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2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3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4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准格尔旗长滩阳圪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长滩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准格尔旗长滩阳圪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长滩煤矿二0一0年六月二十五日目录第一部分:矿井概况.1第二部分:应急与求援系统组成.9第三部分: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与救援预案. 13一、水. 13二、火.20三、瓦斯.30四、煤尘.38五、顶板.45六、提升运输.50七、供电.55八、火工品.63九、高压及高速运转设备.65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70 重大危险源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第一部分 矿井概况准格尔旗长滩阳圪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长滩煤矿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镇,行政区隶属于准格尔旗薛家湾镇。 矿区向东8km至史家梁有级公路与103省道相连,103省道向北约30km左右至薛家湾镇。薛家湾镇可经109国道和103省道分别到达鄂尔多斯市政府所在地东胜区(142km)和自治区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118km),矿区公路交通较为便利。长滩煤矿隶属准格尔旗煤炭管理局管辖,企业性质属私人企业,井田边界由1、2、3、18个拐点坐标控制,其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表: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号坐标坐标14384325.0037512552.0024387810.0037512382.0034388443.0037512772.0044388445.0037513115.0054387365.0037513142.0064387365.0037513920.0074387600.0037513950.0084387600.0037514700.0094386050.0037514700.00104385870.0037513850.00114386420.0037513875.00124386420.0037513185.00134385515.0037513220.00144385510.0037513720.00154384775.0037513725.00164384730.0037513910.00174384350.0037513820.00184384400.0037513150.00矿井开采深度+960695m。井田南北最长约4122m,东西最宽约2258m,面积5.4813km2。一、开拓开采:长滩煤矿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可采煤层自上而下有5上、5、6上、 6、9等5层煤,其中5、6上、6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可采煤层。其中号煤层平均可采厚度为3.96米,6上煤层平均可采厚度为15.12米,6煤层平均可采厚度为4.15米,9号煤层平均可采厚度为2.88米。煤种为长焰煤,发热量大于kj/kg。矿井井田面积5.4813平方公里,服务年限58.4年,设计年生产能力120万吨。掘进主要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片支护;回采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二、地质构造:长滩煤矿位于准格尔煤田南部详查区西部,受沙沟背斜和长滩田家石畔挠折带的影响,矿区总体构造为走向近东西,倾向北的单斜构造。沙沟背斜从矿区中南部通过,在区外逐渐倾伏。沙沟背斜轴向近sw,井田南、东翼倾角宽缓,5左右,煤层倾向ssw。北翼倾角因受长滩田家石畔挠折带的影响倾角较陡,为510,煤层倾向nw;在区内沿走向及倾向上有宽缓的波状起伏。本次勘探区内未发现断层、岩浆岩侵入及陷落柱。本区构造属于简单类型。 三、水文地质构造:(1)、岩性特征及含(隔)水性矿区各地层岩性特征及含(隔)水性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风积沙(q4eol):勘探区内仅零星分布,一般在背风(东南)坡呈很小的新月形沙丘、沙梁。成份多为石英、燧石。厚度小,受风力作用,位置不固定;透水而不含水。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 alpl):呈细条带状分布于十里长川沟。分布范围小,连续性差,厚1m6m。岩性以中、细砂为主,夹砂砾石、卵石及淤泥。含孔隙潜水,因受厚度、分布面积的限制,富水性弱。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潜水水位变化幅度大,与地表暂短洪水水力联系密切,与基岩含水层基本无水力联系,对矿床充水无影响。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黄土层,淡黄、褐黄色,粒度较均匀,垂直节理发育,含钙质结核,基本全区分布,厚042m,平均11.28m。在与基岩的接触面见有下降泉,流量0.04l/s0.39l/s,动态不稳定 ,季节性变化大,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透水性好。第三系红土层(n2):出露于5-2号孔周边,分布范围小,仅5-2孔见11m棕红色亚粘土。受分布范围小的影响,仅起局部隔水作用,隔水性较差。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基本全区分布,但剥蚀不全,残存厚度9.5093.50m,平均厚27.59m,区内较大沟谷均有出露。中、上部以暗紫色、淡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白色砂岩透镜体;下部为灰绿、黄绿色中粗砂岩与暗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地表见有较多泉出露,流量0.05l/s0.57l/s,矿化度0.1g/l,ph值7.5,hco3camg型水,富水性弱。