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docx_第1页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docx_第2页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docx_第3页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秦分析及对策swot趣1 ,崔小平2 ,谌洪星1( 1 六盘水师范学院 生物与地理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4;2 六盘水师范学院 资源与矿业工程系,贵州 六盘水553004)摘 要: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却未得到较好的开发,较周边地区相对落后,旅游业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应用 swot 分析法,分析乌蒙山地质公园开发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加快乌蒙山地质公园开发的策略关键词: 乌蒙山; 国家地质公园; swot; 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 f592 7收稿日期: 2011 10 1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 1331( 2011) 06 0066 04作者简介: 秦趣( 1978 ) ,男,贵州毕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 旅游规划、城市规划、人居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地 质 公 园 ”是 由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unesco) 支持的一项旨在促进地质遗产保护与 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它是指有明确的界线,能适应 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地质科学意义、独特性、稀有 性和美学观赏价值,能代表某一区域的地质历史、 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并与当地自然 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形成的公园1,既有旅游 的功能,又有保护地质遗迹的作用 六盘水位于 贵州西部喀斯特山区,地貌类型主要有台地、丘 陵、山地、高原和盆地,其中岩溶地区的地貌除岩 溶盆地( 水城盆地、滥坝盆地、六枝盆地和茅口盆 地) 外,更 多的是峰丛山 体,其分布面积约达 6000 km2 ,占全区面积的 60 % 左右,峰丛地区地 形起伏大,山坡陡峻2,在喀斯特山区形成了众 多的地质遗迹资源 区内虽拥有乌蒙山国家地质 公园,但却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 用 笔 者 以 swot 分析法为基础,从 4 个角度对地质公园的 开发条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乌蒙 山地质公园旅游业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 swot1分析优势分析独特的地理区位及气候条件1 11 1 1六盘水市地处云南、四川、湖南和广西 4 个省( 区) 中心城市的中部,有四省通衢的战略地位,被 誉称为“四省立交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 优势 公园东靠省会城市贵阳、历史文化名城遵义 和航空 城 安 顺,西 接 春 城 昆 明,处 于 攀 ( 枝 花) 西六盘水开发区 同时,地质公园的生态旅游 资源和这些城市拥有的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区形 成互补,连接成线,拥有巨大的区域消费群体 该 区周围多旅游景点,与著名风景区黄果树瀑布、安 顺龙宫、历史文化遗迹遵义会议会址等生态旅游 景区联系紧密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大部 分地区属亚热带云贵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 水城西北部海拔 1800 m 以上属暖温带季风湿润第 6 期秦 趣,等: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 swot 分析及对策67气候区; 盘县刘官屯以南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市政府所在地钟山区常年无夏,春秋两 季相连,全年平均气温 13 14 ,在最高气温 的 7 月和 8 月,月平均气温 19 8 ,全国大中城市 绝无仅有,被誉为“中国凉都” 堪称中国避暑胜 地,为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和旅游业发展 提供了很好的旅游气候条件江、南下广西出海、东出湖南至华东、西进云南到东南亚”的铁路交通格局 加上已经投入使用的水 黄高等级公路( 水城-黄果树) 和正在修建的六盘 水机场,使得云南、四川、广西、重庆、湖南以及东 南亚等地的游客进入六盘水更为便利,从而将旅 游市场和目的地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1 1 3资源优势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乌蒙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种类多,品味高,其中有一批世界级的资源,如: 世界最高的 公路天生桥金盆天生桥; 世界第一深洞 白雨竖井; 世界级的溶斗花嘎漏斗; 盘县新民 羊圈村中三叠世晚期海生动物群,是我国古生物 学的重大发现,该生物群比关岭生物群要早 400 万年以上,对研究生物演化,沉积环境,地层划分 与对比等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另外还有一些国家 