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思维的彩练舞动起来谈学生质疑的妙处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离不开思索,思索源于疑惑,有了疑惑才需要去问去释疑,才能够有所收获,之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往今来,许多人都阐述了质疑解惑的重要性。那些专心于教学的老师们,就更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可是在实际的学习中,不少同学却不能很好地、真正地懂得质疑,把握质疑,善用质疑,以至于学得比较被动,不够深入,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不能得到更好地提高,这不免令人感到遗憾。如果教师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那将是多么可喜的事情啊!为什么有不少学生不能亲近质疑,不愿寻根究底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团,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究。我曾经在自己班级中做过一次调查,全班52位学生,在半个学期内,只有不到10位的学生说会主动及时地向老师请教问题,只有2个人说自己问过语文学科方面的问题。难道真的是因为大家的语文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吗?当然不是。问其缘故,有的说“打破沙锅问到底,实在太麻烦了”,有的说“懒得问,反正老师总会讲到的”,有的是“找不出”,有的是“不太敢”。其实学生未必不知道质疑提问的好处,但终究有不少学生没有走出这一步,没能真正体会到质疑的美妙。那么,该如何学生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可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呢?为此,我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一、提出要求,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针对学生不会发现,消极等待,怯于展示等方面的不足,我首先引导他们在课前对文章进行自读学习,由浅入深地学会发现问题。特别是在每篇新课的常规词语抄写中,专门设置了一个“质疑”环节,要求全体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以书面的形式写出自己目前感到困惑的地方或者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可多可少,难度深浅不限。这样做不仅让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热点,认知水平,甚至兴趣爱好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更具指导性和针对性,便于老师组织起更加有效的课堂活动。还别说,这一法子虽然看似非常简单,却让每位同学都不同程度地活动了起来。每次质疑几乎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有些学生要是在往常,几乎次次都做课堂上的“绿叶”,但在预习作业中,他们有时也会提几个让人眼睛一亮的问题。比如“土地的誓言的作者曹汉文,他既然那么痛恨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还起了个那么像日本名字的笔名端木蕻良?” 又如“为什么最后一课中大家都在安静地描字帖,划杠子,而小弗朗士却发现了金甲虫与鸽子,他怎么能够一心二用呢”等问题,就是出自那些平素安静少言同学的精彩质疑。而对这些小问题的解答,必然会让人加深对文章的解读,同时也无疑会给提问者带来更多的自信、鼓励与快乐。二、提供机会,搭建平台,积极探疑,善于解疑。在精心构建的45分钟课堂里,一方面,我非常希望自己作为老师,能够通过一个个自然流畅而又设计严密的提问,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对问题的探索思考中,感知内容,熏陶情操,体验美感,掌握技巧。另一方面,我更想看到许许多多美妙的瞬间,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大放异彩。为此,我常常会为学生的课堂质疑创造机会,每节课都尽可能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开展“你问我答”。他们很喜欢这样的环节,提问者煞有介事,答疑者力求滴水不露,有的时候那热闹的场面不由得让旁观者忍俊不禁。有一次,学习邓稼先这篇课文,这是篇内容并不复杂的文章,大多数同学的目光都关注在对人物品格的把握和对他贡献之大的直接表述上。不过有位同学看课文非常细致,在“你问我答”的时候,他直接向班长提出了一个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讲到德、俄、法、英四国强占中国领土之后,都还加上一个带引号的租借多少年?”当时我马上就想到,以他们现在的年龄和现有的知识,或许还比较难以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吧。果然班长像其他听到的同学一样,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她就反应过来了,说:“我认为这就好比电影上的一个黑社会老大,他横行霸道地来到一个摊位上,有可能他把整个摊位都砸了,就像是侵略了别国,甚至把别国灭了;也有可能他只是逼人家交个保护税什么的,就像是这里向中国租借多少年似的。这里的引号是强调的意思。”她的话刚一说完,很多的同学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看她讲得多么形象啊!谁知对方还不肯放过:“那这样写与邓稼先有什么关系啊?”这回不等她回答,旁边的人代她讲出了答案:“那当然说明了他在改变这么落后的国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嘛,这么简单”所有参与者一副满足的神情。三、延伸扩展,结合实际,倡导探究,深化质疑。诚然,学生学会了质疑,敢于质疑,并不意味着都能提出有价值的、深入的问题。刚开始时,难免问得肤浅,有时还留于形式。但如果老师能不断地鼓励他们,并且予以点拨,他们就能逐渐地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现在,他们已经基本上能够对一篇文章从大到理解主旨,布局谋篇;小到遣词造句,朗读体味等方面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有的不乏真知灼见。尤为可贵的是学生能够不盲从教材,也敢于质疑权威,还能够和老师探讨一番。当面对这样瞬间的时候,老师就会感到特别欣慰。记得那天一个女同学在孙权劝学讲课临近结束的时候,突然举手,站起来轻声地说:“老师,我好像发现了注解中有个错误!它上面写着: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我记得他是从孙策手中接过的大权,记忆中他好像是第三个掌权者。”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只一会儿班上那位历史知识最丰富的叶同学就站起来解答了她的疑问:“书上说的没有错,你刚才说的另外两位,一个是孙策,是孙权的哥哥,他是吴国的创建者,而到孙权的时候才称帝,才形成了三国。另一个孙坚就更早了,是他们的父亲,他只是吴国的一位大将军。”在辨析中,大家的印象更为深刻。还有一次,语文课代表竟然质疑了臧克家的语言表达。她认为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文章末节:“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从精确的词句搭配上看,“口”和“行”的词性显得有点不对称。似乎用“说”与“行”,“言”与“行”或者“嘴”与“脚”更匹配些,后来经过全班同学讨论,得出的结论是:这句即便有些不太严密,但并不影响文章的整体美,一样可以很好地突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不,我昨天在讲解一则课外文言文的时候,还被他们当堂逮住问:“千金一笑的典故,到底是这里讲的是事实,还是成语故事中说的是真实的啊?”可不能随意应付他们一下子的,他们的眼睛会说话呢!四、抓住契机,创设环境,形成氛围,举一反三。随着质疑习惯的渐渐养成,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营造出一种善于思考,乐于发问的氛围,激励学生建立起良性的、能动的学习机制。比如在短短的课前5分钟讲演中,在课后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在课外的阅读训练中,甚至可以是与语文相关的各种活动中,给他们充分的说话空间,和他们一同“较真”,允许他们偶尔自命试卷,鼓动他们去做主持人、编辑、导演、演员通过多种形式的思考和提问,答疑和解难,让每个人的思维灵动起来,综合地提升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课前演讲时,有学生调皮地拷问讲解三字经的“於”姓同学:“关于於姓,我还听到过一种有趣的起源,说施姓是因为方人也而得名,於姓有方人二的说法,请问你对此如何理解?”“我也听到过这种说法,我想它应该存在于地方的野史中吧,并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顺普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疆农作物制种合作合同协议
- 2025年物业管理人员考核合同
- 机电维修班考试题及答案
- 招募管理师考试题及答案
- 工会职工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青协组织笔试题目及答案
- 中国近代史事件历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城乡发展差异地理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pvc采购合同(标准版)
- 进制转换课件-2025-2026学年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 店员绩效考核制度
- 电厂电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国际汉语考试题及答案
- 遥控车辆模型课件
- 企业销售业务标准作业手册
- 羽毛球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押题试卷
- 中国南方航空数字化和双中台方案
- 2025至2030乙烯丙烯酸(EAA)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通信技术认证考试-应急通信认证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