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全区分布,出露于勘探区东南角以外,平均厚57.81m。中、上部为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夹透镜状砂岩;下部为黄褐、灰白色中、粗砂岩,夹薄层紫红、杂色砂质泥岩。中、上部泥岩段隔水性良好。区内未见泉水出露,勘探区东南角外有2泉出露,流量分别为0.01l/s2.78l/s,(出露于与黄土接触面周围),矿化度0.2g/l,ph值7.6, hco3camg型水。富水性以弱为主,局部为中等。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全区分布,区内无出露,平均厚121.25m,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由灰白色中、粗砂岩,浅灰及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褐灰色粘土岩、煤层组成。含煤2层(5上、5),砂岩以泥质胶结为主,分选中等,局部含砾,较疏松,裂隙较发育。6上煤层全区分布,层位稳定,厚度大,是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与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间稳定隔水层,隔水性良好。该组地层含砂岩裂隙承压水,是开采5上、5、6上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富水性弱。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上部(c2t2):全区分布,区内无出露,平均厚64.64m,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上部为灰白色粗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6上煤;中下部为灰黑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灰白色砂岩,含6、8、9、10号煤。8、9号煤间普遍夹1层深灰色泥灰岩。底部为灰白色粗砂质,硅质胶结,较致密。本组地层含砂岩裂隙承压水,是开采6、9号煤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太原组上部砂岩裂隙含水岩组,水头压力低,富水性弱。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下部(c2t1):全区分布,区内无出露,钻孔揭露平均厚度为11.89m。岩性以深灰、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浅灰色细砂岩透镜体,局部见12薄层泥灰岩。本组地层以泥岩类为主,厚度稳定,硬度大,岩体完整性好,裂隙不发育,是本区及全煤田稳定的良好隔水层。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寒武、奥陶系含(隔)水性概况巨厚的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为一复杂的多层含水结构体,岩溶、裂隙发育程度控制着富水性的差异。据区域资料,岩溶的主要形态为溶蚀裂隙、少量溶洞,以垂直与沿层面发育的两组岩溶裂隙为主,发育程度受岩性、构造、水等因素的制约。(2)矿床充水因素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本区属陕、甘、宁、晋、蒙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以黄土梁、峁、沟为主。最高点位于任家渠北约80m,标高1176.1m,最低点位于区南界的十里长川沟心,标高1010m。植被稀少,沟谷纵横,气候干燥,蒸发强烈,降水量少且多集中在7、8、9月。因地形起伏大,沟谷切割深,大气降水易形成洪水集中排入黄河,渗入地下者甚微。地表水、地下水区内无地表水体及常年有水沟谷,黄河流经区外的东缘(距区的东界约22km)、南缘(距区的南界约19km)。在本区周边黄河河床切割的为寒武、奥陶系地层,其仅与上述地层有水力联系。寒武、奥陶系岩溶、裂隙水与煤系地层间有本溪组为稳定隔水层,隔水性良好,在正常情况下二者间无水力联系。据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资料,水位随着钻孔深度加深而加深,表明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与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岩组间无水力联系。十里长川沟近南北向沿本区中部偏东通过,该沟雨季遇大至暴雨可汇集表流形成洪水,但时间短促(一般为数小时)其余时段无水。生产矿井及旧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在长滩村(长川沟对面)之东(原阳圪楞煤矿)及长滩村南1km(原长滩煤矿)有老采空区三处,均采5号煤。原阳圪楞煤矿有二处采空区,采高一般为3m4m,正常涌水量为10m3/h,充水通道为沿顶板裂隙带淋水,顶板管理方式为预留煤残柱和花点煤柱支撑,未发生过冒顶及瓦斯爆炸现象。采空区有积水,积水量不清。原长滩煤矿的开采对象、顶板管理方式与原阳圪楞煤矿同,顶板有淋水现象,未发生过冒顶、底板突涌水现象,采空区有积水,积水量不清。矿床充水水源、通道矿区构造简单,为总体中部微隆,分别向ssw、nw倾伏的小型宽缓背斜的局部,两翼倾角普遍小于5,未见断层,构造对地下水的储存、富集及各含水岩组间的连通无影响。在采矿过程中,充水通道为采矿过程形成的冒落带、裂隙带、井筒及个别封闭不良钻孔;充水水源为山西组砂岩裂隙、太原组上部砂岩裂隙中的地下水。(3)矿井涌水量储量核实报告未提供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设计结合邻近矿井的涌水量数据,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为6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为80m3/h。四、矿井瓦斯情况根据矿井2009年的瓦斯鉴定资料。矿井总回风的瓦斯浓度为0.04%0.06%,绝对涌出量为1.04m3/min1.58 m3/min,相对涌出量为0.81 m3/t1.58 m3/t;依据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aq1025-2006,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五、矿井煤尘情况经鉴定,长滩矿煤尘有爆炸倾向性,应设置洒水降尘装置,主、副井、回风井应定期洒水降尘。