级的旅游资源,如盘县大洞、北盘江峡谷等 这些 地质遗迹为乌蒙地质公园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资 源优势,具体资源情况见表 11 1 2区内交通发达,铁路干线众多,拥有铁路全长约 739 4 km,已基本实现电气化 贵昆铁路支线通 大湾及盘县柏果、水大支经( 水城至大湾) 、盘西支 线( 小云尚至沾益) 和企业专用线等在市内铁路干 线在“水城、红果和黄桶”形成铁路十字架3 与区 外联系亦相当紧密,株六复线( 株洲 六盘水) 、水 柏铁路( 水城 柏果) 、内昆铁路( 内江 昆明) 、 南昆铁路( 南宁 昆明) 等干线以及由此形成的西 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六盘水南编组站等一系 列交通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已形成“北上四川入表 1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分类表主 类亚 类典型及精品资源地质剖面类地层剖面六枝二叠系茅口灰岩剖面构造地貌发耳旋转构造台地、走滑断层、乐民断裂带古地震遗迹等峡谷地貌北盘江峡谷、六车河峡谷、阿勒河峡谷等碧云洞洞穴系统、格所河伏流与洞穴、世界第一深洞“白雨竖井”、星宿洞、凉风洞、蝙蝠洞、水塘盘龙洞、朱家大洞等地质地貌类地下岩溶地貌地表岩溶地貌水城峰林 溶盆地貌、花嘎溶斗、金盆天生桥、韭菜坪、八担子山丹霞地貌丹霞山等河流地貌河漫滩、阶地、泥石流遗迹等构造地貌水体景观类泉和湖泊阿嘎黑洞温泉、乐民温泉、新民楼下河温泉、天生湖、木柯湖等地下河格所河伏流、阿勒河伏流、三岔河伏流盘县三叠纪古生物化石群落: 剑齿象洞、水城钢铁厂一号洞等 盘县大洞古人类遗址、硝灰洞人遗址、六枝桃花洞人遗址等古生物类古生物化石古人类类古人类遗迹劣势分析争力不强 虽然地质遗迹资源较多,但由于旅游业起步晚,旅游景区知名度低,旅游的参与性、娱乐 性等旅游产品较少,对旅游主体不能形成较强的 吸引力1 21 2 1 旅游业发展起步晚,旅游景区知名度低作为西部矿业城市,长期以来,六盘水市矿产 资源开采得到充分开发,却忽视旅游业的发展 地 质公园建设慢,旅游资源分散,市场品牌不高,竞科普旅游效应有待提高1 2 2 68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2011 年 12 月乌蒙山地质公园科考价值很强,对地质工作者或爱好者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但与风景名胜区 相比缺乏亮点,因为大众游客更在乎观赏价值,所 以对其地质旅游欲望不高4,5 目前,该区的游客 大多是科研考察者和野外实习学生,这与乌蒙山 地质旅游资源很高的科研价值不相符1 2 3 旅游人才严重缺乏六盘水市旅游从业人员学历较低,专业技能 不强 市内仅有一所高等院校,且在这所学校中没 有开设与旅游相关的专业6 很多导游没有导游 证,无证上岗,且拥有导游证的 100 多人中,全为 初级导游,更缺乏具有地学知识的管理人员和专 业的地学导游 旅游企业对员工培训不够,服务质 量较差 这些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1 3 机遇分析挑战分析区域内同质资源竞争激烈1 41 4 1贵州目前已批准建立了 4 个国家地质公园: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织 金洞国家地质公园和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 等,这些地质公园的成功申报建设对六盘水国家 地质公园的开发带来一定的挑战1 4 2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六盘水市处于喀斯特发育地区,( 全市喀斯特化的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 60% 左 右) ,长期以来受人为的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经多年治理,局部地 区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生态恶 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 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拦蓄降水困难,加上 年降雨量集中于 5 月 10 月,冬春干旱严重,人畜 饮水困难; 二是水土流失严重,治理的宏观效果 差; 三是工业“三废”污染严重,环境质量差1 4 3 地域范围广整个地质公园范围横跨六盘水的六枝、盘县、 水城、钟山区及市区,将为地质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带来一定的挑战1 3 1国家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西部旅游业实行重点投入,推动一批重要旅 游景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在再造秀美山川、切 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具体项目中,将给 六盘水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带来很好的契机 同 时,随着一系列扶持西部产业发展的切实可靠的 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也将会对六盘水市在招商引 资、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业发展方面起到积极 的推动作用,从而也为地质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很 好的外部环境加快乌蒙山地质公园旅游业发展的策略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乌蒙山地质旅游的发展除了本身优良的旅游22 1资源外,旅游人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因素旅游人才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 旅游从业人员对全国特别是本省、市的旅游概况 