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多维课堂的构建.doc_第1页
高中语文论文:多维课堂的构建.doc_第2页
高中语文论文:多维课堂的构建.doc_第3页
高中语文论文:多维课堂的构建.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维课堂的构建 一、我的感想听了很多公开课,总有这么一个不是很雅的感觉:上课的老师是“屠夫”,学生是“帮手”,而课文是一只被宰的“猪”。一堂课好不好,往往是“屠杀”的过程是不是跌宕起伏,“屠杀”的技巧是不是炉火纯青。而这过程当中,老师往往是表演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或者说是“跑龙套”的。当然,也有学生是表演的主角,而老师成为“屠杀技术”的指导者。很多人读了上面的文字会感到不快,其实事实就是如此。不仅我有这样的感觉,而且我们的学生也有这样的感觉。记得在教学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时,按照教学计划我很顺利的完成了自己安排的内容,自我感觉非常好。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与个别同学交流时,其中一个同学反映,他说:“老师,说实在的,初读我的空中楼阁时,我还觉得文章写得很好,把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间小屋幻化成如此美妙的意境,确实有一种想到小屋去感受一下的的冲动。但老师你讲了两节课后,我就怎么也激动不起来,甚至连原来的感觉也找不到了。”虽然我有些不快,但我还是问他:“依你看应该怎么上?”他也毫不客气地说:“老师,你想想办法,怎样把我们的阅读情绪调动起来,毕竟文章是活的。你这样教,势必把原来很有感情的文章理性地肢解了,这么一肢解,文章也就索然无味了。”他还说:“老师,静态的分析文章,文章就死了,而老师分析得再透彻深刻,文章也还是一堆死材料,但我们学生是活的。”听了他的话我当时有点生气,后来静下心来进行反思,豁然醒悟:讲授文章,并不是要把内容、形式静态化地条分缕析,而应把文章看成活的,从而在课堂上导演出一幕幕活剧;老师完全可以“演”出文章内容,动情之处,或者“导”出情景,让学生演出内容,使其从活剧中体会和感悟出文章的情感与内涵。有了这次对话,我就在平时的上课中开始有意无意导演着一幕幕的活剧,不仅学生感觉不错,而且对我来说也有一定的体会。下面来看看我平时的一些实践。二、我的实践课堂不能是平面的,而应是立体的,即多维的。文章由语言为载体借以表达,而语言要成为记忆,需要转化,如下图:语言动作、声音图画记忆根据上图的示意,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其一二或兼用)。(一)用动作吸引人(模仿) 肢体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明。通过肢体语言,能够把抽象的含义简洁形象的表达出来,这就是动作起到的作用。模仿是人认知的最初阶段,由动作的模仿来表达含义,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时,为了吸引学生,同时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我把自己装扮成别里科夫的模样。一走进教室,就赢得哄堂大笑。我在教室里走了一圈,然后根据上课需要,针对我的模样提了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异常活跃,整堂课可谓高潮迭起,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课堂中,我和我的学生曾经模仿过守财奴中的守财奴、雷雨中的众多角色、祝福中的鲁四老爷等等。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既品味了语言的好处,也体会到了上课的乐趣,又领会了文章的内涵,也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表演能力,真是一举多得。(二)用声音打动人(朗读、歌曲等)1、朗读 朗读的意义作为语文老师都知道,不必赘述。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读、小组读、整班读、跟读、分角色读等。新的教材中,选了许多文质兼优的文章,读起来更带劲。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我总是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地读,努力实践“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2、歌曲 严肃的课堂怎么能歌声嘹亮、乐曲悠扬呢?但是,不妨去试一试,才会知道效果如何了。这里的歌曲分为歌(通俗的、民族的皆可)和曲(古典的、现代的都行)。在上现代诗歌的时候,可以根据诗歌的感情基调,放一些乐曲营造气氛。在上柳永的雨霖铃的时候,我把流行歌曲雨霖铃(安雯演唱)放给学生听,声音和画面兼有,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三)用图画陶醉人(文字图画) 文字转化为图画的过程,就是对文字组成的语句理解的过程。我特别喜欢把文字转化为图画,有时自己操手,更多的时候让学生来完成。特别在上古典诗歌或散文的时候,这一工作做的更多。这里的图画都是简笔画,勾勒出的是文字表现的意境。譬如上再别康桥时,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几副简笔画把整首诗表达的意境刻画出来。这一过程中,学生画了几副画,其实就是对诗歌的理解到了什么程度。当然,最重要的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四)用网络激活人(搜索、比较阅读、思考、结论)网络的应用已经势不可挡,强力阻止(怕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不如应势利导。其实网络对现代教学功效很突出,可以把本来很难做到的事情轻而易举的解决。现在上课,我一般不太介绍作者,经常布置这样的任务:要求学生到网上去查阅与作者有关的情况,把认为有用的信息摘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同时,通过网络,把课文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延伸,让学生不但掌握课内的知识,而且掌握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并能作更深一层的比较阅读,结合自己的思考及理解,得出有见地的结论。在上世间最美的坟墓时,我让学生课外上网查了有关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等人的相关资料及他们坟墓的的情况,然后让学生把这些查得的资料与课文中茨威格对列夫托尔斯泰坟墓的描写作比较分析,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及对“最美”的理解。