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高填方路基处理技术的变刚度理论及 工程应用研究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一、项目研究背景 二、项目的主要创新点 三、工程应用 汇报的主要内容 四、主要结论 第一部分 项目的研究背景 项目研究背景1 第一部分 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概述 1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向西部地区不断延伸,出现了大量的 高填方路基; 许多高速公路在竣工通车后普遍出现桥头跳车的现象; 路桥结合区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断裂; 车辆在通过时产生跳跃和冲击,造成车辆大幅度减速,使 司机和乘客感到颠簸、不适,严重的可导致交通事故 桥头跳车也加速了桥梁、路面以及车辆的损坏 先处理技术 后填土 地基处理分层碾压填土 高填方路基的处理技术之一 *6 2 后处理技术 * 高填方路基的处理技术之二 7 3 先填土 后填土 部分填方后处理全填方后处理 高填方路基的变刚度处理技术 4 变刚度处理技术=先处理技术+后处理技术 高填方路基的变刚度处理技术的优点 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6 1、满足高填方路基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2、满足高填方路基对地基快速固结的要求 1、对高填方路基处理技术的变刚度理论缺乏系统研究 2、高填方路基变刚度处理技术的无成熟的设计方法 第二部分 项目的主要创新点 1、高填方路基处理技术的变刚度理论 2、高填方路基变刚度处理技术的关键因素分析 3、高填方路基变刚度处理技术的设计计算方法 高填方路基变刚度处理技术的计算模型 n喷粉桩先处理,桩长8.5m,桩径500mm,正方形布置,桩间距1.5m; n然后,进行4.8m填土; n无砂混凝土小桩后处理,桩径150mm,桩长9m,间距1.5m,正方形布置; 完成最后2m的路堤填方; n最终路堤顶部宽28m,路基边坡坡率为1:1.5,处理路段长度为24m,无砂混 凝土小桩施工时道路宽34m。 模型概况 有限元计算模型 n水平方向取121米,深度方向取35.4米; n填方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先处理阶段,填方按照初次 进行0.3m,之后每次进行0.5m,填方高度到4.8m,每次填 方持续时间为1.2月 ; n无砂小桩施工完毕后,进行下一步填方施工,每次填方 时间持续时间为1个月,直到填方至6.8m时结束 。 h e g d a f c b 模型概况 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材料参数 土体采用mohr-columb弹塑性模型;粉喷桩、无砂 混凝土小桩为线弹性材料;除路堤填土外,其余土体考 虑孔压作用。 单排小桩复合桩墙支护有限元模型材料参数 粉喷桩先处理后 小桩施工前后的计算结果 路堤竖向变形 小桩施工前 小桩成孔施工后 u经过短期的小桩施工 ,路堤中心的最大沉降 量有所增加; u路基外侧的最大隆起 量则有所减小; u从整体上来看,小桩 的施工对路堤的整体稳 定及加速固结沉降是有 利的。 路堤水平向变形 小桩施工前 小桩成孔施工后 u小经过短期的小桩施 工,路堤坡脚下部的最 大水平位移量有所减小 ; u路堤路肩的最大侧移 量则有所增加; u分析:由于孔压的消 散,路基中心区域的沉 降造成的 。 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 u路堤在填土施工,路 基由于排水不畅,产生 超静孔隙水压力 ; u坡脚部位由于所受路 堤上部荷载较小,产生 的超孔隙水压力较小; u小桩投石阶段,路堤 填方施工产生的超孔隙 水压力迅速消散 。 粉喷桩受力分析桩身轴力 小桩成孔施工后小桩施工前 u最大轴力 在1/3处 ; u桩侧存在 负摩阻力; u小桩施工 对轴力影响 不大 。 无砂混凝土小桩后处理之后 填土完毕的计算结果 u小桩施工结束之后,继续进行路基填土施工; u按照每次0.5m共进行4次,填方至6.8m时结束; u路堤顶面施加10kpa的路面荷载。 