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论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doc_第1页
高中教学论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doc_第2页
高中教学论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doc_第3页
高中教学论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摘 要:普通高中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普遍偏低,要在高三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先让学生有一定的有关常识的积累,而后对学生的想象力恰当运用进行强化。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多次验证后获得的比较简捷而有效的办法。关键词:古诗词 鉴赏 教学有效性我从教十年来面对的都是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语文能力普遍低下,尤其是阅读古代诗文的能力都较低。就是说他们连读懂一首比较简单的诗歌都有一定的问题,从历届高三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课堂表现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条“病因”:一是缺少必要的常识积累。比如诗词常见意象的寓意、各类题材诗歌的基本特征、常用表达技巧等。二是不懂怎样去想象、去联想,缺少阅读理解诗歌内容的经验。三是缺乏分析、评价的语用能力。要想在短时间之内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有很大的难度。因为要改变它需要“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的长久磨练过程、各种能力的积累过程。可属于高三学生的时间太紧迫,我们只能针对具体“病因”下点“药”,找到点“速成”的诀窍,缓解这种病症,增强点阅读信心。而解决前两个问题又是解决第三个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给出的“药方”是“基本保证解决前两条,争取影响第三条”。即是在有限的课堂内让学生积累有关常识,并通过学会有关常识、合理的想象去读懂诗歌,从而为分析与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打下知识基础,取得较大的心理优势。具体实践过程如下:第一阶段(六课时左右):进行有关常识积累,包括常用意象的寓意、各种题材诗歌的基本特征、常用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的积累。但是这种积累并不是为了积累而积累,它是为了运用而积累,为了更好地读懂和分析诗歌作铺垫的。因此,不是给学生一些干巴巴的资料死记硬背就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诗词,让学生在简单的问题解决中明白积累的好处与积累的重要性,利用好课内时间因势利导。以柳永的雨霖铃的课堂教学为例:首先,了解意象。让学生了解“寒蝉”“长亭”两个意象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通过意象不仅可以获得作者的情感,还可以了解故事发生的具体情境以及诗歌的题材类别等其他更多的内容。第二,拓展延伸。让学生去课文中搜集与“寒蝉”“长亭”两个意象有相似或相关意义的意象。大部分同学给出的结论中都提到了“秋、秋风、西风、黄花、梧桐、黄昏、杜鹃”以及“柳、舟”等常用意象。第三,强化训练。比如就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一句,让学生说出意象的含义。学生是这样解释的:“细草”和“微风”都有卑微、渺小之意,“危樯”和“独夜舟”有漂泊、孤独、伤感之意。就独不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一句,让学生说明“寒砧”“木叶”分别表达了哪种情感。学生是这样解答的:“寒砧”就是捣衣砧,它表达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木叶”表达凄凉之情,曾经读过“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就是指木叶。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利用复习资料将意象归类,比如归成动物类、花草景物类、器具类等。表达技巧及其效果和不同题材诗歌基本特征的积累,做法也类似于此。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这些都整理到笔记本上,以便于复习巩固。让学生积累各类相关常识,就是将问题简单化,既让学生获得了他们能够掌握的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只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应当贯穿与高三语文诗词复习的整个过程。这个阶段的相对集中的积累是为下个阶段的运用、实践打下点基础,当然,积累的知识也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第二阶段:合理想象和联想训练。古诗词的产生与我们相距百年、千年,语言习惯非常不同,而且诗歌又是一种语言高度凝练且多用意象的艺术,我们要读懂它必须要想象。朱光潜先生也说: “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备”“欣赏活动同时是一种想象活动”。可以这么说,一个学生能不能想象是他能不能读懂一首诗的关键。因此,在复习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必须让学生逐步展开想象,并且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将想象进行到底。