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高管人员的监管与治理对策.pdf_第1页
我国商业银行高管人员的监管与治理对策.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3卷第 1 1 0期 2 0 0 7年 1 2月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u n a n f i n a n c i a l a n d e c o n o mi c c o l l e g e ) f 23 0 1 1 0 de c 2 0 o7 我国商业银行高管人员的监管与治理对策 【 摘 要】 【 关键词】 【 中图分类号】 刘婷婷 ( 广西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5 4 1 0 0 4 ) 近年来我 国商业银行高管人 员的违规具有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内外结合共 同作案等特点。 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高管人 员违规的博弈分析,提出相关部 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 高管人 员的监 管和违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商业银行高管人员的持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绩效 评估 和激励 机制、改变商业银行 高管人 员的选拔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 ;高管人 员;违规 ;博弈 f 8 3 0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9 4 1 4 8( 2 0 0 7 )0 6 0 1 0 1 0 2 近些年来上市公司高管问题层出不穷 ,而银行业在这 场 “ 问题高管”的风暴中也未能幸免。2 0 0 6年 3月 1 6日 在中国建设银行正在全力筹备上市之际,建行的董事长张 恩照辞职 ,这一事件立刻引起了人们对银行界高管人员的 关注。银行界早先也有不少的大案,只是没有引起人们足 够的重视。大案有中行开平支行的大案,还有前些时候的 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大案。而银行界高管落马榜上 ,继王雪 冰、朱小华、刘金宝外 ,又增加了张恩照 j 。加强对我 国银行业高管的监管 ,重新树立银行业高管人员的诚信, 已经刻不 容缓 。 一 、银行业高管人员违规的事件的特点 据我国国情调查中心的一项统计,在过去的 1 o年中, 我国被撤换的国有银行高管人员达百人之多,涉案金额达 百亿元之巨。当前银行高管人员的违规特点是人数多、涉 案金额数 目大。这些高管人员不仅包括国有银行总行的行 长,也有二、三级分支行的行 长;既有股份制银行 的行 长,也有政策性银行的行长。纵观这些违规违法案件,都 有以下一些特点 : 1 、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绝大多数的银行高管 都存在贪污、受贿及挪用公款等方面的违规行为。如原中 国银行行长金德琴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中 信集团嘉华银行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利用职务之 便 ,从中嘉华银行的准备金贷款中先后侵吞 3 9 3 2万港元 和 1 5 9万美元。2 0 0 0年,金德琴 因贪污受贿、挪用 巨额 公款罪 ,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 、内外结合共同作案。光大银行广州分行越秀支行 的副行长李向群伙同李龙生,挪用公款用于个人进行营利 活动,并采用虚假担保手段 ,骗取银行发放巨额贷款,至 今仍有 4 8 6 5余万元无法追回。广东南海 7 4亿元骗贷案也 存在着 “ 内外人合谋” ,涉及党政机关、金融机构、企业 及社会人员2 3 3人,其中厅级干部 7人 、处级干部 1 3人。 二、银行高管人员违规的博弈分析 假设博弈的参与双方是银行高管人员和其监管部门 ( 如中国银监会) ,因为制度的原因,其他人员很难对银 行高管人员进行监管,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做 出以下 的假 设 引: i 是银行高管人员的正常收入。 e是银行高管人员进行违规操作所得到的 “ 灰色收 益 ” 。 f是银行高管人员违规被发现后受到的处罚。 s是银行高管人员的声誉。 c是银行高管人员的违规成本、造假成本 ,如粉饰财 务报表等。 c是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成本。 双方进行博弈 ,他们博弈的盈利矩阵如下图所示 : 银行高管人员 违规 不违规 fc efisc c, 1 0 e +ic 0,i 监管 不监管 从该矩阵可以判断,该博弈不存在纯策略意义下的纳 什均衡,所以我们求混合策略下的纳什均衡;假设银行高 管人员的违规概率是 p ,而其监管部 门选择纯策略的概率 为 q ,这里我们假定银监部门采取纯策略,即 q=1 或者 q = 0 。在进行监管的情况下,监管部门的期望盈利为如式 ( 1 ) : u ( 1 , p )= p ( fc )+( 1一 p ) (一c )=p fc ( 1 ) 收稿 日期 :2 0 0 7 0 72 0 作者简介 :刘婷婷 ( 1 9 8 0一 ) ,女,山西太原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1 01 维普资讯 在银监部门不进行监管盼情况下,其期望营利为式 ( 2 ) : u l ( 0 , p )= 0 p+ 0( 1一 p )= 0 ( 2 ) 令 u 。 ( 1 , p )= u ( 0 , p ) ,可以求得混合策略的纳什 均衡: u l ( 1 , p ) = u 1 ( 0 , p ) , 得 p fc= 0 ,即 p =c f 即若银行高管人员采取 c f的概率违规,银监部门 可以随机地对其进行监管或不监管。若 pc f,即银行高管人员的违规概率大 于 c f ,则银监部门的最优选择是监管。 同理,若银监部门采取混合策略 ( q ,1一q ) ,银行 高管人员选择纯策略,即 p=1或者 p=0 。若选择违规, 银行高管人员的预期收益为式 ( 3 ) : u 2 ( q , 1 )= q ( efi sc )+( 1一q ) ( e+i c )= e+i q ( f+i +s )一c ( 3 ) 若银行高管人员选择不违规 ,即选择守信,则其预期 收益为式 ( 4 ) : u 2 ( q , 0 )=q i +( 1 一q ) i =i ( 4 ) 令 u ( q , 1 )= u ( q , 0) 可以求得混合策略的纳什 均衡 : u 2 ( q , 1 )= u 2 ( q , o ) , 得 q ( 5 ) ( 5 )式表明当银监部门采取 q 的概率监管 时,银行高管人员选择违规和不违规是无差别的,因为违 规和不违规的期望收益相等。因此,可得到监查博弈的混 合策略的纳什均衡 ( , ) ,即当银行高管人员 以 的 概 率 违 规 , 而 银 监 部 门 以 的 概 率 监 管 , 这时达到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如果从银行高管人员的效用函数来看 ( 4 )式期望收 益 ,即总收益减去所付 出的成本 ( 包括努力成本以及其 他成本) 。假设银行高管持股 比例为 d,银行 收益为 f , 若高管不违规,其花费的努力成本为 c 。 ;若高管违规 , 可获得灰色收入 e,但也需要一定的造假成本 c ( 如编 制假财务报表、粉饰业绩等) 。 若银行高管人员不违规,则其预期效用为: ul =i +fc1 若银行高管人员违规时,其获得的期望效用为: u 2 =i +d ( f e) + ec 2 假设在没有监管的条件下,银行高管人员完全靠 自 觉。设其 违规的概 率是 ,则银行高管人员 的期望 收 益为 : e( u ) =( 1 一 y ) ( i + d f c 1 ) + 一 y i + d ( f e ) +e c 2 = i + d fc 1 +一 y( e d e+c 1 一c 2 ) = u l +一 y( e一 位 e+ c 1 一c 2 ) 将上式对 求导,得 = ( 1 一d )e+c l c 2 a y 可以得出银行高管违规的概率 和银行高管持股比例 d 、可获得灰色收入 e以及 ( c 。 一 c )有关。通过提高银 行高管的持股比例 ,减少其灰色收入 e,还有增加其造 假成本 ,通过加大内审制度和内控制度来完成对其进行监 管 ( 这里 我 们 假 设 c ,即银 行 高 管 的 努 力成 本 是 一 定的) 。 三、治理银行高管人员违规的对策 1 02 1 、加强银监部门对银行高管违规的监督力度 ,并且 加大相应的处罚力度,对有作案动机的银行高管产生威慑 力。回顾以前的银行丑闻,不难发现我国银监部门的监管 力度不够,即便查处 ,往往惩罚力度不够。从经济学角度 违规的成本和收益来看,当违规收益远远大于违规成 本时,从 “ 经济人”的出发 ,每个人都有作案的动机。 我国现在针对银行以及上市公司出现的种种高管人员违规 现象已经颁布了包括 证券投资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 任职管理办法 、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指引 在内的一系列法规,但是把法规落实到实处还有待于监管 部门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针对安然、世通等财务欺诈事 件 ,美国国会早在 2 0 0 2年出台了众所周知的 萨班斯法 案,它前所未有地将高管人员的法律责任用成文法的方 式加以限定,比如给高管人员处 以最高 2 o年的监禁 、以 及最高罚款5 0 0万美元等。我国针对银行高管的法规缺乏 震慑力量,更多的是违规高管人员仍逍遥法外。 2 、通过增加银行高管人 员的持股量和建立健全 内部 控制制度。增加银行高管人 员持股量,高管人 员才有动力 去为上市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真正健全、有效的内部控 制制度是银行安全和稳健运行的基础。巴塞尔协议曾指 出,对付严重的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应该是严格的内控 机制和风险管理。我国 目前内控机制中存在着内部稽核形 式化 ,问责制没有威慑力,内审部门和其他部门平行设 置,造成内审权威性不强。同时我国商业银行 目前还普遍 缺乏对内部欺诈异常指标和业务活动的检测,对基层第一 负责人进行有效约束的制度不健全,以至于在基层滥用和 放大权利的现象普遍存在 ,成为大案要案频发的首要原 因。因此,急需尽快建立和完善独立、垂直、具有监督权 威的内部稽核部门,同时借鉴国外审计机构的经验,将外 审作为内审的有利补充。 3 、诚然银行高管违规与个人素养密不可分,但从制 度上根绝违规产生的可能性 ,需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和 激励机制以及改变银行高管人员选拔机制。一个合理的银 行高管业绩评价体系,不仅仅是确定其短期收入水平,还 可适当采取股票激励计划来促使他们更加关注银行的长远 发展。在人才人员选拔机制方面,我国银行高管人员和其 他部门一样都沿袭政府准公务员的办法,即依照选择政府 官员的标准来任命,而非任人唯贤,选择那些真正有操 守、有专业能力的人。因此建立真正市场选择机制 ,改变 政府任命制刻不容缓。监管部门同时也应对选拔的银行高 管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负起责任,如调查其品行和进行能力 测试,有无犯罪记录和其他一些不良信用记录等,真正使 违规行为没有滋生的土壤。 ( 编辑 :王飚;校对:朱恒) 【 参考文献】 1 王君盯住银行家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