皮带机运输过程中,必须有喷雾洒水装置。对回风巷道的巷道两帮、顶底板必须有专人进行清扫和洒水降尘。6、 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根据2009年内蒙古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煤尘爆炸性、煤自燃倾向性检验报告结果:煤尘有爆炸性,煤属级容易自燃。七、矿井通风情况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即新风由主井、副井进入到各工作地点,乏风由回风井排出。回采工作面为负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矿井风量总进风量为3359 m3/min,总回风量为3378 m3/min。第二部分应急与救援系统组成矿成立应急救援组织和机构,即长滩煤矿应急救援指挥部。其组织如下: 总指挥:张彦芳(矿长);副总指挥:仝 宇(安全副矿长);副总指挥:孙玉锁(总工程师)副总指挥:张占元(生产副矿长)副总指挥:王殿忠(机电副矿长)成员:曹传申、肖成学、张自力、于文合、马贵兵、冯忠琪。一、 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煤矿矿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必须立即赶到抢险救援指挥部组织抢救:矿长是负责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长未到前,由值班矿长指挥。如果矿长对抢救事故的全面指挥工作不能有效地领导,则由副总指挥中集体推荐一名为总指挥,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到现场后,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总指挥或由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担任,并授以全部权力和责任。二、 处理事故过程中,各有关人员的职责:1. 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总工程师、旗矿山救护队队长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2. 各副总指挥及各单位参加事故抢险人员:根据总指挥的分工、安排,积极组织人员不讲任何条件,不折不扣地完成所接受的任务;3. 各有关副矿长: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需的任务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必需的设备、材料,并由指定的副矿长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4. 矿山救护队队长:对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领导矿山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救援和事故处理,如果与其它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时,应临时成立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部,由煤矿事故所签订的矿山救护协议的救护队队长担任指挥,协调各救护队的战斗行动;5. 安检部:根据批准的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以及按照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的控制实行有效的监督;6. 通风队负责人:按照总指挥的命令,负责改变矿井通风制度,注视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态,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7. 矿调度室:按照总指挥的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指挥进行挽救和灾害处理,并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报报告矿山救护队,矿长、总工程师和行业主管部门、旗煤炭局,同时及时下达总指挥的命令,通知所有调度员,到调度室待命,随时调度抢险救灾工作,统计、掌握出入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地点的人数;8. 各有关综煤队、综掘队、掘进队等施工单位负责查对本区域工作面内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带领沿避灾路线图规定的线路,撤到安全地点、直到地面,并将现场所见的事故性质、范围、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汇报给矿调室,并准备随时接受任务,完成有关抢险和灾害处理任务;9. 后勤班负责人:应根据入井人员的挂牌和矿灯领取,查清在井下的人数和姓名,并迅速报告调度室,对没有持有入井特别许可证的所有人员,不得发给矿灯、自救器。检身人员在井口必须严格检查,禁止入井;10. 供应部:及时准备好必需的抢救材料,并根据抢险指挥部的命令,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11. 机电部: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负责改变主要通风机的工作制度,并保证正常运转,掌握矿井内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和安装机电设备,更成其它安排的任务;12. 运输队:负责将遇难人员及时运出井上,促证救灾人员和物资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13. 生产技术部: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根据总指挥的命令,完成测量相关工作;14. 医疗: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的药物供应;15. 办公室:保证对受难人员的妥善安排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16. 