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考历史模拟精品试题.doc_第1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模拟精品试题.doc_第2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模拟精品试题.doc_第3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模拟精品试题.doc_第4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模拟精品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中考历史模拟精品试题一、选择题 (50分)1、右图为俄国历史上著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17年11月,在这艘巡洋舰上突然发出了一声炮响,炮弹的火光划破了寂静的夜空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开始的场景?(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法国巴黎公社 d、法国攻占巴士底狱2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3、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主要体现在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 颁布苏联宪法4、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经济政策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政策的性质 b、分配的方式 c、市场的作用 d、 生产的规模5、一战后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分割、奴役与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称为( )a、维也纳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会议 d、布雷顿森林体系6、1929年10月,有人亲眼目睹了股市狂跌、银行倒闭的景象,这表明又一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爆发了,这个人所在的国家是(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意大利7、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有 ()前提都是维护现有制度 都是成功的探索,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都未改变社会性质 都为本国和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a、 b、 c、 d、 8、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曾以杰出的智慧和魄力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指导经济的局面。此人是(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9一位著名的记者曾经在1933年,分别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英国,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错误的一个是a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b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c希特勒集总理、总统与一身 d英国在世界经济大危机中安然无恙10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里,较好解决民生问题的是(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中国的改革开放 c匈牙利改革 d罗斯福新政11漫画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也是表达历史信息的一种方式。右图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一项措施a整顿金融 b恢复工业 c调整农业 d兴办公共工程12、在1941年的苏联流传着这样一幅画,画中描绘了战败的德军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这应该是发生在哪场战役后?(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柏林战役13、右图所示历史事件中最大的获利者是(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14、某同学看电视时看到这样的画面:屏幕上先打出一行数字1941.12.7,接着是大批的日本战机向美国军舰狂轰滥炸。该情节反映的是历史事件是( )a、偷袭珍珠港 b、黄海海战 c、莫斯科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15、右图摘自英国太阳报,图中的王子哈里正在参加朋友的聚会,此举引起世界强烈反响的重要原因是( )a、没有穿正式礼服参加宴会b、公共场合吸烟、喝酒不文明 c、有纳粹标志的着装,伤害了世界人民的感情d、此次聚会未征得王室的同意16、欧盟将每年的5月9日定为“欧洲日”,这是欧盟成员国的庆典日,同时也是为了纪念(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事结束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联合国成立17、“硅谷”是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全世界最大的100家高科技公司中,有20把公司总部设在这里。它体现了美国在哪一领域的突出成就?( )a、原子能工业 b、信息产业 c、军事工业 d、宇航工业18、在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的时候,最能说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的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19、在59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正式提出了日本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这反映了日本( )a、对战争罪行有悔改表现 b、关注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c、有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 d、希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袖20“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这几个片段组合在一起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历史( )a俄国 b苏联 c美国 d中国21、被战后初期西欧各国认为是“雪中送炭”的“马歇尔计划”在本质上体现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 b、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c、冷战政策 d、经济全球化221991年底,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与以上描述有关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b苏联解体 c八一九事件 d东欧剧变2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中美建交 c、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中日邦交正常化24、日本的索尼笔记本电脑,芯片在美国生产,外壳在印度生产,整机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组装,回到日本的横滨和大阪贴上本土的标签,在全世界销售。这说明( )a、日本的制造业落后 b、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c、日本在躲避国际经济风险 d、日本国力强盛25、美国科幻小说侏罗纪公园描述了一些不负责任的科学家和唯利是图的商人,从一块琥珀中的蚊子体里找到了恐龙的遗传物质dna制造出许多活的恐龙,结果把一场灾难带给人类的恐怖情景。“复制dna制造出许多活的恐龙”这一技术是指( )a、信息技术 b、纳米技术 c、克隆技术 d、微电子技术二、材料解析 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材料三: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状况?(2)材料二说的“伟大的国家”是指哪个国家?它为获得“新生和繁荣”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对本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国家政局中的什么变化?它产生了什么影响?27、阅读下列关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1 对德分区占领图2 签订华沙条约场景图3 欧盟示意图图4 中国入世5周年成果展(1)图1中的格局出现于何时?出现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2)图2中的与会国签订条约的目的及其影响分别是什么?(3分)(3)图3所示意的国际组织发展趋势是怎样的?这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4)图4中的成果展示活动是在哪一年进行的?它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怎样的趋势?(3分)28.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任务。活动主题:走进美俄天地步骤一:解读材料,走进历史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1)“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是在什么时候?(1分)(2)“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1分)(3)“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最终的结局是什么?(1分)步骤二:画面回放,再现历史图一: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图二:华沙条约签字仪式图三:苏联冷战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图四: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4)图一、图二再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场景,这两大组织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5)从图三、图四中你能获取美苏争霸什么信息?(1)并再举两例。(2分)步骤三:关注现实,展望未来(6)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3分)25.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新闻回放:新闻一:新华网联合国2月8日电联合国科索沃问题特使阿赫蒂萨里8日表示,希望在3月底之前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有关科索沃未来地位的最终解决方案。新闻二:新华网布鲁塞尔3月25日电3月24日,在布鲁塞尔艺术中心。伴随着跌宕起伏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庆祝欧盟成立活动的高潮部分由此拉开序幕。这一贝多芬生前的巅峰之作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和必胜信念。此时奏响,象征着欧盟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礼,正一步步地走向成熟和壮大。新闻三:4月2日,(耶路撒冷综合电)德国总理默克尔首次以欧盟轮值主席的身份访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并在昨天伸出欧盟的援手,希望能在国际社会再度积极推动中东和谈之际,协助以巴回返谈判桌。新闻四:日本朝日新闻2月1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11日起程前往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约旦访问。这三个国家历来非常重视与美国的合作关系。普京也是访问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第一位俄罗斯总统。由于伊拉克局势迟迟没有好转。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出现了退潮的倾向。普京总统此次访问中东三国,明显带有接近阿拉伯国家的意图。请回答:(1)新闻一所说的“科索沃问题”是什么事件的遗留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