365=169m3/d 即 7.04m3/h。 24 六、供水水源六、供水水源 xxx 煤矿矿区北东部有一泉水点,基本能满足矿区供水,干旱季节水资 源缺乏。生活用水目前从矿区内泉水点引用,将来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可 考虑从矿区外引用。 第二第二节节 工程地工程地质质条件条件 一、工程岩一、工程岩组组的划分及工程地的划分及工程地质质条件条件 (一)松散岩(一)松散岩类类工程岩工程岩组组 xxx 煤矿范围内,主体岩类为松散岩石,有龙潭组含煤地层、长兴大隆 组、飞仙关组砂泥岩及第四系碎石土、砂粘土等,各类岩石裂隙结构面不甚 发育,岩层易风化,稳定性较差中等。 (二)(二)坚坚硬半硬半坚坚硬工程岩硬工程岩组组 矿井上覆围岩为飞仙关组、长兴、大隆组石灰岩、泥灰岩等碳酸盐岩和 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碎屑岩。碳酸盐岩岩性比较单一,含岩溶裂隙水, 由于受地形条件控制,地下水不利于聚集,在矿井范围内,岩石结构面节理 裂隙发育,岩层较稳定。碎屑岩则以泥质胶结为主,泥质含量较高,靠近地 表岩石容易遭受风化、剥蚀而形地残积土,地下深部则岩石较完整,岩石多 为薄中厚层状,少量碎裂结构,岩体多数 iii 类,岩体质量中等,工程地质 条件中等。该类岩石中掘进巷道时可能出现膨胀、软岩挤出、片帮等不良工 程地质现象。 矿井下伏围岩为峨嵋山玄武岩、凝灰岩等,岩石多属块状结构,少量碎 裂结构,普遍坚硬,力学强度高,工程地质条件好。 二、二、矿矿井中煤井中煤层顶层顶底板的工程地底板的工程地质质条件条件 原 xxx 煤矿开采 8 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底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 25 其稳定性与抗压强度较好,但在裂隙发育地段,有利于地下水的渗透及滴水, 岩石极易软化、膨胀,强度降低,开采中应引起注意,并作好支护工作。 原光华煤矿开采 6 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其 稳定性与抗压强度较差,底板岩石易软化、底鼓等现象,开采中应引起注意, 并作好支护工作。 由上述可知,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应为中等。 第三第三节节 环环境地境地质质条件条件 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为 0.05g。本区及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震活动,矿区属无震害区,区 域稳定性良好。 区内山高坡陡,含煤地层与上覆地层之间差异风化严重,上覆地层常形 成陡峭的山坡,当强降雨或山洪瀑发时,在重力作用下,上覆地层会失稳垮 塌而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地质现象。 本矿部分采空区地表已出现地裂缝,裂缝长 15m,宽 0.010.10m。 采空区地表出现房屋开裂等环境地质问题,给农业生产、村民生活、采矿活 动造成影响。 当位于煤层浅埋区或断层破碎带附近采煤时,由于煤层顶板冒落裂隙 带可能扩展到地面,或者地应力场、地下水流场的改变使断层破碎带导水性 增强,使地表水、地下水与矿坑沟通,矿井开采可能引起沟溪渗漏甚至疏干 沟溪水,也可能引起局部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井、泉流量减小甚至疏干。 以上为矿区已存在或将来采矿中可能出现的常见灾害地质、环境地质 问题,矿区地质环境质量应为中等。 今后矿山建设中应加强环境地质调查,建立、建全环保机制及环保设施, 26 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探采结合,综合治理,尽量避免因采矿活动诱发或 加剧上述灾害的发生。 第四第四节节 其它开采技其它开采技术术条件条件 一、瓦斯一、瓦斯 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754 号文对毕节地区 煤矿 2006 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xxx 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 量为 4.7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43.62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 0.33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 3.02m3/t。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 133 条规定,该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 在生产中应严格按高瓦斯矿井的标准进行管理,必须加强通风瓦斯管 理,加强采空区瓦斯管理和通风设施管理,提高矿井有效风量率。 二、煤二、煤尘尘 根据该矿提供由贵州省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验室 对 6、8 号煤层所作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表,该矿井 6、8 号煤层煤尘无爆 炸性。 三、煤的自燃三、煤的自燃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环保管理制度及达标操作流程
- 小学教师培训汇报交流
- 暑期实践活动
- 数字化产业融合研究-洞察及研究
- 编制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及招聘计划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基于网络文本的沈阳市冰雪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
- 责任险趋势-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标准)槟榔厂合同协议书
- 血管介入技术课件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解读
-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单词对照表
-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概述(儿童保健课件)
- 加油站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 比亚迪汉DM-i说明书
- 心肾综合征及其临床处理
- 男性性功能障碍专家讲座
- GB/T 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 第37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务培训-课件
- 新生入学登记表新生入学情况表word模版
- 《高情商沟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