保安部: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持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入井,并在井口附近设置专人警戒,严禁人员逗留、围观;17. 调度室值班员:接到矿调度的事故通知后,按照规划中规定的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及时按顺序通知所有单位人员到调度报到、待命,及时传达总指挥命令。三、通讯、联络方式序号单位和负责人联系电话1矿长张彦芳153328442582生产矿长张占元139484773263总工程师孙玉锁159476561254机电矿长张文锦150473262275安全矿长仝 宇150473372216生产技术部部长肖成学158949291707机电部部长王殿忠150477149078办公室主任 9通风队队长柴向军1514967497510综采队队长尹柱邦1504948878711 运输队队长徐顺喜1514961855312机电队队长谭国安1584975052113综掘队长雷洪武1514956356814安检部部长于文合1384854237515机修班长 赵贵春 1360477090116供应部部长冯忠琪1384777681317人劳部部长马贵兵1394771191618保安部于德第三部分 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 救援预案一、 水(一) 检测 根据地质资料提供的采空区体积v为1622779 m3,空隙率按0.3计算,则积水量为w=0.3v=486834 m3;上限水位标高为h上 =920.19m,下限水位标高为h下 =909.10m,水柱标高为h=(h上h下)=11.09 m,按p=1000kg/m3,g=10n/kg计算,水头压力为p=h x10-2 =0.11mpa。依据积水量w和水头压力p的大小预测,矿井无透水预兆。(二) 评估1.1长滩煤矿矿井水害主要有五层西翼回风巷以南小煤窑(残采)采空区积水、原长滩煤矿采空区及矿井其它采掘废巷老空积水,其几何形状极其不规则,界线不清,积存大量的老空水.一旦采掘工作面接近或揭露它们时,造成突水淹井及人员伤亡事故是目前和将来长滩煤矿防治水害的重点。1.2威胁采矿安全的水害可能性分析a、尽量控制老空积水的水源补给,五层西翼回风巷以南采空区积水,因为过去资料不全,技术力量薄弱,测量手段落后,故采空区位置、面积、积水量都不是太清楚。在掘进五层西翼运输、轨道、回风巷道(由于采空区位置准确程度差)时,原采空区的积水未排放干净,一旦与采空区贯通,将造成透水事故。如在其附近布置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因前述原因煤柱留设很难掌握准确,可能造成煤柱的尺寸不合理,在开采过程中煤柱将受到原采空区压力与现开采上部顶板压力的应力叠加,压垮(有裂隙)煤柱将造成透水事故。b、5#层煤至6#层煤层间距4050米,6#煤层工作面布置在5#煤层采空区下部,工作面采煤方法采用长壁全部垮落法,如工作面上部的老空区积水在开采之前未(能)放(净),工作面开采后采空区形成冒落带、裂隙带,老空区积水将通过采空区裂隙带(导水裂隙)冒落带大量涌入工作面,同时防治地表水源给矿山造成的水害,由于井田内沟谷发育,开采后塌陷严重,采后封堵不实,在雨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是地表洪水泛滥,地下含水层得到补充,水量充足的时期也是矿井水患事故最容易发生的时期。因此,在雨季来临之前修建一定数量的人造河床、排水沟,地表填缝填坑工程是控制地表水补给的主要手段。防止出现地面坑透水事故。(三) 监控措施:1. 编制每项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时,必须列入该项目涉及的矿井水防治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采)”的原则,对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矿井水影响的地点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探、放、排水或杜绝水灾事故的发生;2. 12盘区五层西翼回风巷掘进时,对本煤层邻近小窑积水防治采用边探边掘方式。如五层西翼回掘到100米时,开始布置探放水钻场对五层西翼回南侧采空区积水进行探放,具体探放方案是:在五层西翼回掘进头布置三个钻孔。方位与深度分别为:1号孔方位270、孔深102米;2号孔方位258、孔深108米;3号孔方位235、孔深57米。控制向西100米范围,向南部采空区控制范围40米,钻孔没有探放出水继续掘进,掘进80米后再施工第二探放水钻场,两相邻钻场之间钻孔重叠20米。依此类推直至回风巷向西掘进1100米为止,打钻放水钻孔,同时要求五层西翼回铺设一趟4寸排水管路,上两台小时排水能力不低于50m3的排水泵,一台使用一台备用。3 21盘区开采五层采空区下部的6#煤层,因五层煤至6#层煤层间距4050米,六层煤采高6.5米,导水裂隙高度65米,必须在掘进时回采前布置钻场进行探放水,并在巷道内准备好排水设备与排水管路加强地质技术资料管理,每个工程开工前,提前作好矿井水的预测,标定矿井水影响区域。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4、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搞好设备使用保养维修,保证排水设备正常运转。5、为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综合素质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水泵司机每年至少要接受不少于2次的岗位技能培训。6、雨季来临之前,矿井必须组织一次排水演习,演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分类记录并按记录逐项整改,然后重新验收,保证每台排水设备完好,各趟管道畅通无阻,从而提高矿井抗灾能力。7、不定期检查排水设备,立即处理查出问题,保证各台设备正常运转。8、雨季来临之前,组织人员清挖井下水仓,保证水仓储水能力。 9、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缝,出现渗水,水色发混,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调度室,发出警告,撤除所有人员。 10、钻孔时,发现煤岩变软,片帮,来压或钻孔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由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并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并发出警告,撤出所有人员。 