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农村信用社体系建设难题.doc_第1页
破解农村信用社体系建设难题.doc_第2页
破解农村信用社体系建设难题.doc_第3页
破解农村信用社体系建设难题.doc_第4页
破解农村信用社体系建设难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破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难题加快和完善我国征信立法、执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建立统一的农村征信系统平台。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重点单位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以点带面。 随着普惠金融理念的进一步实施,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从吉林市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来看,由于普惠金融风险的防范任务相对来说比较艰巨,在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确保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有效支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就显得尤为迫切。 信息不对称易形成交叉放款 当前,农村信贷格局从农村信用社一家垄断变成多头竞争的格局。从年上半年来看,吉林地区工行、农行、建行、交行、城市商行、农信社、邮储已涉猎农村信贷市场,同时,又增设了村镇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普惠金融理念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的绝大部分农村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没有进入征信系统,使农村信用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更为明显。 从调研来看,在同一地区内,n家金融机构对同一农户信贷信息缺乏共享。在信息不完全对称情况下,某金融机构对农户在其他(n-1)金融机构的信贷信息一概不知。而对于该金融机构来说,要想获取该农户全部信息,只有通过对多家银行及该农户的调研来完成。但此举获取成本较高,一般情况下很难实现,极易形成交叉放款。 中国人民银行吉林市中心支行在对辖区某乡镇的调查中发现,该乡镇共有农户11672户,其中,在农行和信用社均有贷款的共计1319户,占总户数的11%,随机抽取的20户交叉放款的村民,共计贷款140万元,其中信用社贷款79万元,占比56%,农行贷款61万元,占比44%,单户平均贷款7万元,远远高于信用社户均贷款1.3万元的平均值。这种情况不仅造成农行和信用社双方信贷风险不同程度增加,不理性的超负荷经营也无疑加重了农户的生活负担。所以,为促进农村经济合理健康地发展及进一步加强信贷风险防范,亟待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 建立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年以来,人行吉林市中支以建立辖区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目标,要求各县(市)支行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各涉农金融机构参加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民银行,并确立了重点联系支行,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以信息专报的形式及时反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度,形成有计划、有落实,稳步推进的长效机制。 第二,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在具体实施农村信息采集之初,对涉及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采集情况的工商局、农业局、供销社、科协以及农户进行了深入走访,并召开了涉农金融机构参加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共同探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及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情况,结合吉林省农户信用评定管理暂行办法和吉林省信用乡(镇)、信用村评定管理暂行办法,就目前各行、社农村信用评级标准及评级成果运用情况进行了相互沟通和了解,共同商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农村地区信用环境。近几年来,人民银行组织各涉农金融机构,开展了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农村信用社推出了对“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的优惠贷款品种,增强了农村信用主体的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他们主动偿还到期贷款,争当“信用户”。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大为改善。 第四,以涉农金融机构为主力军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最终形式,是建立辖区统一的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吉林省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模板开发前期,人行将农户信息采集表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信息采集表下发到各涉农金融机构,要求各金融机构依托信贷管理系统,采集农户信用信息。目前,各涉农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已掌握80%90%的农户信用信息,60%70%的农户信用信息已建立了电子档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期工作已相当完备。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难题待解 第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缺乏法律政策依据。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针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对农村经济体的征信活动既没有一个明确的机构,也没有统一的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机制,没有明确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加工和处理的行为规范,使得农村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估和失信惩治无法可依,难以获得全面的信用信息。 第二,农户信息内容多,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农户信息采集内容主要依据农户信息采集表,该表有近400项采集内容。