首先是选择课文里的名篇名句进行想象扩展,注意点是紧紧抓住文题,调动生活常识。刚开始的时候,情况可能并不好,得仔细引导、纠正。例如对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进行想象。黄某同学是这么想象的:风很急,天很高,猿在悲哀的鸣叫,小岛很干净,沙子洁白,鸟儿在飞来飞去。黄某同学的想象比较的直白,于是,提醒大家联系题目,调动自己的生活常识再想象,记住诗词皆有画。黄某同学之后是这样联想的的:作者迎着紧急的风登上高处,展现在他眼前的是高高的天空下鸟儿在白色的沙渚上盘旋翻飞,耳边不时能听见猿的哀鸣。他的这一次想象不仅立刻让我们的眼前出现一幅立体的画,而且使这句诗所表达的意境也顿时显现。在这段时间的课内练习中,要将通过合理想象去读懂内容与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分析逐步结合。如赏析雨霖铃当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这句诗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运用了何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第一问,有学生是这样想象的:作者想起爱人乘船离开之后,眼前只剩下渺茫的烟波和空阔的天空下那沉沉的暮气,景象非常朦胧,好像看不到头。关于第二问和第三问我提示说,现在作者和爱人已经离别了没有,调动你表达技巧的积累来思考。有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说,这是虚实结合:“烟雾”有前途渺茫找不到出路之意,那作者表达的是爱人离开后自己的生活会非常迷茫,这时他心里应该非常舍不得。我们的学生能有这样的表现真是比较不错了,最起码说明“诗词恐惧症”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等经过一小段时间的课内练习后,我们再把训练的内容拓展到课外。 第三阶段:巩固和强化。尽可能让学生做到准确审题、并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恰当地组织语言去回答问题。学生在前两个阶段的训练中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真题演练中才能得到巩固和强化,甚至融会贯通并获得答题能力的提升。以(2010年浙江卷)定林赏析为例:定林(宋 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1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2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第一步:抓住题目与注释,合理想象。因为水平本就不高,我们的学生中能够把整首诗想象通畅的应该很少,所以即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也对他们不抱很大的希望。于是我让学生一句一句想象,遇到难懂的句子就按古汉语一样字字落实,仔细充分地考虑后,效果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最后从同学的想象中总结出一下四句:王安石在游定林的过程中,用甘甜的泉水漱口使老病的牙齿都感到清凉,坐在空旷的山间使烦躁的胸襟都得以安宁。作者在水边脱了鞋子洗脚,把被子铺在岩石上睡觉。只留云相对住,又值得和月亮相互寻找。真正的快乐并不是没有的,悲惨的虫子也喜欢音乐(有个别同学认为应是好的声音或音乐)。虽说这样的想象并不完全正确,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敢于表达已是进步了,更何况还能比较通顺地表达出来。这一步为后面正确回答作了很好的准备。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学会准确审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弄清答题方向,而后让学生调动有关知识积累、组织恰当的语言回答问题。第22题: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大多数同学说这题回答第三联的表现手法。这个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我肯定了他们的正确选择,同时向他们提出质疑:回答问题时只写上表现手法就够了吗?题目中是否还有一个关键信息没读出来?有眼尖的同学马上回答说:简析。另有同学说:要回答表现手法的作用和效果。接下去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调动积累、组织恰当的语言进行答题。林某同学回答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和“月”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山间自由生活的喜爱之情23题: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有同学说:这是指向最后一句。也有同学说:这是指向全诗。我说两个同学说得都是题干中的信息,这是正确的,但是这题目中哪个是指明我们答题方向的关键信息呢?经过一番琢磨,有同学说:这题目让我们简要分析最后一句这样说的原因。我又提示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刚才对最后一句进行想象时还存在疑问,你能否从题目中得到正确的提示?一阵沉默之后,只有少数几个还有些基础的同学提出:题目中说“悲虫也会有好音”,这当中有个“有”字,“好”字应该读成第三声。我马上确定这几位同学的解释。接下来流出几分种的时间让学生组织语言回答问题。王某同学回答说:“悲虫”指作者自己,因为他被罢官了。说自己也有美好的声音,就是说自己虽被罢官了,但也能从美好的山林中找到真正的快乐。而另外有同学回答说:作者在游定林的时候,尝到了游览的快乐,于是他就说,即使被罢官了也不是什么坏事,还可以得到真正的快乐。这样的回答令人满意吗?我说非常满意。虽说当中多有不足之处,并且还有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