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论文除了读背 还需玩索摘要古诗词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学生语感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背的同时,还需要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沉浸在自我的细细品味与“玩索”中,读出真正的诗味来。本文着眼“玩索”,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力、鉴赏力和表达力等方面探讨了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能力培养 涵泳玩索清代词人况周颐曾说:“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是因为古诗词的意蕴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无言之美”。所以课堂上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去诵读、去体验、去想象、去感悟,最后完成再造。然而现实的古诗词教学却剥夺了学生这“玩索”的权利,大多让学生读读背背就可以了。于是教师往往拿着教参,运用平实的语言介绍背景、作者,然后是翻译句子,对诗词的景物描写、作者感情、艺术特色等进行条分缕析,将一首诗词分析得支离破碎,死板僵硬。而诗词本身所具有的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等,早已荡然无存。这样“灌输”,学生难以接受,也无法形成学生的独特的个性体验,不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所以要读出诗词的“美味”来,我认为,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沉浸在自我的细细品味与“玩索”中,读出真正的诗词味来。一、默吟“玩索”,培养学生的语感力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我这里所说的“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读”,它应该是那种“出之于口,入之于心”的诵读。由最初的对于字音、句读的正确把握之后,进入作者的语言情境,从而把握作者的构思,最后达到了感情上的契合,忘我的境界。所以,我把这种极少有人干预的“读”称之为“无声”的读。并且面对不同风格的古诗词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悲凉凄清,沉郁伤感的相见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武陵春等,只能是留足时间让学生默默地吟,浅浅的唱;而相对豪放悲壮,轻快柔和的望岳浣溪沙钱塘湖春行等可稍稍提高音量读出抑扬顿挫。通过这“无声”默吟,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敏锐度,感悟力,对触摸诗人情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春望时,我采取这种默吟的方式来走进文本,感受杜甫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愁苦苍老形象。接着学生自然而然探寻苍老的原因,传达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怀疑,这种直觉性的问题产生,会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地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有利于诗内容的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二、“玩索”语言,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如果刚才所讲的只是直觉性的、表象性理解诗歌。那么透过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则是我们探索诗词内涵,理解作者感情,形成共鸣的主要途径。1、认识一种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玩索”古诗词意蕴,前提与基础是认识意象,理解意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景物特点入手进行“玩索”。 例如杜甫绝句中的“花”的意象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用“满”字还不足,再加“压” 字,极言繁花似锦,密密层层,又大又多,生机盎然的景象,再添数量词“千朵万朵”极言花开的数量之多,并对上句“满”字进行具体化。也可以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例如王安石的梅花,浩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以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当然,帮助学生识记一些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玩索”古诗词的“资本”。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想象是在大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是具有生动的再造性和独特的创造性。由于诗词语言凝练含蓄,所描绘的一些意象距离现在较悠远;再加上现代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知识面狭窄,这样就导致学生认识不全而无法展开联想和想象。当学生思维有阻碍时,教师不要急于干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查找,去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例如教李商隐的无题时,学生就对“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产生疑问。因为学生不能理解“青鸟”“蓬山”这两个意象,就无法想象出当时的情景画面。又如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中,“断”和“开”就形象地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在配乐声中,尽情想象这幅美景图。这样,学生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画面,“无形诗”变成了具象的“有形画”,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还由于古诗词中用典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不懂典故也就无法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去读典故,想故事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亲射虎,看孙郎”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个典故如果不理解,根本无法理解苏轼当时这种极度矛盾和抑郁的心理。2、玩味一个字词。古人作诗讲究推敲,为了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他们废寝忘食,入痴入迷。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构筑了一幅怎样的生活意境图;“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又传达出一种怎样悠闲恬淡的心情;“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又将展现出的一幅怎样惊心动魄的画面。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玩玩字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咀嚼字词的深层内涵。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辐射,想象才能自由放飞,个性解读才能自然生成。因为相对精确的“言传”显然限制思维,而绝对模糊的“意会”则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天地。