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七年级《十送红军》、《龙船调》教案.doc_第1页
初中音乐七年级《十送红军》、《龙船调》教案.doc_第2页
初中音乐七年级《十送红军》、《龙船调》教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音乐七年级十送红军、龙船调教案教学对象:7年级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设计思路:通过学习与聆听乐曲,能了解并喜欢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教学目标:(一)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二) 能够感受龙船调、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感受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教学过程:一、 聆听十送红军1、作品介绍:在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前,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着许多革命民歌。如:送郎当红军等。其中,十送红军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现在,我们听到的十送红军是经过专业音乐工作者搜集整理后的作品。它保留了原民歌的素材基础,同时也有艺术上的加工与提高。 十送红军的歌词以叙事为基础,并借叙事来表达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如:“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2、完整地聆听全曲,对歌曲的基本情绪能够有所体验。3.在聆听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曲的演唱形式及音色上的变化状况,歌曲不同段落的旋律及其基本情绪等。4、曲式分析:十送红军的旋律有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与c),从而构成ababaca的结构形态。应该说,各段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 ,从而形成整首歌曲的统一风格。与此同时,每段旋律又融进独具特色的音乐因素。( 如:“ ” 和等),从而使各段之间又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且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尽管在短句间歇时有短小的间奏穿插其中,然而从整体上,它依然给人以抽噎的感觉,在情绪上难脱压抑、沉重的印象。统观全歌,其音乐情感是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融为一体的。5、跟随录音演唱歌曲。二、 聆听龙船调1、作品介绍: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2、完整地聆听全曲,对歌曲的基本情绪能够有所体验。3、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及适合劳动、适合舞蹈律动的音乐特点。此外,要引导学生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4、分析讨论: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见课本谱例第17小节)。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 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5、在聆听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要求学生参与创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