11、在河流、含水层等有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陷落柱、老窑(采空区)突水威胁的地点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规定。保护煤柱、防水煤柱的留设要符合有关规定。 (四) 应急与救援预案矿井水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老窑积水;废弃巷道积水;采空区积水;临时水仓积水等。因此,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采)”的原则,对可能有矿井水危险源存在的工作面采取先探放水后生产的措施。1. 报警通讯1) 发现或得知事故发生的职工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警。2) 调度室接到报警后,按照预案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成员,并通知各专业队(组)火速赶往现场,立即就位并各司其责。3) 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别、伤害程度及伤亡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4) 报警人员和接警人员必须将下列情况叙述清楚、记录清楚:a)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由什么原因引发的事故,透水时涌水量大小、迅猛程度以及有无人员伤亡等b) 关于事故有关的补充:将联系人姓名、电话告诉对方。指挥部值班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汇报总指挥,同时通知各专业队(组)立即就位、各司其责,火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指挥员必须随时向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2. 现场抢险事故一旦发生,安全、技术部门必须火速赶往事故现场,弄清透水水体来源、储水量、水头压力等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应急救援计划,各专业队根据指挥部的指挥,迅速组织人员赶往现场救援,积极履行自身抢险义务。3、应急方案采面生产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时a) 透水点往上的人员沿采面往上经回风顺槽撤离事故点,透水点往下的人员沿采面往运输顺槽撤离事故点;b) 当班班、队长(或其他发现事故发生的人员)就迅速赶到就近安全点的电话旁向矿调度汇报;c) 矿调度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将井下受水患威胁的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同地通知机电队将井下排水泵和水泵开启排水;并通知有关单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d) 各专业队(组)接到矿调度通知后立即准备有关救援物资,组织人员抢险。掘进迎头生产过程中发生透水事故时:a) 立即将所有人员从迎头撤至安全地点;b) 当班班队长(或其他发现透水人员)及时赶到就近安全地点的电话旁向矿调度汇报;c) 矿调度接到汇报后,及时电话通知井下透水点往下采面系统内受水患威胁的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点;d) 矿调度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将井下受水患威胁的人员撤到安全地点,通知机电队将井下排水泵的水泵开启排水,并通知有关单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e) 有关单位接到矿调度通知后,立即准备各种救援物资和组织人员抢险;f) 当透水事故的发生引起人员伤亡时,应急救援指挥部必须采取如下紧急救援预案。现场受伤人员较多、伤者病情不能完全确诊时,在总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尽量多安排运输队和医院救护队员进入现场,同时在现场开展现场自救。当现场有死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a) 死亡事故发生时间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b) 当死亡人数不能确定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清点人数,没有到达集合地点的人员的名单及时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c) 知道有人失踪,与其联系不上时,要积极进行搜救。d) 一旦事故情况得到控制,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可降低事故抢险级别,指示重新进入和恢复行动。(五) 条件保障1. 器材1) 防护器材:防护衣、防毒面具、防腐手套、鞋子、抢修工具等,要按装卸人员及施工人员的数量储备好,且设专人管理,保证完好。2) 救援器材:如水泵、管路等,必须保证完好、畅通。2. 经费救援经费应由平时救援训练经费和救援行动经费组成。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时必须确保应急与救援经费的来源、额度。3. 人员应急与救援指挥部成员、应急与救援队员应按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应急与救援的原则进行组织。领导机构成员要求有一定的权威、熟悉本矿的系统情况,有一定的灾害治理经验,确保迅速、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负责救灾情况的联络及指令的传达,保证领导机构同各专业队、小组之间,本矿与上级和兄弟单位之间的信息及时准确沟通,完成调度、汇报、通告、救援工作。专业救灾队伍是处理紧急事故的快速反应突击队,负责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和消灾工作,应有完善的装备和严密的组织。4. 严格执行有关制度1) 物资采购员责任制;2) 搬运安装工安全规程;3) 泵房水泵司机操作规程;4) 严格执行水泵司机岗位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中的小时汇报制度;5) 执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制度,及时消除隐患。