粉喷桩受力分析桩侧摩阻力 小桩成孔施工后小桩施工前 u桩体上部承 受土体的负摩 阻力 ; u桩体1/3位 置以下负摩阻 力逐渐消失; u小桩处理后 ,桩侧摩阻力 有较小的增加 ,但变化不是 很明显 。 无砂小桩受力分析桩身轴力 路堤顶施加车辆荷载后填土结束后 u路基中心 处各桩体轴 力相差不大 u路基边缘 小桩轴力较 小; u道路运营 后对小桩轴 力影响不大 无砂小桩受力分析桩侧摩阻力 路堤顶施加车辆荷载后填土结束后 u小桩的上部 出现较大范围 的桩侧摩阻力 u道路运营后 ,桩侧负摩阻 有所增大 无砂小桩位移分析桩顶附加沉降 u桩顶沉降基本 上呈现出“碟形 ” u路面加载后, 对中心桩体的影 响较外围的桩体 要明显; 典型路堤断面位移沉降分析 p路基中心沉降大; p坡脚外一定范围的土体隆起; p道路运营后路基中心大约产生 了2cm的沉降 p在路面荷载作用下,自路基中 心向路基外侧,沉降量逐渐减; p加载对路基中心部位影响大于 边缘; 典型路堤断面位移水平位移分析 p坡脚处有小量 的向路基内部的 水平位移 ; p向路基外的水 平行随深度先增 大后减小 ; p加载后对路堤 处影响较小;对 地面以下有较大 影响; p加载后,各位 置处位移均有所 增大 粉喷桩受力分析桩身轴力 u桩顶部分,存 在少量的桩身轴 力的减小现象; u桩侧存在负摩 阻力; u路面的加载过 程使得粉喷桩应 力水平提高 路堤顶施加车辆荷载后 填土结束后 粉喷桩受力分析桩侧摩阻力 u桩体上部承受土 体的负摩阻力 ; u负摩阻力大约自 桩顶1.5m位置出现 ,其范围约占全长 的2/5,摩阻力平衡 点约位于5m左右位 置; u路基边缘处桩侧 摩阻力分布较为复 杂 。 路堤顶施加车辆荷载后填土结束后 粉喷桩位移分析桩顶附加沉降 u桩顶沉降基本 上呈现出“碟形 ” u路面加载后, 对中心桩体的影 响较外围的桩体 要明显; 第二部分 项目的主要创新点 1、高填方路基处理技术的变刚度理论 2、高填方路基变刚度处理技术的关键因素分析 3、高填方路基变刚度处理技术的设计计算方法 1、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 p不进行地基处理时,在填 方过程中沉降变形较大,且 后期差异性更大 ; p变刚度处理沉降相当较小 p不进行地基处理,超孔隙水 压的数值和增速都在三者之中 最大 ; p变刚度处理技术有利于超孔 压的消散 2、地基土渗透系数的影响 pk110e-8m/s时,路 基产生的超孔压很小 ,可以不进行该种地 基处理形式, 3、粉喷桩桩体强度的影响 (1) p随着粉喷桩桩身 模量的增大,超孔 隙水压力有所减小 ; p原因:桩体承担 更多合作,土体应 力减小 对超孔压的影响 3、粉喷桩桩体强度的影响 (2) p随着粉喷桩桩身 模量的增大,桩土 应力比增大; p靠近路基中心, 桩土应力比变化不 大,路基边缘桩土 应力比变化较大; 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 3、粉喷桩桩体强度的影响 (3) p桩顶位移和路堤 部分土体位移存在 一定的差异; p桩体强度对位移 影响相对不大; 对位移的影响 路堤底部 粉喷桩桩顶 4、粉喷桩桩长的影响 -粉喷桩桩身轴力 p随着桩长增加, 最大轴力减小,最 大轴力位置上移; 桩长8.5 桩长11.5 4、粉喷桩桩长的影响 -粉喷桩桩侧摩阻力 p上部负摩阻力 分布差别不大; p随着桩长增加 ,下部摩阻力减 小; 桩长8.5桩长11.5 4、粉喷桩桩长的影响 -地面沉降 p桩长增加对 减小地面沉降 影响不大; 桩长8.5 桩长11.5 5、无砂小桩桩长的影响 -小桩桩身轴力 p小桩桩长增加对 桩身轴力影响不大 ; p对桩侧摩阻力影 响也不大 桩长9m 桩长13m 5、无砂小桩桩长的影响 -路堤位移 p小桩桩长增加对 路堤位移影响不大 ; 桩长9m 桩长13m 5、无砂小桩桩长的影响 -粉喷桩桩身轴力 p随桩长增加,粉 喷桩桩体上部轴力 稍有减小,中部基 本维持不变,底部 稍有增大; p原因:小桩桩长 增加时,将荷载传 递至更深的土层 桩长9m 桩长13m 6、桩间距的影响 -粉喷桩桩身轴力 p桩间距增加,粉 喷桩桩身轴力减小 较大; p桩间土承担更多 的荷载; 间距1.5m间距2.5m 6、桩间距的影响 -小桩桩身轴力 p桩间距增加时, 小桩桩身轴力随之 增加; p单根小桩承担更 多的填土荷载; 间距1.5m间距2.5m 6、桩间距的影响 -路堤位移 p路堤下部沉降变 化更剧烈; p随着桩间距增加 ,路堤沉降有所增 加; 间距1.5m 间距2.5m 第二部分 项目的主要创新点 