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讲课稿.doc_第1页
弟子规,讲课稿.doc_第2页
弟子规,讲课稿.doc_第3页
弟子规,讲课稿.doc_第4页
弟子规,讲课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亲爱的各位小朋友,大家好:义工协会的各位老师、叔叔阿姨要我来给大家讲讲弟子规,我很紧张,很担心讲不好,因为我很惭愧,按弟子规来衡量自己,我对弟子规理解的不够,做得也不够,但他们的热情感动了我,我就斗胆地接待了这个任务。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社会进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经典教材。它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是做人特别是做合格中国人的大道理。它的内容是孔子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儒家思想,它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最适宜诵读,记忆。通过诵读,记忆,进而理解,然后落实在我们的日常行动上。我们日常或在家,或在学校,或与别人打交道等的礼仪规范都包括在了弟子规中。它是一个人成为有良好道德修养,成为正人君子的必读之物。弟子规共分为七大部分。我只讲第一部分“入则孝”。现在我们打开书共同来诵读一遍“入则孝”。从总叙开始。(和学生一起读)。弟子规,圣人训。弟子:就是学生。规:规则,规范。这两句话是讲:学生的生活行为规范,要依据孔圣人的教诲去做。首孝悌,次谨信。这两句是讲,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姊妹,其次是对自己要求要严格,和人打交道要讲信用。泛爱众,而亲仁。这两句讲对他人要有爱心,要亲近品德高尚的人。有余力,则学文。做好了以上这些之外,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就应该多学文化知识。“总叙”强调了教育的先后顺序。孝顺父母是培养一个人恩义、情义的开始。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和技能。这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是一致的。“入则孝”。孝:是智慧的符号。我们祖先创造文字寓意深刻。“孝”字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字底,是老一代与子一代的和谐一体。“孝”字不能分开,如果分开就没有孝字了。老一代追溯上去,还有老一代,过去无始;子一代下面还有子一代,未来无终,这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孝亲”是一切智慧的开端。孝敬父母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叫我的时候,就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我去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懒。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的牢记在心里,如果父母批评我,我必须虚心接受。从前,有个叫孟宗的孝子,不管母亲说什么他都照着去做。一年冬天,孟宗的母亲好多天没有吃饭,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孟宗急了,要去请医生。孟母听后对儿子说:“其实我没有病,只是想吃竹笋而已。”孟宗听后,立即跑到屋后的竹林里去挖竹笋。可是冬天哪里有竹笋呀?孟宗急得大哭。这一哭,奇迹出现了,地里冒出了竹笋,原来是孟宗的孝心感动了老天爷,老天爷满足了他的要求。这个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却说明了孟宗是一个忠实的孝子。我这里给大家读一段“孝亲颂”:当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体重不到十斤,身长不满一尺,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衣食住行、大小二便都没有办法自己料理,在襁褓中只能用哭泣来表达我的心灵。这时我的父母用他们无限的爱心,无限的辛劳,无限的心血,无限的期盼,一切的一切,无限的无限哺育我、抚养我、教育我、培植我,使我健康、使我茁壮,使我幸福,使我快乐,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恩赐!真的,爸爸妈妈给我的恩情,远比天高,更比海深。真的,看羊儿跪下吃奶,看乌鸦反哺父母;真的,孝心是一切动物天性的光明,孝心是宇宙人间永恒的真理。“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孝父母之身。“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是敬父母之心。是为了防止父母担心,出门说一声,回来再告诉一声。做一切事情都要让父母快乐,欢心,如“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擅为”就是把父母不放在心中,任性去做,那就不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任何小东西都不要私自藏起来,如果父母一旦发现,一定会很伤心。