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线条的动与静》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线条的动与静》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线条的动与静》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线条的动与静》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线条的动与静》教学设计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线条的动与静修改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观察、体验、对比、讨论等方法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受,并能够说出自己对直线与曲线的独特理解并进行有趣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观察力、表现力以及创新再造能力。2、能用曲线或直线进行主题创作。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美术学科的线:直线与曲线、绘画中线条的运用。三、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道具、各种画笔、颜料、纸张。四、教学过程:自我介绍: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将带着你们走入奇妙的“线”的世界。今天我还带来了几位线宝宝,现在就让它们出来跟你们打个招呼吧!(一)、创设情境:1、师:现在先让我们看看这些线都分别叫什么名字吧!2、游戏:(下面让我们先来做个冰与水的游戏)a、游戏说明:假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潭清澈的湖水,老师的音乐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了,身体要随着冻结,然后音乐响起,冰裂开了,春天来了,冰又融化成水。(学生游戏)现听音乐,在大脑里用线条记录你身体的动作,琴声停止后请同学说一说小结:人运动时会产生不同的线条。如:老师的琴声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产生的波浪线、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产生的直线和冰裂开产生的折线b、问,这三种线当中,哪种是表示静止的,哪种是表示运动的?3、全班交流教师归纳:平直的线如:冻结的冰面、门框、墙角线还有马路等会给人以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表现静止的感觉就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或让人感觉激烈,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线条的动与静。(板书:线条的动与静)(二)、积累资料,感受新知:(先让我们欣赏几组图片:)1、欣赏中国古代及中外现代建筑,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直线条的运用:(分别播放古代建筑课件和播放现代建筑课件)说说这些建筑都运用了什么线?(指名说)师总结: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板书:平直的线条静止2、问:生活中还有那些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那些物体?怎样表现?(指名说,并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师总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以做相应的提示,如:公路、高压线铁塔、路灯、长江大桥等)并指导学生用直线表现简单的物体。(根据学生作品简单评价)3、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了很多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烟花、海浪)如果让同学们用线条来表现这些画面,你将如何表现?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活动,体会生活中的线条运用广泛且丰富多彩,艺术大师们也恰恰利用了它的丰富多彩创作了不朽之作4、欣赏大师作品:(播放课件并逐一作简单的介绍)师:荷兰画家蒙得里安红黄蓝格子造型简洁,用平面、直线、矩形表现出规矩与自由之间的平衡;吴冠中山水人家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出村落静谧且充满生机;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以不失中国传统的方形壁与梦幻般的水泡形成了鲜明的静、动对比;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也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了塔身的稳定与高度;敦煌的飞天壁画、城市中标志性的雕塑作品、民间剪纸作品及节日里舞龙的欢腾又给了我们极强的动感。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艺术家们用多样变化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的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了解到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板书:弯曲的线条流动5、师:线有曲、直之分,其实音乐也有舒缓和欢快的区别,让我们听听下面的音乐,你能用你刚才认识的线把音乐的节奏表现出来吗?歌曲小桥流水,小竹桥学生用线表现)(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请同学们选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现静止或流动的感觉的作品。可用绘画(多样的绘画工具)、剪贴、剪贴添画等作业形式进行表现。、教师做简要示范。学生绘画,课件循环播放图片。同时启发有困难的同学,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四)、作品展示:1、学生自评、互评2、教师展示评价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我采用互评的评价方式来肯定学生。并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五)、思维拓展:生活中有很多以线造型表现的事物,比如现代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曲线设计,给人以流动、延伸的感觉,例如:鸟巢、悉尼歌剧院、流线型跑车、甚至我们家里用的窗帘、床单和衣服上的图案也都用到了奇妙的“线宝宝”,只要我们善于用眼睛发现美,艺术尽在我们身边!(六)、收拾与整理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板书设计: 2.线条的动与静 平直的线条静止线条的动与静教学反思线条的动与静是四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节绘画基础课,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觉及能利用直线或曲线完成一幅独特的作品。这节课貌似简单易懂,实际真正让学生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去创作作品却不是易事,所以,课前我精心准备了这堂课。美术的艺术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才能表现,但首先要使人有表达的情感和愿望,特别是对喜欢新鲜事物的孩子,首先要让他们乐于学,愿意学,有感才有受,有感才有智。美术知识与技能作为新课程目标的内容之一,体现出既淡化双基知识,又必须学习必要地技能技巧。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始终紧扣线“动”这一主题,采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课件播放)“动”与“静”的区别,再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临摹不同线条在画面上的运用,并不失时机地用线描画这种既形象又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一看就懂。在理解的基础上我用了寥寥几笔,巧妙地将以前学过的基础线条(给人感觉会动的线条)变成了一个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会动的线条,掌握了“会动的线条”,改变了以往“双基”就是机械重复的观念,变厌为趣,变繁为简,做到了既坚持愉快教育,又不降低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整合是美术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中我运用节奏明快的音乐配以简单的讲解,进行律动,在用身体语言感受美术作品中的“动”与“静”、“快”与“慢”等美术要素的同时,以“风中飘动的云”、“舞动的树”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明白云和树是怎样在自然界中以不同形式存在并循环的科学道理,将自然科学与美术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游戏中增长见识,在游戏中拓展知识面,赋予美术课新的内涵。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评价不等于甄别,评价不等于选拔,这是新课程的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美术学习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评价应尊重学生个性,重点应放在个体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在本课中,学生通过摸索、实践,创造性地使用的绳子、电线、丝带、铁丝等易得物品,并通过自己对线的理解创作出赋有动感的画面后,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急于获得来自自我、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舞台,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师不附加个人感情和主观评价。只要学生动脑思索,兴趣十足地探索知识,只要经过激烈争辩,主动参与,反复比较,所得出的结论就应该受到重视和尊重: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之中,他便学会关怀;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便学会自信”。美术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术。美术教育让学生看懂、听懂既感受美术语言后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表达和情感。在本课中我紧扣线的“动”与“静”这一美术要素,通过临摹、欣赏、游戏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理解,让学生从己有的生活经验中去进行分析比较:波浪线、弧线、螺旋线的动感,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去探索、去领悟,体会到不同的线。而此时,我创造性地让学生用一些廉价废旧物品废线头、废彩带等,这些学生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生活用品,此时成为孩子们有趣学习用具。每个学生都神采飞扬、花样百出,创造性地摸索出了很多方法,奇思妙想令老师感到惊讶。此时的教师只是一个观众,一个欣赏者,确保了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学生兴高采烈、跃跃欲试之际,教师提议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