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 雪(教案)22、雨说(教案)73、星星变奏曲(学案)114、外国诗两首(教案)135 敬业与乐业学案16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学案)257、傅雷家书两则338 致女儿的信459故乡学案设计5010 孤独之旅5411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5712 心声学案62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案66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案7115.短文两篇75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8017、智取生辰纲学案8618、杨修之死学案9519、范进中举学案10420、香菱学诗学案11617、智取生辰纲学案12518、杨修之死学案13419、范进中举学案14320、香菱学诗学案15521、陈涉世家导学案164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17323 隆中对18024 出师表18625 词五首教案190 1、沁园春 雪(教案) 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莽莽(mng):课文指无边无际。妖娆(ro):娇艳美好。风骚(so):课文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红装素裹(gu):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一代天骄(jio):指称雄一世的人物。(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三)介绍背景这首词写作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以后,领导全党开展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在一场大雪以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这首词,了解词的大意。2、品味凝练、贴切的语言。3、理解主旨句的含义。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课堂活动第一课时(一)由有关雪的诗句导入新课。1、问: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雪的诗句吗?(答案可多样)明确: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2、了解毛泽东及词的知识。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词又名长短句,起源于隋唐之际,词的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词谱的名称叫词牌。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沁园春 是词牌名,雪是题目。(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读这首词(1)听录音,想像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感情。(2)教师指导朗读:读出激昂豪壮的情调;读准重音、停顿、语速、节奏。2、朗读全词,思考词的上下两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阕:描写北国风光,展现壮丽河山。 下阕:评论历史人物,抒发诗人抱负。(三)分析上阕,回答问题。(1)哪几句总写北国风光?明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问:哪个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明确:“望”字。(3)作者望到了什么?明确:长城、大河、群山、高原。(4)品味语言:“惟” 、“顿”、 “舞”和“驰”明确:“惟”表达准确,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见了!“顿”突出天寒地冻,表达出结冰速度快!“舞”和“驰”,比喻,拟人,化静为动,把原本不动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动态之感。(5)后三句是实写还是虚写?明确:虚写(四)质疑讨论1、作者为什么要以长城、黄河、山、原,这样的景来写北国的风光,为什么不用别的景物?明确:这些景物能代表北国风光,形象非常雄伟,可以象征我们伟大的祖国。2、上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明确: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背诵全词(二)分析下阕1、词人为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用了一个过渡句,请问是哪句?有何作用?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2、哪个字总领下文,展开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明确:“惜”字。惜:惋惜之意。(1)含有对历代帝王功绩的肯定,(2)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有所欠缺 。3、下阕写到了哪几位历史人物?请你分别说出他们的历史功绩。秦皇:第一次统一中国。汉武:建立强盛的西汉。唐宗:开创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宋祖:结束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宋朝。成吉思汗:武功盖世,统一蒙古,立足中原。4、作者对各位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是否一致?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不同。分别体现在“略”、“稍”、“只”。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成吉思汗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讽。(三)质疑讨论1、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明确:主旨句,“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今朝”指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抒发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四)总结: 这首词由写北国风光很自然的引出历史人物的评论,赞颂当今英雄,赞颂与描写、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在一起。课堂抽测题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观看大自然景色的_、_。其作用:_(40分)2、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50分)3、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作用。(10分)答案:1、季节(时间)、 地点; 显示了诗人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2、看、山、 江 、天、 水 3、承上启下(过渡)。1、沁园春 雪(学案)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莽莽(mng):课文指无边无际。妖娆(ro):娇艳美好。风骚(so):课文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红装素裹(gu):形容雪后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一代天骄(jio):指称雄一世的人物。(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三)介绍背景这首词写作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以后,领导全党开展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在一场大雪以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课堂活动第一课时(一) 基础练习1、“沁园春”是_名,“雪”是_。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沁( )园春 分外( ) 妖娆( ) 稍逊( ) 成吉思汗( ) 数风流人物( ) 今朝(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读这首词(1)听录音,想像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感情。(2)朗读诗歌,读出激昂豪壮的情调;读准重音、停顿、语速、节奏。2、朗读全词,思考词的上下两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_ 下阕:_(三)分析上阕,回答问题。(1)哪几句总写北国风光?_(2)问:哪个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_(3)作者望到了什么?_(4)品味语言:“惟” 、“顿”、 “舞”和“驰”_(5)后三句是实写还是虚写?_(四)质疑讨论1、作者为什么要以长城、黄河、山、原,这样的景来写北国的风光,为什么不用别的景物?_2、上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_第二课时(二) 复习导入背诵全词(二)分析下阕1、词人为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用了一个过渡句,请问是哪句?有何作用?_2、哪个字总领下文,展开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_3、下阕写到了哪几位历史人物?请你分别说出他们的历史功绩。_4、作者对各位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是否一致?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_(三)质疑讨论1、如何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_(四)总结:这首词由写北国风光很自然的引出历史人物的评论,赞颂当今英雄,赞颂与描写、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在一起。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 1、词牌,题目。2、qn 、fn、ro、xn、hn、sh、zho (二)2、上阕:描写北国风光,展现壮丽河山。 下阕:评论历史人物,抒发诗人抱负。(三)(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 “望”字。(3)长城、大河、群山、高原。(4) “惟”表达准确,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见了!“顿”突出天寒地冻,表达出结冰速度快!“舞”和“驰”,比喻,拟人,化静为动,把原本不动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动态之感。