“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凡是父母喜欢的东西,要尽全力为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将它们处理好(包括改掉自己的坏习惯)。父母希望子女的身体健康,希望子女是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如果子女不知上进,玩物丧志,好逸恶劳,弄得满身是病,父母一定会忧伤不安;子女违法乱纪,或者做出有损道德的事,一定会使父母蒙受羞辱,这都是大不孝。“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父母亲喜欢我,我孝敬父母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很好的孝顺他们,那才是一种真正的孝顺。“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亲一旦做错了什么事,做子女的要耐心劝其改正,劝说时一定要和颜悦色,说话时的声音一定要轻声细语(“谢孙桥”的故事)。洋县谢村镇西边有座桥叫“谢孙桥”。从前,洋县有个少年叫孙元觉,小时候就很懂事,可是他的父亲对他的祖父却极不孝敬。有一天,父亲要把体弱多病的祖父扔到村西边的河沟里去。孙元觉跪倒在父亲面前,边哭边恳求他不要这样做。父亲看他年龄小,就哄骗他说:“爷爷年老了,年老不死会变成妖怪的。”父亲把爷爷用手推车推到了河沟边,放下就要走,这时孙元觉对父亲说:“把爷爷扔了,把车推回去吧。”父亲没有明白他的意思,说:“还要那破车干什么?”孙元觉说:“等你老了,我好用它来推你,把你也扔到这里来呀。”父亲听后,大吃一惊,最终又改变了主意,把爷爷接回了家。这件事感动了当地人,就在孙元觉救爷爷的河沟上修了一座桥,起名叫“谢孙桥”。孝敬父母也就是爱父母。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怎么能够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人,爱民族,爱国家呢?孝心一开,百善皆开。一个孩子只要心中装着父母,装着祖先,装着孝心,装着仁爱,装着中华民族精神,哪有不是好孩子的?哪有不是好学生的?哪有学习不努力的?成绩哪有上不去的?孝是善根,就是人根,是做人的根本,这个根要扎得越深越好。善心开了,善根扎下了,我们就会不断的提高孝的层次,怀着感恩之心孝敬父母,是孝的开始,是“小孝”,这个层次做到了,我们才有可能孝敬天下所有人的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做到“大孝”,能成为圣贤,使天下众生获利,使千秋万代获益,是“至孝”。只要照弟子规做,“小孝”不难做到,“大孝”也能做到,甚至也能做到“至孝”。中国许多伟大人物的成长,都是从孝敬父母做起的。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父亲去逝早,鲁迅就把孝敬之心全用在母亲身上,听说顺教,学习刻苦努力,勤奋好学,终于学业有成。他在绍兴老家教书的时候,每个周末都回家,为的是能见到母亲,陪她说说话,有时聊的很晚,直到母亲催他休息才罢。鲁迅到北京当教授后,又把母亲接到北京,为的是尽孝心的方便。每天鲁迅都要到母亲房间问安。有时,鲁迅离开北京到外地讲课,他又常给母亲写信,字里行间传递游子之心,由于鲁迅的精心照料,赡养孝敬,他的母亲老有所养,86岁去逝,在当时已是少见的高寿。还有老舍先生,他是北京大家教授,文学家,他是出名的大孝子,他很早就在文学上显露出了才华,但老舍取得的成就也是从一颗真诚的孝心开始的。他出生一岁半时父亲就去逝了,当时他的母亲已四十出头,为了把老舍养大,培养成人,母亲含辛茹苦,给人缝补浆洗衣服,终年操劳来供养他读书,老舍不辜负母亲的慈爱之心,把自己的孝心化为读书的动力,发奋图强,最后终于当上了大学教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老舍终生不忘母亲的恩情,后来写了我的母亲一文纪念母亲。他说,“从小到大,我一生遇到起码有几百位老师,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他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朱德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心血,他在延安时,也写过一篇我的母亲的散文来纪念母亲,他一生戎马倥偬,不能在母亲身边亲自侍奉孝敬母亲,他却把天下所有劳苦大众当成自己的父母,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受到了所有中国人的敬仰。邓小平是我们所敬爱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曾满怀深情的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这些伟大人物都是从孝敬父母开始,一步一步的做到了“大孝”,“至孝”。看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孝敬父母,敬老爱老,尊敬师长的模范和榜样,一个人只要始终怀着一颗孝心,一颗仁爱之心,就一定能去克服各种困难,去努力解决各种问题,就一定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