(六) 培训和训练1. 要求对水泵司机进行操作训练,严格按培训计划进行考核,达到预防有效;2. 对采区各生产班组进行透水知识培训,使大家懂得透水预兆,发现透水预兆时,停止生产进行观察,并采取措施进行可靠放水措施,防止透水事故的发生。(七) 预案的评估和修改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用到矿井水应急救援中去,与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应急救援预案必须不断进行修改,每年至少修正一次,对新增机构、人员情况、设备更新情况、矿井水患变化情况重新进行编写。二、 火(一) 监测凡发生在井下、井口附近20m范围内的火灾,叫做矿井火灾。(二) 评估火灾是无情的。矿井火灾也不例外,它能造成大量的矿物资源和物质财富的损失,还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产生“火风压”使风流逆转,造成通风系统紊乱,且火灾发生后,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使井下人员中毒伤亡。由于条件限制,矿井火灾不同于地面火灾,每个工作人员不得不提高警惕,严加防范,认真执行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而且还要针对井下特殊情况,采取适当监控措施,防止发生矿井火灾事故。2009年12月经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检验,煤的吸氧量为0.93cm3/g干煤,为级容易自燃煤层。根据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文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和附件1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规定,长滩煤矿井田开采的易自燃煤层的自燃发火成为威胁该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危险源级别为一级重大危险源,危险等级为级。矿井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二是煤炭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内在因素引起的火灾,因此,矿井火灾分为两类:即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内因火灾主要指煤炭的自燃,本层煤在地面自燃发火期为36月,井下至今无发火迹象;外因火灾有如下几个方面:(1) 井下(电)气焊时产生火化致使可燃物着火;(2) 井下电器设备、电缆无过流保护或保护失效引起电缆着火;(3) 皮带长时间连续运转,皮带与浮煤或其他物体摩擦着火;(4) 井下吸烟弄火;(5) 电器设备接地不合格,使电阻过大引着易燃物;2、煤炭自燃发火预兆自燃引起明火,产生烟雾,产生煤油味,co超标,煤层“出汗”、温度升高。(三) 监控措施1、煤炭自燃发火的预防和处理(内因火灾)(1) 加强通风管理,使各通风地点的温度不超出规定;(2) 及时封闭所有与采空区连通的巷道,彻底隔绝采空区;加强综采、综放工作面回风隅角的co监控检测工作,发现气体超标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对采空区喷洒阻化剂、或者向采空区注氮气等综合防灭火措施。预防煤炭自燃发火可采取以下措施:(a)、采煤工作面生产期间a、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间采取的措施:1)预埋注氮管道;2)减少采空区漏风量,工作面上、下隅角设挡风帘;3)采取均压通风;4)利用束管对采空区气体进行监测,每2天测定一组数据。b、回采期间一旦发现采空区有发火征兆时,可以采取的办法有:1)加快回采速度的办法使其尽快进入窒息带;2)减少采空区漏风量;c、向采空区进行注氮。注氮要求如下:1)氮气源稳定可靠。2)注入的氮气浓度不小于97%。3)现已有1套专用的氮气输送管道系统及其附属安全设施。4)安设能连续监测采空区气体成分变化的监测系统。5)采用固定或移动的温度观测站(点)随时监测。6)派专人定期进行检测、分析和整理有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d、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时需进行采空区防火注氮:1)采空区气温或煤温超过30或每天温度上升10时;2)采空区出水温度超过30时;3)工作面局部地方出现火灾征兆,如挂汗、焦油味或烟气味时;4)工作面因故停采、过断层、停采时间超过5天时;5)采空区一氧化碳含量连续三天超过40ppm或工作面上隅角一氧化碳含量连续三天超过30ppm时。(b)、采煤工作面回撤期间a、采煤工作面回撤期间采取的措施有:1)减少回撤工作面进风量,采取以人定风的办法,按工作面同时工作人数为30人时计算,工作面需风量为30(人)4m3/min=120 m3/min,据此回撤工作面可按200 m3/min进行配风;2)采取均压通风;3)利用束管对采空区气体进行监测,每天至少测定一组数据。4)加快工作面回撤速度,以便及早对采空区进行封闭b、回撤期间一旦发现采空区有发火征兆时,可以采取的办法有:1)最大限度的减少采空区漏风量;c、向采空区进行注氮。注氮要求如下:1)氮气源稳定可靠。2)注入的氮气浓度不小于97%。3)现已有1套专用的氮气输送管道系统及其附属安全设施。4)安设能连续监测采空区气体成分变化的监测系统。5)采用固定或移动的温度观测站(点)随时监测。6)派专人定期进行检测、分析和整理有关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采煤工作面回撤期间d、回撤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时需进行采空区防火注氮:1)采空区气温或煤温超过30或每天温度上升10时;2)采空区出水温度超过30时;3)工作面局部地方出现火灾征兆,如挂汗、焦油味或烟气味时;4)工作面因故停采、过断层、停采时间超过5天时;5)、工作面撤架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6)采空区一氧化碳含量连续三天超过40ppm或工作面上隅角一氧化碳含量连续三天超过30ppm时。(c)、工作面停采、回撤后1)、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应在45天内完成采空区的密闭工作。