(5)虚写(四)1、这些景物能代表北国风光,形象非常雄伟,可以象征我们伟大的祖国。2、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第二课时(二)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承上启下)2、“惜”字。惜:惋惜之意。(1)含有对历代帝王功绩的肯定,(2)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有所欠缺。 3、秦皇:第一次统一中国。汉武:建立强盛的西汉。唐宗:开创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宋祖:结束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宋朝。成吉思汗:武功盖世,统一蒙古,立足中原。4、不同。分别体现在“略”、“稍”、“只”。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成吉思汗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讽。(三)主旨句,“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今朝”指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抒发了作者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2、雨说(教案)编者:平海中学 魏锦婵 审稿 张运先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田圃p:指田地。禁锢g:束缚,强力限制。喑哑yn y: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喧嚷rng:好些人大声叫喊。洗礼:基督教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主持者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让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襁褓qing bo:包裹婴儿的布或被。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二)作者简介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二、教学目标:1、整体了解诗歌内容,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2、品味诗歌拟人化的语言。3、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课堂活动(一)导入新课:用杜甫的春夜喜雨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停顿、重音。(可参照教师用书)2、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a第一部分:(1至3节) 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4至5节) 雨的邀请c第三部分:(6至8节) 雨的来意d第四部分:(9节) 雨的祝福(三) 品味拟人化的语言1、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2、举例说明拟人手法的运用。明确: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四)探究质疑1、说说“雨”的象征意义。明确: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的形象。2、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了中国的长者们为了让儿童们能够无忧无虑、健康幸福的长大,他们愿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价。课堂抽测题1、 根据拼音写汉字(60分)yn y ( ) jn g( )qing bo( ) xun rng ( )wn shng x y( ) rn r yu go( )2、请你仿照本诗选择一个意象(如:春风,梅花,石桥,青松)运用拟人手法写几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最少写三句)(40分)_1、喑哑、禁锢、襁褓、喧嚷、温声细语、润如油膏2、雪说:十一二月的大地等待久了 我是雨的化身,白云是我的母亲等待久了的山川 我也是在无忧无虑的环境里长大的等待久了的黄河 我感受不到温暖,为此我逃出他的怀抱 当山川失去往日的俊美 亲爱的大地,不要拒绝我当黄河失去昔日的波涛 打开你的双手抱紧我好吗雪说,我来了,我来感受冬日的气息 让我感受你的温暖 虽然那一刻我消失了 但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呀2、雨说(学案)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田圃p:指田地。 禁锢g:束缚,强力限制。喑哑yn y: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喧嚷rng:好些人大声叫喊。洗礼:基督教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主持者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让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襁褓qing bo:包裹婴儿的布或被。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润如油膏:细腻光滑的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二)作者简介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课堂活动(一) 基础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线字注音。田p( ) 禁g( ) yn y ( ) 喧嚷( ) 襁褓( ) 润如油膏( )(二)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停顿、重音。2、 “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四次。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a第一部分:(1至3节) 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4至5节) _c第三部分:(6至8节) _d第四部分:(9节) _(三)品味拟人化的语言1、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_2、举例说明拟人手法的运用。_(四)探究质疑1、说说“雨”的象征意义。_2、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_ 参考答案:(一)1、圃、锢、喑哑、rng、 qing bo、go(二)2、b雨的邀请c雨的来意d雨的祝福(三)1、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2、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四)1、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的爱的天使的形象。2、表达了中国的长者们为了让儿童们能够无忧无虑、健康幸福的长大,他们愿意做出一切的努力、付出一切的代价。3、星星变奏曲(教案)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凝望nng wng: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颤动chn dng:短促而频繁地振动。闪烁shn shu:在诗中指声音隐隐约约,听不真切。朦朦胧胧mng mng long lng:不清楚;模糊。(二)了解朦胧诗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等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朦胧诗的特征:朦胧。它意蕴很深却不显露;它适应当代人的复杂意识;它改变诗的单一层次的情感内涵而倾向立体的和多层的建构。如星星变奏曲它不直接表现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出来。二、教学目标:1、整体了解诗歌内容,理解把握诗歌的感情。2、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3、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课堂活动(一)导入新课1、用顾城的朦胧诗感觉导入新课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2、了解朦胧诗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等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朦胧诗的特征:朦胧。它意蕴很深却不显露;它适应当代人的复杂意识;它改变诗的单一层次的情感内涵而倾向立体的和多层的建构。如星星变奏曲它不直接表现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出来。(二)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2、思考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明确: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冷酷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三)句段品读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明确:“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明确:这是将“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形成类比联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与缀满繁星的景象类比,使人意会到令人向往的诗一般的生活境界。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从什么感觉去写,表现了什么?明确: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四)探究质疑这首诗的题目为什么叫“星星变奏曲”?明确: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课堂抽测题阅读下面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1以上十二行,是由“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开头,它们属于_句式,各引出的是_修辞手法。(40分) 2以上三节诗写出了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请具体概括各节诗所抒发的美好意象世界。 (60分)_ _ _ 参考答案 1反问、比喻 2富有诗意的世界。像夏夜般柔美的世界。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3、星星变奏曲(学案)编者:平海中学 魏锦婵 审稿 张运先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凝望nng wng: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颤动chn dng:短促而频繁地振动。