1、高填方路基处理技术的变刚度理论 2、高填方路基变刚度处理技术的关键因素分析 3、高填方路基变刚度处理技术的设计计算方法 1、填土方案设计 -先填土高度的确定 2、后处理后路基承载力的确定 思路:把无砂小桩后处理后的路基 视为长短桩复合地基 无砂小桩承担的负摩阻力 3、先处理后的整体稳定性分析 思路:考虑先处理对稳定的加强作用,采用复合地基稳 定性验算方法圆弧滑动面法 复合土体综合强度: 4、后处理的整体稳定性分析 思路:采用圆弧滑动面法 小桩复合土体 粉喷桩复合土体 粉喷桩、小桩复合土体 综合强度为: 5、沉降计算 思路:参照复合地基,采用复合模量法计算沉降 第三部分 工程应用 1、工程概况 基本情况:阿深线扶项高速公路路段,赵黄公路立交桥北端桥头段 采用无砂混凝土小桩变刚度处理,路基填方至4.8m时进行无砂混凝 土小桩后处理. 处理路段长度24m,宽34m,无砂小桩桩径150mm,桩长9m,布桩 方案为1.50m1.50m,三角形布置,布桩数为428根 监测点布置 桥北端:先处理+后处理的 变刚度处理技术 桥南端:仅无砂小桩 后处理 3、监测结果 -沉降 对比结果:经过变刚度后处理的路段最大沉降量为21mm;仅进 行无砂小桩后处理的路段最大沉降量为28mm 。 变刚度处理无砂小桩后处理 3、监测结果 -水平位移 对比结果:经过变刚度处理的桥北端总体水平位移要明显小于仅进 行无砂小桩后处理的桥南端 。 变刚度处理无砂小桩后处理 第四部分 主要结论 主要结论 1)变刚度处理的无砂混凝土小桩处理阶段,可有效的加 速路基在填土部分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加速土体固结 ,增强土体的强度,提高路堤的安全系数; 2)从粉喷桩的轴向和侧向应力分布来看,桩体的轴向应 力最大位置处于桩体上部1/2位置,桩体的上部主要承受 土体的负摩阻力,下部承受正的摩阻力; 3)无砂混凝土小桩的上部出现较大范围的桩侧负摩阻力 ,从路基中心到路基边缘,应力水平逐渐减小,但是其 范围变化不大,在路基边缘部分,衰减较快; 4)采用变刚度处理技术处理的路基,在路堤填土作用下, 超孔隙水压增长速度较不进行路基处理和仅进行先处理的 路堤小,数值也小; 5)采用变刚度处理技术处理渗透系数小于110-8m/s的土 体时,效果比较显著; 6)粉喷桩强度的变化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较为明显,对超 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对路堤位移的影响不是 很大; 7)粉喷桩桩长对粉喷桩桩体的应力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 是对路堤的位移和无砂混凝土小桩的应力分布影响不大; 8)无砂混凝土小桩桩长对粉喷桩应力的分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设计类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钢贸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联通西安市分公司招聘(60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蚕豆的护理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信息检索论文题目及答案
- 合同终止协议书
- 2023年保密知识考试教育测试题库(含答案)
- 过敏性休克试题以及答案
- 安全生产法试题带答案
- 病房消毒流程整改措施
- 开学第一课假期收心主题班会 课件
- 中山酒店行业状况分析
- 液压车间生产管理制度
- 植保无人机应急处置预案
- 湖北十堰生产实习报告
- 营销体系之业绩如何做增量10大方法
- 《中国古代的服饰》课件
-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伴我成长》完整版课件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套精品课件
-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
- 捷豹XF汽车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