试举经师生共同修改后的两例:(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品】一个“潜”字,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而又默默无闻的美好品格,从中也折射出诗人杜甫关心天下苍生疾苦的善良情怀。(2)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品】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3、体验一份情感。学习语文不是一个推理过程,而是一个形象感悟的过程,这就是心灵的感悟,是独特的个性体验。例如在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跟游子一起融入那苍凉、萧瑟的画面中去看、去听、去想,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深深体会到游子悲秋思乡的断肠之情。而这种感悟必定是深入人心,透入骨髓的。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架起了一座座桥梁,使无数的孤独、迷茫、脆弱的心灵受到启迪,产生情感的共鸣,领略人生的真谛。分析文学作品要“就世论事”,古诗词亦是如此。只有联系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创作心态。才能更好地把握诗词感情色彩。在讲授观沧海时,结合三国演义的故事,将学生们的心绪带到了三国时的战场,帮助学生分析扫平了袁绍,即将统一北方时的曹操的浩然心态,深入感受曹操登上碣石山眺望大海时所抒发的“吞吐日月”的伟岸胸襟。“言不尽意”,有些“意”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无法用语言穷尽,只可意会,教师更应鼓励学生深入“玩索”。 继续拿杜甫绝句探讨,“留连戏蝶时时舞”一句中“舞”写出了蝶的飞姿灵动优美,“留连”既是写蝶恋花而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更写出了漫步的人被蹁跹彩蝶、艳丽繁花吸引而留连忘返的情态。“时在娇莺恰恰啼”中“恰恰”为拟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既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形象地传达出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难得的暂时的适意之怀。4、感受一种意境。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再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发挥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诗人在创造意境时,或侧重于写景、或侧重于抒情、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但都要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因此,只有把握情于景的联系,才能入境。如教学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要引导学生感受、理解、鉴赏那绝妙的画面和优美的意境。“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你看,挚友准备了美味佳肴,盛情邀请我到他家赴宴。那环绕着绿树的村庄,那斜倚城外的山峰,多么美丽迷人!打开窗子是碧绿的菜园,边饮酒边与友人谈论农事,又增添了更多朴实的情趣。景致那么美,人情那么浓,待到九月九日重阳节,我还会来赏菊花。这是多么绝妙的画面,多么优美动人的意境!他把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纯朴真挚的情谊融为一体。三、“玩索”写画,培养学生的表达力古诗词的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意境深远、主旨含蓄,留有许多余味,教学中我们要唤起学生无尽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写下自己飞扬的思绪,独特的体验和深沉的思考,享受书面表达的快乐。可再现优美的意境“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可续写精彩的故事“木兰从军记”;可描写壮阔的场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狼。”也可阐述评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但是,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不能作机械的翻译,而要根据诗歌意境、主旨,结合实际完成再创造,表达出自己个性化的感悟。总之,对于故事性、画面性较强或语言较美的诗文可以成为我们练习写作的“素材库”可以设计改写、扩写、仿写等写作训练。比如引导学生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指导通过联想和想象对天净沙秋思进行扩写;在教学化石吟时可指导学生创写出“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等优美词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古诗词课文的理解和探究。有利于激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而且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何乐而不为呢?诗歌中,有不少是写景佳作,或工笔细雕,或写意抒情,虽行笔迥异,然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均为一幅完美的图画,正为苏轼所言的“诗中有画”一般。因而,教授此类写景诗时,可解开学生思维的绳索,最大限度地让其动脑动手,就诗的内容,勇于创造,绘成画图。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素描的方法,用铅笔尽快勾画出文中所表现的画面,以加深理解其意境。许多学生对绘画很有兴趣,能集中精力投入,大都能够画出符合文意的图画,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例如我在教授张志和的渔歌子时,让喜欢绘画的学生一边读,一边依照诗意画一幅图画,并讲明其中的理由。学生都能画出这样一幅画:江南水乡,远处是青山,近处是水田。田野上空是飞翔的白鹭。一条小溪从山中流出、溪边是盛开的挑花,水中有肥美的鱼,一个带笠披蓑的人,正坐在溪边的小船上钓鱼。学生画好后、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及画面,来进行欣赏,品味字句。思考在这幅图中,作者在哪里,在想些什么。看看作者写的这个画面好在何处,哪些字句最为传神,值得品味。通过绘画,进一步诱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训练得到了统一。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由于时间关系,课内的画,只求神似即可。课外,可让学生精画细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一下册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软骨症治疗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护理进修
- 美的售后年终工作总结
- 2025至2030中国微创手术(MIS)设备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血栓前体蛋白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离婚后子女户口迁移及父母监护权划分合同
- 生产运营分析部门工作总结
- 离婚协议书中的共同子女监护权共享与探望权协议
- 离婚房产分割及共同债权债务处理协议
- 2025年江苏南京市国企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3761-2024绿色产品评价通则
- 三角函数性质与解三角形(解答题10种考法)
- 大学生反诈宣传课件
- 体育行业体育产业园区建设方案
- 幼儿园课程教研活动
- 幼儿烫伤课件教学课件
- 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29-01-01 砌筑工 人社厅发20235号
- 2024-2025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沪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中小学危险化学药品分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