信息内容的过多与过细,使信贷人员在采集农户信息的过程中遇到诸多难题:一是农民在农闲时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对家庭经济情况不了解;二是绝大部分农户对涉及农户隐私(如家庭资产、收支和健康状况等)的指标较为敏感,不愿填报或少填报,涉及信用、工商、保险等信息难以获得;三是农户众多,居住分散,而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少,信息征集工作难以做细;四是个别未贷款或无贷款需求的农户,不愿意透露其相关信息,以至于非存量客户信息无法采集。此外,个别信贷人员对农户信息采集工作重视不够,敷衍了事,甚至存在主观臆测等情况,使部分关键信息项缺失或失真。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信息的质量,导致数据真实性有待考据。 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特殊性,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息采集难度加大。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形式导致信息源采集难。目前,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际上是松散型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如在桦甸市工商局注册的1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90%以上属于这种形式。这些专合组织主要由一些农村产业化企业牵头组建,仅限于向成员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生产资料、产品回收等服务,与成员农户建立的是一种购销关系,而以资本为纽带、利益连接紧密、开展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很少,没有与农民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由于农民专合组织经营运行差异大,导致内部信息不透明,财务管理不规范,很多专合组织没有财务管理系统,大多依靠流水账,导致信息源采集难。二是组织管理机构的不确定,使信息采集无从下手。与农业相关联的产业或行业划分给几个行政机构管理,造成了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政出多门,定位不清。工商局、科协、民政局、农业局、供销合作社等均对其有一定的管理职能。在信息采集上,大部分只停留在基本信息上。如在桦甸市工商局注册的1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集的信息也只是企业机读档案登记资料,农业局全盘收录工商局注册的1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统计报表,信息项虽有增加,但内容基本维持在工商局采集的信息基础上,可用率不高。三是长春中心支行下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采集表中的采集项基本按照正规企业设置,信息内容专业性很强,绝大部分是必填项,而基于农民专合组织的上述情况,在信息采集上只能是望表兴叹,无从下手。 第四,信用意识淡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依然较差。一方面,由于我国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起步较晚,对于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的记录还不具备普遍的关注;另一方面,东北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信用意识不高,信用知识缺乏。尽管人行作为征信主体在农村市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征信知识宣传,但大多数农户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农村市场合同违约、商品交易主体之间失信现象依然屡见不鲜,甚至为了逃避信用记录的制约,一些人不愿意参与信用信息征集、评级等业务,或者消极对待信息征集,提供虚假自然信息等。 第五,社会参与度较低,农村信用体系创建氛围较弱。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部门、环节较多,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硬性制约,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涉及企业及个人的工商、税务、电信、法院判决、缴水电费、拖欠工资等相关信息的采集都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严重影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和效果。 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第一,加快和完善我国征信立法、执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积极推动征信管理条例出台,明确农村信息征集主体,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规范信息征集和使用的方式、方法,建立并完善征信系统监督管理制度,使征信工作及征信行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第二,建立统一的农村征信系统平台。以人行个人征信系统为依托,加快农村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在现有条件下,最为有效、便捷的途径:一是以各省为单位,以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业务系统为基础,研发该系统与人行征信系统的接口程序,把农信社信贷管理系统数据成功接入人行个人征信系统,实现农信社农户信息共享。这种做法成本较低,速度较快,缺点是完善的过程可能较长,初期利用功能不会很全面。二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研发出一套完善的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采集模式,建立独立的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包括金融信贷信息、税务、司法判决、交通、电信、水电费等一切与企业及个人有关的信用交易信息。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新数据库一旦建立,它将比较完善、稳定,便于利用,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比较大,建立时间较长。 第三,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的重点单位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以点带面。一是集中力量,重点挑选一些真正能够发挥示范作用的农民专合组织进行信息采集,围绕其开展信用建设,支持其做大做强,促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突出实效。二是科学、合理设置信息采集项目,减少不必要的采集项目,通过一个阶段的运行后,逐步增加采集内容,完善信息采集系统。三是以县为单位,结合县域实际,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采集渠道。 第四,进一步加强征信宣传,培育农村信用文化。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的征信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农民充分了解征信信息对其生活、经济等各方面的有利影响;创新农村征信产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