(五)用活动充实人(第二课堂:手工制作、调查实践、竞赛、观摩等)美国语文最见功夫的地方,则在范文之后的“点子库”、“微型写作课”等,那是紧贴现代生活的、富于创意的,着眼于启发、培养、提升学生在面对高度现代化的实际生活时,所需的各种应变、应用能力。除形式上的新意以外,价值观的多元化在美国语文中也多有体现。林肯这个形象,在美国人眼里,几乎是神圣的。但在介绍他的时候,读本同时介绍了他的“敌人”罗伯特e李。李是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南北战争时期南部最高军事首领。他对故乡的忠诚,高过了对国家的忠诚。所以,一旦“北方佬”发动战争,打到他故土上时,这个虽然也反对奴隶制、反对脱离联邦的天才,还是回到了“家乡的州”,向那个“靠剑维持政权”的林肯政府,拿起“自卫”之剑。他的这一行为和信仰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在书中,这样的设问没有惟一答案,也不强求千篇一律。朱学勤先生在美时也曾注意到,至今美国南方都有许多人认为,当年“北方佬”发动的南北战争,是“不义之战”,那里的不少历史博物馆,专门陈列有“北方佬”的“罪证”。连文字说明都是骂林肯政府的。而这种多元化的历史价值观,正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举上面的例子,并不是想说我们的教学也要像他们一样。但是,有一点我们非常值得一学没有惟一答案,也不强求千篇一律。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它的收益必定相当不错。1、手工制作 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有些事情需要在课外完成,手工制作就是其中一项。有些课文为了更好的理解其所讲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实际需要,进行手工制作。如上胡同文化的时候,我让学生做了胡同的模型,真是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展示这些模型的时候,还吸引了其他班级的好多学生,轰动得很。2、调查、实践 举一个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中的例子。在读过富兰克林自传后,它提示学生,将自传传达出的内容,与富兰克林作为一名政治家的事业进行比较,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把这个发现写成一篇论文。并去了解富兰克林更多的成就,制作一本费城旅游指南,指南里要表现出富兰克林的这些成就,包含相关历史的照片。再把它制成网页,用一个流程图来说明网页将要包括的链接等。这就把图书馆、因特网等文明成果,把研究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了。这样的教育,是十分立体化的、开放的、自由的。相比之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与实际的社会应用相距甚远,以至于很多学生都是只能面对课堂与教科书的畸型人才,在埋伏着一圈又一圈“套子”的、各式技巧性与难度极高的题海里“海战”,走上社会后却难有建树。其实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可以这样做。通过实践,不仅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譬如上陈奂生上城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出了这么一个调查题(我们学校地处农村):你的父母第一次上城在什么时候?当时情况怎么样?现在回想起来有什么感叹?学生上交调查报告非常积极,质量也相当不错,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3、竞赛 如改错别字竞赛、快速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朗诵比赛、阅读竞赛、文学知识竞赛等等,通过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拓展了课堂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4、观看演出或影视等 上阿q正传之前,我给学生看了电影阿q正传,上边城之后,我给学生观看了电影边城,我还给学生看了祝福雷雨林黛玉进贾府鸿门宴荆轲刺秦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许多影视作品。既进一步掌握了课文内容,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三、我的反思通过以上的做法,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不仅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而且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如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的应用、领悟、探究能力等。虽然收获不少,但感觉有时往往有所欠缺,主要有以下两点。1、有些做法脱离了文本,主要表现为用二手、三手材料代替了对原作的阅读。记得在执教曹禺的戏剧雷雨时,先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然后分组讨论,再有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发言,从周朴园的性格谈到悲惨的结局,从周家的复杂关系说到做人的道德,你一言我一语,颇为热闹。如此四课时后,最后用一课时让学生结合电影品读课文,草草收场。后来我在反思这节课时发现,本应该把鉴赏精彩语言的“读”课变成了地道的“看”课,而那丰富的文本内涵和必备的知识要点在热闹的表象中不经意地被屏弃了。所以我们上课时不管采取何种方式都不能脱离文本,否则就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2、有些做法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对于培育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驾驭不当,在“自主”、“个性”的掩护下,语文课堂就很有成为滋生偏颇甚至错误的温床,会削弱老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永远不容否定,漠视教师正确诱导,正如大海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