闪烁shn shu:在诗中指声音隐隐约约,听不真切。朦朦胧胧mng mng long lng:不清楚;模糊。(二)了解朦胧诗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等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朦胧诗的特征:朦胧。它意蕴很深却不显露;它适应当代人的复杂意识;它改变诗的单一层次的情感内涵而倾向立体的和多层的建构。如星星变奏曲它不直接表现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出来。课堂活动(一)基础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nng wng( ) chn dng( )shn shu( ) mng mng long lng( )(二)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2、思考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_(三)句段品读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_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_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从什么感觉去写,表现了什么?_(四)探究质疑这首诗的题目为什么叫“星星变奏曲”?_参考答案:(一)1、凝望、颤动、闪烁、朦朦胧胧(二)2、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冷酷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三)1、“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2、这是将“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形成类比联想,以想像中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景象与缀满繁星的景象类比,使人意会到令人向往的诗一般的生活境界。3、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四)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 4、外国诗两首(教案) 编者:平海中学 魏锦婵 审稿 张运先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昏晕yn 栖q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树篱l:用树密植而成的围墙。 蝈蝈gu 蛐蛐q 草茸茸rng:草初生纤细柔嫩的样子。 微漾yng(二)田园诗知识简介 本课所选的两首小诗都属于“田园诗”。所谓田园诗,主要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作者热爱自然,通过对田园山水的歌咏寄托自己的情感。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2、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课堂活动(一)直接导入新课(二)学习蝈蝈与蛐蛐1、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2、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明确: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3、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三)学习夜1、作者简介: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2、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第一节:写夜的静谧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3、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提示: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要注意夜景静谧而美丽的特点。4、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这首诗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课堂抽测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40分)q( )息 树l( ) 草rng rng( ) 微yng( )2、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20分)(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2)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装。( )3、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40分)_参考答案:1、栖、篱、茸茸、漾2、(1)拟人(2)比喻、拟人3、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咏。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4、外国诗两首(学案)课前自学(一)读一读,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昏晕yn 栖q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树篱l:用树密植而成的围墙。 蝈蝈gu 蛐蛐q 草茸茸rng:草初生纤细柔嫩的样子。 微漾yng(二)田园诗知识简介 本课所选的两首小诗都属于“田园诗”。所谓田园诗,主要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作者热爱自然,通过对田园山水的歌咏寄托自己的情感。课堂活动(一)基础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昏yn( ) q( )息 树l( ) 草rng rng( ) 微yng( )(二)学习蝈蝈与蛐蛐1、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2、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_3、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_(三)学习夜1、作者简介: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2、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第一节:写夜的静谧第二节:_第三节:_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3、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_4、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_参考答案:(一)晕、栖、篱、茸茸、漾(二)2、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3、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三)2、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3、提示: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夜景,要注意夜景静谧而美丽的特点。4、这首诗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5 敬业与乐业学案 惠东中学 陈景瑛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佝偻(gu lu) 承蜩(tio) 德行(xng) 教诲(hu) 禅师(chn) 拣择(jin) 羡慕(xin) 妥当(tu) 骈进(pin):一同前进。 亵渎(xi d):轻慢,不敬。征引:引用。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一点不旁骛(w):意指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强聒不舍(gu):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强聒,过分啰唆。不舍,不停。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人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不二的方法。 (二)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乐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和文学家。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他早年受康有为影响而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参加了1898年的“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回国后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党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担 任 教授,并专心著述。梁启超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2、关于议论文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名师工作室数字化教学计划
- 情报关联深度挖掘-洞察及研究
- 城市公园绿地管理协议
- 地毯铺装合同协议书范本
- 学校暑期托管服务协议书
- 屋顶外墙维修协议书模板
- 广东杀虫灯采购合同范本
- 家政中介合作合同协议书
- 小区用地变更协议书模板
- 奶茶店股份退出合同范本
- 物业客服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2025海南省老干部服务管理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6人(第1号)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课件
-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至2030中国公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GB/T 45763-2025精细陶瓷陶瓷薄板室温弯曲强度试验方法三点弯曲或四点弯曲法
- 【MOOC】理解马克思-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GB308-2002滚动轴承钢球
- 夹芯彩钢复合板吊顶施工方案
- 高二物理培优计划
-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10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