在与采空区联通的所有巷道内构筑永久密闭,密闭要求:墙体采用砖混结构,两侧砖厚各500mm,中间夹500mm黄土;每道密闭均留设观察孔、措施孔、泄水孔(观察孔距顶板500mm左右,措施孔在密闭中间,泄水孔不高于地板500mm);密闭周边掏槽300mm,抹裙边;墙体严密不漏风(手触无感觉、耳听无声音)墙体平整;无裂缝(雷管线不能插入)。2)、在采空区密闭内设置束管监测探头,建立采空区密闭管理及检查制度,每7天对密闭内外温度、一氧化碳浓度、瓦斯浓度等参数进行检查一次,并建立监测台帐。3)、对防灭火系统及设备要定期维护。我矿采用的是注氮防灭火方式,日常应加强注氮机的保养和维护工作,确保注氮机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4)、按规定留设好断层、裂隙充填带的保护煤柱、井巷保护煤柱。2、外因火灾的预防和处理(1)对井下使用的(电)气焊要制定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执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对井下易燃物要加强回收管理,严格入井检查制度,严禁井下吸烟弄火。杜绝失爆设备下井,消灭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现象;(2)在从事电(气)焊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206条的规定和公司关于矿井井下使用电(气)焊管理制度的规定。作业地点配备至少2台灭火器(8kg)、0.5m3灭火沙,长30米以上的防火胶带和充足的水源;(3)所有皮带机头、机尾各配备2个8kg灭火器和0.5m3的灭火沙;(4)井下所有机电峒室必须按规定备好灭火器、灭火风机及其他灭火器材;(5)井下皮带巷,每隔50米设一个消防栓,并配备32m长防火胶带;并保证消防管道有水;(6)井下所有的防火器材,不经矿长批准,不得无故动用,动用后必须在4小时内补齐;(7)及时清理皮带机头、机尾及皮带下部的煤尘。3、编制工程施工方案时,要列入该项目涉及到的预防及处理火灾事故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并健全和落实各级火灾管理责任制。4、严格执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合理开拓布置,理顺采掘关系,按程序开采,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和采煤方法,对于具有自燃性的煤层,应采用后退式回采,禁止前进式回采,要选用回采率高、回采速度快、采空区容易封闭的采煤方法。5、简化、优化通风系统,实行并联通风,避免串联通风,加强通风管理,及时维修巷道,降低矿井通风阻力。6、严格执行放炮管理规定,使用合格的炮泥,煤矿井下不准放糊炮,要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7、职教部门要认真抓好预防和处理火灾事故方面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应知应会等综合素质。 8、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操作,实现操作技术标准化、规范化。 9、严格进行班前班末安全评估,对存在火险隐患的要仔细进行检查并及时处理。 10、各单位必须开展对工作面工程质量和火灾管理及规程措施兑现情况的评估工作,并建立单位工程质量管理档案,建立单位工程质量项目负责制。(四) 应急与救援预案矿井火灾相关危险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a) 在井下吸烟、拆卸矿灯、放明炮、电焊、气焊等;b) 井下电气设备使用不当或维修不及时造成短路产生电弧火花;c) 瓦斯、煤尘燃烧或爆炸引燃井下可燃物;d) 违反操作规程、违章放炮。e) 采空区、冒顶处和压酥的煤柱中,由于煤炭自身物理化学性质具有自燃性,与空气接触后氧化生热,如果散热条件不好,就会自燃。1. 报警通讯发现或得知火灾事故发生的职工应立即向矿调度报警,报警时应详细说明以内容:1)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关于事故有关的补充: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火灾事故的类型:电缆着火、煤层燃烧等;粗略的事故危险情况、事故现场人员情况等。2) 调度室接到事故报警后立即汇报总指挥。同时通知各专业队(组)各司其责,火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别、伤害程度及伤亡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迅速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2. 现场抢险1) 医疗救护队必须迅速进行紧急救护,并尽快转送受伤人员到相应医院。2) 安全、技术部门负责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确定事故原因。3. 应急方案现场受伤人员较多,伤者病情无法确诊时,应在总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尽量多安排运输队和医疗救护队员进入现场,并在现场开展自救。当现场发现死亡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 立即向有关部门汇报。如有必要,建议矿区治安队采取必要行动控制现场秩序。(2) 当死亡人数无法确定时,由矿区治安队在现场负责清点人数。没有到达集合点的人员名单应及时上报应急与救援指挥部。(3) 知道有人失踪,他人与其联系不上时应积极进行搜救。(4) 事故情况一旦得到控制,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可降低事故抢险级别,指示重新进入和恢复行动。(五) 条件保障1. 器材火灾事故应急与救援中的器材准备由供应部具体负责采购,但应满足应急与救援中的现场实际需要。器材的保管、存储和保养由供应部具体负责,救护队协助并做好保养中的技术指导工作。器材包括:(1)通讯器材。(2)防护器材,如头盔、专用服装、氧气呼吸器等。(3)应急与救援器材,指救援现场应用到的必要器材和设备。2. 经费应急与救援经费应由平时救援训练经费和救援行动经费组成。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时必须确保应急救援经费的来源、额度。应急与救援指挥部成员、应急与救援队成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进行组织、领导机构成员应有一定权威并熟悉本矿的情况,有一定灾害治理经验,以确保迅速、正常做出判断和决策。应急与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负责救灾情况的联络及指令的传达,保证领导机构同各专业组之间、上级和兄弟单位之间的信息准确沟通,完成调度、汇报、通告、救援工作。