和规划的透彻了解,深刻认识到乌蒙山国家地质 公园的旅游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二是加大对旅游 岗位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地质公园是高校的 科研基地和实习基地,同时,高校也可以为地质公 园的建设培养专业的人才7; 三是注重国内与国 际最新地质旅游教育的培训,定期开展在职教育; 四是加强六盘水市旅游市场营销的队伍建设,培 养大批实用型的旅游营销人才,提高旅游企业的 经营水平,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对建立地质公园的大力支持1 3 2六盘水市是以煤炭资源、电力、钢铁和建材产业等著称的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良好,但随着 煤炭资源的逐步开采,其储量必将越来越少,因此 研究其经济转型就成了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件 急需重视的问题 虽然全市的煤炭资源还可以开 采多年,但为了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 树立科学发展观,市委市政府领导高瞻远瞩,较早 地提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提 升六盘水市的旅游形象,从而大力推进六盘水市 的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全市的第三产业,实现资源 型城市经济转型2 2加强旅游资源保护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宣传画等媒体向市民第 6 期秦 趣,等: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的 swot 分析及对策69大力宣传地质旅游,让六盘水市大众对旅游业有深入的认识,进而使全民投入到旅游资源的保护 中去 各旅游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需对现有旅游 资源及潜在旅游资源登记在册,从职能上加强对 旅游资源的保护,并出台相关保护制度,使旅游资 源的保护有法规可依,不至于出现无权管理的尴 尬局面道路的建设和铺油硬化,以及景区人行道铺设、停车场选址建设,科学设置一批路标,提高景区通行 能力 要支持重点旅游景区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 件和生态环境,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加快建设一批 集休闲、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接待服务 设施,切实提高景区服务水平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整合“云贵川”三省旅游2 4资源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产业2 3的快速发展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 开发、改善交通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 机遇,切实加大项目的争取投资力度,努力建设一 流的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发展条件 重点 加快景区之间通行道路,国道、省道到各重点景区把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与宜宾、攀枝花、曲靖、昆明、贵阳、安顺、遵义等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 进一步扩大,让地质公园内的水城、六枝、盘县融 入到三省旅游体系中,共同协商旅游线路和联合 促销等,充分利用地质公园的交通区位优势,把六 盘水建成“云贵川”旅游人流和物流中心参考文献:15白凯,吴成基 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市场拓展策略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35( 3) : 104-108仲晓东 淮安旅游业发展的 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j 江苏商论,2010,25( 06) : 109-111秦趣,杨琴,冯维波 重庆都市区两江四岸滨水旅游 资源定量评价初探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20( 3) : 59-61王淑华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18( 2) : 83-85 王瑞江,姚长宏,蒋忠诚,等 贵州六盘水石漠化的特 点、成因与防治j 中国岩溶,2001,20( 20) : 211-216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六盘水乌蒙山国家地质 公园总体规划c 2005李 卫 朋,刘 起,鲜 锋,等 洛川黄土国家地质 公 园swot 分析与深度开发j 地球学报,2010,31 ( 4) :593-59926374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wot for developing nationalgeological park tourism in wumeng mountain of liupanshuiqin qu1 ,cui xiaoping2 ,chen hongxing1( 1 department of biology and geography science,liupanshui normal college,liupanshui,guizhou 553004;2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mining engineering; liupanshui normal college,liupanshui,gu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