专业救灾队伍是处理紧急事故的快速反应突击队,负责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和消灾工作,应有完善的装备和严密组织。根据紧急事故组成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特点,应急计划中应对其人选作出具体安排。3. 建立相关制度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应急与救援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实行24小时值班。结合生产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活动。检查检查应急与救援工作情况。坚持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主题例会。由指挥部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参加,汇报上阶段的安全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阶段的安全和救援工作。坚持总结评比制度,每月、季度、年开展救援评比工作。评比工作中注意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每次应急与救援工作完成后,进行工作经验总结。(六) 培训和演练1. 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自救互救知识教育,使工人掌握通畅呼吸道、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和搬运等急救技术,了解各种条件下的救援方法。2. 应急与救援队员的培训,应急与救援队员的培训应通晓常见外伤、休克的检查与诊断,熟练掌握外伤急救和抗休克等院前急救技术,并做到先抢救后转运的原则。3. 要让工人了解施工现场具有哪些危险隐患、事故现场各种信号的含义、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的防护用具;紧急情况下如何行动等。(七) 训练和演习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训练成果汇报演习。平时注意严格组织管理、加强业务训练。深入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苦熟悉情况;在训练中检查应急与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八) 预案的评估和修改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去,与不断交化的具件情况保持一致,应急与救援预案必须不断地行修改,每年至少重新编写一次。对新增机构、人员变化情况、设备更新情况进行重新编写。在实践和演习中提高指挥水平,使预案进一步合理化。(九) 补充部分本火灾事故应急与救援处理预案实施时,作为企业保持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紧密联系、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明确分工、相互协调。保证应急与救援能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三、 瓦斯(一) 检测1、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按时鉴定瓦斯等级。2、根据矿井2009年的瓦斯鉴定资料。矿井总回风的瓦斯浓度为0.04%0.06%,绝对涌出量为1.04m3/min1.58 m3/min,相对涌出量为0.81 m3/t1.58 m3/t;依据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aq1025-2006,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二) 评估本矿井瓦斯危害主要有一般瓦斯爆炸、瓦斯煤尘爆炸两种。(三) 监控措施进行井下作业时,结合井下作业场所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具体要求如下:1) 预防瓦斯爆炸的技术措施(1) 加强通风管理,调节、配足风量,防止瓦斯积聚,简化、优化通风系统,确保系统稳定、有效、连续不断,及时吹散、冲淡并降低瓦斯浓度到规程规定以下。(2) 完善通风系统,实行分区通风,布置单独回风道,保持采区独立回风系统,使通过采、掘工作面的污风直接进入采区回风道。(3) 掘进工作面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设在进风侧新鲜风流处,并距回风流巷道10m以外,以防产生循环风,风筒吊挂平、直、稳,不出现“死弯”,风筒出口距迎头煤壁不大于5m,保证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掘进工作面临时停工时,不停风,否则必须撤出掘进巷道内的所有人员,切断掘进巷道内的所有电源,设置栅栏和警标,严禁人员进入。(4) 及时处理超限或积聚瓦斯,排放瓦斯时,治安专项措施汇报技术员及矿长批准。瓦斯浓度在3%以上时,由救护队按措施进行处理,无措施不排放瓦斯。认真分析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找出原因,制定措施和追究责任。(5) 严格执行停、开工制度,没有审批不准开、停工报告,不得擅自开、停工。(6) 井下放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和三联锁放炮制度。(7) 井下杜绝盲巷。两巷预透前20m,由生产技术部下达贯彻通知书。通风队接到通知书后,详细检查被贯通巷道的瓦斯浓度,并向生产技术部和生产单位送交允许或不允许贯通通知书,施工单位只有在接到允许贯通通知书后,方准由一头放炮贯通。两巷贯通期间,施工单位必须保证风筒的吊挂质量,保证正常供风。(8) 严格瓦斯检查制度,瓦检员不得空班漏检,并实行井下联专箱交接和汇报制度,井下所有地点的瓦斯要做到无超限现象,并按规定装备瓦斯检测报警断电仪。(9) 井下电器设备都必须使用防爆型,下井的设备必须经过防爆检查合格后,方准下井,并应经常保持防爆性能良好,严禁失爆。(10) 井下严禁带电作业(除本质安全型的),严格遵循停、送电制度,恢复送电时,必须严格执行谁挂牌谁摘牌送电,其它人员不得任意停、送。禁止使用非井下仪器、仪表,特殊情况必须经矿技术员批准。(11) 局部通风必须实行“三专两闭锁”,煤电钻实行综合保护,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